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突发性灾害危机管理策略
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几点对策-公共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几点对策-公共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由于受到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政府是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做好预防、处置和治理自然灾害的重要工作,积极履行和发挥其应有的职责与作用,我国的自然灾害应对是政府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会阻碍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恢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有效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如果政府能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对它做出正确预测,就能够采取有效措应对其发生.政府应在统一领导下做到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普通市民在突发预防、应对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二)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维护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保证自然灾害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避免的伤痛,纵观历史,每次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总会使一些灾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很多灾民背井离乡、居无定所,在这样贫困无助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引发社会混乱,影响社会稳定.而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新恢复生产生活,则是政府的责任.当发生自然灾害时,要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政府要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避免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二、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政府对自然灾害突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一)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应对自然灾害的专项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自然灾害应对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30 多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关于自然灾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很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是单项的,法律涉及的灾种也比较少,更重要的是缺少处于统筹地位的综合性法律法规,这就使得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许多依赖法律来调整和解决的问题无法可依,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1.防范意识淡薄我国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在防灾减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态度,造成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淡薄,不利于防灾救灾工作在全社会的顺利开展.2.预警机制不完善应对自然灾害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自然界是瞬息万变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很难对它进行掌控.而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建立完整的包括气象、水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的检测网络,需要提高现有技术装备水平,还需要有专业的监测员.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还不能全国普及,所以我国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还有待提升.3.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自然灾害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或者刚发生时将自然灾害的各种信息迅速、广泛并且有效地传递给灾害可能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地区.我国在信息共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和地方各协调机制之间的沟通交流还不够,上下级之间的接口也不够顺畅.这就使得在自然灾害的信息收集、灾情的发布、灾害的响应等方面存在低效率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政府发布信息的滞后性,会比较容易让一些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大肆散布不实信息,引起社会恐慌.4.救灾物资储备建设有待提高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体系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的必备因素,我国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和现实工作需要的物资储备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物资储备库的数量较少、设施较落后,物资储备更新较慢、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国家财政在建立健全物资储备体系的投入上不足,难以满足物资储备体系的完善建设等等.(三)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重视不够我国防灾减灾的科研、技术推广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基础薄弱、水平不高、人才匮乏、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没建立起完善的强有力的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体系,缺少一批在防灾减灾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政府对防灾减灾的科研资金投入还不足.三、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的几点对策政府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主导力量,在自然灾害的管理中具备承担主要责任能力的也只有政府.为了更积极地应对自然灾害,减少其带来的惨重损失,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政府要加快自然灾害的立法工作,促使自然灾害管理法制化的实现.应该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自然灾害领域统领性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和协调单项自然灾害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之间的关系,使国家的自然灾害管理上水平.应颁布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用来弥补现有单项法律的不足,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二)建立健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要提高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就必须提高政府和个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首先,要对自然灾害及其后果有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充分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其次,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意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敏感度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再次,政府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开展防灾科普教育和知识培训,从意识层面培养社会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最后,政府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避险演练,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这样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伤亡.2.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如果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就对即将发生的灾害进行准确预报,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准确评估,将有利于政府做好应对准备.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完整的包括水文、地质、海洋等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沟通在危机处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舆论公开是动员全部社会力量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必要前提.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时,所在地政府要立即上报受灾的最新信息,以便于上级政府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准确最迅速的反应.政府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开、畅通、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和信息传导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全面准确的信息,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二是媒体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杜绝谣言的传播.因此,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建立自然灾害新闻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受灾信息及救灾情况等.4.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支撑,政府要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的人口分布条件,综合各地区的具体实际,适当扩展政府物资储备体系.并且物资储备设施建设应该在数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严格按照现代建筑安全标准来建,这样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把受损程度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完善物资发放渠道的建设.要根据发放到不同地区的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登记造册,对物资进行统计和清理,确保做到账物相符.5.增加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投入政府要确定与我国国情相一致的救灾标准体系,加大自然灾害管理的资金投入,积极拓宽自然灾害管理的资金来源.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家发放的救灾专项资金,建立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正常增长机制;除了政府的财政拨款,还可以完善社会捐赠制度,促进社会资源投入;另外,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通过灾害保险等方式分担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分担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投入中的财政负担.(三)加大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力度政府要加大对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科技在自然灾害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把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到整个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包括灾害前的预警预报、灾害中的减灾救灾和灾害后的恢复重建等.(四)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对于应急突发和公共公益事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十字会、义工社等非政府组织经常出现在灾难的第一现场.这就告诉我们,公益组织和民间组织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公民的爱心和责任感,极大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所以,政府要保障救灾工作全面进行,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非政府组织的强大力量.但也必须注意要对非政府组织在救援过程中的工作进行有效规范,防止不专业的民间组织在紧张的救援过程中造成干扰.。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发生在公共领域,涉及大量人群,具有突然性、不可预见性、跨领域性以及可能引发社会关注和影响的突发事件。
根据其发生的领域和性质,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事件三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其特点是发生时间和地点不可预测,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损失巨大。
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是一起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人为事故则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例如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事故等。
这类事件通常具有连锁反应性和多样化特点,一旦发生可能波及大量民众。
例如,在2005年发生的香港病毒性肺炎事件就是一起有着严重连锁反应的人为事故。
社会安全事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国内的安全事件,例如恐怖袭击、暴力抢劫等。
另一类是来自国外的安全事件,例如外交危机、国家与国家间的矛盾等。
这里不多赘述。
第二章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管理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尤其是在灾难面前,人们总是没有那么理性,这个时候就需要灾难管理的出现,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
危机管理最核心的是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同时细致地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只有在及时、准确地把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及时调动应急措施,才能在危机面前保护人民的安全和财产,才能促使突发事件得到更好的应对。
此外,在危机管理中,政府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除了负责组织和协调救援,还应当加强民众的信息沟通,保证及时、准确地向民众传递危机信息,以充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提升反应力和处理能力,全力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
第三章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危机应对策略合理的危机应对策略旨在迅速应对突发事件,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小危机对公共领域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以下是应对策略的几点:1. 采取灵活有效的救援措施。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能力是地方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的前提和基础。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与完善主要从增强行者人员的危机意识,完善预警系统,制定科学标准的应急管理预案等方面着手。
标签: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危机信息不予重视,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对于从基层传递来的各种危机信息,可能会出现领导层或危机管理小组不予重视的情况,被认为无关紧要而置之不理,等到危机爆发,才悔之晚矣。
如2015年10月青岛的“天价虾”事件。
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对于相关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及他们过于官僚主义,工作不够主动有很大关系。
(二)危机信息传递不畅,接收者判断不及时有些地方危机管理机构层次过多,使得危机信息传递的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失真与信息延误。
有些由于未能建立制度化的危机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明确的信息传递路径指示,导致危机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危机预报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机评估效率的高低。
面对众多的信息,接收者无法确认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一般信息,因此在对潜在的危机作出判断的时候,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要等到危机诱因非常明显的时候,才对潜在的危机予以确认,发出危机预报。
而此时,往往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时候,不利于危机预控工作的开展。
(三)危机预警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一些地区及其政府部门、企业虽然制定了危机应急预案,但由于研究不够、论证不充分,大多数应急预案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导致其存在预见性差、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此外,对预案的分级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准确,分级响应和危机指挥规定不具体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
二、构建与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面对层出不穷、类型各异的危机事件时,科学的公共管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和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
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引言:在当今社会,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从自然灾害到恐怖袭击,从公共卫生事件到经济危机,这些突发事件都对社会运行和个人生活产生了巨大冲击。
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对策略是保障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危机管理的意义危机的本质是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它意味着潜在的危险、损失和破坏。
危机管理旨在通过完善的体系和方法来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提高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
1.1 保障生命安全危机发生时,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通过预测和分析潜在危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1.2 维护社会稳定危机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社会恐慌和混乱,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来维护社会稳定,后果将是不可预估的。
危机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危机沟通策略,遏制谣言和不良情绪的扩散,稳定社会秩序。
1.3 保护财产安全危机事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以及制定灵活和高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财产损失。
二、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突发事件的特点是时间紧迫、信息不足和反应迅速。
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2.1 灾害预警与救援自然灾害是最常见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和泥石流等。
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要加强救援能力和资源调配,确保及时救援。
2.2 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应对疫情和传染病爆发时,要强化监测和预防措施,及时发布信息,加强医疗资源调配,实施有效的隔离和检疫措施。
2.3 恐怖袭击和安全事件防范恐怖袭击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安全和稳定的突发事件。
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加强安全监控和情报收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恐怖袭击的发生,并及时打击恐怖分子。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随着全球化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如突发自然灾害、企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已经成为各大组织和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介绍公共危机处理的策略和措施,以便有关方面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处理的策略1.及时响应:在公共危机事件出现之后,组织和政府应快速做出响应,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并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以便让公众了解事态发展情况,避免造成公众恐慌和误解。
2.精准定位:组织和政府应该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精准定位,即了解事态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可以采用调查和分析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掌握事情发展的全貌,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综合处置: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组织和政府应该采取综合的处理方式,包括预案制定、应急措施、舆情监管、风险防范等方面,从而全面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损失。
公共危机处理的措施1.制定应急预案: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首先要建立应急预案,即规定处理流程和职责分工,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出动制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事态能快速控制和稳定。
2.加强协调:公共危机处理需要各部门之间更紧密地协作和沟通,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机制,制定联合行动方案,整合信息,形成一体化应急指挥系统,做到情况共享和信息联通。
3.加强宣传: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需要向公众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迅速公布事件的最新情况和处理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有效控制声响和舆情,避免恐慌和谣言的扩散。
4.做好风险防范:公共危机事件的防范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预测和识别潜在危机,及时开展预警和监测,加强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
5.加强危机管理的培训:要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培训,建立专业应急队伍,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业务能力,做到人岗匹配,确保应对危机时能够高效顺畅地处理。
总结公共危机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防范、制定应急预案和严密组织调度来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和人们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人力(1)班姓名学号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公共危机时有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因此,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管理能力,有效顺利地解决危机,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在阐述政府危机公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问题;对策一、政府危机公关的概述(一)危机公关的含义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顾问李华先生提出的“危机创伤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危机是指公众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的转变。
而公众的态度和印象之所以会转变,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因此,危机创伤理论认为,对公众造成创伤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
而危机公关,就是对公众创伤的医治与恢复[1]。
(二)政府危机公关的涵义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政府危机公关则指政府在危机事件中通过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以实现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良好关系的目标[2]。
政府危机公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它是指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影响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公共救助意识不强,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虽然重视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前的预警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危机救助体系,危机出现时往往不知如何应付,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平时,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出现危机之后的及时处理。
政府部门危机事件处理方案
政府部门危机事件处理方案随着社会发展和管理层面的复杂性增加,政府部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政府部门的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应当建立在科学、高效、灵活和透明的基础上,以提升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公众的信任度。
本文将针对政府部门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建立危机管理团队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该团队由具备丰富危机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
团队成员应当包含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危机管理专家、公关专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该团队应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保证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迅速展开。
二、制定危机管理策略政府部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应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策略,确保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首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制定相应的预案和预警机制。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
危机管理策略的制定应以保障公民安全和社会秩序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各方利益的平衡。
三、加强危机信息的及时传递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注重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
政府部门应设立统一的危机信息发布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稿件等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
务必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满意度。
四、提升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危机应对能力,以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政府部门应进行定期的危机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形成力量集中、资源共享的态势。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引入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升危机管理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五、加强危机事件的评估和总结政府部门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 实事求是 》 2 1 0 0年第 2期
地 方 政 府处 置 公共 突 发 事件 应采 取 的 主 要措 校 摘 新疆 鸟鲁木 齐 8 0 1 ) 3 0 2
要: 近年来 , 共突发事件在各地呈现频发态势 , 公 这就要求 地方政 府切实增 强处置公 共突发 事件 的能力 , 突发事件 措施
面 , 未来 可能 发生 的危 机做好 充分 准备 , 高整个 为 提 社会 抵 抗危 机 的“ 免疫 力 ” 从 而避免 危机 扩大 , , 防止 危 机升 级和失 控 , 可 能减 少 危 机 造成 的损 失 。二 尽 是 吸取 经验 教训 , 断改进 危机 管理 体系 , 不 通过建 立
文 章 编 号 :0 3 6 12 1 )2—0 2 —0 10 —4 4 (0 0 0 01 2
不断提升促进社会和谐 的水平 , 也是 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内在要求 。 这 关键词 : 地方政府
中圈 分 类 号 : 6 I3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近年来 , 共 突发事 件在 我 国呈现频 发态 势 , 公 这 就要 求地 方 政 府 切 实 增 强处 置公 共 突 发 事 件 的 能
件 的能力应 采 取 以下几个 方 面的措 施 。 1 合 理 引导全 社会树 立正确 的 突发 事件 应对观 . 念。随着我 国发 展 进程 的加 快 、 会 开 放程 度 的提 社 高 , 发事件 非 但 不会 减 少 , 突 相反 可 能 会 随 时 出现 ,
作 依据 。二 是针对 突发 事件需 要 大量专 业人 员并 涉
政府 的职 责 。政府 应 利 用 各 种媒 体 和 宣 传 手段 , 培 养 民众 的危机 意识 , 民众 中广 泛 宣 传应 对 危 机 的 在
政府危机管理
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效的危机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维护者,危机事件容易动摇社会秩序,政府需要迅速出手应对,以遏制危机进一步扩大。
其次,政府危机管理对于民众安全至关重要,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后,政府危机管理也是政府行政能力和决策能力的考验,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二、政府危机管理的挑战政府危机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危机事件往往是突发的,政府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危机事件的性质和规模。
其次,政府需要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做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再次,政府需要正确处理舆论,避免造成恐慌和社会混乱。
此外,政府还需要面对各种利益关系和复杂的社会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政府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为了应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和体系,明确责任和职责,提前制定预案,以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政府应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加强对危机事件的监测和研判,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
再次,政府应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回应关切,准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管理,形成合力应对危机事件。
总之,政府危机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需要面对挑战,制定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和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管理,以确保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卓有成效性。
只有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以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环境迎接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与应对策略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对某些 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影响 产业的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生态破坏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对生态 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 生态平衡。
资源浪费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资 源的浪费,影响可持续发 展。
环境修复成本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环 境修复成本,需要投入大 量人力物力进行环境治理 和修复。
对个人与家庭的影响
生命安全威胁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对个人和家庭的生命安全造 成威胁。
财产损失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导致个人和家庭的财产损失 。
心理创伤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心理创伤,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Part
03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原则与策 略
预防为主的原则
总结词
预防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关键,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公共安全危机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公 共安全危机,威胁人民的 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心理创伤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给人们 带来心理创伤,影响社会 的心理健康。
对经济的影响
STEP 01
经济损失
STEP 02
产业受损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导致巨 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国家 的经济发展。
STEP 03
就业压力
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增加就 业压力,影响人们的就业 和生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立完善的道路救援体系,确保救援车辆和人员能够快速 到达事故现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救治伤员的效率和成功率。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
快速响应
地方政府危机应对措施
案例二:某地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信息公开、联防联控
在某地区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地方政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工作,有效遏制 了疫情的扩散。
案例三:某地区社会安全事件应对
稳妥处置、维护秩序
在某地区发生社会安全事件时,地方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稳妥处置,维护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开展疏导 化解工作,有效预防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02
地方政府危机应对策略
预防策略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及时发现 潜在危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 危机发生或减轻其影响。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制定详细 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 任分工,确保快速响应。
培训和演练
定期组织危机应对培训和演练,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应对危机的意 识和能力。
地方政府危机的重要性
1 2 3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
危机的发生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地方 政府需要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局势,恢复社 会秩序。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应对危机需要地方政府具备高效的应急管理能力 ,通过应对实践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合作 机制,确保在危机应对中能够高效协 作。
加强公众心理干预
通过加强公众心理干预,缓解恐慌情 绪,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心理干预
0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受危机影响的民众调整心态,尽快走
出阴影。
总结评估
03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愈发频繁地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和应对机制,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局面,保障公众利益。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全面、协调、可控的策略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1. 预防策略在危机尚未发生时,应该采取预防策略,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和风险评估、提高工作素质和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等。
2. 应对策略当危机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公共利益。
在应对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快速反应在危机发生后,必须要快速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紧急程度,组织力量实施应急措施。
这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应急预案,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2) 公开透明危机管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公开透明的态度,把事件的处理过程及信息向公众公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官方声明,消除不实传言,减少愈发不当的社会影响。
(3) 合理管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管理危机资源,如警力、医护人员、专业救援队伍等。
此外,学会灵活应对危机变化,尽可能降低事件对公众的损失。
(4) 德行领导在危机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要处理好事件和问题,还要展现出德行的领导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让公众相信管理者的能力和决心,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及时为公众宣传正确的信息。
3. 后续策略危机处理完之后,还需继续采取后续策略,以保持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具体措施包括:整理汲取危机事件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改进体制和机制,挖掘问题使各有关部门加以改进。
二、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对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应急资源的掌握和能力的体现。
应急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指挥机制、应急调度机制、信息灵通机制、支援保障机制、社会组织协调机制等。
完善我国政府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对策与建议李冰水,齐秀强(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由于新旧体制交织,利益分化显露,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碰撞加剧,各类矛盾和问题诱发的公共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变快,危机概率增大。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解决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实际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正如“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的,要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一、我国政府在管理与应对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公共突发性事件考验,并在管理与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建立了突发事件管理机制,制定了一系列与处理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是,现实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危机意识。
政府管理与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观念没有真正从治理为主转变为以防范为主,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预防缺乏足够重视,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往往在公共突发性事件的灾难性后果发生后才想办法补救。
同时-政府没有把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管理与应对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对公共突发性事件反应能力不足,公共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往往被动。
而政府又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教育、培训和宣传不够,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培训很少甚至没有,宣传也流于形式,使公众面对公共突发性事件时惊慌失措,缺乏理性,无法采取措施或积极配合政府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
#,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戒严法》等多部具体的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法律,但这些法律只适用于管理与应对某一类公共突发性事件,不具有规制所有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效力。
同时,这些法律尚未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缺乏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对紧急状态下政府的权力职责和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规定不够清晰,导致公共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责任与义务不明确,出现互相推诿、敷衍了事的现象。
危机管理战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
危机管理战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还是人为事故,都可能给组织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危机管理战略能够帮助组织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并且减少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危机管理战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将是必不可少的。
一、危机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危机管理是指在危机发生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控制和应对危机,以降低其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危机管理不仅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实时应对,还包括在事前制定预案、事中协调与资源调配、事后评估与改进等多个环节。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人员安全:突发事件往往带来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安全。
减少经济损失:及时且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减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让组织能够迅速恢复运营。
维护公司声誉: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及媒体的关注会让公司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
通过透明、有效的沟通和处理,可以提升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
提升组织韧性:经过危机应对后,组织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未来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
二、危机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战略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这些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
1. 风险评估与分析首先,要明确潜在的风险源,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攻击等。
通过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还需考虑不同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程度及其发生概率,从而制定优先应对策略。
2. 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是关键。
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收集异常数据及信息,根据设定阈值进行预警。
此外,还需设定信息传播渠道,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利益相关者,以提高反应速度。
3.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的一套行动方案。
应急预案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指挥人员职责,建立高效决策机制。
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危机始终是无法避免的。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突发事件或者危机都可能发生。
从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到经济衰退引发的业务危机,各种危机都会对企业、组织、社区、政府和个人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时,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将探讨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对危机的预测、防范、应对和控制的综合过程。
企业、组织、社区和政府都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可以降低因危机而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同时能够有效的加强组织的协调性,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
二、危机的类型危机的类型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危机的发生原因进行分类,例如自然灾害、感染病毒、经济衰退、企业管理失误等。
无论危机的类型是什么,都需要对其进行快速的反应和有效的危机管理。
三、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1. 快速反应在一场危机发生后,组织的反应时间是关键因素之一。
组织需要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需要在24小时内得到充分的保障。
及时有效的反应可以让相关方快速进行有意义的行动。
2. 处理公关危机发生后,危机公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一个组织应该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防止谣言的扩散。
透明度和诚实是一个好的信任基础。
组织需要提升公众对自己的信任度,通过公关工作来减少损失。
3. 灵活的策略调整在一个危机情境中,组织需要准备好多种处置方案,并且根据危机欺负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策略。
组织的策略和应对方案需要灵活变通,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4. 行动和领导力在危机情境中,有一个明确的行动计划非常关键。
通过领导人的指导和决策,组织可以迅速行动,避免出现混乱的局面。
领导人需要集中精力和资源,有效的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协调。
四、危机管理的实施步骤1. 危机预警和识别组织需要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和识别机制。
当危机来临时,组织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危机分析和评估在危机传递的过程中,组织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判断危机的规模、范围和影响范围等。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多,是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挑战。
那么,你知道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吗?今天店铺搜集了一些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一)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自然灾害的群发性、频发性、多样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以专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之一是政出多门,应急管理工作条块分割,不利于统一指挥和调度。
从灾害综合管理的角度看,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建立一个由国务院领导人牵头的处理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部门,在该机构下设立专门应对自然灾害的职能部门,如自然灾害局,该职能部门的主要功能分为日常运作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
同时,该机构还应该建立重大危机时间会商制度。
综合协调部门在平时主要起预警、监控、咨询和业务指导作用,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就转为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
(二)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建立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针对雪灾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在平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某些自然灾害还是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不能避免其发生,那么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一旦自然灾害发生,有关部门则可以根据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自然灾害进行处置。
因此,应当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设,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是危机处理的核心,危机产生后,危机所在地政府要立即上报危机事件的最新信息。
上报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做到及时准确,以便于上级政府决策。
同时,搞好信息发布。
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谣言较多,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因此,要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事件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了解真相。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由应急管理机构统一确定,新闻办负责具体实施。
危机管理战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
危机管理战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企业、组织乃至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已成为当今社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
1. 了解危机管理的概念危机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化行动,目的在于有效地应对、处理和恢复某一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危机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预防与应对。
2. 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团队建立一支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这支团队需要包括各个部门的代表,以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有序、高效地协作。
团队成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和经验。
3. 制定详尽的危机预案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详尽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预案需要包括突发事件分类、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处置流程、信息传递渠道等内容,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4. 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企业往往需要与各类外部合作伙伴(包括政府部门、媒体、供应商等)保持密切联系。
建立紧密而稳固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共同制定有效的危机处理方案,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5. 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危机管理演练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
通过模拟真实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在每次演练结束后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危机管理策略。
6. 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安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系统可以有效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在突发事件中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7.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面对突发事件,员工往往是第一时间感受到压力和焦虑的群体。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给予足够关怀和支持,帮助员工排解负面情绪,保障其身心健康。
党和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问题和对策
党和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问题和对策一、应对危机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对灾情认识不够、缺乏事前的预警由于危机事件并不是经常发生,所以管理者对危机的爆发存在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加之一整套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政绩考核不如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显示得直接,因而使之对危机潜伏时期的各种症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错失了危机防范的最佳时间,致使加大了危机控制的难度,社会风险系数增大[1]。
南方“冰雪灾”之所以“突如其来”,是因为我们地方政府对于突发性事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更是缺乏突发事件处理的心态,认为冰雪灾是北方的“专利”,致使消极应对,心存侥幸,甚至中央下发精神后,地方政府还没重视。
所以地方政府的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灾情的救济。
2、缺乏与民众沟通、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在此次冰灾中,地方政府在与民众的沟通方面显然做的不够,大面积的停水和停电,地方政府并没有及时安抚民众,同时对灾情的最新情况及救助情况,地方政府也没及时向民众公布,致使公众在危机中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恐慌和猜疑,这样就人为地强化了社会危机的敏感性。
而每逢突发重大案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常规动作”是“捂盖子”、封锁消息,在他们看来。
过多的解释会引起更多大范围的社会恐慌[2]。
但事实上,公众对传闻的恐惧往往正是产生于对于事实真相的不了解。
因此信息的有限公开并不意味隐瞒实情,应该保证公众对真实灾情的严重程度的总体把握,从而防止造成公众恐慌。
3、在危机管理中对社会资源整合不足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应最大限度内通过自治来完成社会的运行,而政府只在公共决策领域和有限的社会领域发挥作用。
这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的含义。
所以地方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也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然而,本次南方“冰雪灾”的应急处理,我国地方政府虽然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但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却惯于孤军奋战,不善于、甚至不愿意让社会力量介入危机管理,这不利于政府有效消除危机状态。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的策略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的策略〔摘要〕危机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但危机有其规律性,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采取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的策略,建立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和善后评估机制,变危机为机遇。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同各种危机斗争中成长的历史。
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并且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这次“非典”,让人们意识到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是如何的重要。
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控制与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危机处理的能力,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有序地管理起来,使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无疑是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处理危机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的职责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从基本动因的角度,危机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前者如水灾、地震、台风、干旱,后者如核泄漏、火灾、质量事故。
其二是由社会中对抗的统一体引发社会冲突行为而导致的社会失衡和混乱,该类危机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诸如战争、暴力对抗、恐怖主义事件。
[1 ] (7) 无论哪种危机的爆发对社会生活的危害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由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危机常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心理造成较大的破坏性影响,社会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人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
而现代社会中,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一个国家都可能遇到不同的危机挑战。
因此如何面对这些危机,能否迅速地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政府的能力的重要标准。
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秩序,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也就必然要承担危机管理的职责。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
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突发性灾害危机管理策略浅析
摘要:近两年中国社会所遭受的各种灾害危机不断。
去年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年初的南方雪灾、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
而最近肆虐全球的“甲流”也让全国上下谈之色变。
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危机既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各级政府面对突发性灾害危机的管理能力。
那么地方政府采取何种策略更好的处理危机,把握好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便成为了人们在灾后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灾害危机管理
加强地方政府灾害危机管理是适应当今行政环境发展状况的必然选择。
按行政生态学的观点,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产生的根源,决定着行政系统的性质、目的、历史使命以及其变化和发展的方向。
一、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状况,而据地质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处于两大自然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和环太平洋地区的交汇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覆盖面也较广,而由于中国人口的密度很大,直接导致发生灾害时人员伤亡情况比较严重,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我国现行灾害管理机制的问题
(一)在灾害防御环节缺乏完整而完备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即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可以使政府和群众对于即将发生的自然或认为灾害进行准确、科学的预测,尽可能将灾害扼杀在萌芽中,或者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将灾情公布,并使得各个政府部门能够迅速做好应对准备,建立起科学的研究对策和机制。
灾害管理,首先要认识灾害规律,而认识的程度取决于科研水平和与之相配套的体制和政策。
而一套合理而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判断和预测,有针对性的进行防御甚至消除危机,至少会将危机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而中国现行的危机预警机制发展并不健全,对于危机发生前的科学的预测及评估做得不够准确,在危机发生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危机进行上报下达,使各部门准备工作严重滞后。
(二)信息披露及处理能力滞后,政务运作透明度不够。
很多突发事件在刚刚发生时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和传递,在信息自下而上传递的过程中有很多虚报和瞒报的现象出现,导致第一时间抓不住问题的核心所在,耽搁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
而且导致公众无法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容易产生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对灾害危机的处理和恢复工作都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也也缺乏必要的处理危机信息的能力,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央对于危机的应变能力。
(三)政府灾害危机管理的法律建设不健全。
在全国人大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案》之前,我国缺乏在紧急情况下的程序规范,虽然有一些零散的公共应急法律,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这就造成很多职
能部门在灾害到来后互相推卸责任,而不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对策,使得灾害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延误救灾时机。
(四)政府灾害危机管理的财政体系建设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尚缺乏一个稳定而又资金充裕的灾害危机管理的财政体系,导致救灾善款不能及时发放、转拨,或者在发放使用过程中出现挤占、挪用等现象,对灾民的自救产生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保险业在灾害救助中能提供大量资金,但毕竟其覆盖面有限。
三、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灾害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防控环节
1. 首先建立起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
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
地方政府应强化自身责任,制定防范危机的应急预案,对于一些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采取定期、定点的普查工作。
对于可能或者即将发生的灾害进行科学预测。
2. 加大危机救助体系的投入和建设。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在灾害尚未出现时对于灾害救助环节不够重视,特别对于危机演习、培训以及医院的抢救训练准备不充分,防灾救灾物资储备量明显不足,
防灾救灾“软件”设备跟不上国外的水平。
3. 完善灾害危机管理人才储备体制。
危机发生后,后备人才能否提供有效的支持是政府和人民最终能否战胜灾害危机的重要因素。
对于灾害危机管理的人才培养,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其专业优势,
在危机预防、控制以及应急处理等方面增加人才储备量。
(二)救灾环节
1. 灾害管理、救助应做到全社会的统一、协调。
我国各地区政府应建立一个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灾害管理应急机构,使得灾害发生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部署。
2. 救灾过程中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灾害发生后,地方政府应及时上报灾害程度、救助工作的进展状况,使得上级及中央政府能够获知灾害的严重程度,及时提供必要经济、人力等方面的协助。
形成“同舟共济”的团结局面,同时可以避免更大规模的社会恐慌。
3. 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由数十个专项应急预案所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
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人民作为危机管理主体之一的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2008年4月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体现出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
政府信息的公开,使得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为广大群众知晓,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部门正确地行使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
参考文献:
[1]叶国文,预警和救治:从“911”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j].国际论坛,2002(3).
[2]门洪华,阿根廷危机管理:教训、经验与启示[j].战略与管理,2002(5).
[3]腾五晓,试论防灾规划与灾害管理体制的建立[j].自然灾害
学报,2004(3).
[4]房亚明,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功能[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吴江,从抗击非典看政府职能转变[j].国家行政学院学
报,2003(4).
作者简介:刘镇明,男(1985-),籍贯:辽宁省鞍山市,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