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光的色彩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 使学生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规律。
3. 使学生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光的色散现象。
2. 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光的色散现象。
2. 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彩虹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光的色散现象。
2. 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让学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三原色讲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演示实验:用红光、绿光、蓝光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
得出结论: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3)物体的颜色演示实验:将红色、绿色、蓝色透明塑料片放在白光下,观察透过塑料片的光的颜色。
得出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演示实验:将红色、绿色、蓝色不透明纸贴在白光下,观察纸的颜色。
得出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5.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规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6)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目的:1.明白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2.明白光具有能量;1.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2.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三.教学过程: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2.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的,它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第一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电视机的三原色确实是光的三原色.4.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1)透亮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取了.(2)不透亮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取了.5.光能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光能能够转化为其它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发电站是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内能.6.人眼看不到的光(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要紧确实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2)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多应用.如医院常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适当的紫外线照耀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耀却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3.课堂练习:(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________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_______色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的色彩来源于光的分光现象。
2、了解光的颜色可以通过光的颜色原理来解释。
3、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光的颜色原理。
【教学重点】
光的颜色原理。
【教学难点】
光的颜色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
【课前准备】
1、准备一束强度较大的白光。
2、准备一块玻璃三棱镜。
3、准备红、橙、黄、绿、蓝、靛、紫色的纸。
4、准备一个白色悬浮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一束白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颜色来自哪里。
2、讲解光的颜色原理。
通过将一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并放在白色纸上,使学生可以看到一道七彩缤纷的光带,说明了光的分光现象。
然后,
讲解了从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原因,即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3、进行实验验证。
将一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使光经过实验台上的红、橙、黄、绿、蓝、靛、紫色纸后,将颜色反射到墙上,让学生观察色带的变化。
然后,可以使用白色悬浮液和彩色纸进行另一个实验验证,即不同颜色的物体会吸收对应颜色的光线。
4、总结光的颜色原理。
通过实验的验证,总结出光的颜色原理即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颜色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光的颜色来源于光的分光现象,即光波长不同导致了光的颜色不同。
【课后作业】
1、收集关于光的颜色的实例。
2、写一篇关于光的颜色原理的小论文。
《光的色彩 颜色》 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3)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白光的组成。
(2)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2、教学难点(1)理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不同。
(2)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光的色彩和颜色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红、黄、蓝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彩虹图片和多彩的灯光秀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么产生的?(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光的色彩和颜色有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光的色彩颜色。
2、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①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将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投射在白色光屏上,让学生观察光屏上出现的现象。
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教师讲解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光的色散现象?教师结合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
(2)色光的混合①教师展示红、绿、蓝三色手电筒,将它们分别照射在白色光屏上,让学生观察颜色。
②然后将红、绿手电筒的光同时照射在光屏上,让学生观察混合后的颜色,依次进行红、蓝,绿、蓝以及红、绿、蓝三种光同时照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混合后的颜色。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全面版
光的色彩颜色胥浦中学毛福文教学目标:1.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2.通过实验并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简单了解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3.通过阅读和联想,确认光具有能量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教学难点: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教学用具:平面镜、狭缝、三棱镜、手电筒、光屏、透明玻璃纸(各种颜色)、颜料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眼前的世界?是眼睛发出了光照亮了物体,所以物体才被我们看到吗?学完本节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3.1 光的色彩颜色二、新课教学我们知道,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太阳的光芒带给我们光和热。
像太阳这样能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它叫做光源。
〈板书〉:一.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教师问:“除了太阳是光源,同学们能列举出其他例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老师做适当总结)〈板书〉:天然光源:太阳、闪电生物光源:发光的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煤气火焰过渡:各种光源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光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实验探究:分解太阳光过渡:我们看到的阳光是白色的,17世纪前,人们认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的确是这样吗?演示实验:1.光的色散演示①一块带有窄缝的遮光板放在幻灯机上,调节幻灯机的镜头,使从平面镜中反射出来的光束大约与水平成60°,并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清晰的狭窄的白光带,将三棱镜安装在铁架台上,并让棱镜可绕轴转动。
②观察:a.白光分解成了几种色光?b.各种色光的排列顺序c.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③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屏上从上到下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其中红光靠近三棱镜的尖的一端。
2.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演示①将另一三棱镜的顶角相对,对应边平行地放在色光的传播路径上。
②观察:在色光经过另一个棱镜偏折后,各种颜色的光相交的区域,又能看到白光〈板书〉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3.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原卷版+解析)
Chapter 31 光的色彩颜色[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2.掌握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3.利用色散知识解释常见现象;1.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作。
2.分类:光源分为光源和光源。
3.天(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4.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
5.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从上至下依次是,说明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6.光的三原色;、、叫作光的三原(基)色。
7.色光的混合: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其他的色光混合得到。
8.物体的颜色: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决定的。
当白光照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
比如白光照射在红色的图片上时,红色的部分反射光而吸收色光,因此我们看到这部分为红色。
9.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一、光源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1、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色散第三章光现象1.概念: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插图片)2.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3.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单色光:一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5.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三、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其中也包括白光。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教案标题:光的色彩-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色彩以及颜色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识别并区分常见的颜色。
3. 探索颜色的形成原理以及与光的关系。
教学资源:1. 彩色纸、彩色笔、彩色玻璃片等。
2. PPT或者投影仪。
3. 实验器材:白色光源、棱镜、白纸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PPT或者投影仪展示一些具有鲜明颜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吗?”知识讲解:2. 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光的色彩以及颜色的基本概念。
解释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不同波长的光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彩色的物体,而不是无色的?4. 介绍颜色的形成原理:物体表面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而反射其他波长的光所形成的。
实验探究:5. 进行实验,使用白色光源和棱镜。
将白色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光谱中的颜色顺序。
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会被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为什么这七种颜色的顺序是固定的?巩固练习:7. 分发彩色纸和彩色笔,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笔在纸上绘制图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使用的颜色。
8.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颜色的形成原理。
总结回顾:9.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色彩与颜色的关系以及颜色的形成原理。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更多的颜色现象,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
拓展延伸: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光的色彩与颜色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艺术、设计、光学等。
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彩色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颜色的理解。
2. 收集一些彩色物体的图片,并写下你对这些颜色的感受和联想。
3. 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光的色彩和颜色的知识。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颜色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对颜色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光的颜色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
(2)提问:彩虹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2.探究光的色散(1)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演示实验: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3.光的颜色与物体颜色的关系(1)讲解物体颜色的成因:物体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举例说明: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3)讨论: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光的颜色有何关系?4.实践与应用(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的色彩现象,如:晚霞、霓虹灯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色彩现象?(3)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光的色彩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2.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论述有条理、合作意识等。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三、归纳总结---悟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检测反馈---固锚
1、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B.红宝石C.恒星D.电影银幕
2、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的实验,下面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
归纳: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方法三:(利用色光混合仪进行书P.56活动3.3 观察色光混合的现象)
通过观察,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后可得_________光。
我们将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光的三原色。
探究活动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A.发出红光B.发出红外线
C.反射夕阳的红光D.折射夕阳的红光
五、评价提升---省锚
【自我提升】
1、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2、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提升中的题目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光的色彩颜色》这节的内容有五个部分: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光具有能量。其中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和探究物体的颜色的形成。
从课堂教学情况看,学生主要的难点在物体的颜色这个问题上,例如:由于在色光的混合上把红光和绿光混合变成黄光,所以在物体的颜色这部分出现当红光照到绿色的衣服上时看到什么颜色?学生会认为是黄色。但是引导学生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并不是本身光的混合,因为绿色物体反射绿光,红光照在上面就不能发射而被吸收了,学生很难理解。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3.1 光的色彩 颜色》word教案 (4)
课题一、光的色彩颜色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知道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知道光的三原色;知道光具有能量。
2、能力目标:能进行光的色散实验的探究;会正确表达“光的色散”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归纳出结论。
3、情感目标:对光的色彩、颜色产生兴趣,能进行有关色光、物体颜色的交流与讨论。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光的三原色;难点:色光的混合;关键:组织好“分解太阳光”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活动。
实验准备平面镜、三棱镜、光屏、红绿蓝玻璃纸、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流程[新课引入] 教材P53 导图,介绍“光现象”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课学习]提出问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光?——太阳光、电灯光、月光、闪电、烛光、萤火虫、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等。
在这些发光的物体中,有些是物体本身发出的,有些并不是它自身发出的。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思考:上述发光物体中哪些是光源?例:太阳、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另:月亮、放电影的银幕、人眼、钻石……不是光源天然光源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光源生物光源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火焰、激光、开亮的电灯教材P54 图1、光的色散用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墙壁观察其色彩为白色思考:白色的阳光是否最单纯?探究活动:分解太阳光观察并交流,师生一起归纳得结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这一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此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2、色光的混合探究活动:观察色光的混合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观察周围景物仍是原来颜色吗?猜一猜: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颜色?试一试:发现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试一试:将任意两种色光投射到屏幕上,观察重叠区域的光斑颜色。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源及分类②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组成③知道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色彩形成原因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色彩的形成原因,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国庆天安门夜景国庆天安门夜景非常壮观,点缀其中的是就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灯光。
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物体能发光?探究之旅从欣赏国庆60周年庆祝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夜景开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其他发光的物体,充分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光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太阳”、“闪电”、“烟花”、“极光”、“发光的水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等。
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将以上发光物体的特点进行归纳:①可以自行发光(称为光源);②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③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彩也不同。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争论:月亮与太阳一样也能普照大地,月亮是光源吗?设计意图:有关光源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充分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中再抛出“月亮是不是光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教师去暗示谁对谁错。
2.光的色散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天然光源,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给你一块三棱镜,你能通过哪些办法来获得太阳光的彩色光带?并交流各自的做法:①通过三棱镜观察开着的日光灯;②学生走到教室外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引到教室墙面上……学生观察,并初步获得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太阳光不单纯”等结论。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如城镇大明初中李桂祥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学生朗读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
教师提问:①有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你刚才听到的景色?②景色美是因为有什么才美的?③假如在没有月光也没有灯光的夜晚大家还能看到美景吗?引出课题。
板书二、新授课1.光的色散提问:文学作品中描写阳光的颜色有那些形容词?{金灿灿红艳艳苍白}那么太阳光到底是什么颜色?引出第一个探究活动——光的色散实验:①介绍实验的做法。
注意让通过狭缝的光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从侧面的底部斜射入三棱镜中,在另一个侧面放置光屏,转动三棱镜移动光屏,直到找到彩色光带,然后有学生完成实验。
②引导学生观察彩光的排列。
③由学生得出结论:白色光可以分解成红、橙、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是最早用实验研究色散实验的。
(由学生看书得出)⑤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光的色散现象,由学生回答。
⑥利用另一个三棱镜将色散的色光再复合成白光。
提问:色散实验中得到的各种色光可以再复合成白光,那么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可不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色光呢?引出下一个活动——光的混合。
2.光的混合①要将色光混合首先要有色光,那么色光从哪儿来呢?怎样从白色光中简单获取呢?让学生思考后讨论,接着让学生先猜想方法,然后用实验验证。
教师再用蓝光射向红色透明玻璃观察能否通过。
②实验后由学生总结:红色玻璃纸只能让红光通过。
蓝色玻璃纸只能让蓝光通过。
绿色玻璃纸只能让绿光通过。
……进一步归纳:透明物体只能让与他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
③让学生阅读滤色镜并会思考问题:现在要拍摄天空,要求照片上颜色较蓝,而实际天空并不蓝时可采取什么方法?④实验探究色光的混合。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红蓝、绿蓝光的混合,观察混合后会产生什么颜色的光。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红、绿、蓝等比例混合会得到什么颜色的光。
改变光的强度,观察混合的光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总结: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所有颜色的光,因此红、黄、蓝三种色光也称为光的三原色。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知道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例如: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常识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3)颜料的混合(4)光具有能量2、教学难点(1)光的色散现象(2)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三、教学资源教师演示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带有窄缝的遮光板、三棱镜。
学生分组用:三棱镜、手电筒两只、绿色蓝色和红色玻璃纸各一张、红、绿、蓝颜料各一份、白纸若干、颜料笔一支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学生实验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图(和/或照片),实验所用器材等内容。
实验设计思路:比赛吹肥皂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目的:观察肥皂泡上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吹泡泡”玩具。
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步骤:比赛吹泡泡,比一比哪个吹的大。
多媒体投影:别人“吹”的泡泡。
比较哪个泡泡吹的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泡泡上面的颜色(光的色散形成的)。
引入:泡泡上的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呢?要想知道的话,那我们就要一起去揭开光的神秘的面纱,去探索光的奥秘!(二)新课教学1、光源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回答)生:太阳、电灯、蜡烛……师:我们把象太阳一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苏科版初中物理(8上)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颜色主讲教师:镇江市外国语学校龚玉兰一、设计思想本节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五个内容:光源、光的色散、色光混合、物体的颜色和光具有能量。
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想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由于教学的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刚接触的光现象的认知仍然比较浮浅。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从这一点上来说,本节内容不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
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几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如果教学当天的天气不佳,就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不利。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预先准备好投影仪(至少两台),利用投影射出的白光代替太阳光进行实验。
如果学校没有投影仪,可以利用两度较高的手电筒发出的光代替。
.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三棱镜、手电筒、红色、绿色、蓝色的玻璃纸、放大镜三、教学流程教学过教学活学生活备主讲教师同学们在漆现场学生:思考课题引的夜晚为什么我们看不答问题周围的一切?怎样才能见呢pp课件:出示主讲教师提问题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并做出简要评价主讲教师无论是在明媚阳光下还是在绚烂的灯下只要有光射入我们的睛我们就能够看见这个彩缤纷的世界今天这节就让我们来共同揭开光色彩颜色之谜无论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是在绚烂的灯光下,只要有光射入我我们就能够看见们的眼睛,。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案教案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彩并能够正确区分基本颜色。
2.了解光是如何形成并传播的。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光的色彩的基本知识。
2.运用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三、教学准备:1.白纸、筷子、扁平透镜等实物。
2.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多种颜色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讨论不同颜色的名称。
2.提问:这些颜色是如何形成的?请大家猜测一下。
3.引导学生们提供自己猜测的答案。
Step2. 探究光的色彩(20分钟)1.展示实物,如筷子或透镜的样本。
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物体。
2.提问:这些物体能够发射光线吗?为什么?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物体并不能发射光线。
4.提问:那么,我们是如何看到这些物体的?5.引导学生们回答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回来被我们的眼睛接收到。
6.出示投影仪,通过其发出的白光照射到物体上,观察反射回来的颜色。
7.总结:物体周围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颜色。
Step3. 认识光的色彩(30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彩虹的图片。
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彩虹的颜色。
2.解释: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反射和内部反射而产生的。
3.介绍光的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
4.展示光的三原色的原始光线,并通过混合这些光线来形成其他颜色的光线。
5.运用投影仪演示混合光源的效果,展示不同颜色的形成过程。
6.让学生亲自体验混合光源的效果,通过手持不同颜色的荧光笔互相照射得到新的颜色。
7.提问:彩电、电脑屏幕等设备是如何显示彩色画面的?8.解释:彩电、电脑屏幕等设备内部都有红、绿、蓝三种发光物质,通过控制不同的亮度和混合比例来显示出各种颜色。
Step4. 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实验,每组准备一些彩色玻璃片。
2.让学生通过将不同颜色的玻璃片叠加在一起来观察颜色的变化。
光的色彩 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8上)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主讲教师:镇江市外国语学校龚玉兰
一、设计思想
本节是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五个内容:光源、光的色散、色光混合、物体的颜色和光具有能量。
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想体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进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由于教学的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两章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刚接触的光现象的认知仍然比较浮浅。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从这一点上来说,本节内容不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
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几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如果教学当天的天气不佳,就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不利。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预先准备好投影仪(至少两台),利用投影射出的白光代替太阳光进行实验。
如果学校没有投影仪,可以利用两度较高的手电筒发出的光代替。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三棱镜、手电筒、红色、绿色、蓝色的玻璃纸、放大镜三、教学流程。
光的色彩颜色说课稿
光的色彩颜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色彩颜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色彩颜色”这一内容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它既是对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反射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以及物体的颜色等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本质和色彩的形成原理。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光的色彩颜色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和观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掌握色光的三原色以及它们混合后的颜色。
(3)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颜色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光的色散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2)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教学难点(1)理解光的色散的本质。
(2)解释物体颜色的形成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和色光混合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月8日总第20课时
课题: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目标】
⑴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
种色光组成的。
⑵过实验并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简单了解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⑶通过阅读和联想,确认光具有能量。
⑷体验并初步学会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
⑸通过课前活动,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⑹通过分组活动及分组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及实验能力。
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
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探究活动。
【教学用具】
装饰用彩灯,棱镜,舞台灯光用透明胶片(红、绿、蓝各一张),光屏(白纸),投影仪,铁架台,带狭缝的挡光板,平行光源,凸透镜,红、绿、蓝玻璃纸(书中提供),红、绿、蓝颜料,毛笔,调色板、水等。
【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亲历实验探究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领略光的世界和颜色世界的缤纷多彩。
⑴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⑵通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⑵通过教师有序的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课前探究活动
自学问题:
⑴什么是光源?列举常见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⑵发光的物体是否都是光源?
把班级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选取下面某一专题进行活动。
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收集材料:
⑴收集有关灯光的色彩资料,了解灯光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灯光装饰。
⑵发现和描述自然界中缤纷多彩的光源。
⑶到美容院调查染发颜色信息,并收集一本头发颜色卡。
⑷收集立邦漆颜色资料,最好能提供一本色卡。
⑸收集各种不同颜色的布头,并标出颜色名称。
2.阅读:请一位同学朗读书P53面《在明媚的阳光下》日记。
自然界中的色彩真是异常的
丰富,缤纷的色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处不在的艺术享受。
课外,同学们已收集了很多有关色彩的信息,现在请大家分别来展示自己的成绩。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介绍丰富多彩的光;其它组的同学展示收集到的丰富多彩的材料。
点亮课前挂在室内的彩灯,让学生观察感受光的色彩。
3.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light source)。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发光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光源,如月亮、放电影的银幕等。
光有各种不同的色彩,17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活动一:分解白光
⑴教师演示1:
用一块带有窄缝的遮光板放在投影仪上,调节镜头,使从平面镜中反射出来的光束大约与水平面成60度角,并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清晰狭窄的白光带,将三棱镜安装在铁架上,并让棱镜可绕轴转动。
演示前,调节好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演示时,调节三棱镜高度并转动三棱镜,可观察到屏幕上白色的光带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谱。
⑵学生探究1:
指导学生利用三棱镜将平行光源发出的光色散,仔细观察分解得到的色光排列次序和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
⑶结论1:
①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实验探究活动二:观察色光的混合
⑴教师演示
在演示光的色散的基础上,教师用凸透镜将各种颜色的光会聚起来,在色光的交会处观察混合成的白光。
⑵学生探究
指导学生在光的色散的基础上,用凸透镜将各种颜色的光会聚起来,在色光的交会处观察混合成的白光。
⑶结论:七种色光可混合成白光。
⑷学生探究
①让学生分别透过红、绿、蓝三色玻璃纸观察书P55的图片和周围的景物,看
一看它们是否还是原来的颜色。
接着启发学生提出猜测:当白光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指导学生在平行光源前分别蒙上红、绿、蓝玻璃纸,主从玻璃纸射出的光照
到白色光屏上,观察屏上光的颜色。
③结论: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
⑸问题:将红、绿、蓝中任意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呢?
教师演示:
在两架投影仪上各放一片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将不同色光投影到屏幕上,转动镜头,使不同色光在屏幕上交会,学生观察交会处光的颜色。
⑺结论:
红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产生品红色光,蓝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青光。
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我们将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3.实验探究活动三:颜料的混合
我们已初步了解了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
而作画时使用的颜料,也有各种它们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是否相同呢?
⑴学生探究:
指导学生在调色板上将红、绿颜料混合起来,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在调色板上将红、蓝颜料混合起来,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在调色板上将蓝、绿颜料混合起来,观察混合后的颜色。
注意:在进行颜料混合时,用少量水调和两种颜料,使之混合均匀,做完一次混合后,要将毛笔洗净,再进行下一次混合。
部分学生没有调色板,可直
接在书上的圆圈内混合。
⑵结论:
①通过对比色光和重叠区域的颜色,发现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情况不同。
②红、绿、蓝不能做为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③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4.阅读联想:
光具有能量: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理解光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光能。
教师举例说明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化为内能,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课堂小结
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⑵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⑶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结果不同。
⑷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⑸光具有能量。
四、巩固练习(投影片)
⑴在太阳、月亮、烛焰、萤火虫、开着的电灯这些物体中属于光源的
有。
⑵太阳光是光(填“单色”或“复色”),它是由
组成的。
⑶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色光的
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其结果是(填“相同”或“不同”)。
⑷能说明光具有能量的例子有、、。
⑸红光照到白纸上,白纸呈色,照到绿纸上,绿纸呈色。
⑹透过蓝玻璃纸看红旗,红旗呈色;看绿叶,绿叶呈色;看白墙,墙呈色。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完成配套作业
课后反思
⑴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做好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实验,教师
课前要做好准备,确保演示实验效果明显,确保学生探究器材良好,探究过程能顺利进行。
⑵对于学生的五个专题研究,要发动好学生,鼓励他们去广泛收集资料。
学习
与人打交道,努力做好社会调查实践,锻炼社会活动能力。
⑶在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规范
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并体会对比的科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