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合集下载

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 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 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6):70-78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晓洁打王晓慧2(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基于CLASS2016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情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社会网络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老年人的互联网操作能力等,以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情况;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社会网络[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22(2020)06-0070-09[DOI]10.13322/ki.fjsk.2020.06.010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2020—2035年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依然会持续,城乡之间的老龄化差距会进一步拉大[1]。

农村老年人因其特殊的身体机能状态和社会经济地位成为一个相对脆弱的群体,往往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具有的跨时空性、互动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对农村老年人的生产和生活逐步产生影响。

因此,探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对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和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贫困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基于CLASS数据的分析

贫困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基于CLASS数据的分析

2020.07 LANZHOUXUEKAN作者简介:童玉林,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江西省扶贫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项目编号:12JJD840011);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育项目“压力应对理论视域下相对贫困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3101000308)。

① 李希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1/t20190123_1646380.html.② 温兴祥、程超:《贫困是否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17年第12期,第47-65页。

贫困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基于CLASS数据的分析童玉林摘 要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中的个人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贫困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表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是老年人个体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感均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都存在城乡差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感有更强的不利影响,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感的不利影响相对更弱。

关键词 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老年人;心理健康;城乡差异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0)07-0192-17一、问题的提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至17.9%(李希如,2019)①。

年龄的增291长使老年人心理健康遭遇更多挑战(温兴祥、程超,2017)②,心理健康问题会给老年人的生活能力、身体健康乃至生活质量都带来巨大挑战①。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2014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2014 年 12 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1
目录
一、 概况...................................................................................................................................3 1.1 项目简介.............................................................................................................................3 1.2 抽样和调查执行.................................................................................................................3 1.3 数据质量评价.....................................................................................................................4
二、 基本情况...........................................................................................................................5 三、 健康状况和照料需求.......................................................................................................7

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子女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

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子女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

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子女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程新峰;姜全保【摘要】年龄认同是个体对衰老进程的主观体验,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以往关于照料孙子女与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相关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并且没有关注子女代际社会支持的作用,关于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年龄认同的相关研究也极为缺乏.本文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调查追踪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隔代照料与中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相关性,同时利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考察子女代际社会支持(代际经济支持、代际工具支持和代际情感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显著相关,即照料孙子女使老年人有更积极的年龄认同;隔代照料与城市老年人年龄认同显著相关,与农村老年人年龄认同在统计上不相关,与老年女性年龄认同显著相关,与老年男性年龄认同在统计上不相关,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的影响具有城乡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代际经济支持、代际工具支持在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之间发生了完全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及中国家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关注老年照料者的健康问题和生活需求,要重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对于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其成年子女应给予更多的代际支持,提升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健康和幸福的促进作用.【期刊名称】《人口学刊》【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14页(P63-76)【关键词】隔代照料;年龄认同;代际支持;中介效应;健康【作者】程新峰;姜全保【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一、研究背景老年人在家庭中未成年孙子女的照料和养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1-2]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不仅可以为子女减轻家庭负担,使子女能有更多时间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而且可以为大家庭带来更多收益。

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与养老服务优化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与养老服务优化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与养老服务优化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养老服务的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期望,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丰富数据资源,进行了一项关于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与养老服务优化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揭示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讨现有养老服务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养老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

通过对CHARLS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本文将为政策制定者、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二、文献综述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与养老服务优化是当前社会学、人口学、老年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水平日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养老服务、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学者主要关注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影响因素及与健康、社会支持等变量的关系。

例如,Diener等人(1995)提出了生活满意度的多维度测量模型,包括家庭、健康、工作等方面。

国内学者则更加注重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

例如,陈功等人(2010)通过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群体的调查,发现城乡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养老服务优化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角度展开研究。

服务内容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服务方式方面,学者们提倡采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全面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

通过揭示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实际需求与现有资源的匹配程度,本文旨在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本文将对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的结合,本文将揭示不同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的差异和共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家庭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供给方面的现状。

家庭养老资源主要包括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而社会养老资源则涉及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医疗服务、社区照料等。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养老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本文将揭示养老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本文将对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现有资源与老年人养老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养老需求与家庭及社会养老资源的匹配程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与家庭、社会养老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需求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

中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本文将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将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特点。

随后,本文将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CHARLS数据的深入分析,探讨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医疗保障、社会支持等因素对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影响。

研究旨在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单独或共同作用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其在政策制定和健康服务提供方面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政策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文献综述经济学家很早就将健康视为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直到1972年,Grossman才首次建立了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健康需求模型 [1]。

该理论强调了健康作为人力资本与其他人力资本(尤其是教育)的区别。

教育主要通过影响个人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效率来提高个人的效用,而健康主要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个人的效用。

该理论还区分了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认为健康资本作为一种耐耗品,其存量的增加是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来实现的。

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许多研究对影响中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例如,有研究发现收入和年龄对健康水平的影响符合Grossman模型的预测,且影响显著 [3]。

教育的影响则不明确且不显著,而稳定的婚姻状况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体魄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

在性别差异方面,教育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更大,而年龄和收入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更大 [3]。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4.7亿: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4%[摘要]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4%,平均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这份覆盖28省份、134个区县的上万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老人平均年龄为70.02岁,其中70岁以下的老人超过半数,呈现低龄老龄化特点。

根据,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4%,平均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老年人口规模超过4.7亿人,均比现有水平翻了一番。

研究报告从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状况、养老保险、配套养老设施等方面描绘出了我国老年人社会概况。

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女性、农村户口、年纪大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更是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发现,有74.7%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但只有28.2%的老年人自报比较不健康或很不健康。

而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以下各项指标中均比男性要差。

我国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和身体健康状况相同的性别、户口状态和年龄差异,但大部分老人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

老年人的抑郁平均得分为13.6,孤独平均得分为3.7,有6.0%的老年人对生活比较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

总体来看,农村户口相对于城市户口的老年人有更多的人抑郁、孤独和对生活不满意,女性的精神状况也比男性要差。

我国老年人贫困率较高。

尽管农村老年人口仍在工作的比例高于城市,但农村户口的老年人贫困率依然高于城市户口的老年人。

城市户口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养老金,而农村户口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子女的资助和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

老年人生活来源最主要的三项分别为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46.3%)、子女的资助(24.4%)以及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15.4%)。

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但实际养老金待遇城乡差异巨大,尤其是农村养老金的待遇很低。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为88.1%,说明我国目前大部分老年人已经有养老保险。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4本次调查显示在领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中把养老金作为首要生活来源的比例为5654把养老金作为其次生活来源的比例为1467说明我国养老保险金额给付水平较表44领取养老保险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状况生活来源种类首先生活来源比例其次生活来源比例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56541467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1286831配偶的收入3772238子女的资助18272797其他亲属的资助015080政府社团的补贴资助4741782以前的积蓄125558房屋土地的租赁收入18717423其他055073合计100100数据来源
1.4 加权说明
1.4.1 设计权数 设计权数是指每个样本单元在调查总体中所代表的单元数,它等于该样本单元入样概率 的倒数。由前面确定的抽样方法,必选层与抽选层样本的设计权数形式相似,但表达的内容 有所区别。统一的设计权数公式可表达为:
w1hijk
Mh M hi
M hi M hij
Dhij 25
( h 1, 2,3, ,51)
第 i 个初级单元(区、县), j 代表第 j 个二级单元(居委会、村委会), k 代表第 k 个三级
单元(家庭户)。
1.4.2 实际执行情况调整
本调查为了保证目标样本量,对接触样本量进行扩大,调查的执行力度将影响调查样本
的权数,因此需要再次进行权数调整。设某个居委会(村委会)最后样本调查的执行量为 n ,
和 0.57%。被访老年人不识字的占 30.10%,私塾/扫盲占 2.75%,小学占 31.84%,初中占
19.60%,高中/中专占 9.53%,大专及以上占 6.18%。
7
2.2 居住方式
2.2.1 家庭规模 与老年人同吃同住的成员数反映了老年人的家庭规模。被调查老年人的平均家庭规模为

我国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郭静静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17期摘要: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自评健康、躯体健康、认知功能、过去饮酒、现在锻炼、过去锻炼与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而年龄、现在吸烟、现在饮酒呈現相反的趋势;男性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优于女性且在婚老年人自评生活质量优于不在婚老年人。

关键词:自评生活质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一、引言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更是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状。

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生育率、死亡率出现下降且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使得老年人口规模持续膨胀[1]。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2]、老龄化地域差距大等一系列特征。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经历四大阶段: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2022年)、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2022-2036年)、老龄化深度发展阶段(2036-2053年)、老龄化均衡发展阶段(2053-2100年),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增加,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口健康、老年照料、养老负担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探索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的许多研究都探索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的研究[3-6],却很少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一个评价更为全面的概念,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照料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

健康状况又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8-9],且自评健康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度量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10-14]。

中国老年人收入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中国老年人收入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一、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贫困状况
一、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贫困状况
1、总体贫困率: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老年人的贫困率为21.4%,这意味着 每五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人处于贫困状态。这个比例远高于儿童和青壮年,也高 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一、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贫困状况
2、城乡差异:农村老年人的贫困率远高于城市,分别为27.3%和14.5%。这 主要是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远低于城 市。
结论
特别是对经济困难和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完善 养老金制度和就业政策也是降低老年人收入贫困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 尤为重要。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为此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本次演示旨 在分析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老年人对生活基本满意,但满意度存在个体差异。以 下因、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患有疾病或身 体功能受限的老年人更容易对生活感到不满意。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2、经济状况:经济状况越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贫困老年人由于生 活压力和焦虑,更容易对生活感到不满。
一、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贫困状况
3、收入来源: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养老金和子女供养。然而,由于养老 金的水平较低,且子女供养的不稳定性,使得老年人的收入贫困风险增加。
二、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
1、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收入贫困状况密切相关。患有长期疾病 或残疾的老年人更有可能陷入贫困。这部分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支出,而 疾病也往往导致他们无法参加劳动,造成收入减少。

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基于CLASS_2020_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基于CLASS_2020_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4年第2期(总第263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No.2,2024(Tot.No.263)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基于CLASS 2020数据的实证研究张文娟1,薛诗睿2(1.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摘㊀要: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所提出的 暴露水平 敏感性 适应能力 脆弱性分析框架,综合已有研究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㊂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识别出高㊁中㊁低三种社会参与脆弱性特征的农村老年人,使用Logistic 回归模型揭示出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类别的相关因素,并结合雷达图展现不同类型风险人群的脆弱性特征㊂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脆弱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仅有少部分老年人群的脆弱程度高且内部差异大;高龄㊁文化水平低㊁健康状况差㊁无配偶㊁所在村居没有老年活动场所或设施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在社会参与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脆弱性㊂不同特征的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差异是由暴露水平㊁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高暴露性是识别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弱势人群的重要依据,而低适应能力则是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出较高脆弱性的关键因素㊂未来应根据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的脆弱性类型及表现,从个体㊁家庭及社会不同层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以降低高风险人群的脆弱性,防范中㊁低风险人群的脆弱性进一步上升,增强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能力㊂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暴露水平中图分类号:C913.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0-4149(2024)02-0061-14DOI :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06收稿日期:2023-04-20;修订日期:2023-08-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 重度老龄化社会的新格局与新应对研究 (22JJD840009)㊂作者简介:张文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薛诗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㊂㊀㊀一㊁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他们的养老需求也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2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转变㊂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 参与 保障 三位一体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㊂在此基础上,我国发展出了以实现 老有所养㊁老有所医㊁老有所为㊁老有所学㊁老有所乐 为目标的积极老龄化战略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看待老龄社会㊁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发挥老年人价值,把积极老龄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原则㊂‘ 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国家应鼓励老年人根据自身状况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发挥自身价值,达成自我实现,助力社会发展㊂可见,鼓励和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㊁实现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在农村人口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3.81%,远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而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45.83%生活在农村[1]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大量经历新中国三次农民扫盲运动和教育普及工作的农村居民陆续进入老年期,提高了农村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㊂物质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增强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愿和能力[2],由此衍生出积极参与社会的养老需求㊂然而,目前学界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人群,而对农村人群的关照不足㊂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形式相对单一,多集中于经济参与[3],这一方面与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不完善,老年人需要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获得收入有关[4];另一方面亦与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渠道有限有关[5]㊂此外,老年人的健康状态㊁受教育程度㊁家庭结构㊁关系网络等个体和家庭因素,以及村居环境因素均会对他们的社会参与行为产生影响[6]㊂随着经济发展㊁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变,农村老年人群的内部异质性不断扩大,亦会波及他们的社会参与行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制造出新的 隔阂 ,对于文化程度低㊁经济状况差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数字鸿沟更加难以逾越[7-8],这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老年人群社会参与的异质性㊂存在社会参与劣势的农村老年人群成为社会参与的弱势群体,不仅损害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还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9]㊂因此,如何识别农村老年人中社会参与的脆弱人群,帮助其打破社会参与的障碍,助力有意愿㊁有能力的农村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值得关注及研究㊂ 脆弱性评估是一切行动的开始 [10],它对识别脆弱人群,探索降低脆弱性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㊂本文引入脆弱性评估这一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农村老年人群在社会参与的能力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哪些农村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社会参与的高脆弱性人群?㊀㊀二、文献综述1.社会脆弱性脆弱性概念起源于对自然灾害的评估与分析,原意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后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㊁环境压力㊁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领域㊂随着脆弱性研究的发展,有学者将其引入人文社科领域,使脆弱性分析从仅关注自然因素扰动带来的脆弱性,扩展到关注人与社会张文娟,等: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系统的脆弱性形成,进而发展出社会脆弱性概念,强调应关注社会中脆弱群体的识别,探讨脆弱群体易受损害的影响因素和降低该类群体及社会系统脆弱性的对策[11]㊂目前学界较为一致地认可脆弱性是个体或系统暴露于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和适应恢复能力,表现为包含暴露水平㊁脆弱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的函数[12-13]㊂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用上述三个维度构建了 暴露水平 敏感性 适应能力 的脆弱性分析框架[14]㊂社会脆弱性属于脆弱性概念的延伸,在风险事件特征和脆弱人群的识别方面可发挥作用,有助于确定脆弱人群,改善其可持续能力,进而提高政策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5]㊂2.老年人的脆弱性以往研究揭示了不同特征老年群体的脆弱性表现,比如老年女性群体脆弱性表现为收入来源少,医疗保障不足以及缺少精神慰藉[16]; 城中村 的留守老年人在情感㊁心理和经济三方面均表现出脆弱性[17]㊂亦有学者进一步揭示了心理因素㊁社交活动缺失和健康恶化对老年人群脆弱性有显著影响[18]㊂个体的脆弱性可以反映在多个方面,近年来学界更多关注老年人在健康和养老资源方面的脆弱性㊂有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的脆弱性水平整体较高,且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19];而养老保险则可以有效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脆弱性[20]㊂在健康脆弱性方面,住房㊁财产损失㊁居住安排等因素皆与之密切相关[21],养老服务则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健康脆弱性[22]㊂综上所述,虽然学界开始关注老年人口的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但目前尚未涉及社会参与方面㊂3.社会参与的脆弱性作为积极老龄化评估的三个维度之一,社会参与是衡量老年人生活福祉的重要指标㊂其强调老年人按照自身意愿㊁能力或爱好,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参与家庭㊁社区㊁社会层面涉及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3]㊂积极的社会参与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降低失能风险,还可以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缓解抑郁症状,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其陷入社会隔离的风险[23-25]㊂积极的社会参与是推动老年人群积极面对老年生活的重要方式㊂基于对脆弱性概念内涵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认识,本研究将社会参与的脆弱性界定为个体暴露于影响其社会参与风险的可能性㊁受到风险扰动时的敏感程度及其从风险状态中恢复的能力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与其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密切相关,而已有研究也揭示了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诸多因素,就人口特征而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同其年龄㊁性别㊁健康状况㊁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26-28];在家庭环境方面,老年人的婚姻状态㊁居住安排㊁代际支持等因素均会对他们的社会参与行为产生影响[3,29-30];在社会环境中,社会保障㊁社区场所设施等因素也会作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行为[31-33]㊂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尝试引入脆弱性分析框架,构建评价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测算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指数,揭示农村老年人在社会参与脆弱性上存在的差异,识别社会参与高脆弱性的人群特征,为更有效地降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防范老年人陷入社会隔离的困境提供事实依据㊂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2期㊀㊀三㊁研究方法1.研究思路和方法首先,本文将借鉴脆弱性相关研究成果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作为测算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的依据㊂具体步骤如下:①借鉴已有研究,依据 暴露水平 敏感性 适应能力 的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14,19]㊂②借鉴已有研究对指标权重进行处理[34],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即依据指标的变化程度对整个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计算评价指标的信息熵,进而确定指标权重①㊂③通过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计算公式SPI=(E+S)-A,获得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指数㊂其中,SPI 为社会参与脆弱性指数,E为暴露水平,S为敏感性,A为适应能力㊂其次,基于得到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测算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指数,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进行类别划分,据此识别出不同脆弱性类别的老年人群㊂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脆弱性老年人群的相关特征,初步揭示相关特征因素与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㊂最后,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相关个体特征与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相关变量与不同类别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雷达图进一步分析其脆弱性表现,为后续提出社会参与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㊂2.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在2020年组织实施的第四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CLASS)数据㊂CLASS是一个全国性㊁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于201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基线调查,并于2016年㊁2018年和2020年进行了三次跟踪调查㊂该调查以家庭户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要调查对象,最终样本覆盖全国28个省份㊂2020年数据是该调查最近一次组织的跟踪调查,被访样本共计11398人,其中居住地为农村的样本量为5123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样本后,共计样本量为4775人㊂㊀㊀四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脆弱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普遍倾向于认可脆弱性是关于暴露水平㊁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函数[11,34],指标构建也多囊括个体暴露于风险的可能性㊁面对风险扰动的敏感程度及个体从风险中恢复的适应能力这三方面[18-19]㊂综合已有研究及对脆弱性内涵的认识,本文认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暴露水平㊁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具体指老年人暴露于降低或剥夺其社会参与能力的风险的概率㊁社会参与受风险扰动的影响程度以及恢复其参与活动的能力㊂基于此,本文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提出的 暴露水平 敏感性 适应能力 概念框架来构建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①限于篇幅,未对熵权法的具体过程进行报告,如需要可向作者索取㊂张文娟,等: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脆弱性评估可分为全球㊁国家㊁地区㊁社区㊁人群㊁家庭等不同尺度,脆弱性因素在不同尺度下的表现不同,因此在具体研究中明确研究尺度极其重要,本研究中评估尺度为农村老年人群㊂老年人群的暴露水平主要取决于其暴露于社会风险㊁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的概率[19],该风险会减少或剥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㊂首先,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会放大老年人陷入低社会参与甚至无社会参与境况的风险[27,35],新冠疫情作为近年来重大的负面公共事件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空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剥夺,制约了其社会参与[36],因此选取老年人是否生活在疫情严重地区这一指标来衡量老年人群暴露于社会风险时社会参与受到影响的可能性㊂其次,失去主要家庭成员角色会造成老年人退出社会,家庭支持的缺失则会引发老年人的社会退却[27,29],因此选取是否丧偶㊁是否有子女离世㊁子女是否赞成老年人参与活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老年人在家庭层面存在的可能干扰社会参与活动的风险㊂最后,个体可能遭遇的疾病㊁机能衰退㊁经济状况恶化等恶性事件,都会导致其社会参与的减少[2,6,27],基于此,本文选取过去十二个月本人是否发生过重病㊁摔倒㊁财务损失这三个指标来衡量老年人在个体层面可能遭遇的影响社会参与活动的风险㊂敏感性由暴露的类型和主体特征共同决定,是风险扰动下老年人群社会参与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和程度,表现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状态的变动㊂已有文献通过单独或综合测量老年人参与经济㊁政治㊁社会㊁家庭等活动的情况来衡量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并认为参与类型越丰富㊁数量越多的老年人,其社会参与水平越高[3,29,37]㊂相较于广泛进行社会参与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较少或社会参与类型单一的老年人,其社会参与渠道更少,可选择的范围更狭窄,遭遇风险时更可能陷入无法参与社会的境况㊂因此,风险扰动对参与社会活动种类及数量较少的老年人群的影响更大,该类老年人群敏感性更高㊂结合数据信息及已有文献,本研究将老年人社会参与活动界定为经济参与㊁政治参与㊁社会参与和家庭参与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老年人是否参与上述四项活动及累计参与活动的种类数量来综合衡量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敏感性㊂适应能力是老年人群在面对内外部因素扰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所拥有的应对和恢复能力[18],体现为老年人对所拥有的支持和保障社会参与的能力的调动和分配[37]㊂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本文认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能力指老年人具有根据自己意志㊁爱好进行社会参与的自由和权益,又具备实现社会参与的各类要素[38-39]㊂已有文献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老年友好的社区和家庭环境以及个体良好的健康状态㊁文化水平㊁社会支持㊁经济状况等因素保障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益及自由,也提升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27,40-41]㊂据此,本文利用个体的经济㊁健康㊁文化㊁社会支持状况及居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因素来衡量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适应能力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暴露水平和敏感性越高,其社会参与越容易受到扰动和冲击,脆弱性越强;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适应能力越高,其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越强,越容易从损害状态恢复,脆弱性越低㊂基于上述分析和 暴露水平 敏感性 适应能力 框架,遵循科学性㊁客观性和可行性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详情见表1㊂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2期表1㊀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维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定义及描述均值标准化均值权重暴露水平社会风险新冠疫情2020年各省新冠确诊人数占总人口数比值(%)0.0100.0750.076家庭风险是否丧偶1=丧偶,0=未丧偶0.2470.2470.050是否有子女去世1=是,0=否0.0030.0030.197子女是否赞成参与活动1=不赞成,0=赞成0.1150.1150.076个体风险自己摔倒过去十二个月发生过自己摔倒为1,否则为00.0800.0800.089本人重病过去十二个月发生过本人重病为1,否则为00.0190.0190.139财物损失过去十二个月发生过财务损失为1,否则为00.0100.0100.160敏感性社会参与类型政治活动参与近三年参加过本地村民委员会的投票选举为0,未参加过为10.5000.5010.025经济活动参与目前从事有收入的活动/工作记为0,未从事为10.5590.5590.021社会活动参与过去一年参与以下任意一项社会活动记为0,否则为1:①照料其他老人/小孩,②调解邻里纠纷,③陪同聊天,④宗教活动,⑤打麻将/下棋/打牌等,⑥广场舞0.5830.5830.019家庭活动参与老年人帮助照顾子女照看孙子女为0,否则为10.3760.3760.035社会参与数量社会参与的种类数量社会参与的活动种类数量,0=没有参与,1=参与一种,2=参与两种,3=参与三种,4=参与四种2.0700.5350.006适应能力个人经济状况老年人经济自评状况,3=更好,2=差不多,1=更差1.0010.2000.003老年人房产拥有数量(个)0.7140.7140.012社会支持状况简易版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SNS-6)测量,共计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为0 5,总计得分区间为0 30,根据量表切割点,12分以下为社会隔离状态记为0,12分及以上未处于社会隔离状态记为11.7860.3930.020文化状况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1=文盲及私塾为,2=小学为,3=中学及以上为3.3510.5880.003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5=很健康,4=比较健康,3=一般,2=比较不健康,1=很不健康4.9150.9790.001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5=完全自理,4=轻度失能,3=中度失能,2=重度失能,1=完全失能0.9120.9120.003家庭居家环境您现在居住的房屋是否存在门槛绊脚或地面高低不平的问题?1=无,0=有0.3580.3580.036您现在居住的房屋是否有网络信号?1=有,0=否0.5780.5780.019张文娟,等: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续表1维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定义及描述均值标准化均值权重社会养老服务有以下任意一项村居活动场所或设施为1,否则为0,包括:①老年活动室,②健身场所/设施,③棋牌(麻将)室,④图书室,⑤室外活动场所,⑥其他3.7230.6810.002社会环境对村居孝老敬老氛围的满意程度:5=非常满意,4=比较满意,3=一般,2=比较不满意,1=不满意3.3710.5930.003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程度:5=非常满意,4=比较满意,3=一般,2=比较不满意,1=不满意2.0180.5050.006㊀㊀注:1.表中的数值分布根据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得出,下同;2.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标准参考鲁宾(Lubben)等人对量表的切割点及已有文献对该量表的划分[42-43];3.健康状况参考已有学者对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的划分标准:完全失能ɤ20,21ɤ重度失能ɤ40,41ɤ中度失能ɤ60,61ɤ轻度失能ɤ80,81ɤ完全自理ɤ100[44]㊂㊀㊀五、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类别及相关因素1.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类别划分基于上述体系中各评价指标测量值和社会参与脆弱性指数的计算公式SPI=(E+S)-A,获得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指数㊂参照已有文献对脆弱性的界定,脆弱性指数越大,表示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越高[20]㊂以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指数值为聚类指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K-means cluster analysis)进行样本聚类,选择聚类为三类,找到分属高脆弱性类别㊁中等脆弱性类别及低脆弱性类别的老年人(见表2)㊂通过对聚类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Bartlett概率P<0.001,表明聚类分析所得到的三种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将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分为三类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㊂表2㊀聚类分析结果的描述统计脆弱性类别暴露水平均值敏感性均值适应能力均值聚类均值聚类标准差占比(%)低脆弱性0.0060.0330.066-0.0270.02739.602中脆弱性0.0370.0610.0460.0520.02443.937高脆弱性0.1190.0690.0370.1510.04816.460合计0.0390.0510.0530.0370.069100.000按照脆弱性分析框架的三个维度对分类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低脆弱性群体的暴露水平和敏感性最低,同时适应能力最高;高脆弱性人群的暴露水平和敏感性处于最高水平,同时适应能力最低;中脆弱性群体的暴露水平㊁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则介于中间㊂符合前述暴露水平㊁敏感性越高则脆弱性越高,适应能力越高则脆弱性越低的原则,表明将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分为高㊁中㊁低三类具有合理性㊂2.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类别分析为明确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类别的相关因素,识别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高脆弱性人群特征,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㊂在回归模型中,将脆弱性类别设置为因变量,取值范围根据聚类结果设置为三类:低脆弱性㊁中脆弱性和高脆弱性,并将中脆弱性作为回归参照项㊂自变量选取以下三类变量:①个体特征:年龄㊁性别㊁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㊀‘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2期况;②家庭特征:婚姻状况㊁居住安排和子女数量;③社会环境:老年活动设施及场所和社会氛围㊂变量的赋值信息详见表3㊂表3㊀不同特征下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类别分布%变量高脆弱性中脆弱性低脆弱性个体特征年龄∗∗∗60 69岁低龄老人9.5740.4849.9570 79岁中龄老人18.8944.1336.9880+岁高龄老人27.7652.5219.73性别∗∗∗女性18.8545.9635.18男性14.3942.1843.43受教育程度∗∗∗不识字及私塾22.9048.0929.01小学14.3143.5342.16中学及以上7.4135.9156.68自评健康∗∗∗健康10.2641.5048.24一般17.2746.4936.24不健康32.4544.1523.40家庭特征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10.0640.6249.32丧偶/离异/未婚34.5653.3312.11居住安排∗∗∗与子代同住19.8542.0538.10空巢偶居10.2543.2046.56空巢独居34.4857.148.38其他16.5134.4049.08子女数量∗∗∗没有子女22.4060.8016.80一个子女12.1943.2444.57两个及以上子女16.8243.5239.66社会环境村居活动场所或设施∗∗∗有11.9939.6048.41无22.5849.8827.54尊老敬老社会氛围∗∗∗满意13.9046.4339.67一般16.1742.2341.60不满意25.8341.3632.81㊀㊀注:∗∗∗p<0.001,∗∗p<0.01,∗p<0.05㊂(1)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类别分布㊂表2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的聚类结果显示,83.65%的老年人属于中㊁低脆弱性类别,说明我国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状况较好,但仍有16.46%的老年人属于社会参与高脆弱性类别,且这一类别老年人群内部的差异较大㊂表3提供了高㊁中㊁低三类脆弱性群体的分布状况㊂结果显示,三类脆弱性人群在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口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与中低龄老年人相比,高龄老人中的中㊁高脆弱性类别占比更高㊂与上述年龄差异相似,中㊁高脆弱性类别在文化程度较低㊁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群中同样呈现出比例偏高的态势㊂从性别差异来看,相较于男性,老年女性人群中的中㊁高脆弱性类别比例更高,说明农村老年女性社会参与的脆弱性更高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与家庭照料资源密切相关㊂在不同婚姻状况㊁居住安排下的老年人群中三类脆弱性人群占比表现出较大的差别㊂在丧偶㊁离异或未婚的老年人中呈现出高脆弱性的人群比例相对较高,达到34.56%,而低脆弱性人群占比仅为12.11%,远低于其在已婚有配偶人群中49.32%的占比㊂在空巢独居的老年人中,高脆弱性人群的比重最高,达到34.48%,低脆弱性人群的占比最低,仅有8.38%,值得注意的是在空巢有配偶同住老年。

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

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篇一:20XX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情况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20XX年7月10日)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全国老龄办,向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发布两条新闻。

一、关于今年“敬老月”活动的安排二、关于20XX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情况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指导和支持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20XX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这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唯一的部门老年人状况科学调查,也是继2000年和20XX年之后的第三次全国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通过三次追踪调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进入老龄化10年来老年人口基本状况、老年人养老保障和服务需求以及我国老龄工作的动态发展情况,还对比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基本生活变化以及老年人养老保障和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这对研究了解我国老年人群体基本状况以及老年人群服务需求的变化状况,对党和政府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老龄政策,推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20XX年12月1日0时为调查时点,调查通过与规模成正比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的,样本分布在160个市县(区)中640个乡镇街道的2000个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共入户访问2万名老年人,获得有效总样本19986人。

追踪调查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汇总结果进行了加权处理,可以推论调查时点我国大陆地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体状况的估值。

调查数据很丰富,主要数据已印发,我摘要发布主要数据和相关情况。

(一)我国城乡老年人群体基本状况(一)老年人基本特征1男性占49.0%,女性占51.0%;随年龄增高,女性比例呈加大的趋势,80周岁及以上人口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1.8:58.2。

年龄结构,60-69岁低龄老人占56.2%,70-79岁中龄老人占32.0%,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11.8%。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
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
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
福的占3.7%;农村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33.1%,差不多的占56.2%,
较不幸福的占10.7%;城乡差异明显。


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生活满意的占56.8%(非常满意的10.5%),一般的占
32.3%,不满意的占10.9%(很不满意的4.3%);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
的占42.0%(非常满意的5.0%),一般的占45.5%,不满意的占12.5%(很不满意
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
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
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
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家庭结构及居住意愿
(1)老年人家庭户结构

城市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比例占49.7%,其中独居户占8.3%,夫妻户占
4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3%;农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占38.3%,
其中独居户占9.3%,夫妻户占29.0%,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7%;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数据来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4 5
CLASS 样本的性别比为 0.9216,略低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 0.9756,同时也低于中国城 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的 0.9612。分不同年龄的性别比看,与“六普”结果相比,CLASS 调查 的性别比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相对较大。
此次调查样本的整体年龄分布与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较为接近(见图 1-2)。与 2010 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相比,CLASS 调查中高龄老人的比例明显提高,80 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为 13.84%,而城乡调查的比例为 11.80%。
图 1-2 CLASS 项目人口年龄结构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比较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在了解老年人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基础 上,调查重点聚焦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资源、养老观念及安排、代际关系支持、 心理健康状况等,弥补已有老龄相关调查在这些领域的不足。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来自美国 南加州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专家提供了咨询和建议,兼顾了国际比较。
3
第一章 数据简介
1.1 项目简介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 以下简称 CLASS)是
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负责设计,受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与 985 专项经费支 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一项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 项目。
图 1-1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主要内容
4
1.2 抽样和调查执行 2014 年 8 月至 10 月,CLASS 基线调查在除香港、台湾、澳门、海南、新疆和西藏之
外的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开展。 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方法:首先,选定县级区域(包括县、县级市、区)作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05
研究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仍需关注精神慰藉、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建议
完善老年人口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老年人口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养老 服务和照料,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加强老年人口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管 理能力,降低慢性病患病率。
加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支持,关注老年人的精 神慰藉、社会参与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提 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城乡差异
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都高于 农村,但农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 更快。
性别比例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略高于男性, 但男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近半数老年人口存在不同 程度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
医疗保障不足
约30%的老年人口没有参加任何医疗 保险,导致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存在差距
相对于农村老年人口,城镇老年人口在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城乡老年人口文化程度存在差异
城镇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口,前者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超过25%,而后者这一比例仅为 10%左右。
老年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老年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老年人口存在孤独、抑郁等心理 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老年人口经济状况
经济收入偏低

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涂丽【摘要】养老方式代表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以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大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在家庭养老照料资源逐渐缺乏的现实下,老年人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选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期望所在,机构照料成为继家庭养老之后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照料方式.个体身体条件较好和家庭养老照护资源相对充足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方式,而社区养老资源较丰富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的概率较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也更加愿意接受新型的社区养老方式.【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5)005【总页数】8页(P49-56)【关键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意愿【作者】涂丽【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2.1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根据国际上判定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

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更关系到各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养老问题也已成为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分析老年人养老需求,我们发现这8大特点……

通过分析老年人养老需求,我们发现这8大特点……

通过分析老年人养老需求,我们发现这8大特点……摘要:北京市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本报告通过对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及特点的分析,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对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健康医疗、经济保障、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精神慰藉、制度支持和信息需求八个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做好养老服务需求精细化评估,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建立多支柱服务供给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手段,科学、综合、有效应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变化的建议,期望能对未来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所帮助。

01 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及特点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分析能够为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提供背景和基础,本部分重点总结了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的两大特点。

(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高龄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高龄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

据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64.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6.9%;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1.2%,8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0.07%。

从趋势上看,2013~2018年五年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71.9万人,年均增加14.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4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46.9万人,年均增加9.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42%;8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13.3万人,年均增加2.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7.18%;而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8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北京市老年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未来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见图1)。

图1 2013~2018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变化情况(二)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圈层分布特征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老龄化程度较高,“一副四区”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4), 3349-335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 https:///10.12677/orf.2023.134338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自评健康的中介效应分析黄 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6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了解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对其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以及自评健康的中介作用。

方法:根据CLASS2018数据,将自评健康划分为两类:自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分为志愿参与、劳动参与以及政治参与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自评健康对社会参与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越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自评健康在两者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自评健康,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The Effec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s Based on Self-Rated HealthZhuo Huang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Jun. 20th , 2023; accepted: Aug. 4th , 2023; published: Aug. 10th , 2023AbstractObjectiv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rated health in the elderly group. Methods: Ac-cording to CLASS2018 data, self-rated health wa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elf-rated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was divided into voluntary partic-黄焯ipation, labor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rated healt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was analyz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Results: The higher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higher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self-rated health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two.KeywordsSelf-Rated Health, Social Participation, Life Satisfaction, Mediating Effect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老龄化趋势变得逐渐严峻,“创建积极老龄社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受到了学界和全社会的重点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有三大发展方向:健康、参与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关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说明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CLASS),是一个全 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的社会、经济背 景数据,掌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估各项社会政策措施在提高老年人 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为中国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严格保密,并且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不要 有任何顾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我们会对您提供的所有信息绝对保 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研究、政策分析以及观点评论中发布的是大量问卷的信息汇总,而不是您 村/居委会的具体信息,不会造成您个人和村/居委会信息的泄漏。请您放心。
2. 您村/居委会(社区)所在地属于: 城区.................................. 1 郊区(城乡结合部).................... 2 镇.................................... 3 农村.................................. 4
5. 您村/居委会(社区)辖区内是否有以下场所、机构或设施?
场所、机构或者设施

1. 便利店(小商店/小卖部)
1
2. 超级市场
1
3. 百货商场
1
4. 农贸市场
1
5. 银行/信用社
1
6. 社区(村)医院/医疗服务站/卫生室/诊所11源自没有 2 2 2 2 2 2
2014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各地的学术机构共同执行,2014 年对全国 各地数百个社区和一万多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经过严格的科学抽样,我们选中了贵村/居委会 作为调查对象。您的合作对于我们了解老年人有关情况和制定养老相关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请您依据实际情况回答访问员提出的问题。如果因此而对您的生活和 工作造成不便,我们深表歉意,请您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4. 您村/居委会(社区)家庭做饭用的最主要燃料是: 柴草.................................. 1 煤炭.................................. 2 煤气(液化气)、天然气 ................. 3 太阳能................................ 4 沼气.................................. 5 电.................................... 6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 7
3. 社区的城乡属性: 1.城市(居委会/社区)
2.农村(村委会)
4. 访问员(签名):____________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
5. 督导审核(签名):__________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地方终审(签名):__________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机构或者设施

7. 幼儿园
1
8. 小学
希望您协助我们完成这次访问,谢谢您的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2014 年
2014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请 记 录 当 前 时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
村/居委会基本情况
1. 您村/居现在叫居委会还是村委会? 居委会................................ 1 村委会................................ 2
在_____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________________(合 作单位名称)联合进行。我们所有访问员和督导员都佩戴有中国人民大学或______________(合 作单位名称)核发的证件,如果您对调查员的身份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拨打电话:01062510663-1022 进行核查。
3. 您村/居委会(社区)家庭做饭用水的最主要水源是: 江、河、湖、溪、泉水 .................. 1 井水.................................. 2 自来水................................ 3 矿泉水、纯净水........................ 4 雨水.................................. 5 窖水.................................. 6 池塘水................................ 7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 ............. 8
2014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2014 年度调查问卷(社区问卷)
1. 村/居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村/居全称: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级市/区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级市/区/县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居委会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