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概论教程

合集下载

铁道概论课件(第一二章适用)

铁道概论课件(第一二章适用)

,于是就有了马车与火车赛跑的闹剧!
35
第一节 世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内燃机车 4马力
美国中央铁路300马力内燃机车
铁路 牵引动力性能的迅速提升,推动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铁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世界钢 铁、建材以及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初期迈入重工业化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 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21公里长的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32
第一节 世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 表1-2-1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通车年份
国名 英国 美国 法国 比利时 德国
修通年份 1825 1830 1832 1835 1835
国名 加拿大 俄国 奥地利 荷兰 意大利
8
第一节: 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与作用; 日常生活中,交通运输还是人员和货物流通必不可少的手段,进出口货物,回家探亲,商业活动,学 术讨论,国际会议,就少不了要乘坐交通工具。
9
2、交通运输都有哪些主要的方式?
10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方式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 人们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以及成本。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提高交通运输使用效率。
6
第一节: 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与作用; 1、什么是交通运输?作用和意义?
交通运输是指使人或物发生所在位置的变化的过程。是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生产过程在 流通领域的继续,并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卖不出
卖出去
7
第一节: 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与作用; 经济活动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组成,交换在经济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交 换环节,就不能构成经济活动的系统主体,而只要有交换,就必须有交通运输。

铁道概论(全)PPT课件

铁道概论(全)PPT课件

20世纪中叶
随着汽车、航空等运输方 式的兴起,铁路发展速度
减缓。
19世纪初
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连 接英国斯托克顿和达灵顿。
19世纪末
铁路建设达到高峰,全球 铁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
21世纪初
高速铁路逐渐成为铁路发 展的新方向。
中国铁路发展史
1876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 成通车。
20世纪中叶
等规定 货物的装卸和保管,以及装 载加固和运输包装等作业要
求 货物的到达交付和搬出,以 及货损处理和保价运输等业

行包业务
详细描述
总结词:提供行李和包裹运 输服务
02
01
03
行李和包裹的受理和承运规 定,包括重量、尺寸、包装
和禁限运品等要求
行李和包裹的装卸和保管, 以及装载加固和运输包装等
作业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进入快 速发展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中国铁路建设起步,但发展缓慢。
20世纪末
中国铁路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 成为世界铁路大国之一。
铁路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铁路建设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 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促进产业升级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相关 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附
目的
确保车列按规定的编组内容和要求, 在规定地点进行编组,提高车辆的 运用效率,均衡车辆的运用强度。
影响因素
货物运输需求、车辆类型、运输能 力、运输成本等。
列车运行图
定义
列车运行图是表示列车在 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 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
目的
确保列车按照规定的时间 和空间关系运行,实现列 车安全、准时、高效地运 行。

铁道概论(课件版)

铁道概论(课件版)


铁路运输与其他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运输能力 大,能够负担大量客货运输的特点,每一辆列车载运货物和 旅客的能力远比汽车和飞机大得多。速度快是铁路运输的另 一特点,常规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80 km左右, 而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时速目前可达210~260km。 铁路货运速度虽比客运慢些,但是每昼夜的平均货物送达速 度也比水路运输快。此外,铁路运输成本也比公路、航空运 输低。运距愈长,运量愈大,单位成本就愈低。铁路运输一 般可全天候运营,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同时具有安全可靠 性,环境污染小和单位能源消耗较少等优点。由于铁路运输 具有上述的技术经济特点,因此,铁路运输极适合国土幅员 辽阔的大陆国家;适合运送经常的、稳定的大宗货物;适合 运送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以及城市间的旅客运输的需要。


(一)铁路线路纵断面组成要 素 线路纵断面定义: 线路中心线(曲线部分展 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 叫做线路纵断面(如下图所 示)。 线路纵断面组成要素: 为了适应地面的起伏, 线路上除了平道外,还修成 不同的坡道。因此平道与坡 道就成了线路纵断面的组成 要素。


(二)坡道阻力 坡道的陡与缓用坡 度来表示。坡度的大小 用千分率来表示。 i‰=h / L =tana

该标设置于圆曲线的中部,示意图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坡度标 坡度标表示该坡道的坡度大小及坡段长度,并用 箭头表示上坡和下坡(如下面各图所示)。

坡度标设在变坡点处,如下图所示: 此外,还有桥涵标、隧道标、鸣笛标、作业标等等。 线路标志应埋设在计算里程方向的线路左侧。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组成的一个 整体工程结构。 (一)路基 路基的基本形式 路基的基本形式:主要有路堤和路堑。 路堤: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时,路基 以填筑的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堤。 路堑: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低于天然地面时,路 基以开挖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堑。

铁道概论教案线路

铁道概论教案线路

铁道概论教案线路教案编写人:GPT-3助教系统适用对象:高中生或相关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铁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掌握铁路线路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国内外重要铁路线路的特点和运营情况;4.培养学生对铁路建设和发展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铁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铁路的定义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2.铁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我国铁路发展的阶段和成就。

第二课:铁路线路的分类和特点1.铁路线路的分类:干线铁路、支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2.各种铁路线路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铁路线路的技术参数和运营标准。

第三课:国内重要铁路线路的特点和运营情况1.京沪高铁: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2.广深港高铁: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成渝客运专线: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

第四课:国际重要铁路线路的特点和运营情况1.日本新干线: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2.德国ICE高速铁路: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英国国家铁路: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1.引入:通过提问或展示铁路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铁路的定义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3.分组讨论铁路的发展历史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展示我国铁路发展的阶段和成就。

第二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介绍铁路线路的分类和特点;3.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实际的角度思考各种铁路线路的适用条件;4.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第三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分组讨论京沪高铁、广深港高铁和成渝客运专线的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第四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分组讨论日本新干线、德国ICE高速铁路和英国国家铁路的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教学手段和媒体:1.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图片、视频等;2.研讨会: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报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3.视频资料:通过播放相关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铁道概论-第一篇-第一章

铁道概论-第一篇-第一章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表1-1-1 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能耗对比
第二节
运输方式
公路
单位
能源消耗
汽油货车 柴油货车 汽油客车 1.56 柴油客车 1.21
升/百吨(人)公里
6.89
6.06
千焦/百吨(人)公里
铁路 柴油,千克/百吨公里 电力,千瓦时/百吨公里 千焦/百吨公里
296.75
212.6967.19第二节水路运输:除运河以外内河航道均是利用天然江河加以 整治,修建必要的导航设备和港口码头等就可通航;海 运航道更是大自然的产物,一般不需要人工整治,且海 运航线往往可以取两港口间的最短距离。因此,一般说 来,河运的平均运输成本比铁路略低,而海运成本、则 远比铁路为低,这是水路运输的一个突出优点。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6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第一节
二、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客货物运输
国际交流
国防建设
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现代工业发展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第一节
总结:
1、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
2、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
3、交通运输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
4、交通运输保证了国民经济稳定而正常的发展
第二节
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它是 随着石油工业发展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 求的增加而发展,逐渐形成沟通石油、天然气资源与石油加 工场地及消费者之间的输送工具。管道不仅修建在一国之内, 还连接国与国之间,甚至达到洲与洲之间,成为国际、洲际 能源调剂的大动脉。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第1章 绪论-铁道概论讲诉

第1章 绪论-铁道概论讲诉

(5)安全性好。
铁路运输的优势: 大量旅客 大宗货物 中长距离
(10)设备庞大不易维修,且战时容易遭致破坏。
2.1 世界铁路的发展
一、起源---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是英国人萨维利于1698年、纽可门于1705年各自 独立发明。
1765年,瓦特在此基础上,对蒸汽机做了重大改进,是 效率提高了3倍多,随后被广泛应用。
第 5 章 铁路车站
第 6 章 信号与通信设备
第三篇
第 7 章 铁路运输工作组织
铁路运输组织及 第 8 章 高速、重载铁路与客专 高铁与重载运输
第一篇 概述
第1章 绪 论
1.1 交通运输的概念 1.2 交通运输的性质与作用 1.3 交通运输的种类及特征
第2章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2.1 世界铁路的发展 2.2 中国铁路的发展
2.2 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1876 中国第一条铁路 吴淞铁路
•全长14.5公里 •使用的是窄轨 762mm •时速每小时24~32公里
•1881 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 唐胥铁路
•全长10公里 •标准轨距1435mm •骡马拖拉
1825年9月27日,“旅行者”号在世界上第一条铁 路进行了盛况空前的试表演车,斯蒂芬森驾驶“旅行 者”号,牵引12节煤车、20节乘客车厢, 开行21公里 从斯托克进入达林顿车站,列车上共有450名旅客,载 重达90吨。
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世界上正式办理客货运 营业务的第一条铁路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的年代,标志 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陆上交通迈入了以蒸 汽机为动力的新纪元。
1.2 交通运输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1. 交通运输业—物质生产部门 交通运输的劳动工具——运输设备

铁概(六版)第一篇

铁概(六版)第一篇

的继续它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管道
铁路
公路
现代交 通运输
航空
水路
二、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特点 1、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工业和农业是人类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而运输业 同样也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只是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 对象的性质和形态,而是改变旅客和货物在空间的位置移动(位 移)。 2、交通运输业生产的特点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以固定轨道作为运输道路,由轨道机械动力牵引车辆 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输能力比较大、速度比较快、安全程度比较高、运输成 本低、受天气条件影响比较小,采用电力牵引,可以不使用石油做燃 料,减少污染。 适合经常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特别是中长途货物运输,也适合 中长途、短途城际和现代高速旅客运输的需要。
吴淞铁路
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中国工 程技术人员主持、设计、施 工(北京至张家口),于1905 年10月开工,1909年建成比 原计划提前两年。采用1 435 mm轨距,全长201km。
京张铁路——作为 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 了“人”字型铁路,使火 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二)新中国铁路的建设 1、成渝铁路(1952.7.1)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 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 1952.7.1通车, 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兰新铁路穿过火焰山
6、大秦铁路(1985-1997)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 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 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
大秦铁路(1985-1997)

铁道概论教案范文

铁道概论教案范文

铁道概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铁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2.掌握铁路工程的构造与运作原理。

3.培养学生对铁路运输的认识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铁路的历史和发展1.铁路的起源和历史背景(30分钟)-介绍铁路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阶段。

-讲解铁路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当代铁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0分钟)-分析全球铁路网络的特点和规模。

-探讨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对铁路的作用。

第二课:铁路工程的构造与运作原理1.铁轨和道岔的结构(30分钟)-解释铁轨和道岔的作用和结构。

-讲解不同类型的铁轨和道岔的特点。

2.轨道车辆和动力系统(30分钟)-掌握轨道车辆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不同动力系统的优缺点。

第三课:铁路运输管理与技术1.铁路运输的组织与管理(30分钟)-分析铁路运输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探讨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和调度系统。

2.铁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30分钟)-介绍现代铁路技术的发展趋势。

-分析高铁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对铁路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提问法: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2.示范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铁路设施和运作,进行实践操作。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

四、教学评价方法1.阶段性小测验:在每个课堂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项目报告:要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究,并撰写综合报告。

3.课堂讨论与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1. PowerPoint 讲义和图片资料: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说明。

2.视频资料:辅助讲解铁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铁路工程的构造与运作原理。

3.实地考察和参观:组织学生参观铁路线路、车站和车辆。

六、教学反思铁道概论是一门关于铁道基本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属我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我们要对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以及铁路运输相关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认识,要有热爱铁路事业、献身铁路事业的热情,为学习专业知识及今后工作奠定初步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我们应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我国铁路建设事业以及铁路运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从事铁路相关工作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认识铁路运输的性质及其铁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概况以及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了解我国铁路的铁路政策、发展规划、前景及我国现行铁路管理体制;2、熟悉铁路各种建筑物和设备的作用、构造及性能等基本知识;3、熟悉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工作的组织及运行;4、熟悉铁路行车组织;5、了解铁路军事运输的基础建设和军运组织;6、认识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了解铁路安全保障措施。

三、课时安排第一章概述(4学时)第二章铁路线路(8学时)第三章铁路车辆(2学时)第四章铁路机车(4学时)第五章铁路车站(4学时)第六章铁路信号与通信(6学时)第七章铁路旅客运输(2学时)第八章铁路货物运输(2学时)第九章铁路行车组织(4学时)第十章铁路军事运输(2学时)第十一章铁路安全工作(4学时)录像 (8学时)实验内容:1. 铁路建筑物现场参观学习(2学时)2. 车站、行车设备、运输设备、客货运输及行车组织现场参观学习 (2学时)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教材:《铁道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1.8)杨素亭编著参考书目:《铁道概论(第四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2) 佟立本主编《铁路基本知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7) 艾迪拓编第一讲 世界铁路发展概述引入:从单词Rail 引入。

重点: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的具体时间难点:本讲学时:1学时一、铁路前身——木路“Rail ”这个英语单词最初的意思是木栏杆、木栅栏。

英国人毕奥莫特(Beaumout)于1630年将木头铺在地上,使从矿山运输煤的车辆易于通行,车辆的动力是人力或马这样的畜力,这样的路在当时就称为“Rail ”,这个词今天的意思就是铁路。

在这个时代,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开始出现。

英国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1680年最早设想将蒸汽机用于运输(牛顿的蒸汽机车)。

但“Rail ”即铁路的革命性变化到1819年才在英国达累姆的帕顿煤矿出现。

随后于1822年11月18日,英国人史蒂芬森(Stephenson 1781-1848)主持修建的将蒸汽机车和铁轨相结合的铁路部分开通(史蒂芬森机车)。

二、铁路之初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木”路被“铁”路代替,蒸汽机车开始使用)在英国的斯托克顿(Stockton )和达灵顿(Darlington )之间开通,最初的速度为4.5km/h,后来达到24km/h 。

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这种机车行驶在英国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全长约40公里的铁路上,作为煤炭运输工具,从而揭开了列车运输的序幕。

183O 年,英国的利巴普尔至曼彻斯特间的客运列车是世界上第一列客车。

最初火车的烟囱很高,所以早期的铁路上不能有低矮的门式桥梁。

这种烟囱却大大改善了火的通风条件,提高了机车效率。

蒸汽机车的出现促使城市扩张,很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中国国土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7月开通的淞沪(吴淞至上海,也叫吴淞铁路)铁路全长14.5公里。

这条铁路是由英国人用欺骗手段建成的,后又经清政府出白银28.5万两赎回,拆除后锈蚀报废。

三、电气化铁路随着牵引动力革命的荫发,世界上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87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克公司为德国柏林世界工业博览会建成,尽管机车的输出功率仅有2.2千瓦,线路全长仅有300米。

电力机车的功率大,爬坡能力强,适用于山区行驶。

目前电气化铁路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铁路先进程度的标志之一。

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1975年修建成的宝成(宝鸡至成都)线。

该线大大缩短了翻越秦岭的时间。

在城市内,自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列地铁在英国伦敦投入运行之后,由于地铁快速、准时,在各国大城市获得了发展。

轻轨交通作为一种快捷的短途客运方式,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Rail 的变化:20世纪9O年代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客运方面向高速发展。

从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高速列车车速达300公里/小时,继而又出现了时速515.3公里的世界实验最高纪录。

最近突破“轮轨粘着方式”运行的列车模式的超导磁浮高速列车也在德国、日本相继出现。

四、高速铁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铁路是法国,于六十年代建造的TGV001(Turbo),时速为270 km。

日本1964年建造的0系列高速列车时速为220km。

目前高速铁路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我国1994年12月建成第一条准高速铁路,时速为160km,其中部分试验段时速达200km。

秦沈客运专线2002年12月综合性试验时速达到了321.5km/h。

五、重载运输1 定义铁路重载运输是指采用单机、双机或多机牵引的大功率内燃或电力机车,增大货物列车编挂辆数,大幅度提高牵引吨数,实现重载列车的运输方式。

2 运输方式1) 牵引吨数大、行车密度小这种运输方式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疆域辽阔,有大量煤炭需要从西部运往东部,运输距离长。

行车密度不大,产销两地货运品种单一,运量大,运距长,装卸自动化程度高。

这种运输方式又细分为两种:a 多机牵引超重列车b 单元列车2) 牵引吨数小、行车密度大这种运输方式以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代表。

这些国家国土面积小,货物运距短,原有铁路设备标准低,货物装卸能力差。

但复线比重比较高。

3) 牵引吨数大、行车密度高这种运输方式以前苏联为代表。

前苏联疆土辽阔,铁路客货运量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客货周转量分别在1/2、1/3以上。

它又细分为两种运输方式:a 组合列车b 超长列车3 我国铁路的重载列车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学习国外经验,通过科学试验,逐步开行重载列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了三种重载列车的模式。

组合式重载列车:1985~1990(第一阶段)单元式重载列车:1992~(第二阶段)整列式重载列车:1992~(第三阶段)思考题1、铁轨与钢轨有何区别?第二讲中国铁路发展概述复习引入:前讲我们学习了世界铁路的发展概况,了解了铁路是由木路发展而来,并经历了由蒸汽牵引到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的转变,又出现了磁悬浮铁路。

高速、重载是铁路发展的两个方向。

本讲我们学习国内铁路发展的一些基本知识。

重点:旧中国铁路的特点、新中国铁路发展现状难点:本讲学时:2学时一、发展历史1 起步艰难的晚清铁路1)吴淞铁路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30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25年了。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蒸汽机应用于运输的结果,是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对中国来说,自己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却竟是非法的“舶来品”。

清政府顽固派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清政府不许中国自己修建铁路,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

后者主张在中国修建铁路,既因为它们看中了中国地大物博,有广阔的掠夺前景,又因为修铁路体现着它们侵略策略的改变,其目的是“以新辟的道路和交通,来代替旧时的战争和并吞领土的政策”。

英国殖民地铁路的专家提出以汉口为中心,向中国四面八方修建铁路的方案。

英、美等国在上海的商行联合请求修建从苏州到上海的铁路。

英国甚至指使一位名叫杜兰德的商人出面,在北京的宣武门附近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小铁路,企图以实物作广告而事诱惑。

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固守祖规朝制的清朝王室为其所惑,为其所动。

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又称淞沪铁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英、美合谋,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把“吴淞道路公司”变成“吴淞铁路公司”,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

当中国政府要求其停止行车时,狡猾的英方却要中国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而在赎款未交清之前,仍然继续行车。

更可悲的是,昏庸、守旧的清政府在交齐赎款之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虽是帝国主义势力开始对中国逐步改变侵略和扩张手段的产物,但它的出现,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必要、多么重要。

虽然从1877年拆除吴淞铁路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列强始终未能实现其再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图谋,但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却一直在为修建中国自己的铁路而奔走呼唤,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与顽固派也围绕着是否修建铁路的问题不断争斗。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

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直到第二年才以由锅炉改造的蒸汽机车牵引。

这条长约10公里的运煤铁路,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它的建成通车,虽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却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创办铁路带来不小影响。

2)首创阶段从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到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

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中法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

3)铁路权益旁落第一次在1896年至1903年之间。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列强乘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利用各种手段,或直接建筑和经营,或假借中外合办之名,或通过贷款的形式,贪婪地掠取在中国的筑路权。

帝国主义接连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瓜分中国铁路权益的行径,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而且也不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

收回铁路利权的运动风起云涌引起列强的不安和清政府的惧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