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失效分析案例
P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P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标题:P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研究PFMEA(Process F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防止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PFMEA的应用。
假设我们正在生产一款高端智能手机。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产品的屏幕质量不稳定,经常出现亮点、坏点和其它显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采用PFMEA进行失效模式分析。
首先,我们成立了一个由生产、质量、工程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我们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液晶屏的贴合过程中,而这个过程又涉及到多个子过程,如屏幕切割、屏幕清洗、光学贴合等。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子过程进行详细的失效模式分析。
我们发现,屏幕切割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切割刀的磨损导致屏幕出现坏点;屏幕清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清洗液的污染导致亮点;光学贴合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压力不均导致坏点。
针对这些潜在的失效模式,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屏幕切割过程中的切割刀磨损,我们可以采用更耐磨的切割刀,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对于屏幕清洗过程中的清洗液污染,我们可以定期更换清洗液,并定期检查清洗液的浓度;对于光学贴合过程中的压力不均,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贴合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智能手机屏幕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我们还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和预防,从而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总结,PFMEA是一种有效的质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预防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PFMEA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升。
失效分析案例
失效分析案例在进行失效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失效分析的概念。
失效分析是指对产品、设备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找出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失效分析通常包括对故障样本的收集、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等步骤。
在实际工程中,失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失效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产品或设备的潜在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失效分析也可以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我们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失效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某工厂生产的一种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频繁的断电现象,导致产品无法正常工作。
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一问题已经影响了大量产品的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的声誉。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失效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故障样本,并进行了详细的外观检查和实验室测试。
通过对故障产品的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产品内部的电路板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短路现象,从而引起产品的断电故障。
接着,我们对电路板的设计和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结论,产品断电故障的根本原因是电路板的设计缺陷和制造工艺不合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电路板的设计进行优化,增强其抗干扰能力;对制造工艺进行调整,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和验证,最终成功解决了产品的断电故障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失效分析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深入的失效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真正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失效分析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失效分析能力,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失效分析典型案例分享--镍腐蚀
沉锡
沉银
无铅喷锡
(Immersion Tin) (Immersion silver) (Lead free HASL)
OSP
在电路板裸铜表面 在电路板裸铜表 在电路板裸铜表 在电路板裸铜表面 沉积形成一层平整 面经化学置换反 面经化学置换反 经热风整平形成一 而致密的有机覆盖 应形成一层洁白 应形成一层洁白 层较光亮而致密的 层,厚度约0.2而致密的锡镀层, 而致密的银镀层, 无铅覆盖锡合金层, 0.6um,既可保护 厚度约0.7-1.2um。 厚度约0.15-0.4um。 厚度约1-40um。 铜面,又可保证焊
表面易被污染而 影响焊接性能
表面易被污染,银 面容易变色,从而 影响焊接性能和外 观
表面处理温度高, 可能会影响板材和 阻焊油墨的性能
表面在保存环境差 的情况下易出现 OSP膜变色,焊接 不良等
电镍金后还经 过多道后工序, 表面处理后若 受到污染易产 生焊接不良
成本很高
完成沉锡表面处 理后如再受到高 温烘板或停放时 间较长,则可导 致沉锡层的减少
u
Pu
Pu
Pu
P uP
Pu P
uP
Pu P
u
u
Ni
Ni P
Ni
Ni
Ni
P
Ni
Ni
Ni P
Ni Ni
Ni P
Ni
Ni
Ni
P
Ni
富磷层
Ni
Ni P
Ni
Ni
Ni P
Ni
Ni
Ni
失效分析案例
5 金相分析
• 材质为3Cr13轴类零件推荐热处理工艺[1,2]为1000~1050℃ 淬火,640~670℃回火,调质后组织为保留马氏体位向的 回火索氏体
1#位置放大倍数为100、200和400是的金相
2#位置不同放大倍数时的金相
3#位置不同放大倍数时的金相
金相3#试样的金相组织为马 氏体+沿奥氏体相析出的网状碳化物;1#、2#、 3#试样中可以明显看到沿奥氏体相析出的网状碳 化物,可能是淬火处理时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 间过长引起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和组织晶粒粗大, 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1#、2#、3#试样中可以 看到马氏体,与保留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不 符,推断泵轴调质处理时回火温度偏低,该泵轴 的热处理工艺可能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 1)泵轴断裂处为轴径突变的轴肩处,在满足安装 工艺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大此处的过渡圆角半径, 并注意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 2)对离心泵轴进行无损检测,查看材质内部是否 存在缺陷,防止因内部缺陷引起应力集中; • 3)控制泵轴淬火时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使泵 轴经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位向的回火 索氏体,不允许有碳化物沿晶界网状的形态出现 。
Al 61.45 51.30 18.14 43.63 -
Si 0.86 0.95 3.14 1.65 ≤1.00
Cr 1.95 4.29 9.95 5.40 12.00~1 4.00
Ni 0.55 0.18 ≤0.60
泵轴微裂纹材质中Al和O含量严重偏高,分别为43.63% 和15.60%,化学成不符合GB/T1220-2007《不锈钢棒》 标准中对3Cr13成分的规定。推断裂纹内部物质为氧化 铝,在泵轴断口附近材质内部可能存在裂纹缺陷,这可 能是导致泵轴断裂的主要原因。
《失效分析案例》课件
02
失效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介绍了各种失效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如外观检查、化学分析、金相切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以及它们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03
失效分析案例介绍
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失效分析案例,包括电子产品、机械零件、复合材料
等,详细介绍了这些案例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失效原因。
失效分析的展望
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案例三:材料失效
总结词
材料检测、工艺优化、热处理
详细描述
针对材料失效,进行材料检测和工艺优化是关键。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 ,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其抗失效能力。同时,加强材料保护和使用合适的 涂层也是预防材料失效的重要手段。
案例四:结构失效
01 总结词
强度不足、失稳、疲劳
02
详细描述
结构失效通常表现为强度不足 、失稳和疲劳等问题。这些失 效原因可能导致建筑物、桥梁 等结构性能下降、功能丧失或 引发安全问题。
在产品维修和保障阶段,FMEA可以用于分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预测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为维修和保障计划提供依据。
05 预防与纠正措施
电子产品失效预防与纠正措施
总结词
电子产品失效预防与 纠正措施是确保电子 产品可靠性和性能的 关键。
元器件选择
选择质量稳定、可靠 性高的元器件,避免 使用次品或假冒伪劣 产品。
详细失效分析
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深入分 析失效机制和根本原因。
验证与实施
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并在实 际中实施,以改善产品的可靠 性和性能。
02 失效案例选择与 介绍
案例一:电子产品失效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最新失效分析经典案例分享
最新失效分析经典案例分享案例一:某知名手机品牌电池爆炸事件某知名手机品牌近期发生了一起电池爆炸事件,导致用户受伤。
经过详细的失效分析,发现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由于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进而引发爆炸。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电池的安全性,严格把控电池的质量和性能。
案例二:某电动车品牌刹车失灵事件某电动车品牌近期发生了一起刹车失灵事件,导致用户在行驶过程中无法及时停车,造成交通事故。
经过失效分析,发现刹车系统中的传感器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刹车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关键部件的可靠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案例三:某智能门锁品牌指纹识别失效事件某智能门锁品牌近期发生了一起指纹识别失效事件,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门锁。
经过失效分析,发现指纹识别模块中的芯片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新失效分析经典案例分享案例四:某品牌空调制冷效果不佳事件某品牌空调近期被用户投诉制冷效果不佳,经过详细的失效分析,发现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存在制造缺陷,导致制冷剂泄漏,影响了空调的制冷效果。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冷凝器等关键部件的质量,确保空调的制冷效果。
案例五:某品牌笔记本电脑触摸屏失灵事件某品牌笔记本电脑近期发生了一起触摸屏失灵事件,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触摸屏功能。
经过失效分析,发现触摸屏的传感器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触摸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触摸屏等关键部件的可靠性,确保产品的使用体验。
案例六:某品牌洗衣机漏水事件某品牌洗衣机近期发生了一起漏水事件,导致用户家中地面受损。
经过失效分析,发现洗衣机的排水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排水不畅,进而引发漏水。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
fmea 案例
fmea 案例标题:FMEA案例分析1. 压力锅爆炸事故的FMEA分析在使用压力锅烹饪食物时,由于设计缺陷或制造错误,压力锅可能会爆炸,导致严重的事故和人员伤亡。
通过应用FMEA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如密封圈破裂、锁定机构故障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质量检查、提高生产工艺等,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 汽车制动系统的FMEA分析汽车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制造缺陷、材料老化等原因,制动系统可能出现失效。
通过FMEA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如刹车片磨损、制动液泄漏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零部件检查、提高制造工艺等,以确保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医疗器械的FMEA分析医疗器械的失效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和患者伤害。
通过FMEA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如电路故障、材料老化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质量检查、提高生产工艺等,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飞机发动机的FMEA分析飞机发动机是飞机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但由于设计缺陷、制造错误等原因,发动机可能出现失效。
通过FMEA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如涡轮叶片断裂、燃油泄漏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零部件检查、提高制造工艺等,以确保飞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电力系统的FMEA分析电力系统的失效可能导致停电、火灾等严重后果。
通过FMEA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如电缆老化、开关故障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操作规范等,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电子产品的FMEA分析电子产品的失效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用户伤害等问题。
通过FMEA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如电路短路、元器件老化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质量检查、提高生产工艺等,以确保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石油化工装置的FMEA分析石油化工装置的失效可能导致爆炸、泄漏等严重事故。
失效分析案例
失效分析案例1:电浪涌导致器件失效
某产品在用户现场频频出现损坏,经过对返修单板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返修单板均是某接口器件失效,对器件进行解剖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器件是由于EOS导致内部铝线融化,导致器件失效,该EOS能量较大。
进一步分析和该铝条相连的管脚电路应用,发现电路设计应用不当,没有采用保护电路,在用户现场带电插拔产生的电浪涌导致该器件失效。
通过模拟试验再现了失效现象。
解决方法:在用户手册中强调该产品不支持带电插拔。
预防措施:在今后的设计中,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增加防护电路设计,对产品进行热插拔设计。
案例1
案例2:MSD控制不当导致产品在用户现场大量失效
某产品在用户现场使用半年以后,返修率惊人,达到30%,对产品进行分析,对主要失效器件进行失效分析,在扫描电镜下发现金属丝疲劳断裂导致器件失效。
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发现是该产品的生产加工控制出现了问题,对潮湿敏感器件的管理没有按照J-STD-033A 标准进行,导致受潮器件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高温烘烤,在过回流焊时出现“爆米花”效应,对器件造成了损伤,降低了可靠性,导致在用户现场器件失效。
解决措施:对用户现场的所有有问题的批次产品进行召回。
预防措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进行MSD的管理和控制。
案例2
案例3:电迁移
某产品在用户现场使用3年以后,返修率开始出现明显异常,进行失效分析发现,主要是某功率器件内部电迁移引起。
该问题属于器件厂家的设计和制造缺陷。
解决措施:和厂家联系,确定有问题的批次,更换有问题批次的器件。
预防措施:对器件可靠性认证体系重新进行设计,减少厂家批次性问题的发生。
案例3。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具体案列
图 1 Pin17 已熔断内引线
图 2 Pin17 已熔断内引线
中国赛宝实验室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
图 3 击穿点及引线损坏形貌
图 4 过电形貌
图 5 内部电路过电形貌
图 6 内部电路击穿点形貌
图 7 内部电路击穿点形貌
图 8 内部电路击穿点形貌
中国赛宝实验室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
案例三:
1 产品名称及型号:通信 IC PMB6850E V2.10
作均正常;
3)内部水汽含量测试:应委托方要求,8#与 12#样品进行内部水汽含量测试,结果符合
要求;
中国赛宝实验室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
4)端口 I-V 特性测试:使用静电放电测试系统剩下的样品进行 I-V 端口扫描测试,发现: 4#样品的 Pin3、Pin4、Pin5、Pin7 对地呈现明显的电阻特性,使用图示仪测试后测得 Pin3 对地呈现约 660Ω阻值、Pin4 与 Pin5 对地呈现约 300Ω阻值、Pin7 对地呈现约 140
___
Ω阻值,且在 1#与 4#样品的 Pin31( EA /Vpp)发现特性曲线异常,但并非每次都能 出现;其他样品的管脚未发现明显异常; 5)开封和内部分析:对 1#~5#样品进行开封,内目检时发现: 芯片的铝键合丝与键合台以外相邻的金属化层(有钝化层覆盖)存在跨接现象。在拉 断铝丝后,可见到铝丝通过超声键合已粘接在相邻的地连线或膜电阻上,并粘附着铝丝被 粘连的铝屑见图 2~图 4。拉断铝丝后均能观察到键合台邻近的工作金属线或膜电阻上存在 铝丝残存的碎屑,说明铝丝存在键合跨接。 统计发现,在 3#与 4#样品中,每只样品的 40 个键合台均有 27 个存在铝丝键合 与其相连的工作金属化铝连线(地线或膜电阻)跨接粘连的问题。
失效分析案例
案例3 3Cr2W8V钢热锻模具淬火开裂原因分析 1 背景 2 检验内容及结果
2 1 原材料化学成分 2 2 硬度测定 2 3 断口形貌
(1)宏观检查 (2)断口微观检查 2. 4 显微组织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1、背景 某厂选用3Cr2W8V钢制造热锻模具用于锻造 25钢的齿状零件,模具加工成型后外部尺寸为500mm ×250mm×115mm,模具质量为110kg。在同一模具上
开出预锻和终锻两个型腔,加工时发现模具毛坯锻件硬 度偏高,采用HR150型洛氏硬度计测试硬度为30HRC。 为便于加工,该厂将模具进行了一次降低硬度退火,但温度 和时间已无纪录。加工后的模具由本厂进行热处理,淬火 加热炉采用箱式电阻炉。为防止氧化,在模具周围填充旧 渗碳剂加以保护。模具淬火时先采用500℃、850℃两次 预热,后经1050℃×4h保温,冷却介质选用N15号机油。 淬火过程中听到模具开裂声音,随即停止冷却,并放在 630℃回火炉中回火,回火时裂纹继续扩展使模具成为多个 碎块。由于发现模具开裂, 中止继续回火。
图6的金相组织表明,奥氏体晶粒粗大,马氏体粗大,属于明 显的过热现象。但模具表层细瓷状断口(图2、3)和细小晶 粒(图5),属于正常的淬火组织。分析认为:厂方在加工模具 时,发现锻件的硬度偏高,曾经进行一次降低硬度退火,但退 火保温时间不够,仅使表层重结晶细化,因此出现了表层的 细晶粒和细瓷状断口。
2 3 断口形貌
(1)宏观检查 模具横向多处断裂,裂纹特征有直裂纹、弯 折裂纹和圆弧裂纹,
在模具碎块的横断面表层可观察到有约30mm细瓷状 断口,见图2。断口内部有山脊状扩展形貌,放射线中心朝 向模具心部,表明裂纹源形成于模具心部。心部为粗晶状 断口,有十分明显的金属光泽。上述特征可以判定该模具 的开裂是由心部脆性解理断裂引发的。
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问题。
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产品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及这些失效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FMEA的应用和分析过程。
案例背景:某汽车制造公司在新车型的设计阶段进行FMEA分析,以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和改进方案。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以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为例进行FMEA 分析。
失效模式识别: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可能的失效模式。
在发动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的失效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磨损、材料疲劳、润滑系统故障、燃烧不完全等。
针对每一种失效模式,我们需要评估其可能性、严重性和检测难度。
可能性评估:针对每种失效模式,我们需要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对于磨损这一失效模式,可能性评估可以考虑材料选择、工艺控制、使用环境等因素。
严重性评估:每种失效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我们需要评估其严重性。
例如,发动机磨损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其他部件,因此其严重性较高。
检测难度评估:对于每种失效模式,我们需要评估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检测难度。
例如,润滑系统故障可能需要通过传感器监测和故障诊断来进行检测。
改进方案:在评估了可能性、严重性和检测难度之后,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例如,针对发动机磨损这一失效模式,可以考虑改进材料选择、优化润滑系统设计等方案。
实施和监控:最后,我们需要实施改进方案,并持续监控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
通过持续的FMEA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
结论:通过FMEA失效模式分析,我们可以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评估其可能性、严重性和检测难度,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总之,FME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解决产品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成本和风险。
fmea失效分析案例
fmea失效分析案例在制造业中,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识别和评估产品或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以及这些失效模式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FMEA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FMEA的应用。
本案例涉及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线故障。
在生产过程中,某型号零部件的故障率明显高于预期,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决定对该零部件的生产过程进行FMEA分析,以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对零部件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与生产人员和工程师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可能影响零部件质量的关键工艺步骤,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装配过程等。
然后,我们针对每个关键工艺步骤,识别了可能的失效模式,例如材料缺陷、加工误差、装配不良等。
接下来,我们评估了每种失效模式对零部件质量和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在FMEA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失效模式和影响。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阶段,存在着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可能导致零部件的材料强度不达标;在加工工艺中,存在着加工误差的风险,可能导致零部件的尺寸偏差过大;在装配过程中,存在着装配工艺不当的问题,可能导致零部件的密封性不达标。
这些失效模式和影响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零部件的故障率偏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首先,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要求其提供稳定的材料质量,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其次,优化加工工艺,加强对加工过程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零部件的尺寸稳定性;最后,对装配工艺进行调整,加强对装配过程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零部件的装配质量。
经过改进措施的实施,零部件的故障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FMEA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fmea失效分析案例
fmea失效分析案例FMEA失效分析案例。
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修复这些失效,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介绍FMEA失效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案例背景。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一批次的产品出现了频繁的故障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决定对该产品进行FMEA失效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FMEA失效分析过程。
首先,我们对该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解,确定了关键的零部件和工艺环节。
然后,我们收集了相关的设计文件、生产记录和客户投诉信息,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影响。
首先,产品的某个关键零部件存在设计参数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了零部件的寿命较短;其次,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控制不严的情况,导致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不稳定;最后,产品的装配过程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了零部件的安装不到位。
针对这些失效模式和影响,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对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确保其满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其次,我们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确保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稳定;最后,我们对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了标准化,确保零部件的安装到位。
改进效果。
经过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再次对产品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发现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故障率明显下降,客户投诉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结论。
通过本次FMEA失效分析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FMEA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只有通过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FMEA方法在企业的应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失效模式分析案例失效模式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产品或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失效模式分析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汽车制造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款新车型的发动机故障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对发动机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失效模式分析步骤:1. 确定失效模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发动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
这包括发动机无法启动、功率下降、异常噪音等。
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和客户投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发动机的主要失效模式。
2. 评估失效影响,针对每种失效模式,我们需要评估其对产品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比如,发动机无法启动可能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功率下降可能影响车辆加速性能等。
3. 确定失效原因,针对每种失效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这可能涉及到设计缺陷、制造工艺问题、零部件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失效原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制定改进措施,最后,针对每种失效模式和其原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针对发动机无法启动的失效模式,我们可以加强电路连接的稳定性;针对功率下降的失效模式,我们可以优化燃烧系统设计等。
案例结论:通过失效模式分析,我们发现发动机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燃油系统设计不当导致的,公司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包括优化燃油喷射系统和提高燃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等措施。
经过改进后,新车型的发动机故障率明显下降,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结语:失效模式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产品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效模式分析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应用,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客户满意度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的案例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促使更多的企业重视失效模式分析的应用。
FMEA第五版教材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实战案例分享
FMEA第五版教材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实战案例分享近年来,潜在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系统性、科学性的分析方法,FMEA帮助企业识别产品或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并找出可能导致失效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本文将通过教材中的实战案例分享,来介绍FMEA第五版教材中关于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汽车制造业中的传动轴失效模式分析在汽车制造业中,传动轴是汽车动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FMEA第五版教材中的案例中,以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对传动轴进行了失效模式分析。
首先,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关于传动轴的信息,包括设计图纸、材料信息、工艺参数等。
然后,通过分析失效模式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了传动轴的失效模式,如碎裂、断裂等。
接下来,团队进一步分析了失效原因,如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等,并评估了每种失效原因对传动轴失效的影响程度。
最后,团队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提高材料强度、优化工艺参数等,以预防或减少失效的发生。
案例二:医疗设备中的电路板失效模式分析在医疗设备制造领域中,电路板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案例中,以一家医疗设备制造企业为例,团队运用FMEA方法对电路板进行了失效模式分析。
团队首先收集了电路板的相关信息,包括设计规范、元器件参数、焊接工艺等。
然后,他们通过分析电路板失效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了失效模式,如短路、开路等。
接下来,团队分析了失效的潜在原因,如元器件损坏、焊接接触不良等,并评估了每种原因对失效的影响程度。
最后,团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加强元器件检测质量、优化焊接工艺等,以提高电路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FMEA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失效模式和潜在原因,企业可以及早发现隐藏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和提高产品或流程的质量。
滚动轴承失效分析及典型案例-印刷稿2014
大型回转支承失效案例
大型回转支承安装部位
回转支承
钢包台车
连铸机
26
大型回转支承失效案例
台车回转支承基本结构
内圈反推力 滚道1
外圈反推力 滚道4
外圈径向滚 道6
外圈主推力 滚道8
内圈主推力 滚道3
1
3
外
圈
2
内 圈
上半内圈 下半内圈
1、2-推力滚子,3-径向滚子
上半内圈 挡边5
内圈径向 滚道2
下半内圈 挡边6
轴承运行参数的收集
滚动轴承运行参数主要包括;载荷、转速,轴承在运行过程中振动、温 度、电流以及主机工作参数如轧钢过程的压下量、钢材的轧制温度等工艺 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轴承更换和实际运行时间、设备人员对设备检查记录 等。
根据上述的观察及了解基本可以分清轴承损坏原因的分析方 向,然后根据轴承损坏的形式选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如:油样分析、 材料的金相分析等,进一步分析轴承损坏的根本原因
6
液压柱塞泵轴承事故案例
液压柱塞泵轴承安装部位
滚针轴承
单列圆锥滚 子轴承 30324D
驱动轴
倾斜 支承轴
柱塞 组合件
配油盘
主单列圆柱滚 子轴承 NF324
缸体
圆锥轴承外圈与座体不配合,有1mm的间隙,避免“3”点支承,圆锥轴承不承受径向载荷。 8
液压柱塞泵轴承事故案例
主要零部件的观察记录
主要零部件
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多处断裂
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断裂外貌
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断裂外貌
10
液压柱塞泵轴承事故案例
轴承照片记录-3
圆柱滚子工作表面材料剥落
圆锥滚子轴承外滚道工作表面材料剥落
圆锥滚子工作表面材料剥落
设计失效分析DFMEA经典案例剖析
优质的产品是企业赢得市场 份额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 DFMEA分析优化产品设计, 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帮
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增加企业收益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 本和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可以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07
总结与展望
DFMEA应用现状及挑战
01
应用现状
02 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阶段,以预防潜在的设计缺 陷。
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结果,优先处 理高风险失效模式,制定相应的 改进措施。
02
改进措施实施与验 证
实施改进措施后,对产品进行重 新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03Βιβλιοθήκη 持续改进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持续进行 DFMEA分析,不断优化产品设 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03
经典案例一:汽车零部件设计 失效分析
案例背景介绍
改进措施实施及效果验证
改进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失效模式和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散热设计、改进电源管理模块、修复软件编码错误和 内存泄漏等。
效果验证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对设备进行了重新测试和验证。结果显示,电池温度明显降低,屏幕闪烁问题得到解决,应用程 序运行稳定且不再崩溃。
经验教训
该案例表明,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潜在失效模式和影响至关重要。通过DFMEA等方法进行预防性分析, 可以及早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持续改进和优化设计也是提升产品 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探测度评估
评估现有控制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探测到失效模式的发生。
风险优先数计算
计算风险优先数(RPN)
将严重度、频度、探测度的评估结果相乘,得到每种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数。
失效分析经典案例--BGA焊接不良
DFR-01
一、样品描述
所送检的PCBA样品经电性能测试发现其BGA部位可能有焊接不良(怀疑虚焊)存在,现需分析该问题是该PCBA在SMT制程中造成或是PCB 的(即上锡不良)原因。
委托单位提供了一件PCBA样品与所用的3件PCB 样品。
二、分析过程
1、显微分析
将PCBA上的BGA部分切下,用环氧树脂镶嵌、刨磨、抛光、腐蚀制作BGA焊点的金相剖面或截面,然后用Nikon OPTIPHOT金相显微镜与LEICA MZ6立体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在第一排的第四焊点存在缺陷,锡球与焊盘间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图1),其他焊点未检查到类似情况。
图1 BGA焊点(第一排第4个)切片截面显微镜照片(1)
2、PCB焊盘的可焊性分析
图2 BGA焊点缺陷部位放大的显微镜照片(2)
图3 PCB上的BGA焊接部位的润湿不良的焊盘(1)
图4 PCB上的润湿不良的焊盘(2)3、PCB表面状态分析
4、SEM以及EDX分析
图6 不良焊点截面的外观SEM分析照片。
图7 SEM照片中A部位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结果
图8 SEM照片中B部位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结果
图9 图5中不良焊盘的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结果
5、焊锡膏的润湿性分析
三、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送PCBA样品的BGA部位的第一排第4焊点存在不良缺陷,锡球焊点与
焊盘间有明显开路。
2、造成开路的原因为:该PCB的焊盘润湿性(可焊性)不良,焊盘表
面存在不明有机物,该有机物绝缘且阻焊,使BGA焊料球无法与焊盘在焊接时形成金属化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效分析案例
淬火破裂
原因是因为奥氏体变化成马氏体组织 时产生的体积膨胀转变具有发生的可 能性. 另,由于壁厚;粗糙等原因表面越粗糙 越容易发生淬火破裂的情况.
淬火破裂的基础知识
裂纹产生的原因是: 淬火时由于材料内的温度变化,热应力 与变态应力间互相抵消引起的.一般情况变态应力是淬火破裂 的起因. 淬火材料的表面产生抵抗应力,此抵抗应力超过该材料的 抵抗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 例如:加热碳钢再急速冷却时,由于表面比内部提早被冷却 形成马氏体并膨胀,而导致提前硬化的部位产生抵抗应力.由 于马氏体的特性是硬而脆,无法将应力在缓和的过程中变形故 出现破裂裂纹.在SEM观察中可以看到有极明显的晶界破裂, 并且破裂起点不明显. 一般情况常温状态下晶界的强度要比晶粒内硬,这其中的原 因是( SI;Mn;Cr;N)等合金元素较易于在晶界偏析的缘故,但 是,若是碳钢达到400℃以上的高温时反而易滑向晶界一边. 但是如果不纯物大量集中在晶界里时熔点反而会降低,此时高 温强度也会降低.
淬火破裂时组织的转变
冷 却
加 热
打磨修理引起的断裂
白色马氏体 (变质层)
裂纹
打磨修理引起的断裂
打磨修理引起的断裂
打磨破裂的基础知识
• 打磨淬火放置的工件时,研磨表面出现的细微裂痕 称为研磨破裂.产生原因是:因淬火产生的马氏体通 过加热,仅表面层被回火化而收缩变化的抗拉破裂. 约100℃的研磨热而产生的破裂称为第一种研磨 破裂,裂纹与研磨方向成直角. • 继续研磨约300℃的温度所造成的破裂称为第二 种研磨破裂.呈龟甲状纹路.研磨破裂不是在打磨过 程中发生的,而是在打磨后冷却过程发生并扩展的, 研磨裂是一种热裂纹,裂纹深度0.2mm左右,回火后 打磨返修可消除研磨破裂.
淬火不良引起的断裂
模具冷却及加热不足引起的断裂
材质标准组织
铁素体
珠光体
失效分析案例
腐蚀的扩展.
最大腐蚀深度:1.80mm 原线径
腐蚀后线径
破裂起点
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