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料.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036e6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76.png)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e8af550f4693daef5ff73d04.png)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总体概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
到19世纪上半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两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考热点链接: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中考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有大题出现。
常结合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三次科技革命)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还可以中外历史的联系。
总之,因为本单元内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影响非常重大,在考试中考察它的影响的可能较大。
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运用比较方法来进行复习:四、中考试题回放:(2005年河北中考文综样卷)世界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据此回答31--32题。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A、瓦特改进蒸汽机B、火车、轮船的出现C、电话、电报的发明D、飞机的出现32、第二次工业革命A、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促进大机器生产完全代替工场手工业D、使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解析:从题型上看,属于“一拖N型”的选择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5c83174dbe1e650e52ea998b.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条件
劳动力
圈地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资本
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与科学相结合
市场
需求扩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地点
英国首先,法美相继完成。★
欧美各国同时发生(美、德、英、法)★
起源
工人生产实践
科学家实验室
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代替蒸汽动力★
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成就
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蒸汽机车、轮船)、冶金与采煤业
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开Leabharlann 出现★资本主义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全球扩张)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级
社会结构
产生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电、内燃机(汽车、飞机)、化工(塑料、合成橡胶、油漆、炸药、药品、有机化肥)、钢铁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94362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b.png)
工业革命的分类
工业革命有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3a6755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f.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开始的工业变革。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变革。
1. 时间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760年至1840年。
这一时期正值英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这段时间内,英国经历了农业革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革命的重要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利用蒸汽机、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机械设备,实现了农业、制造业和矿业的机械化生产。
•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从传统的水力和风力驱动向燃煤供能的能源转变。
•工厂体制:工厂体制的出现,将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了劳动力的大规模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工业城市,吸引了农村地区的劳动者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中心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1. 时间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71年至1914年。
这一时期正值美国和西欧国家在科技、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兴起和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力和化学工业: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改善和创新。
•大规模制造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如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标志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交通和通信革命: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如蒸汽火车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报和电话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和人员的流动。
•城市化和国际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a1836878f5335a8102d220cf.png)
重要发明: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火
完成标志: 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来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 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3.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 对立阶级 。
两次工业革命
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后,为发展资本主义巩固自己的统治。 时间: 国家行业: 英国 过程: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棉纺织业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珍妮机的发明——棉纺织业一系列发明——冶金、采矿业的 发明——改良蒸汽机出现——蒸汽机应用于纺织、冶金、采 矿的部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推动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明——人类发明火车和汽船 改良蒸汽机———瓦特 汽 船———富尔顿 车———史蒂芬孙
共同点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大力发展 科技和教育发明:发电机、内燃机) (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电灯等 (德国)卡尔· 本茨发明内燃机、
主要发明 (成果)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比较 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产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 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 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 胜了封建主义。 主义生产的面貌,使资本主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 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 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断阶段。电力在生活领域的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 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 局面。 生活。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ea371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d.png)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意
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1ff53faaa00b52acfc7ca6b.png)
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题提供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条件;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1.富尔顿发明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三.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作用,它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大发明也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的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其规模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6675be6e31b765ce0508147e.png)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7adfcf9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c.png)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推动,它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英国,时间跨度大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兴起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以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几个重要特点:1.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能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依赖人力或动物力转向利用蒸汽能源。
蒸汽机的应用广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
2. 纺织工业的革新:由于棉花的进口增加和纺纱机械的发展,纺织工业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产业。
纺织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
3. 运输和通信的改善: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交通和通信方式。
蒸汽机车的发明使得铁路交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电报的问世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1. 经济变革:工业革命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逐渐被工业取代,工业生产成为主导经济的支柱。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 社会转型: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城市工人阶级的形成。
城市化进程中兴起了工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使得工人权益得到了广泛关注。
3. 环境挑战: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燃烧煤炭导致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下是几个重要特点:1. 电力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成为重要的能源,电气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机械化生产得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c33db679b6648d7c1c746e3.png)
主要 成就
次
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1、由英—法美—德俄日 2、是生产实践的总结 (工匠、技师)棉纺织— —轻工业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 手工业 4、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同时在多国家发生, 有的两次交叉进行 2、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科学家、工程 师) 3、电力、通讯、轻重工 业发展迅速 4、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特点
次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 1、生产力迅猛发展; 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垄断与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 分为两大对立阶级; 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阶段;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3、列强瓜分世界,侵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 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 期; 从属于西方;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4、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各国实力对比发生 成,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变化。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时间
18C60S---19C中期的100年 19C70S----20C中期的30年 1、前提-君主立宪制的确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 立 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 2、资本-资本的积累和对 贸易和殖民掠夺; 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3、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 4、技术-工场手工业的积 性进展 累 4、市场-德、意、日的统 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 5、市场-打败西、荷、法, 市场的初步形成扩大了对 成为日不落帝国 商品的需求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ef5c61c9770bf78a652954af.png)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复习资料两次工业革命等
![历史复习资料两次工业革命等](https://img.taocdn.com/s3/m/92713c61a0116c175e0e4892.png)
历史复习资料一、两次工业革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英国确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直接原因:不断扩大。
2、必要条件:①雄厚的;②充足的;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④生产技术的革新。
3、起止时间:4、开始行业:(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5、变化:生产方式从到。
生产组织形式从到。
6、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1785年改进(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交通工具:1825年发明(火车)。
7、19世纪30年代,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传统的逐渐被所替代,制度最终确立。
19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8、扩展:18世纪后期,法、美、德等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9、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国率先开展;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③首先开始于领域。
10、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
②生产关系:出现和两大群体。
③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后,最终战胜;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的局面。
④初步形成。
⑤加速了进程。
⑥带来、等消极影响。
11、工业革命的启示:①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我们要坚持“”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③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
12、工业革命与中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军事);1840年起中国社会性质改变,开始沦为(政治);中国被卷入了体系,开始解体,产生(经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思想)。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背景:①制度前提: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③经济条件:欧美主要迅速发展。
二、开始的时间:最显著的成就: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世界进入“”)三、特点:①与紧密结合;②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是和;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④从领域开始。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c2ca40360cba1aa911da4c.png)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https://img.taocdn.com/s3/m/e89fa1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png)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第二 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改良的蒸汽机
①电力的使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具的创制和使用 ③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
制作 湖北省安陆市二中黄仲民 hzm834100@163 com
课外作业: 试从历史条件 主要标志 主要特点 主要影响等 几个方面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 研制的V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携带弹头空袭英国的;推 动原子能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原子弹制造;但战后对能源的需求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能技术
从1954年1992年底;全世界正式运转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00 多座;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物质条件
课堂练习:
1 在以下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论中错误 的是 A A 它的出现是偶然的 B 它的发生是生产力推动的结果 C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最重要的
不同点是 D
A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 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D 造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生产力三要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要素的影响
生产工具
使用电子计算机,并产生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 盘自动化机器和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
生产对象
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对传统的劳动 对象(天然原料和材料)的利用,也达到了新的
水平。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从直接参加生产日益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5b3cfaf998fcc22bcd10dd3.png)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1765年1)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第一个工业国家)2) 首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3) 发明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4) 新的发展阶段: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5) 交通工具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汽车。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 时间:19世纪70年代(187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此外,电动机、电车、电报、电影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 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制成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 化学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1、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1)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2)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2、生产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最早生产的行业:新兴工业和钢铁行业4、(看)含义: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垄断的目的),一些大企业采用兼并和相互联合等方式(垄断的方式),控制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垄断的表现),形成了垄断组织。
并渗入到社会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018b2a120b4c2e3f572763bc.png)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690—-法国—- 活塞1705—-英国—- 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1733—-英国—- 凯伊—飞梭1765—-英国—- 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9—-英国—-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车1769—-英国—- 瓦特—单动式蒸汽机1771—-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1779—-英国—- 克隆普顿—骡机1782—-英国—-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1785—-英国—- 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94—-英国—- 莫兹利—移动刀架1797—-车床—- 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1798—-美国—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19世纪初(1800---)—刨床、磨床、__床、__床、汽锤—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1803—-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1825—-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31—-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电信)1838—-俄国—雅可比—电动机19世纪中期(1850—):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1851—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新思想萌发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555bb3718e9951e79b89272a.png)
三次工业革命二、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产业部门?1、第一次: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2、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3、第三次: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三、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四、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五、中国为什么没有赶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1)第一次: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第二次: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结果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
(3)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8
7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基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 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推敲细节】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 展到一定阶段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 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适应了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
5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繁荣。19世纪
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
2.主要成就: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发电机、电动机等,人类进入
;
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化学
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制成了炸药、塑料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钢铁工
,并引发了纺织生产 并投入使用,工业
。
2020/7/8
3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3.影响
(1)工厂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加快:随着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一种新
的生产组织形式——⑥
出现了,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
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2)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社会分化成⑦
业等传统工业技术突飞猛进;除了原有的
外,还发明了新型通
讯工具
和无线电报。
2020/7/86Leabharlann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3.影响
(1)垄断组织的出现:A.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许多
,
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本需求多,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B.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表现:一些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
第七单元 第17讲
岳麓版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中指明了英国社会稳定、 人口和资本自由流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简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初 期工厂多建在河流旁边,工业革命后工厂多集中于城市,并说明“蒸汽 机是工业城市之母”。简单叙述了铁路系统对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的 影响,特别指明了工业革命后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部门。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人民版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中,指明“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 理状况和人口结构”,还“促使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使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也对“法制化建设”“对外扩张”“伦敦成 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等方面有所影响。重点介绍了国际经济交 流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
弃了原有的
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
场,形成垄断组织。D.影响:垄断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成为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世界市场的发展:A.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便利了世界各 地的联系。B.表现:世界贸易迅速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
和⑧
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资
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主
义开始兴起。
2020/7/8
4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机器大生产的产 品要求有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 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
2.过程: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
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一个以⑨
为主导的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3.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 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020/7/8
2020/7/8
8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答案】①资本主义制度 ②圈地运动 ③珍妮机 ④改良蒸汽 机 ⑤轮船 ⑥工厂 ⑦工业资产阶级 ⑧工业无产阶级 ⑨欧 美资本主义国家 ⑩电气时代 内燃机 有线电报
电话 新兴工业 自由竞争
2020/7/8
9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2020/7/8
11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2.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稳定的政治局面、市场 的发展、资金和科学技术的突破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在 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中,介绍了美国的“门罗主义”、“泛美同 盟”、“海权论”、美西战争等情况,指明由此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 的霸权。同时介绍了美国建立“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和美国的 “门户开放”政策。在影响中,特别指出了世界一体化还体现为国际 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 是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的最大受益者。
2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手工工场已不能 满足市场的需要;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
2.主要成就 (1)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③ 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制成④ 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交通方面:发明蒸汽机车与⑤
2020/7/8
12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第17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7/8
1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见学生用书P110)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18世纪,英国①
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②
使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这为资本主义
2020/7/8
2.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两次工业革命放在一起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未“垄断组织”一词,而使用了“大企业”或“联合企业”名称, 重点指明了美国的“八大集团”、日本的“四大财阀”和法国的
2020/7/8
10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历史(R)
第七单元 第17讲
“二百家族”,特别说明了这些企业采用专业化管理,实现了所有权 与经营权的分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