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
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心得
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心得感想今天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国为清华举行了最隆重的庆典。
国家主席、副主席、总理、副总理、委员长、政协主席与八千清华校友齐聚一堂,追忆逝水年华,畅想未来愿景。
前几日,更有白发苍苍的老总理朱镕基回到母校,高呼“清华万岁”。
此情此景,即使是最古老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不敢望其项背。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有此荣耀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清华的荣耀,不是因为有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创作,伟大的发现,伟大的发明,而是因为从校园里走出了伟大的官员,这未免让人有些迷惘。
诚然,牛津、剑桥的荣耀,也包括从那里走出了许多首相、大臣、总统、总理,但他们更有牛顿、霍金等一大批巨人。
许多年前,就有外国学者指出,苏联第二代之后的领导人多是厂长经理出身,多有工科知识背景,苏联已经演变成技术官僚治国。
这一幕,又在中国重演。
如今,中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立法机关领袖均为工科知识背景,而且都是从技术官僚中脱颖而出。
清华号称红色工程师的摇篮,领导人辈出也就顺理成章。
而在西方民主国家,领导人大多具有法律知识背景,这反映了民主国家的法治要求。
一般来看,一个国家在革命和建国时期,领导人多出身草莽或者行伍,在中国尤其如此,“刘项原来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等到天下安定,便需要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帮忙治理,“学而优则仕”是也。
所以,陆贾对汉高祖刘邦说,天下从马上得之,不能从马上治之。
但是,古代科举取士,除了考文章辞赋,还要考典章制度,也就是今天的法律。
至于百工之术,则被视为末流,难登大雅之堂的。
轻视甚至鄙夷科学技术,使中国逐步走向没落。
中国的典章制度也因此没有发展,成为专制主义的牢笼。
共产党执政后一度把知识分子当作专政的对象,甚至大学也停止招生,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直到改革开放时代,又提倡干部知识化、专业化,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大批有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因此青云直上。
中国终于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并由此开启了技术官僚治国的时代。
清华百年校庆有感
清华百年校庆有感202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其百年校庆,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这一天,全校师生、校友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纪念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展望未来,共同憧憬清华的蓝色未来。
作为新一代的清华学子,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百年校庆的庆祝活动。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清华百年校庆不仅仅是庆祝历史和成就的纪念活动,更是为我们清华学子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回顾清华百年的历史,感悟清华百年的精神,感受清华百年的力量,进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为社会作出更加杰出的贡献。
在这次百年校庆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清华百年的精神——爱国、进取、诚信、创新。
这些精神不仅是清华百年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清华学子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重要动力。
爱国主义是清华百年来一直倡导的核心建设,清华师生始终秉持着“厚德博学,敬事爱人,求实创新,能上能下”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进取精神是清华百年来一直推崇的重要品质,清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鼓励师生敢于挑战,锐意进取,勇攀高峰。
诚信是清华百年来一直倡导的重要信仰,清华师生始终遵守“诚信为本”的原则,坚守诚信、恪守正直,为学术、教育、社会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创新是清华百年来一直推崇的重要精神,清华师生始终注重创新,追求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推动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
在清华百年校庆中,我还体会到,清华大学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清华文化是清华百年来不断传承的强大文化力量。
清华文化秉持着“博学谦达、笃行致远”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清华学子前行的动力。
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清华文化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人文奋斗和科技创新并重的体现。
清华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教育,更是对于生命、对于未来、对于历史、对于世界的一种深刻探索。
在翻阅百年历史上的各类照片和资料时,我发现,清华大学的辉煌成就不仅仅来自于顶尖的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更来自于清华大学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值得钦佩的品格。
100周年观后感
100周年观后感引言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母校百年校庆活动,并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庆典演出。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关于这次观演的感受和观点。
活动回顾1. 庆典规模百年校庆活动规模宏大,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
校园内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整个校舍经过精心装饰,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鲜花和绿叶的香气。
校庆期间,校园内外人山人海,校友们热情洋溢,相互交流着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
2. 庆典内容庆典演出包括了多个篮球、足球、歌舞等表演节目,以及学校历史展览和校友交流活动。
这些精心策划的节目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们回顾了母校百年的辉煌历史。
3. 升旗仪式在庆典活动的开幕式上,举行了庄严而庄重的升旗仪式。
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全场观众肃立,为祖国母校致以深深的敬意。
升旗仪式让我倍感荣耀和自豪,也唤起了我对母校灿烂历史的思绪。
感受与思考1. 母校的辉煌历史通过参加校庆活动,我对母校的辉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母校经历了一百年的风雨岁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荣誉。
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是一代代师生的努力和奉献。
母校的百年历史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脚踏实地前行的动力。
2. 母校精神的传承庆典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母校精神的传承。
师生的团结、合作和奋斗精神让我备受鼓舞。
母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正因为这种精神的传承,我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庆典活动中,我看到了母校师生之间团结合作的力量。
无论是观演过程中的传唱歌声,还是学校历史展览中师生们共同整理的珍贵文献,无不体现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共同进步,迎接更大的挑战。
结语参加母校百年校庆活动,让我收获满满。
我感受到了母校的辉煌历史和精神传承、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等。
这次庆典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母校对于每一个师生的深远影响。
我将以此为动力,怀着对母校的热爱继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以上为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心得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年风雨路,水木谌清华。
百年著名老校清华大学从1911年的清华学堂到至今2011年的清华大学。
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
当时,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清华持中西会通的态度,即如梁启超所说,中西文化“结婚”,可诞生新的“宁馨儿”。
因此汪鸾翔说,校歌中“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两句“为我校所有的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广大青年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发人深思,使我感触颇多。
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二,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第三,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的成长,学也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也是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两者之间处理方法。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朱自清说过清华的精神就是“实干”如果把清华精神归结在一个“清”字,那就是它的学术品格,学术修养和学术追求,“红烛化泪燃烧自己,荷塘月色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一种品格。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
清华大学的学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给我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工作生活我都将会一它来严格要求自己。
清华学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责任还是梁启超早年间的演讲说得尤为清楚:“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
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
”梁启超以《易经》中的两句话来定义他所说的“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庆观后感
校庆观后感引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我所就读大学的校庆活动。
这是一场难得的盛会,让我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记录下我对校庆活动的观后感,并分享一些我所见所闻的精彩瞬间。
正文学校文化展览校庆活动中,学校特地举办了一场丰富多样的文化展览,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师生成果和校园文化。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学校的荣誉证书和奖杯,这都是学校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的见证。
我还了解到了很多学校的特色活动和优秀学子的事迹,让我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感到无比自豪。
通过参观文化展览,我更加明白了学校的发展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毕业生返校活动校庆期间,学校还特地组织了一场毕业生返校活动。
活动中,许多校友纷纷返校,和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
他们回忆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分享了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
我深受启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毕业生返校活动不仅拉近了学校和校友之间的距离,也给我们刚入学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校庆晚会校庆晚会是校庆活动的重头戏,我非常期待。
晚会开始之前,舞台上灯光璀璨,气氛热烈。
晚会节目丰富多样,有歌舞表演、戏剧表演和乐器演奏等。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合唱团的演唱。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演唱了一首《青春修炼手册》,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共鸣。
他们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校园的温暖和快乐。
整个晚会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的团结和向上的氛围。
毕业典礼校庆活动在毕业典礼的庄重氛围中结束。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与无数的师长和同学一起分享了欢笑和泪水。
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并鼓励毕业生勇敢追求梦想。
在离别的时刻,我们对学校充满了感恩之情,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毕业典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们明白了毕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结论通过参加校庆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所在的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园文化。
我有幸见证了学校的辉煌成就和优秀学子的事迹,也有幸与校友们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3篇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3篇校史馆位于校内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点的东北角、第三教室楼南侧,“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建筑群的居中位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先生主持设计。
大家参观了之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清华校史馆观后感1在清华大学百岁华诞之际,由校友捐资兴建的新校史馆正式落成开放。
经过历时五年的收集整理汇集而成的清华百年史,开始永久展出。
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有清华学子的身影。
新校史馆位于校内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点的东北角、第三教室楼南侧。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高度18米。
校史馆共分三层,南侧与新清华学堂和交流中心共用一个大平台。
一层为共享大厅、序言厅、多媒体演示厅以及1000平方米的“百年清华”展览大厅,二层为专题展览大厅,三层为校史研究、资料室及教学用房等。
未入校史馆,校史展其实就已经开始。
“1911、1912……”清华百年中每一个年份都被镌刻在一块铜铸的“时间毯”上,“时间毯”一路延伸,像红毯,似卷轴,缓缓打开百年历史。
“时间毯”在进入校史馆后,开始向上伸延,展开前言:“风雨激鲲鹏,水木湛清华。
清华大学肇基于内忧外患、国势衰微之际,从此与民族共命运、同时代齐奋进、为国家谋复兴,虽道途维艰、辛苦备尝,而矢志笃行、刚毅坚卓。
登高始见万物,积跬方至千里。
百年以来,清华大学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之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形成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之特色,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之理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务实求真,立德树人,创新学术,贡献社会,造就万千志士俊彦,涌现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砥砺求索、奋发进取,勇任中国高校之先导,争为世界学府之前驱。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巍峨吾校,世纪荣光。
百年校庆学习心得
2010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上午10时,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
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百年清华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阐述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项要求,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决心,总书记的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通过学习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讲话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总书记给清华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是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我们深刻体会到“三点希望”为当代青年和青年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锤炼本领,时刻准备建设祖国,还要做到德才兼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塑造自己的人格,立大志,立长志,立为国为民服务之志,在这些基础上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不断追求真知,不断创造创新。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的老一辈校友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绝不辜负党中央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殷切希望,一定要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时刻铭记我们的责任,为建设创新型国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百年校庆观感
百年校庆观感作为一位参与了百年校庆活动的学生,我非常荣幸能够亲身经历并参与这一历史性时刻。
这次百年校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百年风雨兼程的辉煌历程,也让我对我所在的学校更加自豪和珍惜。
首先,百年校庆活动以庄重而庆祝的方式展开。
学校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资源筹备这次盛大的活动,从校园装饰到校庆标志,无处不散发着庆祝的氛围。
学校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校庆大会,邀请了学校的校友和重要嘉宾出席。
在大会上,校方向我们展示了学校的成就和发展历程,还表彰了一些对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校友。
整个大会充满了激情和庆祝的气氛,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的历史和荣耀。
其次,百年校庆活动呈现了学校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为了丰富庆典活动,学校策划了多样性的庆祝活动,包括文化展览、学生艺术表演、创新科技展示等。
这些活动展示了学校的丰富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学术研究成果。
在文化展览中,我们了解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艺术表演中,我们欣赏到了同学们的才艺表现,他们的独特创意和精湛演出令人赞叹。
创新科技展示则给我们展示了学校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学校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百年校庆也为学校的名声和声誉增添了光彩。
庆祝活动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这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增添了学校的荣誉感。
校庆活动还邀请了一些重要嘉宾和校友出席,这些嘉宾和校友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士。
他们的到来不仅展示了学校校友的风采,也为学校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和机遇。
最后,百年校庆活动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环境。
我作为学校的一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学校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辛勤努力。
这让我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也意识到,我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百年校庆活动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更加珍惜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
校庆观后感,四百字
校庆观后感,四百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学校已经迎来了百年校庆。
参与校庆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百年风雨兼程的历史沉淀,也领略到了学校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年校庆活动的丰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各种庆祝活动层出不穷,有文艺晚会、校友返校日、主题演讲等等,每一项活动都精心策划,充分展现了学校的风采。
我特别喜欢文艺晚会,那里充满了浓厚的校园氛围,学子们用才华横溢的表演向学校献礼,令人感慨不已。
百年校庆是一次追溯历史的旅程。
通过校史展览、座谈会等形式,我们了解到学校从创建初期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的百年辉煌,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为之努力拼搏。
这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深感肩负着传承发扬学校优良传统的责任。
校庆活动拉近了师生情感的距离。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有幸与一些校友亲密接触,听取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也感受到了学校对于每一位学子的关怀。
这种亲情般的校园氛围让我更有归属感,也更加理解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共同奋斗,共同成长。
百年校庆让我更加明确了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深知只有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要为学校的荣誉努力拼搏。
百年校庆是一个历史的交汇点,更是对未来的呼唤,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学校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
百年校庆心得体会2023
百年校庆心得体会2023百年校庆心得体会一风萧萧兮易水寒,学子入校兮三年安。
在那个略带炎热的夏天,我们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学校的怀抱,这一间母亲一样的学校,就这样安定这我们的生活,充实着我们的生命。
这时候的学校正是蓬勃的青壮年时期,一直不断地成长扩展,不断地进步进取,这样的校园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拼搏的冲劲。
这样年轻的院校,用着它固有的激情,渲染得济济(jǐ);一堂的学子洋溢着斑斓的颜色,这样年轻的院校,伴着它自身的拼搏,感动得莘莘学子充满着努力的拼劲。
时隔一年,只是短短的一年,就随着这流逝的一年时光,默默地成长了不少。
这一年,他将会迈入他的100周年校庆,他将会再一次展开巨型的翅膀,再接下来的日子冲上云霄再创辉煌!也许以前的学校略显年轻略带羞涩,而现在的学校已经茁壮成长,渐渐露出锋芒,100年的历练,洗褪(tùi)了稚嫩的羞涩,磨砺出了微熟的坚忍,迈进了新的一个纪元,走入了新的一个境界,它已经成长,并且将一直成长茁壮下去,继续地枝繁叶茂。
一百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它只是弹指一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三分之二个世纪的时间,一百载栉风沐雨,一百年春华秋实。
明年,终于迎来了他的一百华诞。
在这一百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一百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强大起来,但是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见证了整个大中华的教育事业蓬勃之势。
稻田中学已经真真正正地蜕(tùi)变,真真正正地成长,增设的校区、校舍,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着神州大地的人才,都是稻田中学成长的印记,印证着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如今,已经一百岁了,他承载着优良的传统,开拓着焕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着他的成长,“志诚仁爱”这个四字校训深深地印在他培养出来的代代英才的心中,让他的众多学子为他而自豪!或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自己的脚印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再过若干年,我们也将像今天一样有着兴奋浓烈的心情,回到母校,再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
参观清华大学观后感
参观清华大学观后感
作为一名参观过清华大学的观众,我感受到了校园中充满的活力和创造力。
我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和文化,并深刻地体验到了这所大学所传递的精神和价值观。
清华大学是中国的一所顶尖大学,也是全球著名的学府之一。
清华大学建校于1911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校园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多样,含有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在这所学校的校园里,我感觉到了文化与科技交汇的氛围,强烈地体会到了清华大学作为一流大学的魅力。
在参观清华大学的过程中,一些引用台词、画面和音乐等元素,让我感到了更多的情感共鸣。
例如重口味的外界批判、让人窒息的压力等等,都初步在我的心理上形成了共鸣。
拓宽视野方面,我了解到了清华大学入选世界前100的国际排名。
此外,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让我对于中国这个神秘而深刻的文化和国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在学习和启发方面,我通过参观和观察到了清华大学所倡导的创新精神。
我了解到,这所大学强调自己的教育和研究一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在这所学校里,我感受到了充分的启发和自由,激励我持续地努力去追求我的梦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参观清华大学是一次美妙的体验。
这所学校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文化不仅让我对于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激励着我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作为深受教育和影响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清华大学教育的深厚底蕴和内涵,这将伴随我一生。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体会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体会2011年4月24日是我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建立一百周年,胡锦涛主席做了清华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
最近我学习了这篇讲话,深有体会。
胡锦涛主席回顾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由清华学堂发展而来,是晚清政府庚子赔款的产物。
清华大学生于“耻辱”历史之中,但是她很快摆脱了这段历史,成长为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
她成立的那一年也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年,中国人民走上了寻求国家独立的道路。
随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清华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伟大历史时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大师,为我国革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大学不愧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但是,大学的发展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
清华大学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清华大学从我国社会发展中给养的能量是有限的。
所以,清华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
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非大楼也,大师也。
清华大学在历史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大师,为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现当代,清华大学以及我国其他著名学府应秉持“学以致用”的宗旨努力培养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胡锦涛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其中有一条是“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这对我触动很大。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中坚。
青年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广大的青年学生理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才。
而怎样成才始终困扰着广大青年学生。
胡主席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我们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学贯中西、通晓古今。
毕业后,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的知识用于社会中去,切不可将知识束之高阁,脱离群众。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寓义深刻、意义重大、指导性非常强,尤其是三个“紧密结合”与五点“希望”对我们今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思路。
100周年心得体会
100周年心得体会100周年心得体会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的学校已经迎来了百年校庆。
作为一名在这所学校度过了四年时光的学生,我深感荣幸,也深感自豪。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个学校的100周年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100周年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体会是传承与创新并重。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我们要传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无论是学校文化,还是办学理念,都承载着前辈们的心血和智慧。
这一切都被扎根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100周年的校庆活动丰富多样,各种庆祝活动和展览不仅展示了学校过去的辉煌历史,更展示了学校正在不断创新改革,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决心。
其次,100周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
一个学校能够成为百年老校,离不开无数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教书育人、默默耕耘,为学校的发展奉献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这个学校,我也深刻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在各种团队活动中,我学到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凝聚力量的集体,我们的学校才能取得百年的辉煌成就。
第三,100周年让我明白了个体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在学校的四年里,我不仅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培养了诸如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软实力。
学校的老师们耐心教导,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学校丰富多样的活动也让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参加各种社团、学术科研、公益活动,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为善。
这些经历和能力的培养将伴随我终生,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100周年让我深感时光荏苒,珍惜眼前。
百年校庆只是一个刹那,而我能够亲身经历并参与其中是一种幸运。
而这种幸运背后更多的是前辈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了我们学校的辉煌,无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们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
百年校庆随感
百年校庆随感站在校园中央,迎来了这一场百年校庆盛宴。
乍一看,这是一群不晓得来历的人穿行于花海,拿着相机拍照留念;再细想,这一群人,并不只是来自校内,无论是一县之内,或千里之外,各种年龄、各种身份、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在这里,欣然共庆一个共同的节日。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布满着我校的“花岗石标志”,街头摊位把学校徽章的钳模弄得油光锃亮,巨大而龙鳌的校庆门户,有如荣耀的雕塑,高傲着,淡绿色的墙晒着阳光,似要舞蹈跃上云霄。
而也就在这个瞬间,我不禁思考起:这些华丽的景象、这些繁华的人潮、这些升腾的班级情怀,说穿了,也只是一个简单又难以描述的“感情的时刻”。
它不仅是对其历史的一种缅怀,更是对所持续灌溉它的情感和情怀的一种明证,在这样的校庆里,有太多的默默无闻,有太多的幸福与不幸,这些,已不仅仅是对校庆的纪念,而是对一个“学社”里流转的所有情感的重要凝练与升华。
百年风雨几度春秋,大校庆也至此凝聚了。
我思绪盘旋闪烁着,难掩心中喜悦:如今的校园,虽然物与貌已大不如当年的风采但那种精神的魅力,却仍在一字一句、一点一滴中刻画,程度一如当年,让人萦绕不去的影响令我出神。
至此,我终明白了,人们在校庆集会时最感慨的不是对校庆本身的祝愿等套话,而是忽然发现校庆之于自身的印象,不仅仅是对故校的憧憬,也同时是对独特的成长方式,对短暂的学生时代、对即将结束的心怀感慨。
在这样的时刻,毋庸与其揣照换证,只需随着他人的情感与欢声笑语,就能找到内心潜在的感性纽带。
总体而言,百年校庆带给我的最大感受,并不仅限于对校史的重温,也非仅仅是对未来的祝福。
这是一种培育情怀的过程,一个身在逝水年华的人,不管他在故土还是在异地,都有一个归宿——就是永远回不去的母校。
归校,是为了那道永不减色的青春情感,是为了那些异乡学子,是纯粹为了一段校园时光。
“庆校百年,乐享新时代”,塑造校园文化氛围,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作为校友,当我们更高一级时,或许我们会成为那些故事的主角,而或许,我们的故事不会出现在那批故事里。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
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
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
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
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
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
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
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
百年校庆感想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
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
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
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
XX主席在清华校庆上100周年讲话学习心得体会
XX主席在清华校庆上100周年讲话学习心得体会20xx年4月26日, __ __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 __、 __对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向全国青年学生和教师提出殷切希望。
__ __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一、坚持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始终把握正确办学方向__ __在讲话中,系统回顾了清华大学建校1来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办学传统,指出:“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这既是对清华大学百年办学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的精辟论述。
我们要按照 __的重要讲话要求,牢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走 __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信念,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像优秀的前辈清华人一样,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做到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按照 __的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清华精神,始终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坚持“ __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倡导“人文日新”,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文化自身建设,让清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发展,始终充满活力。
清华校庆观后感清华在我心中征文(精选范文5篇)
清华校庆观后感清华在我心中征文(精选范文5篇)清华校庆观后感清华在我心中征文(精选范文5篇)一记不清多少次坐在荷塘的垂柳下,望着朱自清先生的塑像,心底有一股股热流奔涌。
总是下意识的四下张望:这不是在梦中吧?!今天一大早,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又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碧水蓝天,鲜花环绕的荷塘,来到了彩旗飘飘、绿草如茵的礼堂前广场。
无论是二校门的花坛前、还是图书馆的喷泉畔都是人如潮涌,到处欢歌笑语,有坐着轮椅来的老校友,有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而来八零后。
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羡慕和钦佩!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真有些举国庆典的味道,看着每一位校友胸前佩戴“标识”,我找寻着我的同龄人,追着那梦......知道清华大学,依稀记得是被大人抱着来主楼前看批斗会,不懂得什么,印象中到处都是高喊的人群,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听大人们说的)。
上了小学,同学的爸爸在清华大学当工宣队代表,她当时很让我们羡慕!因为,听老师说:那时中国最好的大学,能知道最新的知识和国家最新的动态。
初中快毕业了,恢复了高考,有一次看着有个人,带着清华的校徽来看学校看老师,心里就开始有了梦,那遥远的梦,诱惑的我们埋头书堆,但那个年代自己实在没能力找到实现梦想的路途,尽管在老师的鼓励下,“勇敢”在第一志愿上填上了清华,但那却成了后来三十多年我心中永远情结.....于是,有了儿子之后,曾经的梦想被从心底唤醒,那实现梦想的接力棒自然传给了他。
而今,十八岁的儿子已实现了我的梦想,真正成为了清华人,我自然也就成为了清华园的常客。
跟着儿子在这里徜徉,看着儿子在这里成长。
因为儿子,这三年我几乎月月到清华,看清华的人,赏清华的景,念清华的情!追梦在清华园,看着清华园四季的美景,品味清华园时时的新奇,百年清华,国人的骄傲!今天,是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在此谨以此文祝贺清华百年华诞;祝福清华人才辈出!清华校庆观后感清华在我心中征文(精选范文5篇)二4月24就是清华大学百年诞辰,虽然我不是清华的学生但是我想写一点有关我的大学、我的水木年华。
清华百年校庆之后的反思
席 、发言 、提案 、辩论 、表决 、复议等等应守
之程序 ,此 盖民主社会 中人人 应知应守之公正 议事规则 。”老清华精神 的可贵就在于 ,她将 民主规则 和民主文化通过 “ 民课程” 的方式 公
梅贻琦所 言大师 ,其 意义肯定不仅 是指清 华大学通 过对各种资 源的吸纳 ,引人 世界其他 大学 的著 名学者 和科学 家 ;而是指应该 注重通
文章 中就记载 了这样一个 细节 : “ 最可惊异 的
是 ,哲 学系的教授张 申府竟在教室里 吹嘘某 某
主义 ,为他们做宣传工作 。张熙若对他大 为不 满 ,在 全体教授会开会 时 ,提议检讨 张申府授 课 的情 形 。在确实判 明某某主义 和张先 生所授
的课 程没有显 明关 系 ,他讲某某某并 不是 学术
能够产生 的校 园空间 ,让未来的精神贵族不再
国的书 院所 象征 的人文 精神并不相 背离 ,汇聚 受到追名逐利 的主流价值 观的压抑和异化 ,也 了梁启超 、 陈寅恪 、赵元任 、王国维等著名学者 让他们 能够 远离意识形态的规训 , 自发生长 出
的清华 国学研究 院即为显例 ,这是一 种中西 人 自由而独立的精神世界 。
性 的研 究而是单纯 的主义宣传之后 ,全体 教授 同意警 告张 申府 ,如不 终止宣传 ,下 年将不 续 聘 。”可见 当时清华教授坚持学术 自由的精神 氛 围。没有这种 自由气 息 ,清华不 可能在3 年 0
代几乎 达至其学术 的顶峰状 态。 民主文化 ,其标 志是学生除 了致 力于学业 外 ,也通过 日常方 式进行 民主能 力的训练和 民 主习惯 的养成 。作为政治学 系学 生 ( 后来成为
愿 的气味 ,才能脱离装 阔显摆 的窠 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观后感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
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深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
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
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
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
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
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
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深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深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深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深思”。
:因此,深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深思。
不经过深刻的深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深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深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有解决好。
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发生在清华的一件事。
2005年5月11日,清华大学校长主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演讲,演讲完毕赠送礼品时,校长念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诗时,由于不认识小篆的“侉”字而语塞,并进一步导致举止失措,把赠送礼物说成了“捐赠礼物”,接受对方礼品后又忘记说声“谢谢”。
这本来是很庄严的场合,却闹出了大笑话,并遭到了普遍的批评。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谁都有念错字的时候,我也念过错字。
我们无意苛求科学家要会认识篆体字,一定要懂得古诗文,但作为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对此,著名的文化学大师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评说:“大学校长由对人文科学茫然不晓的理科教授担任,而此种现象导致大学文科奄奄无生气,人文精神的失落。
”这件事并不能怪罪校长,而只是暴露了我们遴选大学校长标准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把遴选校长的权力交给学校的教授委员会,相信他们能够选举出符合教育家标准的校长。
其实,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杰出的校长,如梅贻琦、蒋南翔、刘达、刘冰等,从治校的实践中,他们要么成了学者化的职业校长,或者是革命化的职业校长。
梅贻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头衔),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话:“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至今仍然被我国教育界所传诵!这几位校长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业绩和教育思想,都已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史册。
对比起来,自8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都是院士,他们都是双肩挑的学者,不能专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于办好学校,因此他们都没有成为有影响的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在85年以前曾说过:“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指心无旁骛)的人去担负吗?”问题就在这里,我国现在不仅校长,而且有些部处长也搞双肩挑,他们怎么可能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华应当珍惜自己的经验,选拔那些教育家当校长,心无旁骛地领导和管理好学校。
也许,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长的要求,但必须放弃学术研究,要以学校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绝不能利用校长的资源营建个人的学术汕头,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学校长一样,做一个专心致志的职业化校长。
根据过去的经验,从国家部委或省市的领导人中,选拔那些既受过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风的人,到部分大学担任校长,也许比直接从教授中选拔要更好一些。
第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在清华大学的介绍中说:“学校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的确存在着怎样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蕴育出了大批翘楚和大师级的人物。
可惜,这种精神并没有继承下来,无论是独立也好,或是自由也好,恐怕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请问:你们对教育部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吗?你们又给了学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多少的独立和自由呢?如果你们真的有独立和自由之精神,那陈丹青先生又怎么会辞职呢?反倒是,他离开清华以后,才真正获得了创作上的独立和自由,这难道不值得你们认真的深思吗?第三,一流大学应当具有鲜明的特色,绝不能贪大求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特色十分鲜明,她是世界“理工科之王”,她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媒体实验室”,这是一个被称为“创造的摇篮”的研究机构,专注于发明创造,而非科技产品化的开发。
正因为他们注重原创性的研究,所以才发明了世界第一个“旋风电脑”、幽灵隐形轰炸机、第一个拥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等成就。
同时,他们先后诞生了76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可能是我国举全国高校之力也无法企及的荣誉。
美国其他大学也都各具特色,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和理论物理,哈佛大学的行政管理,耶鲁大学的法律,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派,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高能物理劳伦斯学派等。
可是,我国大学都追求“大而全”,互相攀比,失去了个性和特色。
过去,人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和水利系是赫赫有名的,可是现在不知道什么是清华的特色。
据介绍,清华大学的重点学科有49个,拥有全国第一的学科就有38个之多,重点多了就没有重点,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没有被认为最吃香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尽管有人建议要办这些学院,可是校长雪莉-帝尔曼却说:“,正因为我们不需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
我们把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
我们认为,小就是美!”1997年该校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足不出户,用7年时间证明了困扰世界数学界358年的费马大定理,从而创造了世界学术界的奇迹!这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色,我们应当深思“大而全”的办学模式,不走出“大而全”的误区,我们最终可能建设不出真正达到美国研究型那样一流水平的大学。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应具有什么样的学风?20世纪初,是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国学院拥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四位大师,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下,都正值风华正茂。
王国维先生在逝世前,曾出版了他的《人间词话》,在谈到治学的精神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是王国维先生和那时一代学者治学的学风。
“独上高楼”是什么意思?就是进入“象牙塔”,像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树立以学术为终身志业”的志向,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从事高深学问之研究。
当今,我们的大学做不出传承千百年的学术成就,就是缺少了这种精神。
王国维和他提出的这种学风,正是清华大学的精神财富,难道不应该深思和继承吗?去年,曾有学者质疑贵校一位文学教授有学术剽窃之嫌,尽管学术界不停的呼吁清华大学成立调查委员会,但贵校态度一直暧昧。
对待学术抄袭和剽窃,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查处,要不然怎么体现你们严谨治学的学风呢?另外,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拒绝一切形式主义,不能把国外退休的名家或ZF的高官聘请到学校装饰门面,把他们供奉起来养尊处优,这种做法只会有害而无益处。
在《参考消息》上,清华大学是作广告最多的大学,凡是广告都吹嘘或夸大其词,这是与严谨学风相悖的,必须制止以赢利为目的的广告。
第五,精英大学必须远离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
精英大学贵在精,贵在致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清华大学应当是这类大学的佼佼者。
什么是高深的学问?它是指影响世界未来的前沿问题,能够传承百年、千年的学问,能够引起科学和技术领域哥白尼式革命的重大发明和创造。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放弃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指导思想,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发扬安贫乐道的精神。
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说:“当大学决心于经常为国家和社会利益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自身。
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无疑等同于自杀。
”本来,大学是分为精英型的和大众化型的,也有纯学术性的和应用型之分。
我理解阿伦特的话,是针对极少数精英大学而言的,这是繁荣学术的需要。
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我认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重点大学,应当放弃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使我国科学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需要!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竖立着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行胜于言”的警句,这被认为是该校的校风。
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反映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叫陶知行,为了表达他的教育理念,索性把名字改成了陶行知。
我个人切身感受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务实精神,兴许这正是该校出现了70位亿万富翁的主要原因。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