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国学泰斗张岱年认为中华精神集中表现于《周易》中的两个命题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一般认为,如果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其特色则又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注重整体精神,强调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归结为儒、释、道三大流派,而其中以儒家思想对世人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尤为深远。
儒家提倡“忠恕之道”,“仁爱”原则;推崇“内省、慎独”的道德修养法;强调“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方法,这些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现举以下几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人生态度的阐述。
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
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天”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光辉思想。
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
《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中国人崇尚天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浸染,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待人,这对于社会秩序的优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结晶,它蕴含着独特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
这些思想和追求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爱”。
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关怀、尊重和照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根据儒家思想,一个人应该以仁爱的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接触频繁,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仁爱的心态,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个核心思想是“和谐”。
和谐是指不同个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人们应该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和谐的精神追求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自然与人类和谐等。
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的追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人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是“中庸”。
中庸是指追求平衡、适度和稳定。
儒家思想中提倡追求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和过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被视为一种理性的行为准则,人们应该保持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并追求内外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中庸的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往往容易陷入极端和过度。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衡,追求适度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仁爱、和谐和中庸的思想都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关爱和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
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
现代意义:(一)关怀人本:中国传统文化很在程度上来说是关注人生的文化,而这在世界文化体系中都是十分珍贵的。
其中有很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讨论,也都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
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二)道德的教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
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传统人伦关系中的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三)追求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称,它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独特,通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和礼。
仁义是指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而礼则是指社会公众行为规范,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习俗来维护社会秩序。
这两个价值观念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道德品质;义是指遵守社会道义,奉行公正正义的行为准则;礼是指社会规范和礼仪习俗;智是指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行为;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用的品质。
这些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强调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追求心灵自由,主张“无为而治”,即自然而然的有序发展。
道家文化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自然之道,通过修炼和悟道来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支柱。
除了儒家和道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佛教文化、艺术文化、文学文化等多个方面。
佛教文化以佛陀创立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为核心,强调人生苦难的解脱和心灵的觉醒。
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宗教、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文化以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文学文化则以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为代表,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受到了诸多的冲击和冲击,许多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形式面临着淡化和忘却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多元共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之一、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共存的国家,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不同民族的存在,还体现在对不同思想、信仰、价值观的容纳和接纳上。
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尊重和理解差异,追求和谐的共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宽容、和谐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强调和谐与统一的思想,例如“兼爱天下,是谓圣人”的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把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天与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协调一致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以人为本、保护人的权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发展,倡导人类全面发展,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除了多元共生、和谐统一和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诚信、孝道、仁爱、义务等价值观。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强调诚实、守信、信任等与他人的关系。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美德,注重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孝顺亲人。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为他人着想。
义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鼓励个人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多元共生、和谐统一、人本主义。
这些核心理念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建设和谐共存的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
1、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2、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
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3、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4、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
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
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四观
中国传统文化四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其中包括了四个重要的观念,即仁、义、礼、智。
这四个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
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观念之一。
仁者爱人,关怀他人,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提出了仁的理念,他认为仁者必须具备的品质是善良、宽容和关怀。
仁者不仅关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还关心他人的福祉和幸福。
仁义礼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基本观念,其中的仁是最为重要的,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
义者公正,遵守道德法则,做到公平和正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义理念。
他认为人类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义者不仅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还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做到公平公正。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礼者尊重他人,注重礼节,讲究礼貌和规矩。
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提出了“养礼”和“养人”的观念,认为通过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可以培养人的品质和修养。
礼者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稳定,注重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核心观念。
智者明理,善于思考和判断,具备才智和智慧。
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提出了“致知”和“格物”的观念,认为通过学习和思考,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智慧。
智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观,即仁、义、礼、智,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这四个观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追求和向往。
它们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阐述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南和准则,为实现人类的和谐和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思想体系的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的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其核心理念是“仁爱”、“中庸”和“天人合一”。
二、道德伦理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这些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三、家庭观念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观念深入人心。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强调亲情、和睦相处和代代相传。
四、人际关系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注重维护社会和家庭间的和谐关系。
五、礼仪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礼仪文化体现在社交礼仪、宴会礼仪和节日习俗等方面。
六、兼容并蓄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吸纳并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例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信仰体系。
七、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中国传统文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包括绘画、音乐、戏曲、舞蹈、剪纸、立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八、文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字的发明和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承和发展。
文字在文化传承、文学创作、历史记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节日和习俗的丰富多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丰富多样。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意义。
这些节日和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息。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思想体系的独特性、道德伦理的重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重视、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艺术形式的丰富性、文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节日和习俗的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包括着丰富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核心价值观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会秩序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下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现代社会,回顾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仁爱仁者爱人,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仁者以爱心待人,尊重他人,布施利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孔子曾说:“人之所以为人,仁也。
”仁爱使人心存善念,宽容包容他人,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
在现代社会,仁爱价值观被视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动原则,提倡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礼仪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孔子曾说:“礼仪者,人伦之端也。
”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心灵修养和价值信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尊重文化传统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在现代社会,礼仪价值观也在不断弘扬和传承,提倡人们重视礼仪,传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三、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孝道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家庭伦理、社会风尚。
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传承家族文化,都体现了孝道的精髓。
在当下社会,孝道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家庭关系,传承家庭文化,弘扬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四、忠诚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核心价值。
忠诚是品德高尚的表现,是一种信仰、一种真诚的行动。
在中国古代,忠臣义士的故事被传颂不衰,忠诚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首先,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仁者爱人,宽容、关心和尊重他人是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仁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也会扩展到整个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尽力帮助他们。
其次,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
义是指道德、公正和正义的准则。
中国人追求道义的合理和公正,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和正义。
义人不仅会依法行事,还会有个人道德的追求,不违背良心。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核心价值观。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心灵追求。
中国人重视礼仪,在各种场合中遵循特定的礼仪和行为准则,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尊重和和谐。
礼的核心是尊重他人,注重从内心出发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智是指智慧和知识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智的追求强调的是内在的智慧和道德的智慧。
中国人注重培养自己的智慧和知识,用智慧解决问题,追求更高的道德成就。
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
信是指守信用、诚实和可信赖的品质。
中国人追求真实和诚实,注重信任和信用。
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
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忠是指对国家、家庭和朋友的忠诚。
中国人崇尚忠诚,将忠诚视为一种美德,忠诚于国家和家庭是重要的道德规范。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核心价值观。
孝是指对父母的敬重、关爱和照顾。
中国人视孝行为重要的道德准则,认为孝顺父母能够带来幸福和福报。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视和传承的价值观。
这些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们指导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尽管时代在变化,但这些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方面。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忠诚、孝道和仁爱。
2. 礼仪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礼仪。
对于中国人来说,文明礼貌的行为是对他人尊重和关怀的表达。
礼仪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3.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强调平和、中和、均衡、节制和适度的原则。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各种事物中保持均衡,不走极端。
4. 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尊重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中国人通常对年长者表示恭敬和敬意。
传统价值观包括孝道、家庭观念、人际关系等。
5. 聚会和庆祝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和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情感和生活方式。
6. 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
中国的书法以其独特的字体和笔画技巧而闻名于世界。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常常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思想。
7. 中国茶文化: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认为喝茶可以提神醒脑,有助于身心健康。
茶具有汇聚家人和朋友的作用,也是重要的社交和交流媒介。
8. 中医和养生: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注重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强调防病于未然和调整身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养生理念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和情绪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深奥而丰富的体系,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生活方式。
这一文化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_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_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社会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我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他们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影响着中国的制度方针。
1.阴阳思想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的统一。
它们是一正一反互相对立的,但又统一在一起。
同时,对立双方又各向对方转化。
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
2.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社会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所以人与自然相通相应,息息相关,是个统一体。
由此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中华传统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这正是“天人合一”的突出表现。
3.“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社会上、自然界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中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实行中庸之道、必须具有三个前提:一是承认各种事物互不相同,各有特色,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是要有忍让意识,处理问题最好彼此有益,实现“双赢”。
三是要有修养与品格。
4.修身克己,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并强调“修身为本”。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自己优秀了,才能走好下几步路。
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凝聚着数千年来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撑,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仁爱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并倡导以仁心为出发点,推动社会和谐与公平。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诗词文学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文学拥有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诗词被视为艺术的巅峰之作。
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通过对自然、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抒发,传递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流传至今,被中国人民广为传颂。
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各种传统节日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热闹非凡。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月亮、吃月饼,并祈求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传统艺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京剧、评剧、豫剧等戏曲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
这些戏曲形式通过音乐、唱腔、身段、表情等多种表达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也是独具特色的,通过笔墨间流露出的意境和情感,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操。
传统医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医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传统医药使用自然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身心的和谐。
中医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被世界各地誉为一种独特的疗法。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和“五行”,它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为世界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数千年来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仁爱和仁义仁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宽容、慈悲和付出。
仁爱是以心为本的道德原则,它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互助、团结。
仁义是对人性的基本要求,是追求和谐、平等、公正的道德准则。
二、礼和道德礼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规范行为,是尊敬他人、重视他人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恭敬、尊重、友善、和谐的行为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的关系。
道德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守信用、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和个人道德规范的基础。
三、忠诚和孝道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忠诚强调对国家、对组织、对家庭的忠诚,是对集体、对事业的忠心耿耿。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奉养,是对家庭伦理和尊重长辈的重要体现。
四、智慧和谦逊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知识、尊重智者的核心价值观。
智慧是追求真理、追求才能的力量,倡导学识渊博、丰富阅历的人。
谦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强调谦虚、谦让、不自满,是对自我克制和礼仪的表现。
五、公正和公平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
公正是对待他人、对待事物给予正当评价和处理的准则,是追求公共利益、社会公平的基础。
六、情理和诚信情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应该尊重、理解、关心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情理主张不以私利为准绳,而是要有同情心、爱心和互动。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是对他人真诚、诚实、守信用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人性的基本要求,追求和谐、平等、公正等道德准则,强调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爱、道德行为以及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些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即“仁”、“义”、“礼”、“智”和“信”五大基本理念。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中国近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一直是不变的主题。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把他人放在自己之上,重视他人的利益,以友善、宽容、真诚和慈悲的心来对待他人。
“义”则指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尊重社会风俗习惯,实行自制节制,行正义,做正义的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方的参与,要遵守社会的规范,才能够让社会和谐相处。
“礼”指尊敬他人,礼貌待人,一个人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意见,才能够发展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智”是指要学习求知,通过思考,学习,希望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展自己的思路,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信”是指真诚实在,诚实守信,相信他人,坚守信仰,追求真理,不说谎,不欺骗,不把他人当作玩具,做真实的自己,用纯洁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这五个核心理念,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人民朴实、忠诚、勤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深厚而庞大,几千年来孕育了许多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起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中国人普遍对这些核心价值观依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下面,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观。
1. 尊重和谦虚尊重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底线。
这种尊重体现在对长辈、师长和权威人士的言行举止中。
古人讲究以礼相待,注重维护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
另外,谦虚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人普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保持一种谦和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更和谐。
正因为尊重和谦虚的精神,中国人常常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2. 和谐与崇尚和平和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思想。
无论是在个体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中国人一直强调和谐的重要性。
和谐的观念体现在个体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
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表达了将人类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理念,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此外,中国文化倡导崇尚和平。
和平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着诸多呼吁和平的思想和实践,如孟子的“天下大同”理念和“以和为贵”的主张等。
3. 孝道与家庭观念孝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孝道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的体现,也是对家庭、社会和人伦关系的认同。
中国人普遍认为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所以始终将孝心作为一种美德去追求。
另外,家庭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被赋予了特别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基石。
家族观念、家庭责任感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庸与审慎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庸强调的是避免过分和极端的情绪和行为,力求保持平衡和稳定。
人们普遍认为,过度追求和极端主张都容易产生不好的后果,而中庸是一种相对平和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个国家的精髓所在。
这些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一、仁爱和亲情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亲情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核心。
在中国,家庭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是人们生活的依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被视为最重要的情感纽带,人们对家人的关爱和照顾是一种美德。
这种仁爱和亲情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在家庭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关系中。
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二、孝道和尊老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孝道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照顾,以及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在中国,孝道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人们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生中最基本的责任。
尊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人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是中国社会中的一种传统行为。
这种孝道和尊老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也体现了对长辈和智慧的尊重。
三、和谐与礼仪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
中国人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礼仪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和谐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社会秩序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
四、智慧与道德智慧和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智慧的思想和道德准则,这些思想和准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智慧强调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人们探索真理和追求知识。
道德则强调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鼓励人们做一个有品德和良心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时代变革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时代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根基,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在时代变革中,究竟有何核心价值?如何将这些核心价值运用到当下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新中?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
其中,“仁”是指对他人的关注和尊重,强调互助互爱、协同发展;“义”是指各个方面的道德规范,包括诚信、守承、尊老爱幼等;“礼”是指了解社会规范和珍视礼仪,通过“礼”来塑造和维护社会秩序;“智”则是指人的智慧和思维能力,以及对做事情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的思考;“信”指的是人的诚信和忠实的信仰。
这些核心价值无论是个人的行为道路、社会的发展规范,还是文化的塑造影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当前的社会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是历经时间考验、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具有与时俱进、应对国际变化的时代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在当今时代中进行重塑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可以基于“仁义礼智信”核心价值,推进现代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互助互爱精神,营造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同时改进培训教育模式,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模式,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也可以在面对国际趋势的时候进行发挥,使得当代中国更加突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识。
比如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国际覆盖,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弘扬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中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为当前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可供借鉴的道德规范和智慧传承。
基于传统文化,青少年可以了解如何遵守道德法则、尊重长辈和他人、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等等。
在现代社会,这些道德规范和思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纵览1、简介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8.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9.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3、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 昆曲、湘剧、京剧、豫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8、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9、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10、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11、宗教哲学 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12、民间工艺 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3、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15、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
16、衣冠服饰 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汉服17、四大雅戏 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8、动物植物 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
松、柏。
19、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20、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21、传说神话 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22、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幽灵、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23、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
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24、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
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
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
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
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
”(《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
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
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
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画说泉州传统民俗文化不老的风景元宵花灯似满天的星星,缀在泉州元宵的夜空。
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争奇斗艳的灯河。
男女老少盛装打扮,走上街头,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
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
古人的描述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
泉州花灯点亮在史书里,一路照耀古今。
座灯、宫灯、无骨灯、锡雕灯、走马灯、鲤鱼灯,造型美观。
如今更集光、声、电于一体,美不胜收。
侨乡人陶醉在花灯的海洋里,光明之城在五彩缤纷中迈向未来。
南音演唱一条古音乐的河流,从中原古韵中流淌而来,弥散在辽阔的泉南大地。
千年的音符成为翡翠般的活化石,不老的宫商角徵羽,历久弥香。
袅袅南音,时而像岩洞滴水那么飘逸悠闲,时而像林间啼雀那么婉转多情,时而像骤雨叩窗那么激起欢悦。
一首《梅花操》,一首《八骏马》,如此的勾魂摄魄!从闽南的古厝下启程,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漂洋过海,播下的种子,生长一种思念,在游子心中发芽。
温陵迎妈祖春风吹拂,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独具闽南特色的温陵迎妈祖活动热闹非凡。
开锣鼓、头旗、绣旗、执士队、神轿、凉伞、庄仪团……人潮汹涌,簇拥着和平女神。
这里是花的海洋。
侨乡女身着鲜艳的红衣,手中拿着几炷点燃的香,心中表达着共同的祈愿。
妈祖不但是一种信仰,也是扎根于海峡两岸民众心中的一种亲情文化。
人间最为永恒的是那种泽披四海的大爱,它令天地动容,值得我们用一生珍藏端午民俗高高翘起的龙头,势欲腾飞。
水花四溅处,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两岸观者人山人海,他们摇旗呐喊,一时呼声雷动,锣鼓喧天。
英雄的故土,是英才辈出的地方。
侨乡端午有一种游戏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
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装着鸭子的笼子。
抓鸭子的人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桅尾抓鸭子。
有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
端午,侨乡把奋进和腾飞写在希望的五月。
火鼎公火鼎婆这是闽南独特的风情画卷。
滑稽可笑的表演,引来众人或驻足观赏,或徒步追逐。
扮演老公公者身穿羊羔黑裘,下穿宽筒裤,一手拿着长烟管,一手执着芭蕉扇;老婆子身穿镶边大襟红衫,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头顶盘起高高的发髻,脚穿厚底绣花大红布鞋,一手拿红手帕,一手执着大圆蒲扇。
公婆抬着一口架在木框上的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通红。
侨乡人的日子在这舞蹈中,过得兴旺红火泉州拍胸舞带着古闽越人对蛇图腾的崇拜,从岁月深处舞动起来。
剽悍的男子汉组成舞队,赤脚,袒胸露背,没有任何乐器伴奏,随着领舞者一声吆喝,齐刷刷地抬起左掌,向着自己的右胸猛力拍击,接着,是右手拍向左胸,而后扬起手臂和手掌分别下击肋部和大腿,变幻有序,发出响声——噼啪!噼啪!玉驴颠步、金鸡独立、蟾蜍出洞、半月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