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_感悟人生(精华版)
一个馒头读后感
一个馒头读后感《馒头》读后感。
《馒头》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部小说,它以馒头为载体,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对馒头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革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震撼,对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馒头的描写给人一种亲切感。
馒头是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它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团聚。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馒头的细致描写,展现了馒头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馒头的制作过程、形状和味道都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通过对馒头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这种情感也贯穿了整个小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小说中对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的展现让人深思。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馒头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和尊重。
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家庭传统和文化的象征。
在小说中,馒头成为了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媒介,它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团聚。
通过对馒头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尊重和珍视,这种传统观念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小说中对社会变革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的反映让人深思。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馒头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小说中,馒头成为了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媒介,它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团聚。
通过对馒头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社会变革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让人深思和反思。
总之,《馒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性的小说,它通过对馒头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革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对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温馨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
班级里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四百字小作文
班级里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四百字小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一个馒头的启示在我们班级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馒头引发了我对生活和团队精神的深深思考。
馒头的故事读后感
馒头的故事读后感馒头,这一普普通通的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太过常见,以至于常常被我们忽略。
然而,当我读到关于馒头的故事时,却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未曾留意的情感与哲理。
这个故事或许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但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微光,温暖而又真实。
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每日辛勤地制作着馒头,为了生计,也为了传承那份手艺;也可能是一个孩子,对馒头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童年的回忆。
在故事里,馒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种象征,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努力和坚持。
每一个馒头的制作过程,都饱含着制作人的心血。
从挑选面粉,到揉面、发酵,再到最后的蒸熟,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心去对待,稍有疏忽,馒头的口感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收获满意的结果。
同时,馒头也代表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
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昂贵的价格,却能给人带来最实在的饱腹感和满足感。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追求那些表面上的繁华和虚荣,却忽略了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
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是否已经迷失了自己,忘记了生活的真谛?也许,我们应该像馒头一样,保持朴素和真实,珍惜那些简单而又美好的事物。
故事中,馒头还可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热气腾腾的馒头,那一刻,馒头传递的不仅仅是食物的温度,更是亲情的温暖。
或者是邻里之间,互赠自己做的馒头,这种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疏离,而馒头的故事让我重新感受到了那种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美好。
此外,馒头的故事还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馒头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依然传承至今。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传统的手艺和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一个馒头读后感
一个馒头读后感《馒头》读后感。
《馒头》是一本以中国传统美食馒头为主题的儿童读物,通过馒头的制作过程和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馒头的美味和文化内涵,也对传统美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开故事,讲述了她和奶奶一起制作馒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馒头的制作方法,还能感受到奶奶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传承。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美食对于家庭和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传统美食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馒头这种简单而又美味的食物所吸引。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制作馒头的现场,感受到了面粉在手中慢慢变成面团的过程,闻到了馒头在炉火上烘烤的香气,品尝到了热腾腾的馒头的美味。
这种对食物的描写让我对馒头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也对传统美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除了对食物的描写,这本书还通过馒头的制作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传统美食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很多人对于传统美食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爱。
而这本书通过馒头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到了传统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也让我们明白了传统美食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传统美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起自己的传统美食文化。
总的来说,读完《馒头》这本书,我对传统美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对馒头这种简单而又美味的食物有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通过馒头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传统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起自己的传统美食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到传统美食的魅力,也能够珍惜和传承自己的传统美食文化。
曹德权馒头的故事读后感
曹德权馒头的故事读后感
读完曹德权写的馒头的故事,那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给撞了一下,怪不是滋味儿的。
这故事里的馒头啊,可不像咱平常看到的那么简单。
一开始我还寻思,馒头能有啥大不了的故事,不就是个填饱肚子的玩意儿嘛。
可越读越发现,这里头的馒头就像一颗装满了各种感情的小炸弹。
那些战士们,把馒头看得比啥都重。
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馒头简直就是希望,就是活下去的支撑。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说不定还真舍不得吃那馒头呢。
一个馒头,能看出人性的光辉,那些战士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馒头留给更需要的人,这是多伟大的一种精神啊。
还有那馒头背后的战友之间的情谊,就像一条看不见却很结实的绳子,把大家紧紧地拴在一起。
在生死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兄弟。
这种感情啊,在现在这个有时候有点冷漠的社会里,就像一股清流,冲得我心里暖洋洋又有点惭愧。
我就琢磨着,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这种真挚的感情不能丢啊。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过去的艰难和人性的伟大,也让我看到了现在的自己。
我感觉自己得像那些战士学习,珍惜身边的人和东西,对待朋友要真心实意,可不能整天就顾着自己那点小利益。
这馒头的故事,虽然小,但是力量大得很,就像一颗小种子,种在了我心里,让我得好好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呢。
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作文精选
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作文
这些日子媒体炒得炽热的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我那么由今天早上的馒头,
想到了很多……
早晨,吃完早饭,正准备走,却发现,在过道上躺着一个馒头,我把它捡起来,细细打量。
这真不是一块普通的馒头,在它的身上已找不到一块白的地方,它又好似被揉捏过一样,已变了形,蜷缩在一起,我好生奇异,刚刚那么多人走过,是谁做的呢?那么多少走过,为什么不捡呢?
低眉沉思,漫漫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吃不上饭,睡不上觉,啃树皮,吃皮带,睡雪窝,但是,现在的人却如此糟蹋一个馒头。
前几天,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玩,我问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却是周润发,李宇春,贝克汉姆,我纳闷,这是个什么朝代,为什么没有革命英雄,那些真正的英雄,在他们心中什么角落……
我们现在的生活从哪里来,小贝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周润发有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不得不深思啊,现在这世道!。
好书读后感:《一个馒头引出的感恩故事》
《一个馒头引出的感恩故事》古人常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能带你遨游世界各地,书能带队鸟瞰古今中外。
暑假里,我去了新疆,在陈俊贵本人的手里买下了这样一本书----《守望天山》,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三十年的历史、一个老兵与一百六十八位坟茔、一家人二十四年孤独的守望。
作者党益明采用一段历史多人进行讲述的手法,互为印证和补充,写法新颖,贴紧了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品格追求,显得自然、朴素而又富有变化。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子的:1980年,部队在修筑新疆天山公路(独库公路)过程中,遭遇暴风雪,陈俊贵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老兵陈卫星带二十个馒头去送信,班长他们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班长、副班长先后死了。
陈卫星和陈俊贵幸运的被哈萨克牧民救起,活了下来。
之后,陈俊贵复员到家乡,在安逸、爱情、事业和家庭的幸福甜蜜中,他曾短暂的忘了长眠在天山上的班长他们。
1985年,一部名《天山行》的电影唤醒了陈俊贵的知恩图报。
他全家搬到新疆,为修建公路而牺牲的一百六十八名烈士守墓,长期过着不堪的生活,他牺牲了一切,然而他却找回了宝贵的良心和内心的安宁,同样也找回了他真正的自己,属于他自己的良知。
在生活中,不仅陈俊贵受到过这样的恩惠,我们都有过,大家都有过,但有些人却在受到恩惠之后忘记了施恩与自己的恩人,不知道人有着感恩的情怀,甚至还有人会认为别人施恩于自己是在一个劲儿的犯傻,而且这些忘恩负义的人我们在社会中并不少见,这些人,已经找不到属于他们的自己了。
但是,陈俊贵是个特例,他在《天山行》的启发下,不光有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他还甘愿用长久的感情和行动来为班长、副班长、杨波、石博韬等这一百六十八位战士们来守墓。
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
”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摧残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有些却需要我们再次呼呼,比如诚信。
最近很火的馒头 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最近很火的馒头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一、第一个馒头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
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
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
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
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
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
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
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
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
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二、第二个馒头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
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
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
一个馒头读后感
一个馒头读后感《馒头》读后感。
《馒头》是一篇描写美食的散文,作者以馒头为载体,深情地描绘了它的历史、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被作者对馒头的热爱所感染,也对这种美味的食物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馒头的历史渊源,让我对这种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馒头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馒头历史的介绍,我对它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尊重和珍惜这种传统食物。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馒头的制作过程,从选料到揉面,再到发酵和蒸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制作馒头的不易,也更加珍惜每一口馒头。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馒头制作过程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让我更加尊重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馒头的情感表达。
在文章中,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来形容馒头,比如“白白的、蓬松的、香甜的”,这些词语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馒头在我的眼前。
作者还通过对馒头的情感表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对馒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馒头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情味。
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珍惜每一口馒头,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同时,我也更加尊重那些默默付出的劳动人民,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品尝到美味的馒头。
总的来说,《馒头》这篇文章让我对这种美味的食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馒头的描绘,作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口馒头和身边的亲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馒头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恩生活,也感恩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一个馒头读后感
一个馒头读后感《馒头》读后感。
《馒头》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馒头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不公和无奈。
小说中,馒头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的食物,他们一家几口人只能吃半个馒头。
然而,在外面的人看来,这个馒头却是那么的“大”,“肥”,“白”,“香”。
这种对比让我感到心酸,贫穷的人家只能依靠这样一点点的食物来维持生活,而富人们却能够随意地享受美味的食物。
这种社会的不公让人感到无奈和愤懑。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描写了馒头的制作过程,描述了制作馒头的人的生活状况。
馒头铺的老板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不惜使用劣质的面粉和添加剂来制作馒头。
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更是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威胁。
这种人性的丑恶让我感到震惊和愤怒。
通过阅读《馒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贫困的人们,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被欺骗的消费者。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关爱他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同时,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不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
我们应该关注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选择那些有信誉的商家,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总的来说,《馒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通过对一个馒头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不公和无奈。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关爱他人,关注食品安全,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哲理故事】一个馒头的故事让你读懂人性!
【哲理故事】一个馒头的故事让你读懂人性!一个馒头的故事让你读懂人性!(一)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
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
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
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
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
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
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
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
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
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二)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
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
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
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
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馒头的故事读后感
馒头的故事读后感读完这个关于馒头的故事,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过去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子里。
故事里的馒头,看似普普通通,却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记忆。
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次跟着姥姥去赶集,路过那个热气腾腾的馒头铺子时,我总会眼巴巴地望着,那蒸笼里冒出的白气,带着浓浓的面香,使劲儿往我的鼻子里钻。
姥姥总是能看穿我的心思,从她那洗得发白的手帕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几枚硬币,给我买上两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
我接过来,顾不得烫手,就咬上一大口,馒头的松软和香甜瞬间在嘴里散开,那种满足感,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亲戚,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
她和了一大盆面,准备蒸馒头招待客人。
我自告奋勇要帮忙,妈妈笑着答应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面团揉来揉去,可是那面团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怎么也不听话,不是这里凹进去一块,就是那里凸出来一块。
妈妈看着我狼狈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然后耐心地手把手教我。
“闺女,揉面得使点儿劲,就像这样。
”妈妈边说边给我示范。
我跟着妈妈的节奏,一点点地揉着,终于把面团揉得光滑细腻。
接下来就是做馒头的形状了,我突发奇想,非要做几个小动物形状的馒头。
于是,我把面团捏成了兔子、小狗和小猫的样子,虽然歪歪扭扭的,但也有几分神似。
妈妈把做好的馒头放进蒸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厨房里弥漫着越来越浓的香气。
当馒头出锅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我做的那些“小动物馒头”,咬了一口,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味道却是一样的香甜。
那次的馒头,因为有了我的参与,变得格外美味。
还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蒸馒头。
爸爸负责擀皮,妈妈包馅,我在一旁捣乱。
我把面粉抹在脸上,装成大花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蒸好的馒头一个个又大又圆,象征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蒸蒸日上。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馒头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什么奶香馒头、全麦馒头、红糖馒头……但在我心里,最难忘的还是那些充满了亲情和温暖的普通馒头。
班级里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四百字小作文
班级里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四百字小作
文
《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
今天班级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却让我有了很多思考。
午饭的时候,生活委员发馒头,发到小明那里的时候,馒头不小
心掉在了地上。
小明皱了皱眉头,直接就说不要这个馒头了。
这时候,老师走了过来,捡起馒头,拍了拍上面的灰,对小明说:“你
知道这个馒头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麦子,然后经
过很多道工序才变成了这个馒头,就这样被你轻易地浪费掉了。
”
小明听了,脸一下子红了,默默地拿回了馒头。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一个小小的馒头,背后却有着那么多人
的付出和努力。
我们常常不把这些日常的东西当回事,可它们其实
都是来之不易的呀。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事情就随意浪费。
而且,我也想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在很多地方,还有小朋友
吃不饱饭呢,而我们却在这里浪费。
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懂得感恩,珍惜每一口食物。
从今天起,我也要更加注意,不浪费任何东西,尊重别人的劳动
成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珍惜和感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馒头虽小,却给我上了重要的
一课呀!。
一个馒头读后感
一个馒头读后感
《馒头》读后感。
《馒头》是一篇由鲁迅所著的小说,小说通过对馒头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哀。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卖馒头的老汉,他一生艰辛,辛苦劳作,却依然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他的妻子也是个苦命人,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残酷。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无法真正地活出自己,他们只能为了温饱而拼命劳作,却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让我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除了对生活的无奈,小说中还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丑陋。
在小说中,老汉的儿子是个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人,他不顾父亲的劳累,只顾自己的享乐和利益。
他甚至在父亲去世后,还为了争夺遗产而和自己的兄弟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这让我感到人性的扭曲和丑陋,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上的那些道德沦丧的人,他们的存在对社会的伤害是如此之大。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扭曲和丑陋,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真诚善良的人。
通过阅读《馒头》,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活是残酷的,人性是扭曲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着温暖和美好。
我希望自己能够珍惜生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被世俗的冷漠和扭曲所污染。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也才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美好。
一个馒头引发的随想
一个馒头引发的随想作者:晓光来源:《大学生》2015年第22期曾很长时间为买不到一个好吃的馒头而苦恼。
来北方生活,胃逐渐要求多吃面食,再以米饭为主,它就不舒服。
尽管东北大米非常香,口感很好。
刚来北京,最不理解的三件事是炸酱面、花茶和晚报。
在南方都是清爽碧绿的青菜汤面,清爽碧绿的绿茶,看到炸酱面和花茶简直是颠倒了世界观,这样的东西能吃能喝?晚报老人们津津有味,年轻人觉得都是些个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琐事俗事破事烦事。
不料有一天突然“悲哀”地发现,这三样,我都喜欢了!花茶觉得很香了,可能北方春风吹拂的时间短,喝着花茶,仿佛春天一直在。
好吃的馒头在哪?读读晚报,海洋般广阔的京城化为了一家四合院,芸芸众生有滋有味生活着,还似乎有点活在当下的体悟。
只是有了智能手机,晚报逐渐又不看了,当然其他报纸也基本不看了。
炸酱面的酱看起来黑乎乎的,吃下去觉得真充口适肠,齿颊留香,肚子欢畅。
不仅炸酱面,山西刀削面、陕西臊子面等都爱吃了,但是吃过的馒头依然很难吃,学校食堂的难以下咽,单位食堂的难以下咽,小区和超市主食铺的也难以下咽。
面条被酱裹着,酱好吃,面条好不好吃不太觉得出来,虽然有些饭馆炸酱面号称是手擀的,筋道有嚼头,但一般的炸酱面没吃出来面有什么特别。
但馒头即使配合着好菜,也是要单独下咽的,本身的质量一下子完全呈现,无处可逃,像东郭先生那样混过不去。
想想挺诡异,经济发展了几十年,什么好东西都造出来了,什么高档的食材都弄到柜台了,偏偏最家常最日常最原始的食物——馒头,却吃不到好吃的了!也许是利太薄,面粉直接做成馒头,增值太小,卖不上价格。
和面包对比,就看得很清楚。
大街小巷的面包店很多,一个面包几块十几块钱,仅仅在面粉的基础上增加了少许鸡蛋奶和黄油等,利润就很可观。
虽然面包屋离多远就闻到浓香,但要我天天吃面包还是不行,一是上学多年,落下了几样不能吃的病根:面包、方便面、火腿肠和苹果,上学时吃得太多了,当时都拣便宜的买,里面可能防腐剂增香剂等添加剂太多了,吃伤了。
一个馒头读后感
一个馒头读后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通过阅读,我对馒头这个普通的食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馒头是中国传统的面食之一,几乎在每个中国人的饮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它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却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原料、和谐的水、面的比例以及耐心的揉面和醒发等步骤。
这些都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勤奋和耐心的重要性。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其次,馒头的味道简单而纯粹。
它没有太多的调料和花哨的装饰,但却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需求。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简单美好,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享受,只要有健康、家人和爱,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馒头的简朴也教会了我珍惜平凡的快乐,享受生活中微小的美好。
最后,馒头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常常被用来代表团结和和谐,成为一种传统的象征。
无论在家庭聚会还是庆典活动中,馒头都被视为美好的祝福。
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珍视友情和亲情,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合作,创造和谐的社会。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馒头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对生活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馒头的简朴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并激励着我努力向前。
无论在何时何地,
我都会时刻珍视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揉馒头,悟人生
揉馒头,悟人生揉馒头,悟人生白白胖胖、香甜又好吃,咬下一口,美在心间。
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劲道的口感随舌尖的品味直到整个小嘴巴,一口又一口,有劲的馒头,让我的整个脸部都在美容,享受着男性带来的美食馒头,暖在心里,笑在脸上。
海拔比较低的他,积极的站在老师身边介绍着,“老师,这是YZF揉的馒头,面不一样;这是我揉的;这是RLS揉的;这是DJ揉的。
”边说边做出指示的姿态。
每个人的馒头都用手轻轻掰开,掰开后发现每个人揉的馒头孔大小不同,层次不同,光从外表就能看出来谁揉的馒头更筋道、更好吃、有后劲。
除了YZF用的方法不同外,其他人用的方法和面都是一样的,这3个人FZT的最筋道。
为什么是他的呢?他回答:揉得时间长。
揉得时间长代表了什么呢?揉得越多、越上劲,做出来越好吃。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告诉我们:“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一个人正是因为有足够的耐心,不停的奋斗,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渐渐变得聪明,有了才智。
“坚持不懈”“坚持贵在永恒”,也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不言败的精神,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
揉馒头就像是品悟我们的人生,面对每个人的付出,我们如何去思考呢?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优缺点不同,但处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积极奋斗,勇往直前,处处从自己做起,想到我们未来,等我们老来,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的画面,内心无比动容,美好的画面在大脑中浮现。
揉馒头就像是品悟我们的人生: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爱心就有多大。
在揉馒头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揉,就像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认知自己,每揉一下就像是遇到了矛盾和障碍,又像是遇到了爱的碰撞,无论正反面,我们都需要用心的领悟其中的含义,品悟其中的人生意义,只有经得住矛盾的磨练和摔打,经得住一切的一切,注入天大的耐心去改造,很多美好的东西,需要极大的耐心。
失去耐心之时,也是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时候。
凡有耐心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再加上用“坚持贵在永恒”的信念去支撑。
我们的下一步就是成功。
馒头,人生
馒头,人生
许多人都不喜欢吃馒头,也许是因为它没有生煎的油香,也许是因为它没有肉包子的鲜味,也许是因为它没有豆沙包的香甜可口。
只是我却对馒头情有独钟,它有着淡淡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无限遐思。
也许馒头的美味很少有人明白,但是仍然有人懂得欣赏它。
只要用心去品尝,它的甘甜就会深深地留在你的心里。
的确,馒头没有金黄的脆衣裳,没有诱人的香味,没有让人喜爱的红豆馅,它只有一副土里土气的白面模样,它是平凡的,在这群美味的食物中显得最不惹眼了。
在这里,同学们的早餐中,能找到它的身影的,恐怕是寥寥无几了。
我想我的人生也像这馒头一样平凡吧,没有突出的事迹,没有英雄的称号,我只是默默无闻地,不惹人眼地生活在这里。
但是我愿意自己能像这馒头一样平凡而又实在。
也许有的人一生追求的是荣誉,也许有的人一生追求的是轰轰烈烈,有太多的也许了……可是如果没有馒头为基础,也不会有生煎、肉包子、豆沙包的诞生了,就如没有了平凡的人们,没有他们默默无闻地奋斗,他们的支持,又哪来英雄人物的光辉?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可以是光辉的,可以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平凡无奇的。
有时成功的确对人来说是美好的,光辉的,但是谁又能好好地想一想,甘愿做一个馒头一样的人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
我愿做一只馒头,平凡,实在,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
听着窗外偶尔的几声流浪狗的悲鸣,我除了像梁晓声说的那样文人式的叹息,还能做什么?它们寒冷、它们饥饿、它们恐惧,它们只能躲在汽车发动机下祈求今夜的北风不要刮的像以往那么凶。
但是,除了一文不值的叹息、悲伤和怜悯,我能给它们一丝温暖和一个家么?不能。
我什么也做不了。
今早妈妈去超市,开开心心的购物,回来时竟是满面愁容。
原因呢?超市的馒头在促销,半价优惠、价廉味美,美中不足就是限购。
于是万千黎庶,奔走相告,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排队购买。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妈妈告诉我,
[有人为此特地组团前来,加塞插队在所不惜。
】
刚听完这句,我不禁嗤之以鼻:就几个馒头,你们的劣根性就暴露了。
可妈妈没空理会我,自顾自的再次回忆道:一个老太太,使尽浑生解数、轮回排队买到了十个,成功之后脸上欣喜的表情与中了五百万并无二异。
这回,我也沉默了。
晚上,为了买个耳暖,我和妈妈再次来到超市。
从头逛到尾的方式费时费力不假,能买到更多打折商品也是无疑的。
来到果蔬区,我真的震撼了。
我并不是惊讶于市价三块一斤的辣椒在这里只卖九毛九,也不是惊讶于市价三块一斤的黄瓜售价一元,更不是惊讶于市价三块一斤的橘子在经历特价九毛九之后,恢复到一块九,竟然无人问津。
而是,惊讶于前来购物的人群。
毫无疑问,价廉物美,商品的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格越低,销量也就越高。
但是消费者已然多到了不能用摩肩接踵形容的程度
因为你的脚,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耽误别人脚落地的阻碍,大叔大妈们是不会给你接踵的机会的。
至于摩肩,更是不恰当的,大叔大妈们的体格远比你好得多,拿个袋子的功夫,很可能就意味着你将费尽移山心力得来的宝地拱手让给旁人。
谁会跟你摩肩呢,轻轻用臀部一拱,你就可以与这个队伍说再见了。
当然,并不是卖场里所有的区域都如此拥挤,高档水果的堆头门可罗雀,即使售货员喊破喉咙也鲜有人问津,而特价区呢?即使你什么也不做,可亲可爱的消费者还是会欣然前往的。
但是,负责特价区的售货员是不会尸位素餐的,她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声嘶力竭,让整个果蔬区人声鼎沸,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老北京天桥一角,耳边响起的是不尽的叫卖声,只差来上一段太平歌词了,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气氛不太适宜吧。
现在,我倒不难想象到底有多少苦苦等待的老者,在热烈地期盼着打折馒头。
因为,我亲眼看到了很多老人的购物筐里只有加塞插队得来的打折馒头、疯狂挑选而来的处理辣椒,间或有的购物车里有两袋打折大米,除此之外,空空如也。
我还亲眼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穿着极为简朴的外衣,而旁边的青年花枝招展、出手阔绰;老者省吃俭用而青年却挥金如土,看到老人,你会以为钱是用命换的,看到青年则以为钱是风刮来的,吹到面前,不劳您伸手,风就会停下。
我更亲耳听到了坐糜廪粟的肉食者挺着鬻肥鲜的肚子对前来寻求帮助的贫民从牙缝里扔出来的几句敷衍。
鳏寡孤独废疾者,他们没有钱,更没有能力赚钱,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我的关注、我们的关注,而是他们的关注!但是,除了一文不值的叹息、悲伤,我能给他们什么呢?不能。
我什么也做不了。
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实现我的责任,让我的父母不会因为我而去那么辛苦的购买打折商品。
除此,我没有能力再为别人做任何事了。
书生的悲哀就在于此。
还好,我不是知识分子,没有那样的才华和点石成金的本事,如若有,我会比现在痛苦百倍。
我能用妙笔金笺写尽天下不平事,却对眼前百余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无能为力。
我又自不量力的想到了冰心,想到她反映社会问题的浅薄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无力。
不得不承认,到了大学,我变得不愿意思考,遇到了什么学术问题,可以问妈妈,妈妈不懂,还有百度。
可,这并不是什么学术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能做的,除了努力不让我的父母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就只有将社会问题还给社会。
在痛心疾首的写毛概论文时,我就想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养老隐患,我很想深入地研究,并提出我的意见,但我发现,
有些事,不说出来,是个结;说出来,是个疤。
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的负担不断加重,如今,经济改善,人均寿命也在增长。
我的祖父母福薄,早已与世长辞,但是我很多同学的曾祖父母还有力气跟他们的儿女磨牙呢!那么,这些独生子女们,到底背负着多大的生存压力。
而他们的父母,生活的,又是怎样的艰辛。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
一个馒头所引发的可能也与某些独生子女个人的某些素质有关,但是,与伟大的中华儿女相比较,害群之马必然是九牛之一毛、冰山之一角。
我更不敢将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归咎于制度,因为我非常不喜欢的张绍刚曾经说过:不要将问题归于制度!归于制度,一切都无解。
可是我还是想知道,不归咎于制度,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引发了我对于一个打折馒头的思考。
我更想知道,为什么将问题归于制度,一切,就都无解了。
就在我劳神苦思的时候,窗外的流浪狗时不时地就会悲鸣几声,我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为谁而鸣。
恍惚间,总觉得一些连超市都不敢去的老人和流浪狗是那么相似,不是侮辱他们,只是觉得他们与它们同样饥饿,同样衣食无着,同样为了明天惶恐,却不敢幻想明天,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个明天。
今晚夜深人不静,除了清风明月,还有什么不用一钱买呢?可是,如今没有清风,只有西北风,过几天还可能夹杂着鹅毛大雪,这并不能给那些处在苦难中的生命任何慰藉;而月光呢,只能显得那些脆弱生命生存的是多么的寒怆。
我呢,除了写几句没有实际价值的牢骚,只能默默地看着书、背着题,以期改变自己这并没有比他们好多少的遭际。
我与他们相比,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优长就是:
【我还有机会去改变。
】
这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
写完了随笔,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并不严肃,只是压抑而可悲。
象牙之塔里这百无一用的书生又能解剖出什么呢、又能改变什么呢?我还是洗洗睡吧。
希望在梦里,我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