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
城市的标识
城03市标识中的历史与文化
传承
历史与文化在城市标识中的体 现
• 历史与文化在城市标识中的体现 • 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城市独特性 • 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弘扬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形象
不同建筑风格对城市标识的影 响
• 不同建筑风格对城市标识的影响 • 不同建筑风格体现城市艺术特色的多样性,增强城市吸引力 • 不同建筑风格影响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塑造城市独特文化
建筑风格在城市标识设计中的 应用案例
• 建筑风格在城市标识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 英国伦敦:哥特式建筑与伦敦塔桥相结合的城市标识 • 日本京都:和风建筑与金阁寺相结合的城市标识
城市地貌、气候等地理因素对城市标识的影响
城市地貌对城市标识的影响
• 地貌特征影响城市建筑风格,体现城市艺术特色 • 地貌特征影响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塑造城市独特文化
城市气候对城市标识的影响
• 气候条件影响城市建筑风格,体现城市艺术特色 • 气候条件影响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塑造城市独特文化
地理特征在城市标识设计中的 应用案例
未来城市标识设计创 新的方向
• 未来城市标识设计创新的方向 • 充分利用城市地理特征,体现城市自然环境 • 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独特文化 • 创新运用建筑风格和民间艺术,体现城市艺术特色
城市标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城市标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城市标识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城市标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
• 地理特征:城市的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 • 历史文化:城市的历史、名人等文化传统 • 建筑风格:城市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 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城市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
《城市的标识》课文
《城市的标识》课文《城市的标识》课文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
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
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
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识的车牌团团包围。
就连街上的人和街上的垃圾,竟也和你原来生活的城市一模一样啊。
他们也穿“佐丹奴”和“杉杉”,他们戴“西铁城”手表,持“摩托罗拉”手机;骑着山地车的人,衣服款式和面料,都和你每日相处的同事们大同小异。
街角上仍着一只“可口可乐”的饮料空罐,还有一只“万宝路”是你从未见过的圆冠榆——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标识。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荫,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珍惜”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这一独特的内心感受,实际是表达对环境、对我们生存其间的文化的珍惜。
本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别是写城市的“同”与树的“异”时所使用的衬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篇课文与以前学习的写树的文章内容很不一样,是从文化的角度写树体现的价值,写树象征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作者呼吁人们珍惜树,用意在于引起人们关注人文遗产的保护和城市的文化建设。
二、指导思想:在教学时,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写简单批注、查找资料、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在交流中去发现,仔细体会文章的写法及主旨。
教学时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课堂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珍惜城市文化、珍惜城市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树的课文,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说爱树、护树、种树。
但本篇课文与以前学习的内容很不一样,这篇文章作者赞美树,是从文化的角度写树体现的价值,写树象征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质疑。
学生可能会将认识停留在保护树木上,这时教师就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巧妙的点拨,不偏离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文化传统,珍惜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设。
2、体会课文先写雷同后写独特个性,即反衬的写法;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重难点:体会城市的“同”与树的“异”,弄懂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六、教法学法教法: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选恰当的时机巧妙点拨。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城市的标识》。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城市的标识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城市标识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城市标识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城市标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标识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城市的标识》。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讲解。
(2)学生举例说明城市标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拓展讨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城市的标识》。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标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朗读、生字词掌握情况。
2. 学生练习题完成情况,对城市标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城市标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城市标识的实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标识的作用。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城市标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和作用。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城市的标识》及相关注释。
2. 城市标识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小学语文《城市的标识》课件
北师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 12 册第 7 单元第 3 课2课时课题城市的标识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摘录笔记中的词语。
2、体会课文先写雷同后写独特性,即反衬的写法;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树为什么是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文化的传统,珍惜人文精神的建设。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3学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课件学生1.读熟课文。
2.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粘贴或做简要摘录。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引入(5分钟)一、激趣导入1.听师导语,展示课前查阅的资料。
2.理解课题“标识”。
3.了解作者。
1.欣赏图片。
齐读课题。
2.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5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注意交谈要有调理性。
三、理清文章脉络(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班级内汇报。
(二)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第二部分(7——15):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第三部分(6——17):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三)同桌互读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
1.自读课文,同桌说主要内容,评价。
2.读自己喜欢在句子。
3.自由提问。
尝试解答。
三、联系课文,自四、精读课文,感悟重点(一)默读课文,画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默读、勾画学填表,交流讨论。
(20分钟)物。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化服饰和商品等。
(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识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勾出相关句子)“第二天天亮十分,……发现了一棵树。
”“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国槐是北京的标识。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2023最新-张抗抗——《城市的标识》【优秀8篇】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您带来了8篇《张抗抗——《城市的标识》》,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篇一鹿泉市曲寨小学高丽萍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
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
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学生状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学生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 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 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上课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描述不同的城市标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城市标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兴趣和关注,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城市的标识》主要介绍了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
课文通过举例说明了城市标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城市的标识》图片或实物城市标识示例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城市标识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的存在和作用。
提问学生对城市标识的认知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城市的标识》,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3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一些城市标识的图片或实物,尝试用语言描述其特点和作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互相交流和学习。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巩固4.1 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城市标识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标识的重要性和对城市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城市标识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城市标识,包括标识的形状、颜色和寓意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解释其意义和目的。
5.2 城市标识寻宝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城市标识寻宝游戏,通过寻找和识别城市中的标识,增加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兴趣。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设计的城市标识和寻宝游戏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
6.2 评估标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学生观察和描述城市标识的能力。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观点的积极性。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精选8篇】
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精选8篇】张抗抗——《城市的标识》篇一一。
初步解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城市的标识》标识是什么意思?师:标识的识也就是识别的识,这两个字组成的标识就是辨认事物的标志,所以标识就是这两个字。
师: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地域,应该各具特色,但作者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师:城市像多胞胎是什么意思?(设:想想人的多胞胎怎么样?那么城市像多胞胎呢?)师重复:我们的城市和城市越来越像多胞胎了,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之间竟然是如此相象,就像多胞胎。
到底城市和城市之间是怎样的相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描写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间的雷同现象?生:读书,思考。
师:好,谁来说?生:谁来说?师总结:作者从大厦、大楼、街道、交通工具、人们的穿着、甚至垃圾等几方面列举了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
到底怎么雷同?我们来看看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这是什么相同?用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这是什么相同?形状相同)白色是黑色的圆柱(这是什么相同?颜色)可能还有构造,用料等等的相同。
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怎么茫然无措?谁来读读?(生读)生读?(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师复读:窗东的猎奇门,窗西的八佰伴,南门的肯德基,北阳台下的麦当劳,有什么相同?师:哦,什么都相同,于是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师:谁来读一读?1生读:好象..连体人师:你是怎样理解的?师:是的,同学们都去过肯德基把你去过新区的不同地方的肯德基店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东西?师象这样的同一品牌的商店尽管所处的地方不同,但是经营的模式完全相同。
《城市的标识》终极版
段落分析
(1-6 )自然段: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 7-16)自然段: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17 )自然段: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 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1-6自然段,文 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城市 的“雷同”,画下来,并将你 的感受批注在相关语句旁边。
雷同……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 越像多胞胎了。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 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 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 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 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作者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唯一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置换 的标识”是不是太绝对了?
不是。因为一切现代文明的 产物都可以复制,而树有它特 定的地理环境,无法到处挪移。
……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 “克隆”弟兄。就好像每个城市的 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 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 一个连体人。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说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城市的雷同?
引出“树”是标识,其城市的不同, 那就是城市的标识——树。突出中心, 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自然礼物。
国槐——北京
香樟树
法国梧桐
榕树
椰树
圆冠榆
国 槐
挺 拔 苍 劲
长春油松
2)树就像高扬的旗帜和火炬,引 领通往故乡的路。 3)鲜活的生命:忠心耿耿、小 心翼翼。
4)城市的灵魂。
5)大自然的馈赠。
品读第8自然段
作者张抗抗19岁就离 开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市, 来到了北大荒支青,家 乡的香樟树,常常萦绕 在自己的梦想之中,当 她回到家乡,在街角那 儿,发现这杭州市的标 识。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公开课教案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现在的城市已经逐渐变得雷同,失去自己的个性,唯有那充满活力而又各具特色的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置换的标志。
表达了作者对环境、对我们生存城市的文化的珍惜。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珍爱城市文化特色,重视城市人文建设的情感。
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仔细体会文章用比喻、拟人、反衬等写作手法抒发思想感情,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城市文化的教育。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自读自悟、标写批注、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达到轻松地学习氛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对文本的领悟体验和升华内化。
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描写精彩的片段。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究、质疑批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树是“城市的标识”,读中感悟、交流发现、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城市文化,自觉保护城市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城市的“同”与树的“异”,分析感悟树是“城市的标识”的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城市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自主预习清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预设汇报:钟楼,重阳宫,农民画,户太八号葡萄等等)你们的众说纷纭,到底哪个更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女作家张抗抗的《城市的标志》,学完课文你就能明确用什么作为户县的标志更合适。
设计意图:课前设疑,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促进理解“城市标志”的内涵。
《城市的标识》ppt
广州的榕树
婀 娜 苗 条
海口椰树
挺 拔 苍 劲
长春油松
玲 珑 精 致
新疆喀什圆冠榆
秀 气 坚 韧
北京国槐
作者张抗抗19岁就离
开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市,
来到了北大荒支青,家乡
的香樟树,常常萦绕在自
己的梦乡之中,当她回到
家乡,在街角那儿,发现
这杭州市的标识。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 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 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 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 方水土,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用 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 灵。
比较这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好? 为什么?
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
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
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 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
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天津市市树
绒 毛 白 蜡
威海市市树
合 欢
南京市市树
雪 松
三亚市市树
酸 豆 树
武汉市市树
水 杉 树
成都市市树
银 杏 树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 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 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 小径。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 找不到回家的路。
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
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
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 地袭来……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 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 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 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 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 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 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 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 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 标识。
《城市的标识》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一文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作者详尽的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的现象,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
文章开篇先从反面入手,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又带有讽刺意味。
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城市中于文中介绍的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学生列举出了一系列的事物。
反观我们的城市,不也在渐渐趋向于这多胞胎中的一员吗?怎样来凸显出这个城市的特点?引向城市的标识——树,因为它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学生认为单纯把树作为城市的标志,有些绝对。
因为有些树这个城市有,另一个城市也有。
有同学觉得把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作为城市的标识更有代表性,比如说提到“趵突泉”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济南……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各抒己见,都有理有据。
观点没有绝对性的对与错,我并没有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回归本单元的主题‘珍惜”。
让学生想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想到现在城市当中高楼林立,而绿地、树木越来越少,学生认识到作者之所以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珍爱树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标识。
(2)学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3)学会欣赏城市标识的设计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3. 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城市标识设计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城市的标识》及相关资料。
2. 准备网络、书籍等查阅资料的设备。
3. 准备城市标识的图片、实物等展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城市标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城市标识的了解。
c.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自主学习a.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理。
c.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城市标识的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c.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的作用。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我国主要城市的标识。
b.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c. 各组汇报调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a. 学生分享他们在调查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口
椰树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
挺拔苍劲
喀什
圆冠榆
玲珑精致
北京
国槐
秀气而坚韧
珍爱树木保护环境
•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生命之根。 •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 少抽一支烟,多栽一棵树。 • 让绿色在生活中洋溢,让心灵在绿色中放
飞。
成都市市树
•银 杏 树
• 日益趋同:益,更加。 趋,趋向。越来越走向于相同。
自由读,齐读下列词语。
如此相像 似曾相识 大同小异 遒劲伸展 宽大茂密 婀娜苗条 玲珑精致 秀气坚韧
一模一样 挺拔苍劲
思考以上两住组词语和课文什么内容有关系?
(城市的雷同;千姿百态的树。)
城市 作为城市标识的树 树的特点
杭州
香樟树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城市的标识
张抗抗
标识: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
标识: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张抗抗原名张抗美,中国
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 籍广东。她于1975年便完 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 小说《分界线》,1979年 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 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 作品不断。
• 掳掠 遒劲 偌大 • 标识 霓虹灯 宾馆 • 蜂拥而来 蔚为壮观 • 婀娜苗条 各具风韵 • 忠心耿耿 拥挤熙攘 • 挺拔苍劲 似曾相识
干涸 馈赠 茫然失措
芸芸众生 川流不息 高楼林立 大同小异
词语解释
• 遒劲: 雄健有力 • 馈赠: 赠送 •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指一切有生命的
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川流不息:像河水那样留流不停。比喻来往的人
或车辆、船只很多。
• 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
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