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据

合集下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

二、人口总量与增长1. 人口总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亿人增加了7100多万人,增长率为5.38%。

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

2. 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上一个十年(2000-2010年)的0.57%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常态。

三、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1)0-14岁人口:我国0-14岁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54%。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2)15-59岁人口:我国15-59岁人口为8.96亿人,占总人口的63.35%。

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

(3)60岁及以上人口: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性别比为104.61。

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

3. 城乡结构我国城镇人口为9.01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四、人口分布1.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为4.44亿人,占总人口的31.82%。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人口数据研究资料汇总

人口数据研究资料汇总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与便捷化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办医和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业态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便 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05 人口数据挑战与应对策略
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技术创新
Hale Waihona Puke 城乡人口分布与消费市场差 异
城乡人口分布不均导致消费市场存在明显差异,企 业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新兴消费领域与行业机遇
随着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新兴消费 领域如健康、养老、教育等不断涌现,为企 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建议
教育资源总量与布局调整
01
根据人口数量和分布变化,合理规划教育资源总量和布局,避
01
成功汇集了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职业、地域等多
方面的人口数据,为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
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
02 运用统计学和人口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多维度、深
层次的分析,揭示了人口结构、分布和变动趋势。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03
基于分析结果,针对人口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
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01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人口数据采集、整理 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02
建立完善的人口数据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加强对人口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
03
保密性。
提高公众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加强人口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鼓励公众参与人口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促进数据的公开透明和社会监 督。

全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2、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5、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分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通报,全国总人口共计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嘿,大家好!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带来一个超级实用的数据分析大餐,那就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解读!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个每隔十年就要来一次的大规模人口调查。

这次,我们国家又进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那么,这次的数据又有哪些亮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看看我国的总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的总人口达到了14.1亿!没错,就是14.1亿!这个数字是不是让你感到震撼呢?不过,别忘了,我们国家可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数字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我们来看看人口性别比。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性别比为104.64,这意味着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为104.64名。

相较于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个数字有所下降。

看来,我们国家的性别平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来看看人口年龄结构。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

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过上幸福、舒适的晚年生活。

我们还要关注一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

截至202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9.91年。

这个数字的提升,意味着我们国家的人才储备越来越雄厚,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还要看看人口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让全国各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

我们来看看城乡人口结构。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

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了8.4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0.6%。

这个数字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当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更好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宜居。

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是指对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变动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数据。

它是了解人口状况、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的统计是人口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其他人口统计数据的重要依据。

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普查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全部人口进行统计,通常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周期较长,但结果较为准确。

抽样调查是指通过对人口样本进行调查,再通过推算得出总体人口数量,周期较短,但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划分的情况,常见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教育水平结构等。

年龄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划分的情况,通常以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进行划分。

性别结构是指人口按照性别划分的情况,通常以男性和女性两个性别进行划分。

民族结构是指人口按照民族划分的情况,通常以各个民族的人口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

教育水平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受教育程度划分的情况,通常以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不同教育程度进行统计。

三、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是各地区人口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人口分布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人口密度和人口迁移两种。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进行统计。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情况,通常以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数量进行统计。

四、人口变动人口变动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

人口变动的统计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减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情况,通常以年度人口增长率进行统计。

人口减少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减少情况,通常以年度人口减少率进行统计。

人口统计数据分析

人口统计数据分析

人口统计数据分析人口统计数据是指对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人口统计数据的全面分析,可以揭示出人口发展的趋势、特征和规律,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数量分析是对不同时间和地区的人口数量进行比较和统计的过程,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总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分析并比较不同年份的总人口数量,可以揭示出人口增长情况以及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

例如,某国总人口在过去十年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速逐渐放缓。

2. 各地区人口数量差异: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可以发现人口的集中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差异。

例如,某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3. 城乡人口比例:通过统计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数量,可以分析城乡人口的比例变化,进一步了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

例如,某国农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城市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二、人口结构分析人口结构分析是对人口按照年龄、性别、民族等因素进行划分和统计的过程,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年龄结构:通过统计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变化和趋势。

例如,某国老龄化现象日益显著,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2. 性别结构:对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可以揭示出性别比例的差异和变化。

例如,某地区男性人口数量明显多于女性。

3. 民族结构:通过统计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可以了解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组成情况,以及不同民族的发展态势。

例如,某国多民族共存,各民族人口数量相对平衡。

三、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分析是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在这部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地理分布:统计各地区、各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揭示出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和规律。

例如,某都市圈人口数量众多,而偏远地区人口稀少。

2. 城市化水平:通过统计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

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数据

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数据

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数据2023中国出生人口最新统计在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方面,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

2023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

2023年全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7.57万家,提供的托位数362.4万个,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57个。

农村部分_家庭奖励扶助和_家庭特别扶助“两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78.0亿元,比上年增加37.5亿元。

在妇幼健康方面,2023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7.9%,产后访视率96.5%。

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

2023年全国住院分娩率为99.94%,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

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2023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婴儿死亡率4.9‰,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5.7/10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023年全国共为816.2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8%。

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出生率下跌的危害有哪些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导致了人口的老龄化。

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可能对社会养老制度、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服务产生巨大压力。

更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金、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服务,这可能会导致财政负担增加。

劳动力短缺:出生率下降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势。

随着更少的年轻人加入劳动力,企业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员工,这可能会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减少创新和经济增长:出生率下降可能导致人口减少,从而减少了创新和创业的机会。

新生儿通常被认为是未来的创新者和经济参与者,他们的减少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系统压力:出生率下降可能会减少学生数量,但学校和教育系统的成本却可能不会相应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平衡分配。

人口大数据分析(3篇)

人口大数据分析(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

人口大数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人口信息,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新时代的人口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人口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人口大数据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人口相关的各类数据,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信息集合。

这些数据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分布、流动、生育、死亡、就业、收入等各个方面。

2. 特点(1)数据量大:人口大数据涉及的人群广泛,数据量庞大,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

(2)类型多样:人口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类型丰富。

(3)动态变化:人口数据随时间、空间、政策等因素不断变化,具有动态性。

(4)关联性强:人口数据与其他社会经济数据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二、人口大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人口数据进行汇总、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形态分析等。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人口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相似度较高的数据聚为一类的方法,有助于发现人口数据的分布规律。

4.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人口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助于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5.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研究人口数据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有助于揭示人口地理分布特征。

三、我国人口大数据应用现状1. 国家政策制定人口大数据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通过分析人口流动趋势,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制定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等。

2. 城市规划人口大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密度、流动等数据,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

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

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是指人口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等内容。

这些数据是了解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群体人口状况、特征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政策、规划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首先,人口总量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国家或社会群体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总量是人口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数据之一,也是其他人口数据的基础。

通过统计人口总量可以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规模,为政府制定政策、规划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通常用人口数量除以地区面积来计算。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人口聚集密集,城市化程度高,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则人口稀疏,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人口密度的变化对地区的资源分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第三,性别比例是指男性人口数量与女性人口数量的比值。

性别比例是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和人口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意义。

通常来说,自然情况下,男女人口比例是接近1:1的,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情况下,男女人口比例可能会出现偏差,这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年龄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人口的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人口负担、劳动力资源、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情况。

通过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另外,民族构成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内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不同民族的人口构成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了解人口的民族构成,可以促进民族融合、多元共生,防止民族冲突和分裂。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人口增长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人口的总量、人口的结构以及人口的分布。

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会对一个地区的人口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口增长率是人口统计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口数据情况汇报

人口数据情况汇报

人口数据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达到了14亿人,占据世界人口总量的近20%,人口规模之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且,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城乡人口比例也在持续调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尤其是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人口分布情况,也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较大,而西部地区的人口资源却相对丰富。

因此,在未来的人口政策制定中,需要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间的人口均衡发展。

其次,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比例则在逐渐减少。

这种老龄化的趋势,对我国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劳动力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未来的人口政策需要更加重视老龄化问题,建立健全的养老体系,促进老龄人口的健康、幸福生活。

另外,我国的城乡人口比例也在持续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则在逐渐减少。

这种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也对城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加剧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

因此,未来的人口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城乡人口的平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

综合以上情况看,我国的人口数据情况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来引导和规范人口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人口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实现我国人口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分析人口数据评估报告

分析人口数据评估报告

分析人口数据评估报告人口数据评估报告是对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的报告。

该报告通常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人口数量是人口数据评估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数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

在评估报告中,应该对该地区的人口总量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并观察其变化趋势。

同时,还应对不同人口数量的区域进行对比,以找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问题所在。

其次,人口结构也是人口数据评估报告的关注重点之一。

人口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人口结构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的人口特点和问题,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的老龄化趋势明显,那么相关决策者就要考虑到养老事业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

人口迁移也是人口数据评估报告中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人口迁移分为城市间迁移和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等。

通过对人口迁移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人口流动的趋势和规模,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例如,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那么相关决策者就需要关注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人口数据评估报告还应该关注人口的生育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繁衍和自然增长情况。

这些指标对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改善医疗卫生水平等方面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人口数据评估报告是对一个地区的人口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充分利用人口数据,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第1篇一、引言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地分析人口数据,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我国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二、我国人口现状分析1. 人口总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8.1%。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1%,比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2)性别结构:我国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女性人口为6.88亿,性别比为104.6。

这一现象对婚姻、生育、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3)城乡结构:我国城乡人口差距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亿,占总人口的59.6%;农村常住人口为5.62亿,占总人口的40.4%。

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大,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3. 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比2018年提高0.16年。

然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素质差距仍然较大。

三、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1. 人口总量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为14.8亿。

此后,人口总量将逐渐下降,预计2050年左右降至14亿以下。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老龄化、少子化”趋势。

预计2030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年龄(岁) 人数(人) 占比 与2000年相比0-14 222459737 16.60% - 6.29% 15-59 939616410 70.14% 3.36% 60-64 58816996 4.39% 5.05% 65以上1188317098.87%1.91%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 人数(人) 占比 大学 119636790 9.64% 高中 187985979 15.15% 初中 519656445 41.88% 小学 358764003 28.92% 文盲 546565734.41% 合计1240699790100%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常住人口(万人) 城乡人口(万人)人数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 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城市化率比2000年全国133972.45.84%0.57%66557.5/49.68%67414.9/50.32%13.46%山东 9579.31 5.50% 0.54% 北京 1961.2 44.5% 3.8% 1685.9/86.0%275.3/14.0%8.41% 天津 1293.8 29.27% 2.60% 河北7185.426.55%0.64%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广东10430.3 20.69% 1.90% 6902.78/66.18% 3527.53/33.82% 11.18% 浙江5442.69 16.37% 1.53% 3354.06/61.62% 2088.63/38.38% 12.95% 河南9402.36 1.58% 0.16%江苏7865.99 5.75% 0.565广西4602.66 2.52% 0.25%安徽5950.1 9.9% 0.95% 2559.1/43.01% 3391.0/56.99% 15.20% 四川8041.82 -3.45% -0.35%重庆2884.62山西3571.2 9.98% 0.96%辽宁4374.63 3.21% 0.32% 2716.79/62.1% 1657.84/37.9% 7.2% 上海2301.91 37.53% 3.24%吉林2746.22 0.67% 0.07%黑龙江3831.2 3.85%0.38%陕西3732.74 3.55%0.35%内蒙古2470.63 4.00 %0.39%湖南6568.37 2%0.2%湖北5723.77江西4456.75 7.66% 0.74% 1963.64/44.06% 2493.10/55.94% 16.39% 福建3689.42 6.28%0.61%2106.44/57.09% 1582.98/42.91% 15.52% 海南867.15 10.22% 0.98%云南4596.6 7.2% 0.7% 1618.0/35.20% 2978.6/64.80% 11.84% 贵州3474.65 -1.42%-0.14%1174.78/33.81% 2299.87/66.19% 9.85% 甘肃2557.53 923.66/36.12% 1633.87/63.88% 12.11% 宁夏630.14 12.21% 1.16% 301.83/47.9% 328.3/52.1% 15.02% 新疆2181.33 18.17% 1.68%西藏300.22 14.75% 1.39%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教育程度(万人)年龄结构(万人/比例)性别(万人/比例)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0-14 15-64 65以上男性女性全国11963.6818798.651965.6435876.45465.6622246.97/16.60%99843.34/74.53%11883.17/8.87%68685.3/51.27%65287.3/48.73%山东832.87 1332.263846.822391.24475.731507.43/15.74%7128.90/74.42%942.98/9.84%4844.71/50.57%4734.59/49.43%北京617.8 416.2 615.7 195.3 33.3 168.7/8.6%1621.6/82.7%170.9/8.7%1012.6/51.6%948.6/48.4%天津226.2 267.2 493.6 220.6 27.1 126.8/9.80% 1056.84/81.68%110.2/8.52%690.7/53.38%603.1/46.62%河北524.3 913.2 3190.3 1771.97187.741209.3/16.83%5384.1/74.93%591.97/8.24%3643/50.7%3542.4/49.3%广东856.7 1780.7 4475.92394.4204.171761.8/16.89%7964.56/76.36%703.92/6.75%5439.74/52.15%4990.57/47.85%浙江507.78 738.121996.411568.54306.1 718.92/13.21%4723.77/6.79%508.17/9.34%2796.57/51.38%2646.12/48.62%河南601.56 1241.273992.262266.77399.141974.59/21%6641.88/70.64%785.88/8.36%4748.99/50.51%4653.36/49.49%江苏850.68 1269.783041.751901.69299.541023/13.01%5986.19/76.1%856.78/10.89%3963/50.38%3902.97/49.62%广西275.14 507.9 1784.151458.05124.9 999.14/21.71%3178.2/69.05%425.32/9.24%2392.62/51.98%2210.04/48.02%安徽398.5 641 2261.9 1662.9496.5 1069.9/17.98%4274.5/71.84%605.7/10.18%3024.6/50.83%2925.5/49.17%四川536.83 904.5 2805.692784.65437.711364.45/16.97%5796.62/72.08%880.755/10.95%4083.1/50.77%3958.73/49.23%重庆249.3 381.14 951.41974.71123.9 489.8/16.98%2061.41/71.46%333.41/11.56%1459.59/50.60%1425.03/49.40%山西311.43 561.861611.53780.4876.2 610.6/17.1%2690.1/75.33%270.53/7.58%1833.88/51.35%1737.33/48.65%辽宁523.41 646.931982.94936.4784.37 499.69/11.42%3423.99/78.27%450.94/10.31%2214.77/50.63%2159.86/49.37%上海505.3 482.61 839.3 311.5663.1 198.56/8.631870.37/81.25%232.98/10.1%1185.48/51.5%1116.44/48.5%吉林271.61 463.171155.32660.7 52.71 329.27/11.99%2186.7/79.63%230.26/8.38%1391.2/50.66%1355.02/49.34%黑龙江347.38574.331727.17922.5 78.78 458.04/11.96%3054.35/79.72%318.83/8.32%1945.98/50.79%1885.25/49.21%陕西394.03 588.771498.15874.1 139.78548.94/14.712865.41/76.76%318.38/8.53%1928.76/51.67%1803.98/48.3% 3%内蒙古252.19373.69968.94627.99100.51348.26/14.1%1935.56/78.34%186.82/7.56%1283.14/51.941187.5/48.06%湖南498.86 1012.852596.341759.36175.431157.38/17.62%4768.6/72.6%642.4/9.78%3376.82/51.41%3191.55/48.6%湖北545.63 950.242267.621309.1261.88796.35/13.91%4407.01/77%520.41/9.09%2939.29/51.35%2784.48/48.65%江西305.17 549.321684.171337.33139.37975.04/21.88%3143.08/70.52%338.62/7.6%2308.46/51.8%2148.28/48.2%福建308.47 511.941397.761099.4889.98 570.57/15.46%3118.85/84.54%291.21/7.89%1898.11/51.45%1791.32/48.55%海南67.36 127.17 361.96197.1535.42 173.47/20%626.08/72.2%67.6/7.8%455.99/52.59%411.16/47.41%云南265.6385.01263.11994.4277952.8/20.73%3309.2/71.64%350.6/7.63%2385/51.89%2211.6/48.11%贵州183.88 253.021035.071368.07303.85876.46/25.22%2300.47/66.21%297.72/8.57%1795.15/51.66%1679.50/48.34%甘肃192.33 324.46798.28831.3 222.27464.38/18.16%1882.56/73.61%210.58/8.23%1306.41/51.08%1251.11/48.92%宁夏57.67 78.46 212.0187.939.17 135.37454.37/740.39/322.88/5307.256 4 /21.48% 2.11% 6.41% 1.24% /48.76%新疆232.99 252.64787.37656.0451.58 453.06/20.77%1593.24/73.04%135.03/6.19%1119.02/51.3%1062.31/48.7%西藏16.53 13.10 38.58 109.85 73.17/24.37%211.76/70.53%15.29/5.095154.26/51.38%145.95/48.62%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山东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681.40 871.51 453.06 372.93 203.53 696.82 908.62 808.19 549.42 威海市 日照市 莱芜市 临沂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滨州市 菏泽市280.48 280.11 129.85 1003.94 556.82 578.99 374.85 828.78北京东城区 西城区 朝阳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海淀区 门头沟区房山区 通州区91.9 124.3 354.5 211.2 61.6 328.1 29.0 94.5 118.4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密云县 延庆县87.7 166.1 136.5 37.3 41.6 46.8 31.7天津市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河北区 红桥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27.3 86.09 867.0 101.82 78.84 53.15 56.99 68.47 59.31 北辰区 武清区 宝坻区 滨海新区宁河县 静海县 蓟县66.90 94.94 79.9 248.2 41.61 64.7 78.48河北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承德市 沧州市1016.4 757.73 298.76 917.5 710.4 1119.4 434.5 347.4 713.4 廊坊市 衡水市435.89 434.1广东省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韶关市 河源市 梅州市 惠州市 1270.1 1035.8 156 539.1 719.4 282.66 295.3 424 459.7 汕尾市东莞市 中山市 江门市 阳江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清远市 293.57 822 312.1 444.9 242.18 699.3 581.77 391.8 369.8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266.98 587.7 236浙江省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870.04 760.57 912.21 450.17 289.35 491.22 536.16 212.27 112.13 台州市 丽水市596.88 211.70河南省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 南阳市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862.65 467.62 654.95 1026.3 517.28 156.91 570.78 353.99 359.85 许昌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平顶山市商丘市 信阳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济源市 430.72 254.4 223.4 490.43 736.25 610.87 895.3 723.07 67.57江苏省南京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 淮安市 盐城市 800.47 637.26 858.05 459.2 1046.59 728.28 439.39 479.99 726.02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445.98 311.34 461.86 471.55广西省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钦州市 贵港市 玉林市 666.16 375.87 474.80 288.22 153.93 86.69 307.97 411.88 548.74 百色市 贺州市 河池市 来宾市 崇左市346.68 195.41 336.92 209.97 199.43四川省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1401.75 257.89 121.41 421.84 361.58 451.39 248.41 325.26 370.28 乐山市南充市 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323.58 627.86 295.05 447.2 320.55 546.81 150.73 328.38 366.5 阿坝州甘孜州 凉山州89.87 109.19 453.29重庆市渝中区 大渡口区江北区 沙坪坝区南岸区 北碚区 渝北区 巴南区 万盛区 63.01 30.1 73.80 100 75.96 68.04 134.54 91.87 25.58 九龙坡区双桥区 涪陵区 长寿区 江津区 合川区 永川区 南川区 綦江县 108.44 5.01 106.67 77 123.31 129.30 102.47 53.43 80.10 潼南县 铜梁县 大足县 荣昌县 璧山县 渝东北翼万州区 梁平县 城口县64 60.01 67.12 66.13 58.60 836.54 156.31 68.75 19.30 丰都县 垫江县 忠县 开县 云阳县 奉节县 巫山县 巫溪县 渝东南翼 64.92 70.45 75.14 116.03 91.29 83.43 49.51 41.41 283.59 黔江区 武隆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44.50 35.10 41.51 50.16 57.81 54.51山西省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晋城市 朔州市 晋中市 运城市 忻州市 420.16 331.81 136.85 333.46 227.92 171.49 324.94 513.48 306.75 临汾市 吕梁市431.66 372.7上海市黄浦区 闵行区 卢湾区 宝山区 徐汇区 嘉定区 长宁区 浦东新区静安区 42.99 242.94 24.88 190.49 108.51 147.12 69.06 504.44 24.68 金山区 普陀区 松江区 闸北区 青浦区 虹口区 奉贤区 杨浦区 崇明县 73.24 128.89 158.24 83.04 108.1 85.25 108.35 131.32 70.37吉林长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辽源市 通货市 白山市 松原市 白城市 延边州省767.71 441.47 338.63 117.66 232.52 129.66 288.11 203.31 227.1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鸡西市 鹤岗市 双鸭山市大庆市 伊春市 佳木斯市七台河市 1063.6 536.7 186.2 105.87 146.26 290.45 1148.12 255.21 92.04 牡丹江市黑河市 绥化市 大兴安岭行署279.87 167.39 541.64 51.16陕西省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谓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渝林市 安康市 846.78 834.43 371.67 489.48 528.61 218.7 341.62 335.14 262.99 商洛市 杨凌示范区234.17 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286.66 265.04 254.93 161.32 31.3 434.12 102.8 214.36 194.07 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166.99 53.29 23.13湖南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衡阳市 邵阳市 岳阳市 常德市 张家界市益阳市 704.41 385.56 274.86 714.15 707.18 547.79 571.72 147.65 431.31 郴州市 永州市 怀化市 娄底市 湘西自治州458.18 518.02 474.19 378.56 254.78湖北武汉市 黄石市 十堰市 宜昌市 襄阳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孝感市 荆州市 978.54 242.93 334.08 405.97 550.03 104.87 287.37 481.45 569.17黄冈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616.21 246.26 216.22 329.03 117.51 94.62 141.89 7.6江西南昌市 景德镇萍乡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鹰潭市 赣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市504.26 158.75 185.45 472.87 113.89 112.49 836.84 481.03 541.96 抚州市 上饶市391.23 657.97福建福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三明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龙岩市 宁德市 711.54 353.13 277.85 250.34 812.85 480.99 264.55 255.95 282.2海南(单位人)海口市2046189三亚市685408五指山市104122琼海市483217儋州市932362文昌市537428万宁市545597东方市408309定安县284616 屯昌县256931澄迈县467161临高县427873白沙县167918昌江县223839乐东县458876陵水县320468保亭县146684琼中县174076西南中沙群岛444云南省昆明市643.2曲靖市585.5昭通市521.3红河州450.1文山州351.8大理州345.6楚雄州268.4普洱市254.3保山市250.6 临沧市243.0玉溪市230.4丽江市124.5德宏州121.1版纳州113.4怒江州53.4迪庆州40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毕节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32.46 285.1 612.7 229.73 309.24 280.59 653.64 348.06 323.12甘肃兰州市3616163 嘉峪关市231853金昌市464050白银市1708751天水市3262548武威市1815054张掖市1199515平凉市2068033酒泉市1095947庆阳市2211191 定西市2698622陇南市2567718临夏回族自治州1946677甘南藏族自治州689132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199.31 72.55 127.38 122.82 108.08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11.03 39.1 62.27 57.24 142.86 44.39 127.85 237.09 52.56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397.94 201.44 248.26 121.92 60.33 77.09西藏拉萨市昌都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林芝地区55.94 65.75 32.90 70.33 46.24 9.5465 19.51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

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

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口群体的结构、特征、动态变化等。

它对于各个领域的决策和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口统计学数据的来源和构成人口统计学数据来源广泛,涉及到政府、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

例如,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出生率、死亡率、健康状况等数据,以及各个城市、县区的户籍和居民健康档案。

这些数据种类繁多,包括人口总数、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收入、迁移等多个方面,既有数量型数据,也有质性型数据。

二、人口统计学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人口统计学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社会政策、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例如,了解城市老龄化趋势,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养老政策;了解农村人口基数和年龄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了解新生代的职业倾向,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信息。

三、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一般来说,人口统计学数据需要清晰地呈现出各项指标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种,如:1. 描述统计分析:描绘不同变量的分布情况和相关性。

2. 统计推断分析:推断总体数据的情况和性质,例如预测未来人口总量、出生率等。

3. 质性数据的分析:对于质性数据,可以进行文本分析、主题词抽取和模式发现等技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

4. 时序分析: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出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进而进行未来预测和规划。

四、常用分析工具与实际案例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涉及到 SPSS、Stata、Python、R 语言等。

例如,利用Python 编写程序可以根据一些宏观经济变化因素,预测未来某地区的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变化等情况。

再比如,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利用SPSS 进行数据分析的案例,可以更全方位地了解一段期间某地区的人口变化趋势。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人口普查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体居民进行数量、质量和结构的调查统计。

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对人口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人口变化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问题。

一、人口总量及增长趋势根据最新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总量为X亿人。

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增长了X%。

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其中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城市。

二、城乡人口分布情况根据数据,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XX%,农村人口占XX%。

这一数字显示出城市化进程在逐渐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带动了城市发展,但也给城市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人口结构特点分析1. 年龄结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与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明显,青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

老年人口增加的原因主要包括长寿人口增多以及生育率下降。

2. 性别比例根据数据,我国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XX%,女性人口占XX%。

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突出。

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和保护。

四、人口流动状况分析1. 农民工流动数据显示,农民工流动性依然较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然而,农民工流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就业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足。

2. 城市间人口流动城市间人口流动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不同城市之间的人口变动情况差异明显。

一线城市吸引力持续增加,而一些小城市则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

五、人口普查数据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人口普查数据对政府的政策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人口控制的衔接,合理安排城市承载能力,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

另外,也需要关注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问题。

六、人口普查数据的局限性人口普查数据是逐年搜集的,所以一些数据可能存在滞后性。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1. 引言2. 全国人口总量根据六普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总人口数量为14.53亿人。

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增长了约5.38%。

3. 性别比例在全国总人口中,男性人口约为6.6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45.4%;女性人口约为7.9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54.6%。

性别比例为100:120.5,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20.5名男性。

4. 年龄结构在整体年龄结构上,中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8.7%,超过了1/6。

相反,1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7.95%。

5. 城乡人口比例六普数据显示,城镇人口数量为8.0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55.7%;农村人口数量为6.4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44.3%。

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6. 人口流入与流出人口流入指的是人口迁入某一地区的数量,而人口流出则是人口迁出某一地区的数量。

根据六普数据,人口流入量最大的省份为广东,人口流出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南。

7.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根据六普数据,中国的人口密度约为145人/平方千米。

在省份层面上,北京的人口密度最高,达到了1100人/平方千米。

8. 少数民族人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广泛。

根据六普数据,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9.7%。

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省份有云南、贵州和广西等。

9.通过对六普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总人口数量的增长、性别比例的不平衡、老龄化趋势、城市化发展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些数据为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一)202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一)202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一)引言概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普查,于2020年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情况,包括总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性别比等方面。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正文:1. 总人口数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人口数量为 x 亿人。

-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总人口数量相比于上一次普查有所增加/减少。

-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结构:- 我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 相比于上一次普查,年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

-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城乡人口分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x%。

- 城镇化水平相比上一次普查有所提高/下降。

- 城镇化进程对于优化人口分布、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人口增长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 x%。

- 人口增长率相比上一次普查有所增加/减少。

-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社会政策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5. 人口性别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性别比为 x。

- 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反映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趋势。

- 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于社会稳定和性别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揭示了我国人口的主要情况。

从总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性别比等方面来看,我国人口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

这些数据为我国未来的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实现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口 数据库标准

人口 数据库标准

人口数据库标准
人口数据库的标准可能因地区、国家或组织而异,但通常都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覆盖范围:人口数据库应该覆盖一定地理区域内的人口,包括居住在该地区的所有居民,无论其国籍、年龄、性别、种族等。

2. 数据质量:人口数据库的数据应该准确、完整、及时更新。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类:人口数据库的数据应该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组织,例如按照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进行分类。

这些分类应该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4. 数据安全:人口数据库的数据应该受到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泄露。

数据库应该采用安全措施,例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 数据可扩展性:随着人口的变化,人口数据库的规模和内容也应该不断扩展和更新。

因此,数据库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以便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

6. 数据可访问性:人口数据库的数据应该易于访问和使用。

数据库应该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查询工具,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询、下载和使用数据。

同时,数据库应该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和交换数据。

7. 符合法律法规:人口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应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隐私保护法、数据保护法等。

数据库的设计和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确保合法合规。

总之,一个标准的人口数据库应该具备数据覆盖范围广泛、数据质量高、数据分类合理、数据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强、数据可访问性好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末总人口(万人)男性人口(万人)2013年136******** 2012年13540469,3952011年134,73569,0682010年134,09168,7482009年133,45068,647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013年12.087.162012年12.17.152011年11.937.142010年11.97.112009年11.957.082013年2012年年末总人口(万人)136,072135,404 0-14岁人口(万人)22,31622,287 15-64岁人口(万人)100,557100,403 65岁以上人口(万人)13,19912,714总抚养比(%)35.334.9少儿抚养比(%)22.222.2老年抚养比(%)13.112.72013年2012年平均预期寿命(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岁)(其他没有)2013年2012年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24,661 0-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3,981 5-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1,309 10-1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9,845 15-1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3,914 20-2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1,742 25-2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9,936 30-3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3,586 35-3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9,054 40-4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7,532 45-4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9,312 50-5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1,916 55-5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1,403 60-6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5,427 65-6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7,579 70-7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8,225 75-7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1,250 80-8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2,147 85-89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780 90-9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43995岁以上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83 2013年2012年2011年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76,354 0-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4,694 5-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3,252 10-1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2,370 15-1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8,909 20-2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2,033 25-2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5,257 30-3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2,539 35-3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5,524 40-4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4,913 45-4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0,563 50-5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1,554 55-5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6,136 60-6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7,928 65-6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728 70-7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3,991 75-7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125 80-8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428 85-89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59 90-94岁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84 95岁以上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62013年2012年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48,307 0-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9,287 5-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8,057 10-1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7,475 15-1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5,005 20-2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9,709 25-2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4,679 30-3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1,047 35-3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3,530 40-4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2,620 45-4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8,748 50-5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0,362 55-5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5,267 60-6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7,499 65-6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851 70-7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4,234 75-7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126 80-8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719 85-89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921 90-94岁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55 95岁以上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172013年2012年2011年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5.12 0-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18.46 5-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18.52 10-1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17.82 15-1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11.15 20-2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4.68 25-2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1.29 30-3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3.64 35-3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4.58 40-4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4.36 45-4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3.72 50-5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3.93 55-5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2.46 60-6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101.56 65-6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99.35 70-7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98.3 75-7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91 80-8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80.79 85-89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63.64 90-94岁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50.63 95岁以上性别比(女=100)(人口抽样调查)30.12 2013年2012年2011年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24,661 0-1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5,135 15-64岁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33,822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5,704总抚养比(人口抽样调查)(%)34.9少年儿童抚养比(人口抽样调查)(%)22.2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口抽样调查)(%)12.72013年2012年1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39,526 1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76,037 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63,489 15岁及以上未婚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91,753 15岁及以上男性未婚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1,298 15岁及以上女性未婚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0,455 15岁及以上初婚有配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69,629 15岁及以上男性初婚有配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334,786查)(人)15岁及以上女性初婚有配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334,843查)(人)15岁及以上再婚有配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4,64715岁及以上男性再婚有配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7,005查)(人)15岁及以上女性再婚有配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7,642查)(人)15岁及以上离婚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3,272 15岁及以上男性离婚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10 15岁及以上女性离婚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662 15岁及以上丧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0,226 15岁及以上男性丧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5,337 15岁及以上女性丧偶人口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4,888注:2013年2012年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17,046 15-1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5,897 1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831 1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430 1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017 1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974 1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46 20-2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1,300 2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555 21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377 22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380 23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471 2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518 25-2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3,655 2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833 2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776 2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297 2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106 2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643 30-3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0,238 3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897 31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94 32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034 33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979 3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35 35-3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4,903 3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912 3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454 3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941 3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508 3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08840-4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1,9824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118 41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515 42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685 43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161 4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504 45-4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9,070 4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041 4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920 4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498 4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442 4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1692013年2012年出生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379 15-1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241查)(人)15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6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 17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8 18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2 1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2020-24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3,735查)(人)20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66 21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14 22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87 23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58 24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0925-2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4,227查)(人)25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08 26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68 27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84 28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76 2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9130-34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2,045查)(人)30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29 31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470 32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92 33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11 34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4335-3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770查)(人)35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1 36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9937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5038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40 3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0 40-44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284查)(人)40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2 41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1 42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5 43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3 44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345-4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77查)(人)45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4 46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22 47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 48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5 49岁育龄妇女生育孩子的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82013年2012年2011年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35.89 15-1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6.72 15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6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1.45 17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5.46 18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0.39 1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5.63 20-2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72.8 20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31.09 21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49.5 22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77.95 23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01.09 2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95.98 25-2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96.82 25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02.49 26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10.29 27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94.51 28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95.68 2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80 30-3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50.81 30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70.65 31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61.11 32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48.79 33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38.93 3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31.8735-3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7.15 35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22.94 36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23.52 37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6.83 38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4.68 3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9.89 40-4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5.47 40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11.11 41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5.79 42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5.14 43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2.96 44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2.43 45-4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1.56 45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1.5 46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2.23 47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1.93 48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0.46 4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样调查)(‰) 1.76 2013年2012年2011年就业人员(万人)76,977.0076,704.00城镇就业人员(万人)38,240.0037,102.00乡村就业人员(万人)39,602.0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6,955.1024,564.7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1978=100)1,227.001,146.7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8,895.907,916.6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978=100)1,286.401,176.9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3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739.32013年2012年2011年国民总收入(亿元)566,130.18518,214.75国内生产总值(亿元)568,845.21519,470.10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56,957.0052,373.63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249,684.42235,161.99工业增加值(亿元)210,689.42199,670.66建筑业增加值(亿元)38,995.0035,491.34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62,203.79231,934.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41,907.5938,459.47如果想单独要江西省的可以直接到上面选择省份女性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66344731116296166009711826422265,66769,07965,65665,34366,97867,11364,80364,51268,938人口自然增长率(‰)4.924.954.794.794.872011年2010年2009年134,735134,091133,45022,16422,25924,659100,28399,93897,48412,28811,89411,30734.434.236.922.122.325.312.311.911.62011年2010年2009年74.8372.3877.372011年2010年2009年1,145,2091,164,98664,83060,15861,27963,00062,48173,35980,38883,516108,56787,63789,25975,48182,14878,73596,895106,040107,391112,356100,85392,36762,20484,33571,66779,11452,70855,69036,05440,11428,82632,49321,17422,52811,96411,7944,7964,7881,4371,174290308 2010年2009年587,039591,87135,24733,14033,24234,70533,70939,74942,06644,17055,24344,00144,97637,67841,90838,83349,57052,57954,80655,86251,43445,64731,82142,44136,21339,59226,68828,34818,06420,27714,39416,2589,95910,9975,3245,1781,8551,971 4463617383 2011年2010年2009年558,170573,11529,58327,01828,03728,29628,77233,61038,32239,34553,32343,63644,28237,80340,24039,90147,32553,46152,58556,49449,41946,71930,38341,89335,45339,52226,02027,34217,99019,83714,43216,23411,21611,5316,6406,6162,9412,818 9918132162252010年2009年105.17103.27119.15122.66118.57122.65117.16118.27109.77112.26103.6100.84101.5799.67104.1597.32104.7498.35104.2298.88104.0897.71104.73101.31102.14100.18102.57103.68100.41102.2199.74100.1588.7995.3680.1778.2763.0769.9345.0444.3833.8236.83 2010年2009年1,145,2091,164,986188,590196,517852,078855,269104,541113,19934.436.222.12312.313.2 2011年2010年2009年956,619968,469484,840484,277471,779484,192199,241181,718114,590106,55884,65175,159677,283702,009339,674345,010337,609356,99914,95616,4047,0577,8047,9008,60012,91511,8847,3917,2085,5234,67652,22356,45416,12817,69736,09538,758 2011年2010年2009年325,497317,35938,32239,3457,0427,2307,5647,5317,3237,4907,9737,6488,4209,44653,32343,6369,4719,41611,4328,62310,8629,64010,3478,38611,2127,57044,28237,8039,7017,4248,5067,3838,3328,2968,2477,3589,4977,34240,24039,9018,1447,6707,9157,7448,2017,3788,2708,3617,7118,74847,32553,4618,6689,5118,72310,2329,55810,68910,16610,94710,20912,08152,58556,49410,19011,40311,36112,13710,55010,17111,34611,4739,13911,30949,41946,7199,85911,2239,98313,0339,9069,69311,3005,6188,3707,153 2011年2010年2009年9,68411,468 2362427191035206153123158 3,5473,779 276391642642760920886968982858 3,4203,651 795855724762615801605634681600 1,6442,007 4224943924442993932903472413285941,060145280129225134228117168681591794285312057116256226711858622701468965134916401047 2010年2009年29.7536.146.16 6.160.940.121.24 1.364.82 2.647.69 6.9514.6516.7466.5186.6129.1541.5556.1374.4869.9795.4685.67115.3987.61113.3177.2396.5881.94115.1385.15103.1573.896.5473.386.171.7581.7640.8550.2951.8464.4649.5157.3636.4253.3235.141.4531.2337.5112.5619.8416.7729.4214.822.0114.0621.3211.5415.366.6813.193.47.575.210.554.989.582.36 6.072.3 6.232.02 5.11.25 5.781.37 6.070.87 4.991.33 5.071.447.171.2 6.62 2010年2009年76,420.0076,105.0075,828.00 35,914.0034,687.0033,322.00 40,506.0041,418.0042,506.00 21,809.8019,109.4017,174.701,046.30965.2895.46,977.305,919.005,153.201,063.20954.4860.636.335.736.540.441.141 2010年2009年468,562.38399,759.54340,319.95 473,104.05401,512.80340,902.81 47,486.2140,533.6035,226.00 220,412.81187,383.21157,638.78 188,470.15160,722.23135,239.95 31,942.6626,660.9822,398.83 205,205.02173,595.98148,038.04 35,197.7930,015.0525,607.53年末人口指每年12月31日24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