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新的途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由此可见(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于一定的文化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符合题意。

“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说明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符合题意。

②颠倒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

借助Flash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等传统文艺也逐渐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

这些传统文艺的“漂亮转身”告诉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又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借助Flash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实现了“漂亮转身”,说明它们采取了新的表现形式,融入了时代元素,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

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传统文盲”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说明不注重继承传统文化,①③正确指出了令人痛心的原因,符合题意。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②错误。

坚持“守旧主义”明显错误,④排除。

【答案】 A
4.南、北运河与海河在天津三岔口相汇,水路运输通畅起来,南方的海派画稿图样、颜料、宣纸以及毛笔棕刷都随运河而来。

这除了得益于运河的滋养外,杨柳青木版年画呈现出的透视性绘画技巧则完全受西式洋画的影响。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杨柳青木版年画(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反映出天津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解析】“杨柳青木版年画呈现出的透视性绘画技巧则完全受西式洋画的影响”,体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在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

这说明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 )
①要以其他民族文化为主②要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③要以我为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要重点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内容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在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保持中华文化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这说明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既要充分吸收它们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故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

【答案】 D
6.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的知识。

材料强调,文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脉,故选②④。

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

【答案】 B
7.文化创新应当(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④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①②③正确;我们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④错误。

【答案】 A
8.目前各大电视台为了提升自己的收视率,都纷纷从其他国家引入一些综艺节目,但在借鉴的过程中,也要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

这启示文化创新应当(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传递人类人文情怀③尊重社会历史现实,突破条件规律束缚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共同精神家园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题中事例强调引入其他国家综艺节目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说明文化创新应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共同精神家园,故④入选。

文化创新应当尊重社会历史现实,但不能突破条件规律束缚,故③排除。

【答案】 B
9.材料莫言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的作品以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的创作手法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影响;其作品内容关注中国农民命运,闪烁着人性光芒,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情感。

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等多国文字,赢得了世界文坛的认可。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分析莫言获奖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启示。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题目类型属于启示类题,问题指向莫言获奖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启示,也就是考查文化创新的措施。

解读设问,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联系材料中莫言的具体做法,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答案】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莫言丰
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莫言借鉴其他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生若回答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也可)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等多国文字,赢得了世界文坛的认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能力提升]
10.以中国元素为素材的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为此我们最主要做的是必须进行( )
A.文化继承B.文化批判
C.文化借鉴D.文化创新
【解析】A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我国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而不是强调文化继承,故排除。

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并不是缺乏文化批判,故排除。

C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缺乏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并不是缺乏文化借鉴,故排除。

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必须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 D
11.“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

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说明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故①②④均符合题意。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文化创新还可以通过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博采世界文化的精华而实现,③观点错误。

【答案】 C
12.春晚作为国人的文化“年夜饭”,承载着许多期待。

2016年春晚剧组设置了东西南北四大会场,展示了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烘托出全国各地共迎新春的喜庆氛围和热烈场景;节目紧扣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节目富有感染力,传递正能量;演员阵容强大,节目类型多元,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地域人群的收视需求;直播使用全媒体传播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增加节目黏着度。

这启示我们要( )
①重视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主要途径的作用
②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四大分会场的设置,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感染力,②应选。

节目紧扣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节目类型多元,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地域人群的收视需求,这启示我们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创新,④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不是途径,①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13.中国不乏中西合璧的有名建筑,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外来文化
B.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要善于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文化
【解析】材料中“碉楼中西合璧”体现了文化创新要善于博采众长,C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国文化,A说法错误;B、D说法正确,但都没有体现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4.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

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舌尖上的中国》为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注意运用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相关知识去组织答案。

首先,要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其次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
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最后要从两个基本途径入手去作答,《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并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