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理念。
它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提升,以及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质量观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具体内容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需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倡导多元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以美国为例,许多高校在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同时,他们还注重实践教学,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并重。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优化教育资源,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大众化教育能更多地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和认可。
然而,在自学考试快速发展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自学考试质量问题展开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考生自我学习、自主考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形式。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自学考试具有学习方式灵活、考试周期短、取证时间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广大求学者的学习需求。
自学考试的灵活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自学考试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自我约束力和学习能力。
自学考试的学习周期较长,需要考生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
[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11.[3] 桂林.定积分概念教学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0-33.收稿日期:2008-7-3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彭 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3)【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统一,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保证 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7%,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也带来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如何建立适应大众化需要的教育质量观以及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1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应当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质量观。
1.1 发展的质量观。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因此,首先应该确立的是以发展为核心和主题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质量标准的确立,应该与一定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相适应,应以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确定质量标准,不可脱离发展来谈质量,更不可能借质量问题来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质量标准中有个优先性原则,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在兼顾质与量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确立往往要优先考虑质量标准中的某一方面。
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1.2 多样化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
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办学质量
度 。 而 考 试 时 存 在 侥 幸 心 理 , 取 种 种 不 正 当 手 法 考 进 采
固 与 发 展 出 高 校 文 化 独 有 的 内 涵 与 外 延 ,成 为 民 族 文 明
精 髓 自新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工 新 时 代 铁 军 精 神 用 “ 的 盐 铁
学 生素 质 成反 比的形 势 下 .高校 必 须对 出现 的 种 种 问题 进 行 思 考 和改 革 , 而提 高 学校 的 办 学质 量 。 文对 高校 从 本
学 质量 的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近 年 来 我 国整 个 高 等 教 育 投 是 入 不 足 , 策 目 标 导 向 偏 差 , 统 内 部 资 源 拥 挤 . 学 和 政 系 教 师 资 质 量 下 降 , 及 教 学 质 量 缺 乏 约 束 力 等 导 致 的 必 然 以 结 果 。 学 质 量 直 接 决 定 了 人 才 的 培 养 质 量 、 才 的 竞 争 教 人 能 力 , 关 系 到 高等 学校 的生存 和发 展 。 对 “ 多粥 少 ” 也 面 僧 严 峻 的 就 业 形 势 ,大 众 化 本 科 教 育 应 该 如 何 对 待 出 现 的 问题进 行 分 析 和解 决 ?
一
办 学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了探 讨 。 关 键 词 : 众 化 本 科 教 育 办 学 质 量 大 教 学 提 高
“ 养 人 才 是 高 校 的 根 本 任 务 ,教 学 工 作 是 中 心 , 培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是 永 恒 的 目 标 ” 教 育 质 量 的 核 心 是 教 学 质 。 量 , 而 教 学 质 量 则 是 高 等 院 校 为 将 知 识 转 化 为 学 生 的 智 慧 和 德 性 所 开 展 的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应 达 到 的 期 望 目标 的 程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
懂 得珍惜学 习的机会 ; 学生基础 较为薄弱 , 学习能力也就相对较
弱, 不 具 备 优 良的 学 习 品质 。 3 . 2学校因素: 管理制度不合理 , 高校 自身教育管理和体制改革 跟不 上 发展 的 要求 , 专 业设 置 不合 理 , 课 程 内容 陈 旧 , 一 定程 度 上 打
建设面临着诸 多问题和挑战 , 如何抓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 已成 为众 多高校共 同关注的问题 。本 文就 此问题着重进行了探索 。 【 关键词】 大众 化
学 风 是 一 所 学校 的灵 魂 , 需 要所 有 的人 共 同努 力 。学 风 建 设
是高等 学校永恒的主题 , 是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 , 是高等学校 实现培养 目标的重要条件 , 是衡量办学水平 的重要标志 。美 国社 会学家 马丁? 特 罗认 为,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 人 口的 1 5 %
到预定的目标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下,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 规格应该偏向应用性 ,从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应
该 形 成 的能 力和 素质 结 构 ; 从市 场 的需 求 出发 , 配置 专业 课 程 , 优化
。
这 是 学风 最 本 质 最 核 心 的 内涵 。
教学 内容 , 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同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 , 应该突 出实践教学 , 加 强能力培养 , 以便 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 4 . 3加强师 德师风建设 , 以优 良的教风带动学风 : 好 的教师可 以以身作 则, 让学生懂得和学会如何做人、 做事和做学 问, 学生可 以从 教师 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教授知识 的可信度与吸引力 。 如果缺乏 良好 的教风 ,学风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将难 以得到保证 。 因此, 要建立 良好 的学风, 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 4 . 4加强平 时的教育指 导: 一般来说 , 学习 目的越 明确具体, 越 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生就越能刻苦学习, 不断追求上进 。 针对很多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 的社会价值不 了解 , 缺乏长远的学习 计划和将来的人生 目标, 进行教育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应该 积 极 发挥 相 关任 课 教师 和 辅 导 员 的 作用 , 多和 学 生沟 通 , 告知 学 生
浅析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教学质量
术专业 , 分别 有 2%和 5. 0 4 %的毕业 生当了教师 , 4 社会
.
作者简介: 倪雅(97 , 江苏扬州人, 18一)女, 扬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5 9
浅析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教 学质量
、
高师 院校 存在 的教 学质 量 问题
此, 大多数学生不是很重视基础课 的学习 , 的人甚至 有
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 的加快 ,自2 世纪以 称基础课为“ 1 补眠课” 。殊不知 , 基础理论是大学生攀登 这样 日复一 日的学习最终会导致学生 来地方高师院校 的规模不断扩张 ,并不断地进行着 改 更高层次的阶梯 , 出现“ 缺齿” 现象。 革。 在改革过程中, 虽然学校招生人数 日渐增长 , 但教学 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质量却出现了“ 滑坡” 。
非 育部有关数据显示 ,00 20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仅为 35 与 当地 的基础 教育 挂钩 , 师 范专 业课 程要 与地 方 经济 7
现今高考模式的改革对教 万人 , 20 年增长到 15 万人 。2 1 年全国高等教 相结合。对于师范专业而言 , 到 08 00 00 作为选考科 目的历 育 招生 计 划 为 6 7 , 中普通 本科 为 39万 。作 为师 师需求量和引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万 其 3
还 行 , 时候 每组 做 实验 的人 数 高达 l 人 , 有 0 这就 导致 实 验 业 而 言 , 未从 生 源拉 动型 向就 业 市场 拉动 型发 展 。如
05 过程 中有的学生浑水摸鱼 ,借抄同组人的实验数据 , 严 自20 年某师范学院的非师范专业开始有毕业生走向
谨 的科 学 态 度 自然 难 以养 成 ,实 验 技 能也 难 以得 到 提 社会 。据统计 ,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 高。
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质量研究
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研究初探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关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形成的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中国大陆只有205所高等学校,116000名在校大学生。
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年扩大招生,从而实现了高速发展。
2004年全国共有高等教育机构223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
而到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00多万人。
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教育部曾指出,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实现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跨越。
如今教改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规模第一的高等教育发展成绩固然不可轻看,但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应试教育体制尚未根本改变,这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2、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关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扩招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由于扩招速度较快,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存在质量下降问题;但同时,用精英教育阶段的标准来衡量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本身也有问题。
大学生的绝对数量是上去了,但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与生源质量没有同步跟进,大学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高校学术腐败、论文造假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不仅中专变大专,大专升格本科,三本升二本,二本升一本的高校”大跃进”潮流方兴未艾。
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难以保证。
尚处粗糙水平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化,并不值得炫耀。
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认识,也向来就有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倾向,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而确立不同的质量观。
大众化教育视域下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著 名科学 家 钱 学 森 曾提 出 : 为 什 么我 们 的学 “ 校 总是 培养 不 出杰 出人 才 ? 这 个 问题 代 表 了 当代 ” 社 会对 我 国大 学 教 育 质 量 的期 待 。钱 学森 先 生认 为: 中国还没 有一所 大 学 能 够按 照 培养 科 学 技 术发
一
、
问题 的提 出
育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
不 同类 型 的高校 具有 不 同的办学 理念 、 位 和 目标 , 定 组织 机构 日益 复杂化 ; 另一方 面 , 高校 面对 的教 育对 象 具有 异质 性 , 们 是 具 有 不 同 家 庭 背 景 、 习动 他 学
.-.— —
6 .— 4 . . —
的 , 有 自己独 特 的创 新 东西 。他强 调 : 今 天 我们 没 “
模 式 的多样 化 , 质 量标 准 也 应 当多样 化 。多样 化 其 的质 量标 准应该 如 何 把握 , 大众 化 的质 量 又该 如 何 来 保 证等 , 都是 高等教 育领 域 内值得 深思 的 问题 。 ( 提高 高校本 科教 学质 量 的契机 三)
境, 保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通过分析和借鉴 国内外研 究者、 实践者和企业 家从 不 同层 面对高校教 育教 学质 量的解读, 出 提
重构大学精神 、 明晰 学习内容、 降低毕业率、 立多元化的质量观等策略。 树
关键词 : 大众化教育 ; 高校教育教 学; 量 质
中图分 类号 :6 0 G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2— 6 4 2 1 )2— 04— 6 17 20 (02 0 0 6 0
5 % ; 的变 化包 括教 育理念 、 育功 能 、 养 目标 、 0 质 教 培 教 育模 式 、 程设 置 、 学方 法 、 学条件 、 课 教 入 管理 方式 及 高等教 育 与社会 的关 系等 一系列 变化 。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教育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 G 4 0—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8 I ( 2 0 1 3 ) 0 9 — 0 0 0 9 — 0 3
,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话 语 权 更 是 被 扩招 十多 年来 , 如 何提 高我 国高 等教 育 的整体质 组 织 视作 下 属 机 构 j 被行 政化 量成 为一 个严 峻 的 现 实 课 题 。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忽视 和漠 视 。高等教 育为 外部 力量 所干 预 、 高 等 教 育发 展 观 游离 了“ 教 育 就是 革和发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明确 提 出要 裹挟 的现 状说 明 , “ 把 提高 质量 作 为教育 改革 发 展 的核 心任 务 ” , “ 全 面 教育 ” 的理 性立 场 , 高等 教 育 的运 行 体 系偏 离 了 应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2
作者简介 : 范冬清 ( 1 9 8 2一) , 女, 教 育研 究院 , 实 习研究员 , 硕士。研究方向 : 高等教 育原理 , 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 要切 实解决我 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进程 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 有必要以现代教 育理论为 思 想武 器 , 从 理论 高度厘 清高等教 育质 量 的 关键 之 处 , 并据 此 建 构相 应 的 制度 化 安排 。 因此 , 高等教育管理者要从高等教育哲学和理念层面矫正 自身的认知偏差 , 通过素质教 育改革和师 资 准入及 培训 入 手提 高 生源与 师资质 量 , 经 由大 学制度层 面的体制 机制 创新 , 构 建教 育 家办学 的 办 学格 局 和符合 高等教 育发展 规律 的 高等教 育 管理 体 制 及运 行 机 制 , 借 助 高校 内外部 经 改 造优 化后 的 文化 生 态的育人 功 能为 高等教 育质 量提 升提供 相 应的 文化 引力 。
大众化背景下重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经验、问题与展望
19 年相比, 99 招生人数增加了1余万) 0 ,在校4 . 万 50 0 人 ,大学 毛入学 率 已经达  ̄ 2 . J %。【 庆 高等教 育 150 l J 重
毛 入学 率 从 直辖 之 初 的 1%提 高 到现 在 的 2%,这 1 5
是个 了不 起 的成绩 。
但正 如 马丁 ・ 罗所 说 : “ 特 大众 化 仅是 揭示 变
20 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与 09 奖励 结果新 出炉 ,重庆 高校一 举获 得一 等奖 5 , 项 二
等奖 2项 , 等奖 获奖数 量位 居全 国第4 西 部第 1 0 一 , , 取得 了历 史性 的重大进 步 。 自2 0 年 以来 ,在教育 03 部组 织实 施 的普 通高 校教 学工 作水 平评估 中 ,在 渝 l所 本科 高校 ,除重 庆科 技学 院为新 建 院校 未参加 5 本轮 评估 外 ,1所 院校 接受 了评估 ,8 院 校达 到优 4 所 秀 ,4 良好 ,2 合格 ,成绩优 异 。这 表 明 ,大众 所 所 化 以来 ,我市 高 等教 育质 量取 得 了新 的飞跃 ,同样
1大众化 以来重庆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 的基本经验
Hale Waihona Puke 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步伐 ,至今我国包括重庆 高 等教 育大 众化 已经 走 过 了十 年历程 。据 国家统 计 局统计资料显示 ,19年重庆市高等学校 ( 9 9 不包括
成人 高校 ) 3 , 通 高校招 生 3 3 人, 生达 到 2所 普 . 万 在校 4 96万 人 。 ̄2 0 年 ,重 庆 市高 等 教育 学 校 ( 包 . 5 ] J08 不 括成 人高 校 ) 至4 所 , 通 高校招 生 1.5 人( 增 7 普 41万 与
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高等教育是国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得到有效的应用。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网络教学、MOOC、智慧教室等方式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沟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率。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等方式将教育资源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普及率和覆盖率。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设施、教材和人力等资源投入,成本较高。
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通过网络教育、智能化设备等方式节约相关资源,并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
最后,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创新,不断推进教育的现代化。
这种教育的转型升级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新时代中,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于提高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摘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文章针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现状教学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速,从规模上看,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在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针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1.课时数相对不足。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中,为了要体现“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训上,基础理论课的课时数被不断压缩。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由于学时少,大多数定理、公式的推导已省略,只能“蜻蜓点水”式地讲解,内容不易讲清、讲透。
2.缺少与专业对口的教材。
现在的高职高专教材大部分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删减,基本保留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理论部分面面俱到。
尽管有的章节有精讲与略讲的区别,但无本质的区别,应用性和联系实际不够。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院校除了从普通高考中录取新生外,有的还通过单独考试录取“三校生”(即来自职业中学、中专和技工学校的学生)。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由于招生数的增加,高考录取率的提高,以及生源的多元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生由于科类、学习情况等不同,他们的数学基础也可能有较大差别,生源总体水平明显下降,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4.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且以纯理论讲授为主,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方法呆板。
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型基本上是以填空、选择、计算和证明等为主的传统形式。
对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 衡量的标准是教育 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前者 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 , 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 ; 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 ,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 的质量规格。” 按照这一解释 , 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 层次 , 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 , 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 格标准。对高等教育来说 , 前者所指的是一切高等教育 , 都 要依据我国教育 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 目标 ,培养德 、 智、 、 体 美全面发展 ,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 , 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后者所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
等教育的具体培养 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是衡量所培养 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3 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f 的内部因素
化教育,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也是世
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总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已经 进人大众化阶段 , 但是高等教育的观念 、 教学内容和形式、 学术标准 、管理与决策以及高等学校的功能和规模等仍停 留于精英教育阶段, 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今后在转变政 府职能、高等学校 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下 ,如何加强宏观管 理, 建立高等学校自我约束机制 ,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是我国尚需探索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 监督、 调控、 引导、 激励等多种功能, 对高等教育起到保障作 用。 因此 , 建立一套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教育质量保 障体系势在必行。 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A 观 与精英阶段的高等教育相比,大众高等教育在质量方 面的不同和差别是十分显著的。从进人高等学校的学生来 看 ,他们不再是那些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 、表现出色的学 生, 从传统意义的学术水平上讲, 学生的程度在下降。 另外, 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 的 目的及对它 的期望也越来越多样 化,以往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培养 目标已经无法涵盖学生的 多样化需求。 从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 , 课程和教学 计划的严密结构被逐渐打破 ,教育教学过程变得灵活和多 样, 这使得以往的统一 、 严格的质量标准越来越不适应新的 情况。 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 由于高等学校办学的 开放性, 象牙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多样化 日 益成为社会 需求的主要特征, 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在多种层次、 水平等方 面为其提供服务。 根 《 教育大辞典》 的释文:教育质量是指“ 教育水平高 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 ,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之思考摘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科学内涵,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合理确立自身办学定位;以学科布局和专业调整为龙头,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形成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思考我们党和政府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历来十分重视,继1999年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又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1]这为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将这一重要方针贯彻落实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学书记、校长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1对高等教育质量科学内涵的认识何为高等教育质量?对这一概念的科学把握已成为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实践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育大辞典》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2]还有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它包括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
因此,高等教育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提升各级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高等教育系统满足人民群众高等教育需求的能力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创建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作用。
浅谈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与探索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不仅要承担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面临着一些挑战,思考和探索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高校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青年教师可以多参加教学研讨会、学术论坛等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要注重思考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
教学方法应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而选用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青年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高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
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学术修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
青年教师还可以参加学术培训班、进修课程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四,高校青年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青年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互动教学的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校青年教师要重视评估和反思。
评估和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评,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注重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提高学识水平,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重视评估和反思。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青年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型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一 , 社会 形势在 发展 , 社会 对大 学
生 的 期望 也在 变 化 。在 2 0年 前 或 者 更 近 的 1 前 , 社 会 对 大 学 生 的 期 望 是 某 方 O年
臼。 将一些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联结或合并起
来 共 同构成 课程 体 系 ,进一 步沟 通 公共 课 、
定从 事 本 专 业 的专 门. 作 。 工
高 等 教 育 的 大 众 化 既 是 提 高 国 民 素 质 的要 求 , 是 进 一 步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也 经济 建 设 的 要 求 。 当前 我 国 社会 经 济 发 从 第二 , 们要 认识到 , 入大 学进行 我 进 学 习的学生 , 已不 再是 极 少 数 极 其 优 秀 的
通过 以上分析 ,目前对大学生的培养
目标 应 该 是 , 他 们 掌 握基 本 的专 业 知 识 , 使
选修课之间的联系、 渗透和整合 ; 构建 平台 +模块 ” 的必修与选修课程结构体系。
第二, 改变课程观 念。在新 的知 识观 的影响下,课程观也发生 了相应 的转 变,
课程 是 一种 发 展 的过 程 ,而不 是特 定 的知
1 3 7
以讲 授 为 主 要 形 式 , 多 地着 眼 于 教 师 的 史 “ ” 使 学 生 处 于 被 动 地 位 , 能 被 迫 的 教 , 只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背 景 下 教 学 型 高 校 教 学 改 革 的思 考
口 苗 洁
( 安 文 理 学 院物 理 学 与 光 电工 程 系 , 西 陕西 西安 700) 1 00
也没有办法使学生有独特 的创造精神 。
目前 的 教 育 改 革 只 是 在 教 学 方 法 与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国某些省 区, 实际上 已经进入 到普及化高等教育
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使我 国总人 口中
接 受 高等 教育 人 数 的 比例 有 了较 大 幅 度 的 提高 ,
为提高 国民素质、 综合 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 , 为我
教师 , 做好 师资培养与教学队伍建设 , 建立一支
高水平 的师资 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 的关键 因素
据教 育部 的消 息 ,99年 全 国普 通 高校 招 生 总人 19 数 为 13万 多人 , 入 学率 是 98 2 0 全 国 5 毛 .%,0 5年 高等 学 校 招生 是 19 9 8年 的 47倍 ,毛 入 学 率 为 . 2 %, 校人 数 达 到 了 2 0 人 , 模 位 居 世 界 1 在 30万 规
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 持续和健康发展 以及高等教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4 0
作者简介 : 守春(91 )女 , 安 17 - , 藏族 , 海湟中人 。青海 师范大学物理 系 师。研 究方向 : 青 讲 思政管理 。
安守春 : 高等教育大众化 背景下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教学 质量 的 关键
第一 , 至此 , 国高等教育步人 了大众化 发展阶 我 段 。20 09年 我 国高等 教育 在 校人 数 总规 模 达
27 99万 人 ,到 2 2 0 0年 ,预 计 该 数 字 将 增 加 到 35 50万人 , 每年平 均 增 长 5 人 左右 。 目前 , 0万 我
( ) 一 确立教 师队伍在提 高本科教 学质 量 中
的核 心地 位
近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招 ,数量不断扩大 , 数量的增加和质量 的提高没有均衡地发展 , 学生 数量增长和教育资源增长呈现不平衡态势。 在教 育资源 当中 ,最重要 的问题是教师 的质量跟不 上, 办高等教育 , 教师是最主要 的。大学的核心是
浅谈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 关键词 】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对策
随着 1 9 9 9年全 国各 高校扩招 以来至 今 ,中国的高等教 育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面对 中国高等教育 的迅速发 展 , 有些 人盲 目地认 为 中 国已成 为高等 教育 强 国 ,然而 成绩 喜 人 的同时也 出现 了许多 问题 ,如高 等教育质量 下降 。诚 然 , 我们 不能 完全把 高 等教育 质量 下 降归罪 于高 校扩 招 ,因为 造成 这个 问题 的 因素是 多方 面的 ,高校 扩招并 没错 ,只 是 在实 施过 程 中由于 急功 近利 出现 了盲 目的错误 倾 向 ,而 忽 视 了高等 教育 自身发 展 的客观 规律 以及 国家社 会 的现实 需 要和可 承受度 。 高等 教育质量内涵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 时代 , 高 等教 育质量 的本质是 : 高等 教育提供 的产 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 的程 度。大众化 下 的高等教育 质量要求多元化 ,多元化 的高 等教 育才能满足 社会发展 的不 同需 求和不 同规格学生发展 的意愿 ,以适应学 习化社会和终身学 习的需要 。 二、研究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的必要性 当前积极关注大众化形势下 中国高 等教 育质量的研究十 分有必要 ,现将理 由阐述 如下 。 ( 一) 严 峻现实问题 的逼迫 。( 1 )自 1 9 9 9年以来全 国各 高校 的盲 目扩招 ,由于录取分数 的降低导致 生源质量不断降 低 ,引起 高教界和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 的担忧 。( 2)于连 续不 断的扩招再加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 重阻碍 了高等教育 质量 的保证和提高 ,比如基础设施 、仪 器设 备 、教师数量满 足不了学校 自身发展 的需要 。( 3)高校 规模扩大与就业压力 的矛盾。 由于高校扩招 ,就业形势 变得 日益严峻 ,大学生就 业难 成为 中国高等教育 面临的难题。( 4)许多高校掀起重组 合并 之风 ,肓 目追求层次 。 ( 二 )是经济全球化 、国际高等教 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 当今世界正发生 日新月异 的变 化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 才 和教育的竞争 ,面对经济全球 化 、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席 卷 ,中 国只有不断提升高 等教 育质量 ,不断培养 出具有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复合 型人 才 ,才能在 国际舞 台上立 于不 败
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景 下 高等 教 育 质 量 新 内 涵 , 立 与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相 适 应 的 高 等教 育 新 理 念 , 通 过 明确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索差 别 化 的 人 才 培养 确 并 探 模 式 ;加 强 师 资 队伍 建 设 ,培 育 优 秀 教 学 团 队 ;强 化 实 践 教 学 ,提高 学生 的实 践 与 创 新 能 力 ;严 格 教 学管 理 ,构 建 与健 全 教 学质 量 保 障机 制 等 措 施 ,加 强 高 校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内 涵 建 设 ,高校 才 能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
关键 词 :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 教 育 质量
中 图分 类 号 :G5 1 2 文 献 标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9 4 ( 0 0 0 ~ 0 9 —0 62 08 21) 2 01 3
近年来 ,高 等教 育 的规模 迅速 扩 张 ,快 速实 现 了大众 化 。与精英 阶段 相 比 ,高等 教育 大众 化不仅 是数 量上 的发展 ,而是 高 等教 育服 务 对象 、人 才培
会和 个人 教育 需要 的 目的 。 L 2
二 、大众 化背 景 下高 等教 育新 理念
我国具有权 威性 的 《 教育 大辞 典 》的解 释 :“ 教育 质
量是对教 育水平 高低 和效 果优 劣 的评价 ,最 终体 现 在培养对 象的质 量上 ” 衡量 教育 质 量的标 准是 教 ;“ 育 目的和各级 各类 学校 的 培养 目标 。前 者规 定受培 养 者的一般 质量要 求 , 也是 教育 的 根本质 量要 求 ; 后
在高 等教 育大 众化 时代 , 校要 提高教 育质量 , 高 必须对 人才 培 养质量 加 以定 位 ,实现 教育 观念的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其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切实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文章指出加大教育投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等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教学质量我国高校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开始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历程。
几年来,各个高校在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的同时,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成了社会和高校自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现状尽管让学生适当负担教育成本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提出实行成本收费的建议。
但调查结果表明实际情形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乐观。
虽然家长把子女的教育支出摆在重要位置,但有能力承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家庭比例较小,贫富悬殊很大,可开发的潜力有限。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高等教育的物力和财力资源仍然主要由政府负担。
据统计,现在高校每位学生缴的学杂费仅是教育成本的1/4,国家要补贴3/4。
①而国家投资教育的经费非常有限,近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总在GNP的2.5%左右徘徊(1995年占2.4%、1996年占2.44%、1997年占2.49%),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和高收入国家平均5.7%的水平,②况且中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国家财政预算的整个教育经费中已经占到了20%,进一步增大比例不大可能,即使今后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也会被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抵消,生均经费仍难以提高。
这样,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和低水平的教育投入将会带来教学、科研设施不齐全;设备低劣、公用经费短缺、图书资料陈旧等低水平办学条件。
更重要的是有限稀薄的教育资源将不得不平摊给更大的受教育群体,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逐渐缩减,可能造成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低质量相伴。
著名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精神因其散漫于群体之中而衰亡,知识则由于被合理地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能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除非所追求的目标可以实用和物质的价值来表达,否则人们是不愿付出努力的。
”③这一观点虽有失偏颇,但它至少表明,起点不同的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知识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
没有扎实功底的学生在吸取知识时,一定会把它降低到自己现有水平可接受的层次,这样必然会降低知识原有的学术性和理论性。
由于高校扩招的主要措施是一再降低录取分数线,把一部分相对较差的学生扶上大学这一台阶。
因此,招生标准降低导致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
而高校的课业(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结果就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课业任务,与优等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同时,伴随不良成绩而来的是不良心态,厌学逃课、考试作弊、游戏人生等颓废思想滋生。
这些坏习气不仅使自己产生惰性,不思进取,还会殃及别人,影响整体的学风、校风,既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又有损学校的形象。
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质量与数量的统一,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稳中求进,健康发展。
二、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措施(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控制招生规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数量增加了,必然涉及吃住的问题、上课的场所问题。
一些学校办学条件没有根本改善,但招生的数量却增加很多,由此导致了住宿拥挤,吃饭拥挤,上课拥挤。
一些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图书数量偏少,学生的阅览室、计算机室和语音室或条件很差,或没有。
近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很多院校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但由于资金来源和投入的有限,而招生数量又不断攀升,国内很多地方高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矛盾仍很突出。
因此,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遵守招生的量力性原则。
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可能的范围内决定每年的招生数量,切忌盲目扩大招生。
教育部应根据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对不同高校的招生规模做最基本的限定,然后在可能的范围内,国家和地方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高校也可通过银行贷款等手段,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前提性基础。
(二)深化课程改革,构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合理的素质结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课程的改革。
一些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1.具有很强迁移性的基础课程被削弱甚至取消。
这样的课程设置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基础薄弱。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必要的,甚至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新课程也很重要。
但一些院校盲目设置大量不系统、不完善的新课,往往会因基础课程的削弱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过于重视技术类和方法类等操作层面的课程,淡化了基础理论类和思想观念类的课程。
具体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比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更深层次的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而这些都需要由基础理论类和思想观念类课程来解决。
3.因人设课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一些高校的院系不是从培养目标出发为学生开设课程,而是从自己现有教师队伍能为学生开设什么课程出发为学生设课。
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不能开设,而不需要的课程却开设很多,甚至很多陈旧落后的课程仍在为学生讲授,这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一些院校的教材建设和选择也存在很多问题。
国家在很多学科,尤其是各个专业的基础学科都编有较高水平的教材,但有的院校一些从经济利益出发的老师自己为本校公共课程编教材。
因专业水平的差异,自编教材很难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比例。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层次比较复杂,但是,教育质量的要求不能因此降低,更不能因学生的层次不同,开设课程结构比例而有差异,应当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比例,保证基础课程的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比例应当为5∶3∶2,根据各学校自身的特点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结构比例是最有实效性和最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法。
第二,选择科学的课程内容。
课程是知识的代表,不能期望在大学学习更多的课程,也不是课程开设得越多越好,而应当选择高等教育必须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至于拓展学生视野的知识或课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方式进行学习。
当前各高校盲目增加大量质量不高、内容过时、学生不感兴趣的选修课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浪费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到底开设哪些课程,必须结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充分论证其课程的代表性,设置课程内容结构。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的思考和学习,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好的教风和学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教师乐教善教,使学生乐学善学。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快速迈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学习风气不如从前。
加之很多高校只重视盖大楼,轻视培养高水平教师,轻视学术研究和人的培养,这一切都在削弱甚至破坏着真正的大学精神。
一些高校合并后,在获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
合并前的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其结构和功能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合并后,各学校师生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彼此缺乏了解,对新校缺乏归属感。
尤其在工作或人际交往上遇到挫折时,则会产生强烈的怀旧情绪与抵触情绪。
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建设无疑是个难题。
学校对学生纪律的约束,对学生外在行为的管理,对于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重要的,但对于培养人却是不够的。
培养人才需要和谐的文化氛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学精神的统帅和引领。
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必须呼唤重建大学精神,必须注重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和灵魂,加强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今天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不容乐观。
主要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一些高校教师队伍的“近亲繁殖”问题严重。
教师队伍的近亲繁殖现象绝非个别,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科学研究和教学都缺乏活力,导致科研和教学的低质量。
各个高校都应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学缘结构。
二是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匮乏。
教育思想是教学工作的统领,很多教师业务水平、专业水平很高,但缺乏培养人才的科学观念,这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一些教师缺乏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不能把学生引领到本知识的最新领域。
总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
高校的教学质量不高不是新问题,只是在高校扩招后问题更加突出而已。
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哪些最突出的问题,然后决策解决。
任何先进的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传授讲解,任何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去使用。
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的业务能力等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各个影响因素中是决定性的,是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
高校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1.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和科学的学生观。
培养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更应该帮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明了大学生的希望和追求,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德厚方可载物,敬业必有收获。
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思想影响不仅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也会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度过大学四年生活。
3.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培养人才是复杂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的任务,深厚的文化功底可以帮助教师滋养学生的品格和性情。
4.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走向本专业领域的前沿。
教师没有前沿知识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再好,传播的都是陈旧的东西,也终归无用。
5.坚定国家利益至上的立场。
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大学教师是人才培养加工的最后工序,大学教师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立场实是当务之需。
只有坚定正确的立场,在人才的培养上,才会明了什么当讲,什么不当讲,才会真正完成为社会培养人的使命。
[注释]①樊新明.略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社会不平等[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9(8):45.②纪宝成.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9(7):36.③卡尔·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 王得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