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词解释之垄断组织
世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英国宪章运动工人阶级最早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之一,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1834年,英国新国会颁布新的济贫法,实行残酷压迫工人的习艺所制度,英国先进工人开始了争得普选权等政治权利的斗争。
1836年6月成立的伦敦工人协会成为斗争的组织中心。
它于1838年5月公布了包括实行普选权等六项具体要求的请愿书。
又称人民宪章,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从1939年到1948年,宪章运动以人民宪章征集签名的形式,举行集会和示威,先后掀起三次斗争高潮。
1848年,在统治阶级的镇压破坏下,坚持12年的宪章运动终于失败。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
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成立的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群众性革命组织。
第二国际成立后,才被称为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是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各国工人阶级要求增强国际团结,建立有组织的国际联系的背景下成立的。
马克思是国际的灵魂。
他负责为国际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等许多重要文件。
第一国际的任务是团结各国工人,为彻底解放工人阶级,并消灭一切阶级统治而斗争。
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先后召开过五次代表大会和三次代表会议。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第一国际团结了各国工人阶级,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进行了斗争;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干部,坚持和传播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积极支持1871年巴黎工人革命斗争。
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的许多支部遭到破坏。
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决定将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会址迁往纽约。
根据马克思的建议,第一国际于1876年7月在费城代表会议上宣布解散。
或:即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是第一个联合国际无产阶级的群众性政治组织。
1864年成立,总部设在伦敦(1872年移至费城)。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和实际领导者。
它团结欧洲各国工人,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同时,第一国际内部还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工联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斗争。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对象:人们的劳动所加工的对象。
它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质;二是已经人类加工过的半成品即原材料。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劳动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传导体。
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广义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任何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
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获取适合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它是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着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广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都是由经济制度即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它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
一定的生产关系必须经过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
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体现着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经济现象发展运动的必然趋势。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它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1.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一种先进的耕作工具,可以控制耕地的深浅。
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南青北白: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即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4.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
只有哥窑出产青瓷。
5.资本主义萌芽:指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6.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7.商帮:明清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著名的有徽商和晋商。
8.草市:乡村定期集市。
9.扬一益二:除了长安、洛阳这两京,全国工商业经济最繁荣的是扬州,次为成都。
10.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全国唯一的经营对外朝贡贸易的专业商行。
11.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12.市舶使:官名,唐朝置,专管对外贸易。
13.井田制: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形式。
14.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一,目的是要抑制土地兼并。
规定官员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15.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对外政策,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贸易,闭关锁国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开辟新航路:是指从欧洲出发,经过大西洋、印度洋或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到达亚洲、美洲的新的航海线路,这主要是相对于新航路开辟前由亚洲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而言。
2.地理大发现:西方历史学中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发现新航路的通称或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事件为代表的15~17世纪欧洲国家进行的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其已知世界以外的地球上新的地理单元的发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着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着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着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着作;为扞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着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二、简答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4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5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道路..6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7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简述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答:1写作背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拉萨尔派的合并虽然扩大了德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影响;但也造成了党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不纯;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为了维护工人队伍的团结;没有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这就使党内出现了思想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进攻..杜林的着作形成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即所谓“杜林主义”..杜林主义的出现;更进一步严重损害了德国党..为了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当不致分裂;也为了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保证德国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发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应李卜克内西的请求;决定公开回击杜林的进攻..当时;由于马克思正集中完成资本论的着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一穿世名着;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2主要内容: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3、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是如何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答: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伯恩斯坦系统、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战书..1用新康德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用庸俗进化论取代唯物辩证法;主张折中主义的多因素决定论这三个方面;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其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的主要理论基础..2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挑战;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攻击;对马克思经济危机论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修正”;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主要方面..3伯恩斯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责难;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背叛;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任务的曲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目标和特征的歪曲等方面..4、如何评价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1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即提供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从认识发生的动力学角度讲;是实践给认识发生提供着根本的驱动力..2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3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6、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去当年有很多新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答: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有:1垄断是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的一定阶段就自然而引起垄断..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来攫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3帝国主义有五大经济特征..第一;生产和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4帝国主义经济的基本现象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是;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5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主要表现有:首先;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其次;食利者阶层的不断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的另一表现..再次;国民经济军事化是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深的主要表现之一..最后;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帝国主义的垂死性的表现有: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第二;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第三;垄断使资本本身采取日益社会化的形式..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意义有:1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观点得到了验证..2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得到了验证..3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争议较大;但是帮助我们认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整体社会也开始了全面转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从1982年党中央提出制定“六五”计划的建议开始;就把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提法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此后;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得到重视..与之相适应;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准确把握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第三;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第四;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单打一;要注意综合平衡..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及其实践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为我们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五;阐述了要十分重视树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风气好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第六;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问题..强调维护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第七;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强调“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提出并积极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第八;深化对阶层结构的认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不断推进男女平等..2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社会建设思想..具体体现在:第一;提出五个“多样化” ;是我们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立论依据;揭示了要重视社会建设的深层原因;第二;使用“和谐”的概念来表达社会建设要达到的状态和目标;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六个方面的发展指标;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第三;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处理好的关系..第四;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实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第五;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差距等..3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对人的理解、对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16由此开始;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和要求;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增强社会活力、搞好社区建设、建立新的社会体制机制;达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建设的过程.. 172005 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005 年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社会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行动纲领和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把社会建设单列一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十七大大修改后的新党章还明确写入了社会建设思想..“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 18至此;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全面推进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建设的内容、重点、目标和原则都逐步明确;中国的社会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地理大发现也称大航海时代,是15到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东西方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的总称。
经济动力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贸易及开通东西方商道需求,追求黄金;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思想动力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积极作用。
还有航海技术和海上武器技术的发展,商业进步和专职政府支持是客观条件。
内容包括: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西欧直接到达印度的航线;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殖民主义掠夺狂潮。
欧洲的商路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中心,以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摆脱神的束缚。
它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继承了人类古典文化遗产,动摇了中世纪长期据以统治地位的教会特权和权威,打破了束缚思想的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
这就必然为新兴的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最终夺取统治权做了思想启蒙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近代科学和其他学术清除了障碍。
文艺复兴是14C中叶到17C初在欧洲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等欧洲国家,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下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追求个性自由和人生享乐,肯定人的意义,反对神权和神性。
使人们在精神方面觉醒,并对近代科学文化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造成了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等。
文艺复兴冲破了黑暗中世纪的禁锢,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为后期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但没有明确反对基督教,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迷信成分,有其时代局限性。
其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莎士比亚等。
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产生及垄断和产业革命的关系
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产生及垄断和产业革命的关系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垄断组织,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资本主义垄断的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
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
19世纪最后30年发生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以重工业为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使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陆续爆发了1873、1882、1890、1900和1907年 5次经济危机。
危机的频繁化和深刻化,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的兼并活动,也激化了企业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同时,重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资本越来越多,独资经营企业日益困难,从而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大发展。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国内的统治,加剧了政治经济矛盾,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体系。
综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和发展,其具体表现有:第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迅速扩大与消费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第二,部门间相互依赖加深与私人资本相互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第三,社会化大生产对固定资本投资的巨大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第四,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为争夺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竞争实力的问题更加突出;等等。
5垄断组织的形成
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国际关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思考:什么是垄断组 织?垄断组织是怎样形成 的?
垄断组织出现后带来了 哪些重大影响?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
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影 响
对 外
殖民 扩张
国际 格局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 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 本主义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政 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重新瓜分世 界的矛盾加剧
生 产 社 会 化 趋 势 加 强
生
产
企 业 间 竞 争 加 剧
和
资 本 的
到一定 程度
垄 断
高
组
度
织
集
产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垄 断
(
19 世
资 本
纪 末 20
主世
义 产
纪 初 )
生
影 响
直接原因
形式:卡特尔、辛 迪加;托拉斯
首先产生 于新兴工 业和钢铁 工业
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对 内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
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
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1.垄断的方式
兼并或相互联合
2.垄断的表现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 价格和市场
3.垄断的目的
马原 名词解释
1.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三个特点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两个产生条件4.简单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的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8.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为有用劳动。
1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12.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13.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14.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动力在他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
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度,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
1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17.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重点: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重点: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高考高三同学总结归纳了高考历史中的考试重点,希望对2021届高三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指资本主义企业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少数大企业就有可能对瓜分市场、规定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形成垄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大企业间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旨在瓜分和垄断商品销售和、市场和原料产地,规定垄断价格,加强对外经济扩张,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康采恩等。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成型的表现。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企业间1、形成的原因竞争加剧,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2)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2、形成时间: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影响③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④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
⑥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形式*全面认识垄断组织形成所带来的影响(1)垄断组织出现的前提条件: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9世纪最后30年科技取得巨大进步,世界处于“和平”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股份公司广泛建立。
资本和生产的迅速集中,为垄断组织的产生确立的前提条件。
(2)积极影响:①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7)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
名词解释
1、垄断:是指⼀个或⼏个⼤型企业占有⼀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获取⾼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2、⾦融资本:是垄断的⼯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资本融合或混合⽣长构成的⼀种资本形式。
3、⾦融寡头:是掌握了⾦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参与制:是通过控制⼀定数量的股票从⽽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式。
5、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额利润。
6、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7、垄断⾼价:是垄断组织出售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8、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购买⽣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和⽣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世界历史分支)编辑讨论上传视频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中文名世界近代史外文名Modern World History起始时间16世纪截至时间1914年7月28日含义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目录1.1 经济发展2.▪手工工场时代3.▪蒸汽时代4.▪电气时代5.2 政治演变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2.▪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3.3 曲折发展4.▪民族解放运动5.▪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6.4 国际关系1.▪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2.▪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3.▪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4.5 大事记1.6 开端争议2.▪1453年说3.▪1648年说4.▪尼德兰革命说5.▪19世纪说6.▪1500年说经济发展编辑手工工场时代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原工业化阶段)(16~18世纪):(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
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
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
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
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
概述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组织的概念:垄断组织,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垄断组织有多种形式,如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组成的垄断组织;康采恩是共同依赖某一大金融资本集团的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
不论垄断组织采取何种形式,它们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和企业群。
因此,垄断组织既是一种旨在攫取高额利润的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187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
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
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
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早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已开始出现个别的垄断组织。
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于是垄断组织较多地发展起来。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1.美国:美国的垄断组织主要采取托拉斯的形式,这同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很高有密切联系。
美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创业之初规模就很大。
高二历史 第8课背诵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时空坐标】时 空 坐 标【名词解释】1.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侧重于商业变化,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指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人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側重于商品价格变化,欧洲贵金属增多,导致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3.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按输出资本的类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如开设银行、建立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
4.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基础知识】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学习聚焦】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一)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时间:15—18世纪。
(2)推动因素及初步形成的主要途径①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②主要途径:武装占领、向海外移民、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3)表现:①范围: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使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各地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
②国际贸易: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和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2.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1)条件:①工业革命后,工厂产品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与原料产地;②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联系更为便捷;③资产阶级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释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劳动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以获取物质资料,满足人类需要的实践活动。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三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人,通过其脑力和体力,有意识有目地运用劳动资料,通过改造劳动对象,以获得物质资料,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实践活动。
劳动对象亦称劳动材料: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将劳动置于其上的一切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人们用来影响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具体劳动: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也称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效率或能力简单劳动:指人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即劳动者不必经过专门学习、训练、和培养就可以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直至劳动者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和培养,从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能从事的劳动。
货币: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价格标准:包含有一定贵重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劳动对象: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5、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他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其他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6、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或支出.7、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标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8、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9、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10、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1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12、市场经济: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13、资源配置: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劳动的合理配置.14、市场机制:市场上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和作用.15、价格机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16、供求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17、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18、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和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19、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0、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1、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2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23、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2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25、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28、工资: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转化形式.29、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计算工资.30、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31、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32、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3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3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5、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量相对于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36、资本积聚: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自身规模扩大.37、资本集中:若干个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较大规模的资本.38、资本原始积累:使用暴力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物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9、资本循环:资本表现出的连续的、无止境的运动的过程.40、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41、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42、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43、流动资本: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44、物质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45、精神损耗: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4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47、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8、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49、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50、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51、成率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5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53、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54、利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55、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56、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小股凭证,是股东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劵.57、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58、股票价格: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59、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60、创业利润:股份公司创办人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收入,它是发行股票的出售价格总额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61、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62、级差地租:不同等级的土地交纳不同级别的地租.63、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64、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65、垄断: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公司通过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规定垄断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形成的独家操纵或几家联合操纵,66、垄断组织: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67、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68、辛迪加: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获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69、托拉斯:若干性质相同或互关联的企业为独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组成的垄断组织.70、康采恩:以一两个实力最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跨行业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企业集团.71、金融资本: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私人垄断资本---最高形式的私人垄断资本.7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73、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指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74、金融寡头: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7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劳动对象: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5、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他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其他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6、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或支出.7、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标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8、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9、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10、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1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12、市场经济: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13、资源配置: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劳动的合理配置.14、市场机制:市场上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和作用.15、价格机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16、供求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17、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18、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和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19、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0、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1、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22、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23、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2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25、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28、工资: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转化形式.29、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计算工资.30、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31、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32、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3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3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5、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量相对于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36、资本积聚: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自身规模扩大.37、资本集中:若干个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为一个较大规模的资本.38、资本原始积累:使用暴力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物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9、资本循环:资本表现出的连续的、无止境的运动的过程.40、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41、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42、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43、流动资本: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44、物质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45、精神损耗: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4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47、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8、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49、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50、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51、成率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5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53、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54、利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55、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56、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小股凭证,是股东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劵.57、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58、股票价格: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59、虚拟资本: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60、创业利润:股份公司创办人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收入,它是发行股票的出售价格总额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61、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62、级差地租:不同等级的土地交纳不同级别的地租.63、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64、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65、垄断: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公司通过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规定垄断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形成的独家操纵或几家联合操纵,66、垄断组织: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67、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68、辛迪加: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获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69、托拉斯:若干性质相同或互关联的企业为独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组成的垄断组织.70、康采恩:以一两个实力最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跨行业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企业集团.71、金融资本: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私人垄断资本---最高形式的私人垄断资本.7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73、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指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74、金融寡头: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7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组织是在资本主义生产集中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社 会化和生产集中的发展程度的不同,资本主义大型企业之间互相勾结或联合的程度和 具体目的也不一样,因而垄断组织便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四种主要形式。
卡特尔,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 过签订各种协定(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售价格等)所组成的垄断联 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要受所订协议的约束,但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 仍然保持独立。卡特尔只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垄断组织, 这种形式最早在1865年出现 于德国。
因此,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 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
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 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组织(monopolies/monopoly organization)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 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 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 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
特别是重工业和运输业中,许多行业被一两个垄断组织所支配。1910年,莱茵—威 斯特法利亚煤业辛迪加的煤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 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控 制,航运业则集中于汉堡—美利坚公司和北德意志航运,是垄断组织最后形成的时期。19世纪末的经济高涨至 1900~1903年的危机期间,垄断组织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起来,成 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1857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到1870年增加到6个。187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卡 特尔迅速增加,1879年已有14个,1890年猛增到210个。在19世纪末的高涨和 1900—1903年的危机期间,垄断组织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05年卡特尔已发展到 385个,垄断组织遍及采煤、冶金、电气、化学、食品等工业部门。
同时由于这些部门的固定资本规模巨大,这不仅使资本的自由转移比较困难,而且使 得各大企业之间竞争的破坏性极大,因此,这些部门的大企业为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 伤,便首先形成垄断联合。后来,随着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集中的发展和大型企业的出 现,垄断组织便逐渐扩展到资本主义各个经济部门。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垄断组织的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基本时期: 萌芽时期
德国的卡特尔,在 1896年约有250个,在1905年约有385个,美国在1900年约有 185个托拉斯,1907年增加到250个。这样,自由资本主义就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到1898~1914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 形成了”(《列宁选集》第2卷)。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 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 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 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康采恩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参加康采恩的既有单个 的企业,又有其他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商业企业、交 通运输企业以及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银行或企业则是这个庞大复杂组织的 核心。康采恩最明显地表现出帝国主义时期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结合的特 点。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 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 润。
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 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 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是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时,自由竞争发展到了顶 点,垄断组织开始产生,但还只是一点不甚明显的萌芽。1865年,在当时新兴的工业 国家德国出现了4个卡特尔。
发展时期 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是垄断组织广泛发展但还不稳定的时期。1873年危机之 后,曾出现缔结垄断协定的高潮,卡特尔有过广泛的发展,但其大多数是短期的不 稳定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这个时期,在美国、英国和西欧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组织也相继出现。
1870年以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 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与劳动力也就越来 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 司的发展与逐步完善,中小工厂被吞并,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
此外,资本主义内部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生产的集中引起了 垄断组织的产生。早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已开始 出现个别的垄断组织。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更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兼 并,促进生产的集中,于是垄断组织较多较快地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 断组织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垄断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垄断程度和组织方式的不同决定的。不论何种形式的 垄断组织,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它们凭借在生产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国内外广大 无产者和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掠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统治就是通过上述各种不同形式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进程中,垄断组织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形 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展的过程。它首先在一些重工业部门产生。这是因为,资 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首先在这些部门内出现,因而这些部门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发展得最为迅速,
再20世纪初,卡特尔开始向高级形式——拥有统一销售组织的辛迪加发展。与此同时, 在一些主要生产部门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巨大托拉斯和康采恩。因此,20世纪初垄断 组织已成为德国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1907年,拥有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 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总数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 别高达75.3%和 77.2%。
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已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美 国和德国尤其突出。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控制某一个 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如在1882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1863年,约翰·洛克菲 勒同别人合资,在克利夫兰开办了一家炼油厂。两年后,他独占了这家工厂,又吞 并了许多中小炼油厂。到1869年,这家工厂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厂。1870年, 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资金100万美元。
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 石油占全美的95%。1882年,美孚石油托拉斯成立。它掌握了14家公司所有权,控 制着26家公司的多数股票,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
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仅次于美国。由于德国农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 市场狭小,它作为较晚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扩大国外市场方面又面临激烈的竞争, 因而解决销售市场问题十分紧迫。德国虽然也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大企业, 但还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条件,使得在产品销售上进行垄断联合的“卡特尔” 成为德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
比较流行的卡特尔有三种: ①划分销售市场的卡特尔; ②规定统一价格的卡特尔; ③规定生产规模的卡特尔。
辛迪加,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各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低价购买原材料, 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 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这种形式19世纪 末20世纪初在西欧比较流行。
托拉斯,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者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 参加托拉斯的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托拉 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动。它是比较稳定和比较高级的垄 断组织形式。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于1882年最先在美国产生,20世纪初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