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魏祥莉【摘要】在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并把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灵活性。

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内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使之具有活力。

历史建筑需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自身价值出发,因地制宜,进行适应性保护,并尽可能的延续原有功能,若原有功能已经消失或衰败,则可结合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利用。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适应性保护;城市活力由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保护和开发压力很大,而其中的历史建筑通常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筑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在重开发的浪潮下被拆除或拆除重建,造成“建设性破坏”;或者为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而破坏原有风貌,造成“保护性破坏”。

尤其在我国2011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检查中,将历史建筑的相关情况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依据之一,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数量;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以及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挂牌保护的比例;历史建筑修缮改造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1从检查结果来看,在被查的110个名城中,历史建筑有11203栋,有30个城市没有登记历史建筑,大多数名城没有由政府公布历史建筑;有的名城对历史建筑概念不清,与文物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混淆2;或者为了应对检查,而临时公布一批历史建筑,或者缺少保护标志、档案建立等。

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包括概念混淆、认识不足、1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2《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的总结》。

保护管理滞后等,在进一步展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中,对于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延续城市的活力,都有积极的作用,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严格执行和格外关注。

精品!2017年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曾祥钰)

精品!2017年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曾祥钰)

四、主要分类3
• 第三类:完全新建的古镇街区。通常是在城区内完全新规划、新建设的有当地特 色的文化街区。可最大程度将历史文化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形成城市新的名片。
• 特征1:吸取历史灵感并超越历史,营造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旅游文化场所。特征2: 既满足现代商业消费逻辑,也满足人群对于文化寻根、情调追寻、时尚追求的全 感官体验。特征3:兼顾旅游人群和城市休闲人群。
4
三坊七巷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心 故

七、案例分析(二):南京·长江路街区
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 是古城南京的一条文化 特色街区。长江路位于 南京市玄武区,原名为 国府路。南京作为六朝 古都,明朝、清朝、民 国的府邸都曾落户于长 江路,由此而衍生的明 “词曲文化”清“红楼 文化”民国“建筑文化” 和现代人文艺术中心。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
南京人民大会堂即原国民大会堂,始建
于1932年(民国21年),竣工于1936年5月5日。
坐北朝南,采用钢筋混凝土,中西合壁式建筑
风格,现有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连屋面平顶
及地下室共5层。人民大会堂是江苏省和南京市
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庆典活动和文艺演出的重
要场所,也成为国内外宾客从事贸易、旅游、
召开各类会议和开展各种社交活动的理想场所。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
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是被孤零零地陈列
在一处被人们保护起来。历史街区对
当下仍具有现实生活价值,历史街区
仍是当地居民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
重要空间。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罗泓;何苗
【期刊名称】《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52)2
【摘要】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

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
区的文化空间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
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

研究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目前通过建筑、活动、空间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场景发展,但存在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社会影响较小、体验空间亲民传播有待加强的问题;其场景更新策略要从
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方面着手,包括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
注重场景化营销。

【总页数】7页(P166-172)
【作者】罗泓;何苗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品质形象——杭州清河坊(南宋御街)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2.民俗场所精神的重建——记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3.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空间特征对游客停驻活动的作用机理研究——杭州清河坊实证
4.“有机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连江县温麻历史文化街区魁龙坊为例
5.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164号(2000年12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条为加强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指杭州市上城区范围内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巷、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故居,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的区域。

第三条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整修,应当坚持保留历史文脉与再现传统街区风貌的有机统一,并参照《威尼斯宪章》全信息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和多样性、多元化文化原则,对所有建筑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第四条上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上城区人民政府组建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建设、规划、文物、土地、旅游、房产等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清河坊历史街区内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应当编制能反映整体历史环境风貌的详细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合理布局各区块功能,保持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气息。

第六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把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开辟多种资金来源,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经批准的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

史上最周密的强制拆迁实施方案

史上最周密的强制拆迁实施方案

史上最周密的强制拆迁实施方案2007年5 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委员会拆迁办公室率一大批强拆人员前往杭州大井巷53 号,准备强拆86 岁的老人郑小兰的祖屋,由于老人以死相抗,拆迁人员只好无功而返。

5月23 日,上城区又出动大批城市执法队和警察,再次准备对大井巷86 岁老太进行强迁。

由于郑小兰婆婆始终拒绝离开,加上围观的群众特别多,下午 1 点50 左右,执法队和当地警察又不得不撤回。

据悉, 6 月5日,当局将第三次对郑小兰祖屋进行强迁,并作了大量的准备,制订了周密和方案。

笔者日前转辗获取了一份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制定的强迁方案,该方案对被强迁户作出了打仗作战一样的周密部署。

具体方案如下: 一、强迁案情(一)基本情况 1. 房屋基本情况: 被拆迁户为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砖木结构人字顶楼房。

该房屋后有天井,大门为铁门保安门。

2. 屋内物品: 屋内物品繁杂数量不明。

其中,厨房在中,房间内有家俱。

3. 家庭成员: 共 4 人,其中, 1 名老人(女),3 名成年人。

4. 安置地点:-- 经济适用房。

(二)现场情况 1. 屋外: 房屋铁门紧闭,左侧有零星杂物,有一树。

离巷口不远可封锁禁行。

2. 屋内: 情况不详,只见大门内有一老人坐视,门前挂有反对拆迁的横幅。

二、工作分工(一)协调组负责情报收集,并及时向现场指挥汇报; 负责把握现场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指挥命令,及时调剂各组工作。

负责收集现场重要证据类照片。

(二)宣传组负责强迁现场屋内照明; 负责强迁工作宣传方面摄像资料的收集。

(三)督查组监督各组人员到位、环节落实、强迁进程报告.(四)思想组负责现场接访、劝导被拆迁人、同被拆迁人谈判。

(五)公证组协助公证员做强迁工作全程公证、物品易位、房屋封存公证; 联络拆迁方,并办理腾空房的交接手续,和安置房房屋钥匙封存移交手续。

(六)劝离组负责向当事人宣读《强制拆迁通知书》、《强迁公告》等文书; 负责指挥施工人员破门,负责对室内易燃易爆物进行检查,并及时转移; 负责控制危险因素地段; 负责屋内人员的劝离; 负责对暴力抗法行为的摄像取证。

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项目可行性分析

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项目可行性分析

街区内交通流线分析
把八蜡子巷东端打通延伸到中山中路,作为居住区的主要进出道路,宽度拓宽 到3.5m;在打通后的八蜡子巷和大井巷之间新开两条联系通道,宽度2.5米;恢复 原朱养心膏药店、张小泉剪刀店和中国伞厂屋背后的上山步道,并把大井巷43号旁 的现有步道打通上山。这样,既可以方便街区内部的联系,又可以方便游客游览、 购物。
地理位置分析
交通分析 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城南的吴山地区,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北 靠河坊街,东临中山中路,西北—东南面呈弧形紧依吴山的伍公山麓,整个街 区近似一个四分之一圆,总面积约3.7公顷。
历史文物
在大井巷历史街区内现已被确定为文物建筑的有两处:一处是胡 庆余堂,它是目前全国罕见的古老药局,其建筑保存完好,是我国建 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商业性古建筑遗存,具有独特的风格,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为中药博物馆;另一处即是现称“钱塘 第一井”的大井,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50000.00
30000.00 240000.00 160000.00 50000.00 30000.00 20000.00 36000.00 36000.00 10000.00 20000.00 10000.00 30000.00 50000.00 18710.00 398373.00
50000.00
总体环境分析
街区内现有大井巷、八蜡子巷两条街道和环翠楼的一段,其中大井巷顺伍公山麓贯 穿整个街区,北出河坊街与后市街相对,东出中山中路与鼓楼相连,是街区内的主要通 行街道,路宽5米左右;八蜡子巷则位于街区中心,北出河坊街与祠堂巷相对,东端堵塞, 路宽2.5米;环翠楼东北端开口于大井巷北部胡庆余堂边,是一条上山的步行道,北段位 于大井巷历史街区内,路宽3米。街区沿河坊街长220米(包括胡庆余堂大墙),沿中山 中路则长165米。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jpg+cad-d-调研-doc-198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jpg+cad-d-调研-doc-198

保护历史街区[摘要]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剖析当今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阐述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进而揭示大量存在的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文中具体以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传统建筑街巷群落保护区研究为例,讨论了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的意义、现状,并初步提出了保护与改造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一:杭州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源——城市文化的失落人们城市活动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人们的长期经营建筑而形成的城市格局、宫殿、寺观、府第、园林、街道、民居等物质环境;其二是上述物质结构所负载的社会结构、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部蕴涵,也就是城市文化。

如果说物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是表征,那么,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是城市的深层结构。

二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在更高的社会层面上展现的关于生活的文化。

”人们每每称道江南古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水乡风光,抑或是感到某城市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趣,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城市的物质文化本身,而更在于这些城市从整体布局到整体组合到单体安排,无不着意于宜人的生活环境,文气逸然,富有情趣,以至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因此城市不止是技术上的奇巧,更是文化上的创造,其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常使人们有意无意中体会到生活之美。

城市文化关心人,贴近人的生活,揭示了城市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真谛。

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中外游人驻足、游览,其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悠久的城市历史文化。

当今的城市文化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以科技为标志的工业化放大了人的力量,人们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自然,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去改造周围的环境,城市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但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城市文化生存发展的自然前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其次,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受到经济强有力支持的同时,在片面的“经济决定一切”的影响下,又面临着经济浪潮强烈的冲击,被漠视、蚕食、破坏、甚至根本毁灭;再次,从全球范围看,现代社会拥有空前的交通通讯手段和贸易网络,全球联系更加密切,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7.02•【字号】杭政办提〔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232号提案的答复杭政办提〔2019〕16号陈敏委员: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32号提案《优化南宋皇城小镇的基础配套,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品牌打造的建议》收悉。

现答复如下:南宋皇城小镇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麓的南宋临安城遗址核心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毗邻西湖,是西湖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皇城小镇范围北起西湖大道,南至宋城路,西接南山路,东抵建国南路,总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面积1.2平方公里,包含馒头山皇城遗址、三省六部旧址、太庙遗址,清河坊—大井巷、中山中路、五柳巷、中山南路—十五奎巷等多处历史文化街区和数量可观的各级文保单位、历史建筑。

在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保留了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五柳巷、馒头山等“宫城外”“山脚旁”原生态市井生活场景,集聚了三省六部、太庙、德寿宫等南宋宫廷古迹十余处,百余项非遗,百余家老字号,呈现出“古今对望,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依托南宋皇城遗址和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宋皇城小镇于2017年被省政府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三批创建名单,产业定位为旅游产业,以彰显南宋文化为核心,以城市旅游为主线,推动经典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流旅游国际化先行示范区。

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9.29亿元,税收7.73亿元,旅游人数870万人次,拥有省级以上品牌产品35个,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32人,省级以上非遗代表传承人13个。

2019年,在南宋皇城小镇创建过程中,将切实贯彻落实特色小镇发展要求,并结合您的建议,着眼建设“南宋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聚焦文化旅游大产业,通过历史遗存和优势资源的加速整合,力争南宋皇城小镇创建成功。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清河坊街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旧城改造案例:清河坊历史街区—《建筑法规》课外拓展建筑091 马梦尧09142117日期:2011年11月2日背景介绍:清河坊历史街区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麗,南面繁华得延安路特色商业街,毗邻西湖、柳浪闻莺、城隍阁等杭州著名得风景区,坐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美妙得自然山水,占地面积13、66公顷。

它就是杭州保留较为完整得历史街区,就是杭州悠久历史得缩影。

这里得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得时代印记。

名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得历史人文遗产。

杭州得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与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

街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钱江第一井、唐朝天门、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点。

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就是杭州市创历史文化名城得重大举措,也就是杭州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得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得保护与修缮将着重保留历史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再现古城风貌,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建成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范、古风扑面得步行街区,其最终目标就是杭州老城得缩影、传统文化得代表、城市旅游得经典。

清河坊之地,历史上曾就是两朝建都,就是杭城文脉所在与吴越文化得发源地,拥有这个城市最辉煌得历史文化,有代表这个城市最古老、传统得生活方式。

明朝书画家徐渭所言“八百里湖山知就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正就是当年对清河坊得繁华盛世得描绘。

杭州质量生活点评清河坊:她就是这座城市呼唤挽留以后得一段记忆,她就是这坐城市被定格了得历史,它就是生活,也就是场景。

保护情况:20世纪90年代,国内得许多城市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得高速发展时期,在风起云涌得“旧城改造”声潮中,一些历史地段在推土机下逐渐消失,清河坊历史街区也不例外,但在关键时节,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出了英明得决策,毅然扼住了推土机得车头,把清河坊从改造中挽救出来,从此走了保护得历程。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

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

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

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

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

”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

2001年,隆重开街。

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 6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

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_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_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 <==L 年 P 月
商业功能衰败, 生活条件恶劣。 体表现为: 建筑及环 境质量恶化, 杭州市大部分历史街区在 <= 世纪 J= N M= 年代大刀阔斧的城市 更新中逐渐消亡, 清河坊作为少数幸存者, 对其保护也就成为一 种必然。 清河坊历史建筑较完整地真实体现了民国杭州的城市及建 筑风貌; 它包含了清末民初江南古城商业建筑的各种型制; 体现 了清末民初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民国时期杭 州建筑结构、 技术、 设施及材料的活的载体。其总体特征主要体 现在建筑风格和内部空间形式上:解放前在杭州经商的除本地 人外最多的是徽商,所以河坊街两侧的历史建筑风格受皖南文 化和浙北文化的共同影响, 独具特色; 近代建筑形式和技术的影 响,使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并列杂陈,也是其特点之一;在空间 形式上大多表现为庭院空间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主要有 O 种类型:沿街二进木构架坡顶建筑,多进石库门建筑,西洋风格 的水泥砖木建筑, 不临街的院落式建筑。 <9 保护修缮的指导思想
( 浙江 杭州 H9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地对历史建筑 的保护正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新与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总结 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中的经验成果,在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 修缮工作的基础上,对目前及今后开展适宜性保护实践进行了初步的 探索, 提出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建筑再生的原则和技术。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建筑; 再生; 清河坊 !"#$%&’$: (%)* $+, ’-%%,.$ ’)./0$0).# &%)-./ $+, 1)%2/,$+, 3%)$,’$0). )4 +0#$)%0’ "-02/0.5# 0# &21&6# ",0.5 ,7$,./,/ &./ /,,3,.,/8 0$# ’).$,.$ 0# 5%)10.5 &./ ,.%0’+,/9 :. ;+0.,#, 3&#$ <= 6,&%# ,$+, -%"&. %,.,1&2 3%)’,## +&# 5%&/-&226 ",,. 3)1,%,/ #) $+&$ $+, ’).420’$ ",$1,,. $+, )2/ &./ $+, .,1 0# 5,$$0.5 *)%, #,%0)-#9 >+%)-5+ %,?0,10.5 $+, ,73,%0,.’, &./ &’+0,?,*,.$ )4 $+, 3%)$,’$0). &./ %,*,/6 )4 +0#$)%0’ "-02/0.5# &"%)&/ &./ /)*,#$0’&226 , "&#,/ ). $+, 3%&’$0’, )4 @0.5+,4&.5 A0#$)%0’ B-02/0.5#,A&.5C+)-,#)*, %,#,&%’+,# &./ ,732)%&$0). +&?, ",,. "-02$ -3,1+0’+ *&6 3%)*)$, $+, 4,&D #0"2, 3%0.’032,# &./ $,’+.)2)56 4)% $+, ’-%%,.$ &./ 4-$-%, 3%)$,’$0). &./ %,*,/6 )4 +0#$)%0’ "-02/0.5# /-%0.5 -%"&. %,.,1&2 3%)’,##9 F%"&. G,.,1&2; A0#$)%0’ B-02/0.5#; G,5,.,%&$0).; @0.5+,D E,61)%/# : 4&.5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215号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5号《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已经2004年1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工作。

各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或其组建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建设、财政、公安、工商、民族、宗教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专项资金的来源是:(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社会各界的捐赠;(三)公有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其他公有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等获得的收益;(四)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00.03.15
•【字号】杭政发〔2000〕44号
•【施行日期】2000.03.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给市城乡建委的批复
杭政发〔2000〕44号市城乡建委:
你委《要求批准〈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的批复〉的请示》(杭建设[2000]1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委上报的关于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的审查意见。

二、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对单体建筑的保护及恢复建设设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逐项审查,使其建筑风貌与历史文化街巷保护的内涵相协调。

娱乐项目要严格控制。

三、拆除不适当、不协调的建筑后产生的空缺,可迁移旧城改造中有保留价值的、合适的建筑予以补充。

二〇〇〇年三月十五日。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历史建筑适宜性再生技术--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刻去一半后剩下的一半就作为榫子接抱 在一起 , 两节 功能 , 巩 固其街区标志性建筑的历 史地位 , 从而 丰富 街区历史文 径随柱子 ,
2 0 0 7年 5月 S p e c i a l Z o n e E c o n o my 特区经济
2 8 1
柱子都要锯刻规 矩 、 干净 , 使 合抱 的两面严 实吻 合。
梁架所 用木料年长 日久就出现 裂缝 。对于较短的裂缝 ( 小于 1 米) , 如缝 宽小于 3厘米 , 用木条嵌补严实并用胶粘牢 ; 如缝 宽
在3 5厘米或 以上 , 除嵌木条外再用@ = 4 0 0 m m、 2 0 m m厚 的铁 长以下 ) ,可用环氧树酯腻子勾缝补漏 ,待树酯 固化 后再 用铁箍
此外 , 对于屋面 、 格栅 、 楼板 、 地坪 、 天井 、 楼梯等 内部构件 , 也在保持传统风貌 的前提 下进行修缮 。鉴于现状情况 以及 对今
放。空调室外机均放在天井一侧 , 在厨 、 卫等附属设施的楼板浇
铸时 ,在靠建筑内侧一角现浇一块 4 5 0×8 0 0的挑板作为空调室
外机 搁板 , 外饰铸铁雕花栏杆 。 历史建筑所 承载的历史信息 以及 它的不可再生性 ,决定其 具有珍贵的价值 , 同时也决定了对其实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
好的构件 , 缺 失部分按 照保 留部分 的式样 、 尺寸重新制作 。复建 、
插 建建筑中的雕花则根据 街区内现存 的以及从相关 资料 中收 集
的图案进行设计雕刻 。
③ 内部构件 的保护及结构体 系的加固 。河 坊街传统 形式 建
筑均为木构建筑 , 通过由木柱 、梁 、 檩条等构成的梁架体系来承 重, 墙体 基本 为围护结构 。所 有大木构件之 间通过榫卯连接 , 露 明的梁架既是结构构件又是装饰构件 , 承担着双重 角色。由于木

历史文化街区之旅

历史文化街区之旅

17
箍桶巷
箍桶巷长近300米、宽约五六米。历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如今按照传 统样式复建传统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集中展示传统文化,再现南京老城南风土原貌。
18
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现已修缮了省文保单位沈万三故居、蒋百万故居、傅善祥故居、上江考棚等重 要历史文化点,并复建骏惠书屋、问渠茶馆等代表秦淮市井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同时恢复了原有 的青石板、青砖。
22
夫子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 群,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 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为中国最大 的传统古街市。它不仅是明清时 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 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石砖 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 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 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 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 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 星阁。
南后街
5
三坊七巷现存古建筑 200 余座,其中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九处,省、市级文保 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 数量众多,是一座不 可多得的“明清建筑 博物馆”。被誉为 “明清建筑博物馆”、 “中国城市里坊制度 的活化石”。 2005 年 底 福 州 市 按 照“修旧如旧,保持 总体坊巷格局、风格、 风貌不变”的原则, 全面启动实施三坊七 巷保护修复工程。先 后获得了“中国十大 历史文化名街”、 “ 国 家 4A 级 旅 游 风 景区”和“福建省文 化产业基地”等称号。
34
保圣寺
保圣寺原名为保圣教寺,始建于 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 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南 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 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 达半个镇。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 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 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 古物馆等。 天王殿 单檐歇山屋顶,戗角起翘 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 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 特点的昂嘴斗拱结构。 古物馆 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 来,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 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 作品。

河坊街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河坊街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河坊街工程项目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概况1.1 项目背景河坊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河坊街承载着杭州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古老文化与现代都市风貌相融合的地方。

然而,由于河坊街地区的发展,其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等。

因此,为了保护和发展河坊街地区的历史文化,提升其旅游体验和城市形象,有必要展开工程项目规划,对河坊街地区进行提质改造。

1.2 项目概况本项目即为河坊街工程项目,旨在通过规划设计,对河坊街地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景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项目范围为河坊街地区内部分主要道路及附属设施,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项目目标为实现对河坊街地区的综合提升,包括但不限于改善交通流线、提升景观品质、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

项目将充分考虑河坊街的历史文化、现状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力求实现对河坊街地区的全面提升,使之成为更具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风貌相融合的地方。

二、工程项目内容和规划要点2.1 工程项目内容本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道路改善:对河坊街地区内的主要道路进行改善,包括道路宽度、路面铺装、交通标识、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提升。

2) 景观提升:通过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等手段,提升河坊街地区的景观品质,创造更具特色和文化氛围的街区环境。

3) 交通优化:通过交通规划、交通管制等措施,优化河坊街地区内的交通流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 环境改善:改善河坊街地区周边环境,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保设施等方面的改善。

5) 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公共设施、便民设施,满足河坊街地区内居民和游客的基本需求。

2.2 规划要点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归历史与文化: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河坊街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传统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2) 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提升河坊街地区的环境质量。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
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3.22
•【字号】杭政函[2010]85号
•【施行日期】2010.03.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的
通知
(杭政函〔2010〕8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推进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完善我市名城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非文物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市政府决定,将金钗袋巷19号等43处历史建筑列为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现将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予以公布。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215号)的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加强对我市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宣传。

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建档设牌等工作。

市规划局会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编制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及第六批拟保护历史建筑名单。

各区政府要根据实际情
况,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措施,充分发挥其在名城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附件: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附件
注:第42、43号建筑群作为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补充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中路铺地 河坊街 胡庆余堂 中山中路沿街建筑 大井巷 四拐角建筑群
四拐角建筑群 四拐角建筑群 大井巷 钱塘第一井 中山中路铺地 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中山中路沿街建筑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项目特点介绍到此结束
2、修复街区内的建筑,保护街区内真实而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使 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综合整治街区环境,营造多样的人际交流 空间,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使其成为 一种开放式的街区,融于现代社会。 4、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 内涵,使其成为以清末民国初杭城风貌为特色的 传统商业旅游步行街区。
华光路 高银街 吴山花鸟城 华光路
由义弄 高银街
总用地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祠堂巷 熙春弄 高银巷
于谦故居 中河中路 百岁坊巷
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鼓楼 伍公山北麓 鼓楼
中河路 吉祥巷
杭州历史博物馆 吴山
源丰祥茶号旧址 金钗袋巷
胡雪岩旧居
一、项目概况
■ 规划重点及总体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恢复历史风貌, 使其焕发活力,重现杭州古城风貌。
三、规划构思
基地现状
重点保护区范围
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 道路系统
基于多保护要素为基础和图底关系分析的规划方案形成。
步行系统
保留建筑 新建建筑
协调区建筑
绿化景观及基地要素保护 开敞空间系统 规划总平面图
四、创新与特色
1、吸收先进的保护规划理念,强调和 重视街区的整体格局保护。
吸收和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本规划中。规划中强调保护以河坊 街、高银街、中山中路、大井巷、打铜巷、元宝街、环翠楼 等传统街巷为骨架的街区传统总体格局和空间尺度。 街巷分布示意图
四、创新与特色
3、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入户调查,将社会学很好的运用在保护规划中。
建筑质量
历史档案调查 史书史料收集
现住户入 户调查
建筑风貌
屋顶形式 采访、座谈、原 始地形图调阅 古井、古树 现状土地利用 情况、居住人 口、周边用地 审批
传统院落空间
建筑高度
传统建筑构件
建筑年代
历史名人史记
四、创新与特色
大井巷 胡庆余堂 高银街 老字号店铺
民俗
太平巷 河坊街 安荣巷 老字号店铺
五、规划的批复与实施效果
本规划于2008年4月22日经杭州市人民
政府批准实施。
街区二期各项保护工程目前正按本保护 规划进行有效实施。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各项 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 些重点保护项目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已经实 施完成。如街区重点保护建筑胡庆余堂、钱 塘第一井、于谦故居、四拐角建筑群,沿中 山中路、大井巷等建筑均已于2009年10月前 修复完成。 重新修复后的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 区已成为杭州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市政工程基础设施、街区内部交通
组织等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 措施。在保护的前提下,成功的将 街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传统老字
号文化、胡庆余堂等药业文化资源,
很好的融入到杭城旅游中去。
Hale Waihona Puke 四、创新与特色 5、参与性规划方法,重视多方协作,推行阳光规划。
规划通过采用参与性规划方法,注重文化、规划、园文、历史建筑保护办、街区保护
南宋临安皇城图
杭州历史城址信息图
一、项目概况
■ 保护范围
1、重点保护区 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路、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街、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旧居及源丰祥茶号旧址, 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2、传统风貌协调区 以河坊街为中心,东起中河中路,经熙春弄、祠堂巷、由义弄、华光路、高银街,西至吴山花鸟城、杭州历史博物馆,沿 伍公山北麓至鼓楼、经中山南路转金钗袋巷、直吉祥巷、百岁坊巷到中河中路所围合范围内除去重点保护区的其他区域,该范 围总用地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高银街俯瞰
河坊街俯瞰
四、创新与特色
2、点线面保护层次、串珠成链保护格局。
在整体保护规划理念指导下,从点、线、面三个保护
层次入手,在空间上打造一条联系南宋皇城遗址、中山南 路——十五奎巷历史街区和中山中路南宋御街的有机纽带, 形成串珠成链的保护格局。形成反映杭州传统商业、药业 文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
■ 4、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导保护工程实施,将街
区保护融入杭城旅游。
在保护规划中明确了保护范围 内所有建筑的保护模式,具有较强 的指导性。对街区内的重点建筑, 如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等重点建 筑,结合实施工程,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设计,以指导保护工程的实施。 同时对完善街区内公共配套设施、 道路系统规划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建筑整治模式图 市政工程规划图
管委会等部门以及当地居民的全过程参与,吸收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使保护规划具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
现状立面
规划立面
四、创新与特色
6、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并重,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和居民生 活的延续性,提升街区活力。
在保护的同时对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加以合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以往不考虑经济效益而单纯进行 保护的不现实性,激发了街区的活力,推动了传统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除自然环境、传统街巷、历史建筑 等物质文化要素的保护外,将非物质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保护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大程度的保护和扶 植地方文化,如老字号店铺、市井民俗等。
项目负责人:杨毅栋 设 计 人:杨毅栋 郭大军 李荔 吴为 林瑾 罗鹏飞
一、项目概况
n规划背景
杭州是1982 年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 上城区吴山脚下,南宋皇城遗址北面,是杭 州首批确定的四个历史街区之一。街区一期 河坊街修复工程于2001年完成,由于历史原 因,街区整体保护规划一直没有编制,为了 更好地指导正在编制的二期大井巷、打铜巷、 环翠楼修复实施方案,吸取一期工程中所存 在问题,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的呼 吁下,补充编制街区保护规划。由于街区保 护规划后于实施方案编制,使得街区保护规 划编制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一期实施方案
■ 街区性质
以清末民国初建筑风格为主,以传统商业和 药业文化为特色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娱乐休 闲、博物馆设施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杭州地方特 色、真实传递历史信息、适当保持生活延续性的 传统步行街区。 街区整体鸟瞰图
二、规划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从基础资料调查 分析、规划总则、规划内容、 保护规划实施措施四个方面着 手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