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任务】
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在不断实践、反思的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培养有内在发展的需要、能自觉进行自我更新、具有“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新型思
维方式的主动、健康发展的新型教师,培养有较强执行力和学科领导力的教研组
长4名(40%)校级骨干12名(30%)。涌现5名(12.5%)区内知名教师,1名市级名师(2.5%),力争形成市、区、校三级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初步
形成一支面向教改形势、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较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
【措施】
1、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加强学习,培养教师综合素养
(1)组织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充分利用新基础教育的资源,组织好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主要篇目为《新
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等,并把对“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由实验教师扩展至全体骨干教师,吸收全新的教育理念,力争使教师们最大程度地转变观念,为“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创建
气氛和保障。
(2)深入领会新基础教育理论精髓,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
结合本校的实际,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各种相关观念,并在实践中坚持尝试用新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后的反思,重建新教学价值观、过程观。
主要有四种学习形式:
·推荐学:学校向各个层面(实验教师、全体教师、教研组、班主任队伍、
骨干教师队伍)推荐理论文章。
·合作学:教研组活动中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讨论,交流,每学期安排1-2次教学论坛,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将《新基础学科指导纲要》作为学习重点。
·自悟学:学校准备好新基础教育以及教育理论书籍、刊物、文章,教师依
据自身需要,至阅览室阅读,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自读自悟。
·交流学:学校安排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师三个层面的教学论坛,创设
交流的机会,让教师畅所欲言。
2、以优化课堂为目标,推进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新基础学科指导纲要》为指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
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自觉从“领悟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内涵转为日常
化的实践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
(1)探索有效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边互动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有效教学探索,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边互动。课堂上教师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①讨论形成恒德小学好课标准,形成有效的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②在校本教研中进行学习设计理念下的学科新型备课方式的实践、研究,加强对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寻找解决策略。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两个环节保障教学的有效。
③吸纳已有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的成果,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边互动?重点落在三个方面:强调课前的教学设计研究,思考目标的预设与生成,设置“弹性化”方案;上课时,要提升通过组织多向交
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的意识和能力。要承担起多种角色任务;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
(2)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学研讨质量
①专题研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利用新基础教育的专业资源,每学期安排2-3次专题研究,各实验组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开学时要确定本学期研究目标,策划好每一次的研究“专题”,安排好每一次的研究活动,在华师大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研究,使专业资源效益最大化。
②日常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品质
以校内的日常研究作为研究的主要阵地,借鉴专题研究的成果,由教研组自己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研究,对日常教学进行诊断,发现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合作研究、自我反思,解决问题。
·加强“现场指导研究”。通过专家与校领导共同参与,改进观课的策略,
提高观课的能力,寻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形成“合作互动、科学有效”的观课
文化。
·注重课堂磨练。组织好过程优化随堂课;学科专题研究课;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四类课堂教学研究,反思促教、磨课磨人,实现从理念到
行为的转变。要求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每学期展示或研究课不少于2次,其他教师上实践课不少于1次。教研组长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跨学科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听课时认真记录,做到有点评,有总评。
③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设计反思能力
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教
师结合教学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每学期撰写2篇教学反思、案例;结合研讨课、听课活动,提高教师评课能力;依据新基础课堂变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备课制度的改革,结合“学习设计”子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与
考核。
3、以自我更新为宗旨,促进队伍结构优化
(1)形成教师发展性培养有效策略
①规划引领策略
各学科教研组依据学校教师评价标准,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评估”,教
师依据差距,设定再生目标,确定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修订《个人专业发展
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学科组群策群力,制定学科建设三年规划。学校根据学
科组、教师的需求与队伍建设的需要,结合校本培训做好学校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师徒结对,加强班主任“班级建设“以及“与家长沟通”两方
面能力的培养。
②分层优化策略
把握个体
把握学校中教师个体的培养,全面实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规划,
建立《骨干教师评选制度》、《骨干教师奖励制度》,规范区“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遴选、考核
和奖励,建立“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教育)能手”、“教坛新秀”、“校
级骨干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形成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推荐、组织骨干教
师参加区、校两级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定期组
织骨干教师沙龙,教学论坛活动,指导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选拔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成为校级、区级乃至市级“名师”。
彰现群体
把握好学校教师群体中的中心组和教研组两条主线,实施中心组学习计划
和教研组长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讲座学习、论坛活动、实践体验,提高学
校领导、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学科领导能力。以“学习型”、“合作型”团队
创建为载体,以团队力量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群体和个人的发展,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学习型”、“合作型”团队全覆盖。
提升全体
把握好教师发展趋势,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培训、业务进修、组织好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师德修养、教学反思能力、科研能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学
科等方面的结构日趋合理,师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2)建立教师队伍优化机制
①开发有效资源,形成保障机制
内部资源:加强教研组建设,挖掘数学教研组的有效经验,示范提高各教研组的教研质量,通过“合作型教研组”、“学习型团队”的测评、凸现先进教研组;依托现有的骨干教师的资源,开展学科、组内带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展评、教学论坛等研训机制,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开辟舞台,创造条件。
外部资源:充分利用“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组的强大力量和“新基础教育”专题网站的丰富信息,牵手名校和“新基础教育”联系学校共同体,实行“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