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世间已无张居正》有感(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发挥粤商作用(最新)
近期读完一本电子书《世间已无张居正》,大概八百页的中篇小说。
作者宏瞻,历史功底混厚,博学多才让人佩服,其写作所参考的文献与史书资料多达三四十本,这也让小说具备了更贴近历史人物的可信度与真实性。
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
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面简单谈几点感受。
1、好老师很重要,好学生老师爱。
张居正的名字便是他的第一个恩师荆州知府李士皋帮忙改的(原本叫:张白圭),加上他自小就博学强记、才赋出众,于是名声日隆,有江陵神童之称。
张居正人生的另一位恩师是湖广巡抚顾璘,他爱才更懂得护才,刻意制造困难挫折,打击张居正的自满。
顾璘洞察世事,对张居
正的成长有长远的谋虑。
可见好老师对个人成长的重要。
而好学生老师爱的典型则要属奸相内阁首辅严嵩对张居正的喜爱和极力拉拢了。
2、真正的伯乐与知己。
真正的伯乐是斗倒奸相严嵩的徐阶。
得到徐阶欣赏的张居正从此平步青云。
而张居正曾经视为知己的首辅高拱却因权力心存芥蒂,让两人的友谊蒙上阴影,未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成为真的知己。
张居正经二十年的努力最终登顶权力高峰,在联合内宫宦官支持下强推体制改革、整顿吏治、起用能臣。
迎来了明朝的万历中兴之治,历史著名的一条鞭法税收让虚弱的国力迅速恢复,官员各尽其责,天下太平,军队实力强盛一时无俩。
3、晚明时代的言官有“清流”的癖好。
言官品阶虽低微,却敢为博得“正直不阿”的文人清誉,而上谏议论大臣之过错。
更有沽名钓誉者搬弄是非、小题大作、诽谤攻击大臣。
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为反对而反对,甚为变态。
为此丢官或被廷杖的不在少数,不过也常有小言官告倒大臣下台的。
总之是极重“节气”之名,这与现代人重“利”所不同,是历史上两个泾渭分明时代的极端对立。
在感觉有趣的同时,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深层次的原因。
4、人情寡淡。
张居正不分流派大胆起用能臣,是改革迅速起效和成功的原因。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死后,这些人又互相拆台、心生怨念离心离德,改革成果随着人亡而政息,更有甚者在张居正家族被抄家时故意刁难其家人,以致于发生人伦惨案。
凡此种种,令人心寒。
可见凡事要注意统一团队的观念和信仰,改革才能同心同德。
我觉得张居正在这方面与下属的沟通上做得不够。
毕竟封建传统的士大夫观念中品阶的歧视根深蒂固。
最后,我认为小说再精彩也不可能是真实事件的原本。
重要的是我们读史能持怀疑态度去阅读,去思考。
既坚持以史为镜帮自己正“衣冠”,也要从更高的精神层面思索如何推动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