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在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1)基础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者财力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2)农民素质较低。
农村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低下、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的问题,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制约了农村发展的活力。
3)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经营,农民收入较低,农业发展的潜力未能有效发挥。
4)农村治理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权力寻租、腐败现象,农民的权益保护不到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发展现代化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村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输效率。
加强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四、推进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师生教学质量。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接受优质教育。
五、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多元化经营。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村旅游、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对接城市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六、加强农村治理,保护农民权益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推动乡村基层自治,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实现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加大法治力度,打击腐败和权力寻租,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相继推出的一项重大扶贫政策,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落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比如,部分村庄的道路狭窄、坑洼,给农村交通带来了不便;部分农村缺乏供水、供电等设施,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潜力。
2. 农业生产不足新农村建设以农业生产的技术更新和现代化为目标,但是,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例如,少数农村缺乏先进耕作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导致农产品生产不足,还有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耕地利用和农业技术支持,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收入。
3. 城乡差距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了。
首先,城市与乡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扩大;其次,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 政策的背景下,许多城市经济成为了支配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4. 农民参与程度低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从农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由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足,以及农村社会基础设施投放和农业生产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不足,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他们的意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对策1. 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驱动力,是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强化农业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改变现有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转型发展的基础,必须重视它的建设和改造。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需要贡献更多投入,设立更多专项基金,以加快农村道路、供水、排污、燃气、网络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农村道路狭窄、崎岖不平,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农民的出行;一些农村地区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产业发展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
3、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方面的能力有限。
5、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设备陈旧,医护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6、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资金的短缺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7、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农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然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民生活、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土地问题、农村治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等。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依赖农业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创业贷款、信用贷款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法垄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农民采取环保措施的行为给予奖励,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生活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民在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农业结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占比过高、农业产业链缺乏完善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对策: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
蔬 菜及 设 施专 用 型蔬 菜新 品种 的推 广与 应 用有效 缓解 了 当 地 蔬 菜淡 旺季 供应 矛盾 , 提高 了蔬 菜 应急保 供 能力 。 推 广 栽 培、 农机 、 植 保 等新 技术 2 7项 。 实现 园 区大 宗 农作 物秸 秆 全
张家港 市现 代农业 示范 园区位 于张家 港市东 部 , 濒临 长 江, 总面 积 3 7 . 5 k m , 耕地面积 2 5 3 3 . 3 3 h m . 辖 7个农 村社
通信 息 共享 渠道 , 联 合 各合 作社 及其 他经 营 主体产 品 . 统一 以“ 常 阴沙 ” 品牌销 售 , 形 成 抱 团发展 态 势 , 提 升 农民 市 场主 体地 位 , 增强 农产 品市场 竞争 力 。 1 . 2 建设 科技 支撑体 系 围绕 市场 需 求 、 农户诉求、 产业追求 , 密切 科 研 院 所合 作, 构 建产 学 研合 作载 体 , 建 有苏浙 沪 农科 院 兴农联 合 服 务
纯 收入 2 . 0 3万 元 , 逐 步 成 为张 家港 市 及 周边 地 区 “ 三新 ” 技
力。 接 力 于科 技 源 动 力 , 建 立 科 技 示 范基 地 3 2 h m z , 发 展 各 类 型科 技 示 范 户 2 0 3人 , 结合 科 技 入 户指 导 、 现 场 观摩 会 、 课 堂 培训 、 网络 传播 等 形 式 , 推 进 科技 进 村 入 户 , 实现 科技 落 地 生根 , 带动 农 民 科 学种 田 。 建 园 以来 , 通过 “ 科 研 团队 +
有 长 江流 域 、 苏 南特 色 的现 代农 业 园 区 。 目前 , 园 区 已建 成
产 业 园面 积 1 5 6 0 h m . 占规 划总 面 积 的 6 1 . 7 %, 农 业 产值 及 农 民收 入持 续 增长 , 2 0 1 2年 实 现产 值 2 . 1 1亿 元 。农民 人 均
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遵循原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1.规划落实不到位。
很多村庄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争取项目资金和应付工作,导致批量生产。
这种赶时间充任务的村庄规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科学、不实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布局配置不合理。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不完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现状。
同时,由于部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不合理,严重影村民响生产生活。
4.地方特色不突出。
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村庄原有的传统格局,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
编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地方特色元素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利用。
5.资金投入不充足。
各级政府投入较少,造成规划资金缺乏;多数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力出资或不愿出资做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阶段,财政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
6.规划研究不深入。
由于村庄规划费用较低,导致愿意从事村庄规划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对村庄规划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到位。
从事城市规划人员关注重点和知识技能,与目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存在一定偏差。
二、遵循原则1.遵循规律、规划先行。
遵循村庄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应符合县(市、区)、镇(乡)编制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2.以人为本、产业为基。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把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和基点,根据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调整优化村庄布局,以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性质决定村庄的位置、规模和形态。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面貌也在逐步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旨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农村文化传统,为农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积极应对。
一、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环保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些地方农田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部分村庄出现垃圾围村现象。
2.乡村规划不合理在一些地方,乡村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导致农村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
部分村庄建设布局混乱,新建住宅与旧住宅混杂,缺乏统一规划的住宅小区。
同时,部分乡村建设项目选址不合理,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
一些地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发展。
4.农民参与度不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参与度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缺乏与农民的沟通和协商,导致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较低。
5.乡村文化传承困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
一些地方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传统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不力,农村文化内涵逐渐减弱。
二、对策建议1.加大环保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
同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2.优化乡村规划,提升乡村建设品质乡村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地形、地貌、文化、产业等特点,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区域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规模化、高速化等特点。
与此同时,我国的村镇建设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探讨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分析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尤其是部分比较贫困的地区,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城乡发展不平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导致当地的经济难以维持。
与此同时,城市地区的发展一直比较迅速,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不断加大,使村镇建设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
3.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畜牧业等,这些产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由于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不合理的方式,导致当地环境的恶化。
二、解决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镇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领域进行投资,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来到村镇地区。
2.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缓解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实现资源的共享、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城乡合作,积极支持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环保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农业、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解决村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群众共同合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来促进村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建议
新农村建设建议近年来,农村建设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首先,要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和乡村道路的质量,方便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其次,要改善供水和供电设施,确保农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运转。
此外,农村通信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业现代化。
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逐步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
通过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转向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
三、拓宽就业渠道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需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
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为农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到农村工作。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禁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
同时,要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保护农田和水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节、农民书画展览等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民权益保护。
要建立健全农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工权益等的保护。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总结起来,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当前农村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最新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农村项目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最新分享)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各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显著增加,项目建设领域不断扩大,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随着投入不断增加,农村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保证项目的效益成为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但结合工作实际,当前农村项目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农村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县级层面1.管理权责不明。
乡镇项目建设按照资金来源部门归口管理,多以发文单位为主管部门,如**局发文批准的项目,主管部门则为**局,发文为多部门的,以牵头部门为主管部门,其余部门配合实施。
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沟通不畅,管理权责不明,资金都往一处投、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项目监管乏力。
一些部门只重视乡镇本级实施项目的管理,轻视对村级项目的监管,对下达的项目,基本上都将乡镇作为主体主责部门,由乡镇负责组织村级实施。
有些项目甚至按照项目所在地划分,所在地乡镇只是挂了一个项目业主的名称,在该项目中的作用仅仅是资金支付的时候签个字,走走过程。
这种情况下,乡镇对项目所涉及的工程造价、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程序确不掌握,若因项目质量方面引起的纠纷,有的部门不但不重视,反而让项目业主出面解决,容易引起诸多矛盾,这些项目在乡镇笼统称为“带帽子”项目。
(二)乡村级层面1.管理经验欠缺。
乡镇整体项目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因基层人员紧缺,编制长期空缺或者被抽调,从事项目管理的大多是没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有的甚至不是专门负责项目管理一事,多数是身兼数职,对项目管理缺少系统性的知识。
在签订项目合同方面,不少乡镇没有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大多是从网上下载使用,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等得不到保障。
2.缺乏长效监督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素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6期[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建设中的又一次重要改革,国家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去的了巨大的进展,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基础建设、保障制度和思想理念等还并不完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06-01一、前言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工程。
新农村建设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全国各地都已经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实际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解决措施。
二、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1.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基础建设不足在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生活水平、基础建设、气候条件等方面有着明显差距。
天气情况对农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些地区在农业技术、气象预报等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农业的抗灾害水平比较低,这样就使农业受到了来自市场价格波动及自然灾害这两个因素的限制;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消耗问题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一些地区农业技术还不发达,如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等。
随着水资源日益减少,气温升高,这种消耗量巨大的灌溉办法更加剧了水资源紧缺问题。
耕地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过低造成了农民收入减少,很多耕地撂荒。
这必将导致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2.农民经济相对较差,保障制度缺失如果是在城市里,很多住户都能够得到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的教育、比较完善的生活保障服务,整体来说,生活水平品质比较好。
但是在农村地区,所具备的社会保障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覆盖面狭窄,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由于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如修建道路、铺设供水管网、建设乡村医疗设施等,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在此背景下,可以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高效农业生产设备,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等,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再次,要加大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和保障。
乡村地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等因素导致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共享经济等,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建设。
乡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同时,应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或就业,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乡村建设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既需要政府的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农民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创新,共同推动乡村建设迈向现代化和繁荣。
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乡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村镇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二、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不完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道路狭窄、供水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而且这些情况尤其突出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
2.缺乏实用型人才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有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进城打工或者到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在一些无法快速实现城市化的地区,农村居民缺乏获得高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3.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导致了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主要靠种植业或者畜牧业维持生计。
这样的模式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压力和经济风险。
此外,缺乏多元化产业也限制了当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潜力。
4.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在某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文化娱乐等基本服务设施覆盖面窄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及其家庭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群体性事件等问题。
三、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规划时要注重整体布局和连通性,着力提升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2.促进人才流动与输送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回到农村地区发展。
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福利,激励他们留下来为当地服务。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当地农民发展多元化经济产业。
基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基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及建议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作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我们深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建议。
以下是我们基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完善,提高农民出行和生产的便利性。
其次,注重产业发展。
农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再次,加强社会服务。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基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及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发展、加强社会服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希望政府能够认真倾听基层的声音,采纳我们的建议,推动新农村建
设取得更大成就,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当前农村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最新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农村项目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最新分享)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各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显著增加,项目建设领域不断扩大,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随着投入不断增加,农村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保证项目的效益成为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但结合工作实际,当前农村项目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农村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县级层面1.管理权责不明。
乡镇项目建设按照资金来源部门归口管理,多以发文单位为主管部门,如**局发文批准的项目,主管部门则为**局,发文为多部门的,以牵头部门为主管部门,其余部门配合实施。
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沟通不畅,管理权责不明,资金都往一处投、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项目监管乏力。
一些部门只重视乡镇本级实施项目的管理,轻视对村级项目的监管,对下达的项目,基本上都将乡镇作为主体主责部门,由乡镇负责组织村级实施。
有些项目甚至按照项目所在地划分,所在地乡镇只是挂了一个项目业主的名称,在该项目中的作用仅仅是资金支付的时候签个字,走走过程。
这种情况下,乡镇对项目所涉及的工程造价、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程序确不掌握,若因项目质量方面引起的纠纷,有的部门不但不重视,反而让项目业主出面解决,容易引起诸多矛盾,这些项目在乡镇笼统称为“带帽子”项目。
(二)乡村级层面1.管理经验欠缺。
乡镇整体项目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因基层人员紧缺,编制长期空缺或者被抽调,从事项目管理的大多是没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有的甚至不是专门负责项目管理一事,多数是身兼数职,对项目管理缺少系统性的知识。
在签订项目合同方面,不少乡镇没有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大多是从网上下载使用,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等得不到保障。
2.缺乏长效监督机制。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的情况,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
同时,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二、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可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存在经济风险较大的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经营,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激励措施。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摆上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
截止到20xx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
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
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
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
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
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
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
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
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
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
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六是村庄小而分散。
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
乡村建设有待提升的措施
乡村建设有待提升的措施乡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然而,在当前的乡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待提升的措施。
本文将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乡村建设的提升措施。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其次,要注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能力农民收入增加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目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因此,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同时,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另外,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收入。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乱占耕地、乱建乱建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因此,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控耕地占用,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同时,要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
四、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村干部腐败、基层治理不力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服务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村建设有待提升的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能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也逐渐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在村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当前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地区,给农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公路、电力、供水等基本设施缺乏投入或更新改造,致使交通堵塞、用电不足以及取水不便等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宽阔平整的乡间支线道路,确保通行顺畅;增加电力供应能力和改善供水管网,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降低环境污染等。
二、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相比,在教育资源方面,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供给不足和质量偏低的现象。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教学资源缺乏严重影响到农村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同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参与到农村教育事业中来,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三、医疗条件落后当前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医院设备落后、药品配送不及时,导致群众就医困难。
很多患者需要赶到县城或者更远的城市才能获得合适的治疗和专业的医生指导。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在乡镇和村级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并配备必要的检查仪器和常用药品来改善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鼓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到农村从事卫生工作也是一个重要措施。
四、产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传统的农业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导致很多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为此,政府应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来改善这一状况。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并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到新兴产业中来,提升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五、生态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存在污水处理不当、粪便无害化等问题。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苏州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外流,苏州的乡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制约。
本文将就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瓶颈制约分析1. 资金匮乏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苏州的农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和土地流转等方式,这些资金渠道存在较大的限制和不足,造成了乡村振兴资金匮乏的现象。
2. 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外流导致了乡村人才的流失,很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城市发展,乡村的人才储备持续下降,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 乡村基础设施落后苏州市的许多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这直接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苏州市的农村产业结构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苏州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领域,同时提供补贴和贷款等支持措施,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力度。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苏州可以采取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措施,同时可以开展农村人才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的整体素质。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苏州可以制定专门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苏州可以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强化乡村治理和社会组织建设苏州可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增强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港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依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拟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析: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果1.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3亿元,同比增长6.8%。
2006年以来,全市规划落实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20万亩,到2007年底已建成标准化农田1.57万亩,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43万亩。
今年夏熟粮、油生产喜获丰收,亩产水平接近上年,小麦收购价格又有新的提高,预计每亩收入可增加30元左右。
为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新建为农服务社9家,农资农家连锁店31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建内外资农业项目6只,其中外资项目2只,到帐外资1744.5万美元,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2409万美元,同比增长159%。
有10家龙头企业进入全国大中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行列。
农业科技转化进程加快,2007年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156只,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9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0万亩。
2.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476元,比上年增加1197元,增长12.9%,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工资性收入仍占主导地位。
人均8025元,比上年增长13.8%,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76.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81%,起到了突出的拉动作用。
家庭经营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人均1506元,比上年增长9.7%,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4.4%。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三大合作”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房东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老年农民养老补贴收入增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征地补偿、土地流转返还等政策性收入的落实到位,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多。
2007年,张家港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达945元,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财产性收入为631元,比上年增长28.2%。
3.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全市农村保留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16个农村保留村庄整治试点村有13个通过验收。
疏浚市、镇、村、组四级河道699条,长度357公里,总土方383万方。
新增各类林地绿地1.6万亩,村庄绿化4000余亩,有28个村庄成为苏州市绿化村庄。
全市村组道路“灰黑化”工程加快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工程,每个行政村2公里范围内均设有公交站点,农民出行更加方便。
农村卫生、体育、文化设施配套不断完善,一批档次高、配套全、环境美的现代化典型村和农村新型社区相继建成。
4.农村改革取得实效,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业政策性保险已覆盖水稻、生猪、肉禽、林木等农副产品。
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全市发放水稻、油菜种粮补贴99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480万元,农机补贴316万元。
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进展顺利,2007年底,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达到128家。
其中专业合作社80家,专业协会31家,富民合作社17家。
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第六轮全市47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完成了4000平方米标准型厂房的建造任务,共计31万平方米,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3762 万元,村均80万元,全面完成了第六轮经济薄弱村帮扶任务,村级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今年开始又对全市35个经济薄弱村实行第七轮帮扶任务。
5.农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通过调整社会保险相关政策,集中扩面征缴,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继续提高。
全市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老年农民养老补贴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9.7%。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惠及面继续扩大,参保率达99.5%。
全市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91家,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今年第二季度共为城乡7690户、14659人落实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含低保边缘对象)。
低保标准逐年提高,从今年3月1日开始,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320元提高到36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月220元提高到260元。
第二季度共计市镇两级补助金额达803.93万元。
实现了应保尽保,足额兑现,动态管理。
二、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新农村建设需要较大投入与现有农村财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建设”,而建设则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如在张家港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中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工程”,包括各镇要建有“八个一”的文化服务中心,各村(社区)要建有“十个一”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等,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投入。
由于受资金及土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市仅有4个镇达到了“八个一”的要求,四分之一左右的村达到了“十个一”的要求。
又如全市524个农村保留村庄的整治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从试点村的情况看,一个保留村庄的改造整治,特别是污水管网建设,往往需要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有的高达四、五百万元。
不仅各镇财政不堪长此以往地投入,大多数村的财力也没有这样的承受能力;而生活在保留村庄上的农民,也有一部分因其收入有限而不能适应,因为他们也要为村庄整治而进行相应的家园整治(如装潢、改造等),并由此而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如自来水、煤气、蔬菜、家禽等日常消费支出,以致在经整治后的保留村庄内出现了有些农民毁绿种菜、违规养禽、家前屋后堆柴垒灶、用井水或河水代替自来水等各种“降本节支”怪招,让人啼笑皆非。
2.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很多目标任务应在2010年完成,这对那些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从镇级经济看,强弱之差比较明显;从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看,不平衡性就更大了:永联等党委村的经济实力普遍较强,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财力保障;而尚处于第七轮帮扶之中的全市3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其村级可用财力大多十分有限,仅够维持村里的日常运转之需,没有多少财力可用于开展新农村建设,要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从农民的收入情况看,虽然全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较高,年均增幅也较大,但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全市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比较低的,有的仅够维持温饱,即使他们享受到了农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有关农村社保待遇,其保障水平也是比较低的。
因而,如何不断加快经济相对薄弱镇(管理区)的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民的帮扶力度,就成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新要求和部分农民老“传统”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体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影响了张家港新农村建设的继续推进,也影响了张家港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加以妥善处理和解决。
三、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1.新农村建设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张家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全会精神的必然之举,已在张家港全面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但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要全面完成张家港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建设资金制约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市、镇两级财政和各村可支配收入每年都要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目前,可用财力不足一百万元的村,尤其是那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其首要任务是发展村级经济、壮大村级财力,同时在市、镇及企业等的帮助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当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既积极又稳妥地建设和谐新农村。
对建设资金实行“四个一点”(即“向上争取一点、企业赞助一点、政府扶持一点、各村自筹一点”)的筹措办法,值得倡导和推广。
2.千方百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要组织者是行政村,政府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和推动。
在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政府对有关试点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奖励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必须建立在村级财力的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之上。
在“十一五”期间,张家港村级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要达到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全市各村的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5000元以上。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完成这两个目标和任务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建设标准型厂房受到土地的制约,农民收入中来自上班工资和传统农业部分的增长十分缓慢。
为此,必须千方百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要进一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在全市第六轮帮扶结束后立即实施第七轮帮扶,确保2010年全市所有村的可支配收入都达到100万元以上。
对农村中的贫困户,也要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实施结对帮扶,明确帮扶目标,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3.深化农村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在张家港市的人口中农民占了大多数,他们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体市民的素质。
经过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张家港农民正在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文明市民转变,但由于意识形态变革的相对滞后性所致,部分农民的传统观念陋习及封建迷信思想等还根深蒂固,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了张家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化。
为进一步提升张家港农民的素质,就要继续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借助市民学校、宣传画廊、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典型示范、文体活动等多种载体,帮助农民确立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卫生习惯、交通意识、法制观念和文明程度,增强他们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本领。
同时,要加强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居住在城镇和集中居住点上的农(居)民的管理,促使他们尽快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文明市民的转变。
如以居委会为主,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不定期地对入住该社区的农(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突出陋习进行清理、纠正的做法,值得类似社区借鉴。
为保证教育取得实效,各镇、村应舍得花钱,适当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确保开展教育工作的资金需要。
4.关爱新市民加快实现新老张家港人一体化针对目前张家港农村中的新市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违法犯罪率高、就业难、住宿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张家港要继续对他们实行“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尤其是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靠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四大难”问题。
一要加强对新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加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卫生习惯和文明意识;二要帮助新市民解决“就业难”问题,各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暂管中心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新市民与有关企业间牵线搭桥,帮助新市民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三要帮助新市民解决“住宿难”问题,在新市民相对集中的企业、村(社区)和镇(管理区)继续建造一部分集宿点,以缓解他们的住宿困难;四要帮助新市民解决“就医难”问题,将新市民一并纳入张家港社会保险范围,由用工单位负责解决新市民的医疗保险问题;五要帮助新市民解决“就学难”问题,对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弟在张家港公办学校上学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并采取有关措施保证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解除外来民工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