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课件

供热工程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课件
供热工程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课件
总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Pzh
P Pf
式中 P——重力循环系统中,水在散热器内冷却所
产生的作用压力,Pa;
Pf ——水在循环环路中冷却的附加作用压力, Pa。附加作用压力的大小与系统供水管路布置状况、
楼层高度、所计算的散热器与锅炉之间的水平距离
等因素有关,其数值选用可参见附录 3-2。 供热工程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课件
(接上水管);10-泄水管(接下水道);11-止回阀
供热工程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课件
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双管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原理:
依靠供回水温度不同、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容重差作为热水在
管内流动的动力。
Pi gHPi(a h g)
H
从计算的冷却中心至锅炉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 。
i
系统垂直失调
在供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 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匀的现象,通常称 作系统垂直失调。 由此可见,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是由 于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不同而出现的;而且楼层数越 多,上下层的作用压力差值越人.垂直失调就会越严重。
供热工程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课件
思考题:为什么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不能 把膨胀水箱连接在供水总立管上?
(2)如果象自然循环系统那样,定压点处的静水压
力(膨胀水箱的水面至供水干管最高处段的水柱高度)
较小,这段的水柱压力将用来克服管路系统中的流动
阻力。因机械循环系统水流速度大,压力损失也较大,
当供水干管较长,定压点的压力只够克服供水干管前
通过立管流量的计算用下式确定:
N
Q
GL
0.86 i 1 (tg th )
kg h
式中 Q——立管的总热负荷,W

采暖工程PPT课件

采暖工程PPT课件
8
⑷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 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 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 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器 接口直径相同。
五、采暖热负荷(Q)估算方法: (单位面积热指标法) Q = QF • F (W) 式中: QF 单位面积热指标,见表8-1(P67) F 房间面积(m2) 分析例题 [例8-1] (P67)
9
六、散热器的种类和构造 1、铸铁类散热器(P69) ⑴翼型散热器 有圆翼型、长翼型两种,如图8-9所示。 ①圆翼型散热器: 常用的有D75和D50两种,每根长1m。其特点为造价 较低、不美观,常用于灰尘不大的工业厂房。 ②长翼型散热器: 又称为60型散热器。其特点为水容量大、造价低、外 形较美观,但承压能力较低,常用于民用建筑中。
5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常用形式有: ①双管上供下回式(见图8-2)(P63) 供水干管布置在顶层散热器上。 ②双管下供下回式(见图8-3) 供回水干管均敷设在地沟或地下室。 ③单管上供下回式(见图8-4)(P64) 图中左侧为顺流式,右侧为跨越式。 ④水平串联式(见图8-5) 每层散热器用水平干管串联起来,少穿楼板便于施工。
7
四、采暖系统制式的选择(P65) 采暖系统制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热媒为热水时,多层和高层建筑宜采用单管系统,设 计时,应计算热媒在管道中的降温;水平单管串联系统, 必须采取有利于管道伸缩的措施。 ⑵热媒为蒸汽时,宜采用上行下给式双管系统;当疏水 器集中设置时,高压蒸汽采暖系统宜采用同程式。 ⑶高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应符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供热。 ②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供热的层数,不宜大于 12层。

哈工大供热工程采暖课件

哈工大供热工程采暖课件
热。
核能供热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 量进行供热。
地热供热
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热 。
热媒的选择与特性
01
02
03
04

便宜、易得,但易受腐蚀和结 垢。
蒸汽
高效、清洁,但输送距离短, 需加压。
导热油
高温稳定、无毒无味,但价格 较高。
空气
清洁、环保,但效率较低。
热媒的输送与分配
管道输送
利用管道将热媒输送到用户端 。
供热工程的主要任务
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供热服务, 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能源 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供热工程的重要性
保障民生
供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 ,特别是在寒冷的地区,供热工程直 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
促进经济发展
节能减排
供热工程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供热系统 和节能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 染物排放。
采暖系统设计原则与流程
安全可靠
确保采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系统故障和事故。
便于维护与管理
设计应考虑采暖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方便后期运营与维护。
采暖系统设计原则与流程
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需求,分析室内热负荷和冷 负荷,确定采暖系统的供热能力和规 模。
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采暖系统方 案,包括热源、散热设备、管网等部 分的布局和配置。
采暖系统维护与保养
采暖系统的日常维护
01
02
03
定期检查
定期对采暖系统进行检查 ,包括管道、阀门、散热 器等部件,确保没有漏水 、堵塞等问题。
清洁保养

供热工程课件

供热工程课件

办公室、休息 室
淋浴室的换衣 16~18 9 室
16 10 女工卫生室
5 技术资料室
(2)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温度
1)轻作业生产厂房不应低于15℃,宜采用18~21℃。 轻作业指的是能量消耗在140w以下的工种,如仪表、 机械加工、印刷、针织等工种。 2)中作业生产厂房不应低于12℃,宜采用16~18℃。 中作业指的是能量消耗在140~220W的工种,如木工、 镀金工、焊接等工种。 3)重作业不应低于10℃,宜采用14~16℃。重作业 指的是能量消耗在220~290W的工种,如人力运输、 大型包装等工种。 4)过重作业宜采用12~14℃。
如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应适当考虑人体的散热量
等。
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指经过墙、窗、门、地面和屋 顶等,由于室内外的空气温差而造成的从室内传向室 外的热量。常分成两部分计算,即围护结构的基本耗 热量计算和附加耗热量计算。 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的室内、室外温度条件下 通过房间各围护结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附加(修正) 耗热量是指由于气象条件和建筑结构特点的影响,使 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的修正,包括 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等耗热量。
筑物,应考虑垂直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3.高度修正耗热量
由于室内空气对流作用的影响,房间上部空气温
度高于室内计算温度,使围护结构上部实际传热量大
于按室内计算温度计算的传热量,为此需要进行高度
附加,附加率应为正值。“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 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 率,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附加围护结构基 本耗热量和其他修正耗热量总和的2%,但总的附加率
3.温差修正系数α

供热工程全套ppt课件

供热工程全套ppt课件

下几部分进行计算。
Q'
Q1'.j
Q' 1.x
Q2'
Q3'
围护结构的基 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 加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供暖控制对象: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空调控制对象:温度、相对适度、风速、洁净度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式中
q ' aK F (tn
修正系数
2 1 / 或 (2 3 ) / 21
0.09~0.19 0.20~0.39 0.40~0.69 0.70~0.99
0.86 0.93 0.96 0.98
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再用下式确
定:
1
1
K
R0 Rn R p j Rw
W/ m2·℃
划分地带法
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和热阻
1—楼梯间及竖井热压分 布线
2—各层外窗热压分布线
理论热压
Pr (hz h )( w n')g
热压作用原理图
曲线1—楼梯间及竖井热压分布线; 曲线2—各层外窗热压分布线
式中 Kt ——理论热压,Pa
冬季建筑物的内、外温度不同,由于空气的密度差, 室外空气在底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进入,通过建筑 物内部楼梯间等竖直贯通通道上升,然后在顶层一些 楼层的门窗缝隙排出。这种引起空气流动的压力称为 热压。
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t w
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
不保证天数的原则 三、温差修正系数
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 ' K F (tn th )a
a
tn th
tn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项目
总结词
满足工业特殊需求,灵活性高,高效稳定
详细描述
针对工业园区的特殊需求,该项目采用分布式供热系统,为园区内的各个工厂提供定制化的热能解决 方案。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特殊要求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三:某住宅小区分户供热项目
通过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 参数、启停时间和热量分 配等手段,实现热量输出 的调度。
调度优化
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 ,预测用户需求和室外气 温变化,提前进行调度计 划的制定和调整。
供热系统维护与检修
维护与检修计划
制定定期维护与检修计划 ,包括设备检查、清洗、 润滑和维修等,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
故障处理
热力站设计
换热器选择
根据用户用热参数和供热介质,选择 合适的换热器。
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热力站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 压力、流量等控制回路,保证供热质 量和节能运行。
03
供热系统运行与管理
供热系统运行
供热系统运行原则
运行监控
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降低能耗和环 境污染。
高效锅炉技术
采用高效锅炉设备,提高热能转换 效率,降低能耗。
环保技术应用
烟气处理技术
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 少对大气的污染。
噪声控制技术
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降低设备 运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处理技术
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 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清洁能源利用
太阳能供热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供热 系统提供补充能源。
热网设计

《供热工程》课件

《供热工程》课件

02
供热系统设计
热源选择
热源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区条件,选择合适的热源,如集中供热、区
域供热或分散式供热。
热源类型
02
确定热源类型,如燃煤、燃气、燃油或电等,以满足供热需求
和环保要求。
热源容量
03
根据供热负荷和用热需求,确定热源容量,确保供热系统的稳
定性和经济性。
热网设计
热网类型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区条件 ,选择合适的热网类型, 如单管制、双管制或环状 管网等。
供热工程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生活质量
供热工程为人们提供温暖 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居 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节能减排
合理的供热系统能够降低 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 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供热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之 一,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 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供热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集中供热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 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集中供热系统提高了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分散式小 锅炉房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分布式供热系统
该项目针对工业园区的 特殊需求,采用了分布 式供热系统,根据各企 业的用热需求,分别安 装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 。
热量调节。
03
优势
灵活性高,可满足不同区域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
成本。
05
供热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集中供热项目
集中供热系统
技术特点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课件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课件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课件一、供热管道工程施工概述1. 供热管道工程的意义- 保障城市居民冬季采暖需求-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2. 供热管道工程的分类- 蒸汽热网:高压、中压、低压- 热水热网:高温热水(>100℃)、低温热水(<100℃)- 一级管网:热源-换热站- 二级管网:换热站-热用户3. 供热管道工程的敷设方式- 地上敷设:高支架、中支架、低支架- 地下敷设:管沟敷设、直埋敷设二、供热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组织会审,了解工程特点、重点、难点- 施工资料准备:相关规范、标准、技术资料- 施工现场调查:自然条件、地下管线、构筑物等- 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组织专家论证2. 工程测量- 确定管网施工的线位和高程- 测量控制网建立:起终点、变坡点、转折点、较叉点、埋深等实测- 相关地下管线和构筑物测量:中心坐标、表面高程、交叉点位置3. 管道安装与焊接- 管道安装流程:开挖基坑、安装管道、焊接、检查、回填- 焊接质量控制: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人员资格- 焊接验收: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热处理4. 附属设备安装- 换热站设备安装:换热器、泵、阀门等- 控制仪表安装: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等- 安全防护设施安装:阀门、补偿器、疏水器等5. 系统试验与调试- 功能性试验:压力试验、泄漏试验、保温层试验等- 系统调试:设备单体调试、系统联合调试三、供热管道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施工1. 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材料、施工工艺、焊接质量等- 验收环节质量控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整体工程验收2. 安全施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审批-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交通事故、火灾、泄漏等突发事件四、供热管道工程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 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控制- 降水工程环境保护:地下水保护、水土保持2. 节能减排- 供热管道材料选择:保温材料、管材等- 供热管道设计优化:管道布局、热损失计算等- 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合理调度、节能措施 implementation。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
21
钢制散热器特点
3.外形美观整洁,占地小,便于布置。如板型和扁 管型散热器还可在外表面喷刷各种颜色和图案,与建 筑和室内装饰相协调。
4.除钢制柱型散热器外,钢制散热器的水容量较少, 热稳定性差些。在供水温度偏低而又采用间歇供暖时, 散热效果明显降低。
5.钢制散热器的最主要缺点是容易被腐蚀,使用寿
热器。
6
翼型散热器示意图
(a)圆翼型散热器
7
型号:如 TY0.75-6(4)
圆翼型散热器
8
翼型散热器示意图
型号:如 TC0.20/5-4
(b)长翼型散热器
9
长翼型散热器
10
翼型散热器
翼型散热器制造工艺简单,长翼型的造价也较 低;
但翼型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和传热系数比较低, 外形不美观,灰尘不易清扫,特别是它的单体 散热量较大,设计选用时不易恰好组成所需的 面积。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n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1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3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6
二、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pj 它主要热媒(蒸汽或热水)、参数、和供
暖系统形式而定之。 1.热水供暖系统中 tpj=(tsg+tsh)/2
3
q K / G W/kg·℃
式中 q ——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W/kg·℃;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G ——散热器每1m2艺方面的要求: 散热器应具有一定 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应便于组合成 所需要的散热面积,结构尺寸要小,少占房间面积和空 间;散热器的生产工艺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
来确定。
第47页/共57页
为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记作
计1.算Q公1'
的计算
式:Q1'
(1
Xg
)aKF(tn
tw' )(1
X ch
X
f
)
2.Q2 ' 的计算
公式:
Q2 '
0.278VwCp (tn
t
' w
)
3.Q3' 的计算
条件下的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而依据的室外温度,
叫供暖室外计算温tw'度 。
(2)选取标准
有两种确定方法:
①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来确定;
②根据tw不' 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a
(3) 的确定
3.温差修Q正1系. j ' 数 KF(tn (见tPw4' )0a7附录1-2)
第24页/共57页
(1)地面传热系数
时,才考虑垂直外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4m / s
第37页/共57页
3.高度修正率 (X g )
对于房间高度时h, 4m ,不需进行修正,但
当 h 4m ,每增加1米,则增加2%,但总量不超过15%。
总的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
Q1' (1 X g )
Q1.
' j
(1
X ch
X
f
)
Q1. j '
定义:指在某一室外温度( )下,为了保持室内要求的温 度( ),保持房间热平第1衡5页,/共5供7页暖系统单位时间向房间供
4.设计热负荷计算公式 Q' (Q1' Q2' Q3' Q4' ) (Q5' Q6' Q7' Q8' )

供热工程PPT 第一章

供热工程PPT 第一章

3、围护结构中有空气间层的传热系数
在严寒地区的高级民用与公共建筑,其 围护结构内常采用空气间层以减少传热量, 如双层玻璃、空心层面板、空心墙等。这是 由于间层中的空气导热系数比固体材料小的 多,空气间层的存在增加了结构室内的热量通过地面下的土壤,传到室 外大气。通过靠近外墙的地面下的土壤传热 途径较短,热阻较小;通过远离外墙的地面 下的土壤传到室外大气时,所经过的途径较 长,热阻较大。因此,室内地面的传热系数 是随着离外墙的远近而有变化的。但当离外 墙8m以外时,其传热系数变化很小,可认为 是常数。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单位面积的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为1℃时,由一侧 传至另一侧的热量。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如墙、楼 板、屋面、门窗等,一般为平壁,其计算方法如下: 1、匀质多层均质材料组成的平壁 一般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都属于匀质多层均质材料的 平壁结构,其传热过程如图2-2所示,
围护结构的附加 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一、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照射影响 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当太阳照射建筑 物时,阳光直接透过玻璃窗,使室内得到热量。同 时由于受阳面的围护结构较干燥,外表面和附近气 温升高,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热量减少。采用的修正 方法是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修正率。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屋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朝 向修正率。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各地带的换热阻
值,可按下式计算

R0 1.18R0
m2· W ℃/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方法按图1-5的规定计算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三)举例说明 室内供暖施工图的内容
1. 供暖平面图
(1) 首层平面图
❖ 供热总管和回水总管的进出口,并注明管 径、标高及回水干管的位置,管径坡度、 固定支架位置等。
❖ 立管的位置及编号 ❖ 散热器的位置及每组散热器的片数,散热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10.自动排气阀
自动排气阀与系统连接处应设阀门,以便于检修自动 排气阀。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11.散热器
主要有铸铁、钢制散热器两大类(其他材质(铝合金、混 凝土等)散热器。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 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称为热网。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热用户(热力站):集中供热系统利用热能的用户,称为热用户或用热 设备。
热力站
热用户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二、设备 1.安全阀
在阀门型号中用“Y”表示。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7 减压阀
8 压力表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9.集气罐
一般用直径100-250mm的钢管焊制而成,分卧式和立式两 种。集气罐顶部连接直径15mm的排气管,排气管应引至 附近的排水设施处,排气管另一端装有排气阀,集气罐应 设于系统供水干管末端的最高点处。
1 2
供热采暖工程图(PPT47页)
五 供暖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一)供暖施工图的组成
供暖施工图一般分为室外和室内两部分。 室外部分表示一个区域的供暖管网,包括总平面图、 管道横纵剖面图、详图及设计施工说明。 室内部分表示一幢建筑物的供暖工程,包括供暖系 统平面图、轴测图、详图及设计、施工说明。 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由施工说明、施工平面图、采 暖系统图和采暖施工详图及大样图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w
)
K
F
(tn
th )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 ——围护结构的面积,㎡;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
tw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a ——温度修正系数 ;
一、室内计算温度 tn
室内计算温度:指距地面2m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 平均温度。
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况时: 室内温度20 ℃比较舒服,18 ℃无冷感,15 ℃为明显 冷感温度界限。
w ——供暖室外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c p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
0.278 ——单位换算系数,1kJ/h=0.278W
i i
m2·℃/ W (1-11)
式中 R0 ——贴土保温地面的热阻,m2·℃/ W;
R0——非保温地面的热阻,m2·℃/ W(见表1-5);
——保温层的厚度,m;
i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i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各地带的换热 阻值,可按下式计算
R0 1.18R0 m2·℃/ W
绪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第六、七、八章,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
书本中,第一、二章在暖通空调中讲。 第三、四、五、九、十、十一在流体输配管网中讲。
讨论课程安排
第一章 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概述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 的数据。它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供 暖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 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
下几部分进行计算。
Q'
Q1'.j
Q' 1.x
Q2'
Q3'
围护结构的基 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 加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供暖控制对象: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空调控制对象:温度、相对适度、风速、洁净度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式中
q ' aK F (tn
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 系统。
热用户 ——集中供热系统利用热能的用户 。
绪论
按规模和三者关系分
局部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局部供暖系统——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构造上都在一起的供暖系统。
集中式供暖系统——热源和采暖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
由热源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
五 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尺寸丈量规则
地下室面积的丈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加 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一 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产生原因
室内因阳光射入而得到的热量 向阳面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升高。
失热量减少 向阳面围护结构,K值较小
地带
第一地带 第二地带 第三地带 第四地带
(㎡·℃/W)
2.15 4.30 8.60 14.2
(W/㎡·℃)
0.47 0.23 0.12 0.07
地面传热地带的划分
(2)贴土保温地面(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中, 有导热系数小于1.16 W/m·℃的保温层)各地 带的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
R0
R0
n i 1
供热工程(第四版)
贺平 孙 刚 王飞 吴华新 编著
绪论
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研究对象:采用水或蒸汽为热媒,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 用户(如供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和消 耗中、低品位热能的生产工艺用热系统。
供暖系统: 热源
热网
热用户 三部分组成
绪论
热源——泛指能从中吸取热量的任何物质、装置或天 然能源。
修正系数
2 1 / 或 (2 3 ) / 21
0.09~0.19 0.20~0.39 0.40~0.69 0.70~0.99
0.86 0.93 0.96 0.98
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再用下式确定:1 Nhomakorabea1
K
R0 Rn R p j Rw
W/ m2·℃
划分地带法
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和热阻
Q'
Q' 1. j
Q' 1.x
(1
x

g
aKF (tn tw)(1+xch +xf)
高度附加率
朝向附加率
风力附加率
第四节 冷风渗透耗热量
一、缝隙法
确定门、窗缝隙渗入空气量V后,冷风渗透耗热量 Q2'
Q2' 0.278V wcp (tn tw' )
式中 V ——门、窗缝隙渗入总空气量,m3/h
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t w
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
不保证天数的原则 三、温差修正系数
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 ' K F (tn th )a
a
tn th
tn
t
' w
式中:F ——供暖房间所计算的围护结构表面积,㎡
K ——供暖房间所计算的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一 朝向修正耗热量 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选择不同的朝向修正率
二 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考虑室外风速变化而对耗热量 的修正。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三 高度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考虑建筑物高度对耗热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外围护结构的总耗热量可表示为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值。 4.地面的传热系数。(划分地带法)
K 1
1
1
R0 1 i 1 Rn R j Rw
n
i w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 的、两向非匀质围护结 构的传热系数K值。首 先求出围护结构的平均 传热阻
R
p
j
A n Ai
Rn Rw
i1
R0i
序号
1 2 3 4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
t t 供室暖内系温统度的n设,计供热暖负系荷统:在指单在位设时计间室内外向温建度筑物w下供,给为的达热到量要Q求'。的
对没有装置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筑物,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可用下
式表示:
Q' Q'sh Q'd Q1' Q'2 Q3' Q1' 0
在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一般可分为以
th ——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空气温度, ℃
a ——温差修正系数。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计算温差修正系数的示意图
1-供暖房间;2-非供暖房间
1.均质多层材料的传热系数K值,一般建筑物的外墙
和屋顶都属于均质多层材料的平壁结构。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均质围护结构的传 热系数K值,比如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形式 的空心砌块,或保温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