遥控武器站:让战车从有人到无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无人炮塔(又称顶置武器炮塔)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武器顶部,乘员则位于低矮的车体内。顶置武器可回转,有的甚至可以升降。无人炮塔体积小,正面投影面积减小,整车重量有所减轻,同时乘员位于车体内,乘员的战场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美国陆军机动火炮系统进行实弹试射。

“美洲狮”步兵战车也采用了带30毫米机关炮的遥控炮塔。

7.62毫米机枪改装的遥控武器站,其供弹机构为暴露在外。

自二战结束以来,坦克设计师们对大量的战例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发现坦克被正面命中的概率最高。坦克正面60°夹角范围内命中概率约45%,而在这个范围里,又以炮塔和正面装甲的上部被命中的概率最高。显然,如果能够大幅度压缩坦克炮塔的体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坦克被命中的概率,还能够减轻坦克重量,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但是,由于传统的炮塔内必须要有人员操纵战斗部分,受一般成人身高的限制,导致不能太低,例如苏式坦克限制人员身高不得超过1.75米,而西方坦克为了适应大部分的成年人身材,普遍比苏式坦克高0.2~0.3米。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设计师们很自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炮塔里边的人移出去,这就是无人炮塔的由来。

无人炮塔(又称顶置武器炮塔)是指坦克和装甲车的武器安装在车体顶部,乘员则位于低矮的车体内。顶置武器可回转,有的甚至可以升降。无人炮塔体积小,正面投影面积减小,整车重量有所减轻,同时乘员位于车体内,乘员的战场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根据武器不同的安装方式,无人炮塔可分为支座式无人炮塔、骨架式无人炮塔和遥控式无人炮塔三类。支座式无人炮塔,指将武器安装在低矮扁平炮塔顶部的支座上,射手位于炮塔下方,能够得到车体装甲的保护,但武器和供弹机构是无防护的。这种带武器支座的炮塔的重量可以比同类的普通炮塔减轻约20%。骨架式无人炮塔,指直接将武器安装在一个旋转架上,同时去掉武器、供弹机构和(在多数车辆上)待发弹药箱的装甲防护,武器的身管和炮尾机构完全暴露在外。射手的位置几乎可以安排在车体内任何地方,以遥控方式操纵武器和旋转支座。遥控式炮塔,指将武器、输弹机构、观瞄装置等安装在小型炮塔内,无人

遥控炮塔的座圈直径比常规炮塔小,操纵人员几乎可以位于车内任何位置,同时炮塔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

发展简史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在不断尝试研制新型车载武器系统,以取代传统的炮塔,并制造出了采用支座安装火炮的实验坦克。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英国1968年制造的COMRES 75实验车,该车在扁平炮塔顶部的支座上安装了一门火炮。后来,德国于1978年研制出了VTS-1 实验样车也采用了支座式火炮,瑞典也于1982年制造出铰接式的UDES XX20实验样车。然而,这些车辆都未能被军方所采纳。唯一的例外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机动火炮系统”,该车的炮塔是在泰里达因公司XM-4“装甲火炮系统”(1985年制造)的基础上改进的,但该车至今仍未正式生产。

迄今为止,只有部分中口径自动武器采用了支座安装方式。其中最早的例子是瑞典博福斯公司1962年为本国Pbv301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制造的20毫米机关炮炮塔。20世纪70年代的代表包括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采用的“库卡”20毫米炮炮塔和荷兰的装甲侦察车采用的“厄利肯”25毫米机关炮炮塔。与通用动力公司的“机动火炮系统”一样,以上三种炮塔都是通过火炮支座输送弹药,这个过程在炮塔内完成,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后来的车辆再没有采用这种炮塔,唯一的例外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在BTR-80A(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上采用的30毫米炮炮塔和为BTR-T中型装甲输送车实验样车制造的一种小型炮塔。

到了80年代,坦克炮塔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设计人员开始研制无人遥控炮塔。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1984年在M1坦克底盘制造的坦克试验台(TTB)上采用了这种炮塔,但结果不尽理想。另外一个采用无人遥控炮塔的例子是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1994年制造的EGS实验样车。后来,无人遥控炮塔开始在重量更轻的装甲战车上得到应用。英国和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曾为联合开发的TRACER/FSCS侦察车研制出了装有CTA40毫米炮的遥控炮塔,但该项计划于2002年被取消。美国研制的“未来战斗系统”的载人战斗系统和德国研制的装有30毫米炮的“美洲狮”步兵战车都采用了遥控炮塔的设计思想。法国也正在按照这种设计思路为其EBM(6×6)轮式战车(原为EBRC)研制“托塔迪斯”炮塔。

目前,除俄罗斯外,其他多数国家发展的车载自动武器已停止采用老式的支座结构,而改用“骨架”安装方式,即去掉了武器、供弹机构和待发弹药箱的装甲防护(在多数车辆上),如法国的地面武器工业集团于20世纪70年代为装有20毫米机关炮的AMX-10P 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制造的“巨嘴鸟”II型炮塔。但是,这种采用暴露式供弹机构的火炮安装方式在后来的十年间并未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直到90年代才又开始应用于车载12.7毫米机枪。例如美国陆军的“斯特瑞克”(8×8)轮式装甲车的“防御者”遥控武器站、英国泰利斯公司研制的“乌鸦座”炮塔和以色列拉菲尔公司研制的顶置式武器站。目前,一些25毫米和30毫米机关炮也采用了这种安装方式,包括以色列拉菲尔公司研制的装有25毫米炮的顶置式武器站和装有25或30毫米机关炮的“交战者”遥控武器站。新加坡和罗马尼亚分别采用了前一种武器站来改装各自的M113 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BMP-1步兵战车。

具备的优势

无人炮塔系统的结构非常独特,它采用低矮型结构设计,炮塔上安装1门带有炮架的坦克炮,即顶置炮。同时,由于车体高度降低,重量减轻,也适合未来作战武器空运部署的要求。

无人炮塔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三点:

改善乘员的战斗环境火炮与战斗室基本上是分离的,因此火炮发射的尾气完全与战斗室隔绝,不会影响乘员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无人炮塔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弹药都放在车内,而且经过隔仓放置后,基本上不会被引爆。炮弹被分放在多个地方,分别是炮塔吊篮的鼓形弹仓、车内的辅助弹仓和备用弹仓。另外,车长和炮长的座位基本平行,方便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另外,车长和炮长前面设置有一块控制面板,通过它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车内各部件的工况,还有利于车长/炮长之间作战意识的交流。坦克炮发射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会对车内乘员造成很大的压力,降低他们的反应能力,然而在无人炮塔系统中,火炮可以采用膨胀波后坐技术,后坐力较小,车内乘员所承受的冲击相对小很多。

提高生存性在采用无人炮塔的车辆中,车体上只有身管和炮尾机构,乘员包括射手位于车体内,在炮塔座圈以下。而且炮塔的体积明显变小,受打击的概率显著降低,这都可以极大地提高战场生存率。从防护角度来说,炮塔体积较小,相应的装甲板也比较小,这样可以降低装甲车的重量,增强装甲车的机动性。虽然使用低矮型炮塔的顶置炮装甲防护比较薄弱,但是它可以减少乘员、武器、弹药暴露在外面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人员伤亡和内部损坏。同时,由于无人炮塔战斗车辆可以在不牺牲火炮威力的前提下降低底盘重量,相对就提高了战斗车辆的机动性,从而也提高了战斗车辆的生存能力。

良好的维修性无人炮塔系统及其相关装置全部置于车体之外,可以非常简单地从车体上拆卸下来,而不需要像坦克那样作复杂的抽炮动作。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火炮的维修性能。火炮系统在战场抢修中更多地是采用更换方式,无人炮塔中火炮的顶置结构方式有利于战场抢修的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