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研究论文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纳入本院66例器官捐献供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情观察的要点,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病情特点,总结在供体的护理过程中有关器官功能维护的一些体会。
给予加强供体的病情观察,针对供体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过程中的各个护理环节做好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供体器官捐献的成功率。
关键词供体;捐献;护理肝移植现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最好的治疗手段。
然而,供体器官紧缺的状况却日趋严峻。
2015年1月1日以来,中国已停止死囚器官使用,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器官来源[1]。
在供体器官维护过程中,由于护理以及诊治不当,造成器官的遗弃,仍常有发生。
如何提高供体的护理水平,从而提高器官捐献的成功率,成为器官移植的一个重要课题[2,3]。
本研究分析了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的器官捐献供体66例,经过精心护理及临床有效治疗,供体器官功能维护结局良好,器官捐献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的器官捐献供体66例。
其中男56例(84.8%),女10例(15.2%)。
平均年龄33.2岁。
原发病主要为:特重型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肿瘤、大面积脑梗死。
成功捐献肝脏61个,肾脏123个,心脏26个,胰腺7个。
2 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2. 1 循环系统的维护护理脑干功能衰竭后,不久出现“儿茶酚胺风暴”。
这往往导致血容量重新分布、后负荷增加、内脏缺血。
急性的心肌损伤在此时即会发生。
“儿茶酚胺风暴”过后,跟随而来的是交感神经下降与周围血管扩张,那么供体表现为低血压。
血流动力学方面护理要点:平均动脉压(MAP)≥60 mm Hg(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100 mm Hg;心率60~120次/min;中心静脉压(CVP)6~10 mm Hg。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关爱弱势群体捐助义工的幸福感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关爱弱势群体捐助义工的幸福感社会工作实践总结——关爱弱势群体捐助义工的幸福感【引言】社会工作实践是一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旨在通过提供支持、服务和资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捐助义工作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为弱势群体带去希望和实际帮助,还给予义工们深刻的幸福感。
本文将通过总结社会工作实践中关爱弱势群体以及参与捐助义工的经验,探讨幸福感与社会工作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
【主体】1. 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社会工作实践中,关爱弱势群体的第一步是了解他们的需求。
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困境以及所需资源。
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服务,这也是社会工作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石。
2. 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服务社会工作实践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
这包括物质支持(如捐赠物品、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心理支持(如聆听、辅导)、法律援助、教育培训等。
通过多方位的帮助,弱势群体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善,更是一种被关注和被尊重的感受。
3. 环境和社区的改善社会工作实践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支持和服务,也包括对整个环境和社区的改善。
通过倡导公平、正义、包容的价值观,鼓励社区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从而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加宽松和友好的环境。
这种社区的改善不仅能带给弱势群体更多机会和资源,也让捐助义工们从社区中汲取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4. 捐助义工的幸福感参与捐助义工的人们通常能获得深刻的幸福感。
首先,通过亲身参与帮助他人,义工们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影响力,体验到把握他人生活、面对困难时给予帮助的满足感。
其次,见证弱势群体生活的变化,目睹他们重新找到希望和笑容,义工们收获到了自豪和成就感。
最后,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义工建立起的友谊和团队合作,不仅让他们彼此支持,也增添了幸福感。
【结论】社会工作实践是关爱弱势群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提供支持和服务,为他们带去希望和改善生活。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摘要】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心理支持、信息和决策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可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临终阶段。
该服务的必要性在于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关爱,使他们在面临死亡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关注。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可行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其在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未来,社会工作将在临终关怀领域继续发展,为更多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为人们的生命画上更加关怀和温暖的句号。
【关键词】临终关怀服务、社会工作、必要性、可行性、作用、优势、心理支持、情绪疏导、信息支持、决策支持、未来发展、患者、家属、介入。
1. 引言1.1 介绍临终关怀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是一种专门面向患者和家属的综合性服务,旨在提供心理、情绪、精神和实际上的支持,帮助他们面对末日生活和死亡。
这种服务旨在让患者和家属在面对末日生活和死亡时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支持,同时帮助他们减轻身心负担,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情感交流、疼痛缓解、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善终指导等方面。
通过专业的团队的协同合作,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拥有尊严和平静。
临终关怀服务的目的在于让患者和家属能够有一个安详的离去,同时也为家属提供后续的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悲痛和焦虑。
这种服务不仅关乎个体的尊严和幸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和人文关怀。
临终关怀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并且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关注。
1.2 社会工作与临终关怀的关系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工作与临终关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相辅相成。
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社会正义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而临终关怀服务的对象往往是身体或心理处于虚弱状态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因此社会工作在为这些人群提供支持和关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面对患者和家属在临终关怀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和精神压力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探讨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认识到临终关怀服务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服务已成为当代医疗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医疗治疗无法挽救生命的情况下,临终关怀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无痛苦、尊严和舒适的临终体验。
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临终关怀服务也是一种心理支持和情感慰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亲人的离去。
实际情况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属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临终关怀服务,这就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
其三,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可行性。
临终关怀服务的提供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专业的服务团队。
在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工作者乃至专门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专业护工等已经成为临终关怀团队的一员。
而在中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介入也是新兴的。
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社会工作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持。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在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等不同层面的介入,为临终关怀服务的提供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支持。
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也面临一些挑战。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做到“与痛苦同行、与患者同在”,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情感把控能力。
临终关怀服务的提供需要与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多个部门进行合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也需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和选择,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尊重和包容心。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显而易见。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社会工作是一种关注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和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专业领域。
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实际需求和效果两个方面来浅析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们来看一下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临终关怀是指在患者面临临终的阶段对其进行心理、情感和身体上的全方位关怀和支持。
在这一阶段,患者和家属通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心理压力、家庭关系问题、经济困难等。
而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技能,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这些问题。
社会工作者还能够协调医疗资源、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各种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而临终关怀服务所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专业的支持和介入。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专家,能够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为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工作将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服务研究
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服务研究社会支持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服务,既包括提供直接的实物支持和服务,也包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认知上的支持。
直接的实物支持和服务,包括提供生活物资、经济援助、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的帮助。
情感上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提供情感上的安抚、理解、鼓励、替代性关系等,帮助失独家庭减轻悲伤和孤独感。
认知上的支持主要是通过信息传递、知识普及、心理教育等方式,帮助失独家庭树立积极的心态,重建家庭自尊和自信。
在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服务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既注重提供直接的实物支持和服务,又关注情感上的支持和认知上的支持。
1. 提供直接的实物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为失独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就业机会、住房等方面的帮助,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和资源,提供医疗保健、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失独家庭解决身体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2.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失独家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供情感上的安慰、理解、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悲伤和孤独感。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失独家庭之间的互助活动,让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3. 提供认知上的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信息传递和心理教育等方式,帮助失独家庭树立积极的心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重建家庭自尊和自信。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传授失独家庭一些适应生活的技巧和知识,提高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评估和效果的研究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服务的效果评估是研究的重要环节。
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
定量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评估失独家庭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家庭重建等方面的改变。
定性方法可以通过深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失独家庭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
在研究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的建构和实证研究。
为社会奉献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
为社会奉献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论文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研究。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正和改善社会福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定义、重要性、专业发展和未来趋势,以及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和重要性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领域,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和社群改善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实现。
他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的发展,并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破裂等。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一时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和群体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
其次,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促进社会公正。
他们关注社会不平等现象,通过倡导和干预来推动公正和平等的实现。
最后,社会工作者改善社会福利,确保弱势群体的权益。
他们为弱势群体提供直接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支持。
社会工作的实践非常广泛,涵盖各个领域,如社区工作、儿童福利、老年关怀等。
然而,社会工作专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职业地位不够高、资源匮乏等。
未来,社会工作专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首先,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地位将提高。
社会问题的增多和社会对公正和平等的关注将使社会工作专业得到更多重视和认可。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将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合作。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合作,共同解决。
最后,社会工作专业将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会工作提供更多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三、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贡献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努力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给予他们支持和关爱。
社会工作者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工作者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提高生活质量。
浅议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尿毒症患者救助问题
浅议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尿毒症患者救助问题摘要:本文通过对尿毒症现状以及尿毒症患者心理的分析,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尿毒症的必要性,该如何介入以及怎么去做等相关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填补尿毒症救助的空白。
关键词:尿毒症现状、尿毒症患者心理、社会工作的介入、必要性、尿毒症救助机制【引言】尿毒症的现状是触目惊心的。
在我国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就有130多万人,透析就是人工肾,就是人们所说的洗肾,简单地说,就是将身体中的血液引到透析机中,将血液中有毒的代谢废物清除后再送回体内,让透析机替代肾脏的清除毒素的功能。
肾移植除了高额的手术费用以外,肾源严重缺乏,移植后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也十分昂贵。
因此,在我国只有近5万名患者能够接受肾移植或透析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只能望而却步。
令人非常困惑的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尿毒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国竟然连一个专门的尿毒症基金会都没有。
常有人说,就算尿毒症很可怕,但得尿毒症的人毕竟是少数,用不着大惊小怪。
但如果了解了尿毒症的发病情况,你一定不再会这样想。
尿毒症救助期待社会工作的介入。
一、社会工作介入尿毒症救助的必要性1、尿毒症现状—尿毒症现状触目惊心据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统计,每百万人口中每年有100~150人发生尿毒症。
在我国现有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的尿毒症患者130多万人,且以每年20~3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大家知道透析是什么吗?透析就是人工肾,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洗肾。
其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将身体中的血液引到透析机中,将血液中有毒的代谢废物清除后再送回体内,让透析机替代肾脏的清除毒素的功能。
整个过程需要5个小时左右,按照要求应该每2天做1次透析,每做1次透析的平均费用500元钱,每个月做15次,共需7500元钱,如果加上其他药物的费用,每月将近10000元。
肾移植就是通常所说的换肾,除了高额的手术费用以外,肾源严重缺乏,移植后抗排异反映的药物也十分昂贵,每月的费用也将近10000元。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救助管理以及发挥作用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问题成为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救助对象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流浪乞讨人员现象是一个社会性顽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从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从社会工作角度研究专业方法对救助站的介入,对于救助站问题的解决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社会工作几乎都偏重于理论,缺乏对于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并未对具体地区提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从社会工作应用实践入手,对百色市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该站目前的运行状况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救助站内的应用现状.社会工作方法在沈阳市救助管理站中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尚处于“了解”、“围观”的状态中,存在以下问题:未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只需是本科毕业就可,工作人员报考社会工作师的热情不高.专业技术和方法应用较少,只提供短暂救助,忽略了受助者能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此外,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在综合分析社会工作介入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的困境和原因后,笔者选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介入中的社会心理模式,严格按照介入流程,接案并建立服务关系,预估受助者的优势和服务期望,建立目标和制定计划,介入并获取资料,评估到最后结案,运用倾听、沟通等专业技巧开展个案访谈并取得理想成效。
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社会救助具体实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最后,本文针对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途径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建议: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队伍,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器官移植与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及作用
我 国器官移 植事业 的起步 与国外相 比虽然 晚了 l O年 , 但近 l 5年来发展较快 ,并已取得 了可喜 的成就 。目前我 国 已开展 了国际上所有 的临床和实验性器官移植类 型。但随
3 1 医务社会 工作者—— 最合适的器官劝捐者 . 赋予 了更多人文关怀理念 的现 代医疗服 务方 式 ,不仅
人死后必须保 留完整的躯体 ,所 以,这些人宁愿整体火化 , 也不愿把有用 的器官 、无限的功德和永恒 的纪念 留在人间。
有些开 明的老人 申请 捐献遗体或器 官 ,子女心理上无法 承
传统的药物等救治方法 ,大大提高了病体 的存活率和个体生
命的质量。以目前的医疗水平 ,肝 、肾 、心脏 、肺 、胰腺 、
生命点燃起希望之火 。将患者从 死亡的威胁 中解脱 出来。 三是从捐赠者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都希望能做些有益社 会的事 ,使 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而器官捐赠则是—个人留给
人世间的最后的也是最珍贵的 “ 礼物” ,是利他行为中的最高义
举。死后身体最终亦是化为灰烬 ,但若能将器官捐献给他人 , 从某种程度上 ,自己的生命能够在他人 的身体内延续 。而且 对 于捐赠者 的家属来说 ,也是一种最大的心理安慰 。
在全国 50万盲人 中,有近 3 0 万人 可以通过 角膜 移植重见 光明 ,但 因供体缺乏 ,每年只有不到 10 20名患者 能接受角 膜移植 ;我 国有 4 0万 白血病 患者在等待骨髓移 植 ,而全 0
国骨髓库 的资料 仅有 3万 多份 ;我国约有 1 乙肝病 患者 ,
3%的肝病 患者最后会 发展成为肝 硬化 ,而对 于大多数晚 0 期 肝病患者 ,肝移植 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肝脏 的供 给 比肾 脏还紧俏 [ 。一方 面器官供体奇 缺, 多的患者 在绝望 的 2 ] 许
广东遗体(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情况分析
广东遗体(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情况分析作者:詹振伟张甲辉陈岱瑜李烨莫元曦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9年第5期詹振伟张甲辉陈岱瑜/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李烨莫元曦/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摘要:自广东省建立遗体(器官)捐献体系以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愈来愈好。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查统计等方式,重点描述并分析广东遗体(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情况,进一步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遗体(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广东一、广东省遗体(器官)捐献发展状况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3日,全国已实现器官捐献2 497例[1],其中,广东捐献例数最多,达318例。
截至2017年底,广东共完成器官捐献2 156例,器官捐献例数已连续八年全国排名第一。
此外,广东建立了中国模式“五大体系”,由广东省卫计委指导、广东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捐献工作,成立了6家OPO组织,完善了以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为分配机制的制度[2],拥有15家来自广州、深圳、中山和佛山具有移植资质的医院,逐步提高移植医院临床移植服务能力,成立4家医学院校遗体接收站,举办年度纪念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仪式。
广东省虽然在遗体(器官)捐献方面做得如此出色,但还是存在器官供需比缺口较大、医学生解剖标本匮乏等情况。
二、广东省遗体(器官)捐献人文社会工作服务问题分析除捐献意愿低、宣传力度不够、法律不健全外,笔者针对人文服务活动情况分析发现,广东在遗体(器官)捐献人文社会工作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一)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分析据微信平台统计,广东省共有5个大学生志愿团队参与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
近5年来,这5个大学生志愿团队在遗体(器官)捐献方面举办活动达234次,探访户数共计182户。
其中,比较突出的志愿者团队有南方医科大学医鸣警人团队,该团队近5年来活动次数高达137次,探访志愿者户数多达107户。
【课题申报】肝脏移植和器官捐赠的研究与管理
肝脏移植和器官捐赠的研究与管理课题申报:肝脏移植和器官捐赠的研究与管理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对于肝衰竭、肝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来说,是唯一的救命之路。
然而,由于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许多患者无法及时获得合适的肝脏移植,导致患者死亡或生活无法保障。
器官捐赠是解决供体短缺问题的关键,但是我国的器官捐赠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公众对器官捐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
其次,器官捐赠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再次,器官捐赠的信息传递不畅,缺乏统一的宣传和推广渠道。
因此,加强对肝脏移植和器官捐赠的研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肝脏移植和器官捐赠的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
1.研究目标(1)探究肝脏移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管理。
(2)分析器官捐赠的现状与问题,推进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改进。
(3)提高公众对器官捐赠的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推动器官捐赠的有效推广。
(4)提高器官分配和使用的效率,提出有效的器官供需匹配机制,确保器官获得者的公平与公正。
2.研究内容(1)肝脏移植手术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2)临床管理规范和诊疗路径的制定。
(3)器官捐赠政策和法规的分析与评价。
(4)公众教育与宣传策略的研究。
(5)器官捐赠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优化。
(6)器官供需匹配机制的研究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和方案本课题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手段进行全面的研究。
研究方案如下:(1)收集国内外肝脏移植和器官捐赠的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和现实问题。
(2)对我国肝脏移植手术技术和临床管理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经验和问题。
(3)对器官捐赠政策和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4)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公众对器官捐赠的认知和态度,研究公众教育和宣传策略。
人口社会学论文医疗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支持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人口社会学论文医疗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支持服务的可行性研究人口社会学论文:医疗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支持服务的可行性研究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现象日益普遍化,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信息获取困难以及社会支持缺乏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医疗社会工作方法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支持服务中的可行性,以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分析1.1 流动人口的定义与分类流动人口是指因各种原因而迁移或流动到其他地区居住或工作的人群。
他们主要包括农民工、城市流动人口、难民和移民等。
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和流动频率较高,他们的生殖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和突出。
1.2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问题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性传播感染、避孕措施不足、堕胎风险高等。
由于缺乏稳定的居住地和医疗保障,流动人口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2. 医疗社会工作方法介绍2.1 医疗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目标医疗社会工作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实践,旨在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帮助个体和群体解决医疗和健康方面的问题。
其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2.2 医疗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医疗社会工作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人本主义的价值观、综合性的工作模式以及个体与社会的结合。
3. 医疗社会工作方法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支持服务中的应用3.1 信息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流动人口传递生殖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可以利用社区广播、宣传册等方式,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流动人口。
3.2 心理支持与咨询流动人口在生殖健康问题上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医疗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3.3 社会支持与资源整合流动人口常常缺乏社会支持和资源,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研究述评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研究述评发表时间:2018-10-29T10:16:54.18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作者:阿热依·仙布汗[导读]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王思斌,2012)理应积极介入社会救助当中,努力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救助领域的嵌入与延伸。
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社会报》、《社(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王思斌,2012)理应积极介入社会救助当中,努力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救助领域的嵌入与延伸。
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社会报》、《社会工作》这两份社会工作领域的代表性报刊2007—2016年刊文进行分析,尝试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研究进行述评。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研究述评;介入研究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
受其影响,社会救助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在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面临重重困境,给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
对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实践而言,社会贫弱群体的救助需求、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政策释放的制度空间,不断促使着社会救助实践的转型。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王思斌,2012)理应积极介入社会救助当中,努力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救助领域的嵌入与延伸。
一、社会救助的定义、社会救助的层次1.社会救助的定义由于社会救助具有救助项目的多样性、救助责任的多重性以及救助方式的多元性等特点,国际上并不存在严格统一的社会救助概念。
从《中国社会报》、《社会工作》等报刊的刊文来看,我国学者在界定社会救助概念时,均从救助对象、救助方式及救助责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大体上可以归纳认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予以的现金、实物或服务的支持与帮助,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社区人群器官捐献意愿及死亡态度的调查研究
社区人群器官捐献意愿及死亡态度的调查研究
何嘉;饶颖;吕红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2(36)3
【摘要】目的调查社区人群器官捐献的意愿和死亡态度,分析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咸宁市的部分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由一般资料、死亡态度量表和器官捐献意愿量表组成。
发放纸质问卷290份
后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总结261位社区人群的一般情况,分析其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以及死亡态度现状,并研究死亡态度和器官捐献意愿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果目前社区人群对器官捐献知识了解不全面,并且数据结果显示愿意器官捐
献的只有16%。
居民器官捐献态度比较正向,但是器官捐献意愿不强烈。
器官捐献意愿与死亡恐惧呈负相关。
结论社区人群器官捐献意愿处于较低水平,与器官捐献
知识了解过少以及死亡恐惧有关。
社会应该积极宣传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并且加强
死亡教育,推动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总页数】5页(P258-262)
【作者】何嘉;饶颖;吕红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健康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7
【相关文献】
1.四川省大学生对器官移植态度及捐献意愿的调查研究∗
2.护理学专业学生器官捐献意愿与死亡态度现状的调查分析
3.大学生对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认知状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4.采用体外心肌持续灌注技术修复心脏死亡捐献器官功能对扩大心脏捐献人群的可行性研究
5.基于ABC态度模型的器官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器官捐献存在来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全面认识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影响因素的特点,进一步分析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切入点和方向。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山市群众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因个人属性不同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存在差异;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率很高,但认知程度较浅表,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极高,接受捐献的意愿也较高,但作出捐献的意愿较低,而进行志愿登记的意愿则更低;被调查者通常认为身故后是否捐献应由个人生前意愿决定而非家属或国家;目前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较一般,服务普及率较低。
【关键词】社会工作器官捐献捐献态度捐献意愿
The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for Mass Organ
Donation in Zhongshan City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sources for organ don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understa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 donation perception, attitu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Zhongshan people by studying the cognition, attitude, 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gan donation in Zhongshan City Further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entry point and direction of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organ donation.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mainly used to survey the masses of Zhongshan City,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First, the respondents'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of organ donation are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t personal attributes. Second, the cognition rate of the respondents to organ donation is very high, but the cognition degree is superficial,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organ donation is very high, the willingness to accept donation is also high, but the willingness to make donation is low, and the willingness to make voluntary registration is lower. Third, The respondents usually think that whether to donate after death should be decided by the individual's will before death rather than the family members or the country. Fourth, the social awareness of social workers is relatively general, and the service penetration rate of social workers is relatively low now.
[Keywords] Social work Organ donation Willingness to donate
目录
1前言 (1)
2文献综述 (3)
2.1概念界定 (3)
2.2研究分析 (3)
2.2.1.关于器官捐献的研究分析 (3)
2.2.2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研究分析 (5)
3实证研究设计 (8)
3.1研究目的 (8)
3.2研究方法 (8)
3.3研究工具 (8)
4实证研究分析 (10)
4.1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0)
4.1.1 样本个人属性的基本情况 (10)
4.1.2 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2)
4.1.3 对器官捐献的态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3)
4.1.4 对器官捐献的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5)
4.1.5 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6)
4.1.6 对器官捐献的获知需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8)
4.1.7 对社工的认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8)
4.2 个人属性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19)
4.2.1 性别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19)
4.2.2 年龄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0)
4.2.3 学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0)
4.2.4 职业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1)
4.2.5 户籍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1)
4.2.6 在中山市生活时长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1)
4.2.7 常住区域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2)
4.2.8 志愿服务经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22)
5研究总结 (24)
5.1本研究的结论 (24)
5.2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24)
5.3本研究的建议 (26)
5.4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2)
附录 (34)
1前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世界上多个国家,夺去了我国数千名同胞的生命,随后我国发表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从一个角度来说,这份报告的意义之一是使得器官捐献以史无前例的广度进入了我国公众的视野,器官捐献的价值也因此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我国器官捐献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突出的问题,器官捐献的数量远远未能满足器官衰竭患者进行器官移植的需求,更别提服务于临床医疗、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了。
相比器官捐献先进国家西班牙的百万人口年捐献率43.4[1],我国百万人口年捐献率仅有3.72[2]。
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描述中国目前器官移植供需情况——目前中国每年能够完成的器官移植手术约为一万余例,但是每年却约有30万器官移植需求患者在排队等候做器官移植手术,即每年大约只有三十分之一的人能完成手术,供需比例极为悬殊。
[3]
所以,发展和壮大器官捐献,提升我国器官捐献率已是迫在眉睫,而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人们的器官捐献率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探知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器官捐献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中山市的器官捐献引入较早、发展态势较好。
广东省于2013年正式公布了全省6家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名单,中山市人民医院OPO名列其中。
同时,中山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赋予其参与院内OPO相关事宜的职责,职责内容辐射至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志愿者招募及培训活动以及探访慰问器官捐献者家属服务。
目前,中山市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主要以医务社工为主,其他类型社工为辅,表现为医务社工与其他类型的社工联办的社区活动。
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查阅,发现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研究并不多,关于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的研究更是没有。
希冀此次研究有助于增进中山市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从而把握医务社会工作甚至整体社会工作在器官捐献的介入方向,产生现实中的实践、应用
意义;同时此次创新研究弥补中山市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医务社会工作在器官捐献领域的研究,促进社会工作研究和器官捐献二者相互作用。
本研究以中山市群众为对象,从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意愿和意愿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个人属性对捐献认知、态度、意愿的影响程度,并从提高群众捐献意愿、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提出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