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研发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将在能源领域、信息领域、消费者领域、环保领域等方面实现巨大的改进和提升。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传统的电力监控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对电力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而在智能电网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来处理这个问题。

设计实现一个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需要考虑到电网大规模的分布式架构、大量的实时数据的传输、安全性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 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设计在智能电网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中,主要的工作是将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方式替换为自动化方式。

数据采集的方式是通过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实时采集电网中的信息,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在实现上,可以将数据采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采集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

1.1 采集层采集层是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第一层,主要功能是实时收集各个电力站点的数据。

该层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将电力站点内部的数据采集下来。

由于电网应用分布式架构,每个电力站点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1.2 传输层传输层是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第二层,主要功能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

传输层需要使用高速、可靠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传输大量的实时数据。

因此,传输层需要使用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网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传输大量的数据。

对于大量的数据流,需要使用数据压缩技术来减小数据包的大小,提高传输效率。

1.3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是智能电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这个层次一般可以使用数据仓库或其他数据处理系统来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来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

通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通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通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数据采集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许多领域中,如工业控制、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需要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个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通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硬件设计:确定硬件模块的类型和数量,设计电路板的电路图和布板图,选择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外部存储器等。

(2)软件设计: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

为了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需要使用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数据压缩技术。

(3)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调试和测试系统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3. 研究目的和意义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多通道数据采集:可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

(2)易于扩展和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灵活地添加或删除硬件模块。

(3)高效可靠:采用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数据压缩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服务。

(4)简便易用:采用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硬件设计:根据需求和文献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硬件模块和组件,设计电路板的电路图和布板图。

(3)软件设计:开发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

(4)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设计一种通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处理服务。

(2)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

(3)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互联网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针对目前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涉及网站多、数据量大、数据复杂、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通过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支撑服务组件等技术,设计建设一套互联网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实现对互联网上相关的数据快速采集和生产标准格式数据的目标。

1、概述全球互联网步入泛在普及、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和预测,全球数据存储量将由2015年的10ZB增长到2020年的44ZB,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数据存储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各类新闻媒体、信息检索、社区论坛、商务金融、学习教育等多样化数据资源已经遍布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池。

因此,无论是政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甚至是个人,已经逐渐的将互联网数据资源作为辅助完成项目建设、业务工作、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互联网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互联网数据采集问题,丰富中心大数据来源,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以及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系统总体设计本系统具体包括互联网信息感知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和支撑服务组件。

(1) 互联网信息感知系统互联网信息感知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后台管理子系统、爬虫容器子系统、存储容器子系统。

其中后台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数据统计分析、爬虫任务管理、爬虫模板管理、爬虫程序管理、爬虫配置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菜单管理、字典管理等功能。

爬虫容器子系统主要实现爬虫的任务管理,包括创建爬虫任务、启动任务、部署任务、停止任务等功能。

存储容器子系统主要实现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排重处理、数据格式化处理等功能。

(2) 互联网信息感知系统数据库互联网信息感知系统数据库包含两个主要数据库,分别是管理平台数据库、采集数据平台存储数据库。

其中管理平台数据库存储了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系统数据的管理平台数据库,包括爬虫任务、爬虫程序、爬虫配置、用户、角色、字典等系统基础数据。

采集数据平台存储了通过互联网相关网站采集获取的数据。

智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数据采集系统(Intelligent Data Acquisition System)是一个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于一体的系统。

它利用各类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实时地获取、处理和管理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分析、决策和控制等应用。

以下是一个智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1.系统架构设计智慧数据采集系统的架构应包括前端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和存储层、数据应用层。

前端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对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位置等信息。

传输层: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LoRaWAN 等)将前端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和存储层。

数据处理和存储层:对传输层传输过来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清洗和转换,然后存储到数据库中。

此层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如Spark、Hadoop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应用层:根据不同需求,将处理后的数据用于进行各种应用,如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监控控制等。

2.传感器选择与配置根据采集的数据种类和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例如,可以选择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同时,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合理的布置和配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根据数据传输的频率和距离来选择通信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和存储层,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实时性。

4.数据处理和存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特性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关系数据库或者No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5.数据应用根据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应用模块。

例如,可以开发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预测等;开发监控控制模块,实现对设备、环境等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开发决策支持模块,提供数据分析结果和决策建议等等。

数据采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数据采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数据采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的系统。

本系统基于分布式架构,利用多个数据采集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中心节点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

系统使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数据采集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架构;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算法1.引言数据采集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论文旨在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的系统,利用现代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2.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包括多个数据采集节点和一个中心节点。

数据采集节点负责采集数据并发送到中心节点进行处理和存储。

2.2数据采集技术本系统利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和无线传输技术。

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类数据,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远程传输。

2.3数据处理算法本系统采用了一系列数据处理算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等。

数据清洗算法用于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数据压缩算法用于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数据加密算法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3.实验结果与分析本系统经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在数据采集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系统能够实时地采集数据,并能够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

同时,系统具有较低的误差率和较高的数据采集率。

4.总结与展望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旨在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的系统。

通过分布式架构、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本系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科技资讯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科技资讯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科技资讯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资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高效地获取、整理和利用这些科技资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面向科技资讯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与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二、系统需求分析1. 需求概述本系统主要面向科技资讯领域,需要实现从各大科技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渠道快速、准确地采集科技资讯数据。

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数据清洗、整理和存储等功能,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2. 功能性需求(1)数据采集:从多个渠道采集科技资讯数据。

(2)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格式化等处理。

(3)数据整理:将清洗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整理。

(4)数据存储:将整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5)用户交互: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采集、管理和查询。

3. 非功能性需求(1)高效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数据处理速度,确保实时性。

(2)准确性:数据采集、清洗和整理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

(4)易用性: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方便用户使用。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数据整理模块、数据库存储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

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大科技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渠道采集科技资讯数据。

采用多线程爬虫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的速度和效率。

同时,采用分布式部署,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3. 数据清洗和整理模块设计数据清洗和整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格式化等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整理。

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语义分析和关键词提取,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嵌入式Linux作为一种轻量级、高效率的操作系统,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功能需求主要包括:能够实时采集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能够实时传输数据至服务器或本地存储设备;具备数据预处理功能,如滤波、去噪等。

性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应具备高稳定性、低功耗、快速响应等特点。

此外,还需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

我们选用一款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嵌入式处理器作为核心部件,同时配备必要的传感器、通信模块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种类型的数据,通信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或本地存储设备。

此外,还需设计合理的电源模块,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选择、驱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

我们选择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具有轻量级、高效率、高稳定性等特点。

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应用程序负责实现数据预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

四、系统实现1. 驱动程序开发驱动程序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我们根据硬件设备的接口和协议,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 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负责实现数据预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

我们采用C/C++语言进行开发,利用Linux系统的多线程、多进程等特性,实现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同时,我们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系统集成与测试在系统集成与测试阶段,我们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建立一个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快速搭建一个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

2. 系统架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2.1 数据源模块数据源模块负责与各个数据源进行连接,并提供数据抓取的功能。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API等各种数据源。

2.2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重、转换等处理操作,以便后续分析和存储。

2.3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数据仓库或数据湖等存储介质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2.4 监控和日志模块监控和日志模块负责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记录系统的运行日志,以便后续的故障排查和系统性能优化。

2.5 定时任务模块定时任务模块负责定期执行数据采集任务,可以使用定时调度工具来实现。

3. 系统设计与实现3.1 数据源模块的设计数据源模块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来实现,例如使用Python的Requests库连接API,使用JDBC或ORM框架连接数据库,使用文件操作库连接文件系统。

3.2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确定。

常见的处理操作包括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缺失值处理等)、数据转换(格式转换、字段合并等)等。

3.3 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数据存储模块可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来存储处理后的数据。

常见的选择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和大数据存储系统(如Hadoop、Spark)等。

3.4 监控和日志模块的设计监控和日志模块可以使用监控工具和日志框架来实现。

监控工具可以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例如CPU、内存、磁盘等。

日志框架可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日志,有助于故障排查和系统性能优化。

新能源场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场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场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场站的建设已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新能源场站的运行情况,数据的准确采集和高效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套可靠的新能源场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势在必行。

系统架构设计:新能源场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场站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能力。

基于这一考量,我们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存储层四个部分。

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监测场站各项数据,包括光伏发电量、风力发电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选用了高精度的传感器设备,并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将其与数据传输层连接。

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用了双重备份的传输通道,并采用了数据加密技术对传输过程进行加密保护。

数据处理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我们引入了实时大数据处理技术,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并通过预测算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电情况进行预测。

数据存储层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我们选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数据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的历史数据查询和分析。

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的方法论,将系统分为多个迭代阶段逐步实现。

首先,我们完成了系统的基础架构搭建,包括传感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等。

然后,我们逐步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各个模块的功能,并进行了系统整体性能测试和优化。

最后,我们将系统部署至新能源场站现场,并进行了现场调试和运行监测。

通过以上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套可靠的新能源场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实现了对场站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各行各业的数据采集与监测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监测,还是城市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都需要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

而数据采集系统作为物联网系统的基础性组件之一,也变得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系统的角度,探讨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数据采集系统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将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转换、存储、处理、传输的整个系统。

根据采集目标的不同,数据采集可以分为实时采集和离线采集两大类。

实时采集即指将物理世界的数据迅速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信号传输方式,将采集得到的数据实时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或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等工作。

而离线采集则是在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后,将采集到的数据离线存储下来,等待分析使用。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存储等方面。

通过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并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物理世界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

二、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也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物理、化学等原理,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压力、重量、振动等环境参数,将采集到的数据报告到云端进行存储、转换和处理。

而云计算技术则为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能力,为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了支持。

在设计和实现面向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节点的选择和部署。

传感器节点的选择需要根据采集数据的种类、精度、灵敏度等因素来确定,部署位置的选择也需要关注实际采集场景的情况,避免环境干扰等问题。

2. 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实现。

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实现需要关注传输速度、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必然趋势。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了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设备等内容。

而其中,数据采集技术则是智能制造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制造技术所依赖的数据采集系统需要满足同时采集大量的数据,提高数据的采集精度和效率,并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同时,由于智能制造的生产过程极其复杂并且创新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能够动态地适应制造过程的变化并及时更新采集方案。

因此,面向智能制造的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技术框架与实现要点智能制造技术所涉及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以及通讯平台。

这些平台的组合构成了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框架。

在设计和实现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采集设备的选型在确定采集设备时,需要考虑不同的采集任务所要求的传感器类型以及采集设备的通讯方式。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据采集任务,需要选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同时要进行一定的校准和优化。

在通讯方式的选择上,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并考虑采集设备的通讯协议与云平台的兼容性。

2、数据采集平台的搭建数据采集平台是自适应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其负责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通讯等关键功能。

同时,数据采集平台也需要满足不同采集任务的自适应性要求,能够根据制造过程的变化实时更新采集方案。

更重要的是,采集平台还需与制造过程中的其他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和集成。

因此,在搭建数据采集平台时,需要考虑平台的易用性、稳定性、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多样化接口等因素。

3、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需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挖掘出数据中隐含的生产过程信息和业务价值。

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通常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构建、自适应优化等。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在众多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科研实验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各种传感器或设备中收集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以供后续使用。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一个高效、稳定、易于使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平台。

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作为一种由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公司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以其直观易用的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数据采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将首先介绍LabVIEW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架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在硬件组成部分,将介绍传感器的选择与连接、数据采集卡的功能与配置等;在软件设计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LabVIEW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

文章还将讨论系统的性能测试与优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LabVIEW概述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由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公司开发的一款图形化编程语言,它采用了图形化的代码块,以数据流编程方式实现各种功能的开发。

相较于传统的文本编程语言,如C、C++或Python等,LabVIEW提供了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学习的编程环境,特别适合于工程师和科学家进行数据采集、仪器控制、自动化测试以及数据分析等应用。

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能计量设备,它能够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电能、电压、电流、功率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帮助用户实时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提高用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首先,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能电表,另一部分是数据采集模块。

智能电表负责实时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电能、电压、电流、功率等,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等,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供用户进行查询和分析。

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首先,智能电表的设计需要考虑采集的数据类型和精度等因素,这将决定电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

硬件配置主要包括电表芯片、传感器、功率分析器、存储器等。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电表编程、通信协议、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在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精细化设计和编程,确保采集的数据能够准确、稳定地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中。

其次,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通信协议、数据解析、存储和传输等因素。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通过有线通信方式,包括串口通信和以太网通信等,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

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比如GPRS、NB-IoT等,将数据传输到基站或云端。

在数据的解析、存储和传输等方面,也需要根据需求进行精细化设计和编程,确保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传输。

最后,为了实现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因素,包括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用户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等。

这些因素都将对系统的性能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和精心考虑。

综上所述,智能电表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电能计量设备,它能够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帮助用户实时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设题目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部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序号指导教师时间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内容 (3)三、硬件设计及分析 (4)1.总体结构图 (4)2.各部件端口地址设计及分析 (4)3.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四、软件设计及分析 (7)1.总体流程图 (7)2.主要程序编写及分析 (8)五、系统调试 (12)1.调试环境介绍 (12)2. 各部件的调试 (13)3.调试方法及结果 (19)六、总结与体会 (20)七、附录 (20)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目的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微型计算机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以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 主要掌握并行 I/O 接口芯片 8253、8255A、ADC0809 及中断控制芯片 8259A 等可编程器件的使用,掌握译码器 74LS138 的使用。

3. 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 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分析需求、设计原理图、选用元器件、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二、设计内容1.功能要求①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习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 和微机内部的中断控制器8259A(从保留的IRQ2 或IRQ10 端引入)设计一个模拟电压采集系统,并且编程与调试。

②用8253 定时器定时10MS,每次定时10MS 后启动一次模/数转换,要求对所接通道变化的模拟电压值进行采集。

③每次模/数转换结束后,产生一次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采集来的数字量被读入微处理器的累加器AL 中,然后通过8255A 输出到8 个LED 发光二极管显示。

2.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④微机原理与接口综合仿真实验平台。

⑤可编程芯片8253、8255A 、ADC0809 和译码器芯片74LS138、74LS245 等。

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领域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测和分析生产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介绍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开发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采集:能够从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中采集实时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存储: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建立可靠的数据管理系统,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与访问。

3.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去重等,以确保后续的数据分析准确性。

4. 数据分析: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相关性分析等,以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

5. 数据可视化:能够将分析得到的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决策支持。

6. 操作界面:具备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以上需求分析,下面将介绍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架构设计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数据采集、存储、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进行解耦,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以下组件:- 采集模块:负责从传感器和设备中采集实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数据存储模块。

- 存储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建立可靠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实现。

- 预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去重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分析模块:负责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来实现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相关性分析等功能。

- 可视化模块:负责将分析得到的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提供直观的数据呈现。

基于天地图的POI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天地图的POI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数据库技术• Data Base Technique【关键词】天地图 POI 数据采集系统1 天地图与POI天地图为我国的重要测绘网站,包含全球范围内河流、村庄、道路等多项地理信息。

登录至天地图网站后,用户可全面的查看到全球范围内的种种地理信息。

天地图的参数见表1。

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 ),为数据采集系统的一种。

该系统数据库当中,全面包含着相应区域的经度、维度、名称等多种信息。

当用户登录系统中后,交通情况,以及不同基础设施的位置,均可明确的体现。

POI 参数见表2。

2 以天地图为基础的POI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2.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2.1.1 框架设计本系统由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三部分构成。

其中,数据层由“地图数据”与“POI 数据”两部分构成。

有关人员可借助天地图,收集与相应区域有关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处理,最终使其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在系统当中。

服务层的功能,在于提供信息的删除以及查询等服务。

在应用层中,用户可对天地图进行初始化。

同时,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并对显示结果进行查询。

2.1.2 流程设计本系统的设计流程,共包括三大步骤:(1)用户可在系统中,输入兴趣点信息,并搜索兴趣点数据。

搜索后,Web API 会在地图上对兴趣点作出标注,供用户查看信息。

(2)如用户发现POI 数据存在错误,可通过系统,向技术人员反馈。

技术人员收到反馈信息后,会立即对系统进行优化,增强系统性能。

(3)如系统未能够检索到用户输入的信息,则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扩充系统功能。

2.2 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基于天地图的POI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张先荣2.2.1 系统开发本系统的开发环境见表3。

除上述环境外,本系统的开发,对开发语言、数据库,同样存在一定的要求。

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而电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作为电力生产的重要载体,火电机组在国家能源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如何更好的对火电机组进行监测和管理,就成为了火电机组运行的核心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火电机组进行优化管理和监测。

一. 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火电机组数据采集是指对于火电机组的各项运行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记录。

而要实现这个过程,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

一个典型的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传感器: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它能够将机组各项参数实时转化为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器或监测器中。

2.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是火电机组运行数据采集的关键组件。

采集器能够接受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数据采集器一般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集中式数据采集器将所有传感器信号集中到一个核心控制器中,而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则将传感器直接连接到各个采集器中。

3. 监测器:监测器是指通过连接数据采集器和网络,将采集器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4. 云端数据库:云端数据库是指将所有数据集中存储到云端,并提供web端或移动端的界面和接口,让相关人员进行实时分析查询。

二. 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在设计火电机组数据采集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传感器选择: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到测量的参数类型。

例如,对于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通常会选择带有标准信号输出的传感器,例如,4-20mA输出,0-10V输出等等;而对于振动力和功率等参数,则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

2. 数据采集器选用:在选择数据采集器时需要了解采集器的输出方式,是4-20mA、0-10V等信号输出,还是通过MODBUS、TCP/IP等现场总线方式输出。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成为了企业和科研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

其中,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在不少公司和科研机构采用了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本文将介绍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式。

一、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一个可以高速采集、处理和保存数据的软件系统。

数据可以来自于多个传感器,也可以来自于互联网。

该系统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高可靠性:每个采集节点需要工作稳定,不易出现故障。

2. 高可扩展性:系统应该支持轻松加入更多的节点或设备,以扩展系统的能力。

3. 高实时性:数据应该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采集、处理和分析,以保证系统足够及时。

4. 数据管理:系统需要支持对大量数据的有效管理、存储和查找。

5. 数据可视化:系统需要提供可视化界面,以方便用户轻松查看数据和分析结果。

二、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为实现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

整个系统被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任务,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

这些模块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协调。

通过这种架构,系统易于扩展,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一般采用以下步骤:1. 数据采集:系统根据应用场景中所需的数据,通过传感器或者API等方式获取数据。

2. 数据转换:数据不一定是以系统所需的格式出现,因此需要进行数据转换。

这通常是通过一个数据转换器来实现的,可以将数据格式化为系统所需的格式。

3. 数据存储:此时,数据已经被格式化了,需要进行存储。

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存储,它可以很好地应对数据的挑战。

4. 数据处理:系统需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应用场景中的需求进行数据处理。

这需要使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实用信息。

OP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OP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OP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的开放式标准,可以连接各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在本文中,将介绍OP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OP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备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采集目标,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2.数据传输方式:确定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如以太网、Wi-Fi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数据传输协议,如TCP/IP。

3.系统可扩展性: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后续可能的扩展需求,以便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

例如,要能够支持增加更多的设备和传感器。

4.安全性考虑: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可能包含机密性信息,系统设计时应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5.实时性要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考虑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一些应用可能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高,需要较低的延迟,而另一些应用则可以容忍较高的延迟。

接下来,介绍OPC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过程。

1.硬件设备连接:将选择的传感器、PLC等硬件设备连接到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2. 安装OPC服务器: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安装OPC服务器软件,如Kepware、OPC Server等。

这些软件可以将硬件设备的数据转换为OPC标准的格式,以便其他软件系统进行读取和使用。

3.配置OPC服务器:在OPC服务器软件中进行相应的配置,将硬件设备与OPC服务器进行绑定,配置相应的IO地址和数据项。

这样,OPC服务器就可以读取和写入硬件设备的数据。

4.开发数据采集应用程序:使用编程语言,如C++、C#等,开发数据采集应用程序。

该应用程序可以通过OPC服务器读取硬件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5.配置通信协议和传输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通信协议和传输方式。

数据采集系统关键模块的研究与设计实现

数据采集系统关键模块的研究与设计实现

逐条 添加 : ( + ) Ⅳ1 c; 整条 插入 :,c D) J + ; 7( 、
中间表 : + N C, D。
E和D取 决 于所 采 用 的计算 机 软 硬 件 , C和C与 数 据表 大小 相关 , 据 表越 大 . 它们 越 大 。实践 表 数 则 明 。 相 同计 算 机 软硬 件 环 境 下 , 目标 数 据 表 为 在 当 空 。 导 人 电子 表格 数 据 1 待 万条 . 三种 导 人 方法 所 需 时 间 分 别 为 : 4 、 10s约3 08 当 目标 数 据 约 5s约 2 、 0 : 表 数 据为 2万 条 。 导 人 电子 表格 数 据 1 条 。 需 0 待 万 所 时 间分 别为 约6 、 0 、 于3 n 0s约30s大 0mi。可 见采 用 中间表 的导人 方 法效 率 很 高 。 而且 受 目标 数据 表 大
的要求 , 特别是在处理方式 和效 率上。通过对数据采集活动 中关键业务 流程的研 究 , 分析并设计 了该 系统关键模块 , 现了高 实 效、 准确地数据采集工作 的要求 。 关键词 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 关键模 块 B 中图法分类号 T 2 4 文献标 识码 P7 ;
数 据 采集 系 统 。 要完 成 数 据 收集 、 总 、 理 主 汇 整 等 工作 , 常面 对 复 杂 、 常 海量 的数 据对 象 , 器材 编 码 所 涉及 的数 据就 是 这种 情况 。器材 编码 是一 项 标准 化 、 范 化 的重 要 工程 , 规 意义 重 大 。 数 据 采集 系统 对 准确性 和效 率 的要求 都很 高 。本文 描述 的是 应 用于 某 领域 器 材类 目编 码工 程 的数 据 采集 系 统 , 分 析 并
报给 上级 器 材管 理部 门 ; 级器 材 管 理 部 门使 用 汇 上 总 功能 . 数据 汇 总 。 处 理 后 向更 上一 级 上报 数 将 经 据 。下 面这 段 代 码 作 用 就 是 汇 总 由下 级 上 报 的数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设题目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名称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技术系部信息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序号指导教师时间2012年8月28日~2012年9月9日目录目录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内容 (1)三、硬件设计及分析 (2)1.总体结构图 (2)2.各部件端口地址设计及分析 (2)3.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四、软件设计及分析 (5)1.总体流程图 (5)2.主要程序编写及分析 (5)五、系统调试 (10)1.调试环境介绍 (10)2. 各部件的调试 (11)3.调试方法及结果 (12)六、总结与体会 (12)七、附录 (13)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目的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微型计算机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以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2.主要掌握并行I/O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及中断控制芯片8259A 等可编程器件的使用,掌握译码器74LS138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分析需求、设计原理图、选用元器件、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二、设计内容1.功能要求①利用《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和微机内部的中断控制器8259A(从保留的IRQ2或TRQ10端引入)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并且编程与调试。

②用8253定时器定时10MS,每次定时10MS后启动一次模/数转换,要求对所接通道变化的模拟电压值进行采集。

③每次模/数转换结束后,产生一次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采集来的数字量被读入微处理器的累加器AL中,然后通过8255A输出到8个LED发光二极管显示。

2.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④微机原理与接口综合仿真实验平台。

⑤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和译码器芯片74LS138、74LS245等。

⑥可调电位器4.7KΩ一个。

⑦其他逻辑器件、导线若干。

⑧万用表、常用工具等。

三、硬件设计及分析1.总体结构图图1—框架总图2.各部件端口地址设计及分析8255端口地址:208-20FH,端口A输入,端口B输出。

A口地址:208H,B口地址:209H。

C口地址:20AH。

8259端口地址:210-217H,ICW1应写入8259A偶地址端口,它的D7~D5位,当8259A应用于8088/8086系统时无效,故以0填充。

D4位是ICW1的标志位,为1。

需要多片8259A级联时才需要输入ICW3。

D0位表示初始化编程时是否需要写入ICW4。

这样,ICW1的命令字就是:00011011,即十六进制的1BH。

8253端口地址:200-207H。

本实验中计数器按方式0工作。

即十六位二进制计数器。

当计数设置好后,计数器就开始计数。

如果要读入计数器的值,要先锁存计数值,才能读到计数值。

同时OUT脚输出一个高电平。

实验时,可以将OUT0接到LED上,观察计数器是否工作。

ADC0809端口地址:218-21FH,CS79接译码处218~21FH这个插孔。

A/D的CS插译码处208~20F这个插孔,0809的IN0接至电位器W1的中心抽头插孔。

3.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8255A有三个并行输入/输出接口,分别为A、B、C三个端口。

分别为:方式0 :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即无须联络就可以直接进行的 I/O方式。

其中A、B、C口的高四位或低四位可分别设置成输入或输出。

方式1 :选通I/O,此时接口和外围设备需联络信号进行协调,只有A口和B口可以工作在方式1,此时C口的某些线被规定为A口或B口与外围设备的联络信号,余下的线只有基本的I/O功能,即只工作在方式0。

方式2:双向I/O方式,只有A口可以工作在这种方式,该I/O线即可输入又可输出,此时C口有5条线被规定为A口和外围设备的双向联络线,C口剩下的三条线可作为B口方式1的联络线,也可以和B口一起方式0的I/O线。

DL图2-8255中断管理模块主要74LS138来完成,74LS138为3-8译码器,可以产生8片选,但是在这个程序中只要用四个片选,即200-207、208-20F、210-217、218-21F。

74LS138其工作原理如下:当一个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G2A)和/(G2B))为低电平。

可将地址端(A、B、C)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同时,中断管理模块需要做的工作有设置中断向量。

在对中断进行设置的时候可以对中断类型号进行修改。

其实中断类型号的设置在对8259进行初始化的时候就完成了。

数据采集模块是用ADC0809来完成的,通过ADC0809来进行模数转换,ADC0809所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个模块是用来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转换的部分。

在这个模块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如何去处理在设计过程中该怎样去处理送入软件里面的信号的频率,我们在实验中ADC0809所接入的频率为1MHZ,但是也可以去使用2MHZ的这样一个频率,因为是8253的ADC0809是模/数转换器。

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

IN3连接一个滑动电阻器,通过该电阻器改变电阻得到不同的电压值,经过数据采集并转换后通过LED显示得到结果8253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内部有三个计数器,分别成为计数器0、计数器1和计数器2,他们的机构完全相同。

每个计数器的输入和输出都决四、软件设计及分析1.总体流程图图5--主程序流程图2.主要程序编写及分析1.8255A I/o调通端口地址:208H~20FH从端口A输入开关的状态,端口B输出接到发光二极管上,然后由二极管是否发光来判断芯片是否正常start: mov dx,20bhmov al,90hout dx,alabc: mov dx,208h ;端口A读入in al,dxmov dx,209h ;端口B输出out dx,aljmp abc2. 通过按钮产生中断脉冲,向8259申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8255A I/o思路:设置ICW1,ICW2和ICW4,设置ICW1用于指定中断触发方式和芯片的数量,ICW2设置用于中断类型号,设置ICW4主要用于中断结束的方式start: mov al,13h; icw1mov dx,210h; 8259out dx,almov al,8; icw2mov dx,211hout dx,almov al,1; icw4out dx,almov ax,0mov ds,axlea ax,int0mov ds:[4*8],axmov ax,csmov ds:[4*8+2],axin al,dxand al,0fehout dx,almov dx,203hmov al,80hout dx,almov bl,1mov al,blmov dx,200hout dx,al ;pa0stirepeat:hltjmp repeatint0 proc nearrol bl,1mov al,blmov dx,200hout dx,almov dx,210hmov al,20hout dx,aliretint0 endp3. 用8253定时,产生中断,重复第二步。

思路:将中断服务程序的段基地址和偏移地址保存在中断向量表中,即设置ip和cs,可以将中断类型号改为8,中断从IR0端启动。

start: mov al,13h ;设置ICW1初始化命令字(00011011)mov dx,210hout dx,al ;将ICW1输出到偶地址端口mov al,0ah ;ICW2中断类型号基值(0ah),IR2启动mov dx,211hout dx,al ;将ICW2输出到奇地址端口mov al,1 ;ICW4,一般结束中断的方式out dx,almov ax,0mov ds,axlea ax,int0mov ds:[4*0ah],ax ;INT0中断偏移地址,即设置ipmov ax,csmov ds:[4*0ah+2],ax ;中断向量指针,设置cs;in al,dx;and al,0feh;out dx,al;8255初始化mov dx,203h ;控制端口地址,送控制字mov al,80hout dx,almov bl,1mov al,blmov dx,200hout dx,al ;端口A输出,输出1;8253初始化(200H-207H)f=1mhz,t=1us,T=10ms启动mov dx, 20bHmov al,00110110B ;选择计数器0,方式3,先低后高out dx ,al ;送计数方式控制字mov dx,208H ;选择计数器0mov ax,1000out dx,al ;后送高八位mov al,ahout dx,al ;先送低八位mov dx, 20bHmov al,01110110B ;选择计数器1,方式3,先低后高out dx ,al ;送计数方式控制字mov dx,209H ;选择计数器0mov ax,1000out dx,al ;后送高八位mov al,ahout dx,al ;先送低八位stirepeat: hlt ;等待中断jmp repeat;中断服务程序int0 proc nearrol bl,1mov al,bl ;移位后从端口A输出mov dx,200hout dx,almov dx,210hmov al,20hout dx,aliretint0 endp4. 定时中断,ADC 8255 I/o思路:设置控制端口,初始化8253,使用计数器0和计数器1,采用方式3,OUT端输出方波,送数据时先送低8位,后送高8位,Clock1使用1MHZ 的脉冲频率。

将两个计数器级联,最后OUT端输出的方波的周期是:T=1us*1000*1000start: mov al,13h ;设置ICW1初始化命令字(00011011)mov dx,210hout dx,al ;将ICW1输出到偶地址端口mov al,0ah ;ICW2中断类型号基值(0ah),IR2启动mov dx,211hout dx,al ;将ICW2输出到奇地址端口mov al,1 ;ICW4,一般结束中断的方式out dx,almov ax,0mov ds,axlea ax,int0mov ds:[4*0ah],ax ;INT0中断偏移地址,即设置ipmov ax,csmov ds:[4*0ah+2],ax ;中断向量指针,设置cs;in al,dx;and al,0feh;out dx,al;8255初始化mov dx,203h ;控制端口地址,送控制字mov al,80hout dx,almov bl,1mov al,blmov dx,200hout dx,al ;端口A输出,输出1;8253初始化(200H-207H)f=1mhz,t=1us,T=10ms启动mov dx, 20bHmov al,00110110B ;选择计数器0,方式3,先低后高out dx ,al ;送计数方式控制字mov dx,208H ;选择计数器0mov ax,1000out dx,al ;后送高八位mov al,ahout dx,al ;先送低八位mov dx, 20bHmov al,01110110B ;选择计数器1,方式3,先低后高out dx ,al ;送计数方式控制字mov dx,209H ;选择计数器0mov ax,1000out dx,al ;后送高八位mov al,ahout dx,al ;先送低八位STI ;开中断ABC: HLT ;等待中断JMP ABC;中断服务程序INT0 Proc NEAR ;定义过程NEARmov dx,218H ;ADC0809的地址-> dxmov al,0 ;初始化一个低电平out dx, al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IN al, dx ;读转换结果->AL中;输出mov dx,200Hout dx, al;自动结束中断mov dx,210Hmov al,20Hout dx, alSTI ;开中断IRET ;中断返回INT0 endpDELAY Proc nearpush cxmov al,0F00HLOOP $ ;CX<-CX-1;这条指令pop cx ;出栈RET ;从子程序返回DELAY endp ;子程序结束五、系统调试1.调试环境介绍a.运行hk88te这两个软件进行绘图和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