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台讲解词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台讲解词
欢迎大家来汉中市博物馆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是1958年在汉初‚汉台‛遗址上创建的一座地方性综合历史博物馆。
发展至今已是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
这里所说的汉初遗址实际上就是刘邦当年曾经驻跸过的刘宫遗址。
人们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汉台为古汉台。
已可称为汉中古城的标志。
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末农民起义,当时群雄并峙,烽烟四起,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刚愎自用的项羽分封为汉王,领地巴、蜀、汉中、都南郑。
南郑就是今天的汉台区。
于是,刘邦就率众从子午道来汉中委身汉中王一职,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水上游,北有秦岭,南有巴山。
在当时,这样的地方是很荒凉的,一般是迁徒葛役的地方,因此刘邦心中很不高兴。
萧何及时劝告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往汉中‛,刘邦很信任萧何,于是安心以汉中为根据地,制定策略,招贤纳士,拜韩信为大将,采用三十六计之一的‚明修暗渡‛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出其不意的灭掉三秦,继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刘邦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王朝,因此,刘邦与汉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设在此处的根雕与石基正是此说的象征,喻赤‚汉台‛。
汉中是刘邦的立国之基,从树根的造型来看,像一条腾飞的龙头,昂首挺立,这棵树根想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真正喻意是这里是龙头之地,石基之上刻有汉台二字,背面是刘邦所写的大风歌。
汉台坐北朝南分三个台级。
逐渐升高,汉台台高7米,因此汉台又叫七星台。
这里是一处环境优雅,风景迷人的园林式建筑,最高
处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时期,后经历代官员多次进行维修,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风采是1995年落架大修的。
它保留了原有明清式的建筑风格,望江楼上下三层,是典型的多檐式高层建筑,高达17.5米,建筑面积667平方米,在我国古代尚有临江传统,一般都统称望江楼,但也有冠以雅号的如黄鹤楼、腾江阁等等。
而此处的望江楼却与众不同,与汉江有数里之遥,怎么能叫望江楼呢?望江楼在当时可称之最高建筑了,加上古时汉江水流充沛、航运繁忙,登上此楼极易看到江流如画,白帆点点、巴山如黛、云烟飘渺的如画美景。
到此最高,看其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
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无言已尽,宋元涛就描写了登楼眺望的惬意。
古汉台古树名木繁多,有誉为汉中市市花的旱莲和桂树。
有历史久远的铁树和皂角树等等,古汉台桂树成荫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汉中气候温润,适宜桂树生长,桂树高雅名贵古今皆知,最大一棵桂树已有200年的树龄,树高可达12米。
这两株铁树,高的这株树龄约100年左右,高2.5米,另一株高0.7米,树龄50年左右。
这就是市花旱莲,二月下旬始花,三月上旬盛花,先花后叶,大型钟状,紫红色。
为了能使大家对以汉台为缩影的汉代汉中的历史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展室就是以汉代出土文物为展品,通过对汉代杰出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文物的认识,能得到精神的激励与艺术的享受。
展室从四个单元向我们再现汉代汉中的辉煌,请看第一单元:
汉代汉中英雄谱
自汉朝建立的四百年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汉代汉中的名人层出不穷,并在历史岁月下留下了斑斑足迹,至今的如孺皆知。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统治者-----刘邦,他能建立西汉王朝,正是因为他知人善任,宽宏大量,是一位识人,用人的杰出人物,他对在建立汉室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忠实随从这样的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加有容乃大、抚百姓、给魏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玖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依靠有智慧能够出谋划策的贤士,论智慧我不及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及萧何,能够统军打仗的我不如韩信。
这三位‚汉初人杰‛使汉中成为汉王朝的发祥地,地位也日益提高。
刘邦于公元前195年4月病逝于长安长乐宫,葬于咸阳,长陵是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墓,汉代实行同墓而不同穴,两座墓穴相距200米左右。
刘邦基在西,吕后墓在东。
‚长陵东当‛‚长陵西当‛这两种瓦当就是出土于长陵之园,瓦当是一种建筑材料,也可称为是一件装饰品。
‚汉并天下‛‚当王天命‛这两种文字瓦当则说明刘邦当王是天授意的,这里陈列的兵器不仅体现出当时的铸造工艺,更体现出汉中曾乃兵家必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汉武帝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奠基者张骞是我们汉中城固人,他代表中国的开放开拓的精神走出世
界,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世界历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被封为‚博望侯‛,他逝后就归葬故里,张骞墓在城固县七里博望乡饶家营。
被誉为四大发明之首的造纸术,它的发明者----蔡伦。
西汉时期他总结民间造纸经验,使用橡树皮、麻布、破鱼网等新材料,改进造纸技术发明了‚蔡候纸‛从此真正意义上就有了纸,纸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蔡伦墓在今洋县龙亭铺封地,结合这张造纸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纸的制作程序复杂,它这种制作工艺至今还在延用,像镇巴样纸,就是如此制作的,你们看这种流程和我们汉中小吃面皮的制作及为相似。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外戚专权、宦官执政,政治腐败不堪,曾任东汉顺帝、冲帝、质帝时的太尉----汉中人李固,他不惜生命主持正义与黑暗势力对抗。
被誉为‚鲠直派领袖‛。
后被外戚奸权梁冀迫害致死,葬于城固县柳林镇,他所说的:饶饶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已成千古名句,还多次被毛主席引用过。
在神巫之术盛行的西汉时期,汉中曾演绎过‚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典故,此后到了东汉末年,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之孙张鲁在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下割据汉中及相邻地区,创建了‛五斗米教‚,倡导平均主义(原始的共产主义)。
汉中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他这种倡导平均主义,政教合一的政权治理的汉中地区俨如世外桃源,太平景象持续近30年,不仅使汉中人民免受
战争之苦,也使汉中成为流之百姓的避难所。
张鲁在汉中20多年,立下了保境安民的历绩,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活动过的遗迹:张鲁成,今勉县老城,黄金谷,今洋县等地。
在汉中勉县还有的张鲁女儿命名的女郎山和女庙。
延以三国时代,更有智慧的象征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千古佳话。
万世楷模,他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遗嘱安葬于勉县定军山,以示不忘北伐之志,他在汉中期间,实行‚殖谷务农闭关息民‛的政策,同时兴修水利,奖励农桑,训练士卒,改革武器装备以提高战斗力,如制作木牛流马,十天连弩、扎马钉,推演八阵图等。
这组石人,石马原臵于城北石马坡田间,后搬至古汉台,它是三国时期,为蜀国屡建功勋的魏廷墓前的遗物。
汉中成汉业,汉中多人杰,汉代汉中的英雄人物谱写了历史华章,铸就了天汉之魂!
2000多年前,在汉中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剧。
秦代末年,就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约下,刘邦进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致伤人及盗者抵罪,废除秦朝的苛政,这一举措深得老百姓的称赞,都希望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项羽对此十分不满,于是策划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在鸿门宴上凭借张良的机智与果断,刘邦才得以保全性命。
由于项羽势众力强,刘邦只好听从安排
做一个汉中王。
从子午道来到汉中刘邦听取张良的建议烧掉了栈道,通往关中与汉中的--褒斜道被烧毁,这样既可以迷惑项羽,使他认为刘邦不会回关中与他争夺天下,又可安心以汉中为根据地养精蓄锐,招兵买马来增强自己的势力。
刘邦虽然在汉中只有四个月但他在这期间不仅筑拜将台使韩信成为一统全军的将军,而且还发展汉中的农业生产。
流传至今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已成延揽人才的千古佳话,而且由萧何创建的山河堰,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农田灌溉,为‚出散入秦‛奠定了后备力量,更成为后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延用至今。
萧何据守汉中足食足兵,韩信则带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平定三秦作好铺垫,继而逐鹿中原,扫除群雄、统一天下。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登基,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就是这样一步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汉代因之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富强国家。
这座极具汉代风格的汉王宫示意模型,它的宏伟与豪华的气势正是强大的汉王朝国富民强的体现。
社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人民更是安居乐业。
下水管道的出土则是当时城市污水排放井井有序的证明。
四合院模型具有宫廷建筑的风格,庭院的布局错落有致呈现出地主庄园的豪华奢侈。
自汉朝建立的这期间,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安康,社会经济、文化均处于上升阶段,使得王方杂处的汉中呈现出八面融合的生活画卷。
第二单元:汉代汉中生活卷之民生根本农业、商业。
两汉时期,汉中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史载
‚沔阳有铁官‛说明汉中当时已有官司办的冶铁机构,这自然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这些铁犁、铁楸等虽残锈不堪,却是当时农耕的利器与粮食生产的保证,陂池模型意味着池塘遍布,满目稻田,除种植水稻外还有养殖副业像鸡、鸭、鱼、鳖等。
整个造型简洁,使人一目了然,是当是农田水利设施的真实再现,也是汉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形制各异、小巧别致的陶井,间接说明了人们对水利资源的利用。
各式各样的陶仓,方的叫仓。
圆的叫囷,则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大量的出土铁币,则是当时商品贸易与货币交换的实物证明。
在‚男耕女织‛传统习俗的影响下,这一时期汉中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也大有进步。
从出土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可以大致知晓汉代汉中手工业制作的情况,像陶鼎、陶豆、陶罐、陶壶及铜釜、铜钫等是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容器。
其形态各异、美观实用。
你看这个陶坛,它的造型与今日的泡菜坛如出一辙,可知饮食文化千年一脉,造型又如同我们今天熬药的药罐;再看这只铜扁壶,它的系绳已历时千年,完整较好,可见当时的绳编工艺,蒜头壶的样式,则完全体现‚蒜头‛的仿真效果。
人口的逐渐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繁荣与发展,绿釉陶厕模型,人字形的屋顶,左右开间分男女两厕,两侧还设计有通风口,共设计合理说明汉代人对卫生条件颇为讲究,造型写实,刻画入微的陶灶模型,则似乎正昌出缕缕炊烟。
博山炉皿封建地主们用以熏香去秽器皿,是青铜制成,器盖上塑造出具有立体
感的山峦树石,整个博山形炉将一座座仙山神峰表现的惟妙惟肖,是汉代浓厚的崇仙氛围的产物。
这是几件造型不同的陶井模型,前边有架依据陶井放大的‚水井‛模型,井口有滑轮、绳子和罐。
大家可以亲自操作。
从中体验汉时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
由此可见古代先民的智慧,能在1900多年前就懂得利用滑轮原理来节省人力。
这些出土文件从各个层面展开了汉代汉中百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画卷。
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请看第三单元汉代汉中艺术篇。
汉代的汉中五方杂处,文化艺术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在汉中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大批汉代的文物,线条粗犷,灵动活泼、造型别致、像各类家养的动物:陶鸡、陶狗。
陶狗的造型被刻划成了踏实的看家犬,笨拙的猪却被塑造成了聪明灵巧的宠物,憨态可掬,可爱之极。
各种工艺品与生活用品则体现出做工精良,纹饰繁夏的物证。
摇钱树座浪枝树干,一般我们会认为它具有‚摇钱‛求‚富贵‛的功能,实际上‚升天‛‚成仙‛才是它表现的主题。
铜镜在当时不仅是各阶层的生活用具,还成为国际交往的礼品。
铜镜上的文字大多都是吉祥祝福之语如‚长乐未央‛。
青龙纹砖,以动物的形象代表不同的方向。
青龙代表东方,朱雀表示南方,白虎就为西方,玄武则象征北方。
这些最具汉代特征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文化面貌的一个缩影。
‚汉三颂‛的出现则代表了汉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东汉初
期,文字的进化及书写方式完成了由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过程,东汉中后期,隶书的造诣已达至极。
闻名遐尔的摩崖石刻---汉三颂就是这时期的产物。
摩崖石刻是指在自然山体上刻划的文字。
《石门颂》与《郙阁颂》,产生于汉中地区,《西狭颂》亦在相邻地区,三颂虽为当时统治者歌功颂德,但其文辞风采,书法真迹亦备受推崇,被誉为汉人极作。
被推为三颂之首的《石门颂》,是东汉年间(公元148年)刻于汉中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本名《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是当时汉中太守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撰写的颂词,《石门颂》是三颂中时间最早的、保存最好的一方摩崖石刻,在70年代初兴建石门水库时搬迁到我馆保护,现陈列在石门十三品展室。
《石门颂》字体奔放洒悦,疏秀野逸的风格,被后世誉为‚野鹤闲鸥,飘飘欲仙‛这正和汉中地缘特点及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相吻合,也是汉代汉中石刻书法艺术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石门颂》刻成以后的23年,即公元171年在甘肃成县西峡栈道凹进的悬崖上出现了一方巨大的摩崖石刻,这就是《西峡颂》,它叙述了汉时代都太守李翕整修的西峡栈道的功绩,它的形成独特,其它两颂的石刻只有文字,而它都有《玉瑞图》,《正文》和《题名》三部分组成,图文并茂自成一格,《正文》居中,《玉瑞图》和《题名》分别左右,玉瑞所绘为黄龙,白鹿,甘露,嘉禾和木连理吉祥之物,工笔线刻勾画如新,《题名》就像今天的作品后面的后记,详细记叙摩崖的成因及撰者、书者、绘者三部分互为辉映,尤为有意思的是《题
名》所写均是参与携刻摩崖的官员,是太守李翕的部下,故低于正文并缩小字体表示对上司的尊重.《西狭颂》字体方正雄强,洒脱之姿,神韵俱佳,一派古拙之趣,被列为书法上品,一招一式都流露出秦汉人们的大豪放的精神。
在略阳灵崖寺的《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建宁五年,即公元172年刻于略阳嘉陵江西岸的一方摩崖,《郙阁颂》与《西狭颂》关系密切,篆刻时间仅相差一年,且歌颂的人物都是汉时武都太守李翕,《郙阁颂》的全文褒扬他凿架嘉陵江畔桥阁的功德,《郙阁颂》字体为汉隶。
书体厚重古朴,客巧与内,失拙于外,被冠为‚方严凝重‛列为‚厚重古朴一路‛因其内容对研究古道有史料价值,又因其为‚国之瑰宝,国之神品‛濡染和影响了中国书坛千年之久。
陈列的长柄熨斗,不仅是古代人们熨衣工具,而且还能起到取暖的效果,可以和今天的电热毯相媲美了,柄上刻有铭文:作冶熨斗具王白五十,铜洗:经为43厘米,高19厘米,刻有铭文,表示当时有钱的象征,吉庆有余。
汉中,人称‚西北小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雅称,这里河流密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陕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先民们在汉中盆地修建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
见诸记载又古今相承的一项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山河堰。
两汉时期,汉中堰渠横流,坡塘连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利网络,公元前206年秋,刘邦声东击西的策略,北逾秦岭,收复三秦。
与此同时,萧何留守汉中做好巴蜀地区的稳定和汉中后方基地工作。
‚使给军粮‛便是当时的重要任务。
提供粮食供应的重要步骤就要修建水利灌溉工程。
于是萧何在褒河出山山口拦河引水灌溉,修建了汉中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因褒河又名山河水,所以这项工程被称为山河堰。
从此奠定了汉中水利建设的基石,开后代大兴水利的先河,之后还修建了像王道池等用于蓄水灌溉的六大明池。
从古堰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砌石筑堰工程技术,当年古堰坝高约2米,选围之的木,聚之石,筑坝拦水,再开渠引水灌溉。
山河堰开创时之早,规模之大,泽被之广,为汉中古堰之冠,可与郑国渠、都江堰并称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
山河堰是古代汉中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此后一直受到历朝官员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南宋时期,当时山河堰被改造六堰的规模,其中首堰、二堰为官堰,其余四堰为民堰,灌溉田近万亩,为什么有六堰之说呢?由于古时候条件所限,因以拦水的堰坝不可能很高,也不可能将水全部拦住,因此每筑一堰灌溉效力极为有限。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自上游往下游每隔一定的距离增筑一堰,除首堰之外,仅有二、三回至六堰。
到了民国时期,在著名水利专家李仪主持下,古老的山河堰发展为褒惠渠,褒惠渠工首在褒谷口处,渠长32.3公里,灌溉田地近14万亩。
是由刘钟瑞任总工程师,陕西省水利局设计历时四年建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改变汉中北部丘陵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1969年,人民政府决定修建石门水库,这就是在古堰的基础上修建的石门水库,石门水库是继山河堰,褒惠渠之后以灌溉为主,结合发
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历史的三个阶梯。
因地址位于鸡头关下古石门隧道一带,因此得名石门水库,该库的修建历时10年,用工达1000多万个,国家总投资人民币1亿多元,水库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88米,库存量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51万亩。
渠道分为东、西、南三干渠,东干渠全长41公里,西干渠全长14公里,南干渠是原褒惠渠,灌溉汉中地区农田。
水库自建有电站,石门水库运营20多年来,在农田灌溉、水力发电、防洪、抗旱、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汉中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汉初萧何堰到今日的石门水库,山河堰历经兴衰兴废,沧桑变迁。
今天,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石门水库青春焕发,其综合性的开发利用价值将改变汉中人命的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这一处依据古代栈道的几种模型仿建的一段长约400米的仿古栈道,这里已成为汉中旅游名胜景点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就在仿古栈道的斜对面。
接下来请大家到栈道成列室全面,系统地了解一下栈道的情况。
这个沙盘反映的主要是以汉中为中心的秦巴山区的交通分布图。
汉中汉中总面积有27600多平方公里,辖一区十县,仅汉中盆地仅有6000多平方公里,其余的90%的地区是山区。
李白笔下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蜀道就是指京城长安翻越秦岭巴山通往四川的道路。
蜀道的分布极为广泛,他主要的有七条:穿越秦岭的有四条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巴山的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陈仓道是由汉中到宝鸡,褒斜道是由汉中到
眉县,傥骆道是由汉中到周至,子午道是由汉中到长安的子午镇。
金牛道是由汉中的宁强到到四川的成都,米仓道是由汉中到四川巴中,荔枝道是有汉中的西乡到四川的涪陵,提起荔枝道大家都知道杨贵妃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描写的就是由此道运送荔枝到京城长安的过程。
二此时这条道路阳巴道,正是有运送荔枝的事情又被称为荔枝道。
这条子午道呢?我们前面提到了刘邦正是当年由这条道而来的汉中,为了以防万一,刘邦在来汉中时一边行进一边将所经的的栈道烧掉,以防项羽追击同时给项羽假象,他已无力东还之意,在来汉中以后,听从张良的建议烧掉了褒斜道,这样一来联系汉中与关中的两条道路就断绝了。
从而在思想上彻底松懈了项羽应有的防备,于是历史上就上演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其实这也就是以后战争中运用声东击西的战略计策,刘邦命樊哙用三个月时间修复褒斜道扬言从斜入关中,使敌人的主力集中在眉县一带,实际上带兵从陈仓道进入宝鸡,除掉了居关中的三个秦王,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
建立了西汉王朝,其实当时要修复褒斜道,别说是三个月,三年才能修好。
这些道路最早的都是沿着河流移动和交流得到了铁器普遍使用的战国时期,才被栈道代替。
汉中也以栈道分布之广,形成之多而被称为‚栈道之乡‛。
最早的栈道是木栈后来发展成为石栈,到了唐代,栈道被碥道替代。
在诸条蜀道中,就起始之早,持续之久,规模之大,褒斜道当为其冠。
早在西周末年,周幽王伐褒国,褒国就在今天水库一带,褒
人以美女褒姒献于周幽王,这样就有了‚骊山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说明褒斜道在这时已经存在了,再后来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走的都是这条路,诸葛亮在汉中驻军八年,其中策划了五年的北伐,六出祁山。
魏延曾建议诸葛亮从子午道走,子午道比较艰险难走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可以以险来取胜,但是诸葛亮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认为褒斜道在当时是官驿大道而且路途较近,进退都易。
但在进入褒谷口遇到了曹魏大军的主力部队,造成了第六次北伐失利。
褒斜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汉中自古犹有‚天狱‛之称,褒斜道正是打开了这‚天狱‛的主要道路,这条主要道路凌驾于谷溪之间,蜿蜒于山脊之上,期工程的艰巨宏伟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修建褒斜道用了四年时间,耗用六十万六千八百多人工,全长470余里,是沿着褒水和斜水而修,褒水是汉江的一条支流,斜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他们分别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以秦岭山脊最平缓的一段五里坡作为二水连接点,五里坡地名意思就是一段五里长的坡路,低而且开阔,不用攀越崇山峻岭,褒斜道沟通了南北的往来。
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由此可见我们的先民们是很有智慧的。
他们知道只有走出去社会才能发展,人们的生活才能改变,所以必须开辟道路。
正如我们今天提倡的:‚要致富,先修路‛,我们也正沿着先人开辟的道路不断发展,北魏时期改道的这条路是我们今天由宝鸡到汉中316国道,褒斜道延北也被废弃的这一段,现在政府已出资重建,是一条二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