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曹妃甸新区开发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曹妃甸新区开发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
作者:黄燕
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4期
[摘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是河北“四大攻坚战”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本文以曹妃甸新区建设为研究视角,在深入探索后危机时代曹妃甸新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曹妃甸新区;开发;问题分析;对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13-02
曹妃甸新区2003年3月开工建设,2008年10月批准成立。新区规划面积1943.72平方千米,海岸线约80千米,常住人口22万,下辖“两区一县一城”。新区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曹妃甸新区已经进入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大规模集聚、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但面临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全省经济发展下行的新形势,如何审视和把握好新区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是促进曹妃甸新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曹妃甸新区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港口功能单一,大而不强,临港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曹妃甸港由于建设开发起步较晚,整体上仍处于港口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运输中心功能。而且,体现港口竞争水平和效益水平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很低,与百年大港天津、宁波、青岛等存在较大差距,深水大港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1.2 临港产业链短,服务业滞后,缺乏重大龙头项目支撑
曹妃甸港开发建设历史较短,虽然是深水良港,但作为工业港,是一个大宗散货港,在短期内还不具备综合性港口的条件,在基础设施、规划、品牌等方面缺乏沉淀,产业基础薄弱。而且,已形成的临港产业规模也不够大、集中度不高,许多项目产业层次偏低。已经落户园区的许多项目与港口关联度并不强,临港产业链很短,缺少依赖港口的重特大项目,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
1.3 融资方式单一,利用国内外金融渠道和金融产品不足
从资金投入看,曹妃甸融资途径单一,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等手段利用不足;资产亟待盘活,土地确权、资产整合等工作,由于多种原因进展不快;滚动发展乏力,资产项目少,税收优惠多,自身发展缺乏有力的财源支撑。
1.4 体制机制不畅,成为制约曹妃甸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曹妃甸的大发展关键在于招商引资,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然而,在曹妃甸招商过程中,由于体制不顺畅,优质项目屡屡与曹妃甸擦肩而过。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过多,互相掣肘。经国务院批复,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规格升级为副地级市,行政区划包括原唐海县全境、曹妃甸工业区、生态城、柳赞镇、滨海镇。但原有的体制机制惯性约束尚未理顺。二是模式不一,难以协同推进。曹妃甸工业区采取“管委会+产业园区+公司”开发模式,多种模式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区中有城、区中套区,不好统一管理。因管理运行不顺畅,不能统一配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严重影响招商引资、项目布局和产业集聚工作的开展。
2 加快曹妃甸新区开发的对策思路
2.1 强化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功能
(1)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立足创新加大港口投入,吸引国际大型港口集团,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港口整体形象。二是立足经营促进港口发展,将港口作为千岛稀缺资源加以运作,以市场化手段加快建设曹妃甸大吨位深水专用泊位。三是立足优化配套提升港口优势,把港区改造与功能转换纳入港城统一规划,按照统筹兼顾、功能划分、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使用港口岸线资源,加快建设高等级原油、矿石、煤炭专用码头,建设为临港工业服务的专业化港口。
(2)完善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建设。纵观各大港口的竞争和发展,特别是临港产业的崛起,都与港口的后方运输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曹妃甸港口集疏运系统应建设成港口、公路、水路、铁路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扩大港口城市容量为目标,加快港口建设,扩大吞吐能力,扩大与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航,构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
(3)创新港口经营模式。当前,港口的盈利模式已进入了供应链时代,曹妃甸必须发展由装卸业务衍生而来的相关物流业务,如土地经济、物流、驳船运输、修船、物流金融等配套服务。强力推进航运市场的开发,推进内陆城市“无水港”的建设,借助优良的管理模式和科技方法改善装卸和运输环境,提高生产力和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并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
2.2 提升产业素质
(1)做强港口主业。港口直接产业是港口城市发展的直接基础。扩大港航合作,大力开辟新的航线、航班,并进一步降低海运费用吸引货源。加强港陆合作,发挥铁海联运优势;积极争取扩大公路“绿色通道”政策,开辟港口集疏运第二通道,形成多种方式相互竞争促进的格局。整合港口生产要素资源使之自由流动和最佳组合,不断完善港口功能,使其既适应货物进出口的需要,又适应发展临港工业的需要。
(2)实施项目带动,壮大临港工业。一是通过项目带动,确保临港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发展临港产业是世界港口城市壮大发展的通用做法,而临港产业的集聚需要重大项目的带动。因此要根据曹妃甸港口功能定位,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筛选一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骨干项目,重点扶持,如石化、钢铁、船舶制造与维修、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延伸产业链,加快构筑以曹妃甸临港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分工有序的产业体系。围绕曹妃甸港工业现有大项目,最大限度地完善配套能力,形成完整的临港工业体系,从而实现相互关联和支持的群落集约优势。引导企业按临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相关配套项目在临港地区集聚。
(3)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以“临港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物流、信息、技术、金融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共同发展。一是培育物流服务中心。通过区划协作机制,加强铁—公—海—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形成辐射和覆盖港区及周边地区的规模化的专业物流中心。同时,加强物流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实现传统的港口功能向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方式转变,提供高效高能的物流综合服务。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物流信息平台。要建设数字化港口,大力促进港口信息处理功能的扩展,实现港口的信息化管理,从本质上提高港口营运的效率和能力。要大力发展以交通运输贸易、金融、通关、航运代理、货运服务等为重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业,以服务拉动临港产业提升,促进临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积极鼓励、引导、培育临港服务业。要积极发展商贸、金融保险、航运中介、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拓展河北沿海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以良好的服务体系支持曹妃甸临港工业的发展。
2.3 破解融资瓶颈,拓宽融资渠道
(1)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提高投融资能力。吸引国内外大型港口集团,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港口及配套设施。加快组建曹妃甸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支持具有发展潜力、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联合省内外有实力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加强与保险公司总部的合作,制订保险资产债权融资计划,利用保险资金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做大做强现有融资平台。利用已成立的国开曹妃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推动政府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战略合作,开创三种资本共同参与曹妃甸开发建设的新局面。通过租赁、出售、合作经营等多种手段,盘活综合服务区房建项目和标准厂房,通过土地抵押和加快回收项目单位占地成本进一步盘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