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电网设计准则

中低压配电网设计准则
中低压配电网设计准则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标准电压等级如下

中压10KV

低压380/220V

10KV系统接地方式:以架空线路为主的10KV中压配电网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10KV系统母线接地电容电流大于等于10安培时,应采用经消弧线圈、小电阻接地方式或两种并联方式。380V/220V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低压线路主干线的末端和各分支线的末端,零线应重复接地。三相四线制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零线也应重复接地。

配电网的保护设置应以能实现上下级保护配合为基本原则。

在客户与变电站之间装设断路器保护时,应能与变电站出口断路器保护相配合。

客户接入公用配电网时在客户侧必须装设一级保护;315KVA以下客户采用高压熔断器保护;315~1250KVA的客户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或断路器保护;1250KVA及以上客户必须采用断路器保护,断路器保护宜同时具有单相接地跳闸功能。

中压配电网线路的正常供电半径,在满足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的前提下,城区不宜超过3KM,市郊不宜超过5KM。农村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m。不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增加电源点。

中压配电网分段原则

中压主干线一般应根据负荷大小分为三段。中压线路的主干线应装设分段开关,相邻变电站及同一变电站馈出的相邻线路之间应装设联络

开关,分段点的设置应随网络接线及负荷的变动作相应调整。较大的支线应装设分支开关。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宜采用以柱上变压器或箱式变压器为中心的树枝放射式结构。相邻变压器低压干线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各变压器独立运行,事故或检修时经倒闸操作后继续向客户供电。

中压架空线路:

城区中压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40~50m;市区线路禁止采用预应力砼杆,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15m或12m普通砼杆;砼杆应带有3m 线标志;线路的承力杆应采用大弯距砼电杆,特殊情况下采用窄基角钢塔,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设计方案可采用钢管杆(塔)。

架空绝缘线路应在下列地方设置绝缘接地挂环。

1:开关两侧

2:主干线每500m或一个耐张段两端的直线杆塔上

3:超过200m分支线的首端

4:双电源分支处

导线排列

中压架空线路改造建设时导线的排列方式、线间距离确定、设备选择及引线连接,应考虑便于开展带电作业,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推荐采用垂直排列方式。

不同变电站出线的中压架空线路不宜同杆架设;单回线路不同电源的中低压线路禁止同杆架设

JKLGYJ钢芯铝绞线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可用于树线矛盾突出

的较大使用档距需求的情况,但未列入现行国家标准,同时其线张力和架线弧垂均较大,故不作为绝缘导线的主要类型推荐使用。JKLHYJ/Q铝合金芯轻型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在少部分地区可用于跨林区等的较大线路档距,但考虑到其他使用范围和生产厂家较少,其结构参数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水泥单杆杆长:10、12、15、18m

钢管杆杆长:10、13、16、19、22m

12m水泥单杆和10m钢管杆、15m水泥单杆和13m钢管杆、18m水泥单杆和16m钢管杆构成一系列使用。

宅基塔适用于单回线路及双回线路,不考虑同杆架设380v/220v线路。直线宅基塔按塔高分别为13、15、18,耐张转角宅基塔按塔高分为13、15m。

与10KV同杆架设的380v/220v线路对电杆受力的影响非常大,对直

线杆将直接影响其主杆型号的选取,对转角杆将影响其使用角度,选用电杆时要根据有无低压线的实际情况选取。

杆型分段原则:

10kv直线水泥单杆中10m杆均与整根杆,不考虑分段;12m杆分为整根杆和法兰组装杆,应根据施工条件选择使用;15m杆分为整根杆、法兰组装杆和焊接组装杆,宜优先选用整根杆或法兰组装杆;18m杆均为法兰组装杆。组装杆分段长度应根据标准制造长度按需选择。

稍径为190mm的水泥杆基础一般采用原状土掏挖直埋式的基础型式,当水泥杆的倾覆力矩大于基础原状土抗倾覆力矩时应加装卡盘基础,若装卡盘还不能满足要求,可适当加大埋深或按大弯距水泥杆基础型式处理。根部下压力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时应加装底盘基础。

大弯距水泥杆基础,列出套筒无筋式、套筒式、和台阶式三种常用基础型式。

套筒无筋式基础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基础开挖后先用混凝土浇制套筒

基础,待基础养护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0/100后,将水泥杆插入后进

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使水泥杆和基础连接牢固。

套筒式基础类似于灌注桩基础,施工方式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钻孔,成孔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并按水泥杆埋深预留好水泥杆埋设孔,将水泥杆插入后浇注混凝土使水泥杆和基础连接牢固。

台阶式基础主柱配置钢筋,台阶宽高比在满足刚性角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底板不配筋,必要时采用基础垫层。基础施工时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注完成,回填土应分层务实。

10kv无拉线转角水泥单杆

10kv多回路直线转角水泥单杆上下横担距离按0.9m计算负荷;在同杆架设380v/220v低压线时,按距最下层高压横担1.5m计算负载。

10KV金具、绝缘子选用及防雷与接地

10kv金具类型包括悬垂线夹、耐张线夹、接续金具、连接金具和防

护金具。

(1)悬垂线夹用于架空线路直线杆塔上导地线的安装固定及非直线

杆塔上跳线的固定。根据回转轴中心与导线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悬垂线夹可分为中心回转式、下垂式、及上杆式;根据悬垂线夹对导线握力值要求可分为固定型、滑动型及有限握力型等。本次典型设计采用固定型中心回转式悬垂线夹。

(2)耐张线夹用于架空线路耐张杆塔上导地线终端的固定及杆塔拉

线终端的固定。耐张线夹按其结构和安装方式可分为压缩型、螺栓型和楔行等。

(3)接续金具用于导线与导线、导线与接地线等连接,包括预绞型接续条、接续管、并沟线夹、H型线夹、C型线夹、J型线夹、弹射楔形线夹、绝缘穿刺线夹及接地线夹等类型。导线的承力型接续可采用压缩型或预绞式等形式。

(4)连接金具用于绝缘子与杆塔横担铁件、绝缘子与耐张线夹等连接,包括联塔金具、联板、球头挂环、碗头挂环、延长环、直角环及平行挂板等类型。

(5)防护金具用于导地线的机械防护,包括防震锤、重锤和护线条等。本次典型设计采用防震锤和铝包带。

为了减少线路运行中产生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与导线直接接触的金具部件应采用铝制材料,其它部件可采用铁质材料。楔形耐张线夹及螺栓型耐张线夹应选用节能型铝合金材料。

10KV裸导线线路防雷可采用带间隙避雷器或架空地线二种方式;10kv 绝缘导线线路防雷可采用多种方法,如防雷绝缘子、加装避雷器、限流消弧角、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增长闪络路径和架空地线保护等方式,本次典设推荐采用(1)防雷绝缘子(2)带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3)线路直连氧化锌避雷器(4)架空地线四种方式。

(1)防雷绝缘子。防雷绝缘子根据用途可分为用于直线杆和用于耐张杆两种类型。用于直线杆的防雷绝缘子在绝缘子两端安装放电金具和引弧金具组成固定放电间隙,放电金具内段绝缘导线剥皮处理,建议每3基左右电杆加1处接地,多雷区应逐基接地。用于耐张杆的防雷绝缘子在绝缘子两端分别安装放电金具和引弧金具组成固定放电

间隙,耐张线夹内段绝缘导线剥皮处理,建议每基电杆加1处接地。中压电缆线路

电力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电缆主干线的导线截面宜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宜超过两种。在电缆管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采用阻燃型电缆。

电缆终端接头:选用专用的电缆终端,目前最常用的终端类型有热缩型、冷缩型、预制型。

电缆中间接头:三芯电缆中间接头应选用直通接头,目前最常用的有热缩型、冷缩型。

10KV电缆截面的选择:

主干线:电缆截面铜芯300、400mm2(铝芯400mm2)

次干线:电缆截面铜芯240、300mm2(铝芯240、300mm2)

分支线:电缆截面铜芯95~185mm2(铝芯120~240mm2)

(1)直埋敷设:适用于便于开挖的公园绿地及建筑间的边缘地带,直埋敷设电缆同路径条数不宜超过3条。

(2)电缆沟敷设:适用于不能直接埋入地下及地面有机动负载的地方。电缆穿越道路、铁路时一般采用这种敷设方式。埋管、顶管应采用与电缆外径相适用的耐高温、耐腐蚀的高强度管材,并应满足街面荷重的要求。每40~50m至少修建检查井一个,交叉路口修建十字检查井一个。主干线通道宜预埋通讯电缆的管孔。

(3)隧道敷设:电缆条数多或多种电压等级电缆平行的地段。电缆隧道在变电站选址及建设时统一考虑,并争取与城建工程同时建设。

一般敷设电缆条数以20条以上为宜。

(4)排管敷设

电缆排管敷设的优点是受外力破坏影响少,占地小,能承受较大的负荷,电缆敷设无相互影响,电缆施工简单;其缺点是土建成本高,不能直接转弯,散热条件差。

管道起保护电缆和在发生故障后便与将电缆拉出更换的作用。开挖排管用管道主要材料有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CPVC/UPVC管)、聚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PP管)、热侵塑钢管(N-HAP)、MPP聚丙烯塑料管等。

非开挖拉管一般采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MPP),顶管一般采用柔性接头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

排管敷设中,在敷设路径起、终点及转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m 应设置一处标示桩,当电缆路径在绿化带、灌木丛等位置时可延至每隔50m设置一处标示桩。

拉管部分:

排管的内径按不小于1.5倍的电缆外径的规定来选择

非开挖拉管采用圆形单孔管材,管材间的连接采用热熔焊,管材内壁应光滑,无凸起的毛刺。施工前对电缆路径两侧10m范围内进行详细地质和障碍物勘探。拉管出入土角控制在8°~15°,管材任意点的弧度应不小于8°。两端电缆井待拉管穿越完成后结合连接的电缆沟或排管断面尺寸和高差情况确定。

顶管部分:

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3m。

电缆与架空线路连接处不应采用高压隔离开关

配电变压器

柱上变压器:Z

户外:A

户内:B

户外柱上变ZA,房屋式ZB

ZA-1(50~400KVA变压器)

10kv侧采用电缆或架空绝缘线引下,低压综合配电箱采用悬挂式安装,进线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或相应载流量电缆,出线可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或电缆引出。

安装方式:等高安装

低压综合配电箱:外形尺寸选用1350mm*700mm*1200mm,空间满足400kva及以下容量配电变压器的1回进线,3回馈线,计量,无功补偿、配电智能终端等功能,箱体外壳优先选用不锈钢材料,也可选用SMC(纤维增强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材料)。

200kva以下变压器按200kva容量配置低压综合配电箱,200~400kva按400kva容量配置低压综合配电箱。山区可选用10m等高秆,低压综合配电箱尺寸选用800*650*1200,空间满足200kva以下容量配电变压器的1回进线,2回馈线等智能终端安装要求。

10kv选用跌落式熔断器或封闭型熔断器。

断路器短路电流水平按8/12.5ka考虑,其他10kv设备短路电流水平均按20ka考虑。

低压综合配电箱采用悬挂式安装,下沿距离地面不低于2m,在农村、农牧区可降低至1.8m。

台区导线选择:电压器10千伏引下线一般选择:主干线至跌落式熔断器上桩选用JKLYJ-10/50架空绝缘导线,跌落式熔断器下桩至变压器选用ZC-YJV-8.7/15KV-3*35电缆或JKTRYJ-10/35导线。

变压器至低压综合配电箱出线选择:200kva及以下选用JKTRYJ-1/150架空绝缘导线或ZC-YJV-0.6/1KV-1*150单芯电缆,200~400kva选用JKTRYJ-1/300架空绝缘导线或ZC-EFR-0.6/1KV-300柔性电缆。

标识:警示牌,尺寸300*240mm

设备外观:SMC材质采用海灰B05,不锈钢采用亚光处理。

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最小垂直距离

配电变压器应尽可能设置在负荷中心,且供电半径应控制在200m以下;坚持“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

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区域一般不跨越主干道路。

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时宜将负载量控制在变压器容量的40%~80%之间。

单台变压器的最终容量确定:柱上变压器控制315KVA及以下;箱式变控制在630KVA及以下;配电室内安装的配电变压器单台容量宜控制在800KVA及以下。

配电电压器台架要求

台架横梁下平面与地平面一般保持在2.5m~3m之间,影响安全的特殊情况可与地平面保持在3.5m。

变压器台架应采用两杆式(含线路主杆)台架。

低压配电网

导线截面选择

在供电半径小于200m的情况下,采用绝缘导线时,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即可。当在某些区域因变压器位置比较紧张,必须采用容量较大的箱式变或配电室,造成供电半径大于200m时,应适当增大导线截面,以满足电压质量及线损指标的要求。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导线敷设要求

集束导线敷设:在小区、街道内应取消电杆,沿建筑物敷设,敷设时采用钢绞线吊装,支撑点应小于等于5m。集束导线在钢绞线上吊装

时,吊卡距离小于或等于0.5m。

电缆敷设:可采用直埋、穿管或电缆沟敷设。电缆应尽可能不留接头,如有接头时在接头处应设检查井。采用穿管、电缆沟应每50m至少留一检查井。在电缆转弯处、电缆引上、引下敷设时应增设检查井。环网柜的应用:在安全防范措施的以保证的前提下,根据负荷的情况和城市街道情况,环网柜尽量以户内为主;电缆环网的开环点,应根据环网中的负荷分布和城市街道状况进行选择;

环网柜一般主要用于10KV电缆线路的分段或联络,一般应考虑两路以上电缆进线;

环网柜可安装与广场、公园的绿地或主次干道的旁边,应安装在离地面300mm以上的砼基础上,基础下面应设有排水沟,应有便于电缆接入的管孔,为减少潮气进入箱体,应在柜体与电缆沟之间采用防潮措施;

环网柜的进线柜及联络柜开关一般应采用负荷开关,馈线柜所带的客户或线路装见容量在1250KVA以上时,馈线柜应采用断路器柜,保护采用数字式保护;所带的客户或线路装见容量在1250KVA及以下时可采用SF6或真空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的方式;

仅采用负荷开关的馈线柜所带受点装置的进线侧必须装有可靠的断路器保护或跌落式熔断器。

电缆分接箱

电缆分接箱分中压和低压电缆分接箱,中压电缆分接箱应采用全绝缘型。

中低压电缆分接箱的馈线回路数应根据进线的导线截面和出线的需要确定。中压电缆分接箱一般进出线总数不超过六回,根据所带的负荷及线路情况分为普通型、带开关型,低压电缆分接箱进出线一般不超过八回出线。

电缆分接箱的应用:

接入10KV电缆主干线的电缆分接箱应带馈线开关。

电缆分接箱可安装与广场、公园的绿地或主次干道的旁边,分接箱应安装在离地面300mm以上的基础上,基础下面应设有排水沟,应有便于电缆接入的管孔,为减少潮气进入箱体,应在柜体与电缆沟之间采用防潮措施。

低压电缆分接箱一般用于住宅小区的配电,其进线来自附近10KV配电所或箱式变得低压出线。分接箱一般应靠近受电端,落地式分接箱可安装与住宅小区的绿化带或建筑物的周边场地。

线路故障指示器

下列地点应装设故障指示器:

线路的分段开关处和线路的分支处

开闭所、电缆环网柜、分接箱内电缆处

与客户分界处

防雷与接地

10KV架空配电线路上的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应在电源侧装设避雷器,其接地线应与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的金属外壳连接后共同接地。联络用的常断柱上开关两侧都应装设避雷器。环

网供电线路上的柱上开关两侧都应装设避雷器。

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及金属外壳连接后共同接地。郊区、农村多雷区变压器低压侧也应装设避雷器。

开闭所内应在进线柜、联络柜、真空断路器柜和变压器柜内装设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装置。

10kV电缆的防雷。

10kv电缆线路长度超过22m时均应装设避雷器保护。

10KV电缆线路的户外电缆头与架空线路连接,电缆头与架空线路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其避雷器的接地线与电缆金属外皮连接后共同接地。若与架空线路连接的电缆长度大于或等于50m时,应在电缆两端装设避雷器,与架空线路连接的电缆长度小于50m时,只在电缆任一端装设避雷器即可。

10KV架空绝缘线路的防雷击断线的措施。

剥开绝缘线固定点的绝缘层,加装厚重金属线夹(闪落保护器)替代导线承受电弧,保护导线免受工频续流烧损。

采用在支持绝缘子旁并列安装绝缘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加装防雷绝缘子。

配电系统的接地要求

环网柜、开关柜、控制柜、保护柜、箱式变、电缆分支箱的金属外壳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电容器、柱上开关的金属外壳、联动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应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电缆的终端头、电缆的金属护层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配电变压器台架应采用双接地:配电变压器设备外壳、高压避雷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应汇集,可在台架横担处汇集,同时应通过两根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配电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该台区的低压网络的每个重复接地的电阻不大于10欧姆。

带承力线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其承力线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接地体不应与地下燃气管、送水管接触。

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或水平敷设,腐蚀严重地区的接地体宜加大2~4mm的圆钢直径或扁铁厚度。

10KV架空裸导线持续允许电流参考值

0.6/1kv JKLYJ-JKLYJ-JKLHYJ 型架空绝缘电缆载流量参考表

10kv电力电缆的载流量及其校正系数表

环网箱接线示意图:

(1)图H.1(a)为2进2出环网柜,2个进线配负荷开关,作为电源进线和环网用,2个馈线配断路器,可带较大的负荷。

(2)图H.1(b)为2进2出环网柜,2个进线配负荷开关,作为电源进线和环网用,2个馈线配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每台负荷开关可带不超过1250KVA的容量;要求客户进线侧必须装有可靠的断路器保护或跌落式熔断器。

(3)图H.1(c)环网柜为3个进线负荷开关,作为电源进线和环网用,几个馈线共用一台断路器;特点是所带的客户数量多,体积小,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9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 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 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 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 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二、插头与插座; 三、连接片 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 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 二、继电器、接触器; 三、半导体电器; 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2.2.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二、按敷设方式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表2.2.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改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电气和导体的选择、配电设施的布置、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配电线路的保护、配电线路的敷设等。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将规范适用范围的电压由交流、工频500V以下修改为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 2.取消了原规范总则中对于选用铜、铝导体材质的规定; 3.增设术语为单独一章,删除附录中的名词解释; 4.补充了功能性开关电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选择和安装的规定; 5.补充了选用具有中性极的开关电器的规定; 6.补充了IT系统中安装绝缘监测电器的规定; 7.补充了等电位联结用的保护联结导体截面积选择的规定; 8.将原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中的第二节“配电设施布置中的安全措施”和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的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合并,并增加“SELV系统和PELV系统及FELV系统”一节,为第5章“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 9.在“配电线路的保护”一章中增加了“配电线路电气火灾防护”一节; 10.增加了关于“可弯曲金属导管布线”、“地面内暗装金属槽盒布线”、“矿物绝缘电缆敷设”、“预分支电缆敷设”的规定; 11.对原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完善和调整。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 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 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 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 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二、插头与插座; 三、连接片 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 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 二、继电器、接触器; 三、半导体电器; 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2.2.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二、按敷设方式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表2.2.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6年6月1日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2)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2)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2) 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 (4) 第一节一般规定 (4) 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 (5) 第三节对建筑的要求 (6) 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 (6) 第一节一般规定 (6) 第二节短路保护 (6) 第三节负载保护 (7) 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 (8) 第五节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11) 第五章配电线路的敷设 (11)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 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线 (12) 第三节钢索布线 (13) 第四节裸导体布线 (14) 第五节封闭式母线布线 (15) 第六节电缆布线 (15) 第七节竖井布线 (18) 附录一名词解释 (19)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 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 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 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二、插头与插座; 三、连接片; 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 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 二、继电器、接触器; 三、半导体电器; 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2.2.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二、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_2011

1 总则 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 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 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 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 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 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 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 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电气低压配电设计要求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二、插头与插座; 三、连接片; 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 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 二、继电器、接触器; 三、半导体电器; 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第2.2.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二、按敷设方式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注:L为绝缘子支持点间距。 第2.2.3条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当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m,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或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2.2.4条导体的允许载流量,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温度校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第2.2.5条导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下列温度值: 一、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 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 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 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 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 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 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 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标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low voltage electrial installations GB 50054-9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6年6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5北京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5]325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一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同时废止。 该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1986】250号文要求,由原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靠拢,在配电线路的保护中,为了防止人身间接电击、电气线路损坏和电气火灾,全面采用了国际电工标准,对配电设备的布置,也参照国际电工标准修订了安全措施,在线路敷设中增订了电缆桥架、电缆竖井设计的规定,以及由于电气产品更新、换代等原因增补修改了有关条文。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机械工业部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广安门外莲花河胡同1号;邮政编码:100055),并抄送机械工业部行业发展司,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机械工业部 一九九五年七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条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未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 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 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 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二、插头与插座; 三、连接片; 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 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 二、继电器、接触器; 三、半导体电器; 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未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2.2.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二、按敷设方式及环境和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计算电流; 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求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2)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2)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2) 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 (4) 第一节一般规定 (4) 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 (5) 第三节对建筑的要求 (6) 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 (6) 第一节一般规定 (6) 第二节短路保护 (7) 第三节负载保护 (7) 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 (8) 第五节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11) 第五章配电线路的敷设 (12) 第一节一般规定 (12) 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线 (12) 第三节钢索布线 (14) 第四节裸导体布线 (14) 第五节封闭式母线布线 (15) 第六节电缆布线 (15) 第七节竖井布线 (19) 附录一名词解释 (19)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

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 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 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 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二、插头与插座; 三、连接片; 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 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 二、继电器、接触器; 三、半导体电器; 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

2019最新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019最新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 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 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 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 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 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 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 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 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 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 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 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 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 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 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2.0.13保护分隔 protective separation 用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或基本绝缘和电气保护屏蔽的方法将 一电路与其他电路分隔。 2.0.14特低电压 extra-low voltage 相间电压或相对地电压不超过交流方均根值50V的电压。 2.0.15 SELV 系统 SELV system 在正常条件下不接地,且电压不能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 2.0.16 PELV系统 PELV system 在正常条件下接地,且电压不能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2.0.17 FELV 系统 FELV system 非安全目的而为运行需要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 2.0.18等电位联结 equipotential bonding 多个可导电部分间为达到等电位进行的联结。 2.0.19保护等电位联结 protective-equipotential- bonding 为了安全目的进行的等电位联结。 2.0.20功能等电位联结 functional-equipotential-bonding 为保证正常运行进行的等电位联结。 2.0.21总等电位联结 main equipotential bonding

2020年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年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 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 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 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 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 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 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 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 第五章无功补偿 (5) 第六章低压配电 (6) 附录一名词解释 (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第2.0.2条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二、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第2.0.3条下列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 一、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二、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的馈电线路。 三、蓄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