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目标课件
合集下载
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
血糖监测与管理
汇报人:xxx
2024-02-28
目录
• 血糖监测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介绍 • 家庭自我血糖管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 医院专业团队在血糖管理中作用 • 新型技术在血糖监测中应用前景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01
血糖监测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血糖定义及正常范围
血糖定义
护士执行医嘱并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执行医生的药物治疗
01 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血
03 压等指标,记录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
02
血糖监测和记录
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04
及治疗效果
营养师提供个性化膳食建议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 劳动强度等制定个性化的 膳食计划
指导患者选择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控制总 热量摄入
05
前景
可穿戴设备在实时监测中优势
便捷性
可穿戴设备可随身携带,方便用户随时监测血糖 水平。
实时性
提供实时血糖数据,帮助用户及时了解血糖波动 情况。
个性化
可根据用户需求和健康状况定制监测方案。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发展趋势
自动化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析血糖数据,减轻医生工作负担。
精准预测
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用户未来血糖变化趋势,提供个性化干预 建议。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近2-3个月内的 平均血糖水平相关,是评估长期血糖 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需要定期检测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和分解需要 一定时间,因此需要定期(如每3个 月)进行检测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不受短期波动影响
汇报人:xxx
2024-02-28
目录
• 血糖监测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介绍 • 家庭自我血糖管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 医院专业团队在血糖管理中作用 • 新型技术在血糖监测中应用前景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01
血糖监测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血糖定义及正常范围
血糖定义
护士执行医嘱并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执行医生的药物治疗
01 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血
03 压等指标,记录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
02
血糖监测和记录
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04
及治疗效果
营养师提供个性化膳食建议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 劳动强度等制定个性化的 膳食计划
指导患者选择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控制总 热量摄入
05
前景
可穿戴设备在实时监测中优势
便捷性
可穿戴设备可随身携带,方便用户随时监测血糖 水平。
实时性
提供实时血糖数据,帮助用户及时了解血糖波动 情况。
个性化
可根据用户需求和健康状况定制监测方案。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发展趋势
自动化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析血糖数据,减轻医生工作负担。
精准预测
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用户未来血糖变化趋势,提供个性化干预 建议。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近2-3个月内的 平均血糖水平相关,是评估长期血糖 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需要定期检测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和分解需要 一定时间,因此需要定期(如每3个 月)进行检测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不受短期波动影响
最新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教学讲义ppt课件
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 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 肌酐水平男>1.5mg/dL,女>1.4mg/dL或肾小球滤 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 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 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磺脲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 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 在我国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 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临床试验显示,噻唑 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
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 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体重增 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 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 现更加明显。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 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 (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 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 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 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 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 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 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 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 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 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 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 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 一次的磺脲类药物。
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
磺脲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 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 在我国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 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临床试验显示,噻唑 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
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 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体重增 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 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 现更加明显。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 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 (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 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 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 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 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 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 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 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 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 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 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 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 一次的磺脲类药物。
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
2024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PPT课件
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并发症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ABCD
有效性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物作用机制,选择能够有 效控制血糖的药物。
联合用药
对于单药治疗无法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控制血糖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 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综合管理模式
未来糖尿病的诊疗将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心 理等多方面的干预和治疗。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诊疗水平
新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诊 疗指导,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
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版诊疗标准,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优化、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 泌相对不足,为最常见的糖尿 病类型。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通常在生产后可恢复。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遗传缺陷、药物或化学品 导致的糖尿病等。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并伴有糖尿 病症状。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 尿病的诊疗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标准以适应临床需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 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 病等。
适用机构
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ABCD
有效性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物作用机制,选择能够有 效控制血糖的药物。
联合用药
对于单药治疗无法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控制血糖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 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综合管理模式
未来糖尿病的诊疗将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心 理等多方面的干预和治疗。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诊疗水平
新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诊 疗指导,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
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版诊疗标准,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优化、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 泌相对不足,为最常见的糖尿 病类型。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通常在生产后可恢复。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遗传缺陷、药物或化学品 导致的糖尿病等。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并伴有糖尿 病症状。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 尿病的诊疗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标准以适应临床需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 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 病等。
适用机构
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血糖控制目标PPT课件
• 急性卒中时更加积极的高血糖控制策略目前正在 随机试验中进行验证。
•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2007年更新版》
.
27
急性心梗
•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7》
.
28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 控制目标:餐前血糖5.0-7.2mmol/L(90130mg/dl),餐后小于10mmol/L(180mg/dl )
• Do not use HbA1croutinel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E)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
.
21
5、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Offer monthly HbA1c • Advise women to aim for an HbA1c below 6.1%, if
safe. • Inform women that any reduction in HbA1c may
reduce risks. • Advise women with HbA1c above 10% to avoid
•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
相似,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
糖控制是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
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
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
严格控制血糖。
•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
10
•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
,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
Blood glucose targets and monitoring
•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2007年更新版》
.
27
急性心梗
•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7》
.
28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 控制目标:餐前血糖5.0-7.2mmol/L(90130mg/dl),餐后小于10mmol/L(180mg/dl )
• Do not use HbA1croutinel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E)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
.
21
5、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Offer monthly HbA1c • Advise women to aim for an HbA1c below 6.1%, if
safe. • Inform women that any reduction in HbA1c may
reduce risks. • Advise women with HbA1c above 10% to avoid
•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
相似,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
糖控制是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
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
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
严格控制血糖。
•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
10
•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
,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
Blood glucose targets and monitoring
规范化院内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16
非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
将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作为首选方法选择正确的血糖检测时间大多数普食患者:测定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持续肠内或肠外营养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血糖阶段性肠内或肠外营养患者:应达到足够的血糖监测频率,以预防营养输入时的高血糖和输入后的低血糖静脉胰岛素输注患者:应每0.5-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5
住院高血糖危害严重
6
低血糖对院内血糖管理同样重要
低血糖是院内血糖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低血糖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昏迷和脑损害低血糖是增加MICU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7
高血糖
高
低
低血糖
高血糖和低血糖——院内患者的严重威胁
8
目录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院内血糖监测的策略院内血糖监测的规范
当血糖5.6-11.1mmol/L,应每小时测一次当血糖6.9-9.7mmol/L、4小时内血糖波动小于0.83mmol/L且输注胰岛素速率未变,应每2小时测一次在开始时期、速率改变时期、营养支持或肾脏调整治疗停止期间应每30分钟测一次,连续测4次
19
目录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院内血糖监测的策略院内血糖监测的规范
11
AACE / ADA:院内血糖控制目标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非重症患者
大部分患者餐前血糖<7.8 mmol/L,随机血糖<10mmol/L
根据临床情况调整血糖目标对于达到并能维持血糖控制而无低血糖的患者,可将目标进一步调低终末期疾病和/或预期生命短的患者,低血糖高危患者, 可调高目标范围
为了避免低血糖,血糖值≤5.6mmol/L时,重新评估降糖治疗,血糖值<3.9mmol/L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
16
非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
将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作为首选方法选择正确的血糖检测时间大多数普食患者:测定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持续肠内或肠外营养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血糖阶段性肠内或肠外营养患者:应达到足够的血糖监测频率,以预防营养输入时的高血糖和输入后的低血糖静脉胰岛素输注患者:应每0.5-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
5
住院高血糖危害严重
6
低血糖对院内血糖管理同样重要
低血糖是院内血糖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低血糖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昏迷和脑损害低血糖是增加MICU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7
高血糖
高
低
低血糖
高血糖和低血糖——院内患者的严重威胁
8
目录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院内血糖监测的策略院内血糖监测的规范
当血糖5.6-11.1mmol/L,应每小时测一次当血糖6.9-9.7mmol/L、4小时内血糖波动小于0.83mmol/L且输注胰岛素速率未变,应每2小时测一次在开始时期、速率改变时期、营养支持或肾脏调整治疗停止期间应每30分钟测一次,连续测4次
19
目录
院内血糖管理的意义院内血糖监测的策略院内血糖监测的规范
11
AACE / ADA:院内血糖控制目标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非重症患者
大部分患者餐前血糖<7.8 mmol/L,随机血糖<10mmol/L
根据临床情况调整血糖目标对于达到并能维持血糖控制而无低血糖的患者,可将目标进一步调低终末期疾病和/或预期生命短的患者,低血糖高危患者, 可调高目标范围
为了避免低血糖,血糖值≤5.6mmol/L时,重新评估降糖治疗,血糖值<3.9mmol/L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保护器官功能
合理控制血糖可以减轻心 、脑、肾等器官的血管病 变,保护器官功能。
02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方法与技术
常规血糖监测方法及优缺点
指尖血糖监测
通过采集患者指尖血液样本进行血糖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得出结果的优 点。但由于采血量少,可能受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 误差。
静脉血糖监测
心律失常
免疫功能抑制
低血糖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 制,患者易并发感染。
低血糖可影响心肌细胞代谢,导致心 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合理控制血糖重要性
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可以 降低危重患者感染风险, 减少抗生素使用,缩短住 院时间。
促进伤口愈合
合理控制血糖有助于促进 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瞬感血糖仪
一种新型的无线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通过贴在皮肤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血糖水 平,并通过手机APP查看数据。具有操作简便、佩戴舒适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 高。
动脉血气分析在血糖监测中应用
• 动脉血气分析:通过采集动脉血液样本进行血气分析,可同时 获得血糖、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动脉 血气分析可及时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为治疗 提供依据。但动脉采血具有一定风险,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
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记录并报告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 措施及效果等情况,并及时向医 生报告。同时,对于严重的低血 糖事件,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上
报和处理。
05
危重患者高血糖预防与处理措 施
高血糖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应激反应
危重患者常处于应激状 态,导致升糖激素分泌 增加,进而引发高血糖
《血糖的护理》ppt课件
血糖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为 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 理功能。当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总结词
血糖的来源主要包括食物中的糖分、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而血糖的去路则是通过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 转化为脂肪等途径。
详细描述
食物中的糖分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摄入的糖分经过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此外,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作用也是血糖的来源。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身体会将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脂肪储存起来,当血糖浓度过低 时,肝糖原会释放出来供能,同时脂肪的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并发多种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细节表现,如食欲不振、乏 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全面评估 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营养状况、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 力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得
总结词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详细描述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 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在运动方面,选 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意外伤害。同时注意运 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穿着舒适的运动鞋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高糖和高淀粉食物的摄入,如糖 果、甜饮料、蛋糕等。
增加膳食纤维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降低血 糖。
运动护理
适量运动
规律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适量的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随身携带糖果等。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总结词
血糖的来源主要包括食物中的糖分、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而血糖的去路则是通过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 转化为脂肪等途径。
详细描述
食物中的糖分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摄入的糖分经过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此外,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作用也是血糖的来源。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身体会将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脂肪储存起来,当血糖浓度过低 时,肝糖原会释放出来供能,同时脂肪的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并发多种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细节表现,如食欲不振、乏 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全面评估 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营养状况、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 力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得
总结词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详细描述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 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在运动方面,选 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意外伤害。同时注意运 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穿着舒适的运动鞋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高糖和高淀粉食物的摄入,如糖 果、甜饮料、蛋糕等。
增加膳食纤维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降低血 糖。
运动护理
适量运动
规律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适量的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随身携带糖果等。
院内血糖管理的策略PPT课件
– 危重患者死亡率 – 心肌梗死 – 中风 – 手术并发症(感染,伤口愈合延迟)
.
7
高血糖增加重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死亡率(%)
内外科ICU患者 n=259040
与血糖70110mg/dl(3.96.1mmol/L)相比, 血糖升高显著增加死亡
率p<0.0001
60 (3.3)
110 (6.1)
160 (8.9)
.
13
Cook CB, et al. Endocr Pract 2007;13(2):117–125
小结
• 院内患者常合并高血糖,高血糖是多种疾病的危 险因素,同时增加重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延长 患者的住院时间
• 院内血糖的控制现状不佳,阻碍院内血糖控制达 标的主要障碍是忽视血糖控制、不能熟练应用胰 岛素制剂及治疗方案以及担心低血糖风险
转出ICU后随访天数
.
出院后随访天数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359–136271
Leuven研究-1结论
• 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不超过110 mg/ dl(6.1mmol/l)的水平
– 显著降低外科监护病房中死亡率 – 减少住院死亡率 –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减少ICU患者住院天数 – 增加ICU及住院患者出院后随访生存率
0
123 87
**P=0.01
常规治疗组 强化治疗组
ICU治疗大于14天的患者
.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359–136270
强化治疗增加ICU及住院患者的生存率
转出ICU患者生存率
.
7
高血糖增加重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死亡率(%)
内外科ICU患者 n=259040
与血糖70110mg/dl(3.96.1mmol/L)相比, 血糖升高显著增加死亡
率p<0.0001
60 (3.3)
110 (6.1)
160 (8.9)
.
13
Cook CB, et al. Endocr Pract 2007;13(2):117–125
小结
• 院内患者常合并高血糖,高血糖是多种疾病的危 险因素,同时增加重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延长 患者的住院时间
• 院内血糖的控制现状不佳,阻碍院内血糖控制达 标的主要障碍是忽视血糖控制、不能熟练应用胰 岛素制剂及治疗方案以及担心低血糖风险
转出ICU后随访天数
.
出院后随访天数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359–136271
Leuven研究-1结论
• 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不超过110 mg/ dl(6.1mmol/l)的水平
– 显著降低外科监护病房中死亡率 – 减少住院死亡率 –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减少ICU患者住院天数 – 增加ICU及住院患者出院后随访生存率
0
123 87
**P=0.01
常规治疗组 强化治疗组
ICU治疗大于14天的患者
.
van den Berghe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359–136270
强化治疗增加ICU及住院患者的生存率
转出ICU患者生存率
(医学课件)全院血糖管理
定期评估药物治疗 效果,根据需要调 整药物剂量或更换 药物种类。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并发症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04
血糖管理流程优化
血糖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实施后
全院血糖管理实施后,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 制。
重点科室血糖管理成功经验分享
心血管内科
在心血管内科,医生们采取了综合措施, 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 成功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了心 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VS
神经内科
在神经内科,医生们注重对患者的教育和 心理疏导,通过解释糖尿病的危害和自我 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 力,使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患者对血糖控制的认知和依从性,加强 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血糖监测设备的普及率等。
02
血糖管理基础知识
血糖的生理意义与影响因素
血糖的生理意义
血糖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为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
血糖的影响因素
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药物、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患者参与血糖管理的经验分享
张先生
张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通过参加医院 的糖尿病教育课程,学习了自我管理和监 测血糖的方法,现在能够自觉地控制饮食 和运动,保持血糖稳定。
李女士
李女士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通过与医 生的沟通和合作,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成功地控 制了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目标》课件
定期监测 HbA1c水平, 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以保持
血糖稳定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通常为4.4-7.0mmol/L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应定期监测,以确保血糖控制目标的实现
血糖控制目标:根据合并症情况 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睡 眠等生活习惯的调整
01
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目标值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 评估长期血糖 控制情况的指
标
目标值:对于 大多数糖尿病 患者,HbA1c 的目标值应控 制在7%以下
对于部分患者, 如老年人、有 严重并发症的 患者,目标值 可以适当放宽
运动时间建议每 周至少150分钟 ,每次至少30分 钟
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
药物选择:根据 患者的病情、年 龄、性别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血糖 控制情况、药物 反应等调整药物 剂量
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 需要,选择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药 物联合使用
药物更换:根据 患者的病情变化、 药物反应等更换 药物
定时定量 进餐:避 免暴饮暴 食,保持 规律的饮 食时间
适量运动: 结合饮食 调整,进 行适当的 运动,有 助于降低 血糖和改 善胰岛素 敏感性
运动干预措施
定期进行有氧运 动,如跑步、游 泳、骑自行车等
增加日常活动量, 如步行、爬楼梯 等
保持适当的运动 强度,如中等强 度运动,心率保 持在最大心率的 50%-70%
评估指标的选择与意义
血糖水平:反映血糖控制效果,是评估血糖控制 目标的重要指标
关于血糖课件ppt
控制盐分摄入
总结词
详细描写
减少盐分的摄入,控制食物中的钠含量,避免食用过多 的腌制食品和高盐食品。
适量运动
总结词
坚持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详细描写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 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增强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总结词
公道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详细描写
根据个人情况公道安排运动时间和强 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 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诊断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落等,部分患 者无明显症状。
通过血糖检测、OGTT实验等手段进行诊断 。
低血糖症
01
02
03
04
低血糖定义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 范围(一般为<2.8mmol/L) ,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血糖控制的目标与策略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公道的血糖控制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目标应 遵循医生建议,以下落并发症风险。
饮食控制
公道安排膳食,控制糖分、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等低热量、高 营养素食物的摄入。
运动锻炼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 平,下落血糖。
早期干预
对于已经出现糖耐量特殊的人群,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如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等,以预防糖尿病的产生。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
公道安排饮食,控制热 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
运动治疗
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 疫力,减轻体重,改进
胰岛素抵抗。
药物治疗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 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
2020年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PPT课件)
血糖监测:q10h.或5—q12小h,时直,至在血血糖液围水循手术平环期平患中者稳血t糖1。控/制2为5—10分钟。
14
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
血糖 mmol/L 4.4—11.1 11.1—13.9 13.9—16.7 16.7—19.4 19.4—22.2 22.2
处置 不需处理 RI 3U 皮下 RI 6U 皮下 RI 8U 皮下 RI 10U 皮下 RI 12U 皮下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
6
血糖控制标准:一般控制
空腹血糖FBG/餐前血糖PMBG : 6~8 mmol/L;
餐后2 h血糖(2hPBG)或不能进食时随机血糖水平: 8~10 mmol/L。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
7
血糖控制标准:严格控制
空腹血糖FBG/餐前血糖PMBG : 6.0 mmol/L
4.4~
餐后2 h血糖(2hPBG)或不能进食时随机血糖水平: 6~8 mmol/L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
Dr.Feng
1
一、概念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正常值4-6mmol/L.
围手术期: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治 疗基本结束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 段。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
2
围手术期血糖异常:高血糖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20y),9240万;且诊断
症; 血糖过低可导致心、脑等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加重并诱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总结:围术期血糖异常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T)及病死 率(3-5T)。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
5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总体原则
•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 一般情况下不必快速降糖和快速达标; • 降糖治疗应尽量避免低血糖, • 尽量避免超重及肥胖患者体重增加; • 不能因血糖管理而增加感染和高血糖危象的风险。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2013)
规范血糖监测ppt课件
9
三、血糖监测的频率 (一)以下情况应严密监测(一天测3-7次):
1、病情不稳定,如合并感染或血糖很高; 2、更换药物时; 3、胰岛素强化治疗者(一天注射≥4次或使用胰岛
素泵的患者); 4、1型糖尿病患者。
10
三、血糖监测的频率 (二)如果病情稳定,每周测3-4次
(1次空腹,3次餐后)
11
血糖监测:大家都关心什么?
4.4-6.1
餐后
4.4-8.0
尚可 mmol/L
≤7.0 ≤10.0
差 mmol/L
>7.0 &g月查 切记不要超过七
32
(五)如何做监测日记?
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应包括:
1、测血糖的日期、时间 2、血糖值 3、进餐时间及进餐情况 4、运动量及运动时间 5、用药量与时间: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 6、一些特别时间的记录:如腹泻、发烧等。
仪的校准码与试纸编码一致。 ➢核对床号、姓名,询问进餐间隔时间,做
好解释工作。
17
(一)操作流程4—采血 ➢选择采血部位,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1-
2cm直径区域)待干。 ➢开机,再次核对条码无误,屏幕出现采血提
示时开始采血。 ➢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 ➢吸第二滴血滴吸满试纸测试区,血糖仪显示
一次性采血成功。 18
2、餐前:有利于发现低血糖、寻找原因,区分 饮食问题还是药物剂量的问题,指导患者调整 进食量和餐前胰岛素剂量。
7
(二)不同时间点监测血糖的意义
3、餐后2h:反映人体在进餐后体内制造或注 射胰岛素能否有效控制进餐后摄入的葡萄糖, 帮助制定饮食计划,调整药物种类。
4、睡前:预防夜间低血糖,帮助发现无症状 低血糖,保证夜间的安全性。
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糖控制状态分类
• 血糖
理想 良好
差
• (mmol/L)空腹 4.4-6.1 ≤7.0
>7.0
•
非空腹 4.4-8.0 ≤10.0
>10.0
• HbA1c(%)
6.5
6.5-7.5
>7.5
•
——《2007年中国糖尿病指南》
PPT学习交流
3
•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 ——柏胜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PPT学习交流
15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 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
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
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 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mmol/L,餐 后2 h:8—11.1 mmol/L,HbAlc:7.0%~7 .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质 量。
PPT学习交流
17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 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70-117mg/dL), 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153.0mg/dL)范围, HbA1c控制在7.0%以下(用胰岛素治疗者),在避 免低血糖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在6.5%以下。
PPT学习交流
• Older adults who are functional, cognitively intact, and have significant life expectancy should receive diabetes care using goals developed for younger adults. (E)
• Glycemic goals for older adults not meeting the above criteria may be relaxed using individual criteria, but hyperglycemia leading to symptoms or risk of acute hyperglycemic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avoided in all patients. (E)
•
——柏胜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PPT学习交流
16
4、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 糖尿病合并妊娠
• 妊娠前的准备
•
2011ADA指南
• A1C levels should be as close to normal as possible (<7%) in an individual patient before conception is attempted. (B)
PPT学习交流
12
• 75岁以上老年或合并有心、脑、肾和肝脏等重要 脏器病变者,空腹血糖≤8.0 mmol/L或餐后血糖 ≤12.0 mmol/L。
• 其他老年患者可控制在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 后血糖≤10.0 mmol/L
•
——《加拿大糖尿病调查委员会》
PPT学习交流
13
国内学者的意见
10
•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已有 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血糖可以诱发 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治疗中 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 般成人。
•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PPT学习交流
11
2011 ADA指南
• 空腹血糖≤8.1mmol/L以下 • 餐后血糖≤11.1 mmol/L以下 • ——王丽兰《浅谈老年治疗的特殊性》
PPT学习交流
14
• 1.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 。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 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 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血糖8—9 mmol/ L左右,HbAlc为6.5%一7.0%即可,以防止严 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
PPT学习交流
6
2011 ADA 指南
PPT学习交流
7
2、青少年血糖控制目标
PPT学习交流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8
2011ADA指南
5.6-10.0mmol/L 6.1-11.1mmol/L
5.0-10.0mmol/L 5.6-10.0mmol/L
5.0-7.2mmol/L
5.0-8.3mmol/L
18
• Agree individualised blood glucose targets for selfmonitoring.
• Advise women who need intensification of hypoglycaemic therapy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to include fasting and a mixture of preand postprandiaFra bibliotek levels.
5
2011ADA指南
• ●Lowering A1C to below or around 7%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microvascular and neuropath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nd, if implemented soon afte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reduction in macrovascular disease. Therefore, a reasonable A1C goal for many nonpregnant adults is <7%. (B)
浅谈各类人群 血糖控制目标
PPT学习交流
1
• 1、普通成人血糖控制目标 • 2、青少年血糖控制目标 • 3、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 • 4、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 5、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6、心、脑血管意外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7、危重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PPT学习交流
2
1、普通成人血糖控制目标
PPT学习交流
9
3、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
•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相似, 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糖控制是重要 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 血脂,血压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 益处甚至大于严格控制血糖。
•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PPT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