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还有溶解性、吸附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等。

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填空时按书上原文)

(3)用试管取用药品

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镊子)

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防止药品粘在试管壁上)(药匙或纸槽)

(4)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5)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挨容器口。缓慢到入。(见课本19页讨论)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与桌面约

倾斜45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见教材27页)

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P + O2点燃P2O5;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实验前导管中未注满水。(2)能否用铁、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硫燃烧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目前CO2未纳入污染物,因为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氧气也有他的三态变化,液态氧装入天蓝色的钢瓶中。固态氧淡蓝色雪花状。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

KClO3MnO2 KCl+O2

KMnO4 △K2MnO4+ MnO2 + O2

固液不加热:H2O2 MnO2 H2O + O2(文字表达式见书上)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且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因为这时收集的气体较纯。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2.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 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 、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 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不带电)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见课本53页)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