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历史:均田制的内容及意义

合集下载

均田制

均田制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 4实行均田制能够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 在长期的戓乱,繁重的徭役和日益肆无忌 惮的土地兼幵下,农民的丌满和反抗情绪 日益高涨,阶级矛盾尖锐,起义丌断会爆 发。当时“富强者幵兼山泽,贫弱者望绝 一廛”,所以北魏要维护其统治,必须要 果断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 1由于长期戓乱,导致人烟稀少,土地荒废, 但是也使得北魏能够将这些无主土地收归 国有,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 2实行均田制能够使土地和劳动有效地结合 起来,从而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和保护小 农经济。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
• 3实行均田制能够有效地遏制豪强地主和鲜卑贵族 的土地兼幵和荫占人口,从而使国家扩大税收收 入和徭役。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势力,大量的农民为了躲避徭 役而隐匿和依附于此,从而一斱面严重影响了政 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斱面也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 胁。所以,北魏政府必然要通过均田制来削弱和 约束大贵族的势力和占田趋势,理清户口从而保 证税收收入,迚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存在的问题
• 而从均田制本身来说,由于耕地本身是有限的,国有土地就更加 有限,所以这就注定着均田制要崩溃。我们说均田制之所以能够 实斲,其前提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而这些国有土地都是因为戓 乱而收归的无主土地。所以,在国家太平之后,国有土地的觃模 就基本上确定了。但是在这样的分田和租赋制度下,大量农民从 豪强家族的荫附下吸引出来,而且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加,所以最 终必然会导致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农民。由下表可见,北魏当时 的户数已经达到了晋太康年间的两倍有余,而也是南朝的十倍。 隋唐之后人口更是大量增加。在这种情冴下必然会发生无田可分 的问题。另一斱面,均田制下仍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而国 有土地中还分配桑田为私有地,这样土地兼幵就实际上没有完全 地禁止,而国有土地也有被蚕食的可能。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人 口数大大超过了田地数,于是均田制终于在唐代中期连政策上也 无法维持下去。均田制的崩溃,相应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就随 之瓦解,社会又会陷入到马尔萨斯陷阱中,国家政权在戓乱中轰 然倒塌。而经过戓争之后,人口减少,国家又能够接收丌少无主 土地作为国有。所以虽然均田制再也没有实行过,但在承认土地 私有和自由买卖下,国有土地及其经济长期存在,就是因为这个 原因。

均田制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

均田制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

均田制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1. 均田制啊,这可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超重要的土地制度呢。

简单说吧,就是国家把土地分给老百姓。

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方的家长,把家里的财产平均分给孩子们一样。

你想啊,在古代,土地就是命根子。

比如说北魏时期,很多老百姓没地种,生活那叫一个苦啊,均田制就像一场及时雨,让那些没地的农民有地可种了,这多棒啊。

2. 均田制,它在中国古代史的舞台上可是个“大明星”。

这个制度规定啊,国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土地分给农民。

这就像是在玩分糖果的游戏,每个人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像唐朝的时候,均田制实行得还挺不错呢。

农民李四分到了地,心里那叫一个美啊,终于能好好种地过日子了,不用再到处流浪找活干啦。

这均田制对稳定社会秩序可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呢。

3. 均田制是啥?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分配方式哦。

想象一下,国家是一个大庄园主,有好多好多土地,然后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们。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分的,是有规矩的。

就拿隋朝来说吧,按照均田制,不同身份的人分到的土地数量不一样。

普通农民甲就分到了适合自己家庭耕种的土地,他高兴得不得了,这土地就像他的宝贝一样,他天天精心耕种,盼着有个好收成。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有地种,这对当时的发展很关键啊。

4. 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中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

它主要是国家把土地分给百姓,这多公平啊。

就好像大家一起吃饭,每个人都能分到自己的那碗饭一样。

在北朝的时候,很多百姓因为战乱失去了土地,生活困苦不堪。

均田制一出现,就像黑暗中的曙光。

有个叫王五的农民,原本以为自己要饿死了,结果分到了土地,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立马就开始规划怎么种地,这均田制真是给了百姓希望啊。

5. 均田制,这可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有趣的一个制度。

国家就像一个智慧的分配者,把土地合理地分给农民。

打个比方,就像把一群羊赶到不同的草地上去吃草一样,每块草地都有它的“主人”了。

在唐朝前期,均田制实行得红红火火。

老张就是一个受益的农民,他分到了土地后,干劲十足。

天津市武清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必修2

天津市武清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必修2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5.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 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 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文化 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学兴起
对外 闭关锁国政策
关系
疯狂地对外殖民扩张
1.康熙五十六年,一位学者针对政府的某项政策,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
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
A 计……”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 ) ①清朝政府防范“外夷”侵犯;②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承重打击;
6.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 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 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二)表现: 1.明朝的海禁: 禁止民间与外国贸易,允许官方外贸。 2.清朝的闭关锁国: (1)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2)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3)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十三行特许外贸。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三)影响: 1.消极: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2)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4)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及时学习先进科技,逐步落 后于世界潮流。
二.重农抑商政策 (三)目的:
1.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来源;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四)首倡:商鞅 (五)沿用:历朝基本国策

第6讲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6讲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解析】中国自秦汉以来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因此这种门阀与皇权共治的局面 是反常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偏安南方,士族壮大)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2)发展历程:
西晋以后士族雄厚
(政府承认,士族特权)
东晋门阀政治形成
(掌握军政,把持大权)
曹魏以后士族壮大
(九品中正,门第垄断)
东汉以后士族兴起
(经学取士,察举营私)
④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大—片—肥竺沃可桢的:土《地中荒国芜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内迁影响: ①材有料利三于:少西数晋民时,族山逐西渐、封陕建西化内(迁生各产族、人生口活已、占文化); ②当有地利总于人经口济一文半。化西交晋流向与其发收展重,税促,进征民兵族派融役合,; ③掠促卖进人北口方。地由区于受经统济治发者展压(迫劳,动民力族)矛盾激化。 ④江一统定《程徙度戎上论激》指化出了:民“族戎矛狄盾志(态重,税不、与征华兵、拐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东晋一代,法网松弛,纲纪不立。”
经济:土地兼并,封占山泽,隐藏户口,庄园经济。
“ 权豪之族擅割林池,势富人家专利山海1。”
社会:严格士庶界限,不与庶族交往和通婚。
“ 婚宦失类”就会遭到其他士族的鄙视和排斥。
文化:崇尚清谈(玄学),把持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
士族:地主阶级中的特 权阶层。 庶族:士族以外的一般 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材原料因1::曹操斩杀三郡乌桓蹋顿单于,并把其部众万多落迁至关内,并编入 军少队数。民族:①气候变冷及西域地区的生存环境破—坏—日陈益寿严《重三,国为志》获取资源。
材中料原2::②公北元方之各初割,据我势国力天大气量有招趋引于周寒边冷民的族趋补势充…劳…力这和种兵寒源冷。气候继续下 来③…中…原那农时业候文年明平发均达温的度吸大引约。比现在低2℃-4℃。

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内容
《话说均田制》
嘿,今天咱来说说均田制。

均田制啊,简单来说就是把土地分给大家去种。

就说我老家以前有那么一大片荒地,那时候就是因为有了类似均田制的做法,才让那片荒地变了样儿。

一开始啊,那荒地简直就是杂乱无章,荒草都长得比人还高,谁也没心思去管它。

但后来呢,政府决定把这片荒地进行分配,就像均田制那样,根据每户人家的情况合理地分一块地。

这下可热闹了,大家都开始行动起来。

我记得隔壁的李叔,分到一块地后,那叫一个兴奋,赶紧就去收拾。

他先把荒草除掉,那可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汗水湿透了他的背心。

然后开始翻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挖,那地硬得像石头一样,累得他直喘气。

接下来播种,他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撒下去,就像呵护宝贝似的。

经过大家的努力,那片荒地慢慢有了生机。

到了收获的时候,那场面真是让人开心啊!黄澄澄的麦子,沉甸甸的稻穗,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不就是均田制的好处嘛,让土地不再荒废,让大家都有地种,都能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再看看现在,有了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农村的发展那也是越来越好。

农民们种着自己的地,心里踏实着呢。

所以说啊,均田制这个东西还真的挺重要的,能让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均田制啦,虽然说的是老家里的事儿,但道理是一样的呀!就希望以后这样好的制度能一直发挥作用,让咱们的生活越来越美。

天津高考历史试卷2023

天津高考历史试卷2023

1、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的纪念?A、90周年B、100周年C、102周年D、110周年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因此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的纪念。

(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蒸汽机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蒸汽机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答案)D3、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岳飞解析:郑和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和外交活动。

(答案)A4、下列哪项改革是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重要改革?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均田制D、张居正改革解析: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农业发展。

(答案)C5、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答案)A6、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改革家,提出了“戊戌变法”?A、康有为B、梁启超C、光绪帝D、慈禧太后解析:虽然光绪帝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但真正提出并主导这场改革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

(答案)B(注:此题有争议,但通常认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故以此为准)7、下列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8、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A、毛泽东B、周恩来C、陈独秀D、刘少奇解析: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

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南北朝时期,因此也被称为朝均田制。

此制主要是将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下的人口和土地划分为均田,以保证地价和田赋不致变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均田制一直持续至清朝灭亡,其中影响极大的是在南宋时期的南迁,至此,均田制不仅在地区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国家层面也顺利实施。

均田制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通过实施均田制,可以促使农民尽其所能地激发农业生产,以满足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次,均田制有助于调节土地的实际利用,即使很多地区的土地质量也可以得到改善,令农业生产更具效率。

此外,均田制还可以有效地调整民众的社会关系,使农民能够得到公平的土地分配,进而减轻封建制度的贫富悬殊。

然而,均田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均田制旷日持久,导致了地方政府收获不佳的情况,令政府办事效率降低。

此外,由于均田制的持续实施,使得一些地区的贫困地区开始产生,同时也加剧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负担,进而也导致了农民的社会责任感降低,令整个社会处于萧条状态。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当今世界,人们也在研究均田制的特点和实施过程,以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不仅如此,人们也从中汲取经验,以推进今天的农业生产发展,引导农业经济朝着和谐稳定的
方向前进。

均田制总结知识点

均田制总结知识点

均田制总结知识点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典型土地制度。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统治者赐予贵族和地主的特权,而农民则是依附于土地的人口,没有土地就无法生存。

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农民承受了巨大的税赋和重物,生活极为困苦。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均田制实践。

到了唐宋时期,均田制得到了更加广泛地实施。

均田制的主要特点是平均分配土地。

在均田制下,土地的分配不再依据地主和贵族的意愿,而是按照农民家庭的人口数量和耕作能力进行平均分配。

这种分配原则,使得每个农民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不再是受制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均田制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生存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均田制的实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均田制的实施使得封建社会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社会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其次,均田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更加努力地耕种,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这样一来,不仅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再次,均田制的实施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农民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土地制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的实施,使得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土地制度,也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虽然均田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之后的历史中,它逐渐被其他土地制度所取代。

今天,我们可以从均田制中看到一种社会制度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也可以从中总结出对社会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3.2名词解释:均田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3.2名词解释:均田制

均田制
北魏初到唐中叶对农民计口、对官吏按级分配土地的制度。

北魏初,华北、中原一带因长期战乱,土地荒芜,民多荫附,甚至有的一宗就近万家,严重影响政府赋役征收。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包括:十五岁以上男子给露田(荒地)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同样受田。

耕牛每头三十亩,只限四头。

授田一般加倍,轮作土地加两倍,此田不许买卖,老病及身死缴还。

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二十亩,多于或少于二十亩者方许卖和买。

在缴麻布为调的地方,则另给麻田十亩,女五亩,奴婢同。

身死须还。

新居宅户三口可分一亩宅地,奴婢略少,桑田和宅田皆属世业,永不须归还。

现有桑田已超过按口应得亩数,无受无还,不足则受。

地少人多之处可向地多人少处移民受田,百姓户绝或犯罪流徒的,土地收回。

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

就是租税,农民一夫一妇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而地主有奴八人或牛二十头,才纳同额租调。

此后,北齐、周、隋、唐皆沿此制,长达三百余年,不过具体办法在各代略有不同。

北齐到隋,男子十八始受田,男八十亩,女四十亩;隋唐又按官爵授给勋贵官员以永业田。

唐代授田名目、数量均有不同,女子、奴婢、耕牛一般不授田,到唐中叶,因丁口增长,豪强兼并,闲田日少,均田制就维持不下去而崩溃了。

北魏均田制

北魏均田制

北魏均田制研究戴轶群1.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和原因晋统一天下仅仅晏安十一年便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然后便是五胡乱华,“天下大乱,生民道尽,或死于干戈,或毙于饥馑,其幸而自存者盖十五焉”[1]。

不断的战争和屠杀使得生灵涂炭,中原萧条,百姓流离失所,真正又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北方的鲜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后面对的是一片断壁残垣和萧索破败,大量的荒地上任凭兔走雉飞,杂草丛生。

虽然人烟稀少,土地荒废,但是也使得北魏能够将这些无主土地收归国有,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而到了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更是产生了实行均田制的迫切需要。

据正史记载,对于均田制的讨论始于北魏当时的给事中李安世。

[2]李安世在向朝廷写的上疏中陈述了当时北魏社会稍事稳定后流民回迁过程中出现的占地纠纷。

李安世提到当时的强宗豪族“远认魏晋之家,近引亲旧之验”,肆意侵占土地,造成了对原有土地所有者的争端不断,“听者犹疑,争讼迁延,连纪不判”,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对此,李安世建议土地的占有和开发应当贯彻“力业相称”的原则,使得占有土地的数量和拥有劳动力的数量相称。

李安世事实上提出了实行均田制的建议,力图“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

[3]这可以说是北魏均田制的先声。

然而均田制的推行,必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史书记载的李安世的上疏实际上也应该是不止一篇的。

北魏政府之所以会非常重视李安世的建议,并且大力支持推行均田制,是因为这对其统治来说意义重大。

具体来说,北魏实行均田制有三个考虑的原因:1、实行均田制能够使土地和劳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和保护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对于十六国时期北方经济的沉重打击,要恢复和发展生产,推动国力的强盛,必须要大力扶植小农经济。

而这关键和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农民能够附于土地之上进行劳作。

2、实行均田制能够有效地遏制豪强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土地兼并和荫占人口,从而使国家扩大税收收入和徭役。

北魏至唐朝均田制意义是什么

北魏至唐朝均田制意义是什么

北魏至唐朝均田制意义是什么北魏至唐朝均田制意义是什么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魏至唐朝均田制意义是什么,希望能帮到大家!北魏至唐朝均田制意义北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均田制的产生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依照汉人李安世之议,颁布均田令是在北魏已实行的“计口授田制度”演变而来,由于战争造成北魏境内的大片无人区,土地荒芜,富豪兼并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十分混乱这一特殊情况下,为了维持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北魏王朝而产生的。

隋唐之府兵制其实就是均田制下的寓兵於农,农民受田为国家当兵成为府兵,府兵要自备粮资,便减少了国家的养兵费用。

均田制更为隋唐税制之根本,人民由政府处受田便有纳税的义务,唐代租庸调制乃在均田制之基本上施行,使唐能在隋末大乱之後农业受到严重的破坏,到贞观年间却十分富足,可以说均田制还建立了军事和经济基础。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均田制的作用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④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迁都洛阳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⑤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
1。

2024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

2024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

2024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
一、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提出的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变法先驱”?
A. 商鞅
B. 诸葛亮
C. 王安石
D. 张居正
(答案:A)
二、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D)
三、唐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扬州
D. 广州
(答案:A)
四、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B)
五、清朝时期,哪部文献的编纂达到了中国古代类书的巅峰,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A. 《永乐大典》
B. 《四库全书》
C. 《古今图书集成》
D. 《康熙字典》
(答案:B)
六、下列哪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军队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答案:C)
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欧洲航海事业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答案:C)
八、下列哪项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也是封建经济的基础?
A. 均田制
B. 井田制
C. 屯田制
D. 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D)。

均田制知识点总结

均田制知识点总结

均田制知识点总结均田制的实行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但更为广泛和系统的实行是在唐宋时期。

具体来说,唐代实行均田制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均田条例和土地调查实施的。

均田条例规定每个家庭按人口数配地,一家一定数量的耕地,并且要定期调查耕地质量和人口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土地分配。

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合理化利用,并且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均田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均田制使得社会中农田的分配更加公平,避免了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不公平分配。

其次,均田制能够激励农民更加努力的耕作土地,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

最后,均田制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了土地资源过度扩张和导致的社会动荡。

尽管均田制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均田制导致土地资源的碎片化,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其次,由于均田制的实行需要对农民进行严格的调查和管理,往往造成农民对国家政府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均田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腐败和变通的问题,导致不公平分配和资源浪费。

最后,随着社会的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均田制的制度逐渐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也限制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均田制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土地制度,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它为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对于均田制的了解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当代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些启示。

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那些事儿》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均田制的内容。

均田制呢,简单来说就是把土地进行分配啦。

我记得我小时候,村子里也有点类似均田制的做法。

那时候村子里有一大片荒地,就像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宝藏之地。

村长就召集大家开会,说要把这片荒地分给各家各户。

当时可热闹了,大家全都围在一起,心里都盼着能分到一块好地。

分地的时候那场景可有意思了,就跟抓阄似的。

每个人都紧张兮兮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写着地块编号的纸条。

有的人抓到了靠近水源的好地,高兴得合不拢嘴;有的人抓到的地可能稍微偏一点,但也没气馁,想着办法要把它种好。

这就跟均田制一样嘛,把土地公平地分给大家,让大家都有地种,都能靠着土地过上好日子。

我家当时也分到了一块地,爸妈可高兴了,就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

他们开始精心规划怎么种地,种什么庄稼。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在自己的地里辛勤劳作,眼看着庄稼一点点长大,那种丰收的喜悦真是没法形容。

这可不就是均田制带来的好处嘛,让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份土地去耕耘,去收获。

虽然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我觉得均田制这种把资源合理分配的理念还是很重要的。

它能让大家都有机会去发展,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就像我们村子里那次分地一样,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都能为自己的小日子努力奋斗。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均田制的这个核心思想还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借鉴的呀!希望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有更多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让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我对均田制内容的一点理解啦,嘿嘿。

第五讲均田制

第五讲均田制
唐制: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 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 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 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永业之田,树 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 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其地有薄厚,岁一易者, 倍授之。宽乡三易者,不倍授。工商者,宽乡减半,狭乡不给。 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 并卖口分田。已卖者,不复授。死者收之,以授无田者。凡收授 皆以岁十月。授田先贫及有课役者。凡田,乡有余以给比乡,县 有余以给比县,州有余以给近州。……
《旧唐书》四八《食货上》: 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略]丁男、中男给一顷,笃 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 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 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2020/6/1
4
第五讲 均田制、租庸调与两税法
《新唐书》五一《食货一》:
6、杨际平:《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
7、陈明光:《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
2020/6/1
16
2020/6/1
9
第五讲 均田制、租庸调与两税法
《通典》卷五《食货五》:
河清三年定令,乃率以十八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 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調,率人一牀調絹一疋,綿八兩,凡 十斤綿中折一斤作絲,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奴婢各准良人之半; 牛調二丈,墾租一斗,義租五升,墾租送台,義租納郡,以備水 旱。
2020/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田制的内容及意义
隋末唐初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荒闲,豪强大族地主衰落,一般地主正在兴起,自耕农占有较大比重。

在这样的土地状况和背景下,唐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对农民按人口、对官员按品级分配土地。

(1)内容:
①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寡妻妾给口分田30亩。

②僧道给田30亩、尼姑、女冠给田20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减半。

③有封爵的贵族给永业田5顷至100顷不等,职事官从一品到九品受永业田由60顷至2顷。

永业田终身不还,可传给子孙,口分田受田者死后要归还政府。

(2)特点:
①国家由对夫妇双方授田,变为只对男方授田。

②奴婢由普遍授田,到有限制授田,再到不授田。

③唐代授田对象较前代更为复杂。

④土地买卖的限制逐渐由严放宽,为土地兼并提供合法依据,为大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唐代均田制的最大变化。

(3)意义: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多少获得了土地,这对于稳定小农地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作用。

同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延缓了土地兼并;但是实际授田的过程中,授田不足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唐代均田制实施的程度,南方不如北方,土地占有状况亦如此。

安史之乱之后,均田制逐渐崩溃,以至两税法取而代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