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读书笔记》
博弈论_读后感
重复博博弈, 是 重复 次的重复博弈, ,如果 有唯一的纳什均衡,那么重复博弈 的唯一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结果,是阶段博弈 的纳什均衡重复 次,即在每个阶段博弈出现的都是一次性博弈的那个均衡结果。
对于无限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存在触发策略,两个着名的触发策略分别是冷酷策略和礼尚往来策略。冷酷策略:指双方一开始的时候选择合作,然后继续选择合作,直到有一方选择背叛,从此永远选择背叛,这个策略之所以冷酷,是因为任何局中人的一次性背叛将触犯永远的不合作。礼尚往来策略:开始的时候和冷酷策略一样,即双方都选择合作,在以后的每个阶段,如果你的对手在最近的一次博弈采取合作策略或者在最近联系k次策略中都选择合作策略,则你继续合作,如果你的对手在上一个阶段的博弈中采取背叛策略,则你在下一阶段博弈中采取背叛策略报复,或者在以后k次策略中选择背叛进行报复。
序贯决策博弈
序贯决策博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有一个局中人率先采取行动,因此衍生出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先动优势:虽然双方都得到好处,但是先决策先行动的一方得益多一些(比如情侣博弈)。后动优势:虽然双方都得到好处,但是后决策后行动的一方得益多一些(比如分蛋糕、产品定价)。在这一节中,要准确把握了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的概念,摒弃先动者得益大于后动者得益即为先动优势和后动者得益大于先动者得益即为后动优势的观念。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指给定对方选择该相对最优混合策略的条件下,能使局中人自身的期望支付达到最大的混合策略,必须满足的条件如下:
利用反应函数法和直线交叉法,寻找同时决策有限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当存在多重纳什均衡时,需要用帕累托优势标准或者风险优势标准来筛选。
帕累托效率标准:经济的效率体现在配置社会资源以及改善人们的情况,主要看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某个人的利益,就必须损害其他局中人的利益,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人,就认为经济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就不能说经济已达到帕累托最优。
博弈论读书笔记
1、 人面对自然物时如何行为?寻找人类如何最大化的使用自然物的途径,主要借鉴自然科学所积累的知识及其提升的工具理性。
2、 人面对着他人或社会时如何行为?探究如何充分运用人的理性以及实现社会需求的最大化,需啊哟分析具体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和偏好。
3、 博弈思维的联合理性就具有双重特性:一是相互依存,即博弈中的任何博弈方都受到其他博弈方行为的影响;二是理性行为,即博弈方的决策必定建立在预测其他博弈方的行动之上。
4、 非合作的纳什均衡存在以下问题:纳什均衡的非唯一性;不考虑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影响对手的策略;允许不可信威胁的存在。
5、 完美信息是指一个博弈方对其他博弈方的行动都有准确的了解,即么个信息集只包含一个值。
完全信息则是指自然不首先行动和自然地初始行动被所有博弈方准确观察到,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
不完全信息意味着不完美信息,但不完美信息并不意味着不完全信息。
6、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首先行动的是“自然”,“自然”决定了博弈方以多大的可能性采取某种行动,由“自然”决定的每个博弈方以多大的可能性采取某种行动的情况只有每个博弈方个人知道,其他博弈方都不知道。
确定博弈是指不存在由“自然”作出行动的博弈,否则就是不确定博弈。
7、 严格占优均衡是指无论对手选择何种策略,均衡状态时的策略都是博弈方的最好选择;纳什均衡则是指在对手不改变当前策略的条件下,均衡状态时的策略是博弈方的最好选择。
8、 在对策G 中,如果策略组合1(,,)n s s **是一个纳什均衡,那么它的严格占优策略在重复剔除过程中就不会被剔除掉。
如果策略组合是剔除的严格占优策略均衡,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纳什均衡。
9、 一般地,要使得任何有限博弈都存在纳什均衡这一命题,就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允许博弈方选择混合策略,即博弈方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某种策略。
设想在多次反复博弈中,博弈方的最终收益状况可以从平均得益上表现出来。
一般地,如果一个策略规定博弈方在每个给定的信息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的行动,就称该策略为纯策略;相反,如果一个策略规定博弈方在每一个给定的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不同的行动,就称为混合策略。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在互动情境中,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带来怎样结果的学问。
最近读了关于博弈论的相关书籍,深受启发,也有了不少思考。
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策略”。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对其他参与者行为的预期,来选择最优的策略。
比如在“囚徒困境”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中,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各自可能只会被轻判;但如果其中一人供出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那么供出的一方将获得减刑,而沉默的一方将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看,供出对方似乎是最优策略,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受到较重的惩罚。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体的最优策略不一定能带来整体的最优结果。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不会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比如在商家竞争的例子中,假设两家公司 A 和 B 都在考虑是否降价促销。
如果 A 降价而 B 不降价,A 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如果 B 降价而 A 不降价,B 会获得更多份额;如果两家都降价,利润都会减少;如果两家都不降价,利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都不降价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任何一家单方面降价都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一场博弈。
比如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企业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来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定价策略等。
又比如在谈判中,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底线和期望,以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国家之间在贸易、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互动都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例如,在核裁军谈判中,各国需要权衡自身的安全需求和国际压力,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博弈论同样无处不在。
比如在和朋友玩游戏时,我们会思考对方可能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在分配家务时,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博弈。
《博弈论基础》读书笔记(一)博弈标准式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基础》读书笔记(⼀)博弈标准式与纳什均衡在之前⼀个⽼师的安利下,还是开了这个博弈论的坑。
书是:这本书本⾝写的⾮常棒,⽽且很易懂,强烈安利。
顺便⾃⼰记录下读书的笔记和⼀些想法,同时也把书中⽐较难理解的地⽅⽤⾃⼰的理解说⼀下,希望能帮到⼤家。
第⼀章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本章,我们来讨论如下简单形式的博弈(包含如下特点):1. 静态博弈:所有游戏的参与者同时选择⾏动,然后根据⾏动每个参与者得到各⾃的结果2. 完全信息博弈:即每⼀个参与者的收益函数在所有参与者之间是共同知识,即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对游戏规则以及游戏演化机理完全明⽩。
关于本章的结构:在1.1节中我们先会介绍两个问题:1. 如何描述⼀个博弈问题2. 如何求得博弈问题的解在1问题中我们定义了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和严格劣战略的概念,在2问题中我们根据前⾯的介绍引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
在1.2节中我们会运⽤前⾯的⼯具来分析古诺(Cournot,1838)的不完全竞争模型,使⽤纳什均衡的⽅式对之进⾏求解,之后我们将重回理论知识,我们将会定义混合战略,它可以理解为⼀个参与者并不能确定其他参与者会如何⾏动时应该选的战略,之后会引出纳什定理。
1.1节博弈的标准式和纳什均衡1.1.A 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先举⼀个⼤家都⽐较熟悉的、很经典的例⼦:囚徒困境警⽅逮捕甲、⼄两名嫌疑犯,但没有⾜够证据指控⼆⼈⼊罪。
于是警⽅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见⾯,并向双⽅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认罪并作证检控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对⽅保持沉默,此⼈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同样判监1年。
若⼆⼈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同样判监8年。
对于这个博弈我们可以来使⽤如下矩阵来进⾏描述对于这个矩阵,其横纵轴分别为囚徒1、2所对应的选择。
⽅框⾥的值第⼀项代表在此选择下,囚徒1 的收益情况,第⼆项代表囚徒2的收益情况。
《博弈论》第三章读后感
《博弈论》第三章读后感在我对《博弈论》第三章的阅读中,我深感博弈论的魅力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它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中,作者详尽地阐述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最优的,没有人能够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改善自身的境况。
这就像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每个厂商都选择最优的产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而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均衡价格。
纳什均衡的概念让我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寻找最佳的策略。
无论是商业竞争、政治谈判、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我们都可以运用博弈论来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并找到最优的应对策略。
此外,博弈论还强调了预测行为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预测对方的策略并据此做出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的,在现实生活,我们也需要预测他人的行为并据此做出决策。
这就像是在一场商业竞争中,我们需要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并制定最佳的营销策略。
博弈论的思想和应用广泛而深入。
它不仅被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等领域,还被用于生物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
例如,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在社会学中,博弈论被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博弈论》第三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让我理解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让我看到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博弈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并找到最优的应对策略。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深入地学习和应用博弈论,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竞争力。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一门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通过对相关书籍的研读,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相互影响的决策环境中,理性决策者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决策会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同时他人的决策也会受到你的决策影响时,如何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书中提到的“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假设有两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合作),那么每人可能只会被判入狱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背叛),坦白者会被释放,沉默者则要入狱10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入狱 5 年。
从个体角度看,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能让自己的刑期更短。
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结果就是都入狱 5 年,这并不是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商家之间的价格战,每家都想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如果所有商家都降价,最终大家的利润都会受损。
再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每个国家都只考虑自己的短期利益,不愿意为减少污染付出努力,那么最终地球的生态环境会恶化,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
另一个有趣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驾车相向而行,谁先转向避让谁就输了面子。
如果都不避让,就会发生碰撞,两败俱伤。
存在一个策略组合,即一方避让,另一方不避让,这就是纳什均衡。
在这个均衡点上,任何一方改变策略都不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纳什均衡”在很多场景中都有体现。
比如在就业市场上,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之间的选择也可能形成纳什均衡。
求职者希望找到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作,企业希望招聘到能力强、忠诚度高的员工。
当市场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时,双方的选择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局面。
博弈论还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策略选择。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互动中的决策行为和结果的一门学问。
它不仅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政治、军事、社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博弈论的书籍,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是“博弈”,它指的是参与者之间的策略互动。
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策略选择,而他们的决策会相互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博弈的结果。
例如,在“囚徒困境”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中,两个犯罪嫌疑人面临着坦白或抵赖的选择。
如果两人都坦白,他们都会被判刑;如果两人都抵赖,他们都会受到较轻的处罚;但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人会被从轻发落,抵赖的人则会受到重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嫌疑人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可能选择,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
博弈论中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完全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等。
零和博弈是指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
比如下棋就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赢另一方就输。
而非零和博弈则可能存在双赢或双输的结果,比如合作做生意,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的利益增长,也可能因为合作不当而共同遭受损失。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彼此的策略和收益都有完全的了解,而不完全信息博弈则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博弈都是不完全信息博弈,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复杂性。
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往往并不清楚对方的底线和真实意图,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和推测对方的策略。
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策略有纯策略和混合策略。
纯策略是指参与者确定地选择某一种行动,而混合策略则是按照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的行动。
在一些博弈中,混合策略可能比纯策略更有效。
例如在“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中,如果一方总是选择正面或反面,那么很容易被对方猜到,而采用随机选择正面或反面的混合策略则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博弈论还涉及到均衡的概念。
均衡是指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下,每个参与者都没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1、博弈论的四要素:(1)、参与人或局中人(2)、参与方争夺有利资源和利益(3)、参与者有自主选择的策略(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2、懒惰而又聪明的人:适合担当领导职务,因为他的决策力不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打扰,不会因为勤奋而导致神经性紧张。
勤奋而又聪明的人:适合担当参谋职务。
懒惰而又愚蠢的人:,不会产生危害,可以委以小任。
勤奋而又愚蠢的人:必须开除,因为这种人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3、正和博弈,负和博弈,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正和博弈亦称为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负和博弈:负和博弈,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4、对手和自我同等重要。
只有强大的对手才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5、冯诺依曼(用黑板擦证明定理的人):冯·诺依曼(John vonNeumann,1903~1957),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6、博弈论的经济价值:(1)、从博弈双方的合作与否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
(2)、从时间的序列性可分为:有序进行的称动态博弈、同时进行的称静态博弈。
(3)、从信息的暴露程度上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7、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在多人参加的博弈中,每个人根据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
所有人的这些策略组成了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策略组合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那样会降低他的收益。
只要没有人做出策略调整,任何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这个时候,所有参与者的策略便达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便是“纳什均衡”。
古时候,楚国和魏国交界处有一个小县城,城中的居民都以种瓜为生。
有一年,天气大旱。
魏国一边的村民比较勤劳,白天挑水浇瓜,瓜苗长势喜人;而楚国一边的村民比较懒,所以瓜苗长得又枯又黄。
楚国村民看着魏国一边的瓜苗绿油油一片,而自己这边又枯又黄,于是心生嫉妒,夜里组织人到魏国一边去搞破坏,将瓜苗拔出来扔到一边。
魏国的村民知道后,非常气愤,决定以牙还牙,报复楚国的村民。
但是,村长却反对这样做。
他认为报复的结局是两败俱伤,最终两个村到了秋后谁也收获不了瓜。
最后村长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德报怨,晚上组织村民偷偷到楚国一边的村庄田地里,替他们给瓜苗浇水。
村民们按照村长说的去做,最后楚国的村民看到自己田里的瓜苗变绿了,并且知道是魏国的村民晚上来偷偷浇水,都感到非常羞愧。
为了表示歉意,楚国村民晚上偷偷到魏国村庄的田地里去替他们重新种上了瓜苗。
最终,双方平安无事,从此和谐相处。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关于博弈论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博弈论,乍一听这名字,感觉特别高深莫测,好像是那种只有超级聪明的人才能搞懂的东西。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我前段时间和朋友打牌来说吧。
那可不是普通的打牌,而是一场充满了策略和心理较量的“战斗”。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和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准备好好玩几局牌放松放松。
牌局一开始,气氛还算轻松,大家有说有笑。
可随着牌一张张出,局势逐渐紧张起来。
我手里捏着牌,眼睛不停地观察着其他人的表情。
坐在我对面的小李,每次出牌都显得特别果断,眉头微微皱着,好像在向大家宣告他的牌有多好。
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家伙是真有好牌还是在虚张声势呢?旁边的小王则一直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出牌,让人摸不透他到底在想啥。
我开始分析局势,如果我出这张牌,小李可能会压我,小王说不定会趁机捡漏;要是我不出,又怕错过机会。
这时候,博弈论的知识就在我脑子里打转了。
我想起书中说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个牌局里,大家都不清楚别人手里到底是什么牌,只能通过表情、动作和出牌的方式来猜测。
于是,我决定先试探一下。
我出了一张不大不小的牌,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小李果然毫不犹豫地压了上来,小王还是那副淡定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叫苦,觉得自己可能失策了。
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小李的圈套,他故意表现得很强势,想让我退缩。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突然发现小王的眼神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
他似乎对小李的出牌有点意外。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瞬间有了新的想法,也许小王的牌并没有那么好,他只是在故作镇定。
我决定冒险一搏,出了一张大牌。
这时候,小李犹豫了一下,小王的笑容也变得有点僵硬。
哈哈,我感觉自己好像摸到了门道。
接下来的几轮,我根据他们的反应不断调整策略,时而保守,时而激进。
这场牌局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每一张牌的出法都像是在走钢丝。
有时候,为了迷惑对手,我还故意露出一副苦恼的表情,让他们误以为我牌很差。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这一充满智慧和策略的领域,如同一个神秘的棋局,每一步决策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胜负。
通过对相关书籍的研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谋略与思考的世界。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互动情境中,参与者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这里的“最优”并非单纯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在考虑其他参与者行动的基础上,寻求相对最优的结果。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起——“囚徒困境”。
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每人判刑一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坦白者将被释放,沉默者判刑十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则每人判刑五年。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看,坦白似乎是最优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能带来相对较轻的刑罚。
但如果两人都这样想,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判刑五年,这并非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比如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每家企业都想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客户,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当所有企业都这样做时,整个行业的利润都会下降,大家都受到损失。
博弈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纳什均衡”。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相向而行,如果都不让路,就会发生碰撞,双方都受损;如果一方让路,让路的一方会觉得丢面子,不让路的一方则会顺利通过。
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一方让路,另一方不让路。
这种均衡状态一旦达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不会使其受益。
在博弈中,信息的掌握程度也至关重要。
如果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就可能在博弈中占据优势。
比如在拍卖中,知道其他竞拍者的心理价位和出价策略,就能更好地决定自己的出价。
同时,博弈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参与者同时做出决策,且对彼此的策略和收益都了如指掌。
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则是参与者依次做出决策,后面的参与者能够看到前面参与者的决策。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但实际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下棋打牌到商业竞争,从人际关系处理到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都有着博弈论的影子。
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研究决策主体在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其他人可能的反应和决策,而其他人也在同样考虑着我们的可能行动,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局面。
比如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我们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
如果我们一直出石头,对手很可能会猜到并且出布来克制我们。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变换策略,试图猜测对手的想法,同时防止自己的想法被对手轻易识破。
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但已经体现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再来看一个商业中的例子。
假设市场上有两家竞争的公司 A 和 B,都在考虑是否要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如果 A 公司降价,而 B 公司不降价,那么 A 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如果 B公司也降价,那么两家公司的利润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A 公司在做决策时就必须考虑 B 公司的可能反应,反之亦然。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商业博弈。
博弈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是“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种策略组合,在这种组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
也就是说,在纳什均衡状态下,任何一个参与者如果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占优策略”。
如果对于某个参与者来说,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某一种策略对他来说始终是最优的,那么这种策略就是占优策略。
博弈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有“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总和为零。
比如赌博就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
还有“非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各方的收益和损失之和不为零,可能是正和,也可能是负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博弈场景。
比如在和朋友分配任务时,如何分配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同时保证任务能够高效完成,这就是一种博弈。
14李群旺《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以前听老师讲过博弈论的相关知识,但一直没有时间仔细研究,幸好领军班培训书籍里面有《博弈论》这本书,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很有收获的。
博弈论所分析的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个参加者的行动或策略的方式。
其核心思想是:假设你的对手在研究你的策略并追求自己最大利益行动的时候,你如何选择最有效的策略。
博弈论有好多模型,囚徒困境,纳什均衡····这些模型不仅在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种学科中有应用,而且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下面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纳什均衡在生活中的应用:(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在大学里旷课行为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向往自由自在的我们,不希望有任何约束,这样逃课行为便开始蔓延。
但考虑到老师会点名,所以我们不可能节节课都不去,事实上老师也不会经常性的点名,其实这就是考虑到了效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来上课和老师是否选择点名构成了博弈的双方。
对于老师来说,点名是有成本的,一方面会挤占课堂时间,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另一方面,经常性的点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更不想来上课。
所以老师的最优效益是不点名学生也来上课。
对于学生来讲,我们向往自在,所以会乐此不疲的逃课,但一旦被老师点到就会影响平时成绩,所以对于我们最优的效益就是逃课老师不点名。
一般情况下,老师有三种选择,1.承诺节节课点名,这种方法虽然可能使学生不再逃课,但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由学生带来的反感导致课堂不活跃总体来讲效益是较低的;2.经常性的点名,虽然效益有所提高,由于学生的不配合等,效益还是不高;3.采用“威胁”制,跟学生说只点几次名,但由于学生不清楚哪次会点名,所以也不会选择经常性地逃课,仅有的几次点名,学生不会很反感,上课也会比较快乐,学到的较多,此时双方效益都提升了,即达到最优状态。
博弈论的诡计第一章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诡计》第一章读书笔记一、引言《博弈论的诡计》是一本关于博弈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书籍。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作为一名职场工作者和书稿文案整理者,我阅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对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博弈的定义:博弈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多个参与者同时进行决策或行动,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或行动都会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利益的情况。
2.博弈的要素:包括参与者、策略、信息和收益。
其中,参与者是博弈中的决策主体;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选择的行动方案;信息是参与者对博弈的了解程度;收益是参与者在博弈中获得的利益或损失。
3.博弈的分类:根据参与者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通过协商达成合作,共同获得更大的利益;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不存在合作,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1.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揭示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囚徒困境中,每个参与者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最终结果却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一个较差的结果。
这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合作比竞争更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2.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非合作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一种策略,使得在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任何单个参与者都没有改变策略的动机。
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策略组合,它反映了参与者之间的策略互动和相互制约。
3.重复博弈:重复博弈是指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多次的情况。
在重复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历史行为和学习对方的策略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合作。
这告诉我们,在长期合作中,诚信和信任是重要的因素。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学问,其应用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等众多领域。
在阅读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策略”。
在一场博弈中,参与者需要根据对手可能的行动来选择自己的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好比下棋,每一步棋都是一种策略选择,而最终的胜负取决于整个策略组合的优劣。
以经典的“囚徒困境”为例,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别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合作),他们可能只会受到较轻的惩罚;但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背叛),坦白者将获得从轻处罚,而沉默者将受到重罚;若两人都坦白,则都受到较重的处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会选择坦白,因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但从整体来看,两人都沉默才是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博弈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纳什均衡”。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从而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比如在一个价格竞争的市场中,如果两个企业都选择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最终可能导致双方利润都下降。
当双方都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维持原价时,就达到了纳什均衡。
在日常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与商家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博弈。
商家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商品获取更多利润,而我们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试探对方的底线,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在人际关系中,博弈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团队的整体利益,那么团队的效率和成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反,如果大家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追求团队的目标,那么最终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政治领域,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
博弈论笔记1: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笔记1: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1 个体最优与社会最优1.1 社会基本问题社会:个体之间有互动行为&相互依赖的群体羊群效应:大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不管对错和原因协调问题:两人迎面走来,谁左谁右?(核心:人们如何预测他人的行为)合作问题:囚徒困境(核心: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折衷)等边际原理:如果每一种资源都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那么最优的资源配置策略应该满足:最后一单位资源无论用在哪一种用途上,都会产生相同的收益。
【资源在每一种用途上的边际贡献相等】1.2 个体理性行为理性人:有一个明确的偏好+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这个人总是追求自我偏好最大化。
输赢的不对称:当人们面临风险决策时,他们更在乎的是成功与失败,赢和输,财富的变化,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比如说,100元损失导致的效用的减少远远大于100收益导致的效用的增加)——>人们是损失规避型的(loss aversion);1.3 社会最优1.3.1 帕累托效率标准:帕累托效率:一种社会状态,与该状态相比,不存在任何一种可选择的状态,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态更好,同时没有任意一个人的状态变差帕累托改进:改变一种状态,使得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坏,但是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了**从非帕累托最优点到帕累托最优点不一定是帕累托改进1.3.2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总量最大化2 囚徒困境2.1 占优策略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样的战略,只要参与人使用这一战略,都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收益。
理性人做决策的时候,不需要假定对方是理性的。
占优战略均衡:由占优战略组成的战略组合。
2.2 囚徒困境尽管合作能让双方更好,但双方仍然不会合作怎么比较好地去记一个方框里面哪个是甲的收益哪个是乙的收益呢?我们画一条线,斜线上方的就是表格“上方”的乙的收益;斜线左边的就是表格“左边”的甲的收益。
两个假设:R>T>P>ST+T>R+S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一定是个人理性选择不满足集体理性选择。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听起来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在菜市场与摊主讨价还价、在工作中与同事竞争合作、在家庭中与亲人协商决策,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博弈论的智慧。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互动情境中,参与者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这里的“互动”意味着每个参与者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其他参与者的收益,而“最优决策”并非仅仅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是要考虑到对手可能的反应和整个局面的变化。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囚徒困境”。
假设警察抓住了两个嫌疑犯,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即合作),那么每人都只会被判刑 1 年;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沉默,坦白者将被释放,沉默者则会被判刑 3 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即背叛),则每人都会被判刑 2 年。
在这种情况下,从个体角度出发,每个嫌疑犯都会发现,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坦白总是更有利。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两人都坦白,都被判刑 2 年,这并不是整体的最优结果。
这个例子深刻地揭示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比如在企业竞争中,各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过度的价格战,导致大家的利润都受损。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纳什均衡”。
它指的是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佳回应,从而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有动力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
以“斗鸡博弈”为例,两个司机开车相向而行,谁先转向谁就被视为胆小鬼,但若都不转向就会发生碰撞。
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一个司机转向,另一个司机不转向。
博弈论不仅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政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选举中,候选人的策略选择往往是一种博弈;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的互动也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甚至在生物进化中,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
了解博弈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诸多启示。
它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竞争与合作。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博弈论,乍一听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仿佛是只有在经济学或数学的殿堂里才会被探讨的课题。
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下棋打牌到商业谈判,从政治决策到人际关系,无处不在。
在我深入研读博弈论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零和博弈”。
简单来说,就是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的利益总和为零。
比如在一场体育比赛中,只有一个冠军,一方的胜利就意味着其他方的失败。
这种博弈通常竞争激烈,参与者往往会全力以赴,争取自己的胜利。
但在现实生活中,零和博弈并不是最常见的情况,更多的是“非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又分为“正和博弈”和“负和博弈”。
正和博弈是指参与各方的利益总和是增加的,大家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比如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共同开拓市场,就能创造出比各自单独行动更大的价值。
而负和博弈则是各方的利益总和减少,典型的例子就是战争,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博弈论中的“策略”也是一个核心要素。
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根据对手的可能行动来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石头剪刀布”游戏,看似简单,其实也蕴含着策略。
如果对手一直出石头,那么你下次出剪刀的概率就应该降低。
在更复杂的博弈中,策略的选择就更加重要。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市场推广等,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没有人有动力去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家企业在竞争同一个市场,如果企业 A 采取降价策略,企业 B 也会跟着降价以保持竞争力;如果企业 A 提价,企业 B 可能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达到一个价格平衡点,双方都不愿意轻易改变策略,这就是纳什均衡。
博弈论还让我对“信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博弈论读书笔记(生活中的博弈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余治国,江雨燕著相关电影《美丽心灵》——纳什均衡竞合游戏(纵合,利己心理)纳什均衡——选择最优策略,想办法迫使对方策略不变,或威胁和要求对方,找到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至于两败俱伤。
(价格战),当一个小企业刚起步不会对大企业构成威胁时,有机会扩大发展,但如果他觉得你存在威胁,你就会面临风险,要懂得避其锋芒。
为什么相同的商店会就在隔壁,甚至做邻居,像KFC和M记,这涉及位置博弈,相挤到一起,顾客基本一致,把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上,这时候服务和价格很重要,通常价格相差无几,否则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所以服务最重要。
猎鹿原理——合作共赢帕累托效率原理——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
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想要再改善我就必须损害你或别的什么人,想要改善你就必须损害另外某个人囚徒困境——利己损害他人是最优策略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在日常关系中,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而一些人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大猪”在应聘中,如果2者都拥有2项技能,而刚好2个岗位都缺人,那么就得强调薪酬更高的那个岗位,得到那个岗位的几率会提高在实力悬殊的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策略也是这个道理。
在竞争中,如果是弱小的一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等待,静观其变。
2.不要贪婪,妄图将“大猪”的那份也据为己有。
3.警防大公司利用雄厚的资金,采取价格优势打垮你如果是“大猪”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接受小公司,因为它无法威胁到你2.对威胁的限制要清楚,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实力3.让对方不敢轻视你的存在斗鸡博弈——2只鸡在斗鸡是,双方的选择一是退下来,2是进攻。
考验人的深思熟虑猜测对方是妥协还是强硬,以免造成两败俱伤。
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如果开价过高,会造成骑虎难下的境况,如果开价过低,会造成得不偿失。
以弱胜强——毛泽东最擅长的战胜公用地悲剧与和谐社会,必须明晰公共地产权,牧民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共同愿景,采取惩罚,素质提高,改善牛或牧草的品种,加强宣传危害等酒吧问题与少数人博弈----记忆长度长的人不一定具有优势。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
这不仅仅是一篇有关《纳什均衡与博弈论》的读书报告,同时也是有关《美丽心灵》的一篇观后感和对约翰纳什的无限礼赞。
在中国经济学界有一句名言: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
现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按照今天的翻译应该是亚当?史密斯,但是斯密这个翻译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不做修改)奠定基础以来,更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较为抽象的规律,而不是数学知识——虽然当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大部分都给数学家得了去,也算是弥补了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项的空缺吧。
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经济学似乎和精确不容有误的数学关系依然不大,至少相对于物理这样的学科。
在博弈论成熟以前,经济学理论还是普遍规律,但是始终不能像数学那样精确。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开篇曾提到过,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都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很愚蠢的学科,因为在它长篇累牍的理论中始终缺乏应有的精确和公理——现在也没人能预测明天哪一支股票会暴涨。
即使如此,它的规律依旧不能有误,也无法违反,这一点明朝和清朝失败的经济政策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说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
根据约翰纳什的个人传记片、200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美丽心灵》中的叙述,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足足维持了150年之久,而打破它的正是纳什建立的博弈论模型——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与博弈论》中提到,斯密相信政府对商业的干预——不管是支持还是限制——都会损害正常的自由企业的利益,通过消除优待和限制,明了简单的天赋自由系统会自主地建立起来。
这也正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又称为无形之手)理论。
在斯密看来,只要政府不对经济进行干涉,经济社会自然而然会自发地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我曾经咨询过我的两位高中时读文科的室友,在高中政治对经济学的表述中,始终坚持“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一点和斯密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中国一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人才或许也是因此。
亚当斯密在他那本传世巨着《国富论》中表明了他的态度:推崇自由资本主义和强调个人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纳什确立的非合作博弈理论已发展成为了一种有效衡量动机的算法,能够帮我们更好的了解无论在任何社会政治或是经济背景下的冲突和合作的背景。
了解稳态是一种掌握事物发展方向的途径。
在社会化的环境中,稳态指每个人都满足于现状,你不一定喜欢当前的状态,但是改变现状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此没有改变的动力,就像山里的石头,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个人利益驱动下的稳定的策略组合产生了一个更差的总体收益组合。
囚徒困境情况下合作时,纳什的数学方法告诉我们这种合作因为不是一种均衡,所以不稳定,以致很难维持下去。
虽是现实生活的简化,但是也确实体现了诸多社会交互的本质。
流言是博弈论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结果,因为他是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核心,使得通过利己的斗争在丛林中生存下来,从而建立起人类文明成为可能得自然法则。
最优策略的选择不是立即知晓的。
旁观者的出席激励暴力的现象,今天观察暴力旁观者有极大的优势成为明天的战斗者,即一个偷听者的好处就是帮助他避免高风险的战斗,同时也会促使在社会整体中出现高水平高风险的斗争趋势。
博弈论描述的是使合作和交流成为种族成员之间相处的稳定策略的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在没有博弈论时,合作性的人类社交行为很难被理解。
意识到不断变化的进化地景是解释合作性行为产生的关键,
名誉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语言变得很重要,所以喜欢谈论闲话,闲话传播人的名誉使得利他主义的行为更可能根据名誉来实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形态是各异的并且经济行为恰恰反映了文化生活中的这种差异。
博弈论阐述了文化与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说明人类的思维方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
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更像博弈论中的综合策略。
关于思想的适应性建筑是大量模块化的假设。
个体基因的组成的多样性是导致人和文化中所显现的行为趋势的多样。
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经验,常常深刻的改变着你大脑的构造,化学反应和基因表达贯穿着你的一生。
——《说谎者恋人英雄》
博弈论的规则是利用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不同物种的生物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行为。
博弈论可以看成是对“正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进行X光的拍摄,”即一个用来诠释人类行为复
杂性以及理解无数推进人类历史前进的交互作用的工具,不管现实中的人多么的变幻莫测,他的行为总是造就了某有序体系的一部分,“平均人”的概念来分析社会问题,“平均人”并不存在。
但通过对众人各方面的平均却能更深入的认识社会。
人类无常的行为看起来复杂的不可琢磨,但当考察大量的行为时,却呈现出规律性,在特定的社会状态下,特定的影响因素产生特定的效果,这些效果围绕固定的均值波动,不会大起大落。
虽然历史趋势和历史事件显得混乱,但有关测量误差的统计规律却将从中找出可预测的范式。
对于一模一样的博弈,作为一个局外人,你的决策如何去预测将取决于你的损失函数。
加入有关真实人的知识到公式中后,就降低了无知度,而正是依靠无知度,我们才能得到原始概率分布,即将博弈论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用来处理激励和效用函数及回报的模型,来定量单个个人的行为。
现代博弈论:明白他人所想,然后推断他们会怎样做。
信息是连接外部世界和他的科学描述的纽带。
博弈论提供一个框架来解释世界上的多样性,个体行为和个性的混合和合作,战争和和平的共存,解释了基因和环境遗传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调解进化改变和稳态之间的紧张
关系来连接简单和复杂,将单个个体的选择和人类的社会集体行为相联系,在心灵的科学和那些没有思想的物质科学之间搭建了桥梁。
历史的变迁,人类的兴衰,进化与倒退,喜与悲都是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一种是外部现象加于意志的作用,一种低意志加于外部的现象的作用,对人类行为最为全面的推论基于统计数据的描述。
博弈论的成功之处在于证明了纯策略的概率分布能取效应最大化,特别是当你的对手是理性的时候。
网络一般不是由拥有固定连接数的节点形成的静态排列,而是进化和发展的结构。
博弈论分析表明,最优的策略取决于附近其他的竞争资源的有机体。
个体的最优并不能带来群体的最优,用户最大化适宜性的背后,实际上导致了群体利益适宜性的下降。
社会中观点的传播,一定反映出个人行为及其相互作用。
传统博弈论中,每位博弈者都是假定为完全理性,并拥有全部信息和无限智慧,从而通过对他人的洞悉制定自己的万全之策。
心理史学不仅量化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量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呈现出纷杂的文化多样性。
也许理性会推动个体或主体寻求最优行为,但在繁杂的情况下,为寻找最优行为而付出的努力不可不计,在许多博弈中,博弈者不仅要考虑最佳策略回报,还要考虑为获得最佳策略而付出成本,有限的智力并不总能承受起这样的成本,现实生活也从不是一种博弈,而是多种博弈的组合。
所有精确的科学都依赖于并不太精确的近似理念,这看似矛盾却非常真实。
博弈论是将经济效用的模糊概念量化的核心,经济学家将人看做理性的演员,选择使他们的
钱或交易的货币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人类展现出来的并非绝对的理性,而是非常的情绪化。
效用的概念是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的,幸福很显然是一种情绪化的概念。
神经经济学的一个前景就在于他可以通过人脑扫描来确定这些个体的差异。
人民主观幸福感越高的国家,也是信任最高的国家。
所谓同情心就是一个人明白一个人的感受的能力。
经济博弈论和神经科学的融合有助于更精确的认识个体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对人类社会交互的总体起作用。
劳动力的专门化和分配是经济学上最核心和最有趣的。
利己主义者符合各种各样的话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博弈论中的数学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人类的需要,他只能说明人类行为获得自身需要应该怎样做?
博弈论通过抓住社会参数选择的细微差别,开拓了其铸造人类行为科学的前景。
人类今天的行为反映了人类进化早期的物种基因选择,概念意味着人性是一种族类的传承,塑造了人类今天对环境的本能反映,换句话说,今天的人类只是穿着衣服的猎群者而已。
在市场交易中,适用更多的经验,并没有把完整变残缺,反而使市场更公平有序。
博弈并不必要用科学家预想的方法来衡量,博弈实际上接近于一种文化实践的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用来测试经济行为。
博弈论描述的是使合作和交流成为种族成员之间相处的稳定策略的环境是如何产生的,作为一种有效衡量动机的算法,能够帮我们更好的了解无论在任何社会政治亦或是经济背景下的
冲突和合作的背景,而在社会化的环境中,了解稳态可以作为一种掌握事物发展方向的途径,即每个人都满足于现状,你不一定喜欢当前的状态,但是改变现状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此没有改变的动力,就像山里的石头,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如果名誉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语言变得很重要,所以喜欢谈论闲话,那么闲话传播人的名誉的同时亦使得利他主义的行为更可能根据名誉来实现,而流言作为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核心,使得通过利己的斗争在丛林中生存下来,从而建立起人类文明成为可能的“自然法则”。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