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礼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礼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卷之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卷之三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卷之四
文王世子第八
曾子问第七
礼运第九
卷之五
郊特牲第十一
礼器第十
内则第十二
卷之六
01
玉藻第十三
02
明堂位第十 四
03
丧服小记第 十五
04
大传第十六
06
学记第十八
05
少仪第十七
卷之七
杂记上第二十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下第二十一
卷之八
1
丧大记第二十 二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礼记》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解

文献选编 礼制
提要
学术
小记
礼记
檀弓
大记 乐记
思想史
杂记
中国
必读
研究
总目
儒学
四库全书
01 礼记集说序
03 卷之二 05 卷之四
目录
02 卷之一 04 卷之三 06 卷之五
07 卷之六
09 卷之八 011 卷之十
儒行第四十 一
02
大学第四十 二
03
冠义第四十 三
04
昏义第四十 四
06
射义第四十 六
05
乡饮酒义第 四十五
聘义第四十八
燕义第四十七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谢谢观看
2
祭法第二十三
3
祭义第二十四
4
祭统第二十五
5
经解第二十六
卷之九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记第三十二缁衣第三十三 奔丧第三十四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读书笔记,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摘抄及我的一些感悟。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相互回应和尊重的重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给予和接受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礼仪。

当别人向我们表示友好或给予帮助时,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否则就是不礼貌的;同样,当我们主动与他人交往时,也期待对方能够给予相应的回应。

这种礼尚往来的原则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做人要有节制和谦逊。

骄傲自满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如果一个人过于骄傲,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过度放纵欲望,可能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志向过于满足,就会停止追求更高的目标;而过度享乐则会消磨人的意志。

这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约束自己,以实现更加长远和有意义的人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而且,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要像雕琢玉石一样,经过精心打磨,才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关于治学的重要方法。

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

博学是获取知识的基础,审问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慎思让我们思考得更加周全,明辨使我们能够区分是非对错,而笃行则是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只有将这五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读书笔记《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古代中国礼仪制度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以《礼记》为题,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阐述。

一、《礼记》的背景《礼记》是儒家经典《周礼》的补充和发展,由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

《礼记》总结了当时儒家学派对于礼仪的认识和解释,为后世延续了重要的思想遗产。

二、《礼记》的内容《礼记》主要分为表记、檀弓、稽疑、玉台和月令等五篇,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礼制、音乐、教育、法律等各方面的内容。

其中表记详细记载了约1500种礼仪,是对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完整记录。

三、《礼记》的价值首先,《礼记》是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礼记》的研读,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其次,《礼记》传承了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追求和谐、道德和仁爱等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道义。

再次,《礼记》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礼仪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有许多儒家思想在当下有着深入影响力。

比如,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公德、孝道等都是现代社会亟待呼唤的价值观。

四、学习《礼记》的方法学习《礼记》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学习方法:1. 熟悉儒家经典。

了解《礼记》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与其他儒家经典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思想核心。

2. 关注主题内容。

《礼记》内容繁多,可以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阅读相应内容,深入研究相关议题。

3. 多角度思考。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以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4. 参考评论与研究。

学习《礼记》可以参考现代学者对于该经典的评论和研究成果,扩展对于其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五、《礼记》的当代意义《礼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诸多共同问题,如家庭关系、社会道德等,学习《礼记》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礼记》读后感6篇

《礼记》读后感6篇

《礼记》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礼记》读后感6篇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所揭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感悟和理解,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深入的讨论,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礼记》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礼记》,这本古老的典籍,如同一位穿越时光的智者,静静地向我诉说着往昔的智慧与礼仪。

刚开始翻开《礼记》的时候,我就像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起初让我有些头疼,觉得它们太过晦涩难懂。

但随着我一点点深入,就仿佛是在迷雾中找到了方向,逐渐领略到了其中的奇妙之处。

比如说,在《礼记》中对于祭祀的种种规定,那细致的程度简直让人惊叹。

以前我总觉得祭祀不就是摆摆东西、拜拜祖先嘛,能有啥讲究。

但《礼记》里却详细到了祭祀用的祭品该怎么准备,祭祀的流程应该是怎样的,甚至连祭祀者的穿着、表情都有要求。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古人对待祭祀是如此的庄重和认真,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形式。

就拿祭品来说吧,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随便弄点吃的摆上去就行。

书中规定,要用新鲜的、洁净的食物,而且种类和数量都有严格的标准。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我们有时候对待一些重要的事情,总是草草了事,缺乏了那种全身心投入和认真对待的态度。

还有关于婚礼的部分。

以前觉得结婚不就是两个人相爱,领个证,办个热闹的仪式嘛。

但《礼记》里的婚礼程序,那真是复杂又充满深意。

从纳彩、问名到亲迎,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和象征。

比如说亲迎的时候,新郎要亲自去新娘家迎接,而且要在特定的时间出发,走特定的路线。

这看似繁琐的规矩,其实蕴含着对婚姻的尊重和珍视,是希望新人能够从一开始就以最郑重的态度步入婚姻的殿堂,携手一生。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其中对于人际交往的规范也特别有意思。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礼有节,要尊重他人。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朋友闹别扭的事儿。

当时我俩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最后弄得不欢而散。

后来读了《礼记》,我才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没有做到“辞让之心”,没有以礼相待。

如果我能像书中说的那样,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也许就不会伤害到我们之间的感情。

而且《礼记》里对于孝顺父母的阐述,也让我深受触动。

它不仅仅是说要给父母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意愿。

《礼记》读书笔记高二作文

《礼记》读书笔记高二作文

《礼记》读书笔记-高二作文《礼记》这本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

我必须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这些良好的传统,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争取做到礼义以为干橹。

下面是关于《礼记》读书笔记高二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礼记》读书笔记1在这个寒假中,通过阅读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在专业课的学习能力上又进了一步。

通过对中国儒家经典《礼记》的阅读。

我深深体会到了礼记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意义,也明白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说起《礼记》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总会觉得带有某种戏剧性。

它最初的身份不过是《礼》的附庸,而后来竟蔚为大观,而原来的“主子”则黯然失色。

非独此也,不仅《礼记》一书作为一个整体日益走红,而且从《礼记》中剖离出来的《大学》、《中庸》2篇,更是红得发紫,被编入了朱熹撰写的《四书》。

在西汉时期,《五经》中的《仪礼》,并非《礼记》。

但在西汉的政治生活中,《礼记》却显得非常活跃,而《仪礼》却相形见绌。

例如《汉书·宣帝纪》:“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

秋七月霍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大宗无嗣,择支子子孙贤者为嗣。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

可以嗣孝昭皇后,奉承祖宗,子万姓。

’奏可。

”这是涉及立皇位继承人的大事,霍光从《礼记》中找到了理论依据。

《礼记》的被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三国时期,《礼记》正式升格为经。

《礼记》的升格,以为着它已经取得与《礼仪》平起平坐的资格,已经摆脱了附庸的名分,蔚为大观。

而随着《礼记》地位的上升,《仪礼》的地位则日趋式微。

《北史·儒林传旭》:“诸生尽通《小戴礼》,于《周礼》、《仪礼》兼通者,十二三焉。

”唐初,孔颖达奉太宗之命撰《五经正义》,《五经正义》中的《礼》已经不是仪礼》而是《礼记》了。

换句话说,《仪礼》的《礼经》地位已被《礼记》取而代之了。

礼记二则整理笔记

礼记二则整理笔记

礼记二则整理笔记说到《礼记》,你可能会想,哎呀,那不就是老古董的东西吗?是不是又是那种用大词、难懂的文言文讲大道理的书?没错,《礼记》确实是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但其中的一些智慧,你不觉得今天听了还能照着用吗?比如说,它里面有两则非常有意思的内容,读了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你也会忍不住点个头,感叹“嗯,古人真会玩儿”。

首先说说“礼”的定义。

我们平常说起“礼”,可能会想到吃饭要有礼貌,见面要鞠个躬,送礼要精致,但《礼记》里的“礼”可不是简单的这些社交小动作。

它其实包含了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甚至对待自己的一整套规则。

你能理解成那种看似不怎么起眼,却能让你在纷乱的世界里安稳站立的道理。

它不仅仅是“我对你微笑,你也对我微笑”这么简单。

它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做一个得体的人,如何让社会运转得更加和谐。

听起来有点抽象?别急,接着往下听。

《礼记》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之间的友情,就像水一样清澈、纯净,不带一丝杂质。

水是淡的,但它滋润万物;而小人的交情,则像甜酒一样,表面上看着浓烈,实际上却是短暂且不真实的。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话特别有意思?就像你和朋友相处时,能感觉到那种不需要太多言语,却依然懂得彼此心意的默契。

而有些人呢,可能一开始看起来很热络,送你几次贵重的礼物,但久了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只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些东西,甚至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不是对你真心。

用《礼记》里的话来说,就是“甘若醴”,甜而不真。

再说另一个经典的话,“礼尚往来”。

这个不用解释吧?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来有往”。

但《礼记》提醒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接受别人的礼,也要学会回馈别人,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而这背后,其实是讲了一个“平等”的道理。

你看啊,我们身边那些特别会交朋友的人,不管你给他什么,他都会礼貌地回应。

你送个小礼物,他回个短信;你请他喝杯咖啡,他会请你吃顿饭。

这看似简单的“回礼”背后,其实就是对别人尊重的体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部经典之作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收获颇丰。

《礼记》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礼仪规范到道德准则,从社会秩序到个人修养,无所不包。

它让我对古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中,关于礼仪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

在古代,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比如,在祭祀活动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并非是繁文缛节,而是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现代社会,虽然礼仪的形式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尊重他人、注重场合的基本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在道德准则方面,《礼记》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仁”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义”是遵循正义和道德规范,“礼”是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智”是智慧和判断力,“信”则是诚实守信。

这些道德准则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以“仁”心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义”的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在社会活动中,遵守“礼”的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中,保持“信”誉,言出必行。

《礼记》还对社会秩序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见解。

它认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需要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分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到自己的职责。

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强调的是平等和公正。

然而,其中关于各司其职、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职责,只有大家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关于个人修养,《礼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这意味着个人的修养是一切的基础。

只有先修炼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能管理好家庭,进而为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太平做出贡献。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先哲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礼记》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从礼仪制度到道德规范,从个人修养到社会治理,无所不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礼”的论述。

“礼”在《礼记》中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谐与有序,通过各种礼仪的形式来体现。

比如,在祭祀之礼中,人们怀着敬畏之心,虔诚地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不仅是对过往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种礼仪背后所蕴含的,是对家族传承和血脉相连的重视,让人们不忘根本,铭记自己的由来。

在人际交往中,“礼”要求人们以谦逊、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见面时的拱手礼、言谈中的谦逊之辞,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这种尊重并非表面的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关爱。

当每个人都以“礼”相待时,社会便充满了和谐与温暖。

书中对于个人修养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礼记》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修养视为一切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先修身养性,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素养,才能管理好家庭,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修身方面,要做到“慎独”。

即在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这种自律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同时,《礼记》还教导人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广泛学习知识,还要深入思考,明辨是非,最终将所学付诸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在教育方面,《礼记》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它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而学生则要尊师重道,勤奋好学。

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和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周礼读书笔记

周礼读书笔记

周礼读书笔记《周礼》是儒家经典,是西周文学家周公旦所著。

读完周礼相关文章,大家都写了哪些笔记呢?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周礼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周礼读书笔记篇一《礼记》与《仪礼》及《周礼》是儒家关于礼的三部经典著作,成书时间不同。

《礼记》又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战国到西汉初期的人解释周代礼制的汇编文章,《小戴礼记》经郑玄作注后称《礼记》,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研究周代社会、儒家学说等方面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一说为周公制作,又有说是由孔子删订,书成于战国初期或中期。

记载了西周时期的礼仪,为研究当时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和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的史料。

《周礼》又有《周官》的名称,相传为周公所作,全书记载了春秋至战国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制度,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拓展阅读一:原文节选《天官冢宰第一·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

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

二曰官职,以辨邦治。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四曰官常,以听官治。

五曰官成,以经邦治。

六曰官法,以正邦治。

七曰官刑,以纠邦治。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

二曰法则,以驭其官。

三曰废置,以驭其吏。

四曰禄位,以驭其士。

五曰赋贡,以驭其用。

六曰礼俗,以驭其民。

七曰刑赏,以驭其威。

八曰田役,以驭其众。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

二曰禄,以驭其富。

三曰予,以驭其幸。

四曰置,以驭其行。

五曰生,以驭其福。

六曰夺,以驭其贫。

七曰废,以驭其罪。

八曰诛,以驭其过,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道德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是我在阅读《礼记》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相互回应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互动来维系和发展的。

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友好、关心或者给予帮助时,如果我们没有做出相应的回应,就会被视为不懂礼数。

同样,当我们主动向他人示好,如果对方没有给予回应,也会让我们感到失落和不满。

这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他人的善意,并及时给予回报,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和谐、长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句名言深刻地阐述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无法展现出其美丽和价值一样,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道理、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它提醒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保持适度和谦逊。

骄傲自满不可滋长,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能过于满足,享乐不能没有限度。

如果一个人过于骄傲,就会失去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放纵欲望,可能会陷入无尽的贪婪和困境;志向过于满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而过度享乐,则会消磨意志,影响身心健康。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

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心情愉悦,不违背他们的意愿,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他们的饮食。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对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要尽自己的所能让他们安享晚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经典论述。

我们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对不明白的问题要详细地询问,深入地思考,清晰地分辨是非对错,最后还要切实地去践行。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收获颇丰。

书中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从礼仪制度到道德规范,从社会秩序到个人修养,无所不包。

它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详细记录,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礼仪制度方面,《礼记》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对于礼仪的重视。

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繁文缛节,而是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社会功能。

通过各种礼仪活动,如祭祀、婚礼、丧礼等,人们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对家族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尊重。

这些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例如,在祭祀礼仪中,人们通过庄重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意识。

同时,《礼记》中的道德规范也让我深受触动。

书中强调了仁爱、正义、诚信、恭敬等美德的重要性。

仁爱是一种关爱他人、心怀慈悲的品质,它要求我们以善良和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正义则是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不徇私。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我们言出必行,信守承诺。

恭敬则体现在对长辈、师长的尊重以及对他人的谦逊有礼。

这些道德规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石。

在个人修养方面,《礼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它教导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同时,要注重学习和积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例如,书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学习的过程对于我们今天的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礼记》还关注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它对于教育、政治、家庭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教育方面,强调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重要性。

在政治方面,主张统治者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福祉。

在家庭方面,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摘抄,以下便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这一句强调了人际交往中互惠互利的原则。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的互动应该是相互的。

当别人向我们表示友好、给予帮助或者赠送礼物时,如果我们没有做出相应的回应,那便是违背了礼的规范。

同样,如果我们期待别人对我们有所回应,而自己却不主动付出,这也是不合乎礼的。

这种相互性的原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感恩和回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此句将玉的雕琢与人的学习相类比,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无法展现其美丽和价值一样,一个人如果不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就无法明白世间的道理和真谛。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进步的过程,只有持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成为有内涵、有智慧的人。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骄傲自满的心态不可滋长,过度的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能过于自满,享乐也不能没有限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成就,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度地控制自己,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困境。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 它深刻地阐述了孝道的内涵。

真正孝顺的子女,内心怀有深深的敬爱之情,这种敬爱会表现为温和的态度;有了温和的态度,就会有愉悦的神色;有了愉悦的神色,就会有柔顺的容貌。

这告诉我们,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和外在的表现,要以和颜悦色、温柔恭顺的态度对待父母。

“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这里指出了礼的核心在于谦逊地对待自己,尊重他人。

无论是从事卑微职业的贩夫走卒,还是富贵显达之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假日响应领导号召,为自己充电,深入阅读了《礼记》,对其中的一些事例有一点感触,编录如下:1、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感受:执行人和劳动者两个定义执行人是法律上的法人的含义,强调的是自由责任能力,个体要对自己的事负责。

执行人式的世界观有一个前提:每个个体具有“足够的”活力/自控能力进行需要的社会活动。

执行人的定义是逻辑性的,只有按照前述前提定义个体性质以后,“平等的世界”才是逻辑完备的劳动者是参与劳动的人,在社会化分工以后,更具体地说法是个体在合作关系方面的选择和表现。

劳动者的概念是通过发现总结而得的,而不是发明设计而得的(劳动者的概念是对社会分工的直接描述) 读礼记就可以认定中国哲学在明确强调执行人和劳动者的区别。

西方哲学中没有劳动者的观念,合作关系依靠责任关系来维系(于是西方人无法理解日本的终生雇佣制度!) 执行人和劳动者两者都是功利性的/以合作角度研究人际关系。

问题在于:1)如何管理信用社会合作中不可能的任何环节任何事情上,都允许个人以个人声誉做抵押的自做主张。

于是将劳动者的概念强行合并入执行人的概念进行研究是否合适。

2)如何界定自由人的范围如果能证明社会中某些阶层不能(非主观不愿意)具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能力,那么人际平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于是执行人式的世界观只是逻辑理想,可能并不具备社会基础。

----- 两个定义对个体的要求执行人的要求是信息灵通、良好公关、市场应变、资源调度、业务策略等等考虑到执行人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后,劳动者最得体的要求是“谨礼”,表现在两个方面:职守和联想方向职守就是仅做份内的事,如果发现别人的不足可以出于友谊做一个提醒,不要干涉别人的决定。

联想是处理事情过程中个人第一时间内所能想到应对的方法。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是一部涵盖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和哲学方方面面的经典著作。

这部书是由西汉时期的戴圣编撰的,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资料,旨在总结和阐述先秦时期的礼制、习俗和道德规范。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思想家们对于礼仪、道德和人性的深入探讨和思考。

这部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秩序和尊重,提倡人们应当遵守礼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礼记》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其对礼仪的重视。

作者认为,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的表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展现出自己的尊重和谦虚,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人们应当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实现个人品德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以成为更好的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礼记》是一部深具思想内涵和实用价值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了解了古代中国的文
化和历史,还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仪和道德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礼记》中的思想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礼记》,这可真是一本让人感触颇多的典籍啊!《礼记》里涵盖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从各种礼仪规范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从国家的治理到个人的修养,真可谓是面面俱到。

不过,这里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得是关于“礼”的那些细致阐述。

就比如说,书中对于祭祀之礼的描述,那详细劲儿简直了!古人对于祭祀可真是重视得不得了,各种环节、各种规矩,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祭品要怎么准备,祭祀的时间要怎么选择,祭祀的场所要怎么布置,甚至祭祀者的穿着、神态、动作,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让我不禁想到,咱们现代人有时候觉得祭祀就是简单地上炷香、磕个头,跟古人一比,那可真是太“敷衍”啦!再说说其中关于婚礼的部分。

以前我总觉得结婚嘛,不就是两个人相爱,领个证,办个酒席,就完事儿了。

可《礼记》里讲的婚礼,那可真是复杂又庄重。

从纳采、问名、纳吉,到纳征、请期、亲迎,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仪式感。

光是纳采,就得准备好多象征吉祥美好的礼物,去女方家表达求娶的诚意。

而且,整个婚礼过程中,新人的言行举止都有讲究,要恭敬、要谦逊,这可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庆典,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是一种责任的传递。

还有啊,《礼记》里对于日常交往中的礼仪也说得很清楚。

比如去别人家拜访,进门之前要先打招呼,不能冒冒失失就闯进去;见到长辈要主动行礼,说话要轻声细语,不能大声喧哗。

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因为太熟了,就直接推门而入,结果把朋友吓了一跳。

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没礼貌了。

读着《礼记》,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人们认真遵循着各种礼仪的场景。

他们或许会为了一场祭祀精心准备好几个月,或许会为了一场婚礼忙前忙后一整年。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他们太麻烦、太讲究了。

但仔细想想,正是这些繁琐的礼仪,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庄重和敬畏。

不过,也有人会说,时代都变了,这些老掉牙的礼仪有啥用?其实啊,我觉得虽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比如对他人的尊重,对生活的敬畏,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笔记,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摘抄和个人的感悟。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相互回应的重要性。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礼物的交换、情感的交流都应该是双向的。

如果只是一方付出,而另一方没有回应,那么这种关系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

它让我明白了,在与人交往时,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这是在告诫人们,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过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变得骄傲自满,或者因为欲望的驱使而失去自我。

这句箴言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清醒,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避免走向极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学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我们的品德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我们更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惯,不断提升自己。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 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在行动上不会有不当之处,在表情上不会有失礼之处,在言语上不会有失误之处。

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谨言慎行。

无论是面对长辈、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以礼相待,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素养。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 孝顺的子女在赡养老人时,要让他们心情愉悦,不违背他们的意愿,让他们的耳目得到愉悦,让他们的居住环境舒适,在饮食方面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论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真正的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关心老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

礼记的读书笔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的文化、礼仪、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部经典之作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先哲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收获颇丰。

《礼记》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从祭祀礼仪到社会规范,从个人修养到治国之道,无所不包。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礼仪的重视。

礼仪在古代社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祭祀活动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并非是繁琐的形式主义,而是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让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敬畏之心和虔诚的态度。

书中对于个人修养的论述也十分深刻。

它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个人的修养是一切的基础。

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应当具备“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

“仁”是要有慈爱之心,关爱他人;“义”是要遵循正义,行为合乎道德规范;“礼”是要遵守礼仪,举止得体;“智”是要有智慧,明辨是非;“信”则是要诚实守信,言出必行。

这些品德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修炼。

在家庭关系方面,《礼记》也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

它强调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的原则。

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关怀,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尊敬;兄长对弟弟要友爱照顾,弟弟对兄长要恭敬顺从;丈夫对妻子要有情义担当,妻子对丈夫要温顺贤惠。

这些家庭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有所变化,但其中蕴含的相互关爱、尊重和责任的核心价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中对于教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它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学生则应当虚心好学,尊重师长。

同时,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天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此外,《礼记》还对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提出了一些观点。

它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通过礼仪规范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在此摘抄并分享一些感悟。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相互回应的重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只有彼此尊重、回应,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或索取,都不符合礼的规范。

它提醒着我们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礼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就像玉石需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也需要通过学习来明白事理和道德规范。

学习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培养品德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持续学习是适应变化、不断进步的关键。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它告诫我们要克制自己的傲慢、欲望、志向和享乐。

过度的傲慢会让人失去他人的支持;放纵欲望会使人陷入困境;过于自满会阻碍自身的进步;而极度追求享乐则容易迷失自我。

这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这里传达出的是无论身份高低,都应尊重他人的思想。

即使是从事小买卖的人,也应该受到尊重,何况是富贵之人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职业、地位而轻视他们,尊重每一个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 意思是君子在行动上不犯错误,在表情上不令人反感,在言语上不出现过失。

这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谨言慎行,以展现出良好的修养和品德。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 深刻地阐述了孝道的内涵。

真正孝顺的人,内心怀有深深的敬爱之情,这种敬爱会表现为温和的态度、愉悦的神色和柔顺的面容。

它让我们明白,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情感上的关怀和态度上的尊敬。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

礼记读书笔记摘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内容丰富,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礼仪规范、道德准则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阅读《礼记》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摘抄,以下是一些让我深受启发的语句及我的理解。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相互回应的重要性。

礼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付出或接受,而是一种有来有往的互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应当注重这种互动的平衡。

比如朋友间的礼物赠送、互相帮忙等,如果只是一方不断付出而另一方毫无回应,那么这段关系很难长久维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它深刻地指出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就像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一样,人也需要通过学习来明白道理、获取知识。

这让我明白,无论处于何种年龄阶段,都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 此句是说君子在行为、脸色和言语上都要谨慎,不做出让人不满或指责的事情。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举止得体、态度和蔼、言辞恰当。

一个人的修养往往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只有时刻注意,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它告诫我们不能助长傲慢之气,不能放纵欲望,不能自满于自己的志向,不能过度享乐。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变得骄傲自满,或者因为欲望的驱使而失去理智。

然而,只有保持谦逊、克制欲望、不断进取,并懂得适度享受,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生活的稳定。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孝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真正有深切爱意的孝子,内心充满和气,表现在脸上是愉悦的神色,进而展现出温和委婉的面容。

这让我反思在对待父母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发出关爱,以和悦的态度和他们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这个寒假中,通过阅读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在专业课的学习能力上又进了一步。

通过对中国儒家经典《礼记》的阅读。

我深深体会到了礼记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意义,也明白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说起《礼记》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总会觉得带有某种戏剧性。

它最初的身份不过是《礼》的附庸,而后来竟蔚为大观,而原来的“主子”则黯然失色。

非独此也,不仅《礼记》一书作为一个整体日益走红,而且从《礼记》中剖离出来的《大学》、《中庸》2篇,更是红得发紫,被编入了朱熹撰写的《四书》。

在西汉时期,《五经》中的《仪礼》,并非《礼记》。

但在西汉的政治生活中,《礼记》却显得非常活跃,而《仪礼》却相形见绌。

例如《汉书·宣帝纪》:“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

秋七月霍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大宗无嗣,择支子子孙贤者为嗣。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

可以嗣孝昭皇后,奉承祖宗,子万姓。

’奏可。

”这是涉及立皇位继承人的大事,霍光从《礼记》中找到了理论依据。

《礼记》的被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三国时期,《礼记》正式升格为经。

《礼记》的升格,以为着
它已经取得与《礼仪》平起平坐的资格,已经摆脱了附庸的名分,蔚为大观。

而随着《礼记》地位的上升,《仪礼》的地位则日趋式微。

《北史·儒林传旭》:“诸生尽通《小戴礼》,于《周礼》、《仪礼》兼通者,十二三焉。

”唐初,孔颖达奉太宗之命撰《五经正义》,《五经正义》中的《礼》已经不是仪礼》而是《礼记》了。

换句话说,《仪礼》的《礼经》地位已被《礼记》取而代之了。

此后,《仪礼》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

《礼记》与《仪礼》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其原因究竟何在?我想到的有三点。

第一,《仪礼比较难读。

唐代的韩愈,当过国子博士、国子祭酒。

但犹说:“余尝苦《仪礼》难读。

”则一般人可想而知。

第二,从宋代开始,《仪礼》失去了科举考试这根指挥棒。

中国的读书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你考试什么,我就学什么;你不考试我就不学。

这是很实际的事情,读书人不会在这方面犯傻。

第三《仪礼》和《礼记》的内容不同,因此影响了人们的取舍。

《仪礼》17篇,偏偏都是一大堆繁琐的礼节单,篇与篇之间又多雷同,其枯燥无味自不必说了。

更严重的是,它脱离现代,脱离生活,近乎一堆僵硬的教条。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将其弃之如敝屣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记》则不然。

《礼记》虽然也记载了一些礼之末节,但分量很小。

它的内容是系统的讲理论、讲礼的原则和意义。

譬如说,《中庸》上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

”统治者看到这句话会不喜上眉梢吗?正是由于《礼记》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极具弹性的礼治理论,而这种理论正好满足了统治者“安上治民”的需要,所以赢得了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所以才产
生了上述戏剧性的变化。

清代学者焦循《礼记补疏序》说:“以余论之,《周礼》、《仪礼》,一代之书也;《礼记》,万世之书也。

《记》之言曰:‘礼以时为大。

’此一言也,以蔽千万世制礼之法可矣!”何谓“礼以时为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

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礼记》日益走红的根本原因。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而赢得这个美誉的最大功臣应是《礼记》。

《三礼》之中,《周礼》原叫《周官》,是讲中央政府的设官分职的,严格地讲,和礼仪有点不搭界。

/《仪礼》是讲礼仪的。

它一共讲了15种人生礼仪,好是好,问题是它讲的礼仪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后世很少与有人问津,时过境迁,已是明日黄花,可谓有历史意义而无现实意义。

在礼仪文明形成的长河中,唯有《礼记》与时俱进地陪伴着我们。

《礼记》是讲究礼仪的百科全书。

在中国书的海洋里,最具有此种功能的书非《礼记》莫属。

平天下需要讲究礼仪,治国需要讲究礼仪,齐家需要讲究礼仪,修身也需要讲究礼仪。

最高统治者需要讲究礼仪,一般士大夫需要讲究礼仪,普通百姓也需要讲究礼仪。

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都有你需要讲究的礼仪。

这些礼仪在其它书中你或者看不到,或者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在《礼记》中你都可以看得到。

比较而言,《礼记》最切近人们的生活,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举些例子来说吧:
从共产党的十二大开始,“小康”、“小康社会”、“小康水平”、“小康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词语不仅高频率的出现在各种媒体
上,而且也深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一部部落实在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而“小康”一次的取义,便是癞子《礼记·礼运》。

我们看到土葬时所用的棺木前方写一个大大的“奠”字,我们看到花圈中央也写着大大的“奠”字,这是为何?或曰:“这是表示祭祀亡灵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写一个“祭”字,让人一看就明了呢?《礼记·檀弓下》说:“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

”孔颖达疏云:“奠,为始死至葬之时祭名。

以其时无尸,奠置于地,故谓之奠也。

”朱熹《仪礼经传集解》云:“自葬以前,皆谓之奠。

其礼甚简,改哀不能文。

而于新死者亦未忍遽以鬼神之礼事之也。

自虞以后,方谓之祭。

”由此可知,葬前之祭,只能叫奠,不能叫祭。

我们看到的棺木和花圈,都是在下葬前,所以只能写“奠”。

如今的中国高校一般都有校训。

校训的文字一般非常简练简洁,寓意深远,耐人咀嚼。

一般是8个字,多者16字,少者4字、2字。

而很多大学的校训都和儒家经典有关。

其中,尤以与《礼记》者有关者为多。

1、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博学”、“笃行”,出自《中庸》,见上。

《礼记·礼器》:“礼器是故大备。

大备,盛德也。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又云:“致知在格物。


4、香港城市大学:敬业乐群。

《礼记·学记》:“三年视敬业乐群。


校训中有取于《礼记》者甚多,。

我们知道,校训是格言,是座右铭,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培养目标。

它不仅镌刻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以期达到警示作用,而且嵌印在每个学子的脑海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这么多高校的校训不约而同的选自《礼记》,这至少表明在中国教育界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礼记》是一部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儒家经典,在塑造中国未来的栋梁的国民性的事业中大有用武之地。

当然,《礼记》中也有糟粕。

例如《礼记·郊特性》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就是所谓“三从”,束缚妇女的三道紧箍咒。

再如《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就是所谓“四德”,古代妇女砥砺自己的标准。

总而言之,《礼记》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我们在继承这份文化遗产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让古人的智慧渗透过千年的时间,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指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