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民居
傣族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的文化价值
傣族竹楼的介绍傣族竹楼是中国云南地区傣族特有的建筑形式,被誉为傣族文化的瑰宝。
它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他们的居住和生活场所。
傣族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技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傣族竹楼的建筑风格傣族竹楼是使用竹木搭建而成的,因此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
它通常由两层或三层组成,底层用作储藏粮食和农具,上层为居住区。
竹楼的结构灵巧,采用高大的柱子支撑,屋顶倾斜,方便了雨水的排放,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宽敞明亮的空间。
傣族竹楼的外观也十分精美,常常使用精心雕刻的木雕装饰物和彩绘饰品。
整个竹楼散发出一种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氛围,成为了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
傣族竹楼的文化价值1. 代表傣族传统文化傣族竹楼代表着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
它传承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竹楼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建筑,更是傣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志。
2. 体现傣族建筑特色傣族竹楼作为傣族建筑的代表,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它运用竹木材料,将自然元素与人类创造力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建筑形态。
通过傣族竹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傣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3. 宣传生态环保傣族竹楼的建造主要使用竹木材料,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
竹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植物资源,生长周期短,更新速度快,能够有效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傣族竹楼的建造方式对推广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民族交流与传承傣族竹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它成为了傣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竹楼的展示和传承,傣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5.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傣族竹楼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这为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收益。
同时,竹楼的建造和维护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作者:徐钊孙博郭晶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5期【摘要】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进行实地考察,探索了傣族民居的遗存现状、居住习俗及傣族民居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傣族民居的地域特色、构筑形式和居住习俗,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傣族民居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傣族民居;构筑形式;居住习俗;保护传承;西双版纳【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传统民居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它汇集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既是老百姓的居住现实,也是乡土建筑文化载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存。
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且传统民居风貌保存也较为完好,研究价值非常高。
但是,处于今天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昔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正在慢慢消失,如何将傣族民居特色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到当今设计中,这对于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傣族村寨的地理环境与传统民居建筑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延续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同时,气候条件决定了自然环境中河流、水文、土壤、山林、植被等特征,它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从而构成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對聚落、乡村乃至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雨量十分丰富。
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与缅甸和老挝接壤,其地势北高南低,山势连绵延伸,河流纵横流淌,澜沧江贯穿全境。
傣族村寨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下,傣族先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木竹草等天然材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竹楼,被世人誉为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传统民居是民族文化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集中体现。
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及在西双版纳的田野调查,傣族民居(即傣族竹楼)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根据傣族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傣族民居有着统一的语义特征(即结构和材质)。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居住习俗。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都是傣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主要分为三种:木质、石质和土木结合。
其中,木质建筑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每层之间用木梯相连,梁柱之间用木板搭建,外面用灰泥粉刷。
傣族的木质建筑是具有很高审美、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形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艺术珍品。
二、傣族的居住习俗
傣族的居住习俗比较特殊,傣族人家庭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一家人一般都住在一栋大房子里。
大房子一般是由爷爷、奶奶、父母和孩子们组成的四代人,他们在一起居住,互相照顾。
在傣族的大房子里,居住习俗相对简单,除了睡觉、吃饭和娱乐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屋檐下品尝好茶、闲聊天天、品尝美食。
三、傣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傣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傣族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傣族文化,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出台了多项保护措施。
同时,傣族的民间传说、习俗、建筑、语言等文化元素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民居构筑形式、居住习俗以及文化传承都是独具特色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改变。
我们应该加强傣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世代相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
浅析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及其发展演变
浅析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及其发展演变*王腾月李海华高艳杰(云南艺术学院昆明650500)摘要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凝聚着传统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建筑民居的智慧㊁对资源环境可持续使用的观念,这恰恰是我们现在社会所需要的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㊁文化交流的密切,西双版纳傣族人民逐渐地摒弃了他们这种原有的㊁优秀的民族特色和民居理念,不断与中原建筑交融 一些并不符合当地气候或习俗的交融㊂笔者认为,西双版纳傣族民居能够使居住者在生活中时时触碰自然㊁且因其村落的地域性和气候的独特性,人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这种美好状态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一些思想也值得我们深思㊂关键词西双版纳干栏式建筑民居演变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3-0040-03西双版纳树木繁多㊁植被覆盖率高㊁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热带雨林保护区㊂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很多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如云豹㊁眼镜蛇㊁望天木㊁高山榕㊁绞杀藤等,而大象㊁孔雀㊁凤尾竹则是西双版纳的象征㊂其西双版纳傣族著名建筑 干栏式建筑,之前的传统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与发展,逐步成为现在更适合现代化的傣族特色建筑㊂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双版纳正面临新的有待开发的机遇㊂与此同时,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乡村振兴㊁西部大开发等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整合其资源上的优势进而转向其经济优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㊂且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创造了更加有效的方式㊂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迎合汉文化,一部分傣族人民放弃其原有的许多传统建筑,并且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㊂即使有些地方的建筑仍然保存完好,但随着各种科技产品和汉文化的传入,使他们的传统观念大大减少㊂并且随着疫情一直反反复复,西双版纳的传统旅游业也受到重创㊂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形式和特征,思考傣族人民传统民居的智慧体系㊂西双版纳傣族民居是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而不断地发展与演变,他们的一些传统智慧没有丢,直至现在,他们这些传统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和鉴赏㊂1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民居的建筑环境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地带,北面有哀牢山㊁无量山这种天然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因此造成了其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足够分明的特点㊂西双版纳自治区地处盆地,河谷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平均气温大概在18~22ħ,又因其地处低于海拔800m的盆地造成其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历年最大温差达到28ħ㊂西双版纳的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午时气候炎热,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㊁进行糖分积累,因此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水果才芳香馥郁㊁满口生津㊂这种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因此,其竹子的生长茂盛㊂又由于其气候湿热,地面难以直接居住,于是便形成了干栏式建筑㊂一层用于置放杂物㊁畜养牲口;二层用于居住人口㊂这是由于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大),一层不适宜居住,因此将二层设置为居住地点㊂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竹木构建而成,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层面也是由竹编而成㊂其优点是:①竹编不是完全密闭的,有利于房间的通风㊁祛湿散热㊂②竹编之间总会有细细密密的小孔,这些小孔能够帮助居住的人随时视察一楼饲养家畜的情况;或有贼人到来,主人也能㊃04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研究)2024年03月*作者简介:王腾月(1998-),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民族艺术与设计㊂通讯作者简介:李海华(197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艺术与产品设计㊂及时观察到㊂2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民居文化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们因其封建领主制度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同时村寨也因为不同人的居住而划分成不同的等级㊂在同一个村寨内,由于他们的祖先相近,每个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尤为亲近,这造成了传统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家人之间共处一个卧室的习俗㊂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之间的小家庭其实也反映了大村寨之间的关系㊂西双版纳大村寨之间关系相对浓厚,傣族的村寨是其社会的一种基层组织,他有很多家庭或者家族构成㊂这些家庭或家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西双版纳原始村寨之间的关系很是亲近㊂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也因其家庭内部和谐而又融洽的关系和其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景,原始西双版纳傣族民居通常都只会建有一个卧室,在这一个卧室内,西双版纳傣族人可能会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㊂他们依照次序卧睡,每人都有一个编制的竹箱用来放置衣物或直接放置在自己的床尾部分㊂所有人在睡觉时头部都朝向一个方向,如果有已婚儿子或招婿的女婿,父母一定会睡在他们夫妻的中间㊂他们并不是按照每一个小家庭的方式来进行卧睡的次序,如果傣族家中有长者,一般情况下是长者睡在里面,其他人按照年龄次序来进行卧睡,因为上者为尊,这样来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如果有儿子媳妇则一般睡在里面㊁女儿女婿则一般是睡在外边(靠门)㊂传统傣族的卧室在没有经过主人允许的情况下,客人是不能进入或者观看的㊂一旦未经主人的允许进入或者观看,都会触犯到相当大的禁忌,甚至有民间说,外人看了傣族人家的卧室,就会被罚做几年苦力,以示惩戒㊂3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传说与习俗在很早以前,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就多居于传统的干栏式建筑之中,由于其材料大多由竹子木头构成,又称竹楼㊂传说从前的傣族人居无定所,一般居住在树山或山洞上,有一天来了一个叫的傣族人名叫 帕雅桑木蒂 ,他发现芭蕉叶子等大片的物体可以遮雨,受到了启发便想要用这些森林中现有的物件来建造住所,但是一直失败㊂直到有一天,一位善良的天神被他打动,也期望能为这群人做些什么,化身一只凤凰,飞到他的面前,像人一样大大展开自己五彩的翅膀,寓意人 字型才能挡住侧面飘雨㊂然后,凤凰又站起起来,用双脚支撑身体,暗示房屋应该分上下层, 帕雅桑木蒂 得到暗示之后,终于建造出傣家的高脚竹楼㊂于是傣族竹楼就这样流传下来,可能傣族人民也有根据这些传说来建造傣族竹楼㊂传统傣族人民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就是傣族十分重视火塘习俗㊂火塘一般是由木板定制而成的一个方形木盒,这种木盒没有盖子方便生火,在傣族新房建成之际,傣族人一般会把木盒子钉在楼板上,将木盒子内部加上填充物,按压结实后,放置一个铁制的三脚架在上面,这个三脚架就类似汉族早期煤炉上面的铁环,起支撑作用,用来放置炊具来料理食物㊂但对于傣族来说,他们的三脚架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也许是傣族人民天生对自然有着亲近与幻想,他们将三脚架的每一架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红宝石㊁蓝宝石和吉祥之石㊂傣族人民信奉三脚架上的,每一只小架所代表的宝石都会保护他们㊂傣族人民做饭时,也有一定的习俗㊂他们要求只能够从三脚架的一个脚架生火,火塘在不用时要用锅盖盖住,进行火种保留,火种寓意着生生不息的希望㊂但现今,这种习俗已经慢慢消散,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傣族人民逐渐发现并学会使用了更加方便的电器来做饭生活㊂由于傣族民居地处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十分大,白天十分温暖,夜晚却十分寒凉,这时候火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㊂在白天火塘用于生火做饭,到了晚上火塘就可以取暖㊂4近现代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演变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随着时代的更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随着汉文化的传入和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电器的传入,使得傣族人的住宅不再像传统傣族人一样只为遮风挡雨㊂他们也像汉人一样大大方方的交际,设置了客厅用来待客㊂他们对隐私性的高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卧室的功能也变得更为丰富㊂他们的卧室也渐渐的摒弃了传统的分床不分间习俗,这样卧室中的辈分排序的观念也慢慢消失㊂他们提高了建筑的空间,用吊顶在屋顶形成人字形的方形空间,二层的维护使得结构更加丰满,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的㊃14㊃(陶瓷研究)2024年03月陶瓷C e r a m i c s窗户㊂火塘原始的功能就是为食材提供烹饪条件,以便做饭和夜间供暖,又由于原始傣族中没有其他可以烹饪和夜间供暖的条件㊂火塘既能保证人们吃好,又能保证人们夜间不被着凉生病,因此,原始或糖在人们生活和心中具有非常神圣而又重要的意义㊂但随着文化的传入和一些具有高科技的电器传入,火塘也渐渐地不再具有神秘的气息,因为家用电器做饭更方便快捷,而火塘则需要生火㊁控火;甚至对比家用电器火塘会产生更大的空气污染,火塘逐渐被抛弃,有的甚至被放置在了一楼㊂傣族人民开始关注他们一层空间的利用,通过对一楼空间功能更加细致的划分,使得傣族民居的发展更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㊂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傣族人民的教化使得其传统的宗教观念逐渐淡化,对于其火塘,甚至寨子中寨心㊁水井等传统上具有神圣意义的空间,也慢慢的去形式,甚至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而进行布置,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㊂与此同时,由于西双版纳地区与泰国距离较近,小乘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并受到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追捧㊂他们不再相信生活中处处有鬼神,处处崇敬的心态,反而把自己对信仰的崇拜放到了佛寺中去㊂佛寺成为西双版纳傣族人主要的祭祀场所㊂与此同时,家庭内部的火塘或其他相对让人产生崇敬心理的家用物品的迷信色彩也逐渐消失㊂5西双版纳傣族民居演变发展过程中仍不可抛弃的智慧体系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㊂它的智慧体系功不可没 地域性:地处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㊁昼夜温差大;可持续性: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建材使用的是当地生长茂盛和生长周期较短的竹子和一些木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理念:西双版纳傣族人热爱自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认为万物有灵,他们从不轻易做伤害自然的事情,甚至在使用一些竹子作为建材之后,一定会播种新的种子进行绿化㊂这种优秀而又传统的三位一体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智慧体系使得西双版纳傣族人一直绵延至今并经久不衰㊂笔者认为,未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发展最重要的点就是在保护其传统民居的基础上来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其气候原因和生物多样性等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景观,使得其旅游业相对发达㊂傣族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及开发方面,维持村民原有日常生活的同时以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保护其原有建筑生态,展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用其优秀的生态理念和热爱自然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㊁环保的生活,来打造出金牌旅游规划项目㊂保留自己原有民居智慧体系㊁吸收汉文化,使用高新技术电器的同时不遗忘保护,使得传统智慧与当代科技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傣族民居不断发展进步且适宜,打造出真正传统且优质㊁绿色的傣族民居㊂参考文献[1]平蕾.西双版纳旅游小城镇保护与更新[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0.[2]王欣.西双版纳城市化进程中的 再地方化 实践与族群关系[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6):51-58. [3]杨开院,周鸿腾.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设计元素之比较 以西双版纳傣族竹楼与兰屿雅美族地下屋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10):4-10.[4]李雨绮.西双版纳度假酒店地域性表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5]塔万.老挝北部与西双版纳传统聚落及民居的对比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6]王文淞.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景来村傣族民居建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7]马瑞.浅谈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生态价值[J].住宅科技,2015,35(8):35-37.[8]王仕睿.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态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9]杨柳.全球化背景下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157-159. [10]周俊俊.基于设计价值论的设计价值评估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11]鲁昌曾.论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之美学特质[J].语文教学之友,2013(10):25.[12]李楠,文佳.傣族传统民居技术更新的可持续性研究 以西双版纳城子寨的新民居更新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3,5(2):41-45.[13]张文明.浅析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与民居建筑中的宗教元素[J].美术大观,2012(10):79.[14]刘一.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演变与更新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㊃24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研究)2024年03月。
傣族风俗建房方案
傣族风俗建房方案1. 引言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俗文化。
傣族人民建房的方式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他们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考虑到社会交往、气候和实用性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傣族人民的风俗建房方案。
2. 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傣族主要生活在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由于雨量充沛,傣族人民注重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应对常年潮湿的环境。
同时,建筑通风系统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去湿。
3. 建筑材料的选择傣族人民建房的主要材料是木头和竹子。
这是因为木材和竹子是当地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傣族的建筑使用传统的榫卯结构,通过木榫和卯榫的连接方式,使建筑更加牢固。
4. 民居布局傣族人民的民居通常是独立的小木屋,庭院和室内分开布局。
庭院被用作集会和社交活动的场所,室内则是居住和休息的空间。
庭院和室内之间通常有一条从大门延伸到庭院的长廊,起到连接两者的作用。
5. 建筑装饰与雕刻傣族建筑注重装饰与雕刻,常常在建筑的梁柱、窗户、门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工艺。
雕刻常常以傣族传统图案为主题,图案通常包括动物、花卉、人物等元素,呈现出傣族的独特艺术风格。
6. 建筑仪式和寓意在傣族传统文化中,建筑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仪式和寓意的体现。
傣族人民会邀请一位具有建筑经验的长者,进行一系列祭祀和仪式,以祈求建筑的平安和吉祥。
傣族人认为,建筑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居所,更是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辈份的象征。
7. 建筑维护与传承傣族人民非常重视建筑的维护和保护。
他们定期对建筑进行修缮,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耐久。
同时,傣族人也非常重视建筑技术的传承,他们会将自己的建筑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后代,以保持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8. 结论傣族的风俗建房方案在考虑到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通过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精美的雕刻装饰,傣族人民打造出了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营垒式住宅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 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用材奇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如橘瓣状排列, 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造型独特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 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居也就是老百姓的住房,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 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 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 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 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56 个民族风俗各异,建筑材料千差万别, 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 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 • • • • •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 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其符 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 事物。 •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 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 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 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 在民居上也各具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 方的民居?
北 京 胡 同
上 海 石 库 门
陕西窑洞
江南水乡民居
江苏无锡民居
四川羌寨民居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民居
云 南 瑞 丽 傣 族 民 居
客家围屋
湘西土家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和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地区。
傣族的民居以木造楼房和竹楼为主要建筑形式,其设计与构造方式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居住习俗和文化传承,下面就对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进行阐述。
傣族木造楼房傣族木造楼房是傣族传统民居中的代表之一。
该建筑形式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紧凑,多为三层或四层,便于傣族人居住和生活。
在木造楼房中,一般将第一层作为生活区,第二层常用于放置谷仓和储藏室,第三层则是傣族人的起居之所。
傣族木造楼房的外墙常用整块的木板拼接而成,屋顶则多采用硬木板,并用石子铺设,以防止房屋因雨水浸泡而发生漏水。
同时,傣族人还注重在房屋的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如在门上雕刻树叶和花朵等自然图案。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傣族传统民居中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傣族居住习俗的一种体现。
竹楼的构造主要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竹子经过精心加工和处理,不仅能够在抗震和防火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同时也能让房子保持凉爽透气的环境,非常适合傣族居住。
竹楼通常为二层或三层,屋顶用竹条搭建,并加以严密的铺垫,以避免雨水倒灌到房间内。
竹楼的墙面也常用竹片进行拼接,以保证房屋的密封性。
此外,为了满足傣族人多代同堂的居住需求,竹楼也经常进行屋顶增建和侧面拓建。
傣族居住习俗傣族的居住习俗与傣族民居的设计和构造密切相关。
傣族人通常在一个大院子里建造数栋木造楼房或竹楼,每栋房屋都具备独立的起居空间,并且共用院子和院墙。
傣族人在院子内进行娱乐、洗衣、晒谷和宴请客人等各种日常生活活动,院子是傣族社群的中心,也代表着家庭成员的团结和和谐。
另外,傣族还有一种独特的居住习俗——水屋。
水屋即是建在水边的一种住房,为傣族人提供了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居住体验。
在水屋中,傣族人可以感受到水的涟漪和微风的流动,这种居住方式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傣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如今,受城市化影响,越来越多的傣族人开始放弃传统的民居,改造成具备现代化设施和功能的房屋。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2、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 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 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 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 ,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5、德昂族的"刚底雄"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 族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 成,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 德昂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 间为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 在每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它的模样与傣族竹楼相似, 但又没有傣家竹楼那么别致漂亮。“拥戈”一般都建在挖成平 台的宅基上,一楼一底,底室不筑围墙,四周设有竹木栅栏, 多用于关猪鸡牛马,安放舂米的脚碓(兑)和堆放杂物。楼室则 建架在四排木之间,房顶有盖草、盖竹片的,有盖瓦的。四周 或栅竹板或栅竹笆,把楼室围得严严实实,风雨不透。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8、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傣族竹楼——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
傣族竹楼——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傣族竹楼是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之一,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傣族聚居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
傣族竹楼以其别致的造型、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装饰、独特的建筑技艺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傣族竹楼建筑大多采用竹子、木材、稻草等自然材料,结构简单却稳固,构造精巧却容易组装拆卸。
傣族竹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呈方形或长方形,常常有三层以上,每层的房屋结构都与下面的不同,通过一些奇妙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包容了当地的气象、民族风情以及环境生态。
外面则常常借助斜屋顶和悬空建筑,使建筑的外观更具修饰和美感。
从整个建筑的外形来看,傣族竹楼被誉为“泼水节的盛宴”。
在造型上,傣族竹楼在原始、自然的材料上,融入了浓郁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表现。
主要表现在屋顶上,多数采用圆形、方形、角形、梯形等不同形状的屋顶装饰,结合着雕刻、彩画、绘画等花饰,使顶部的设计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装饰上,傣族竹楼以花丝、花带、宝龙为主要装饰材料,采用彩画、瘦金体、线刻等多种手法装饰屋面、檐口、门窗、柱子等部位,加强了建筑的整体装饰效果,增强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辨识度。
在技艺上,傣族竹楼注重洛阳大智、由简入繁的运用。
建筑篇幅、墙面装饰、屋脊造型、庭院布局、门窗风格等构成了傣族竹屋的美学特点。
每个竹楼内部的房屋都是有着独特的设计,满足不同居住需求,并加上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优防护设施,能够起到保温、遮阳、防雨、防火等作用。
在文化上,傣族竹楼融合了傣族的深度文化底蕴,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以富有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方式,展现了傣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了傣族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傣族文化。
同时,傣族竹楼还是傣族民间舞蹈“泼水节”的主要活动场所,让游客从那里领略到了差异化魅力和文化独特性。
总之,傣族竹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是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它的独特风格、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能够感受傣族文化和欣赏历史文化的场所。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
傣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民居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和传统文化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留着传统的建筑特色和生活方式。
傣族的民居结构主要有木质结构、竹制结构和土木结构三种形式。
在傣族村落中,常见的是一栋栋的木质建筑,采用土坯、青砖和木材搭建而成,屋顶多为平顶或坡顶,采用特殊的瓦片覆盖。
在一些山区,傣族人民还有土掌房,这种房子是将泥土挤压成方砖,然后在夯筑而成。
这些建筑都反映了傣族人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智慧。
傣族民居的建筑形式也体现了其居住习俗和文化传统。
在傣族村寨中,一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内常种有果树和花草,房舍建在四周。
在居住结构方面,一般为一楼一层的建筑,底层常是堆肥、仓库和饲养圈舍,二楼为起居和睡卧之所。
房屋外观常常有彩绘,装饰有壁画或者木雕,颜色艳丽,线条简单而有特色。
在室内装饰上,傣族人还喜欢使用香熏或者香薰,常常在屋内悬挂些竹编制、绸缎、绣画或者纺织品。
这种装饰形式,不仅美观,还富有傣族的文化氛围,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居住感受。
在传统的傣族社会中,民居不仅是居住的地方,还承载着许多宗教、家庭和社会活动。
一些大型的傣族家庭,比如宗族、家族,都有一个独立的大型的建筑群,里面有祠堂,神龛,专用于举行家族祭祀的大屋,这种建筑被称为“团圆楼”或“合众楼”。
在这里,傣族人举行重大的节日庆典、宗族会议和丧葬仪式。
这些建筑不仅承载了家族和宗族的文化传统,也代表了傣族人民的信仰和情感。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傣族传统的民居营造方式和居住习俗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傣族的民居建筑特色和居住习俗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的一些古村落和景区,依然可以看到保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傣族民居,这为后人了解和学习傣族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民居建筑形式、居住习俗和文化传统,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民居分析傣家竹楼
傣 家 竹 楼
竹 楼 轴 测 图
竹 楼 平 面 图
官家竹楼
官家竹楼宽敞高大,呈正方形,屋顶带 三角锥状,颇类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用木 片复顶。整个竹楼用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 柱支撑,木柱建在石墩上,有的横梁上雕刻花 纹呈ù形或弓形,这是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结果, 特别是缅寺和亭阁都有这种ù 状花纹。屋内横 梁穿柱,结构简单。上木梯后即为“掌房”, 正屋为客室,中置火塘,侧旁分隔为二至三间, 是主人夫妇和孩子的卧室。官家竹楼客室约有 三十平方米大小,能容纳一二十人就座。掌房 用篾席铺地,是乘凉和妇女纺织的地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雨成相伐建窗用日楼 季;帮来筑楼茅夜中 后但,大极板草燃央 须也数竹为全铺烧是 加易日,便部盖不一 以腐间约易用,熄个 修,便集,竹梁。火 补每可邻只制柱屋塘 。年造里须成门顶, 。
屋边处用上七 檐倾;竹层八 稍斜其篱近尺 傣 高,余隔梯, 族 则屋为出处四 固 两檐一主有无 有 侧及大人一遮 的 开于敞卧露栏 典 有楼间室台, 型 小板,并,牛 建 窗,屋兼转马 筑 ,一顶重进拴 。 后般不要为束 下 面无甚钱长于 层 开窗高物形柱 高 一。,存大上 约 门若两储房。 。 ,
竹楼的传说
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良的青年叫帕 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 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 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小狗,雨水很大, 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深受启发,建了 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 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 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 层的高脚房。帕雅桑目蒂依照凤凰的旨意终于为傣 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后来就代代相传,成了漂 亮具有特色的傣家竹楼。现在,这个传说还流传在 傣家人的口中。
傣族民居
竹楼的结构
•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 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 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 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 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 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 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 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 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 的地方.
4、
• 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 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 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 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 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 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 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 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 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 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 是烧饭做菜的地方。
3、
•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 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所以竹楼用料 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 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 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 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 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 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 台是主人盥洗、晒衣、凉晒农作物和存放水 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 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 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 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 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2、
•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 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 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 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 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 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 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 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 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 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 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 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 为竹楼。
浅谈云南傣族民居
凤尾竹下的竹楼风情
3
浅谈云南傣族民居
图四 沧源岩画的村落图
图五 沧源岩画的树居与干栏建筑图
傣族干栏式建筑在青铜模型中也有记载。在中国的汉朝时期,东南亚出现了 三种青铜文化。其中之一就是云南滇池地区的石寨山文化。这些铜模型就清晰地 记载了干栏式建筑的形式及一些文化花纹。如制于西汉时期的贮贝器。
图六 青铜房屋模型
二、傣族建筑的发展
傣族的婚姻家庭和社会地位对建筑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傣族生活 的各个方面在他们住房的结构和空间布局上都有具体的反映。
自上座部南传佛教的教义广泛被傣族人民所接受,成为傣族世界观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并和傣族社会的封建政治体系紧密结合互相影响,西双版纳和景洪 的中心佛寺与傣族贵族的住房采用同样的特殊结构来表现他们在社会秩序和体 系中的特殊地位。在傣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佛寺,但是中心佛寺与村 寨佛寺,就像贵族的住房与村民的住房一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东南亚佛寺建筑技术的传进并被傣族和中心佛寺最先采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慢慢的渗透到民间被村寨民居和佛寺采用。这些变化伴随着与结构相联系的建筑 的象征意义的转变,然而,这些转变的直接联系是小乘佛教在当时傣族社会的传 播。
浅谈云南傣族民居
一、傣族民居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国傣族民居在历史上一直受汉文化和东南亚各国外来文化的影响,然而它 的发展变化有显示出自己清晰的脉络,整个发展过程处在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其建筑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中国的傣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少数分布于其他地方。与傣族同族的少数民族也分布在老挝、泰国、越南和缅甸 境内,许多学者认为,云南是傣族及其他泰族的老家。
教对傣族社会生活及建筑形成也产生
中国民俗之傣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民居民俗
• 傣族住宅建筑,基本统一,大都是近水 而居,架竹为房,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竹 楼,也叫“高脚干栏建筑”,俗称“竹 楼”。
• 傣族女子还有漆齿的习俗。女子到15岁 时,便结伴染齿,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 年的门槛。染齿的原料主要是掺有少许 松脂的黑烟。一些傣族妇女,还用嚼槟 榔的方法来加深牙齿的颜色。
中国民俗之傣族
一、傣族简介
•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 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 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的河谷坝 区。根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 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 1万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 “傣”有两个含义:一是“谷仓”,古时 候傣族 意为“谷仓人”;另一种解释是, “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 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 。两 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族称与水稻有密切 关系,是一个水稻民族。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江城等地。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都与傣族独特的文化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主要有木结构和竹结构两种。
木结构的民居常见于山区,一般由硬木搭建而成,具有牢固耐久的特点。
竹结构的民居则常见于平原地区,傣族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将竹材制作成框架,再用竹编或者木板进行填充。
傣族民居通常呈长方形,分为上层和下层。
上层用于居住,下层则用作仓库、养殖牲畜等。
房屋的屋顶多为坡屋顶,一方面可以有效防雨,另一方面也符合傣族的信仰,认为坡屋顶可以贮存家中的好运气。
傣族居住习俗秉持着“无害于己人,利于人他”的原则。
他们尊重自然,注重环保和生态保护。
在房屋的修建中,傣族人常将房屋建在开阔高地上,既可避免洪水的侵袭,又可利用地势的高低差保持房屋内部的通风和照明。
傣族人还会按照风水的原则来选址,选择距离河流、山脉的距离、风向等因素都会被考虑进去。
傣族人民居有着严格的规矩和传统。
在傣族家中,门槛是一道重要的障碍,傣族人认为门槛可以隔离家中的恶神。
进入家中必须跨过门槛,而不是直接踏入。
傣族人的厨房与卧室分开,并且厨房与客厅相连,因为傣族人认为食物和卧室不宜放在一起。
傣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传承。
在建房的过程中,傣族人传统的建筑技术和传统文化都会被融入保证了傣族民居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
傣族人还举办各种传统活动,如泼水节、傣族歌舞、新年祭祀等,不仅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也为傣族人普及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与傣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环境紧密相关。
通过保护和传承傣族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傣族民居的魅力,以及傣族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傣族竹楼
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
毛向下流淌,他很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
不停向他展翅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
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依照凤
凰的旨意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竹楼的构成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阑式建筑,它的 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 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人”字 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 况出现。
谢谢观赏
竹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 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傣族、基诺 族等民族地区。
2021/2/25
历史意义
• 傣家竹楼的 造型属干栏 式建筑。
古人说:“宁 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 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 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Ø 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份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 造上也很明显。
Ø 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 要高出6尺,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
Ø 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 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竹楼的发展
• 傣家的竹楼已发生很大变化,多数竹楼已改为木楼或 竹木结构的楼房,茅草盖顶已改为木板盖顶或瓦顶; 掌房周围也要装木栏干,可以凭栏眺望小园幽径,楼 房开玻璃窗,悬挂美丽的窗帘给古老的竹楼抹上了现 代的色彩,又别有一番情趣。
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 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 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 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 中心。
云南民居的独特风格
云南民居的独特风格傣族庭院傣族特别注意培育庭院园林来美花居住环境。
傣族的居住习惯是各家各户自成院落,每幢竹楼占有一片宅基地,竹楼之四周空地用竹篱笆围牢,就成了庭院园林。
人们将各种珍稀或有食用、观赏或药用价值之野生植物加以移植、培育、驯化,久而久之,每一座傣族庭院就成了果木交错,乔木、灌木、花草兼容,红花绿树掩映的优雅园林。
栽培在庭院的各种植物,由于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了多物种、多层次的生态结构。
高大的椰子树、菠萝蜜与槟榔占据了上层空间;柚子、木瓜、芒果、缅桂等次高植物是第二层林层;香蕉、缅枣、臭菜等,居第三林层。
三个林层之下,还种有蔬菜、香茅草、刺五加等植物;围院的竹篾上也爬满了滑板菜、藤甜菜……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小天地。
人们还在庭院外、道路旁栽种菩提树、高榕树、椰子树、铁刀木和竹子,使庭院隐设在绿荫之中,鸟语花香,红花映绿树,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千柱落脚房清代以前,畲族的住房大都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
这种茅寮称“千柱落脚”或称“千枝落地”,四面通风,呈“介”字形。
架料多缚成框格型,寮面的茅草也是打成草匾之后盖上。
大多没有隔间。
前后开门,不开窗户,没有烟囱。
一般占地20平方米左右,寮高3米,墙高2米左右。
有的“山寮”成“人”形。
它仅在寮中央竖1排3至5根树叉,叉上架着横杠,两边斜靠若干木条,扎上横条(竹片),覆盖茅草而成。
茅寮结构低矮,阳光不足,泥土地面十分潮湿。
竹架棚房子竹架棚房子状如倒扣的船只,是黎族的传统住房。
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
“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子型过渡三种。
这三种建筑的共同特点是茅草覆顶,木头或竹子的粱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做烤干食物作用,屋顶侧面开天窗。
“布隆亭竿”中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
冠盖式住房德昂族民居多为干栏式竹楼。
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主要的框架,其他部分,例如:椽子、楼板、晒台、围壁、门、楼梯等均用竹子为原料,房顶则覆盖茅草。
云南傣族传统民居的地域审美文化特征
方 洁 ’ 杨 大 蒿
Fang e Ji Yang ayu D
擅■
僚铁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筑 .
小 仪 反 映 r 地 建 筑
当一 个 民族 的 文化 模 式 最 初形 成 的 时期 .
就 已经 悄 然诞 生 7它 的 审 夔模 式 ”。 云 南 民旅
化 特 , _ ¨体现 m
r 旌 文 化 t 独 特 的 一T l蔗
它地 区 的 俸旅 .同 样 以符 台 自 地居 住 气候 的 传 统 民居 .充 分体 现 出 人们 狂 对 生存 环 境做 能 动 的适 应性 。
22平面 空间 布 局
e 1】屋 顶 形 式 比 较 I 2 ) 囤 3丰 富 参样的 审 蔓文 化特 征
同一 民 族 由于 居 住 生活 俗 、经 济 发展 水
关注 于 民 居建 筑 本 身的 空 间 、造 型 、 结构 等 方 面 .扩 展 到真 正 理 解传 统 民 后 的文 化 内 涵 、历
史价 值 。
就 云 南傣 族 现 存 的传 统 民 居而 言 . 不仅 建 筑 空间 形 态丰 富 多 样 .其 地 域 审美 文 化 特征 也 同样 丰 富多 元 。
8 _… 0I IB
I^ 自 r
”自 /u A 。J2 1 , s l r cr 0 。^ c 1 c I 3 。
分。 虽 然 各地 区 傣 族传 统 民 居 因其 所处 的地 理
更新 的 追 求 .在 其 传统 民 居 建筑 的 基础 上 .逐 渐 发展 成 为 另一 种 新 的建 筑 风格 。 以聚 居于 德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及保护传承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以及邻近的缅甸、老挝等地。
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居住习俗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傣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傣族民居的构筑形式傣族传统民居主要采用木结构、竹制墙和茅草屋顶,形式简单而又实用,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傣族民居一般分为“三间两堂”、“四合五天”等不同的布局形式,整体建筑结构有序而紧凑,风格古朴而又具有地方特色。
1. “三间两堂”“三间两堂”是傣族传统民居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布局通常包括三个房间和两个天井,房间之间相连,而两个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
这种布局不仅可以增加房屋的采光通风效果,而且还能使房屋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2. “四合五天”“四合五天”是傣族传统民居中另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布局通常是由四个房间围合而成,中间有一块露天的院落,天空的阳光可以透过院落照射到四周的房间内,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
院落也可以用来晒晒谷物、晒晒衣物,是傣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二、傣族的居住习俗傣族人民在民居的居住习俗中也有自己的特点。
他们注重家庭的和睦和团结,非常讲究礼仪和人际关系。
傣族的男女在居住习俗中有着明显的分工,男人一般负责田间劳作和建筑修缮,而女人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傣族人民还有着丰富的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摔跤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娱乐和锻炼身体,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在家居布置方面,傣族人民也有着独特的传统。
他们喜欢用花草装饰自己的家园,尤其是在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插上花朵,用以寓意繁荣和幸福。
傣族人还喜欢用织物、编织品等手工艺品装饰房屋,增加了房屋的艺术氛围。
三、傣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变革,大量的传统建筑逐渐被废弃或者改造,傣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傣族传统民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民居俗称竹楼,它是古代 民族发明干栏式建筑时,因建筑材 料取之于竹而得名,一直沿称至今。 傣族“竹楼”上面覆盖造型灵 活多变的歇山式屋顶,外倾斜的外 墙支撑着深远的出檐;下面排列着 开敞的柱林,檐深柱低,阴影浓密, 墙面和敞廊构成强烈的对比。加上 翠竹椰林,形成了傣族村寨的独特 风光。幢幢竹楼显示着轮廊多变、 光影错落的自然本色和建筑形式的 优美。
三角屋架示意图
斜梁屋架示意图 斜梁式民居的承重结构由木梁柱和屋架组成,它的屋架也是由柱梁组成,并有许 多椽子和挂瓦条。主要特征是三角屋架,它的屋顶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由直边的 三角屋架组成,下半部分是由四面的斜屋面相连而成。这种结构在很多方面与汉 建筑的穿斗式很相似,但椽子的使用方式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傣族民居椽子 向外暴露在檩条上是因为傣族使用的是特殊的挂瓦
室内空间
功能 分区
底层 堂屋 卧室 晒台
交通 空间
堂 屋
卧 室
晒 台
前 廊
楼梯
1.卧室 2.堂屋 3.前廊 4.晒台 5.储藏 6.座椅 7.火塘 8.户主坐席 典型傣族民居平面图
楼梯
堂屋
卧室
前廊
三、结构
结构
地基和基础
墙体
屋顶
材料
作用
处理手法
建房习俗
傣族建房的程序一般都是这样的,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 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 。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 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 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 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 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五、启发与思考
• 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的“活化石”, 它不仅能抵御洪水泛滥,而且现在依旧保持生命力,体 现了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方式。 • 傣族竹楼,契合当地气候特点,并依据空气动力学,将 竹笆外墙全部向外倾斜,迫使室内气流折而向下,吹向 楼板面,人坐卧在楼板面上,有风吹拂,非常舒适。 • 干栏化的人居环境,将不再视洪涝为“灾害”,而视之 为必不可少的自然循环,为农业带来肥沃的土壤。 • 从傣族干栏式建筑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启示,,如在炎热 城市如武汉,吐过大规模建筑干栏化,其城市“热岛” 效应将能反过来促进通风降温,很有可能摘掉“火炉” 帽子。 • 傣族竹楼这一奇妙发明,似乎能轻而易举地“出斯民于 水深火热之中”,为我们建筑行业带来启示。
竹木梁柱结构示意图
西双版纳的缅瓦示意图
四、构造原理
• 地基和基础
以石垫柱
楼板活用竹蔑, 或用木板
竹楼架空底层作用分析
一、防洪涝灾害 二、防野兽虫害
底部架空将热空气冷却
竹楼通风散热分析
向外微倾斜的外墙将 空气导入架空底层
疏通的竹墙具有良好的 通风性能
透空的山花将接近屋 顶的热空气排出室外, 同时带走屋顶的热量
。
• 楼梯
• 墙体
• 屋顶
无架屋顶结构示意图
无架屋结构即没有屋架的屋顶。这种形式的竹楼过去主要由老人和 村里有地位的人居住。其实,这种简单的形式实际上使建筑的各部分的 比例更加和谐。使得建筑空间宽阔而明亮,便于通风,是比较适合气候 环境的一种建筑形式。
叉手屋顶结构示意图 叉手式是指屋脊由斜向交叉的椽子支撑。在叉手式中,横向的挂瓦条支 撑在椽子上面,草拍困在板条之上。草排由草或棕榈叶捆扎成束在一起 盖在挂瓦上。
总结
傣族的竹楼文化内涵是深厚的,对于一个生活在 竹的世界中的民族,通过对他们的住所 —— 竹楼进 行分析,便可洞察其“竹文化”的博大与深邃。在新 时期下,我们应当把傣家竹楼列入到长远发展、可持 续发展的考虑之中,而不图暂时、短期的经济利益。 如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保护好民 族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我们所要必须认真思虑 的。
谢谢大家!
合理的功能划分
• 在整个建筑空间的立体功能分区上,傣族竹楼的区域划分十 分科学合理。由于地处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每座傣族竹 楼都设计为一楼一底,上层住人,下层是悬空,八面来风从 脚下吹过。使住房最大限度地保持干爽透气,不仅可以防潮 ,还可免除野兽侵扰。 • 楼室内部的布局,一般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室分为内外 两间(也有三至四间者)。外间称为“那晃”(堂屋),一 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之地,有如现代 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大小的卧室。 • 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作为院墙。竹楼 周围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天 然“围墙”,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并使庭院与周围环 境相得益彰。
第二代段竹楼
以木料为主,竹料为辅,屋面铺盖采用缅甸的小缅瓦。
第三代竹楼
砖木混合结构,砖砌柱,木料做墙、梁、地板,屋面铺盖采用缅 甸的小缅瓦。
第四代竹楼
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预制装配,屋面采用现代防火材料铺盖。
二、空间布局
1.佛寺 2.水塘 3.河流 4.道路 西双版纳曼广夯寨居址平面示意图
1.佛寺 2.寨心 3.谷仓 4.水井 5.路亭 西双版纳曼勐寨居址平面示意图
云南傣族竹楼
• 起源 • 空间布局 • 结构 • 构造原理 • 启发与思考
一、起源
• 传说
1.凤凰的舞姿
2.从诸葛亮的帽子 启发而建造竹楼
• 起源科学分析:
气候 --南方亚热带地区 材料 --盛产竹子 功能 --防酷热和湿气
竹楼发展概况
第一代竹楼
真正意义上的竹楼。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竹柱、竹梁、竹 墙、竹地板、竹楼盖,就是盖屋面的草排也是用竹蔑栓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