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包含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民族内)
性和相互依存性,诸如人与他人在物质、情感、观念及语言的勾通与文流交往;
• 实践性是动态地或纵向地反映人以自身、他人、自然及社会为改造对象的对
象性活动,诸如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等。
• 交往的物质性: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本原性的,它决定了其他一切交往活动
及其形式。
• 交往的历史性: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不仅构成历史的基
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广义社会交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交往的总和。
• 狭义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交往;
• 分类: • 从不同层次: • 宏观层面:民族、国家、整体社会等较大型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中观层面:社会群体、组织、局部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 • 微观层面: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初级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
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 大体说来,根据马克思的划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这三
种社会形态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在经 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商品经济社会;第三个社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是中学生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一、原始社会1.群居生活: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以群居生活为基础,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2.母系氏族:原始社会初期,以母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3.父系氏族:原始社会晚期,以父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二、奴隶社会1.奴隶主和奴隶:奴隶社会的基本阶级划分,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奴隶的劳动,奴隶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建立的国家形式,具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性质。
三、封建社会1.地主和农民:封建社会的基本阶级划分,地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的劳动,农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划分,如贵族、骑士、平民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家和工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划分,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工人的劳动,工人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五、社会主义社会1.工人阶级领导: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阶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社会组织形式1.家庭:社会的基本单位,承担着生育、教育、照顾等功能。
2.团体:由具有共同兴趣、目标的人群组成的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等。
3.政府: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社会结构1.经济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2.政治结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形式,如民主、专政等。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人与社会的关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人与社会的关系1.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资料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32~33页。
材料2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二者范畴不同,但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资料来源:《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33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材料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详细描述
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
文化和科技快速发展,形成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和信息社 会。
社会主义社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以人民群众利益为 中心的制度设计,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铁器和畜力广泛应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生产资料地主所有,农民依附于地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社会关系等级化,权力集中于地主阶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文化和科技有一定发展,出现封建制度下的文化繁荣。
资本主义社会
总结词: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以资本家占有资 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社会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高度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 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 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 源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
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 新。
维护公共利益
以公共利益为重,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私行为,维 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推 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80%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提高 生产效率、改善生活品质、推动 经济和社会进步。
100%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首先,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由人类群体组成的。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是由亲属关系组成的一个小型社会群体,它提供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支持。
家庭组成了更大规模的社会群体,如部落、村庄、城市等。
其次,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组织形式。
政府是社会组织的核心,它管理和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它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的补充和扩展,它们通常以志愿者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它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面。
经济制度决定了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方式,它可以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等形式。
政治制度决定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它可以是民主制度、专制制度或君主制度等形式。
法律制度决定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法律规则的执行,它保障了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
文化制度决定了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是社会共同意识和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由人类群体组成的一个互动和关系网络,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课程学习总结理解社会结构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社会学课程学习总结理解社会结构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社会学课程学习总结:理解社会结构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社会学课程是一门探讨社会成员如何相互影响和塑造彼此的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对社会结构以及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阐述社会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对我个人发展和对社会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层次和组织之间的组织方式和互动关系。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教育机构、宗教组织、政府等各个层面的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系统。
在社会学课程中,我学到了社会结构对人类行为的深远影响。
社会结构首先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不同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人们的角色和身份,从而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例如,在一个家庭结构非常重视长辈权威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父母或长辈的约束和指导。
而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中,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和个人发展。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人类行为,我意识到了社会结构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塑造作用。
其次,社会结构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社会结构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体现,对个体行为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一个重视个人自由与人权的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而在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社会结构通过塑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这在社会学课程中得到了深入的剖析。
再次,社会结构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和互动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决定了人们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模式。
在一个强调家族关系的社会结构中,人们更注重亲友之间的交往,而在一个注重职业关系的社会结构中,人们更注重工作和事业上的交往。
社会结构塑造了人们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这对于个人的社会适应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社会结构还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变革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轨迹。
当一个社会的结构较为稳定时,社会的发展相对缓慢,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相对固定。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3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 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人类社 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和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观的基 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 质之后,还明确提出历史观是 人们对社会的本质、基本结构 等一般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是理解全部社 会历史的钥匙。所以,本章的 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1
大气圈
是指从地球表面到几十公里以至 1000公里的高空覆盖着的由多种气体 组成的大气层。
12
水圈 是指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 洋、江、河、湖沼、地下水等。
13
岩石圈
包括岩石和地表的岩石经过长期 的浸蚀和分化作用逐渐形成的各种不 同类型的土壤。
14
地理环境的作用 地理环境为人类 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 生产资料的资源。
27
3、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 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统一。
生 产 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28
生产方式的作用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 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 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29
生产方式的作用 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 结构和面貌; 生产方式
决定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决定
6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首先,从社会意识的产生看,其根源 在于社会存在的需要。 其次,从社会意识的内容看,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提交时间:2007年11月30日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请参照此文章的格式)人类社会系统虽然包含着许多因素,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意识……..*****。
要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必须首先了解人类社会的这些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物质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子系统入手。
1、社会生产力结构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方面。
要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必须首先了解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
生产力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和技术的要素。
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形的实体性要素和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
(1).生产力的有形的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有形实体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因为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制造和使用劳动资料,发现、改造和利用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附着性要素:科学、技术、教育等,这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它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因此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2、社会生产关系结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2)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 学习效果。
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社会现象
跨学科学习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认识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多元文化视角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从多元角度审视 社会现象。
动态观察
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类社会的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和谐共生。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生态 文明则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总结词
的定居生活。
生产方式
种植作物、养殖动物, 形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
产体系。
社会组织
出现阶级分化,形成国 家等复杂社会组织结构
。
文化特点
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 逐渐形成,文化艺术开
始发展。
工业社会
总结词
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 市化进程加速。
社会组织
阶级分化加剧,形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 大对立阶级。
详细描述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 繁。跨国社会的发展将使得人们超越国界,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网络,促进全球范围内
的交流与合作。
05
学习方法与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
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律和趋势。
实践应用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加 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2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
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从 内容上看,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 关系。
社会的政治结构
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上的政治法律设施、 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 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 法、宪法和规程等。政治结构又被称为 政治的上层建筑。
3、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私人资本和固定资产,并雇 佣职工( 8人以上)进行经营以获取利 润的人员。 目前,私营企业已形成一 支相当庞大的经济力量,在东部沿海特 别是像浙江省,私营企业的比重在整个 企业中已占到2/3以上。按1999年的数 据,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 构中占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渡给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人工物,一台机器)
——利维坦(Leviathan)
卢梭(1712—1778):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不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社会现象,私有制的无限统治是这种状况的根
源,所以应当限制大资产阶级的“财产自由”。
自然状态(不平等几乎不存在)
孤独、自在而和平的生活——个人的独立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体力和 非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 商业服务业还很不发达,而且产业层次比较低, 主要还是一些传统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绝大 多数员工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产业工人较为类似。 但在一些大或特大城市,一些新兴的服务业, 如金融、保险、科技、教 育、旅游、通讯、传 播、客货运、娱乐、房地产、期货、证券、社 区服务等正在蓬勃发展,预示着这个阶层未来 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现阶段这个阶层在社会 阶层结构中的比重为12%,其中约1/3是农民工。
关于课文理解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与阶级
关于课文理解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与阶级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和阶级。
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与阶级是我们理解社会运行和变迁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和阶级,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与组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反映了社会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社会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1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
生产力代表了一个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1.2 政治结构:政治结构反映了社会中权力的分配和管理方式,它包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政治组织等。
政治结构对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1.3 文化形态:文化形态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
文化形态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交往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
1.4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和网络,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组织和调节的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是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企业组织等。
二、社会结构与阶级的关系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阶级。
阶级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由于人们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权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集团。
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社会的稳定和变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1 阶级的起源和形成:阶级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在生产和文化活动中的差异,同时也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阶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2.2 阶级的特征:阶级主要通过经济地位、收入和财富的差异来区分,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地位、权力和特权的不平等。
阶级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
2.3 阶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阶级的存在和分化对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1、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等。
劳动资料也就是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作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
其中,生产工具居于主要的地位,它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的一切对象。
包括:一是被纳入生产过程中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二是已加工过的物体。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它们共同构成了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物质生产过程就是在劳动者主导下进行的。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因为,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属于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之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还具有社会性,这是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
同时,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生产的。
生产力就是通过人们的分工、协作等中介形成的社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科学与技术虽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动力.ppt
主讲人 崔桂田
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的发展规律 社会的发展动力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一、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 的方式,其实质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 文化结构。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指人们在 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 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 的物质力量。 (1)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劳动者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何种地位,是 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还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 (3)产品的分配形式及其消费关系: 是指劳动产品按什么原则和方式进行分 配,以及由此直接决定的消费方式和消 费水平。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 所谓社会的政治结构主要是指建立 在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 其设施。它既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 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组织和 设施,又包括宪法、立法、司法等各种 政治法律制度和规程等。国家政权是政 治结构的核心。
(3)国家的阶级本质:第一,从起源上说,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二,从使 命角度来说,国家竭力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 政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统治地位。第三,从实 践上来看,虽然国家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社会公 共权力机构的性质,但统治阶级在建立国家制 度、制定法律和法规时,总是力求首先使那些 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固定下来, 总是力图通过立法把自己的利益伪装为全社会 的利益。
(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第一,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 和社会经历的反映。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 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生活条件、家庭、 社会交往、教育、个人独特生活实践的影响和 制约。 第二,群体意识:是一定人群所形成的共同 体的共同意识,是这一群体共同的社会地位、 社会经历、共同的追求和利益的反映。一个家 庭、团体、阶层、阶级、民族、国家都可以有 其共同意识。
21-22版:学习任务二 阶段二 社会结构——差序格局(4~7章)(步步高)
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 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 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 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下列关于《家族》《男女有别》两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
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家的结构就变成了单系的差序格局。 B.我们普通所谓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是在结构上,而费孝通称中国乡土
一 画出导图(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第4章
讲究个人主义 以己为中心
群己、公私界限模糊
第5章
克己修身
代
朋友线
理
者
第6章
父子、
事业
婆媳
夫妻
第7章
亚普罗式
浮士德式
二 理解概念
1.团体格局:指__由__若__干__人__组__成__一__个__个__团__体__,__各__成__员__间__界__限__清__晰__、__关__系____ _平__等__的__社__会__格__局__。__ 2.差序格局:指__在__血__缘__、__地__缘__关__系__中__以__己__为__中__心__,__具__有__亲__疏__远__近__且__能___ _伸__缩__的__社__会__格__局__。_ 3.亚普罗式的文化:_这__种__文__化__认__定__宇__宙__的__安__排__有__一__个__完__善__的__秩__序__,__这___ _个__秩__序__超__于__人__力__的__创__造__,__人__不__过__是__去__接__受__它__,__安__于__其__位__,__维__持__它__。____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前者是人对物的能力,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力就是能力,关系就是关系,如果把能力看成是内容范畴,把关系看成是形式范畴,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倒也能成立,可问题就是它们的客体方偏偏不能对应,人对物的能力呼应着人与人的关系,两者的内核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它们互为对立统一?人对物能力所呼应的人对物关系(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与人关系所呼应的人对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力,又搁到哪里去了?如果照以上的定义,实在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那么用皮毛关系来阐述,看来是最适合的了!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把人的劳动能力狭隘化,劳动能力仅等同于生产力,不承认人与人相互能力的客观存在。
人与人(劳动力)的相互能力偷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生产关系在理论与现实中始终得不到最充分地表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补丁始终伴随其左右,因而,在整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务商品没有丝毫的立身之地,剩余价值也是十分地笼统,全世界都在分割工人的剩余价值!真不知道马克思怎样看待他家保姆的工作,是看不上她的家务能力呢,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他对此类能力的逻辑判断?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自然(生产资料)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活关系人们在非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劳动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服务)、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劳动力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生产资料(基于物),而后者是劳动力(基于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人与社会教案
人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人与社会教学阶段:初中学科领域:社会科学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2. 了解社会的组成部分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 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3. 探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4. 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人与社会》教科书;2. 多媒体教具:电脑、投影仪;3. 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互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与社会的概念和关系,以及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2. 分析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家庭成员、学生、公民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具体案例,如一个学生在学校中偷窃行为的影响及其对他人和社会的伤害;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讨论个体行为如何影响整个社会。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上述案例中学生偷窃行为问题的建议;2. 引导学生思考个体责任如何与社会责任相互关联,以及如何通过行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考结果;2.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强调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重要性;3. 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权益,还要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服务等;2.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参观社区机构、博物馆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检查学生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程度和对个体责任的思考;3. 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与国家:三层递进的思考
在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我们不能忽视三个层次:个人、社会与国家。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个人。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目标。
通过教育、经验和自我反省,我们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是社会和国家进步的基础。
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个体,能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我们需要将个体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层次——社会。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个体的合作与互动,以及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共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社会能够有效地解决共同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然而,即使有强大的社会支持,仍然需要一个更高级的组织来协调和引导——这就是国家。
国家作为一个行政机构,具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
序、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职能。
国家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反之,国家的衰弱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综上所述,个人、社会与国家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依存关系。
个人的发展是基础,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个体的合作与互动,而国家的强大则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我们理解并重视这种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社会结构与人类社会的组织
社会结构与人类社会的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集团、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模式。
它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和机构安排。
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社会结构包括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
1. 社会成员:社会成员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
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要素有其特定的社会成员构成。
2.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联互动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
这些关系构成了社会结构中的网络。
3.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形成的各种组织形式和机构,比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团等。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运行和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协调社会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规则,包括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道德制度等。
社会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石,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社会结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社会结构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中的权力分配、资源分配和角色分工。
具体来说,社会结构影响着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的阶层分布和阶层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分配。
2. 社会交往: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影响人们的社交圈子、结交朋友的机会和方式等。
3. 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规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4. 社会机会: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人们获得机会的方式和机会的分配。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三、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社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
社会学基本原理
社会学基本原理
社会学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交往:社会学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往。
社会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包括直接的面对面交往和间接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交流。
2.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政府、教育机构、经济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人们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和角色。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时间维度上的演进和发展。
社会变迁涉及到社会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转变等各个方面,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4.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管理和调控。
社会控制可以通过法律、道德、习俗等方式来实现,旨在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和稳定。
5.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社会不平等包括经济的贫富差距、社会地位的差异、机会不均等现象,对社会稳定和公平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几个方面,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并为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马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06 总结回顾与思考拓展
重点内容回顾与总结
01
02
03
04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 盾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 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 段
思考拓展: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01
02
03
04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 系统,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 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阶级斗争的形式
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和思想斗争等。
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 生产力发展时,社会革命 成为必然。
全球化与现代化趋势
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01
包括科技进步、市场经济、跨国公司等。
现代化的目标
02
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等。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相互影响
03
全球化加速了现代化进程,现代化也为全球化提供了更广阔的
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促进包容性发展
加强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减少社 会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加 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 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理解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前景。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人类社会的本质、结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前者是人对物的能力,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力就是能力,关系就是关系,如果把能力看成是内容范畴,把关系看成是形式范畴,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倒也能成立,可问题就是它们的客体方偏偏不能对应,人对物的能力呼应着人与人的关系,两者的内核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它们互为对立统一?人对物能力所呼应的人对物关系(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与人关系所呼应的人对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力,又搁到哪里去了?如果照以上的定义,实在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那么用皮毛关系来阐述,看来是最适合的了!
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把人的劳动能力狭隘化,劳动能力仅等同于生产力,不承认人与人相互能力的客观存在。
人与人(劳动力)的相互能力偷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生产关系在理论与现实中始终得不到最充分地表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补丁始终伴随其左右,因而,在整个xx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务商品没有丝毫的立身之地,剩余价值也是十分地笼统,全世界都在分割工人的剩余价值!真不知道xx怎样看待他家保姆的工作,是看不上她的家务能力呢,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他对此类能力的逻辑判断?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自然(生产资料)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资料
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活关系人们在非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劳动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服务)、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劳动力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生产资料(基于物),而后者是劳动力(基于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两者是一一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同样,生活力与生活关系也是如此,生活力是生活方式的物质内容,生活关系则是生活方式的社会形式。
两者一一对应,有什么样的生活力,也就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关系。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共同构筑着人类完整的劳动方式。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归共同体所有;生活力也薄弱,于是,劳动力也单一地归共同体所有。
奴隶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归奴隶主所有。
封建制度下,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地主,而部分的使用权则租赁给农奴;因为农奴对地主还有着一定的依附关系,所以,在劳动力方面,农奴还只能是部分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所有权归股东(或私营业主)所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则归职业经理,生活力在这一时期也空前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使用权归资本家,劳动力的所有
权归工人,在流通领域,劳动力是商品;在生产领域,劳动力则是与使用权相联系的归资本家所有的雇佣劳动或可变资本,在分配领域,劳动力则表现为工资形式……
经济是基础,决定文化和政治.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3者相互影响.其实最根本决定因素是生产里.要从哲学观点说,就是实践,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