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新高考高一(下)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新高考高一(下)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的价值观念。
这观念形
成的制度因素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朱元璋的废相……(使)他的子孙在万般无奈中又不得不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
”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明代设立了()
A. 中书门下
B. 御史台
C. 内图
D. 军机处
3.太平天国建立了“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圣库制度,按此要求,农民要把自己在除去口粮
之外的劳动所得统统上缴圣库,再由国家统一分配。
这一做法()
A. 有利于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
B. 推动了人人平等社会的建立
C.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色彩
D.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如图是漫画家王贞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漫画《在泥沼中越陷越深》。
该漫画()
A. 揭露了日寇的侵华罪行
B. 表达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C. 唤起了民众抗日积极性
D. 讴歌了军民抗战的爱国精神
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土进政府就
不行。
安置他们要各得其所,要用大位置才能安置”由此,新中国实行()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6.1970年,美国政府批准持美国护照的公民访问中国大陆;颁发有选择性的出口到中国的美国非战略物
资许可证;1971年,美国又废除了对申请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护照的检查,采取“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和旅游限制”的措施。
这些做法表明美国()
A. 已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B. 急于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
C. 支持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D. 有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7.古雅典伯里克利时代,“人民力量壮大,更多地把政府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说明伯里克利时代
()
A. 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B. 民主政治分发展
C. 民众直接行使主权
D. 公民权的范围扩大
8.“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
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
A. 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
B. 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
C. 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
D. 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
9.冷战时期是“2+3”格局,美、苏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和欧共体是三个大国;冷战结束后是“1+4”
的“一超数强”格局,美国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是大国。
促成这一变化()
A. 美苏争霸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共体成立
D. 苏联解体
10.在河南辉县发掘的战国魏墓中,发现58件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面、镰、斧等,其中有两个“V”
形的铧,结构造虽然还很原始,没有翻土镜面的装置,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
这些发现可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 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
B. 耕犁体系已得到完善
C. 农业生产力有了提高
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11.明朝末年,四川一个普通的地主就占有几十家佃户,浙江和福建为人佃作食力的劳动力占,北京、
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等地的绝大部分的腴田,都被王公勋戚和地主豪绅侵占。
这反映出明朝末年()
A. 农业劳动力较充盈
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 劳动人民生活艰辛
12.如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
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
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
该器物()
A. 属于民营手工业品
B. 在市场上流通较广
C. 由官营手工业制造
D. 由个体生产者锻造
13.《文献通考》曾记载,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
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
据此可知,宋朝()
A. 纺织业较为发达
B.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C. 丝织品种类齐全
D. 官营手工业水平高
14.从洪武帝到崇祯帝,明朝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商税征收的法令和法规,其内容涉及税种的开设
与停征、税目的增减、税率的调整、纳税定额、征税细则、税务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可以说明明朝()
A. 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不足
B. 重视商税征收的法律管理
C. 社会经济秩序非常混乱
D. 强化了商税机构的管理
15.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提出了“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
这种观点体现的经思想是
()
A. 重商主义
B. 黜奢崇俭
C. 宏观调控
D. 重农抑商
16.有明朝官员指出:“(倭)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该言论揭示了明代
()
A. 海禁政策的弊端
B. 海外贸易的萎缩
C. 社会矛盾的根源
D. 外来势力的危害
17.乾隆年间,河南林县有集十一处,凡无业之人,早晨赴集,受雇于人,“主者得工,雇者受值,习焉
称便”,类似这种市场在其他省区也很常见。
这种市场的出现()
A. 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B.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阻碍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D. 巩固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18.如图是近代中国某时期茶叶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万担)。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 自然经济已经丧失统治地位
B. 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 经济作物在国内种植较普遍
D.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19.1895~1913年,我国新建的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85%以上,其中纺织业、面粉业占资
本总额的58.8%.据此判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生产规模大
B. 资本较雄厚
C. 结构不合理
D. 设备较先进
20.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统税署,将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项并征统税,一税之后,
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
这一措施()
A.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B. 大幅提升了国民政府财政收入
C. 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 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22.有学者指出:“把(中国)大跃进描述成一个仅由极左政策造成的灾难实在过于简单,以致歪曲了历
史经过。
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
”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应理性审视“大跃进”运动
B. 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
C. “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
D. 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
23.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后,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发展工业企业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增强企业活力
D.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24.这一决策能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许多“左”的思想、传统的思维定式还束缚着人们头脑的
情况下提出并实施以至于西方评论家称其为“致力于现代化的大胆行动和创造性的决策”。
这里论述的是()
A. 设置经济特区
B. 开辟经济开放区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御史台脱离少府后,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
地方监察机构和监察机关一般也不隶属于地方衙门。
这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掉除同级或上级的
干扰,给子级别低的监察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但对监察官要求甚严,宋代就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
在明朝,凡监察御史所办文卷,由都察院复查,如有迟错,即便举正;如中间确有错误、枉法之事,要向皇帝如实汇报。
--摘编自杨伟民《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之探讨及启示》材料二经过两百多年发展,西方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监察经验并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监察制度以议会监察专员为例,它归属于议会,只接受议会的指示和监督,工作对议会负责。
除议会外,不接受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指示和干预。
议会给予它的“指示”
往往是原则性的,不干涉监察专员的具体工作。
从人事上看,监察专员由议会选举产生,其人选必须是德高望重的高级法律专家中的无党派、非政治性人物。
公共部门的一切都要公开,接受市民和媒体。
--摘编自樊曼莉《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监察制度的认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长安城内分为160个居民区(里),每个居民区都有自己的墙和门,且由一个低级官吏(里正)管理。
除了各个独立的皇宫和行政区,还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市场区,即所谓九市。
九市之中最重要的是东市和西市,商人被组织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同一种货物的交易。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城内形成几个繁华的商业街区。
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
城内还有“酒楼”,“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的不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
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数,1954年还只有2%,1955年上升到14.2%,1956年后升至
96.3%.1957年冬和1958年春,一个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在这一建设的过程
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并社或超出社、乡、甚至于县的范围来进行协作的浪潮。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建议,中央同意了这一建议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如图)下面是1978~1984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产量图
--摘编自马晓河等《农村改革40年: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事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54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出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科举的出现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科举制的准确把握。
2.【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在朱元璋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是基础上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行使宰相的职责,但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据此依据材料“不得不以一种变
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可知C正确。
AB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机构,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不得不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将宰相制度予以恢复了。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库制度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故C正确。
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不利于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也无法推动建立平等社会,更无法促进生产力发展,故A、B、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农民要把自己在除去口粮之外的劳动所得统统上缴圣库,再由国家统一分配”。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素养。
4.【答案】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说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逐渐陷入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最终被淹没,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没有党外人土进政府就不行”表明该制度处理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关系,
符合条件的只有B。
A、C、D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没有党外人土进政府就不行”。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6.【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颁发有选择性的出口到中国的美国非战略物资许可证”、“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和旅游限制”结合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现状可知D正确。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A。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当时中国并未实现对外开放,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
7.【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人民力量壮大,更多地把政府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
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A选项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的准确把
握。
8.【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1787年宪法》的准确把握。
9.【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分化出来的俄罗斯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据此依据材料“美国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是大国”可知D正确。
A明显错误,排除。
不结盟运动早已经兴起,排除B。
欧共体枣依据成立,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美国为超级大国,中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是大国。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解析】
铁农具的出现,只能说明铁的应用,不能说明得到普遍推广,排除A;
犁耕体系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铁农具的出现,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故C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工具的变革。
11.【答案】B
【解析】
通过材料“腴田,都被王公勋戚和地主豪绅侵占”可以看出,明朝末年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故B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显示,农业劳动力充盈,而是反应农民失去土地的人口较多,排除A;
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明代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C;
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察土地兼并的基本事实。
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造成农民破产,大量土地被地主占有。
12.【答案】C
【解析】
通过材料“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我们可知,这是专门为武库制造的,通过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官营手工业品,故C正确,排除AD。
官营手工业品不进入市场流通,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四种形式。
解答本题是能够理解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的最终流向,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国家提供专门的手工业品。
13.【答案】A
【解析】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可以看出,宋代的纺织业较为发达。
故A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农民租税的税额和比重,所以看不出农民赋役负担是否沉重,排除B.材料中涉及到“布帛丝绵之品”,不光丝织品,排除C.材料中只提到“布帛丝绵之品”种类多,没有提到这些“布帛丝绵之品”是否来自官营、水平如何,排除D.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宋朝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科素养的重视。
14.【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其内容涉及税种的开设与停征、税目的增减、税率的调整、纳税定额、征税细则、税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可知体现的是明朝政府重视商税征收的法律管理,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准确把握。
15.【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可以看出,商鞅主张对非农业征收重税的观点,实际
上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故D正确,排除A;
在材料中无法看黜奢崇俭的相关内容,排除B;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重农抑商,而非宏观调控,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主要考察中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
解答本题是对材料“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理解,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基本思想。
16.【答案】A
【解析】
通过材料““(倭)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正是海禁政策导致倭寇的出现,实际上体现作者认识到海禁政策的弊端,故A正确;
材料无法看出海外贸易萎缩的相关知识,排除B;
封建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
材料虽然表明倭寇的出现,但通过叙述倭寇出现是因为通商不畅的原因,强调的不是外来势力,而是通商,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政策。
主要考察海禁政策的弊端。
解答本题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作者认为倭寇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中外通商不畅的原因而导致
的。
17.【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体现了一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所以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故B正确。
雇佣关系可以提高劳动力的商品化程度,而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排除A.材料中体现不出雇佣关系对城镇化的影响,排除C.雇佣关系对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起的是瓦解作用,不会起巩固作用,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受雇于人”“主者得工,雇者
受值,习焉称便”。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18.【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信息显示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故D正确。
A项“丧失”说法片面,排除。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相关知识。
对图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显示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9.【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我国新建的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85%以上,其中纺织业、面粉业占资本总额的58.8%”明显可知结构不合理,故C正确。
ABD材料均不能体现,而且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国新建的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85%以上。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0.【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措施明显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C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税收统一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
D说法片面,明显夸大其词,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一税之后,通行全国,不再征收其他税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1.【答案】B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953年到1956年,在社会主义工业占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国家资本主义工业中公私合营的比重不断上升,资本主义工业(自产自销)的比重直线下降。
这体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故B正确。
A、C、D均不在1953年到1956年这个时间段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表格中的时间和各种工业成分的变化。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
22.【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