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29页word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示例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2 标准约定 在本项目中,对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标准化约 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就以下要素进行 标准约定: 1.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7某市独立坐标系(1954 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02°,高程抵 偿投影面为1 800米)。 2)高程坐标系统 高程坐标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 高距为0.5 m。
18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光电测距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如附表38和附表39所示。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 于±13 cm。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2.4的要求。
19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4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5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四、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4.1 碎部测量 1.地形图分幅 地形图的分幅采用40 cm×50 cm矩形分幅,图 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计算编号(N1N2),并以 图内显著名称作该图图名。
26
大气监测控制原理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0.5 mm(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4 mm(图上);高程注记点建筑区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 中误差不大于±0.15 m,其他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 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隐蔽地区可放宽 50%。 3.碎部测量具体要求 用全站仪施测地物、地貌特征点时,测距一次读数, 当经纬仪2C差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 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 测站定向后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定向检查。检查精度平面 小于±0.15 m,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 mm,仪器高、觇 标高量到0.01 m。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概述. (2)工作内容 (2)工作技术依据 (2)作业流程 (2)数字基准及一般规定 (3)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4)控制测量 (4)地形图测绘野外数据采集 (5)内业数据编绘 (9)图面配置 (10)检查与验收 (11)上交的成果资料 (12)玉湖区河口镇马立村中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一、任务概述受玉湖区河口镇镇人民政府委托,公司承担玉湖区河口镇马立村中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证玉湖区河口镇马立村中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00地形图测绘顺利开展,为加快玉湖区扶贫攻坚任务的胜利完成,为项目规划、建设提供现势、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物数据。
二、工作内容测绘项目区1:5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
三、工作技术依据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2.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5.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6.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7.GB/T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四、作业流程作业流程五、数字基准及一般规定1、坐标系统:任意直角坐标系。
2、高程系统:独立高程基准。
3、地形类别:丘陵。
4、测图比例尺:1:500。
5、测图基本等高距:0.5米。
6、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图上每100cm²内5—10个。
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六、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基本精度要求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中误差不大于5cm。
某市新兴产业园1_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说明书

1概述随着XX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用地日趋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图件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国土管理的需求,需要对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或已建成区域进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绘,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准确、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图件,拟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为此,XX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对位于齐心庄镇范围内约12.9平方公里未测图区域进行1:500全数字化地形测绘。
以满足XX市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1.1地理概述XX省XX市域地处北纬32°48′37″至23°05′04″之间,东西36公里,南北28.5公里,总面积643平方公里。
XX市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按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
其中平原面积最大,主要由潮白河、蓟运河冲洪积扇构成,平均海拨高程5.9—31.9米(黄海标高),地面自然纵坡1/1500左右,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蒋福山地区。
该区域周缘为海拨335.2—458.5米的龙门山和青龙山,中间为海拨200—212米的蒋福山盆地,此外在市区西北部还有一海拨90.4米的孤山挺立于倾斜平原上,洼地主要分布在本市东南部的引泃入潮与鲍邱河、潮白河两岸、地势低平,多积水洼地。
1.2项目测绘范围及主要内容1.21测区范围新兴产业园位于XX镇及其周围区域,总计12.91平方公里。
1.22测绘工作内容及工作量(1)在已有基础控制D级GPS网基础上加密5"、8"控制及图根制。
控制面积为12.9平方公里。
(2)采取全野外数据采集方式实施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
总共12.9平方公里。
1.3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1)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各地块内均已有D级GPS控制点,该控制点采用XX市统一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6º54′,投影面为-150米),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本测区的平面起算资料。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范本1.前言叙述基本概况、测量目的等,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9带坐标,即中央经线为117度,三度带分带。
2.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工程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的四至,面积约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至120 m。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之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按500米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D级GPS点××、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样本

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照相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工期急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照相数字地形图制作工期,为此成图办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
1.2 测区范畴测区位于。
测区涉及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后成图面积为准)。
2 测区概况**镇地处区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镇。
测区重要居民点涉及***。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以便。
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重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
3 已有资料3.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3.2 地形图资料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
4 基本技术规定4.1作业根据(1) GB/T 20257.1-《1:500,1:1000,1:地形图图式》,如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都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都市测量规范》,如下简称《规范》(4)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139-《基本地理信息原则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基本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1) 本《技术设计书》4.2数学基本及等高距(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都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都市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市都市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设计书解析

××市××片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市××片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二○一二年月日二○一二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二○一二年月日目录1 概述 (4)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5)3 技术依据 (6)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6)5 项目投入及工期计划 (8)6 设计方案 (9)7 缩编1:1000地形图 (26)8地形图数据坐标转换 (28)9质量控制 (29)10 成果上交和归档 (30)11 安全生产 (31)12 进度安排 (31)××市××片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为了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需要,XXX在2011年8月份为我们系的学生安排了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的实。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对校区进行了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地理位置为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作业时间为一个月,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和测区内草木茂盛,测绘工作有一定难度。
本次测绘工作的技术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包括平面控制点资料、高程控制点资料和地图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标志完好,成果可供利用;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本次测绘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分别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米,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 nal操作系统和Autocad软件2005版本。
平面控制测量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厘米。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在选择控制点时,应考虑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易于长期保存和扩展的地方。
在硬性路面上,宜埋石并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为标志。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主要设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为满足1.GJJ82.3.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12312.,如Ⅰ0013每1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六、基础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⑴GPS测量①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
一级点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②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一级点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③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最新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
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2005版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设计单位名称:2015年1月14日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专业任务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2015年1月14日目录1.任务概述2.测区概况及已有资料情况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2.2已有资料情况3.引用文件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设计方案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5.2 技术路线5.3 技术规定5.4 上交成果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5.5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6.1 进度安排6.2 经费预算1. 任务概述实习过后,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的了解制作地形图的整个流程,布置任务,测量并制作校区附近5平方公里的范围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
根据项目要求,项目的具体任务如下:(1)根据已知点用全站仪布设控制网;(2)根据已知高程点用全站仪测高差,得到控制点的高程;(2)在校区附近5平方千米范围内全野外采集地物特征点;(3)绘制地形图。
准备招四组测量队,预期10天完成为。
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 测区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测区概况测区通过浦珠南路,属于老山山脉丘陵地形,用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2500米,且测区内植被覆盖较大。
整个测区地形除部分山林区域比较困难,其他都比较简单。
测区地势起伏不定,相对高差达到20米左右,且测区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太好。
并且工期时间内,天气良好,适合工作。
2.2 已有资料情况目前已知两个已知点,一是位于珠江路的二等控制点,一是位于七里桥的控制点;还有一个已知二等高程点,位于珠江路。
利用两个已知点,布设覆盖整个测区范围的控制网,利用已知高程点,拉四等水准,得到控制点高程。
3. 引用文件(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分带采用3°分带;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 ××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 ××、××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 ××市××城区西南方向的 ××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 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 1980 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 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 1)测区控制测量;(2)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 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 地形图( 80 坐标),面积约 6 平方公里;(3)将 1980 西安坐标系的1:500 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 2009 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市×× 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 城区介于东经108°00'~ 108°07'、北纬 24°39'~ 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 3 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 年已测过 1:500 地形图。
国道 G323横穿测区,测区大车路、乡村小路不多,交通条件一般。
植被以耕地、树林、灌木林和草地为主;测区属丘林地带,部分地方树木较多,通视条件困难。
2.2 已有资料情况测区现有资料情况:(1)测区附近有国家 GPS C级网,可作为一级 GPS控制网的起算点。
(2)测区内有 1/1 万、1/5 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测区实地踏勘和设计用。
3技术依据3.1《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3.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3.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3.4《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3.5《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 73 —2010;3.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73—2010;3.7《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3.8《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3.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3.10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3.11 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 系统基准4.1.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高斯 -克吕格投影, 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 108°, Y 坐标加 500 公里。
4.1.2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1.3 成图方法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数据采集)。
4.1.4 成图比例尺成图比例尺为1:500 。
4.1.5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 1.0m 。
4.2 精度指标4.2.1GPS 网精度指标表 1等级平均边长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最弱边相当闭合环或符合( km)a(mm)b(1X10-6)中误差路线边数一级1≤10≤51/20000≤10 4.2.2图根控制网精度指标图根控制测量按三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精度指标如下:闭合环或平均边测距中误方位角导线全等级符合导线测角中误差( " )闭合差长相对长 (m)差 (mm)长度(km)(″)闭合差≤1.5120≤15≤12≤±≤1/6000三级24注: n 为测站数4.2.3 平面精度(1)一级 GPS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5cm。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5cm。
(3)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表 2 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单位:图上 mm)地物类别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城市建成区、平地、丘陵地≤0.5≤0.4山地、高山地≤0.75≤0.6注:树林隐蔽、陡石山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放大50%。
4.2.4 高程精度(1)首级控制网中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2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5cm。
(3)对于测区内已建成的较平坦的城市建成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0.10m。
(4)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满足下表:地区分类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5项目投入及工期计划本项目将于 2012 年 12 月 27 日进场,投入的人员见下表:技术人员工人总人47高工工程师助工技术员4-8 级1-3 级无级数267912110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测绘仪器设备见下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台)产地备注GPS接收机中海达 V87国产用于控制测量及地形测图Topcon GTS-311STopcon GTS-335W用于控制测量和地形测Topcon GTS-225全站仪20日本图,每个作业组长配备Topcon GTS-3361 台。
Topcon GTS-336NTopcon GTS-3005项目主管 1 台,技术总电脑笔记本、台式机26中国负责 1 台,项目经理部美国 2 台,质检部 2 台,每个作业组长 1 台。
绘图仪HP1050C2美国A0 幅面,用于喷绘图件HP790GP88美国用于控制测量和地形对讲机20测图,每个作业组长及IT-3118/2118韩国工人均配备 1 台。
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软件见下表:软件名称软件开发商版号数量(套)备注南方测绘地形地籍南方测绘仪器CASS8.025用于地形测图成图软件公司投入主要交通工具:越野车 1 辆。
本项目的工期计划为2013 年 2 月 5 日前完成全部测绘工作,我院将全力确保工期目标,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6设计方案6.1 仪器本项目拟投入GPS接收机12 台套(标称精度均优于10mm+2ppm),用于一级 GPS控制点布设和图根 RTK控制点观测。
拟投入 DJ6 以上全站仪 20 台,用于图根导线和全野外数据采集。
上述所有仪器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6.2 软件外业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CASS2008软件,拟投入 25 套。
6.3 技术路线项目主要技术路线如下:在原有国家C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为满足图根控制需要,采用静态GPS方法布设一级控制点。
在开阔地带采用RTK方法,在村庄房屋密集区采用导线方法,布设图根控制点。
对碎部点进行全野外数字化采集,编辑生成1:500 地形图。
对1:500 地形图进行缩编生成 1:1000 地形图。
将 1980 西安坐标系 1:500 地形图进行参数转换,生成 1954 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技术流程图如下:首级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碎部点全野外采集内业 dwg计算机编辑( 1:500 )回放编辑的数字线划图计算机 dwg 数据检查图幅接边、检查dwg数据( 1:500 )西安坐标系1:500 地形图转换成北京坐标系缩编 1:1000 地形图 dwg数据成果整理上交及归档技术流程图6.4 首级平面控制网测量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拟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作为该项目的首级控制网,测区附近有三个 C 级 GPS控制点,可作为该项目的一级GPS平面控制网起算点。
6.4.1一级在 C 级GPS网布设GPS点控制下以边或点连接的方式布设约30 个点的一级GPS静态平面控制网,一级GPS静态控制网执行的技术规范为《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6.4.1.1一级GPS点选点一级 GPS点选点应满足以下要求:(1)点位应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利于安全作业;(2)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不宜大于 15°;(3)点位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的距离应大于 200m,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 100m;(4)应尽量避免大型建筑物、玻璃幕墙及大面积水体等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5)为了便于图根导线布设,每点至少 1—2 个方向通视。
6.4.1.2一级GPS点埋石一级 GPS点一般埋设预制好的柱石,在建筑物顶上、铺装路面上埋石采用现场浇灌的方法,埋石要求稳固、方正、表面要光滑。
一级GPS点的埋石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为 20cm×20cm,高为 50 cm;其点号一般按顺序进行编号,编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Ⅰ”代表相应的级别,点号字头应朝北。
标石埋设后,应实地绘制控制点点之记。
6.4.1.3一级GPS网观测基本技术要求一级 GPS网观测应满足以下要求:(1)观测时段数≥ 1.6 ,观测时段长度≥ 45 min ;(2)卫星高度角≥ 15°,有效观测卫星数≥ 4;(3)数据采样间隔 10 ~30 s ;(4)PDOP值< 6;(5)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安置的对中误差≤ 3mm;(6)天线高量至毫米,测前、测后各量一次,两次丈量天线高度差≤ 3mm。
6.4.1.4一级GPS网数据采集采用双频 GPS接收机 7 台套进行一级 GPS网数据采集。
以 3-8 台GPS双频接收机同步观测组成一个多边网,网的扩展方式采用边连接、边网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各相邻同步网(环)最好有一条公共边,每个 GPS点上至少设站观测2 次。
6.4.1.5一级GPS网数据预处理及数据检验GPS采集数据外、内业处理均采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
每时段基线处理完成后,必须进行外业数据的试算、检验工作,其内容包括:(1)异步环或附合路线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W xW y≤2n σW zWs= W x2+W y2+W z2≤2 3n σσ= 102+( 5×D) 2n 为独立环中的边数,σ标准差 (mm),D为平均边长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