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第五章指纹图谱
S1 S2 S3 S4 S5 对照指纹图谱
1.000 0.997 0.995 0.995 0.997 0.998
0.997 1.000 0.998 0.997 0.996 0.999
0.995 0.998 1.000 0.998 0.991 0.999
0.995 0.997 0.998 1.000 0.990 0.999
♦ 液相色谱 ● 色谱柱:比较试验加以选择
流动相:至少用三种不同组成比较
流动相 1
流动相 2
流动相 3
适宜的柱温和检测波长
15 203
20
210
25
236
30
254
35
365
五、方法学验证
1. 稳定性试验
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表3 川芎指纹图谱稳定性试验相似度计算结果(n=5)
对照指纹图谱 S1 S2 S3 S4 S5
红外光谱图
小蓟丁酮提取物的红外 指纹图谱
• 中国药典规定:小 蓟在开花时采。 • 根据1384cm-1处 吸收峰的有无,可 以鉴别其采集时间 是否正确。
质谱(MS)
• 按照带电粒子的质荷比(m/z)和其相 对丰度大小排列组成图谱。 • 中药特征提取物置质谱仪中进行轰击裂解 为不同的碎片,获得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 MS图,不同中药由于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 及组成比例的不同,所得质谱图中分子离 子峰和碎片离子峰亦不一致。
HPCE, CE/MS 光谱技术 UV IR
波谱技术 MS NMR X-射线衍射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
薄层色谱
●可在同板同时分析多达18个样品, ●展距局限在 10cm~20cm ,‘柱效’ 时效高 相对较低,对复杂组分 ●所用的是正相展开剂,其组成变 不提高分离度则难以提 化灵活,可适应多种成分的分离 取指纹特征的药材受到 限制。 ●离线操作,即可直观比较图谱, 又可扫描得到轮廓图和处理数据 ●开放系统,对环境温 度、相对湿度要求较高 ●占机时间短
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建立和辨认的方法和步骤
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建立和辨认的方法和步骤杨永生 2009级研究生学号:2009110100摘要目的:介绍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建立和辨认的方法和步骤,为祖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提供手段方法。
方法:归纳国内近年关于指纹图谱的大量文献,分析其研究的方法,在中蒙药制剂质量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果: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很快完全可以利用其作为中蒙药质量控制的手段。
结论: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很快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更好的提升中蒙药质量,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技术一定可以加速祖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方法和步骤中蒙药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治疗疾病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中蒙药生产和质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是祖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目前中蒙药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瓶颈阶段,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现代技术手段、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近年来进展很快,本文综合了国内近年的有关文献对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的建立和辨认的方法和步骤作一论述。
1、中蒙药指纹图谱的定义、特点、分类1.1 定义:中蒙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蒙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志该中蒙药材或中成药特征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利用色谱技术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的中蒙药材因生长年限,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可能产生个体间较为明显的差异,但个体间必然有群体共有的相似性[1]。
1.2 特点:①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异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②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含量或比例的制定,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质量的相对稳定。
中蒙药指纹图谱有两个基本属性[2]:整体性和模糊性。
1.3 分类:按应用对象来分类,可分为中蒙药材(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蒙药原料药(包括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中蒙药中间体(工艺生产过程中间产物)指纹图谱和中蒙药制剂指纹图谱。
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蒙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蒙药生物指纹图谱。
第五章指纹图谱
谱。
三、对照品(参照物)溶液制备
1. 参照物的选择 ①道地药材/饮片 半成品 制剂 通常为主要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
考察指纹图谱的稳定程度和重现性,有助于指纹 图谱确认。
②内标物 2. 合适溶剂
四、指纹图谱实验研究
原则: 专属性、重现性、普遍适用性 • 试验方法:首选色谱法 • 试验条件:建立最佳色谱条件,要使 供试品中所含成分尽可能获得分离, 为中药的指纹图谱评价及其品质鉴定 提供依据。
♦ 液相色谱 ● 色谱柱:比较试验加以选择
流动相:至少用三种不同组成比较
流动相 1
流动相 2
流动相 3
适宜的柱温和检测波长
15 203
20
210
25
236
30
254
35
365
五、方法学验证
1. 稳定性试验
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
表3 川芎指纹图谱稳定性试验相似度计算结果(n=5)
对照指纹图谱 S1 S2 S3 S4 S5
• 分辨率高,得到的 色谱组份非常复杂, 尤其是含挥发油药材, 单萜类成分组成很不 稳定,样品间差异可 能很大,处理数据和 判别相似度时一定程 度的取舍
肉桂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羌活GC指纹图谱
独活GC指纹图谱
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分离效能高
●分析速度快 ●高分辨率
红外光谱图
小蓟丁酮提取物的红外 指纹图谱
• 中国药典规定:小 蓟在开花时采。 • 根据1384cm-1处 吸收峰的有无,可 以鉴别其采集时间 是否正确。
质谱(MS)
• 按照带电粒子的质荷比(m/z)和其相 对丰度大小排列组成图谱。 • 中药特征提取物置质谱仪中进行轰击裂解 为不同的碎片,获得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 MS图,不同中药由于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 及组成比例的不同,所得质谱图中分子离 子峰和碎片离子峰亦不一致。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Finger diagram)在前一阶段的课程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新方法“中药指纹图谱”,请翻到教材的360页。
一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意义1、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
2、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3、任何单一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均不能反映中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阐明中药有效成分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研究课题。
近百年来,人们力图从中药中得到能代表、反映中药疗效的有效成分、为此从中药中分离得到大量的各种化合物、如从鸦片中分离得到吗啡和可代因、从麻黄中分离得到麻黄素、从黄连中分离得到黄连素、从麝香中分离得到麝香酮、从板兰根中分离得到靛玉红、靛兰,但迄近为至,能反映中药疗效的不过百种、而且是部分的疗效。
如麻黄的主要功效是止咳、发汗,而麻黄素的仅具有止咳的作用、黄连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介毒、而黄连素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泻痢。
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中药研究中、国外対天然药物的研究中也是如此、如美国用贯叶连翘治疗抑郁症、用金丝桃苷作为控制质量的指标、而近代的研究表明金丝桃苷并不具有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中药产生的疗效,不是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一些成分简单作用的加和,很多的研究表明中药的疗效是多种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多成分(包括已知和未知的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
用一个或几个活性成分的含量作为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中药的内在质量。
4、中药材来源的复杂性和中药制剂生产的不规范性造成了中药制剂质量的波动和临床疗效的不稳定性。
5、现有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显微鉴别法、TLC法、光谱法、色谱法等)还很不完善、尚不能真正反映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中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种,其质量主要依靠药材的道地性和炮制的经验来控制,道地药材,遵古炮制、经验鉴别、师徒相承,1963年版的药典只收录了处方和制法,対检验方法未作任何规定。
1977年版的药典,引入了显微鉴别,近近年的药典虽然引入了大量的定量方法,用一个或几个成分作为指标来控制中药的质量并以此了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药指纹图谱
§6-4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1. 供试品的制备:选择适宜方法,使主要化学成分在图 谱中能再现。
2. 参照物的制备:根据供试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内标物作为参照物。
3. 测定方法:优选色谱方法,成分复杂的选用多种检测 方法,测定条件应固定 。
(二)指纹图谱与技术参数 1. 指纹图谱 ①HPLC、GC--记录时间1小时 ②TLCS—提供从原点到前沿的图谱 ③光谱法--全谱 ④成分复杂样品—建立多张指纹图谱 2. 共有峰的标定 ①根据10次以上结果标定共有峰; ②色谱法—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允许一定幅度范围)标定共有峰; ③光谱法--采用波长或波数等标定共有峰。
10. DNA: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微量便捷、准确。适 合于相近、易混品种及各种珍贵品种,特征性和专 属性最强、先进可行、稳定。
§6-3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1. 一般原则 ①系统性:指纹图谱中所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 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的种类,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 ②特征性: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信息(如保留时间) 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地 区分中药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 ③稳定性: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 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
3.中药指纹图谱的意义
针对中药的作用特点—多成分、多用途、多靶点,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进行多指标、客观的和整体 的综合评价研究,全面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对中 药材、中药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对进一步研究中药的 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和量效关系,提高其质量都具有
中药指纹图谱(课件)
分离效果好
GC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能够实现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 有效分离。
分析速度快
GC分析周期短,适用于中药中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灵敏度高
GC检测器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中药中微量的挥发性成分。
薄层色谱法(TLC)
操作简便
TLC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初步 分析。
分离效果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2 3
色谱柱选择
根据中药样品的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类 型及规格,确保各成分在色谱柱上得到良好的分 离。
流动相选择
根据样品的溶解性和色谱柱的特性,选择合适的 流动相组成及比例,以获得良好的色谱峰形和分 离效果。
色谱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流速、柱温等色谱条件,进一 步优化色谱分离效果,提高指纹图谱的准确性和 稳定性。
03
常见中药指纹图谱类型及 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分离效能高
重复性好
HPLC采用高效微粒固定相,能够实现 中药复杂体系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
HPLC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够 满足中药指纹图谱的批量化分析需求。
灵敏度高
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能够检测到 中药中微量甚至痕量的有效成分。
气相色谱法(GC)
指导工艺改进
根据生产工艺稳定性评 价结果,可以指导工艺 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05
中药指纹图谱在真伪鉴别 中应用
伪品识别与防范策略
伪品定义及危害
阐述伪品概念,分析伪品对 中药市场及患者用药安全造 成的严重影响。
常见伪品类型
列举常见的中药伪品,如以 次充好、掺杂使假、品种混 淆等。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程序
3. 相似度评价
相似度(similarity extent )是评价样品和对照 品图谱一致性程度的参数。相似度的计算 可借助软件完成,如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 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含义及建立的原则
中药指纹图谱系指药材、饮片、提取物或 中药制剂等经适当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 析技术和方法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的、 生物学的或其他特性的图谱。中药指纹图 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 学研究为依托,并体现系统性、特征性、 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
系统性指的是指纹图谱所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 括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的种类,或尽可 能多的指标成分。
(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应根据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 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 备方法必须确保尽可能多的化学成分在指 纹图谱中反映出来。
(四)参照物的制备
建立指纹图谱应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 试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 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 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 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 要,选择适宜的溶剂配制而成。
1. 共有指纹峰的标定采用色谱法建立指纹图 谱,必须根据参照物的保留时间计算指纹 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 的检测结果,标定共有指纹峰。
2. 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以对照品作为参照 物的指纹图谱,以参照物峰面积作为1,计 算各共有指纹峰面积与参照物峰面积的比 值;以内标物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则以 共有指纹峰中其中一个峰(要求峰面积相对 较大、较稳定的共有峰)的峰面积作为1,计 算其他各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各共有 指纹峰的峰面积比值必须相对固定。
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选择是整个研究检测 方法过程中最重要、关键性的内容。以 HPLC法为例,色谱柱、流动相、检测器、 柱温和进样量等均是影响指纹谱建立的重 要因素。
第三部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关键技术及规范
3.2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用适宜的溶剂制成标示浓度的溶液,备用。
4 实验
选用的原则都是良好的专属性、重现性和可行性;
专属性: 建立的指纹图谱必须能够表达该品种的惟一特点,即惟一性; 重现性:同一品种同一样品指纹图谱中构成指纹的各特征峰作为整体 (峰位、峰数、峰的丰度、各峰的大致比例)在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操作 者之间得到的色谱整体特征应有较高的相似度,以表明方法的可行性。 同一品种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不属于此范围; 可行性:色谱方法和试验条件应易于推广和便于执行,即一旦由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成为质量标准的内容后,生产厂家、中等水平的分 析实验室和省级以上的法 指纹图谱的参照物质一般选取容易获取的一个以上注射剂中的主 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主要用于考察指纹图谱的稳定程度和重 现性,并有助于色谱的辨认。在与临床药效未能取得确切关联的 情形下,参照物(复方注射剂应首选君药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 起着辨认和评价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的指引作用,它并不等同于含 量测定的对照品。指纹图谱一般色谱比较复杂,内标物不易选择, 也不易插入,指纹图谱不是含量测定,故内标物的作用也不等同 于含量测定的内标物,因此应慎重考虑选用内标物质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参照物应说明名称、来源和纯度。如无参照物,可选择 指纹图谱中的稳定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说明其色谱行为和有关 数据,并应尽可能阐明其化学结构及化学名称。如情况需要,且 有可能,也可考虑选择适当的内标物插入色谱中。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2
如需梯度洗脱时,应尽量采用线性梯度,并应报告仪 器梯度滞后时间。测定梯度滞后时间,可用一零死体 积连接器代替色谱柱,以甲醇为溶剂A,含O.1%丙 酮的甲醇为溶剂B,检测波长为260nm,运行0~100 %B的线性梯度,梯度时间20分钟,流速1.Oml/ mm,记录梯度图形,测定梯度曲线中间点的时间, 减去10分钟,即得。不同的仪器,由于梯度滞后时间 的不同,可能影响方法的重现性,通常可通过调整进 样和梯度起始时间减少这种影响;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一)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原则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
唯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1.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两头尖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2.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如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
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3.稳定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
因而要求包括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二)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步骤1.方案设计与思路(1)研究对象的确定在调研有关文献、新药申报资料(质量部分和工艺部分)及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详尽地了解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综合分析后找出成品中的药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作为成品和中间体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即分析检测目标。
例如,黄芪含黄酮、皂苷及多糖三类有效组分,黄芪多糖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黄芪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把黄酮、皂苷及多糖作为研究对象。
指纹图谱
*选择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须根据供试品的特 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案,在保证专属 性、重现性的前提下,宜选择简单、实用、 便于实施的方法和试验条件。
*色谱中的参照峰由于作用不同于含量测定, 提高其分离度应以不牺牲色谱泊整体特征为 前提,所以不应孤立地苛求分离度必需达到 含量测定的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及仪器方法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钱大玮 段金廒
一、中药材指纹图谱的基本含义
定义:中药材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 中药材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 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特点:(1)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 别样品的真伪;
(2)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和比 例的制定,能有效控制样品质量,保证 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 应用实例
图9 黄连TLC指纹图谱
(六)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指纹图谱
1. 仪器简介
仪器装置通常包括高压电源、进样系统、 毛细管柱、检测器和记录系统5部分,其中毛细管 柱是分离的核心部分。
2. 应用实例
图 10 天麻及其伪品HPCE图 a天麻水提液 b天花粉水提液 c黄精水提液 d 商陆水提液e大九股牛水提液
(九)质谱( MS)指纹图谱
将中药提取液置质谱仪中进行电子轰击 电离,可获得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的MS图,不 同中药提取液所含成分不同,所得质谱图显 示的分子离子峰及进一步的裂解碎片峰亦不 一致,可资鉴别。但质谱法对提取液中主要 成分的含量要求较高,实验费用亦较大,能 否作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尚待继续探索。
版一部119页红花项下的各项规定。
1中药指纹图谱
2.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学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学
2.1 常用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运用包括光谱、波谱、色谱、核磁共振、 射线衍射及各种技术的联用等现代分析技术, 运用包括光谱、波谱、色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及各种技术的联用等现代分析技术,将中药 化学信息通过色谱图(液相色谱图、气相色谱图或薄层色谱图)等方式进行表达; 化学信息通过色谱图(液相色谱图、气相色谱图或薄层色谱图)等方式进行表达;并且对指纹图谱经过 计算、分析、比较、评价等过程,以技术参数、指纹特征等加以说明。研究对象的不同, 计算、分析、比较、评价等过程,以技术参数、指纹特征等加以说明。研究对象的不同,指纹图谱研究 的方法与技术也不同,并都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分为: 的方法与技术也不同,并都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分为: 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CE); 色谱法 光谱法: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近红外光谱法(NIR);核磁共振法(NMR)等。 光谱法 色谱联用技术:将色谱良好的分离能力与光谱或波谱特有的结构鉴别能力相结合并借助近年来发展起来 色谱联用技术 的化学计量学技术和己有的光谱波谱标准库,是完全可能对大部分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 和相对定量分析的。目前色谱光谱联用技术如:GC-MS 、HPLC-MS已经在中药指纹指纹图谱研 究领域内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GC)
• 特点:以气体为流动相,对于含挥发性成分中药的鉴别具有一定优势。由于 特点: 裂解气相色谱具有操作简便、样品无须化学前处理、提供信息量大等优点而 格外引人注目。该方法将样品故人裂解器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样品加热使 其瞬间裂解,生成可挥发性的小分子物质,立即被载气带人气相色谱系统的 分析柱上,分离后得到具有指纹性质的裂解气相色谱图。如果将气相色谱与 质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则不但可以知道不同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 差别,而且可以对这些成分进行鉴定。 • 应用:气相色谱适用于药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实际应用中常与质谱联用。 应用: 凌大奎等用规范化的色谱分离油成分的GC的保留指数(GCRI),利用GC-MS 和GC-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别。钱浩泉等 用GC-MS联用的方法,对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进行鉴别,发现它们的指纹特 征明显不同,各自特有的色谱图谱具有特征代表性。
最新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
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1.名称、汉语拼音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
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
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应根据中药材中所令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
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
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合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
应根据中药材所合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中药技术现代化技术-指纹图谱
02
发展新型检测技术和仪器
研发更精确、更灵敏的检测方法和仪器,满足指纹图谱需求。
03
强化传统理念与现代技术融合
在传承中药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中药指纹图谱的发
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将不断创新,提高准确性和 可靠性。
应用范围扩大
中药指纹图谱将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如药品质量控制、新药研 发等。
指导。
中药生产过程监控
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实时监控中 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 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指纹图谱的 变化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 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避免生产 事故的发生。
指纹图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中 药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药疗效评价与机理研究
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03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方法与 流程
样品选择与制备
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样品,确 保其能够反映该中药的整体质量 特性。
02
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处理,如 粉碎、提取、浓缩等,以获得符 合指纹图谱分析要求的样品。
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用高效、灵敏的现代分析仪器,如 色谱仪、光谱仪等,对中药样品进行 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
面临挑战
技术标准化难度大
中药成分复杂,不同药材、不同批次间存在差异,制定统一标准 面临挑战。
检测方法与仪器限制
现有检测方法和仪器精度、灵敏度等方面可能无法满足指纹图谱要 求。
传统理念与现代技术融合
如何将传统中药理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中药指纹图谱面临的重 要问题。
解决方案探讨
01
加强标准化建设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评价
第四章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与评价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指纹图谱评价的 原则。 掌握相似性评价方法 熟悉相关软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指纹图谱评 价 第二节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第三节 指纹图谱评价方法
第一节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指纹图谱 评价:
相似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峰重叠率法(Nei系 数法)、相关系数法、距离系数法、向量夹 角余弦法和峰重叠率与共有峰强度结合法 (改进的Nei系数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 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中药指纹图谱整体评价方法面临的难题
? 没有足够的标样,能否进行可靠的中药多组份的定性定量分析?
能否建立起基于中药的色谱指纹图谱中要质量的评价标准?
? 如何对待色谱峰保留时间的漂移? ? 如何对待色谱分析仪器的背景与基线的漂移? ? 如何处理色谱图中大量的未知成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指纹图谱评 价 第二节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第三节 指纹图谱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典型指纹图谱的建立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采用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根据参照物的保留 时间,计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标定中 药材的共有指纹峰。色谱法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标定指纹峰。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指纹图谱评价的原则
指纹图谱的评价指标是以供试品指纹图谱与该品种 对照用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之间的相似性来衡量的,用 “相似度”表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注射剂指纹 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规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可以借 助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 软件”计算。一般情况下当成品相似度计算结果在 0.9~1.0(90%~100%)时视为符合要求。
指纹图谱PPT课件
光谱法
光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 谱(AFs)等3种方法。其中IR和UV是目前常用的2种用于中药指 纹图谱建立的方法。这2种方法对于成分简单的单昧药材具有 良好的鉴别效果,但由于其加和性,对于较为复杂的中药制剂 难以准确判断。
中药起药效的是有效物质群在发挥作用,不同的配伍将引起有效物质群 的该变。这种群体的变化可通过指纹图谱这种形式反映或表现出来。控 制好指纹图谱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药效、稳定的质量和最佳的生物利用度。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原则:
构建原则
系统性
特征性
稳定性 可操作性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系指 采用光谱、色谱和其他 分析方法建立以表征中 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纹 图谱 光谱指纹图谱构建最常 用的是红外光谱(IR) 色谱最常用的是TLC、GC、 HPLC和CE
荧光光谱分析法 (AFS)
AFS的基本原理是蒸汽状态的原子因吸收能量而跃迁至高能态,并在这个过 程中发射出具有固定波长的荧光。
中草药因大多含有发光性组分而具有特征的荧光光谱。因此可利用发光标 记、被测物本身发光性质、分子组装、能量转移原理等分离鉴定药物有效成分。如 中药材的荧光鉴定、中药注射液等的药物鉴别、以及荧光分析及其连用技术用于测 定中药有效成分。
毛细管电泳仪及色谱图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HPLC利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和 方法。其工作原理是依据中药中各成分在展开剂和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HPLC受样 品本身和外界干扰的影响较小,非常适合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HPLC具有仪器化程度高、分析 速度快、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指纹图谱研究的主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高效液相色谱法有“三高一广一快”的特点: 〈1〉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 液加高压。
指纹图谱
甘草HPLC指纹图谱研究
1.仪器药品
Agilentl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在线脱气,手动进样,紫外检测器,Agilent化学工作站,柱温箱,CX250超声波清洗器(250 W,40 Hz,北京医疗设备二厂),BT25S电子分析天平。 甲醇(色谱纯),冰醋酸(分析纯),重蒸馏水。甘草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610-200604), 甘草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715-200420);甘草药材(10批)均为市售
指纹特征
质量稳定性评价结果 方法学考察:重现性、稳定性、精密度
光谱法
光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UV) 和荧光光 谱(AFs)等3种方法。其中IR和UV是目前常用的2种用于中药指 纹图谱建立的方法。这2种方法对于成分简单的单昧药材具有 良好的鉴别效果,但由于其加和性,对于较为复杂的中药制剂 难以准确判断。
常见的中药指纹图谱的指标参数评判标准有直观标准法、量化数据对比法、计 算机图谱解析技术等,其中计算机图谱解析技术发展较为技术,解析的方法也比较 多,如模糊信息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聚类分析法及化学计量学等。
直观对 比
用待测样品与标注图谱的特征直接比较,但这种方法不仅要求有标准图 谱,而且标准图谱库还要有足够的容量,要能涵盖大多的中药标准图谱。 即引入指数、重叠率、八强峰、表观丰度等量化数据进行比较。与直观 对比法进行相比,此法更客观、准确。但是,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 大量的标准数据库。
2.色谱条件
色谱柱:Apollo C8(250 mm×4.6 mm,5µL);流动相:A甲醇,B 0.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µL。
中药指纹图谱操作技巧指南
中药指纹图谱操作指南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范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
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内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
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
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
一、供试品收集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
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
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药材名称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一)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原则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
唯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1.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两头尖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2.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如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
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3.稳定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
因而要求包括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二)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步骤1.方案设计与思路(1)研究对象的确定在调研有关文献、新药申报资料(质量部分和工艺部分)及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详尽地了解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综合分析后找出成品中的药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作为成品和中间体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即分析检测目标。
例如,黄芪含黄酮、皂苷及多糖三类有效组分,黄芪多糖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黄芪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把黄酮、皂苷及多糖作为研究对象。
复方注射剂应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以君药、臣药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佐使药中的成分可采用其它指纹图谱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研究。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控制中间体、成品的一致性, 减少批间差异
中药生产的原材料,因土壤、气候 等环境因素及采收加工的不同,实际 使用时不能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经 加工提取得到的中间体,每个批次在 成分含量、成分组成及各成分比例方 面都不能保持一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5中药指纹图谱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现代中药要求的提高, 传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已不能满足 要求,指纹图谱用于中药的研究已 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目前指纹 图谱技术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使其应用尚有局限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指纹图谱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 模糊,无法从指纹图谱中解析某一 段峰所代表的药理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重现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 在规定的方法与条件下,不同的操 作者和不同的实验室应能作出相同 的指纹图谱,其误差应在允许的范 围内,这样才可以保证指纹图谱的 使用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也是作 为标准方法所必备的特征之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现中药指纹图谱的三原则, 保证其标准化,做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1 指纹图谱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指纹鉴定始于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范罪学和法医学。每个人的 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上各有不同, 可以据以鉴别每个人的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 是从20世纪70年代,色谱技术的发展, 人们大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方法开 始; 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高效液 相技术得到发展,同时植物药中化学成 分的分离鉴定、活性成分的不断阐明, 高效液相广泛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当前研究指 纹图谱的主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一)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原则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
唯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1.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两头尖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2.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如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
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3.稳定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
因而要求包括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二)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步骤
1.方案设计与思路
(1)研究对象的确定
在调研有关文献、新药申报资料(质量部分和工艺部分)及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详尽地了解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综合分析后找出成品中的药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作为成品和中间体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即分析检测目标。
例如,黄芪含黄酮、皂苷及多糖三类有效组分,黄芪多糖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黄芪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把黄酮、皂苷及多糖作为研究对象。
复方注射剂应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以君药、臣药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佐使药中的成分可采用其它指纹图谱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研究。
(2)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选择。
大多数化合物可采用HPLC。
例如黄芪中黄酮、皂苷、多糖等。
挥发性成分应采用GC。
例如鱼腥草中的鱼腥草素、土木香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二氢土木香内酯等。
某些有机酸经甲酯化后亦可用GC分析。
采用上述方法难以分离检测的成分,可考虑使用TLC和CE。
一个中药制剂的指纹图谱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选择方法时,还需考虑药品检验系统复核时的设备、技术等因素。
(3)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主要研究内容有原药材、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涉及样品名称、来源、制备、测定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等。
2.样品的收集
这是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至少要收集10个批次样品。
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1)切不可将同一批次样品分散成数个批次,充当样品。
(2)原药材尽可能固定产地(GAP基地药材,地道药材)、采收期和炮制方法。
对光线稳定,疗效稳定,无临床不良反应的药材批次应重点选择。
(3)中间体、注射剂样品的收集应重点选择工艺稳定、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的批次。
(4)留样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样品的预处理)
(1)药材供试液的制备
根据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溶剂提取、液液萃取、沉淀、吸附等方法,分离富集样品。
例如,黄芪中黄酮类成分通过碱的萃取、皂苷类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苦参中总生物碱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挥发性样品常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
样品富集后,还需通过氧化铝预柱、C18预柱、硅胶预柱、聚酰胺预柱等,除去色素等杂质,最后通过微孔滤膜,供HPLC测试。
(2)中间体供试液制备
可针对有效成分处理,并参照原药材的制备方法。
(3)注射剂供试液制备
液体注射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直接分析检测。
4.参照物的选择
一般选取样品中容易获得且含量较高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作为参照物(S)。
参照物主要用于指纹图谱技术参数的确定,如特征峰(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峰面积比值等。
并有助于图谱的稳定性、重现性的考查。
例如三七药材的指纹图谱中以三七皂苷R1为参照物。
由于指纹图谱比较复杂,内标物不易选择、插入,故一般不以内标物做为参照物。
5.实验方法和条件的选择
其目的是通过比较实验,从中选取相对简便易行的方法和条件,获取足以代表品种特征的指纹图谱,以满足指纹图谱的专属性、重现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要求。
方法和条件须经过严格的方法学考察。
例如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现性试验等。
注意事项:供试液的制备和色谱分析时均须定量操作,以保证图谱在整体特征上进行半定量(差异程度或相似程度)的比较。
指纹图谱分析不同于含量测定,提高其分离度应以不牺牲色谱的整体特征为前提,故不应孤立地苛求分离度达到含量测定的要求。
采用HPLC和GC制定指纹图谱,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
(实测2小时)
6.对照指纹图谱及其技术参数的建立
(1)测得的大量色谱数据需经分析和数据处理,才能获得对照指纹图谱(拟合指纹图谱)及其技术参数,以此作为药品指纹图谱检验的依据。
(2)技术参数主要包括总峰面积、共有峰序号、参照峰(S)、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RT),共有峰峰面积比(RA),非共峰面积等。
RRT=RTi/RTs RA=Ai/As
共有峰亦称特征峰(包括参照峰),系指所有被检批次中均含有的相同色谱峰,主要来源于样品中主要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
共有峰的化学归属,可采用对照品加入法或HPLC/DAD/MS/MS联用技术进行鉴别,后者可在无对照品的情况下使用。
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指纹图谱应有9个特征峰
相对保留时间/分钟(峰序号):0.145(1) 0.186(2) 0.298(3) 0.378(4) 0.425(5) 0.499(6) 0.594(7) 1.000(s原儿茶醛) 1.145(8)
峰面积比值:0.059(1) 0.064(2) 0.036(3) 0.112±30%(4) 0.054(5) 0.297±25%
(6) 0.055(7) 1.000(s原儿茶醛) 0.040(8)
7.药材、中间体和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注射剂中各特征峰均可在药材及中间体指纹图谱中得到追踪,中间体与注射剂的指纹图谱应非常接近,药材图谱中的色谱峰应比注射剂多。
必要时可采用加入某一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的供试品,或制备某一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阴性供试品的方法,标定各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性。
提供相关性研究的指纹图谱。
8.指纹图谱的评价
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系指将样品指纹图谱与建立起来的对照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比较,从而对药品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不同于含量测定,它强调的是相似性(Similarity),而不是相同性(Identity),也即着重辨识完整图谱“面貌”,而不是求索细枝末节。
分析比较的结果是对供试品与对照品之间的差异或一致性作出的评价。
相似性的比较可以用“相似度”表达,相似度可借助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一般情况下相似度在0.9~1.0之间即认为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