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现象精编版

合集下载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物理】诗词、成语、俗语中的光学知识我们所学的诗词、成语及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的诗词、成语、俗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从中我们不但能学到文学知识,还能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一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1.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2.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虽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是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二光沿直线传播1.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2. 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立竿见影。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3.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是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___;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像。

(填虚、实)。

答案:沿直线传播、反射、虚。

4.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游蒋山》苏轼)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泊樟镇》杨万里)第一句提出“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第二句提出“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实都是利用了___的道理。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三光的反射1.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文中写道,文中___。

A. “皓月”是人造光源;B. “皓月”是自然光源;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解析:在夜晚月亮非常明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浮光跃金”是说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C。

2.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1.光学(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6)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7)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开树,不会落在远处。

(6)爬得高,跌得重因为物作都具有质量,并且爬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说船要停在江心,就必须提前抛锚,等到江心再抛锚就晚了。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9)小小秤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源:物理学中,把自身能够发光 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
水母等。
光源的分类
人造光源:开着的灯、点
燃的蜡烛、霓 虹灯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
二、光的传播
2、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1)提出问题: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 (2)猜想:
1、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三章 光现象
说出下面成语的意思
1、伸手不见五指
在漆黑的环境里,我们什么 也看不见,这是由于 没有光的缘故.我们要看见物体,物体上必须要有光 进入我们的眼睛.
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一节 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 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 中的应用。 3.知中的传播
(5)归纳总结: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的描述 模型法
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 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一种物理模 型,实际不存在)
点光源发
出的光线
S
平行光线 (如太阳光)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D、“ □”形的
观察与思考
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图说明。
2、光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3、光传播路线可能是折线
(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实验是研 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设计实 验:
用激光灯向多种介质照射,观察光 路的情况。
(4)进行实验 :
实验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温馨提示:激光笔 不要照射眼睛哟!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电磁光声等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电磁光声等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电磁光声等三、电磁学29.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四、光学30.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1.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33.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6.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37.海市蜃楼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38.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反射红光。

五、声学39.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0.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4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

六、物质结构43.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44.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因为分子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

45.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有:
光彩夺目:形容物体或事物光彩耀眼,引人注目。

珠光宝气:形容女子装饰华丽,富贵豪华。

光怪陆离:形容景象奇异变幻,错综复杂。

光彩流离:形容光彩闪耀,熠熠生辉。

光芒万丈:形容光芒强烈,照亮一切。

光彩照人:形容人仪表堂堂,神采奕奕。

光彩四溢:形容光彩扩散,充满整个空间。

光彩夺人:形容光彩强烈,胜过他人。

光彩一新:形容面貌焕然一新,光彩夺目。

光彩无限:形容光彩四射,极其耀眼。

以上是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其中,“光彩”指的是光线的反射、折射或发射所产生的美丽光芒,而“成语”或“俗语”则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常常用来表达某种含义或情感。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光现象 第四节-光的折射-文档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光现象 第四节-光的折射-文档

第4节光的折射预习新知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不相等.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________的.(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_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2)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向________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折射角=入射角=________.注意:①当光斜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__________和________;②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________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________________介质中.【答案】1.斜射发生改变2.同一法线可逆(1)法线小于增大(2)远离法线大于(3)不变0°注意:①反射折射②同一不同课程导学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辨析例1: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全食B.雨后彩虹搭起天桥C.水面鸟儿顾影成双D.在海面上看见水下冰山【答案】例1:C二、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例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A.小于50° B.大于50°C.大于40° D.小于40°例3:如图1所示,OA是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的夹角为50°,则下列关于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的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图1A.α>40°,β=50° B.α>40°,β=40°C.α<40°,β=50° D.α<40°,β=40°【答案】例2:D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50°,入射角为90°-50°=40°,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折射角小于40°,故选D.例3:B三、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例4:请在图4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图4【答案】例4:如下图所示.课堂达标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3.关于光的折射的说法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B.入射光线和法线与折射光线不一定在一个平面内C.入射角不一定总大于折射角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4.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日食和月食;②池底“变浅”;③水中倒影;④小孔成像;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⑦镜中“花”5.小华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虚像;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鱼的实际位置比看到的要________(填“高”或“低”)些.6.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________方,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________射到________中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光路图:在图5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图5真题演练1.【2016长春】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白云B.凉亭C.飞鸟D.水中的鱼2.【2016吉林】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光现象的识别及解释(教师版)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光现象的识别及解释(教师版)

2023年中考物理热点复习:光现象的识别及解释(精讲)知识梳理
光现
象条件或定义
生活实例
现象类成语诗词类应用类
光的
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
食、小孔成像等
一叶障目、坐井
观天、风吹草低
见牛羊等
日晷、激光准直、
射击瞄准“三点一
线”、队伍看齐等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
回来的现象
水中倒影、
镜中的像、
黑板反光等
猴子捞月、
镜花水月、
杯弓蛇影、
池水映明月等
穿衣镜、潜望镜、
自行车尾灯、汽车
后视镜等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池水看起来比实
际浅、插入水中
筷子弯折、看到
水中的游鱼等
海市蜃楼、
潭清疑水浅等
放大镜、投影仪、
照相机等
温馨提示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像的形状取决于成像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典例讲解
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日晷B.放大镜放大字C.水中“倒影”D.小猫照镜子
第1页(共4页)。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四十:光现象(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四十:光现象(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分类演练——专题四十:光现象考点一:光的传播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注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2.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4.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 雨后天空的彩虹B. 水中的“月亮”C. 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D. 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5.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直线传播的是6.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脉冲激光,激光被安装在月面上的角反射器反射回来,地面上的计时器把激光往返地月的时间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月距离。

激光是一种波,它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均按3.0×108m/s计算,若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2.56s,则地月距离约为m。

7.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图乙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8.厦门杏林跨海特大公铁大桥公路桥全长8.5km,铁路桥全长5.4km.一辆小轿车以6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1)小轿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2)若铁路桥通车后,一列长100m的火车通过全桥只需要3min,请计算火车在桥上的平均速度.(3)铁路桥为直线形,而“隔壁”的公路桥呈“M”形起伏,通过高低落差,火车的车灯就不会对公路桥上迎面来的车辆造成眩光影响.请说说这里包含的光学知识是什么?考点二:光的反射1.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右移动B.水平向左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3.放映电影时,银幕用的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A. 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B. 白布能发生漫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C. 白布能使光线发生弯曲,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D. 白布能使光沿直线传播,使人看到银幕上的像4.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原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这是由于________缘故;教室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这是光照在字上,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5.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⑴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⑵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⑶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
关于物理光学知识的古诗有:
1.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其物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 刘禹锡《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其物理原理是光的反射。

3. 陆游《沈园》中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物理原理是平面镜成像。

4. 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其物理原理是声音的传播。

5. 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其物理原理是液化。

6.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物理原理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 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其物理原理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8.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其物理原理是机械运动。

9. 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其物理原理也是光的反射。

以上古诗中蕴含的物理光学知识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学家。

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 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  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光的传播知识点归纳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王培强中国地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地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地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地理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光沿直线传播.坐井观天解析:在井底地青蛙看到地天空很小,是由于光地直线传播造成地..立竿见影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地泰山都看不见.运用地就是光沿直线传播地知识..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晚唐诗人高骈地《山亭夏日》)解析:诗句中“浓阴”地形成说明了光地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地反射形成地虚像..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出自宋代苏轼地《游蒋山》)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地直线传播造成地..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出自宋代杨万里地《泊樟镇》)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地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光地反射.镜花水月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地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地规律,平面镜所成地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地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玉不琢不成器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地《月下独酌》)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出自汉代秦嘉地《赠妇》)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地反射后地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出自《春山夜月》)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地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地《岳阳楼记》)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地虚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地《宿建德江》)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地距离很近.其实不符合科学道理地,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到镜面地距离相等,故并没有“近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光地折射.海市蜃楼解析:光经过密度不均匀地空气产生折射现象,所看到地是虚像..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解析: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地实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地《使至塞上》)解析:作者看到地“落日”并不是实际地太阳,而是光经过不均匀地大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地虚像,太阳地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代储光羲地《钓鱼湾》)解析:“潭清疑水浅”是指潭水清澈见底,使人怀疑它很浅,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地缘故,我们看到地是潭底地虚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光地色散.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出自清代牛应之地《雨窗消意图》)解析:柳絮本来是白地,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地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地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地红光照到白色地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地红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地《题都城南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我们看到物体地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地颜色决定.红色地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成语中的光学现象

成语中的光学现象

成语中的光学现象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中,有许多成语生动地描述了光学现象。

这些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也揭示了光与视觉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来自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

它描述了一个人因为错觉而产生的恐惧。

这其实涉及到的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从水到空气,它会改变方向,这就是光的折射。

而当光线在平滑的表面上反射时,如镜子或水面,它保持了原来的路径,这就是光的反射。

这两种现象在“杯弓蛇影”中都有所体现。

另一个与光学有关的成语是“察言观色”。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观察别人的言行和脸色可以洞察其内心的想法。

这看似与光学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我们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来理解他们的情绪,这与光学的透射效应有些相似。

在透射现象中,光线穿过透明或半透明介质,如玻璃或水,改变了方向或速度。

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一架透镜,将外部世界的图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使我们能够“看”到并理解这些图像。

还有一个成语叫做“眼见为实”。

这个成语强调了直接观察的重要性,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确信无疑。

这与光学中的直射现象有些相似。

在直射现象中,光线沿直线传播,直到遇到障碍物或表面。

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一架接收器,捕捉到这些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并理解周围的世界。

这些成语只是汉语中众多与光学有关的成语的一小部分。

通过研
究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学现象,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07光现象区分与判断专题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07光现象区分与判断专题

光现象判断专题1.(2019天津,16)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①立竿见影②潭清疑水浅③一叶障目。

其中______(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______解释。

2.(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3.(2019齐齐哈尔,3)“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以下现象中与“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 B.眼睛看到远处的物体C.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D.利用放大镜观看邮票4.(2019宁夏,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C.林中树的影子 D.镜中的陶罐5.. (2019泰州,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6. (2019扬州,13)“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花_____ (吸收/反射)红色光;“荷风送香气”,闻到香味是_____________现象;“鱼戏莲叶间”;看见水中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像。

7.(2019湘潭,6)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8.(2019内江,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9.(2019遂宁,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10.(2019重庆B卷,2)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1.(2019泰安,3)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水中筷子“弯折”B.地上的身影 C.水中荷花的倒影 D.墙上手影12.(2019怀化,5)下列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铅笔在水中“折断”C.雨后彩虹D.投到车身上的手影13.(2019德州,2)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4.(2019聊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5.(2019威海,2)关于光现象与形成原因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影游戏﹣﹣光的折射B.镜花水月﹣﹣光的漫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D.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16.(2019潍坊,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17.(2019东营,3)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

关于光的物理现象成语

关于光的物理现象成语

关于光的物理现象成语
1. “光芒万丈”:看那太阳当空照,简直就是光芒万丈啊!就好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下子照亮了整个世界!例子:演唱会的灯光四射,可不就是光芒万丈嘛,让台下的观众都热血沸腾了!
2. “光天化日”:哎呀,这大白天的,光天化日之下,有啥好怕的呀!就像我们大摇大摆走在街上的时候,阳光明晃晃地照着。

例子:小偷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也太猖狂了吧!
3. “五光十色”:夜晚的霓虹灯闪烁起来,那可真是五光十色呀!就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一样绚烂多彩。

例子:节日的烟花绽放,五光十色的,多好看呀,把整个夜空都照亮了!
4. “珠光宝气”:哇,你看那些珠宝,真是珠光宝气啊!那璀璨的光芒好像在说它们有多么珍贵。

例子:她穿上那件挂满宝石的礼服,简直是珠光宝气,太耀眼啦!
5. “波光粼粼”: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可真美啊!像无数颗钻石在水面上跳动。

例子: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真是太迷人啦!
6. “刀光剑影”:武侠片里的打斗场面常常是刀光剑影的,好刺激呀!就好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眼前展开。

例子:他们在舞台上表演武打戏,刀光剑影的,那精彩程度绝对不亚于电影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关于光的物理现象成语都好有趣呀,通过各种例子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奇妙之处,光真的是很神奇的存在呢!。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立竿见影:形容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看到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短浅。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言论或某种艺术手段点化,使事物变得完美。

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分离后的夫妻或情侣重新团聚。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难以解决问题。

雪上加霜:比喻本来不好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水中捞月:形容白费力气,无法实现的事情。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现象。

火树银花:形容热闹灿烂的景象。

灯火辉煌:形容灯火通明、热闹繁华的景象。

光芒四射:形容光亮强烈,照耀四方。

光彩夺目:形容色泽鲜艳,耀眼夺目。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珠光宝气:形容妇女佩戴的珠宝首饰闪闪发光,十分华贵。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绚丽多彩。

烈日炎炎:形容阳光强烈,天气炎热。

光芒万丈:形容太阳或星星的光芒十分强烈,可以照射到很远的距离。

晨光熹微:形容早晨的光线微弱而柔和。

暗淡无光:形容光线昏暗,没有光彩。

荧光闪闪:形容夜间的萤火虫等发出的光芒闪烁不定。

一缕阳光:形容少量、细微的光芒。

喷薄欲出:形容太阳或事物即将显现,气势雄浑。

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

雨后彩虹:形容雨后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美丽的彩虹。

云开见月:形容乌云散开,月亮显现,比喻事情经过澄清后真相显露。

星辉熠熠:形容星星的光芒闪闪发光,十分美丽。

光芒四射:形容光亮强烈,照耀四方。

光彩夺目:形容色泽鲜艳,耀眼夺目。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珠光宝气:形容妇女佩戴的珠宝首饰闪闪发光,十分华贵。

光芒万丈:形容太阳或星星的光芒十分强烈,可以照射到很远的距离。

晨光熹微:形容早晨的光线微弱而柔和。

暗淡无光:形容光线昏暗,没有光彩。

荧光闪闪:形容夜间的萤火虫等发出的光芒闪烁不定。

炉火纯青:原意指炼铁时炉火温度达到最高点,现用来形容技能或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状态。

积厚成器:形容长期积累,最后成为有用之才。

也可指积累深厚,日后成为大人物。

烈日炎炎:形容阳光强烈,天气炎热。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二十一:光现象辨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二十一:光现象辨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二十一:光现象辨析1.(2020青岛,2)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 “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C. “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 “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2.(2020沈阳,2)2020年6月21日下午,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可看到如图甲所示的“金边日环食”奇观,下列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A.在海面上空观察到的海市蜃楼B.利用太阳灶可以烧水、煮饭C.阳光下道路中央护栏的影子D.通过圆形鱼缸看到水中放大的鱼3.(2020云南,2)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观测到了十分罕见的“金边”日环食,这是观测天象、了解和研究太阳的好时机,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

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该天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 水中倒影B. 手影游戏C. 放大镜把字放大D. 雨后彩虹4.(2020丹东,3)如图,下列光现象及应用中,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凸面镜扩大视野B. 海市蜃楼C手影D. 自行车的尾灯5.(2020巴中,4)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6.(2020岳阳,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日环食”现象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 照相机成像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7.(2020自贡,3)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日环食,自贡城区也观看到了日偏食的奇观。

日环食和日偏食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8.(2020天津,7)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镜花水月”——光的折射B. “一叶障目”——光折射C. “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D. “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9.(2020湘潭,6)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露珠下的叶脉B.水中的倒影C.空中彩虹D.日环食10.(2020郴州,10)2020年6月21日下午,包括郴州在内的很多地区都能观察到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

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与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

[近]五彩缤纷。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光风霁月[guāng fēng jì yuè]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

霁:雨雪停止。

雨后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

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奇光异彩[qí guāng yì cǎi]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蜃:海蛤蜊,海里的一种动物。

古人认为蜃吐气能形成城市楼阁。

实际上是海边或沙漠地区的大气由于光线折射作用,把远处的景物反射在天空的自然现象,多发生在夏季的海边或沙漠地区。

比喻实际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事物。

光彩陆离[guāng cǎi lù lí]色采斑斓错杂。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形容勤学苦读。

也作“穿壁引光”。

黯然无光[àn rán wú guāng]黯然:阴暗的样子。

形容昏暗不明亮,失去光彩。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波光闪动的样子。

如:「日月潭在夕阳西下时,澄清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镜子里的花,水里的月亮。

比喻虚幻的东西。

一叶障目[yī yè zhàng mù]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物理)物理光现象解析版汇编

(物理)物理光现象解析版汇编

(物理)物理光现象解析版汇编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中国语言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 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B. 镜花水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 磨刀不误砍柴功——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D. 站着不如躺着——躺着对地面的压力比站立时小【答案】D【解析】【解答】四两拨千斤指的是用较小的力就能克服较大的力,属于杠杆原理,A不符合题意;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B不符合题意;磨刀不误砍柴功指的是刀磨后,刀锋变薄,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变小,压强变大,C不符合题意;站着和躺着对地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重力,D符合题意.应答案为:D.【分析】使用杠杆时,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当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压力和重力相等.2.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B. 3G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了红外线传输信号的C. 超市收银员使用的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体材料D.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1)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通过时几乎不产生热量,因此不能用于电热器的制作;(2)手机上网利用的是电磁波传递信号;(3)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发光二极管就是半导体制成的;(4)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解答】A、超导材料没有电阻,不能应用于电饭锅,但是可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线,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3G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了电磁波传输信号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超市收银员使用的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体材料,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但是核能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导体、半导体、电磁波、能源分类的知识,都是些基础内容,识记性较强,比较简单.3.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 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一种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说话时发出声波;故B正确;C、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常温下,声波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要大于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故D错误;故选B.【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4.照镜子时,你会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坐井观天
2.立竿见影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7.形影相依凿壁偷光
二、光的反射
1.镜花水月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玉不琢不成器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5.1. 杯弓蛇影波光粼粼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出自《春山夜月》)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三、光的折射
1.海市蜃楼
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
四、光的色散
1.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出自清代牛应之的《雨窗消意图》)
解析: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

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红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解析: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红色的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