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清平谈驶向深海
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绿色开采技术
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绿色开采技术周守为;陈伟;李清平【摘要】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极地和深水陆坡区,约95%储存在深水区,目前冻土和海域试采目标区为成岩天然气水合物矿体并多伴有下覆游离气,可采用降压、注热、注剂和CO2置换等方法进行开发;储存在深水浅层的细粒裂隙型、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虽总量大,但因其埋深浅、非成岩、胶结性差,开采方法尚属空白.根据世界其他海域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取样进展,首次提出了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绿色开采技术,即将深水浅层不可控的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藏通过海底采掘、密闭流化、气液固多相举升系统变为可控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从而保证生产安全,减少浅层水合物分解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达到绿色可控开采的目的.文中重点论述了该技术提出的背景、技术原理、数学分析方法及主要技术核心等,以期为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4(026)005【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技术原理;数学分析方法【作者】周守为;陈伟;李清平【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正文语种】中文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一种高密度、高热值的非常规能源,主要分布在北极冻土带及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等深水陆坡区(水深大于300m海床下0~1 100m)[1],约95%储存在深海区域。
据估计[1],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换算成甲烷为(1.8~2.1)×1016m3,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总储量的2倍。
因此,天然气水合物特别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有可能成为页岩气、煤层气之后又一储量巨大的接替能源,深水将成为未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
同时,深水浅层水合物带来的工程地质灾害和温室效应也已经引起各沿海国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全世界已获取水合物岩心的区域有32个,其中海洋区域有24个[1](图1)。
国产深水水下井口发展现状
1 引言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树装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不断积累和完善,形成了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配套的水下生产系统[1-2]。
水下井口是安装在海底的井口装置,是水下生产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井井必用,起到连接和支撑防喷器组与套管串、承受和隔离井下压力的作用,是井筒完整性管理重要屏障。
我国在海洋水下井口及采油装备的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近年,以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鸡石油”)、华北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钻机械”)、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前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包括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海油”)为主的多家公司,先后投身海洋装备事业发展,加大了海洋水上、水下装备的研究力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水下井口等相关技术研究,为我国海洋装备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3]。
笔者对现有国产水下井口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现有国产水下井口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产水下井口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深水水下井口的发展及大规模应用提供新思路。
2 国内深水钻井水下井口发展现状国内对深水水下井口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积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产的深水水下井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国内多家企业已先后开展深水水下井口样机研发工作,宝鸡石油、江钻机械、中海油、重庆前卫、美钻石油钻采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美钻”)、上海霞为石油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霞为”)陆续完成深水水下井口的研制、测试工作。
[4]SW18-3/4-10、KSW-10、MDSW-10、DH-10等4款10000psi深水水下井口的成功研制,标志着国内井口厂家解决了国产深水水下井口有无的问题。
SXW-15、KSW-15两款15000psi深水水下井口完成了海试及示范应用,标志着国内井口厂家解决了国产深水水下井口安全应用的问题,也标志着国产深水水下井口登上了历史舞台,将逐渐改变国内水下井口产品及服务完全依赖国外的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进军深水油田勘探开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进军深水油田勘探开采
佚名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000)02X
【摘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日前宣布:未来几年内,将投入上百亿元建造包括深水钻井船、深水铺管起重船在内的多种深水大型装备,并建设自己的深水实验室和深水作业船队。
公司要以深水石油开发为突破口,使之成为2010年以后中国海油油气供给总量达到1亿吨后的重要产能接替区。
【总页数】1页(P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
【相关文献】
1.油田勘探开采的资金需求预测 [J], 贺登武
2.进军深水——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J], 王炳诚;严续朝;陈元;樊明武;栾思达;王宝毅
3.国联水产继续发力产业链今年进军深水网箱养殖 [J], 陈健
4.渤海湾边际油田勘探开发新模式-"钻井船+蜜蜂式开采" [J], 张俊奇; 张璐; 姜文; 李福明; 王安康
5.海上深水油气开采持续升温——向深水开采进发成为非常规开采领域的重点 [J], 海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深水水下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李清平;朱海山;李新仲【摘要】水下生产系统经历了由潜没式水下井口、半干半湿式水下井口到湿式水下井口的发展历程,形成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配套的水下生产系统.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约6400口井采用水下完井、320多个水下油气田运行在世界各大海域,水下生产技术已成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自1996年我国南海流花11-1油田国内第一次应用水下生产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以来,相继建成了陆丰22-1、惠州32-5/26-1N、崖城13-4、荔湾3-1等10个水下油气田,并实现水下管端件等设施国产化.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水下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深水水下生产技术的发展思路.【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9页(P76-84)【关键词】水下井口;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作者】李清平;朱海山;李新仲【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DOI 10.15302/J-SSCAE-2016.02.011水下生产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边际油田、深海油田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深度的不断增加,该项技术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各石油公司的广泛关注。
自1947年美国第一次提出水下井口的概念以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水下生产系统经历了由浅海→中深水域(100~500 m)→深水(500~1 500 m)→超深水(1 500~3 000 m)、由有潜水作业→无潜水作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水下干式舱”技术为核心,60年代早期湿式无潜水员多井口系统得到发展,1975年位于英国北海、水深75 m的阿格油田采用一艘半潜式生产平台(SEMI–FPS)和水下生产系统进行开发,意味着水下生产技术由单纯的水下完井系统向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的转变。
中国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
中国海洋石油深水钻完井技术姜伟【摘要】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eepwat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has been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eepwat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been discussed. After the entry into the 21st centur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march towards the deepwater ifeld, and had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vestment scale, technical reser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gradually formed three systems, namely, deepwater technology, deepwater scientiifc research and deepwater management, constructed the drilling equipment suitable for differ-ent water depth gradients via the operation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possessed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epwater self-support operation capacity, accumulated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apacity of deepwater practices, and had achieved the leapfrog from "deepwater" to "ultra-deepwater" within 5 years.%回顾了中国海洋石油深水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国内深水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深海玫瑰”侯静:一路攻坚,南海深处唱响“怒放的生命”
伴侣2022.08人生视界文/新月被外方傲慢态度激怒,率团队研制出国产替代产品2015年初,中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前期研究设计项目组迎来一位新成员,她身材高挑,面容娟秀,神情里透着坚毅和自信。
项目组很少有女性加入,这位新成员的到来,受到男同事的广泛关注。
她叫侯静,家在四川。
1998年从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进入中海油研究院,专注于深海工程研究设计领域。
多年来,侯静从渤海的渤中油田到东海的春晓油田,再转战南海的流花、荔湾,跟随团队一路南下,一路攻坚。
“深海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水项目,能进入设计项目组,侯静认为自己很幸运。
在深水油气开发过程中,钢悬链立管的应用最广泛。
“深海一号”能源站的设计标准是30年不回坞,与之相配套的钢悬链立管质量必须过硬,才能配得上这样的设计要求。
侯静和同事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能够符合生产要求的厂家全球仅有两家,其中一家来自德国。
在和德国厂家进行技术性谈判时,双方就仲裁地的选择产生了分歧,对方态度强硬,导致谈判失败。
德方代表自恃掌握伴侣2022.08核心技术,临走前撂下一句狠话:“你们没有选择我们,那就拭目以待吧!”德方抛出的这句话在侯静听来,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她深深感受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滋味太难受了,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性能优越的国产钢悬管链立管来。
侯静向设计组提出采用国产化替代方案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提出,便引来一片质疑。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产品,中国人也一定能行!”面对外界的质疑,侯静十分坚定,她和同事立即展开管材力学性能指标研究,分析国内各钢管厂家综合能力。
在论证了管材国产化技术的可行性并系统地制订出国产化方案后,侯静向项目组提出在“深海一号”项目中采用国产钢悬链立管管材的建议。
侯静的建议得到批准后,她带领团队与国内供货商合作,对管材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研究、分析和试制,每一关都倾力投入,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侯静性格刚强,遇事冷静。
第一届能源行业海洋深水石油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 员 中海石油乌干达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教高
29. 刘培林 30. 赵冬岩
委员 委员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公司 总工程师/教高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工程技 副主任、副总工程师
术中心/设计公司
/教高
序号 姓名 标委会职务
工作单位
50. 秦延龙 51. 施建华 52. 李 军 53. 景宝金 54. 岳前进 55. 余建星 56. 彭 涛 57. 郭建春 58. 邹继斌 59. 程小明 60. 王 晶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副院长/高工
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副总经理/教高
23. 金晓剑
委 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规划计划部
总经理/教高
24. 林瑶生
委 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
副总经理/教高
25. 李健民
委 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
处长/教高
26. 王 涛
委 员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教高
27. 崔玉军
总工程师/教高
18. 谢 彬
委 员 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
副主任/教高
19. 李新仲 20. 李大全 21. 刘义勇 22. 姚志义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中海油研究总院
海洋工程总师/教高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工 经理/高工
程建设部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工 经理/高工
程建设部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海洋石油:从浅水到深水的跨越
海洋石油:从浅水到深水的跨越2011年06月16日09:06随着国际石油勘探转向深海大趋势的形成和南海深水资源的发现,进入21世纪,中国向深海进军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1年5月23日、24日,中国打造的深海利器"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的相继诞生,中国终于在世界深海油气开发阵营有了一席之地,也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海工领域自主研发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飞跃。
人们追踪陆地油田的脉络来到海边1896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为开发由陆地延伸至海里的油田,从防波堤上向海里搭建了一座木质栈桥,安上钻机打井,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油井。
最初的海上勘探采用这种栈桥或人工岛的方式。
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
1936年以后,美国又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20世纪40-60年代,随着焊接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钢质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钻井装置。
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首次用钢结构钻井平台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石油开发的热潮。
1950年,出现了移动式海洋钻井装置,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
1951年,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1960年,中国在莺歌海开钻了中国海上第一井---"英冲一井",水深15米。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建成各种大型复杂的海上钻井、采集、储输设施,促进了海上油气开采的迅速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钻井最活跃的近海区域,正在作业的就有19000多口井。
在海湾地区作业的近海钻井船有120多艘。
美国路易斯安那娜州沿岸有钻机近百座。
挪威、巴西等国的海上石油钻探兴旺。
中海油将向深海采油进军
中海油将向深海采油进军
李晓兰(摘)
【期刊名称】《海洋石油》
【年(卷),期】2006(26)2
【摘要】“到300米以下的深海中寻找石油,在全球200亿桶深海石油市场里寻找财富。
”中海油近日宣布了深海石油开采计划。
“我们将勘探活动扩展到深水领域,以寻求更多储量。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在致股东报告书里吐露了他们的战略新路线。
【总页数】1页(P63-63)
【关键词】深海石油;油进;石油市场;开采计划;新路线;报告书;董事长;深水;勘探;储量
【作者】李晓兰(摘)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中海油将在南中国海钻第一口深海勘探井 [J],
2.进军深海——深海大洋开怀献宝 [J], 李天星
3.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J], 徐沛宇;
4.中海油的深海危机 [J],
5.一枝独秀,中海油“情迷”深海 [J], 石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陵水17-2气田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工程设计关键技术
第33卷第3期中国海上油气V o)o万Noe2 202)%6%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J un202)文章编号:W73-15万(221有3-0年0%9DOI:%.1935//issc油相万6.221.03.021陵水17-0气田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工程设计关键技术中李清平|孙钦|程兵|刘国锋|姚海元|王军|刘永飞|秦蕊1崔月红1田佳2余晓毅1D.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0028;2o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井02〜李清平侧钦酸兵酸•陵水〜气田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工程设计关键技术U国国海上油气21北增):%R88.Lt QingpingAUN Qin,CHENG Bing mt ad Veg technologies As engineering design of deepwates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in LSI7-2gas MW D,O Chine CUsHre Oil and Gas,221,此增):1C-M8.摘要陵水井和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陆坡区,其水下生产系统设计面临大高差、大跨距、海底低温等带来的井位分散、远距离油气水多相混输系统中水合物防控、液塞控制、水下远程通信和供电以及安全运行等挑战。
本文通过对8口探井转开发井的可行性分析,确定了气田的井位布置方案,并确定了水下4井式从双管管汇的水下生产系统应用模式;开展了从油藏个筒个下井口个管的流动安全保障分析,确定了海管及立管的最大气速,使海管及立管的内径比常规设计小了一个等级,并基于不同抑制剂浓度下水合物生产相平衡曲线,制定了水合物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深水远程通信及供电分析,论证了采用电力载波通信和常规低压交流供电方式的可行性;半对深水长距离回接立管中存在较多可燃物可能导致事故升级的问题,提出了将水下隔离阀位置设置在平台浮箱上,降低了事故风险及工程投资半匕外还探索了应对气田开发后期井口产水量高问题的水下气液分离与增压技术。
南海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工程方案研究
南海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工程方案研究朱海山;李达;魏澈;李清平【摘要】陵水17-2气田是中国海油在南海自主勘探发现的第一个自营深水气田,该气田所在海域水深1 220~1 560m.针对陵水17-2气田气藏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回接至浅水导管架平台开发和回接至深水浮式平台开发2种工程方案.基于中国现有海洋工程工业技术水平及南海的适应性,确定了适用于陵水17-2气田的深水浮式平台方案;基于该方案及南海现有油气管网的分布现状,首次提出了凝析油储存在深水半潜式浮式平台的创新方案;在确定了水下生产系统及深水半潜式浮式平台方案的基础上,对回接浅水导管架平台开发和回接深水浮式平台开发2种工程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气田采收率、技术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对比结果,最终选择采用深水浮式平台方案对陵水17-2气田进行开发,并对深水浮式平台特殊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效支持了陵水17-2气田开发工程方案的科学决策,对于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4【总页数】8页(P170-177)【关键词】南海;深水;陵水17-2气田;开发工程方案;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浮式平台;凝析油储存【作者】朱海山;李达;魏澈;李清平【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4;TE832陵水17-2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北部海域,地处海南岛东南部海域,距离浅水区(水深160~170 m)约55 km,2014年由“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共钻探7口井证实是千亿立方米优质高产大气田,这也是中国在南海发现的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
该气田所在海域水深1 220~1 560 m,气藏分散,南北跨度约30.4 km,东西跨度约49.4 km。
深海石油勘探挑战与机遇
深海石油勘探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陆地石油资源的开发已经逐渐达到瓶颈。
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底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
深海石油勘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深海石油勘探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获得的机遇。
一、技术挑战深海石油勘探的首要挑战是技术难题。
相比于陆地勘探,深海勘探面临更加恶劣的条件,包括恶劣的海洋环境、巨大的水压和深海地质复杂性等。
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的石油工程师需要克服这些技术困难,包括研发深海井下作业设备、制定钻井方案等。
此外,深海石油勘探的投资成本也非常高昂,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二、环境挑战深海石油勘探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深海勘探的增加,人们对于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深海勘探活动可能对珊瑚礁、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质造成潜在的破坏。
因此,在进行深海石油勘探前,应该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计划,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并确保可持续开发。
三、安全挑战深海石油勘探的安全挑战是极高的。
面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高压环境,事故的潜在风险也增加了。
深水勘探平台的完善安全系统是确保生产安全的关键。
同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也需要建立起来,以迅速应对任何事故事件。
四、市场机遇尽管深海石油勘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它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有望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并为石油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此外,深海石油开采也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五、科技创新机遇深海石油勘探的挑战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机遇。
为了应对技术难题,石油工程师们将不断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基于科技创新的突破,相信深海石油勘探的效率和安全性将不断提高。
同时,深海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也将推动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总结:深海石油勘探面临着各种挑战,但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我们可以在克服技术、环境和安全挑战的同时,实现深海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进军深海的战略意蕴
进军深海的战略意蕴进军深海是当今全球海洋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里所指的深海,是指离岸大陆架外边界一般水深200米以下的海域,包括整个深层海底及其上覆的海洋,对于全球经济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进军深海可以开发深海资源,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制造高科技产品、发展绿色能源等,对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此外,深海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鱼类、海洋生物等。
开发深海资源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进军深海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实力。
深海是科学探索的最后一片未知领域,其中蕴藏着许多未解之谜,例如深海生物的适应性、深海地质构造等,对科学家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通过深海科学考察,可以推动科学家们探索深海的奥秘,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同时,进军深海也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支持,如海上浮式平台、深海探测器、潜水器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动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科技实力。
进军深海还有利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
深海是全球海洋交通的重要通道,承载了大部分货物运输和能源输送。
控制深海交通通道,就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进军深海,加强国家海上力量的建设,可以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上安全。
同时,深海还是核潜艇的重要潜航区域,掌握深海的动态信息,对于核潜艇的部署和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进军深海,提升国家海洋实力,有利于加强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
然而,进军深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深海环境复杂,水压大、温度低、光线少等特点对设备和人员提出了高要求。
其次,开发深海资源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这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深海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问题,过度开发可能会对深海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在进军深海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资源开发,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深水油气浅层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
深水油气浅层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吴时国;谢杨冰;秦芹;李清平【摘要】深水浅层钻井过程中可能遇到浅水流、浅层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层分解等3种浅层地质灾害(简称“三浅”)。
要规避这些风险,必须需要开展浅水流、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理、识别特征及工程危害等方面的研究。
国外利用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深水油气钻井测井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三浅”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方面取得了较为重要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LW3-1大气田的周围发现了超压系统、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
深水水道砂体的发现也推断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三浅”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评估和预测南海北部深水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十分迫切。
%Shallow water flow, shallow gas and gas hydrate have been encountered in the deep water drilling.In order to predic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we ne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engineering dangerous.By using geo-physics and numerous model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drilling hole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ere are great progresses in the‘three shallow’ geological disasters.For the time being, we also found the over pressured system, shallow gas and gas hy-drate in the LW3-1 gas field.The discovery of deepwater channel sand indicated that possibility existence of shallow water flow.By the progress of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and predict the‘t hree shallow’ geological disasters.【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深水钻井安全;浅水流;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灾害【作者】吴时国;谢杨冰;秦芹;李清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2;P6340 前言随着近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人们把目光自然地投向了深水区,尤其是在巴西深水区坎波斯盆地发现许多大型油气田以后,深水勘探更是不断升温,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热的油气勘探领域[1]。
深海空间站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向深水深层要“底气”
向深水深层要“底气”作者:杨戈李明丽来源:《科学中国人》2023年第10期油气资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际间长久以来竞争空前激烈的阵地。
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油气资源正日益成为保障一个国家强盛发展的“底气”和“生命线”。
2021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石油人做出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发现新领域,并实现安全高效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孙宝江表示,“随着陆地主力油气田和海洋浅水石油资源的开采进入中后期,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增长点,而海洋钻井装备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则直接决定着海洋油气开发的进程。
”有着30年油气钻探井控安全问题研究经验的孙宝江,在油气井流体力学与工程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他带领团队依托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创建了“超临界-气-液-固(水合物)”四相流深水井控理论模型,攻克了井筒压力预测误差大导致井筒压力控制困难的技术难题,他所发明的“精确计算井筒压力-早期识别井底气侵-即时处置井喷风险”井控方法,实现了井控关键装备研发的源头创新。
向海洋要“下一桶油”,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开发的一个主题。
海上石油开发已从浅水区步入深水区,许多发达国家已走在了先进技术前沿,中国需要快速赶上。
对于石油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其中的践行者和奉献者,孙宝江与他的团队成员也正坚定地在“为国家加油,为民族争气”这条道路上奋力向前。
进军深水时代——21世纪是海洋深度开发时代,深水和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被视为与航空航天工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相提并论的尖端高科技行业,其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上天难,入地更难”——这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先生,在昔日面对我国油田勘探与开采难题的时候曾发出的喟叹。
但是,时至今日,油气领域又有了一种更新的观点——下海难上加难。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若干问题研究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藏开采若干问题研究
白玉湖;李清平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
【年(卷),期】2011(013)005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型及数值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研究等.建立、完善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降压开采水合物物理模拟相似准则.降压法开采单一水合物藏,在某些情况下开采能量不足会导致藏内结冰严重.对下伏气的天然气水合物藏而言,水合物能够提高产气量、延长稳产时间.结合降压和注热的优势提出了注温水-降压法联合开采方法,该方法具有稳产时间较长、稳产气速度高的特点.
【总页数】10页(P103-112)
【作者】白玉湖;李清平
【作者单位】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4
【相关文献】
1.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进展及海洋水合物开采技术方案研究 [J], 张永勤;李鑫淼;李小洋;王志刚
2.基于Fluent的热激发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温度变化规律 [J], 杨李星;张公社;马妮莎
3.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藏垂直井网降压开采数值模拟 [J], 陈朝阳;游昌宇;吕涛;李小森;张郁;徐立新
4.近井储层改造对天然气水合物藏降压开采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齐赟;孙友宏;李冰;沈奕锋;张国彪;黄峰
5.水平井长度对天然气水合物藏降压开采效果的影响 [J], 卓鲁斌;于璟;张宏源;周翠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石油水下开发对深海环境影响以及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海洋石油水下开发对深海环境影响以及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林尚仁
【期刊名称】《北方环境》
【年(卷),期】2017(029)006
【摘要】海洋石油开发对于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相比较于常规的平台工程项目,水下作业更为耗时、复杂,且安全系数一直比较低.文章通过分析与总结海洋石油水下开发的相关特点及对深海环境影响,提出在安全管理中应当落实
前期规划、项目监管制度以及项目评估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海洋石油水下开发的安
全管理工作.
【总页数】2页(P207,209)
【作者】林尚仁
【作者单位】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14+.6
【相关文献】
1.海洋石油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回顾 [J], 雷方辉;谭海涛
2.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海和极地进军 [J],
3.海洋石油开发水下原油泄漏应急收集与暂存环保技术研究 [J], 魏学成
4.海洋石油深水水下生产虚拟可视化仿真软件开发 [J], 陈从磊; 张多; 张建兵; 连远锋
5.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探 [J], 江志华;王华;蔡伟叙;吴瑞贞;彭小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清平谈驶向深海
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清平谈驶向深海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清平谈驶向深海【特约】驶向深海作者:■ 李清平曾恒一来源:《中国远洋航务》202107作者简介:李清平,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特贴专家;曾恒一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工程院院士。
世界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现状近20年来,世界范围的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果层出不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规模和水深不断增加,深水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飞速发展,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进程不断加快,深水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主要增长点。
目前已形成了以墨西哥湾、巴西、西非为主的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金三角,墨西哥湾、巴西等深水区域油气产量已经超过浅水海域,深水正在成为海洋石油主要增长点和世界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1.深水油气勘探深水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
自1975年成功钻探第一口深水探井以来,目前全球已在19个盆地获得33个亿吨级油气发现,其中约70% 分布在墨西哥湾北部、巴西东南部和西非三大深水区近10个沉积盆地。
因此墨西哥湾、巴西、西非成为深水油气开发的金三角区。
2000年以后的全部油气发现中,深水区块占了近50%。
根据道格拉斯(DW)世界深水市场报告,预计2021-2021年世界深水投资总支出将达2050亿美元,较前一个5年增长约90%。
2.深水工程重大装备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先行。
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已着手研发深水平台,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目前世界先进的石油公司、作业公司已建立了3000米水深深水作业船队:包括深水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开发和工程建设、生产、储存、运输这一深海资源开发的装备体系。
深水物探船:目前世界上已有约30多艘深水多缆地震勘探船,典型代表是作业水深3000米,16缆物探船,正是先进物探设施的建成使深水油气田勘探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清平谈驶向深海【特约】驶向深海作者:■ 李清平曾恒一来源:《中国远洋航务》201207作者简介:李清平,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深水工艺首席工程师、特贴专家;曾恒一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工程院院士。
世界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现状近20年来,世界范围的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果层出不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规模和水深不断增加,深水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飞速发展,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进程不断加快,深水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主要增长点。
目前已形成了以墨西哥湾、巴西、西非为主的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金三角,墨西哥湾、巴西等深水区域油气产量已经超过浅水海域,深水正在成为海洋石油主要增长点和世界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1.深水油气勘探深水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
自1975年成功钻探第一口深水探井以来,目前全球已在19个盆地获得33个亿吨级油气发现,其中约70% 分布在墨西哥湾北部、巴西东南部和西非三大深水区近10个沉积盆地。
因此墨西哥湾、巴西、西非成为深水油气开发的金三角区。
2000年以后的全部油气发现中,深水区块占了近50%。
根据道格拉斯(DW)世界深水市场报告,预计2012-2016年世界深水投资总支出将达2050亿美元,较前一个5年增长约90%。
2.深水工程重大装备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先行。
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已着手研发深水平台,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目前世界先进的石油公司、作业公司已建立了3000米水深深水作业船队:包括深水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开发和工程建设、生产、储存、运输这一深海资源开发的装备体系。
深水物探船:目前世界上已有约30多艘深水多缆地震勘探船,典型代表是作业水深3000米,16缆物探船,正是先进物探设施的建成使深水油气田勘探成为可能。
深水钻井装备:根据截止至2011年4月的最新统计资料,全球范围内共有钻井平台801座,其中平均利用率约为76%。
而所有钻井平台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钻井船约为290座,占钻井平台总数的36%左右。
现有深水钻井装置主要集中在国外大型钻井公司,其中Transocean公司深水钻井平台58座,Diamond offshore公司22座,ENSCO公司20座,Noble Drilling公司18座,深水钻井平台主要活跃在美国墨西哥湾、巴西、北海、西非和澳大利亚海域。
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钻井装备最大作业水深3810米。
深水工程地质勘察船:是深水工程地质和工程物探的重要装备,主要掌握在辉固等国外公司手中。
深海资源开发辅助装备,如石油、天然气田建设、运行、维修所需的工程船舶(大型起重船、铺管船、抢险救助船等)、水下维修舱、信息采集传感器/各类作业工具等,目前世界上单吊起重能力超过4000吨的有5艘。
3.深水工程技术重大项目和核心技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三高”: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
其中高技术是支撑世界深水油气开发的核心。
因此,8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和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了深水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了持续的深水工程技术及装备的系统研究,如著名的巴西PROCAP1000 、PROCAP2000、PROCAP3000系列研究计划,欧洲的海神计划、美国的海王星计划。
这些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
以巴西深水开发计划为例。
巴西石油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制定了为期15年分三个阶段的深水技术发展规划,目前累计投入5.5亿美元。
1986年至1991年为第一阶段,实施了PROCAP 1000计划,目标是形成1000米水深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能力;1992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实施了PROCAP 2000计划,目标是形成2000米水深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能力;目前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的技术开发计划––PROCAP 3000,目标是形成3000米水深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能力。
这种有计划的深海技术研究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巴西深海技术的进步,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其深水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地位,2006年,巴西石油公司石油储量达114.6亿桶,油气产量达230万桶/天(油:192万桶/天、气:38万桶/天),不仅完全实现了石油自给率100%,而且实现了石油输出。
巴西石油公司石油储量的80%、石油产量的70%来自于深水和超深水勘探与开发。
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现状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走过30年历程,三十年来,海上石油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合作经营到自主开发、从国外走向国内、从上游到下游,从1982年年产9万吨到2010年年产5185万吨建成“海上大庆”,开发海域覆盖渤海、东海、南海。
1.海上油气开发技术系列成立于1982年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用6年时间实现了对外合作到自主经营的转变,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国外公司50年的跨越,2010年成功建成海上大庆,初步形成了10大技术系列,包括近海油气田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地质以及处理解释技术、近海油气田油藏模拟以及开发方案设计技术、近海油气田钻完井技术、近海导管架平台、筒形基础平台等设计建造技术、大型FPSO设计建造技术:特别是冰区FPSO设计建造技术;海底管道设计、建造、铺设技术;海上油气田工艺设备设计、建造、安装调试技术、环境评价以及安全保障等300米水深以浅的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系列。
目前已经拥有300米以浅的深水工程重大装备。
2011年底,在生产油气田86个、建成平台178座、海管近5000公里、海底电缆850公里、FPSO17艘、水下井口5套、陆上终端11座。
建成了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勘察船、12缆深水物探船,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工建造场地––青岛场地,同时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开发已经提上日程。
2.深水装备和技术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南海60%以上海域水深在300米以上,走向深水是世界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我国海洋石油从80年代末开始关注深水,并通过对外合作启动了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零的突破。
1996年,我国与AMOCO合作开发水深310米的LH11-1油田,其中在我国南海第一次应用了水下生产技术,采用了当时7项世界第一的技术,如ESP完井的水下卧式采油树、水下湿式电接头、水下电潜泵等,目前流花11-1油田依然是南海东部最大的深水油田。
1997年与STATOIL合作开发了水深333米的LF22-1油田,仅用一艘浮式生产生产储卸油轮和水下生产系统实现了深水边际油田的开发,并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了海底增压泵,成为世界深水边际油田开发的范例。
1998年、2000年采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了HZ32-5、HZ26-1N;2005年与越南、菲律宾签署了联合海洋地震工作的协议2009年:我国海外深水区块水深1800米的AKOP油田建成投产;2011年:我国第一个深水气田水深1480米的LW3-1气田进入建造阶段;2011-2012年,我国建成以海洋石油981为主体的深水工程装备体系。
由浅水向深水进军是我国海上油气开发一次巨大的跨越,LW3-1深水天然气田的发现揭开了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序幕,实现了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水深从333米到1480米的跨越发展。
荔湾3-1气田采用全水下生产设施(位于水深约1300-1480米)通过2条79公里海底生产管道回接到位于水深200米处的中心平台。
其中应用了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深水工程地质灾害评价、深水钻完井、水下生产技术、流动安全保障和海底管道-立管技术等。
同时经过11-5的科研攻关,初步形成深水工程试验装置及实验技术体系,深水工程概念设计能力以及典型油气田所需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工作。
并成功修复了被珍珠号台风损坏的流花11-1油田的锚链、软管等。
比外方计划修复时间提前一年。
我国深水开发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海上能源工程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技术虽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我国海上能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深水工程装备差距大:2011年我国建成部分深水工程重大装备,但距离形成系统作战和施工作业深水作业船队还有很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南海深水开发的实际需求,同时与之平配套的深水作业能力还处于探索阶段。
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装备差距大:我国在建深水油气田开发水深为1480米,世界记录为2903米,而我国特有北冰南海、以及内波和海底沙脊沙坡、高粘高凝高CO2复杂油气藏特性使深水开发勘探开发面临更大挑战;如深水崎岖海底、低位扇储层、深水平台建造、复杂流动安全监测与处理、水下设施建造以及深水油气田运行管理。
海上应急处理技术、装备差距大: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反思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应对海上溢油等重大事故装备和技术继续加强,同时在我国渤海蓬莱事故也说明一些特殊的技术需要加强研究,如轻质油膜回收技术和装备研制。
其次我国南海深水环境条件恶劣:以百年一遇的风浪条件做比较,我国南海波高为12.9米,与墨西哥湾相等,是西非海域的3倍;而我国表面流速和风速接近墨西哥的2倍,这归因于我国南海特有的内波流、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海底滑坡、海底陡坎、浊流沉积层、碎屑流沉积)。
同时我国复杂油气藏特性,高粘、高凝、高含二氧化碳等使深水低温高压环境下的远距离油气输送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海洋工程自主实践经验仅在200米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瓶颈。
一方面,目前深水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引进中存在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我国南海特有的强热带风暴、内波等灾害环境以及我国复杂原油物性及油气藏特性本身就是世界石油领域面临的难题,这就决定了我国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只有通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尽快突破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我国才能获得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动权。
目前我国已启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等相关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初步建成了深水平台、流动模拟、管道结构试验等深水工程试验装备,并具备了深水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设计能力,开始了相关深水工程生产装备的研制,随着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我国深水技术将得到迅速发展,2015年将形成深水工程基本设计能力,2020年将形成深水工程作业船队和涵盖地下、水下、水面的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体系。
为促成我国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建设南海大庆奠定基础。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