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之一)
近几年台湾经济分析
近几年台湾经济分析经管 1202 2012106020219一、前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经济的整体运行也影响着中国这个整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因此,台湾经济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世界经济波动很大,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
了解台湾近几年来的贸易水平、消费和投资状况,对全面把握台湾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湾贸易消费投资就业通货膨胀二、台湾贸易状况据台湾关税总局统计,2015年1-9月,台湾货物进出口额为372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13.0%。
其中,出口2000.4亿美元,下降9.6%;进口1729.2亿美元,下降16.6%。
贸易顺差271.2亿美元,增长94.6%。
分国别(地区)看,1-9月台湾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5.4%、12.5%、12.5%和6.4%,美国增长0.9%,其余国家下降12.2%、9.3%和1.9%;自中国大陆、日本、美国和韩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8.9%、16.8%、11.2%和5.7%,下降8.6%、7.6%、4.7%和12.0%。
主要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顺差额239.6亿美元和181.1亿美元,下降9.4%和18.1%。
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日本和沙特阿拉伯,逆差额164.1亿美元和45.7亿美元,下降11.6%和50.5%。
分商品看,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1-9月出口999.6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50.0%,下降5.1%。
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797.0亿美元,下降5.0%;机械设备出口202.6亿美元,下降5.5%。
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位列第二至第四位,1-9月出口190.8亿美元、157.7亿美元和134.5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9.5%、7.9%和6.7%,下降11.0%、12.6%和9.1%。
台湾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为主,1-9月进口600.3亿美元、318.9亿美元、194.4亿美元和141.9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34.7%、18.4%、11.2%和8.2%,下降5.4%、41.2%、15.2%和17.2%。
台湾经济概况(资料选编)
台湾经济概况(资料选编)
佚名
【期刊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台湾是我国领土,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太平洋中,由台湾本岛与彭湖群岛及其86个大小附属岛屿组成,总面积为36,000平公方里,人口2000万。
但地少人多的台湾却能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出色的出口扩张闻名于世,在全球贸易中,排名13位。
台湾于1953年开始实施经济建设计划,于1962—1963年间,经济发展通过起飞点,此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工业化”的模式,维持了强劲的经济增
【总页数】6页(P55-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0
【相关文献】
1.台湾南部经济社会概况 [J], 熊俊莉
2.《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丛书在京首发 [J], 朱音
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J], 无
4.《体育》概念资料选编——全国高等学校《体育理论》教师进修班教学参考资料[J], 李翅鹏
5.《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文献资料选编》出版 [J], 唐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866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引言从主权归属到经济政策,中国台湾一直是一个尖锐和敏感的主题。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台湾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今天,我将分享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以及个人看法和观点。
台湾的经济背景200万企业和100万独立创业者,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台湾的创业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台湾在制造业、半导体、电子货物、生物医药等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台湾的制造业经验台湾专注于制造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强国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台湾的科技创新台湾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享有声誉。
在研发方面,台湾拥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和创新机构。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尽管两岸关系一直处于敏感状态,但通过一些政策和合作的努力,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台湾地区经济前景展望尽管面临国际贸易变动和经济挑战,台湾的经济仍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未来,台湾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
个人观点和看法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和CEO,我相信在全球经济中,台湾有着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应该鼓励更多企业家和创新者在台湾创业,同时,支持台湾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结论作为一个创业者和技术专家,我相信台湾的经济潜力巨大,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机会。
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与读者互动,积极促进我们在企业和创新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本文约3285 字)——use temperature of 0.8。
台湾的经济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台湾经济发展阶段
台湾的经济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台湾经济发展阶段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税金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
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和旨在稳定社会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
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
此外,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金援,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尽快恢复经济。
到1952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房地产业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彼时以林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收入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美国进口工业品。
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核心思想,确定了以工业培养工业,以纺织发展农业的方针。
土地改革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海产品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
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
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使用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去除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本土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
台湾抓住当时国际抓住分工变化的契机,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权利,大力发展加工出口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开展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实行对外销厂商推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
以来的台湾地区经学研究
读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学
解读
经学
台湾
考证
地区
集中
地区
以来
研究 方面
传承
台湾
文化
文献
思想
不足之处
经典
特色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概括介绍《以来的台湾地区经学研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台湾地区经 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台湾地区经学研究的特色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台湾地 区经学研究对大陆经学研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书回顾了台湾地区经学研究的历史。台湾地区的经学研究始于日据时期,当时日本殖民者对台 湾进行了大量的文化侵略和渗透,对台湾地区的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二战后,台湾地 区的经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书分析了台湾地区经学研究的现状。目前,台湾地区的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考证、思想解 读、文化传承等方面。其中,文献考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经》、《尚书》、《礼记》等 经典的研究,思想解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研究,文化传承方 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
第九篇:孝经研究,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孝经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十篇:晚明经学,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晚明经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 成果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十一篇:现代新儒家的易学研究,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新儒家易学的基本 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十二篇:海峡两岸的经学交流,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峡两岸经学交流的历史、 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台湾地区与大陆经济的关系研究
台湾地区与大陆经济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两岸经济关系的紧密合作,既有台湾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大陆的制造优势所迫,也有两岸人民对于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探讨台湾地区和大陆经济关系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经济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当时,美国开始拓展对华经济贸易合作,并推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开始正式接触。
1979年,两岸经贸商谈正式开始。
双方通过商谈,签署了双方经贸协议和管制暂行条例等文件,逐步加强了两岸间经济联系。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的企业通过投资设厂、加工承包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大陆投资成立了厂商,并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模式促进了台湾企业与大陆市场的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加深。
1992年两岸政府在香港达成“九二共识”,开启了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的新时代。
二、现状分析目前,两岸经贸合作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贸易、投资、旅游和技术等多个领域。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两岸货物贸易额达到了14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0.2%。
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出口额占了23.3%。
此外,根据台湾地区经建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在大陆累计投资达到1076.7亿美元,成为大陆最大的外商之一。
台资企业在大陆设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为大陆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旅游和文化等领域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截至2019年,大陆居民已经成为了台湾地区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地,而台湾地区也是大陆居民出境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双方在文化交流、学术合作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三、未来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岸经济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政治方面,两岸关系冷却,影响了两岸经贸的深入合作和交流;另外,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也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台湾经济、产业发展概况与未来展望(ppt 58页)
不足
議題:以較少資源投入,產生較大的附加價值。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二)內在因素
民間投資動能
近6年來,民間固定投資維持穩定成長,平均成長率3.7%, 平均金額1.45兆元;2004、2005連續兩年民間固定投資金額 更高達1.65兆元以上。
投資動能多集中半導體及LCD產業,預期2010年後投資高 峰將過,需尋求新投資動能支撐未來經濟成長。
僑務委員會
經營管理輔導教學講座
2008年9月
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概況 及未來展望
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 副教授簡明哲
大綱
• 前言 •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 • 國內經濟情勢發展 •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 •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 未來經建發展面臨之挑戰 •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 未來努力方向 • 結語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服務業
․國土保育
人口問題
․生育力下降 ․高齡化、少子女化的衝擊 ․人才不足
就業問題
․就業媒合機制的改善 ․結構性失業
(二)內在課題
台灣
˙挑戰與衝擊 ˙角色與定位
未來產業發展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與影響因素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一)外在因素
經濟全球化
趨勢:國際委外(Outsourcing)業務增加。 議題:國際價值鏈移動。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两岸经济制度的差异
台湾:资本主义制度
01
02
自由经济体系
强调市场调节
03
04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系
05
06
国家宏观调控
两岸市场规模的比较
台湾: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Leabharlann 经济开放程度高,对外贸易发
达。
01
台湾的GDP、人口、市场规模
等相对较小,但经济发展程度
较高。
02
台湾在对外贸易方面表现出色
台湾以私有制为主导,而 大陆则以公有制为主导。
金融体系的差异
台湾实行资本主义金融体 系,而大陆则实行社会主 义金融体系。
两岸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分析
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
台湾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市场调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作用,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
大陆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产业规 模和经济增长速度,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了投资合作的深化。
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与展望
深化合作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未来两岸将继续加强在贸易、投资 、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创新发展
未来两岸将加强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推 动两岸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互利共赢
两岸经济合作将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 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展望两岸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合作方向
加强合作
两岸应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协同 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创新
两岸应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创新研究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创新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东亚地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不同于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明显强调创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领域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创新研究的相关问题。
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1.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台湾地区自20世纪初期迁殖至今,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目前的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起,台湾地区开始以制造业出口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在船舶、冶炼、化学制品、家电、半导体等行业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亚太地区的工业制造中心;1990年代后,台湾地区开始转型发展,推进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如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成为全球电子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军者。
2. 台湾地区的现状与优势目前,台湾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其出口总值占GDP的90%以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为主要发展领域。
与大陆地区相比,台湾地区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垂直细分程度高、营商环境好等优势,但缺乏获得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规模经济效益。
3. 未来发展方向台湾地区在面临新兴产业领域的机遇和挑战时,将继续加强技术投入和研发,推动客户共创和开放创新,同时注重拓展绿色经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等消费服务型产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战略,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三、台湾地区的创新研究1. 创新研究现状台湾地区的创新研究,以科技创新为主,从IT产业、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多个方面展开,吸引了众多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
众多的高科技公司、创新型企业与创新孵化中心等持续不断地向台湾地区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2. 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台湾地区的政府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非常强烈,燃起了台湾地区创新的激情。
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产业转型等方面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资金、税收、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支持。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体 而言 , 台湾在这三方 面 , 15 - 20 于 90 - 0 0年 之间 , 普遍 获得 相 当的成就 。其他经济指标方面 ,表现的还算相 当卓越 , 例 如: 几乎无外 债负担且拥有 充沛 的外 汇累积 、 温和 的通 货膨 胀、 过去 数十年拥有 比全球多数 国家有 较低 的失 业率 、 中小 企业 打拼精神而创造 台湾高科技 的奇迹 以及一 度成为 亚洲 四小龙之首 ……等。在与全球 多数 国家或地 区相 比, 台湾过 去的表现 , 以说有其独特且 良好 的一面。 可
了技 术 与外销 的丰富经验后 , 台湾 经济开始 起飞 , 产业蓬勃
收稿 日期 :0 9 0 — 8 20 — 2 0
作者简介 : 林丰德 (95 )男, 台北人 , 16一 , 台湾 博士研 究生 , 从事金融学、 融理论与 实践研 究 ; 金 林俊文(98 )男, 15一 , 台湾苗栗
和 以前大不相 同。而随着信息发展的趋势 , 使得 企业 管理者
面临 更 大 的 挑 战 与压 力 。 企业 管 理 , 重 视 “ 新 ” “ 速 灵 改朝 创 、快
有 出超 , 同时 国民每人所 得 突破 20美元 , 0 而长 达 l 的 4年 财政赤字首度 消失 。不过 , 在经 济 日益稳定 的 同时 , 就 囿于 岛 内市场太过 狭小 , 为了进一 步发展 , 于是在 当时 国民党 政 府的政 策鼓励 下, 中小企 业开 始进 军国 际市场 , 此进入 外 从
销拓展期 。
活” 以及 “ 拟化组织 ” 虚 等新思 维的突破 与建立 , 因此许多企
业管理者将 营运重点摆在策 略联盟及 网络应用 上 , 以求具备
国际企业 的竞争优势。
台湾经济大爆发之路探究
台湾经济大爆发之路探究近年来,台湾经济的发展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那么,台湾的经济成功之路究竟是如何走出来的呢?一、从农业到工业,台湾的转型之路在台湾的农业时代,农业占据着台湾经济的主导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化,台湾农业自然也在不断地转型。
而在20世纪,台湾的工业经济方兴未艾,特别是台湾的电子工业因为市场需求的转变而崛起。
这个时候,台湾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政府的管理相对宽松,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这些都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台湾的出口经济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台湾经济依赖出口,这种依赖性也间接推动着台湾经济的飞速发展。
据统计,台湾出口贸易占其GDP的70%以上,这已经成为了台湾在经济方面发展的一张名片。
台湾不仅因其电子产品、通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而闻名,与此同时,其制造业和轻工业也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巨大优势。
三、创新意识的觉醒台湾的经济成功之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意识的觉醒。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政府启动了对于创新管理理念和创新技术的赞助和扶持计划。
这些计划促进了创新和研发,也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台湾是创新兴起的时期。
四、互联网与分享经济的推动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台湾经济就走上了一个更加光明的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台湾政府加大力度推动信息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这其中,台湾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像共享经济等新型产业也在台湾迅速崛起,这些行业的兴起,更是推动了台湾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结:台湾的经济成功之路可以说是围绕着转型升级的主题而展开。
从农业、工业到出口经济和分享经济,再到创新意识的觉醒,这些都成为了台湾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市场、劳动力成本还是政府的管理能力,这都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未来,台湾经济应该继续坚持把创新放在首位,并计划把本国政策以及自己的优势结合到一起,以更好地发展企业,扩大贸易规模,提升竞争力,真正迈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际制造业中心。
台湾经济发展史
台灣經濟發展史過去五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快速,產業結構順利轉型升級,由早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進入目前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
產業結構在經濟成長經常被用以評量其社會進化的層次依據,也是現代化程度的衡量指標之一。
我國產業結構自民國40年以來經歷各時期的產業變化,從農業經濟升級至服務業經濟,一般咸認,政府採行務實彈性的發展策略,因時因地制訂合宜的產業策略功不可沒。
台灣經濟發展史與其他先進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大致相同,初級經濟時期(Primary Economy) 以農業為主,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工商、服務比重亦逐漸增加,產業結構因此而改變。
在經濟計畫實施前,台灣農業佔產業結構的比重為32.28%,工業僅21.33%。
1953年開始,政府實施第一期的四年經建計畫,對發展台灣工業進行有系統的建設,包括對民生工業進口替代階段,運用關稅、外匯與利率等工具,培植民生工業;出口擴張獎勵投資條例的擬訂,以及扶植民營紡織工業成為未來外銷的主力。
在台灣進行經建計畫之後,快速帶動了產業結構的轉變。
經過1960年代的輕工業出口擴張時期,政府提供出口退稅等,創備勞力密集出口工業發展的有利環境,到了1971年,工業佔產業結構的比重為38.94%,遠超過農業的13.07%。
1970年代進入重化工業進口替代階段,政府鼓勵化纖、塑膠、橡膠、鋼鐵等重化工業。
其後工業一直呈現快速成長,至1986年達我國國民生產毛額47.11%的最高峰。
觀察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工業化的貢獻則非常明顯,除了1974年及1975年因能源危機的影響出現低成長之外,1960年代及1970年代的經濟成長率均維持在9%至10%區間。
能源危機之後,政府鑒於我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對應能源危機的發生,自1976年開始施行六年經建計畫,1979年,行政院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其目標第二項即為「加強經濟建設,發展技術密集工業」,並從1980年開始實施十年經建計畫,同時自1982年推行「科技發展方案」,展開以資訊工業為主的科技化主導策略。
对台经济调研报告
对台经济调研报告台经济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台经济进行了调研分析。
首先,报告介绍了台经济的整体情况,包括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
其次,报告分析了台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劳动力不足、市场开放度不高等问题。
最后,报告提出了对台经济发展的建议,包括继续推进市场开放,增加对外投资等。
一、介绍台经济是指台湾地区的经济状况,台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台湾地区的GDP从2000年的1.18万亿新台币增长到2019年的1.6万亿新台币。
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产业、金融服务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台经济概况台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集中,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电子产业,在全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此外,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也占据台经济的重要地位。
制造业占据了台经济的很大部分,特别是电子产业,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占据了重要地位。
金融服务业在台经济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台湾地区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旅游业也是台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三、台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台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劳动力不足是台经济的一个瓶颈。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不平衡的情况。
其次,台经济的市场开放度相对较低。
由于一些政策和制度上的限制,进入台湾市场的外国投资和企业相对较少。
此外,台经济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对台经济的建议针对台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继续推进市场开放,扩大对外投资。
通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台湾市场,促进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通过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动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二)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以近五年来在台湾出版的期刊、会议论文为取材范围,尤其以台湾本地学者所发表的论文为主,学位论文的介绍则视行文需要,斟酌叙述。
部份论文虽然常被归入社会史范畴,但由于其论述涉及经济层面,笔者仍然酌加简介。
应该说明的是,五年来的研究论著极多,不可能篇篇述及,因此文中所列诸篇,皆经筛选排入。
笔者也尽量持平介绍各篇论文的研究成果,至于如何评议,则留待专家为之。
在近代工业的研究中,王树槐以建设委员会档案为主,以电厂为单位,展开一系列的电业研究。
王氏研究的电厂包括上海、镇江、南京、江西九江等地,其研究取径自我定位为企业史个案研究,多著重内部经营情形以及政府的角色。
个案之中,南京的首都电厂为建设委员会的经营事业之一,其余电厂或自清末的官办改为商办,或为民间自设经营。
(注:南京首都电厂的研究见《首都电厂的成长,1928-193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293-334。
)其《上海浦东电气公司的发展,1919-1937》、《上海闸北水电厂商办的争执,1920-1924》、《上海翔华电气公司,1923-1937》及《上海华商电气公司的发展,1904-1937》四文,说明电厂经营顺利者,或在于企业主的专业能力、管理长才、洞见当地未来的发展潜力(如浦东公司的童世亨、翔华公司的陈保钦),或在于企业资金雄厚、政府的协助(如华商公司、闸北公司)。
至于政府的态度,以翔华公司从激烈的竞争中争取设立的例子来看,省署与省以下的基层机关团体立场互异,中央政府则多居中妥协。
但整体而言,中央及地方政府对电厂经营仍以协助为主,如华商公司改商办及扩充营业区,为配合地区需求,政府少有阻碍。
(注:此四篇论文依序见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89-132、25():167-212;《郭廷以先生九秩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上册,页157-182;《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页581-603。
台湾的经济
香蕉
菠萝
森林面积占全岛一半以上,被誉为源自林之海! 森林面积占全岛一半以上,被誉为森林之海!
最著名的树种:樟树------樟脑产量世界第一
矿产分布图
矿产资源
台湾矿产资源可分为能源,金属和 非金属三大类. 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地热. 开发较早,储量不丰. 金属:种类较多,储量不多. 非金属:种类较多,储量丰富. 其他:海盐和宝石等矿存.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我 们中国同胞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必须与自然协调,我们 不能只顾利益而伤害我们的 "宝岛",这对台湾日后的 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经济发展类型
进口—加工—出口
由于台湾政府的各种经济措 施,吸引了大量大陆商人投 资——
种 有 优 势 要 了 解 台 湾 的 各 —必
作 为 一 个 商 人 , 我 们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 物资源,渔业资源,水力 资源等较为丰富,因而台 湾有"宝岛"和"祖国东 海上的明珠"之称.
丰富的物产
亚洲四小龙之一—— 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 ——台湾
一,回顾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
杨芷妍,王慧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一 经济恢复时期 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 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 二 以农养工发展时期 年)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三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 1986中) 中 (四)经济转型时期 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 年至今) 四 经济转型时期 年至今
1,盛产稻米----------海上米仓 2,盛产甘蔗----------东方甜岛 3,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 --------------------水果之乡 4,盛产海盐---------东方盐库 5,森林面积广(一半以上)------------------------森林之海 --------------亚洲天然植物园, 樟树产量世界第一.
台湾经济1
严家淦
历任“台湾银行”董事长、行政院长、副总统、总统。 历任“台湾银行”董事长、行政院长、副总统、总统。
坚守财政收支平衡原则, 坚守财政收支平衡原则,不以发行通货为理财的主要 手段,一面整顿税收,一面稳定币值,控制通胀。 手段,一面整顿税收,一面稳定币值,控制通胀。
控制支出,并于1964年抹平了长达14年的财政赤字, 控制支出,并于1964年抹平了长达14年的财政赤字, 1964年抹平了长达14年的财政赤字 被称为“平衡预算能手” 被称为“平衡预算能手”。
台湾经济奇迹的四大特点
在快速经济成长中维持了物价稳定 由出超变成入超的过程中完成了经济体制和机 制的转变 维持低度失业率, 维持低度失业率,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充分就业 逐渐地接近均富社会理想
台湾经济发展史上的十位 台湾经济发展史上的十位重要人物
陈诚
控制溃败台湾的国军 免于流窜并危害社会 1950年 1950年3月出任行政院长 主导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 主导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 稳定了物价和台湾金融体系。 稳定了物价和台湾金融体系。 主导台湾的土地改革。 主导台湾的土地改革。 汇集大批精英人士, 汇集大批精英人士, 为台湾的技术官僚队伍奠定基础。 为台湾的技术官僚队伍奠定基础。
徐柏园
财政部长” “财政部长” 1949年币制改革 年币制改革、 1949年币制改革、 新币制政策主要设计人。 新币制政策主要设计人。 设计“新金融措施法” 设计“新金融措施法”和 外汇审议制度” “外汇审议制度” 有效控制因新台币贬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尹仲容
台湾经济的“掌舵人” 设计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道路。 台湾经济的“掌舵人”,设计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道路。 早期推行“一切财经措施,以稳定经济、 早期推行“一切财经措施,以稳定经济、缓和通货膨 胀为前提, 胀为前提,以增加生产来缓和物资短缺与通货膨胀的 问题” 发展民生工业以减少进口、节省外汇” 问题”;“发展民生工业以减少进口、节省外汇”为 基本内容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政策” 成效显著。 基本内容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政策”,成效显著。 1954年出任 经济部长” 年出任“ 1954年出任“经济部长”,主导台湾经济发展从进口 替代型适时地转为出口导向型工业政策。 替代型适时地转为出口导向型工业政策。 1958年后主持 外贸委员会” 完成对外贸易改革。 年后主持“ 1958年后主持“外贸委员会”,完成对外贸易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之一)作者:谢美娥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更新时间:2005年09月16日本文以近五年来在台湾出版的期刊、会议论文为取材范围,尤其以台湾本地学者所发表的论文为主,学位论文的介绍则视行文需要,斟酌叙述。
部份论文虽然常被归入社会史范畴,但由于其论述涉及经济层面,笔者仍然酌加简介。
应该说明的是,五年来的研究论著极多,不可能篇篇述及,因此文中所列诸篇,皆经筛选排入。
笔者也尽量持平介绍各篇论文的研究成果,至于如何评议,则留待专家为之。
在台湾,研究中国经济史或本地经济史的学术单位以台湾“中央研究院”最为主要,如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和台湾史研究所。
研究院内社会科学类科的单位,如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也有杰出的学者参与研究。
其次是教学机构,尤以设有历史系所的大学院校为主。
此外,县级以下地方政府、民间的基金会、由地方的文史工作者组成的小型研究团体,也有一定的贡献。
不过,这类单位或团体,比较著重台湾本地研究的史料搜集和田野考察。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以明清及近代部分的著作较多,与商人、商业活动、国际贸易有关的主题较受青睐。
不过,近年来台湾史研究逐渐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学术单位和教学机构皆然。
(注:施志汶:《台湾史研究的反思—以近十年来国内各校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为中心(一九八三——一九九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2(1994.6):413—446。
)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以往在经济学门不受重视的经济史,似渐引起经济学家的关心,纷纷把他们的研究视点扩及日治时期乃至清末的台湾经济史。
新的研究课题,诸如农工业及整体经济成长形态、租佃制度等,不断发掘出来,可以补充旧有研究在课题范畴上的贫乏。
(注:叶淑贞:《台湾“新经济史”研究的新局面》,《经济论文丛刊》22.2(1994.6):127—167。
)历史学家擅长观察长时间因素的变化和综合性诠释,经济学家擅长于经济学理论的实证和计量方法的使用。
近年来这两个学门的学者能透过合作计划共同研究,尤其是后者,其研究过程亦从战后向上延展至日治时期。
此外,大型且跨学科的合作计划不断的推陈出新,蔚为近年来的研究时流,这主要是以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且多聚焦于台湾经济史。
除此,更将空间视野扩大,关注祖国大陆、亚洲诸国,也注意台湾与四邻的多层面关系。
以下将先回顾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再介绍这一、二年正在进行或近期将展开的专题研究计划、学术研讨会内容,以及目前含纳人员最多且跨单位最广的经济史讨论团体。
一、中国经济史研究回顾(一)人口、农林业人口方面,刘铮云《清乾隆朝四川人口资料检讨:史语所藏〈乾隆六十年分四川通省民数册〉的几点观察》,认为这份民数册的真实性颇高,并以此与G.William Skinner 据道光年间四川九个民数册的考察结果相比较。
由于Skinner没有嘉庆十七年的民数册,而是引用嘉庆《四川通志》上的数据。
刘铮云怀疑Skinner 嘉庆十七年的人口数,他认为史语所这份乾隆六十年四川民数册时间上较《四川通志》早,利用价值更高。
(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委员会编:《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议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页301—327。
史语所藏的民数册有二份,都是四川省造报,一为乾隆六十年(1795),一为光绪三年(1877),见刘铮云:《旧档案、新材料——中研院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现况》,《新史学》9.3(1998.9):135—161。
)在土地政策方面,梁庚尧《北宋的圩田政策》探讨北宋政府对于圩田垦殖态度的演变,认为南方的圩田垦殖在宋初不受重视,但在庆历改革、熙宁变法及政和年间,政府皆曾积极于江东、浙西及浙东地区推动兴筑,成为宋金战争时期政府所仰仗的重要财源。
(注:此文原刊于《世变、群体与个人: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1996年),又收于梁著《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之中。
)土地政策的检讨还有赵雅书《贾似道与公田法》一文,赵氏重新评价和厘清贾似道实行公田回买政策的优劣得失,认为此策为一应时政策,但政策实行所产生的弊端以及没有能力解决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是此政失败的主因。
(注:《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96年),页607—621。
)在土地经营类型方面,以皇族庄园制度的转变为主或相关的论文,有赖惠敏《清代皇族的经济生活》、《清代皇族庄园的形成与演变》二文。
她认为皇族庄园制度长时期演变的结果,逐渐与汉人租佃制度趋于一致,成为租佃制度的一环。
其间的转变包括地租由实物租转变货币租,佃户渐脱离奴仆身分,皇族土地经由典卖而逐渐转移到汉人手中等项。
(注:《清代皇族的经济生活》,见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24(1995.6):475—516;《清代皇族庄园的形成与演变》,宣读于“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大学”,1996年7月23—24日。
赖惠敏将她对庄园制度以及清皇族的组织、阶层、财产分配等课题的研究,总结为专书《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
)农业生产方面,王业键、黄翔瑜、谢美娥合著的《十八世纪中国粮食作物的分布》一文,主在重建18世纪中国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并和20世纪前期卜凯(J.L.Buck)划分的农作区做比较。
文中依照各种作物在各地所占的重要性,将18世纪中国粮食作物区划为七个大区,即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春麦区”、“冬麦高梁小米区”、“冬麦小米区”,以及此线以南的“水稻小麦区”、“水稻豆麦区”、“水稻收获区”、“水稻杂粮区”。
(注:收于《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上册,页282—308。
)农业商品化,陈祥云《近代四川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以农业商品化为中心的讨论》,为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认为农业部门因商品化而产生农作物商品化,进而刺激经济型市镇的兴起,使社会结构变迁,也促使传统社会现代化,并且地方势力(会党、帮会与走私)的崛起、社会阶层的分化(小农分化)和失序,也与商品化有关。
(注:此文刊于《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30(1998.10):319—351,博士论文为《农业商品化与社会变迁——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年。
)关于农产品的运销,吕绍理《一九三○年代中国的粮食运销组织》以分析米粮贸易的市场结构和米商组织为主,并讨论新式运输工具、新式银行、保险业及新式加工工具(机械动力碾米厂)等运销辅助工具的改变,如何影响米粮运销组织。
著者认为,市镇非农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为米粮贸易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市镇的规模、空间分布、阶层关系及其商业力影响米粮市场至深。
基于此点,吕氏利用G.W.Skinner的集镇体系,组合成短程、中程、长程贸易三种米粮市场结构。
并以长程贸易中的产地市场、消费市场分别说明米行的组织及其营业量。
此外,他认为新式运销辅助工具的改变(尤其是运输工具),不但可使米行组织更专门化,也可使介于贩运商和米行之间的某些行业逐渐淘汰,但是1930年代新式运输工具在米粮运销流程中仍居次要角色,因此上述二项米业组织的改变仍属有限。
(注:《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4(1997.5):179—196。
)另外,伐木业的产销,有江天健《北宋西北地区官方木材产销》与郑俊彬《明代四川木材的经营及其弊害》二文,皆以官方对木材的需求和木政的配套措施为内容。
江氏除叙述宋代官方透过商税抽算、科配收市、置场入中及设务自伐四种方式,在秦岭、陇山、太行山森林地带取得木材之外,也提及木材采伐区域大都在蕃界或蕃汉交界处,实与北宋在西北地区重兵屯驻的农垦策略有关,采伐区随着宋人势力的扩张而延伸。
(注:见《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67—280。
商税抽算指由京师将作监竹木务对商贩竹木予以抽算,科配收市指中央派员向各路配买木材,置场入中是在京师置场,以优惠条件招商入中木材。
)郑氏详述明代中央采木的督木行政组织、由官督官采到招商买办的演变、以及采木运输过程中吏胥索费和木商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
(注:郑俊彬文章宣读于“第一届明史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大学”,1996年7月23—24日。
)(二)国内商业、国际贸易比起农业部门,这个领域研究成果卓著。
其中,总论性文章可参考郝延平《中国三大商业革命与海洋》一文。
他对不同时代的商业发展特征予以比较,归纳宋代、晚清及20世纪中期迄今的三个商业大革命之间的共同点。
他认为这三次商业革命都使“中国大陆”向南扩张,海洋性格愈发浓厚。
这表现在沿海贸易、中国和远洋地区的商业关系,以及来自海外的货币、信贷、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冲击。
(注:《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7年),第6辑,页9—44。
)对于中国境内商人团体、商业活动方面的探讨,官商关系是许多学者关心的主题。
何汉威对广东赌商的研究,除了讨论19世纪中期以后赌博税与地方财政的关联之外,从赌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对于近年来部份学者倡论中华帝国晚期已经形成“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说法,他认为须持相当程度的保留。
因为地方政府采取竞价包税以丰裕财政,赌商认饷承赌,正饷之外还需缴报效银与认缴省内官办企业的经费,对赌商极为不利,其官商关系和困境,与扬州盐商、广东行商等大商人团体相似。
(注:见何氏:《清末广东的赌博与赌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6.2(1995):490—491;《清末广东的赌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1(1996):61—107。
)这种性质的官商关系,在皇室与内务府买卖人(御用商人)之间也是如此。
赖惠敏在《乾隆朝内务府的当铺与发商生息(1736—1795)》中提到皇室以资金发商生息,商人从内务府取得某些经商特权,尽管借金利息不高,但长期借贷累积巨额利息以及捐输报效制度的实施,使商人破产机会相对提高。
(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8(1997.12):133—175。
)不仅商人团体,传统时期政府对整个产业的统制尤为明显。
陈殷宜《清代乾嘉时期新疆玉石的民间贸易》,叙述政府在介入玉料供给的政策和管理上的转变,及其对民间玉石贸易及玉石手工业的兴衰所产生的影响,显示帝制时期政府对工商业的发展,具有单向的优势主导力量。
(注:《大陆杂志》88.4(1994.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