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考研题库中可能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问题及其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A. 由神创造的B. 永恒不变的C. 运动变化的D. 完全可知的答案:C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矛盾是:A. 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的外在属性C. 事物的内在属性D. 事物发展的障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直接认识D. 间接认识答案:A B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 C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实践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3)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答: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辩证法的规律,即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四、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案例分析题1.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社会中某一现象或问题。
答:以当前社会中的环境问题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后果。
马克思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哲学是( 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6、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 C )。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7、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以观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D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C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现2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C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D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23、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D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2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B、古代唯心主义与近代唯心主义C、辩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D、中国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A、等同的B、一致的C、可相干的D、整体和部分关系2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态度应是(B )A、剖析它的根源,从局部上保留它B、具体分析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以它为对立面,作为批判的靶子D、它是根本错误的,要全部抛弃它的内容28、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C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29、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B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思想C、共产主义精神D、无私奉献3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支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31、世界观就是(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32、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C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33、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D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3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A )A、只有剥削阶级的哲学B、既有剥削阶级的哲学又有被剥削阶级的哲学C、只有劳动人民的哲学D、哲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二、多项选择题1、一个哲学素质较高的人( ABCD )A.能高瞻远瞩B.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C.有很强的全局与整体观念D.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能力E.能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ABCDE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BD )。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神答案:B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D.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 B, D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
()答案:正确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它们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六、案例分析题10.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分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附答案(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考试题库(打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库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哲学是(C)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D)A.一切哲学B.一切唯物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一切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4.下列哲学与世界观之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哲学就是世界观B.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5.哲学的研究对象是(D)A.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B.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C.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D.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一观点说明(B)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7.哲学的基本问题(A)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8.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D)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D)A.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B.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13.哲学史上两军对垒的基本派别是(A)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理论和经验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0.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11.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D)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2.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必然导致(C)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D.实践的本质问题14.二元论的错误在于(D)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B.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C.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D.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1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第一部分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C)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B)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D)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哲学的党性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关于哲学含义说法中正确的有A. 是研究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B. 与自然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属于上层建筑D. 在一切社会中都有阶级性E.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B.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往往是非系统的东西C.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D.前者能够指导实践,后者不能指导实践E.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系统和要素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E.理论和实践的关系4.下列属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有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真理和规律的关系C.运动和物质的关系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5.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A.心外无物B.世界统一于感觉C. 理在事先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E.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6.凡是唯物主义哲学派别都主张A. 世界是可知的B. 世界是统一的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E.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7.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或派别有A. 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B. 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学说C. 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D. 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E.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学说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 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 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E. 用力学解释一切运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所以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进攻,是因为它A. 同辩证法相脱离B. 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 还不如古代唯物主义进步D.把世界的本原说成了"原子"等基本粒子E. 把运动的复杂形式简单化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的前提是A. 达尔文的进化论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学说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 系统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黑格尔的辩证法E.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表现在以下方面A. 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B. 它以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C. 它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D. 它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E. 它使人类第一次在完全的意义上获得了绝对真理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首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E.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14.辩证唯物主义A.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 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是在完全的意义上恢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优点D.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E. 是在扬弃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础上产生的15.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A.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高度统一B.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真正动因及其社会发展的规律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D.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16."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A. 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C. 哲学是绝对真理的表达D. 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E. 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1. C2. A3. C二,不定项选择1. ACE2. AB3. CD4. BE5. CD6. ABC7. ABCD8. BCDE 9. ABDE 10. ABC 11. ADE 12.ABCD 13. AD 14.ABDE15.ABCDE 16.BDE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单项选择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94年理1)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A. 时间均匀流逝,具有不变的持续性B. 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它是不可逆的C. 时间既无开端又无终结,它具有无限性D. 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3.哲学上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A. 人类世界仅仅是由人组成的世界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D. 是主体的世界4.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划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自在世界是指整个自然界不能为人类认识的"自在之物"C. 按自身规律运动着的客观世界D. 尚未纳入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5.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01年文2)A.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二,不定项选择1.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永恒和暂时的关系E.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下列命题或说法中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有A.天不变,道亦不变B.宿命论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E. 万物齐一3.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A. 弄清楚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就必然可以弄清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B. 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高级的运动形式以低级的运动形式为基础D. 利用低级的运动形式去解释高级运动形式,是研究高级运动形式的唯一的方法E. 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4.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A.时间,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客观存在B.时间,空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当物质的运动接近光速时,时间,空间会发生显著的变化E. 时间,空间并不存在任何绝对性5.把空间比作盛放物体的大箱子,把时间比作均匀流逝的河流,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观点E. 形而上学观点6.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时间,空间与物质是不可分的B.时间,空间是绝对精神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D.时间,空间是感觉系列整理了的体系E. 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分离的7.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实现的D.人的自己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E.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8.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峰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表明A.蜘蛛,蜜蜂等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B.人之所以感到惭愧,是因为人在某些方面其改造世界的能力不如其他动物C.人以外的动物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人则可以形成理性认识D.人的建筑等活动是实践活动,其他动物的活动则不是E. 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其他动物的活动则不具备这一特点9.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A.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B.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C. 意识能够改变规律D.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E.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10. 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关于两者的区别论述正确的是A. 人工智能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意识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B. 人工智能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人类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能力C. 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类意识具有社会性D. 人工智能只能接受意识的支配和操纵,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意识,更不可能支配和统治人类意识E. 人工智能已发展到顶峰不能前进了,人类意识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11.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A. 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B. 世界是否统一C. 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还是统一于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D. 世界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E. 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还是单一性的物质统一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答案一,单项选择1. A2. B3. B4.D5.C二,不定项选择1. CDE2. DE3. BCE4. CD5. BE6. BCD7. ABCDE 8. CDE 9. ABDE 10. ABCD 11. CE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1.把普遍联系歪曲成"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属于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2.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 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 先有运动,后有联系C. 运动构成联系D. 联系构成运动3.范畴A.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 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C.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D.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4.唯物辩证法认为(94年理2)A.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 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5.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A. 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B. 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没有偶然性C. 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没有必然性D.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6.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92年文8)A. 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 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7.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A. 它们可以同时变成现实B. 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C. 实现了的可能性是现实可能性,未实现的可能性是抽象可能性D. 一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虚假的可能性8.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B. 可使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C. 可使不可能性变成可能性D. 可使任何可能性全都变成现实性9.度是指A.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B.质和量的统一C.事物的质的规定性D.事物的量变状态10.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A.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B.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C.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D.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11.爆发式飞跃是指A. 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B. 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C. 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D. 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12.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13.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A. 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 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 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二,不定项选择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98年文11)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是(96年文11)A.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 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3.范畴属于A. 感性认识的形式B. 基本概念C. 人的思维对事物之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D.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E.人们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4.在范畴的问题上,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A. 把范畴看成是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一种精神实体B. 把范畴看成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基本概念C. 否认了范畴所反映的内容的客观性D. 否认范畴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最普遍的矛盾关系的反映E.把范畴看成是人类主观先验的东西5.假象和错觉的关系属于A. 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B. 假象和错觉都是主观的C. 假象等于错觉,二者不过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语词D. 假象必然引起错觉E.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错觉6.原因和结果的同一性表现在A. 原因和结果没有任何界限,人们可以倒因为果,也可以倒果为因B.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C.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原因和结果不能混淆E.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是结果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A. 种瓜与得瓜B. 闪电之后雷鸣.闪电与雷鸣C. 白天之后有黑夜.白天与黑夜D. 春天之后有夏天.春天与夏天E.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8.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A. 与事物不可分B. 与事物直接同一C. 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D. 客观的E. 多样性的9.质和属性的关系包括A. 质是事物属性的表现B. 属性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C. 属性和质不具有同一性D. 属性时时刻刻表现着事物的质E.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10.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A.矛盾双方的力量各有消长,但还没有易位B.事物表现为相对静止C.矛盾的主次双方已经易位D.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任何变化E.矛盾双方绝对同一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部分质变的有A. 从猿到人的转化B. 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中,地租的变化依次经历了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个阶段C.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成立苏维埃政权D. 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E. 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体制改革12.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斗争与政治生活中的斗争性的关系是A. 二者是同一概念B.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种共性,政治斗争性是一种个性C. 政治斗争性不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范畴D. 政治斗争性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表现形式E.在阶级社会中,所有的矛盾斗争性都表现为政治斗争性13.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体现在A. 任何个性都是共性B. 共性是对个性的抽象和概括C.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D. 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E.共性只是个性的某些方面或本质1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93年文15)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答案一,单项选择1. B2. D3. A4. D5.A6. C7. B8. A9.B10. B 11. D 12. D 13. C二,不定项选择1. ABDE2. ACE3. BC4. CD5. AE6. BCE7. AE 8. ADE 9.BE 10. AB 11. BCDE 12.BD13. ABCE 14. ABDE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单项选择1. 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 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表象A. 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B.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C. 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3.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是A.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否认真理的价值性B.坚持真理的价值性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价值性要以客观性为基础D.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价值性是等义的4.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方法B.分析方法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二,不定项选择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 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B. 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C. 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D. 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E.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A. 人类认识到的自然界B. 人类尚未观察到的天体C. 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 人们阅读的书籍E. 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特点及关系是A. 认识主体不等于主观,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 认识的客体包括了一切物质世界C.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首先是反映关系,然后才是实践的关系D. 尚未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的物质世界还不是认识的客体E.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4.实践之所以能够有力地驳斥不可知论,是因为它能够把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变成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不断延长E.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5.人们之所以要重视间接经验,是因为A. 实践并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都去亲自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C. 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D. 认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E.书本也是认识的一个源泉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是因为A. 理性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B. 理性认识应当转化成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C. 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由谬误转变成真理D. 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E.在第二次飞跃之前,理性认识仅仅是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7.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A. 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B. 实践水平的制约C. 人们自身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D. 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E.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8.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 真理超出了其适用的一定条件和范围B. 该认识只为少数人所坚持C. 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E.真理具有相对性9."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A. 普遍真理B. 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C. 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E.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10.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 真理和谬误并没有任何界限B.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C.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D. 任何真理都带有不确定性E. 真理是因人而异的1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 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 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C.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D. 任何相对真理都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E. 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从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12.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会导致A. 怀疑主义B. 相对主义C. 绝对主义D. 不可知论E.教条主义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答案一,单项选择1. C2. D3. C4.A二,不定项选择1. BCD2. ACDE3. ADE4. ACDE5. BCD6. ABD7. ABCDE 8. AC 9. ADE 10. BCD 11. BCDE 12. ABD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 A 2. B 3. C 4. B 5. C 6. C 7. A一,单项选择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02年理1)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A. 它是生产力中的最重要的独立的要素B. 它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C.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D.它是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3.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三个代表"思想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A. 体现我国国体的政体形式B. 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C. 我国各个阶级联合起来的组织形式D. 我国统一战线的一种形式5.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6.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 哲学B. 道德C. 政治法律思想D. 艺术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 不属于上层建筑B. 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 属于思想上层建筑D.属于上层建筑中和经济基础没有关系的社会意识形式二,不定项选择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因为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现象B.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C. 两种历史观的其他问题,要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规定和制约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整个世界的全部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三、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马哲选择题库(完整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A. 古希腊哲学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D.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3、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A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演化构成的 B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C客观精神或神创造出来的 D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6、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B物是感觉的复合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7、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这种观点()A只是唯物主义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观点C只是不可知论观点 D既可以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观点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1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完整word版)马哲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1】题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客观性D. 规律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基本矛盾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的条件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
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D. 历史的旁观者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随机的D. 任意的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力量C. 社会历史发展的非决定性力量D. 社会历史发展的无关力量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形态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的条件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
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历史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4、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5、“大海捞针”是()A不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C 现实的可能性D现实性6、认识的本质在于()A能动反映B自由选择C科学评估D主观创造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消灭的结果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生产关系B宪法C国家 D 政党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德过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A康德哲学B费希特哲学C黑格尔哲学D谢林哲学E费尔巴哈哲学2、下列成语和日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变化的观点E发展的观点4、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循环论B.诡辩论C.激变论D直线论E.庸俗进化论5、事物的假象是指()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人们的错觉所认识的虚幻现象D.与本质不一致的现象E.以否定的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人脑与电脑的区别是()A.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电脑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物理过程。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则没有社会性。
C.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思维模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或超越人脑思维水平。
E.人脑思维的发展决定电脑的模拟的发展。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历史规律B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9、1957年,人口学家马演初提出了“新人口论”,但遭到了批判。
结果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间,中国共增加了3.5亿人口。
虽然我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还是没有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
这一事实说明A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E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不正确的10、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于()A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B自由是从必然转化而来的C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二者是基本相同的E自由就是脱离必然的限制三、辨别分析题(每题5分,20分)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2、静止就是不运动3、假象就是错觉。
4、强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四、简答题(每题5分,20分)1、简答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2、简答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3、简答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五、论述题(每题15分,30分)1、今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形势比较艰难,请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结合着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分析一下今年毕业找工作的形势,并谈一下你对找工作与实现人生价值关系的看法。
2、当一位成功的教师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教育学生,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教育学生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学生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试题B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统一于物质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2、从唯物论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扩展3、近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
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再就业、多媒体等。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4、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A 认识的根本任务B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C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D认识的最终目的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___。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7、中国象棋红黑双方各执十六子,由于排列布阵、子力搭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胜负局。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体现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量变也能引起质变C只要有数量的增减,就一定有质变D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引起质变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____。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9、判断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____。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 民主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二、多项选择题1、“克隆羊”的诞生,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人们可以复制生命。
生物工程学的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A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新的挑战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C说明物质是能被意识创造出来的D 说明了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下列选项中,符合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有A万物生长靠太阳B无风不起浪C 虚心使人进步D水涨船高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____。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4、鉴于马克思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将马克思推选为千年风云人物。
这说明A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D个人活动受社会制约5、江泽民同志向全国青年提出:“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有A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和参加实践才能获得完全的知识B一个人的成长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D 理想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6、1957年,人口学家马演初适时地提出了“新人口论”,但遭到了错误批判。
结果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间,中国共增加了3.5亿人口。
虽然我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还是没有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
这一事实说明A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原理有____。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___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9、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一———°A人之初,性本善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C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____。
A事物发展变化的前进性和曲折性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性质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三、辨别分析题1、“形存则神存,形谢而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2、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生价值越大。
3、强调“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4、提倡创新精神,就要敢于否定一切。
四、简答题1、简答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简要回答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4、简答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
五、论述题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当一位成功的教师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教育学生,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教育学生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学生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育学生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试题C一、单项选择(10分)1、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2、真实的实在的时间空间只能是也必然是运动着的物质的()A、根本属性B、固有特性C、存在方式D、基本内容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次要和主要的关系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C、形式和内容的关系D、条件和根据的关系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