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

合集下载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目录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第一节国内环境分析 (2)一、国民生产总值 (2)二、固定资产投资 (2)三、财政与金融 (4)四、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5)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6)第二节国际环境分析 (7)12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第一节 国内环境分析一、国民生产总值2014年中国GDP 突破10万亿美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图表- 1: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固定资产投资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8948.4153.4158.863.65增长率18.39%10.33%10.09%8.2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010203040506070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0451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4681亿元,增长0.7%,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66918亿元,增长13.5%,增速与1-11月份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916亿元,增长17.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分析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201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这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潜力。

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改革。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中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推动中国经济的更高水平发展。

另外,2014年中国面临一些挑战,如房地产泡沫风险、环境污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引发了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担忧,政府采取了调控措施来遏制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政府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得一些产业面临转移和转型的压力。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淘汰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中国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此外,中国还将积极应对环境挑战,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加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八专题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八专题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专题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出现向实体经济回归动向,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模式转换问题,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可能呈现五大趋势:深入发展的全球化,产业结构低碳化,东西方两大阵营均衡化,经济格局多元化和全球治理一体化。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失衡不断加剧,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全球经济加速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一)全球经济面临转型期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回归实体经济、调整福利制度。

多年来,欧美国家在“重消费、轻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内产业空洞化的状况普遍存在,加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使其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生产布局和“外包”加速发展,国内空心化状况进一步加剧。

“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占据其经济主导地位,金融全球化进程也使其虚拟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逐渐萎缩。

本次金融危机使西方各国重新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开始把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

另外,高福利是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奉行的社会制度。

它的确给西方经济带上不少光环,但高福利带来的高劳动力成本,使这些国家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削弱了竞争力,贸易逆差积聚。

为刺激经济增长,弥补贸易赤字,这些国家不得不增发国债以扩大财政支出。

近年日益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使得这一高福利制度难能为继。

在财政负担的重压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思考改革高福利制度。

欧洲国家“去福利化”倾向开始显现,个别国家开始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支出等。

其次是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模式转换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这两年来,新兴经济体体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

据IMF数据,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过去的30%升至50%以上。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2014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全球经济增速
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实现了
6.9%的GDP增长率,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2014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积极
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方面,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措施,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稳定了经济增长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在2014年,中国继续加强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设,提出并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国际机
构的设立,增强了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力,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2014年,中国的就业状况也较为稳定。

政府积极推进就业政策,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

尽管部分行业面临结构性矛盾和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然而,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经济增
速放缓,部分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金融风险、债务问题等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结构性改革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
展的转变。

综上所述,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与国际合作,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我国宏观调控的八大流派

我国宏观调控的八大流派

我国宏观调控的八大流派1、“货币供应量”流派该派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主要因为:(1)通过货币供应量可以切实控制社会资金的有效需求,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可以通过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对其加以调节;(3)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利率工具从政策手段中解脱出来,实现其单目标(市场化)演变和运作,另一方面央行通过改变外汇储备等手段调控货币投放,既可增加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又可充分发挥汇率政策效果,使其与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相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供应量派”并不否认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认为利率仍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不能忽视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应及时利用利率手段来对经济进行调控,但目前的利率决定机制尚未市场化,利率作为调控中心手段的条件尚不具备。

2、“利率”流派该派认为,宏观调控应以利率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其主要理由包括:(1)西方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利率作为价格杠杆是宏观调控的最好工具。

利率是调节实际产出的最重要手段,因为所有金融资源走向的基本参照物是利率。

(2)利率是宏观调控中最好的微调工具,与准备金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利率调控更容易把握调控的力度。

(3)利率调控更有利于摒弃地方政府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调整国际收支,防范国际套利活动。

3、“汇率”流派该派认为,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及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要求。

主要表现在:(1)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已成为核心目标。

而汇率是惟一与国际收支直接相关、能够迅速反映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及趋势的政策变量;(2)汇率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相比,更符合货币政策实施的要求,能够为中央银行提供合理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3)以汇率为中介目标,符合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向的发展战略。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随着泰国英拉政权的倒台,克拉运河再次搁浅
上海自贸区获准的国际背景
• • 第一,中国将面临“二次入世” 2013年6月召开的伦敦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欧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 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谈判将在两年内完成。这是规模最大的自贸区(FTA) , 要将美欧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一半, 如果在预期内顺利谈成,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 这一政策行为是奥巴马政府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后又一重大的对外经济战 略,TTIP和TPP的联手,将共同抑制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进攻性地位,有可能 再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驱赶到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 这两个自贸区的共同特点是——不包括中国。如果上述谈判按计划完成,中国将面临 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第二,中国经济换挡减速过弯,不能长期依赖外贸。 上海自贸区由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 税区组成,共占地28 平方公里。 二、上海自贸区发展方向 (1)、监管理念,包括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转变,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促进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尤其是金融 服务业; (3)政策的开放度,在贸易结算、税收优惠以及外汇政策等方面要更具优势。
上海自贸区的价值(一)
新加波发达的根本原因
• 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 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 、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 马六甲海峡。由于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另一方面 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而且许多港口不能停 靠大船(比如上海)。因此货主往往选择在新加坡转船。所以,即使 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虽然在上海,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仍然在新加坡 。几乎上海期交所挂牌的所有大宗货物的交货地都是新加坡。新加坡 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 • 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 金融中心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 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 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 金融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加坡发达的根本原因。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一)美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但回升势头良好受异常严冬和减少购债规模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一季度有所放缓,预计为1%-1.5%左右。

2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增加7.7%至423亿美元,为去年9月以来最大。

3月份,由于严寒天气的影响下降,服务业活动加速。

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82.3,远超过预期的78.6,达到2008年1月以来最高值。

就业市场正进一步改善,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4月5日止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为30万人,是2007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预计美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加速,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

3月19日,美联储宣布从4月起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650亿美元缩减至550亿美元。

预计美联储将稳步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并有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正式加息。

(二)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复苏动力依然不足自去年二季度走出衰退以来,欧元区经济一直保持温和复苏势头。

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1.2%和1.8%。

2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ESI)为101.2点,比1月上升0.2点,是2011年7月以来的最高位。

欧元区5个大经济体中,意大利、荷兰和德国的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上升2.4点、0.6点和0.4点,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景气指数均下降了1.4点。

尽管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但失业率仍然维持历史高点(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情况尤其严重),目前0.7%的通胀水平也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左右目标。

高失业率和通胀率持续走低表明,欧洲经济复苏未传导至所有部门,动力仍然不足。

(三)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复苏,结构改革进展较慢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日本经济已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扩张。

近日IMF预计2014年日本经济增速为1.4%,2015年为1.0%。

近期,日本出口趋稳,资本投资出现明显增长,但由于消费税上调,日本大型企业对未来三个月内的商业景气预期有所下滑。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我国在目前经济遭遇的最大挑战仍然是经济运行,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放缓和下行的压力,但总体的走向和方面还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外汇储备也在大幅度地增长,接下来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来进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成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在201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7.5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指数同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总的来说,从需求的衰退周期逐渐向供给调整周期转换,伴随着这种有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2013年我国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十分突出,虽然经济增长的幅度不大,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大大地提高。

工业增长的速度继续下行,但服务行业的能力在逐步地增强。

制造业在全面而有深度地调整当中,已经从最低谷开始回升。

物价总体看来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仍然在继续。

普通的贸易都基本恢复了弱势增长,但是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还是比较突出。

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的投放力度上基本维持了偏松的力度,但是仍然没有缓解资金的供需矛盾。

到了2014年,我国的经济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尽管经济复苏的稳定性正在积蓄着力量,这对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的,结构调整、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和房地产下滑等因素,是影响2014年经济运行比较主要的不利因素。

产能过剩会使经济运行中的乘数效应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只能提高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利用率,并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使终端需求增加,但根本上的产能过剩。

还有,地方政府的债务在不断地增加,房地产的价格却在不断地上涨当中,这就给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从目前来看,一些管理措施造成了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下滑。

我们不能低估房地产下滑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多重的负面因素,它可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增长势头放缓和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结构调整、产能过剩1.近两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落的因素是多重的,我国在产业结构、需求和供给结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世界经济也在迅速地增长,造成了需求不强烈的环境,房地产业的下滑对相应的行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2014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014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Your company slogan
2013年中国经济的格局(续)
多种因素导致投资增速放缓
2013年中国主动推动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决定了 投资增速放缓的基本态势。2013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9%。2013年的中国经济,比较明显 地受到了政府换届的影响。首先是密集甚至剧烈的政府官员换 届,其影响持续了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其次,2013年是 新的中国领导层的政策准备期。在经过了紧张的准备后,新的 中央领导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出了规模空前的全面改革计 划。在新政府的政策准备期,许多重大政策形势不明朗,使得 部分投资出现观望。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产业结构调整,也抑 制了部分产业的投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投资增速放 缓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在上升,足以说明中 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在2013年没有取得结构性的进 步。见下列图
Your company slogan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改革要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Your company slogan
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
一、金融自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家庭储蓄回报, 以及放松跨境资本流动管制。 二、让地方政府来负担大部分社会性支出,同时赋予地方政府 新的征税权,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和举债的依赖。 三、给予农民更大的土地经营自主权,尽管农民的土地从形式 上仍为国家所有。 四、取消政府对能源价格的管制,这对于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 努力至关重要,但汽油和电力价格的上涨将难以被消费者所接 受。 五、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李克强总理已承诺在任期内将行政审 批事项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六、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据世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 系数已从1981年的0.29升至2009年的0.42。基尼系数是衡量社 会成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 配越平均。 七、改革户籍制度,让进城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 待遇。

2013~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我国经济已进入7%~8%的增长区间

2013~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我国经济已进入7%~8%的增长区间

2013~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我国经济已进入7%~8%的增长区间张立群内容提要:进入2013年以后,经济增长始终在7%~8%区间波动,主要是稳增长政策的综合成效㊂在政策引导和经济基本面支持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7%~8%的增长区间㊂外部环境仍不稳定,增加出口困难较大;受房地产市场波动㊁资金来源制约影响,投资存在下行压力;未来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㊂应预留财政货币政策相机抉择㊁调整的空间,视就业等方面形势,适度下调经济增长底线;围绕新型城镇化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财产责任约束机制,积极构筑和巩固经济增长的新基础㊂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㊀分析展望㊀增长区间㊀稳中求进一㊁2013年:经济增长在7%~8%区间的调整稳定之年㊀㊀进入2013年以后,经济增长始终在7%~8%区间波动(见图1)㊂其中1~2季度连续小幅回落,3季度回升,4季度预计又有小幅回落(本文中数据,月度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报告;季度和年度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季度㊁年度统计报告)㊂㊀㊀图1㊀2012~2013年季度G D P 增长率注:2013年4季度为预测值㊂(一)三大市场需求增长趋稳决定经济增长走势的短期因素是市场需求㊂2013年经济增长的区间,首先是由市场需求水平所决定的㊂1.出口增长低位走稳㊂2013年出口比上年增长7.9%,增速与上年持平㊂其中1~3季度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较上年同期水平(7.4%)略有提高,12月份同比增长4.3%㊂从1~3季度增长率的变化轨迹看,波动幅度很大,且总体呈下降态势(见图2)㊂出口数据的这一特征,主要受热钱流入导致的出口 一日游 影响㊂如果剔除这一因素的扰动,据估计1季度出口增长为6%左右,2季度为4%,3季度为6%,1~3季度平均增长5.3%,低于上年同期水平㊂从变化趋势看,呈低位走稳态势㊂受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外贸出口企业状况大体稳定,支持出口的政策措施增加;尽管有人民币汇率重新加快升值的影响,但四季度出口增速仍有所提高㊂㊀㊀图2㊀2013年出口月同比增长率2.消费增长基本平稳㊂消费同比实际增长率基本平稳(见图3)㊂其中1~2月份增速下降,主要由于治理公款消费㊁禽流感㊁雾霾天气等因素影响㊂由于就业4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邮政编码:100010,电子邮箱:z h a n g l q @d r c .go v .c n ㊂形势总体平稳,收入增长和消费预期比较稳定,消费物价涨幅平稳,这些构成支持消费平稳增长的基本面㊂此外汽车市场的持续温和恢复,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带动家电㊁家具㊁装修材料等销售活跃,也对消费平稳增长提供了积极支持㊂㊀㊀图3㊀2013年消费月实际同比增长率㊀㊀图4㊀2013年投资增长㊀㊀图5㊀2013年制造业㊁房地产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投资增长小幅波动,总体平稳㊂2月份以后,投资增长率一度连续小幅回落,6月份以后开始企稳并有小幅回升(见图4)㊂投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增长,出现不同特点㊂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先落后升,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在20%左右的水平开始出现调整波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高于20%,但也有一定波动(见图5)㊂制造业投资增长决定于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水平,以及由其决定的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㊂而决定制造业企业订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消费㊁出口以及各类投资项目的材料㊁设备采购活动㊂由于消费增长比较平稳,出口增长波动和投资增长波动是引起制造业投资波动的主要因素㊂这也表明制造业投资具有从属性质,是滞后变量㊂制造业㊁基础设施㊁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接近80%,如果制造业投资具有从属性质,则主导投资变化趋势的就主要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㊂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由政府主导,围绕稳增长的目标,这一投资自2012年以来低位趋升,增长率目前已经在20%以上,是支持投资增长最重要的因素㊂房地产投资则取决于房地产市场形势,虽然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而可以影响到房地产投资,但比较起来,具有较多不确定性㊂目前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大体维持在20%附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则超过20%,两项投资增速由低转高的时间已经1年多,已经带动制造业投资由低转高,因此可以认为,投资平稳增长的基础已初步建立㊂综合以上情况,2013年出口㊁消费㊁投资三大需求增长总体趋稳,引导经济增长进入了7%~8%区间㊂(二)决定需求增长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宏观经济政策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由控通胀转向稳增长,这可以视为一个政策的转折点,即从 一揽子 计划的撤出状态,重新转向稳定经济增长㊂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整以及相应的政府投资增速(主要表现在重大项目㊁基础设施投资)由低转高;以及货币政策由紧转松(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年度新增贷款额度由7.5万亿扩大到8.1万亿)㊂受政策效果影响,2012年投资增长由落转稳,支持经济增长率在4季度出现回升(由3季度的7.4%提高到7.9%)㊂初步实现了筑底企稳的目标,但尚未形成支持经济增长稳定在7%~8%区间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㊂2013年则是探索经济在7%~8%区间平稳增长的可行性,以及形成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开创时期㊂从2013年的经济运行态势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㊂其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率尽管有一定波动,但始终围绕7.5%这一中位线上下起伏,没有出现趋势性回落,波动幅度不大(见图1)㊂财政政策没有进一步扩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没有出现大幅上扬,政府投资项目的选择更为谨慎,更注重与转型升级活动紧密结合㊂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㊁节能减排㊁信息基础设施㊁全国铁路网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经济转型升级活动;加大了改革力度,积5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期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㊂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同时稳定资金链条㊁稳定货币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快速累积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和重要经验㊂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兼顾当前与长远㊁兼顾稳定需求和改善供给,初步形成了新的体系㊂对支持三大需求增长趋稳,支持经济增长稳定在7%~8%区间,开始发挥明显成效㊂这使2013年成为进入转型升级主导的中高速增长的开局之年㊂二㊁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支持因素分析㊀㊀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持续回落,但2013年回落态势明显趋缓(见图6)㊂㊀㊀图6㊀2010~2013年G D P 增长率(一)发展环境变化和刺激性政策退出是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03~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7%㊂为什么经济增长率出现逐级下降,我认为主要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和城市承载力的瓶颈制约㊂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发达国家经济,也使国际贸易水平明显降低㊂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2003~2007年年均增长16.6%,2008~2012年年均增长3.2%;与之对应,我国出口增长率由29.2%降低到9.4%,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㊂从国内看,城镇体系发展粗放,不协调㊁不均衡㊂人口㊁产业等经济要素重点向一㊁二线大城市集中,这些城市对此缺少预见和必要的准备,承载能力严重不足㊂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明显地抑制住㊁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㊂近年来一㊁二线大城市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表明其承载能力已难以支持汽车进入家庭活动的快速发展㊂限制购车的城市不断增加,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势头受到抑制㊂2002~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2011~2012年,降低到3.4%㊂房地产方面主要表现为供地瓶颈制约㊂由于买房需求集中在一㊁二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也集中于此,随着其快速发展,这些城市的房屋建设用地供给越来越不足㊂2003~2012年,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见图7)㊂土地约束直接抑制住房供给增长,为了稳房价,政策重点集中于管理买房需求,最终必然使房地产市场需求水平下降㊂2002~2010年,城镇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8.7%,2010~2012年,年均增长仅为2.7%㊂2012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形势明显好转,但总体是恢复性的㊂在一㊁二线城市供地制约和稳定房价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快速扩大的时期已经结束㊂㊀㊀图7㊀2003~2011年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数据来源:2003~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㊂出口高增长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是2003年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主要的市场需求动力,这两个方面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使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㊂城市承载能力不足,还使城市劳动力成本提高,房租㊁物流等成本提高,这些都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减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和能力㊂市场需求和要素成本条件变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㊂2008~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主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揽子 计划的作用㊂其防止了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与国内发展环境变化作用的叠加,防止了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㊂也应该认识到, 一揽子 计划依靠财政政策㊁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在政府债务和通货膨胀方面的压力会快速扩大,其及时退出不可避免㊂随着 一揽子 计划退出,经济增长率必然会进一步回落㊂(二)支持中高速增长的主要条件我国经济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阶段较大波动以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总体进入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一直在7%以上(见图8)㊂其基本原因是工业化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㊂改革开放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创业活力增强和生活水平提高从生产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工业化㊁城镇化快速推进㊂而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高储蓄带来的资金优势,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结合形成的技术供给优势,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化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㊂这些基本条件目前仍然存在,没有本质的改变㊂6从供给方面看,人口红利消失㊁制度决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减弱㊁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是担心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的重要依据㊂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3亿人,在城镇就业的3.7亿人,农民工2.6亿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目前不存在劳动力资源不足㊂招工难㊁招工贵,主要是产业布局和城市承载能力问题使劳动力进城难,在城市留下来难上加难;此外也由于教育制度㊁择业偏好㊁产业升级等问题使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㊂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正处于从简单引进到学习㊁消化吸收再创新㊁原始创新的转换阶段,支持技术创新的制度在现实需要日益强劲的推动下,通过改革正在逐步孕育成长,制度决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逐步增强㊂这些尤其在东部地区和劳动技术密集的产业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㊂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效表明,我国正在逐步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㊂这些事实表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不会因为这些问题持续下降㊂从制度方面看,适应发展的要求,改革的深化正在进一步消除制约生产力解放的体制㊁机制弊端㊂㊀㊀图8㊀1996~2012年G D P 增长率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㊂综合以上情况,也考虑需求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虽有下降(2003~2007年间大体在10%~11%),但目前仍保持在7%~8%之间㊂三㊁2014年:经济运行继续稳定在7%~8%区间,但中位点可能略有下移㊀㊀尽管市场需求㊁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逐步趋稳,居民㊁企业㊁政府和社会等方面对经济增速下降后的环境逐步适应,但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㊂从三大需求方面看,一些问题仍需高度重视㊂(一)出口增长预计仍将停留在较低水平我国出口增长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适应过程,增长水平既取决于外部市场变化,也取决于自身转型升级和综合竞争力的变化㊂在宽松货币政策和政府债务进一步扩张的支持下,预计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大体平稳;受美元等货币扩张的拉动,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㊂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预计大体平稳㊂但国内出口企业转型调整仍处于关键时期,成本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微利甚至没有利润等考验仍然比较严峻㊂据商务部有关部门估计,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在3%左右㊂2014年美国仍面临债务上限谈判问题;日本将提高消费税(从5%提高到8%);欧洲债务风险及经济稳定的基础还比较脆弱㊂对中国经济预期好转,对其他方面经济预期转差的可能性较大㊂热钱流入增加及人民币汇率较快升值的可能性仍然较大㊂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抵消出口企业微薄的利润,严重影响出口积极性,进而抑制出口增长㊂基于这些因素分析推测,2014年出口增长总体仍将停留在较低水平,出口增长率预计在7%左右㊂(二)消费增长基本平稳我国居民消费刚性较大,2011年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6.3%,农村居民为40.4%;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预计消费增长将保持平稳㊂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预计仍处于调整状态,与2013年比较,汽车市场将转为平稳增长,房地产市场带动的家居产品销售预计也将转为平稳增长㊂受基数影响,治理公款消费对消费增速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消失㊂综合这些分析,预计2014年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实际增长11%左右㊂(三)投资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从前面分析看,投资增长主要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主导㊂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现象㊂一线大城市表现为供不应求,房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三四线城市总体表现为供大于求,前几年建设的房屋销售困难,资金回收难度大㊂如果一线城市住房供给跟不上,则稳定房价的重点将进一步倾斜于需求管理,进而抑制一线城市买房需求的释放;三四线城市本来就买房需求不足㊂综合分析,房地产市场增速将放慢,进而会引起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㊂尽管有棚户区改造等政府建房投资支持,但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压力仍然较大㊂受稳定财政赤字水平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㊁土地财政萎缩等因素影响,预计2014年各级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能力将有所减弱,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有下行压力㊂综合这些情况,2014年投资增速趋降,预计为18%左右㊂综合需求因素进行测算,预计2014年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增长率的中位点低于2013年(7.6%)㊂2014年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预计保持平稳增长;针对新形势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保障食品供给的基础,有效防止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针对各类城市具体情况分别实行相应的房地产市场调控7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期政策,防止一线大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供大于求㊁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竞争,预计将对工业品价格上涨形成有效抑制㊂综合分析,2014年价格涨幅保持平稳,C P I 涨幅预计在3%左右㊂四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巩固经济增长的新基础㊀㊀基于对2014年经济走势的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相互转换㊂进一步增强定力,根据就业㊁企业效益等方面的情况,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率下线,减轻政府财政及货币政策压力;同时在财政预算方面预留必要的回旋余地,应对市场力量意外减弱,特别是外部市场意外波动导致的风险㊂在宏观稳定背景下,要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和过剩产能调整这两大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快巩固经济增长的新基础,增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㊂(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相机向 双稳 方向调整财政预算以应对可能的风险为上限确定收支㊁赤字等相关指标,预留必要的回旋调整空间;在实际执行中则应突出结构性减税㊁优化支出结构㊁控制财政赤字等选项,在各方面逐步适应经济增速下降的前提下,逐步稳定政府投资等相关支出的增速㊂货币政策应继续统筹考虑货币金融环境稳定㊁资金链条可维持㊁控制金融风险聚积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目标综合协调,并应视经济增长的情况,逐步向控制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方向倾斜㊂(二)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城镇化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一线大城市,特别是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少数大城市单兵突进,导致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以及相关就业过度向这些城市集中,使城市承载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整体㊁长远㊁系统考虑,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前瞻性㊁欠账较多,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㊂推进城镇发展模式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首先要解决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这些问题㊂应以城市群为基础,在国家国土资源长远规划指导下,加快组织力量制定各城市群的整体长远发展规划,在充分征求所在地区各方面利益相关主体意见后,报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批准㊂及时公布批准的规划方案,落实规划的有关安排,增强社会各方面对规划及其执行的监督㊂在规划指导下有步骤㊁高质量㊁先地下后地上㊁适度超前地推进城市群及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建设㊂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问责制,严格追究㊁就地追究发生质量问题项目决策者㊁组织领导者的责任㊂(三)加快实现各城市群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均质化导致少数大城市单兵突进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在城市发展方面缺少统筹协调㊂直辖市㊁省会城市㊁计划单列市政府配置各类资源能力相对较高,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㊁公共服务㊁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使这些城市聚集产业和人口的能力较强,进而导致产业与人口在这些城市过度聚集㊂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以城市群为基础统一相关的行政管理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在城市群内实现大体均质的城市发展环境,引导产业㊁人口在城市群内合理布局㊂这也是解决汽车使用空间狭小㊁买房需求过度集中的治本之策㊂要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划分,加快形成以各城市群为基础的统一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协调好相关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㊂(四)努力增加一线大城市住宅建设供地,加快引导产业㊁人口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一线大城市,应合理调整商业㊁工业建设用地,积极增加住宅建设供地,为稳定房价,保持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提供支持;在城市群整体功能提高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产业㊁人口向城市群和城市圈内的二三线城市转移,扩大二三线城市的买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在更广阔空间发展㊂根据房地产投资出现的波动和稳定投资的要求,对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酌情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强城市群和城市圈内的地上和地下交通建设,政府财政应予以必要支持㊂把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与稳定投资增速和推进新型城镇化㊁扩大房地产发展空间紧密结合起来㊂(五)围绕产能过剩现象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产能过剩是促进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之一㊂要充分发挥产能过剩推动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通过完善制度,实现各类企业的优胜劣汰和持续的新陈代谢,不断把更优秀的企业选择出来,把落后的企业淘汰出局,这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也是推动制造业投资趋向活跃最重要的制度保障㊂最重要的是完善财产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决策㊁经营㊁管理失败的责任,合理规定承担责任的细则,完善市场退出机制㊂在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基础上,应更严格地执行破产制度,完善企业㊁个人的征信制度,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执法能力㊂提高市场竞争对产能选择优化的能力㊂(责任编辑:钟培华)8。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着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各行业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挑战和机遇,需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合理规划和调整发展策略,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要任务。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压力,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的适度稳定,确保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制造业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业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

在制造业中,机械、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服务业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包括金融、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文旅等行业。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应有之意,更是推动体制改革、为之营造一个宽松宏观环境的迫切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衰退周期逐渐转换为供给调整周期,并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

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2013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是,伴随中国经济长达三年的持续调整,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调整也已经比较充分,赢利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企业自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2013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下跌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与伴随着结构转型服务业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有关。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工业服务专业化的趋势等,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从而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率先步入复苏之路。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

2013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只有18.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 .5个百分点。

尽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比上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自2月份以来,增速逐月稳步回升。

由于投资关联效应和收入放缓效应,更多上游行业及消费品行业的投资受到了影响,是导致制造业全面深度调整的主要原因。

汽车消费、网络消费以及与住宅成交量相关的居住类消费等都有明显增加,则是促使消费持续回暖的根本动力。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第一篇: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年,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地为“*”划上句号,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实现了翻番和突破。

为了使“*”开局之年的工业经济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捕捉信息、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我这里结合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就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政策走向作个发言。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两个不变,六个隐忧”。

“两个不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

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增长。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包括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转移继续加快。

“六个隐忧”:一是发展不平衡加剧,二是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四是国际投资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五是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六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等。

国内环境是“五个有利,五个深层次问题”。

“五个有利”:一是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今年是“*”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三是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我省将加大扶持苏北的力度,南北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扩大。

“五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竞争日益显露;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五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五大宏观经济政策

五大宏观经济政策

五大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

下面是五大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过热,避免通货膨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金融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在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当国内汇率过高时,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干预来增加外汇供给,降低汇率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当国内汇率过低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以促进进口,调节国际收支。

4. 劳动力政策:劳动力政策是为了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改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少劳动力税收负担、提高工资水平等手段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5. 结构性改革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包括改革市场体制和机制,扩大市场准入,促进私有化和市场竞争,推动科技创新等。

结构性改革政策旨在提升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并使经济更加具有韧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五大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劳动力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需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区发展和改革局翟先斌(2014年7月15日)一、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今年上半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上升。

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至7.5%,维持全年GDP增长7.5%预测不变。

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一些省市把加大投资作为遏制经济下滑的最主要手段。

从全省情况来看。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消费市场、外贸出口增幅继续提升。

从全市的情况来看。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除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指标差日历进度外,其他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同时,全市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4月以来,全市工业效益出现下滑,食品医药、盐磷化工、纺织服装、汽车机电和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增幅较低。

二、上半年主要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6%,占年计划目标171.8亿元的43.6%,掉日历进度6.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年计划目标159亿元的51.3%,超日历进度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年计划目标40.8亿元的50.9%,超日历进度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年计划目标88.3亿元的50.4%,超日历进度0.4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年计划目标15.7亿元的63.1%,超日历进度13.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4336.8万美元,同比增长115.1%;占年计划目标6790万美元的62.2%,超日历进度12.2个百分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第1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2014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

2014年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第四年,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

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

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会议强调,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矛盾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矛盾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矛盾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平衡。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确保物价水平相对稳定,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目标。

价格的不稳定性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人民生活和企业经营。

3. 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还要追求充分就业,即实现就业供求的平衡。

充分就业可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并推动经济增长。

4. 国际平衡:国际平衡指的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即国际贸易的收支持平衡状态。

国际平衡有助于维持经济稳定,并确保国际经济关系的正常运行。

这四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

例如,经济增长有可能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影响价格稳定的目标。

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实现充分就业可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从而推高工资水平,进而影响物价水平。

此外,国际平衡与其他目标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例如追求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做出平衡考虑,以求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2014年股市行情回顾

2014年股市行情回顾

2014年股市行情回顾摘要:一、2014 年股市概述1.整体表现2.主要事件二、市场走势分析1.上涨阶段2.调整阶段3.下跌阶段三、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2.监管政策四、行业表现1.表现优异的行业2.表现不佳的行业五、投资者策略1.投资建议2.风险管理正文:【2014 年股市概述】2014 年,我国股市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

在全年行情中,投资者经历了从年初的期待到年中的热情,再到年末的谨慎。

全年上证综指涨幅达52.87%,深证成指涨幅达35.62%。

这一年的股市波动较大,但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不少机会。

【市场走势分析】1.上涨阶段:2014 年初,受政策预期和经济数据改善的影响,股市逐步走高。

春节后,随着两会政策的明朗,市场进一步上涨。

2.调整阶段:年中,受宏观经济数据波动、IPO 重启等因素影响,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但在政策托底和经济基本面支撑下,市场很快恢复了上涨势头。

3.下跌阶段:年底,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但在年末政策发力、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市场跌幅收窄,逐步企稳。

【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2014 年,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措施,包括降准、降息等,为股市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监管政策: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查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有利于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行业表现】1.表现优异的行业:2014 年,表现最好的行业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

这些行业受到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影响,股价表现抢眼。

2.表现不佳的行业: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等表现不佳,受制于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等因素,股价走势疲弱。

【投资者策略】1.投资建议:在2014 年的市场行情中,投资者可以关注政策扶持、行业景气度高的板块和个股,做好风险管理,把握市场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时间:2014-01-27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经济政策的总纲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

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

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着力防控地方债风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三、结构性色彩更浓: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2014年虽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也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其目的、内涵和做法上将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结构性色彩将更浓,将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

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财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一是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调整优化国内需求结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是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农业“休养生息”,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产品国际供给能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支持精准扶贫。

三是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有效保障改善民生。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完善机制,堵塞漏洞,规范运作,公开透明,千方百计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

四是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并支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五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控债务风险。

六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同时,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编制和审查的重点由现在的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转变。

税收将不再是预算确定的任务,而是转为预期目标,从而克服以往预算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推进政策公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预算。

二是完善税收制度。

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消除重复征税问题。

调整消费税制度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

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减少房产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费,清费立税,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

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资源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特别是征管职能划分,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在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础上,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四、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从本次审计署债务审计结果看,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到2015年末需要偿还的债务占比达到53.9%,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再融资的压力较大,加之地方融资平台自身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较弱,将不可避免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

虽然债务总体可控,但局部信用风险不排除一触即发的可能,这就使央行面临两难局面。

央行既希望通过信用事件来降低金融领域风险偏好,又要防控局部信用风险上升成为全局风险的可能,因为一旦引发系统性信用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收缩必将刺破金融泡沫。

今年的目标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平稳,又要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还要为改革留出充分的空间。

因此,央行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替换了2013年强调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4年,预计央行将通过综合运用存准率、正逆回购、央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状况,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在2013年取得实质突破,2013年7月,中国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近年来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

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先后实现市场化,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上限管理。

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今后改革剩下的问题在于如何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目前来看,业界呼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于2014年推出。

目标是通过利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开放资本账户来建立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价格体系。

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八大走向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时间:2014-01-27五、区别对待、公平竞争:区域政策的特点我国一系列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了经济整体活力,区域增长格局已出现重大转变。

2014年,实行区别对待仍是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4年,将加快制定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扩大退牧还草范围。

加快出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

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

支持前海、南沙、横琴、平潭等重大平台建设,抓紧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

同时,我国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路桥的轴线开发,带动更大范围的腹地发展。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促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

推动云南、广西等地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支持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支撑带。

为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还将推进对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等跨越式发展,落实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施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在注重区别对待的基础上,也将更加注重公平,即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内容。

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保障,实现不分区域、城乡、工农、公私、贫富,一视同仁地实施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民享有的同权化;加大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与此同时,税收优惠将与区域规划脱钩。

据统计,目前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共有30项,同时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项目。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者出台“土政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制造税收“洼地”,严重影响了国家税制规范和市场公平竞争。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扎实推进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工作,清理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执行到期的将彻底终止不再延续,对未到期限的将明确政策终止的过渡期,对带有试点性质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将尽快转化为普惠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后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

六、激活民间力量: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是短期的政策着力点,也是中长期的战略选择。

就扩大消费而言,要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消费质量,关键在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这就意味着需要推动实现稳定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