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辩证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辩证法

摘要: 中国古代辩证法, 思想源远流长,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的内容有什么意义,以及有什么样的鲜明的特色呢?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辩证法/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国古代哲学

辩证法在我们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我们一直在学习哲学,那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又了解多少呢?中国古代哲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无法说得通,那下面我就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中国古代辩证法,来浅谈一下我对它的一些认识。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早在公元前11世纪,人们在同自然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的阴阳学说,用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来说明天地万物的产生和变化。这种学说认为,天文气象、时令变化是由阴阳二气交感引起的,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一切世事的变化都与阴阳二气这两个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分不开。“万经之祖”:《易经》中讲的"八卦" 以及以两卦相叠演为六十四卦的学说,就是从正反两面的矛盾对立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老子》、《孙子兵法》等著作也都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辩证法思想。这些著作阐明了对立面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思想。除了阴和阳之外,还列举了有和无、生和死、损和益、美和丑、智和愚、强和弱、难和易、攻和守、进和退等一系列对立面,说明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仅有5000余字的《老子》,完美而简练的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其历史影响意义深远。在西方哲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仍然不朽而璀璨。在关于对立面相互关系的探讨中,古代哲人留下了诸如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以及"物极必反"这样一些传诵千古的辩证箴言。这些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思想、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引起发展变化的思想,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猜测。虽然说,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就已经普遍地承认事物的矛盾性,提出了“一两”、“对待”等辩证原则,并据此逐渐推衍出了有无、阴阳、本末、道器、形神、体用、一多、同异、动静、常变等哲学本体论层次上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但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矛盾观是不彻底的。它虽然承认事物的矛盾性,甚至也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却没有真正认识到矛盾存在的内在本质依据及其客观必然性,即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①这个根本的矛盾观,而把矛盾实际上看作是暂时的、局部的、外在的,因而是不应该有的,可以取消的。与此相联系的是,在对待矛盾的处理方式上,只强调矛盾的同一性,忽视矛盾的斗争性,把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及其统一看作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极力采取种种方法去限制矛盾,消解矛盾。这样,古代辩证法从承认矛盾出发,最终还是取消了矛盾。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不仅源远流长,内容宏富,而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古代辩证法不同于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辩证法传统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其中,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基本特征就是其人文主义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倾向。但是,这种人文主义极大地不同于西方文化传统中建立在强调人权、人道基础上的人文主义,而主要表现为一种东方型的道德人文主义。从哲学上来说,它以注重道德实践和经世致用的探讨,只关心人事和社会,轻视对客观自然和纯粹理性的求知兴趣为自己的基本特色。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人文主义特色。如果说西方哲学主要是一种思辨型哲学,那么中国哲学的确可以被认为主要是一种实践型哲学。中国哲学独特的实践品格,无疑直接规定了其中所包含

的辩证法思想。也必定具有独特的实践品格,使古代辩证法成为具有鲜明的致用性质的“实践的辩证法”。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作为一种“实践的辩证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第一,从辩证法的理论功能上看,它主要是一种探求如何避免矛盾转化、维护某种理想状态的政治辩证法和生存艺术,是一种教人如何经世致用的“智慧术”。第二,从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上看,它不是表现为注重概念辨析和逻辑演绎的纯理论形态,而主要是各种具体实用的辩证法的应用形态。

总之,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得明白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代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如它对毛泽东一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既然说到辩证法,我们看等事物就得一分为二,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辩证法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②杜维明教授曾把这种本体论称为可以用相互交融、奔流不息的宇宙巨流来譬喻的“存有的连续”的本体观,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基调。见杜维明;《试谈中国哲学的三个基调》,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l期,第19—20页。

③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陈鼓应:《<易传·系辞>所

老于思想的影响》,《哲学研究》,1989年第1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