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混合型建筑结构概况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丨从头了解日本建筑

建筑结构丨从头了解日本建筑

建筑结构丨从头了解日本建筑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建筑,其用材、造型、式样,跟这个国家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其政信仰风俗,政治教化密不可分,要讲日本建筑,还得从头说起。

本篇实为读星条旗、弥多太诸老师有关日本建筑相册的一份杂抄笔记,我不懂日文,于建筑也完全是外行,虽然平时感兴趣,但多半都是茫然的状态,也曾有心请教星条师,不过他日理万基,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最后只能盲人摸象,自己动手,使之成为年初有关日本历史文物和宗教信仰两日志的续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写这样的日志并非为了求教,或者狂妄地以此指点他人,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些只是一些资料的备份,很多日本建筑的相关问题,日本学者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我哪里有资格和能力解说呢?!本篇绝不是行家的美学欣赏,也不是论道似的技术分析,不过木建筑之所以为世人所重,一则是其外观,另外的根本原因是,建构是力学的展示,故而本篇中罗列了不少平面示意图,在了然建筑部件的名称之外,通过示意图,或能进一步的感受建筑之博大和丰富,这些示意图也最费心力,当然,有心者不能重图轻文,另外,看上去啰嗦夹缠,可自以为相当省略了,很多节点不得不割舍,不然说不定要写成书,话说回来,这样的游戏之作,饱学之士切莫当真才好,或者照例是一些图影还算有点用处,汇集于此,没有功劳也还有疲劳,图片皆随处偷盗而来,此间也不一一交代说明了,仓促赶在年前列出,错谬当过后再改。

原始时代,先民为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将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面、以木或竹支撑的柱架之上,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梁板,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高床式住居。

原始干栏式屋舍在以上层斗栱梁架来稳固整个木构的技术产生之前,掘地立柱是稳定建筑物的最好方式,即深挖柱洞,在有坚硬的地基的情况下,埋立粗壮的木柱,然后在柱洞周围施以夯筑,最后再在经过夯固的柱架上铺板建房。

住宅精细化设计系列3——日韩集合住宅套型特征综述

住宅精细化设计系列3——日韩集合住宅套型特征综述

住宅精细化设计系列3——日韩集合住宅套型特征综述住宅精细化设计系列3——日韩集合住宅套型特征综述日韩集合住宅的套型平面各有特点,概括来讲:韩国的集合住宅较为重视空间的舒适性,日本的集合住宅则非常注意空间的充分利用。

其各自的特征在下文中我们进行了总结。

1.韩国集合住宅套型特点韩国住宅套型的空间结构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起居室和餐厅作为主要的家庭公共活动空间,位于套型的中部,主卧和次卧分布在起居室的两侧;次卧区靠近门厅处,一般作为儿童和老人的房间使用;主卧则靠近内侧,供户主居住。

厨房与餐厅相连,并紧邻北侧服务阳台 (见图 1、图2)。

韩国套型的主要特点为:重视门厅,主次卧分区,重视阳台、服务间和储藏空间。

韩国住宅中重视门厅的独立性,地面与其他房间有几厘米的高差(日本也同样),使换鞋空间明确,保证诘污分区。

门厅平面多为 "L" 形,即进门后有一转折,既保证了住宅内部的私密性,也营造了"对景"的空间效果 (见图3). 不仅门厅本身的装饰性强,由门厅转入住宅的 " 内部空间" 时,正对的墙面也必然设置装饰性的家具或饰物,而不是正对着某个房间的门。

近几年来,韩国住房的门厅逐步扩大。

空间的礼仪性进一步增强,收纳空间的比重也逐渐增大。

韩国的主卧区比较受重视,一般位于住宅的最内部,自成一体。

四室户的主卧区多由主卧室、衣帽间、主卧卫生间和一个附加空间组成(此空间有时作为夫妇独用的私密房间,有的家庭把电视和音响放于此处,构成一个单独的小起居或小书房),各房间相互贯通,形成可回旋的空间组合 (见图4)。

韩国住宅的南北两侧常设有1.3—1.8m宽的横向贯通式封闭阳台:南向为生活阳台,与起居、卧室等空间相连:北侧为服务阳台,是主要的家务空间,面积较大,韩国人喜欢泡菜,所以会在这里放置大量泡制泡菜用的瓶、罐、坛等用具,也作为洗涤、晾晒、熨烫衣物的空间。

餐厨空间接近,常合二为一成DK式,与起居室南北分设,之间有时用推拉门进行空间分隔 (见图 4)。

建筑结构丨看完日本50层装配式住宅工地

建筑结构丨看完日本50层装配式住宅工地

建筑结构丨看完日本50层装配式住宅工地日本以其高度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这种技术和工艺在建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日本,装配式建筑结构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住宅领域。

今天,我将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一座50层装配式住宅工地,一起看看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装配式建筑结构。

装配式建筑结构是指将建筑的各个部分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工地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

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由于预制件在工厂中进行生产,所以可以避免现场施工的不确定因素,如天气、工人技术等。

其次,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工期。

最后,装配式建筑结构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和对环境的影响。

这座50层装配式住宅工地位于日本的一个大都市中心地区。

整个工地非常庞大,占地面积超过几个足球场。

工地上有多个塔吊在同时运转,忙碌的工人们正在进行各种工作。

工地旁边有一个临时的办公区域,设有会议室、休息室和食堂,为工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工地的一角,有一个大型的装配式建筑组装区域。

这是整个工地的核心区域,也是建筑物的灵魂所在。

在这里,工人们正在组装预制的墙板、楼板和梁柱。

这些预制件是在工厂中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生产的,每个预制件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测试。

工人们根据工程图纸将这些预制件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组装。

他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如起重机、吊车等,来完成组装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组装区域的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塔式起重机。

这个起重机负责将预制件从卸货区域运到组装区域,并进行准确定位。

起重机旁边还有一个大型的储存区域,用来存放未组装的预制件。

这个储存区域非常整齐,每个预制件都被正确地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工人们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预制件进行组装。

除了墙板、楼板和梁柱,工地上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预制件。

例如,预制的卫生间、厨房和阳台等。

这些预制件通过输送带系统从工厂运输到工地,并在适当的时候安装在建筑物上。

日本的住宅结构类型和木框架剪力墙结构

日本的住宅结构类型和木框架剪力墙结构

日本的住宅结构类型和木框架剪力墙结构SEIHOKU CORPORATION总工程师SEIHOKU CORPORATION神谷文夫住宅建设市场(独立住宅+公寓楼住宅)住宅建设市场独立住宅公寓楼住宅约94万户(2018年)其中木结构:约57%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43%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木质预制房屋木质预制房屋(户数)轻型木结构(2X4)木结构:约22%公寓楼住宅市场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12%木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型木结构(2X4)木质预制房屋钢结构非木质制房屋非木质预制房屋(户数)木结构:约85%独立住宅市场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木框架剪力墙结构:约7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非木质预制房屋木质预制房屋轻型木结构(2X4)木框架剪力墙结构(户数)轻钢预制工法1970年代开发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成一体轻钢预制组件工法1970年代开发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为组件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为组件混凝土预制工法预制混凝土产量减少趋势木质预制工法1970年代开发现在每年13万户用于南极的日本基地现在每年1.3万户在工厂将保温材、外墙材、门窗预装为一体初期的预制组装住宅木质预制工法现代的预制组装住宅MISAWA HOMEYAMADA SXL HOMES轻型木结构(2X4工法)规范:1974年(由北美导入)规范1974年(由北美导入)现在每年12万户CLT2014年材料标准JAS2016年建筑标准采用CLT的采用的独立住宅福山弘Hf ArchitecturalDesign从中国传入的传统梁柱构法木框架剪力墙构法传统构法大柱・大梁的组合带有斜撑的剪力墙构法屋盖・楼盖・墙从锯板改用为胶合板锯板改为胶合板•强度、施工性、隔音性、保温性、耐火性的提高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在工厂加工构件框架在1、2日内搭建首先搭盖屋面(防止雨淋)利用传统的接合方法(榫接·槽接)常用种类传统连接方法的利弊强度仅依靠木材构件间的连接就可获得很好的强度。

多图介绍日本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还真有那么一点厉害!

多图介绍日本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还真有那么一点厉害!

多图介绍日本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还真有那么一点厉害!
日本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形式:
简体结构(单筒):
0硅油!罗曼诺氨基酸洗护!
广告
简体结构(筒中筒):
简体结构(沈阳兆寰实验楼):
日本高层建筑常用装配式方式介绍:基本型:
3次元Pcd(柱梁一体型):
外周梁(逆梁):
工厂制造型:道路搬送可能型两端套管=0.5D套管
柱2层1节+莲根:
通常的柱梁Pca工法:
在节点区域进行梁主筋结合的PCa工法:
楼板区域+梁一体型PCa工法(莲根型PCa工法):
柱2层1节的PCa工法:
日本混凝土构件生产:
日本装配式结构施工安装:
-THE END-
中模传媒(zmcm777)是中国模板脚手架新媒体领军者,现有用户涵盖行业生产租赁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公司、地方政府等。

聚焦新产品新工艺、政策导向、行业走势、趋势分析、行业大数据及行业运营模式。

每天轮番呈现新鲜、专业、有深度的话题内容。

商务合作:产业园入驻、企业融资
“云租宝”租赁企业信息化云管理系统
电话|微信(可复制)
张先生186****3936
来源:筑龙结构设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日本的建筑史研究将其建筑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大致可分为 三个发展阶段:早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建筑553~1183年; 中期——公元12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1184~1572年;近期——公元16世纪 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1573~1867年
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经历了寝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屋等阶段日本建筑史的研 究就基本上以此四大阶段为单元而展开相应形成了三大史的研究内容即古代建筑史、中世建 筑史和近世建筑史这是在时间轴上划分建筑史研究的内容
8—11世纪上层贵族府邸的寝殿造和16—17世纪武士豪绅府邸的书院造之间也有一个过渡型 制叫主殿造也叫武家造
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过渡到平安时代 公元794-1184年这个过渡 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 寝殿造
寝殿造形成于平安朝代后期是仿效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住宅日本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建筑是 平安初期的奈良室生寺中的金堂和五重塔
平安时代——寝殿造794-1192年
平安时代——寝殿造住宅
左图是平安时代都城 贵族宅邸的一种典型 式样而此样式在地方 也无疑是被模仿和复 制的对象这一建筑风 格的最为明显的特征 便是其总是面对着南 方的中心建筑以及以 令人吃惊的排布方式 建起的、各种各样的 非露天的走廊和桥梁 连接起来、并环绕着 主体建筑排列的次要 建筑
这一建筑模式的核心建筑便是寝殿本身这也是寝殿造这一建筑风格得名的原因这个 名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过来便是用来睡眠的大厅这便是对该建筑功能的描述对于整个宅 邸的主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附属建筑而言寝殿无疑是整个宅邸建筑群中最为主要的住宅建 筑
寝殿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

一体化加工
复合墙体系统
现场
Code of this report | 11
铝合金门窗系统 一体化设计,材质优良,工艺考究
落地门的室外框料略 低于室内,防 止水倒灌
手摇式平开窗开启角度自由控制
窗楣板与窗台板均与门窗的框料 一体化加工而成
隔热保温性能优越铝型材均采用断热型,玻 □ 璃均为双层,; 窗台板与窗框一体化设计,防水密封性更可 □ 靠; 铝型材断面特别考虑防水构造:室外部分比 □ 室内低约50,彻底阻隔水进入室内; 门窗配件工艺考究,开启方式为手摇式平 □ 开,开启不费丝毫之力,开启角度也随心所 欲; 2层以上临空界面的玻璃多采用夹丝安全玻 □ 璃
48
Code of this report | 3
Part 1
日本住宅发展及工业化情况
Code of this report | 4
东京都厅 低层高密度型;独户住宅比例最大,集合住宅次之。
东京住宅大多为底层 大多为100平米左右的独户,多层高层次之。 日本住宅开发特点
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5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6
公寓住宅 此种类型公寓大多数是出租。出售为60年的使用权。
普遍60—90平米
四房一厅、三房一厅、两房一厅
因建地下室成本高,停车多采用地上停车
独立地面停车库;架空层停车库;地面露天停车场;
建设企业:大成、长谷工。。。 三井建造 大和建造
Code of this report | 9
国外住宅产业化概 况 独户住宅组装现场
楼板 墙板 框架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80平米小户型三居为主琉户型2007年10月26日日本普宅以小户型为主,其中集合住宅户型面积一般在90平米以下,居住着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

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建筑物资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设计和产品研发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长期坚持开发小户型、注重细节且舒适的开发理念。

三居室是集合住宅的主琉户型“日本小户型开发建设有近60年的历史,目前此类住宅设计已趋于成熟,中小户型是日本集合住宅的主琉户型。

”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长开彦说。

在开彦看来,虽然日本住宅产业化程序更为完善,产品设计更为人性化,但其开发的户型面积大小没有大的变化。

“1951年以后,日本每年都要推出标准化设计,不断公布建设标准。

并通过居住实态调查,把“食寝分离”、“干湿分离”和“公私分离”的理念融入标准设计。

”开彦指出,日本住宅开发主要是以家庭人口为标准进行户型设计,目前日本的基本家庭结构为2—3口人,按此人口结构,三室户成为集合住宅的主琉户型,而目前日本三居室基本上在80平米左右。

为节约土地,日本集合住宅的户型多为瘦长型,具体表现就是套型多采用大进深、总面宽小的设计。

“较大三居室的面宽为8米左右,一居室二居室的总面宽一般在米之间,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住宅面积。

”开彦认为,在这一点上,与我国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设计有很大不同。

另据著名建筑师、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介绍,在日本人的居住观念中,并不会因为身份或收入的提高,而在住宅面积上有所体现。

“在日本的高收入家庭居住80-90平米的房子是很普遍的现象。

”毛炳辉指出,日本集合住宅小户型主要集中在40—90平米左右,其中一般一居在40平米左右,二居在60平米左右,三居则一般在80平米左右。

不过日本住宅所指的面积是按房间的专有面积计算,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套内建筑面积,因此日本住宅户型面积一般比中国要多10-15平米。

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为日本著名开发商,去年记者参观该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发现,该公司多名高管所居住的住宅也基本在90平米左右。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日本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界。

其传统建筑结构和构造法透露出其文化和技术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以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1. 竹与泥传统的日本建筑多采用竹子和泥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韧性好、可塑性高、耐腐蚀和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泥土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使其更加牢固坚固,同时还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温性能,使室内保持温暖。

2. 木构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是木构建筑。

每个建筑物都有一个基础框架,也叫做“骨架”,由四根主柱和横梁组成,框架间隔一定距离。

这些主柱、横梁和框架都是由木材制成的,主要采用柏木、柳木和松木等。

框架上方有一个附加框架,被称为“骨干框架”,通常由平行的横梁和竖杆组成。

3. 经典的落地窗日本传统建筑的落地窗被称为“障子”。

障子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掩盖和隔绝等。

它们通常会用防水纸或纱布包裹,以保护室内免受恶劣的天气和外界噪音的干扰。

传统的障子是由木框架和垂直的木条组成,可以随意移动以调节通风和光线。

4. 空间的灵活性日本传统建筑强调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建筑物内部不设固定隔墙,使人们能够自由移动和更改房间的布局。

有些建筑物还设计了可移动的墙壁,以便在需要时将房间分隔开来。

5. 短的建筑寿命传统日本建筑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0年左右。

这是由于本身的材料和建造方法,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与此相反,现代日本建筑通常使用混凝土、钢和玻璃等材料,其寿命通常长达百年。

总之,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非常独特而古老,它们表现出了日本文化和技术上的卓越品质。

尽管现代建筑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但仍然受到传统建筑的深远影响。

今天,在日本和世界各地,人们仍然欣赏和借鉴传统日本建筑的美学和实用性。

无人不晓的日本装配式房屋凭什么这么“火”?

无人不晓的日本装配式房屋凭什么这么“火”?

无人不晓的日本装配式房屋凭什么这么“火”?日本将装配式房屋分为:铁和钢结构预制房屋;模块化预制房屋;木结构预制房屋;混个凝土预制房屋。

铁和钢结构预制房屋,钢框架包括主要结构构件,使用具有钢框架柱和梁的墙板,然后运输到现场组装,完成整栋建筑的搭建。

模块化预制房屋,由钢或木框架制成的模块在工厂生产并在施工现场连接在一起。

模块的内装在工厂完成。

工业化生产的比例很高。

木结构预制房屋,结构件是由木材制成的板材以及其他木制产品。

混个凝土预制房屋,结构件是预制混凝土板或者其他预制混凝土产品而日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是十分严谨苛刻的。

严格的建筑规范日本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严格按照《建筑基准法》的抗震要求,这部法律每几年就会重新修订一次。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建筑法律就有2次重大修改。

1995年修订的《建筑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要从政府部门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要上交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讲究的建筑选材1996年日本实行“耐震改建计划”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普遍在房屋和地基之间加入减震层,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晃动来吸收地震的能量。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

这些橡胶层非常耐用,一般使用年限约60年,能够把地震对楼房的摇晃程度减轻1/3到1/5。

较好的抗震性能据地震经验,在日本倒塌的大多是木质、年代久远的住宅,新建的公寓很少倒塌。

日本建筑界和学术界,在建筑防震领域的研究,可谓是全球首屈一指。

工业化、专业化的背后,有一套科学及学术体系为依托。

日本的许多建筑创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了,在全球都获得了广泛认可。

13-日本建筑课件

13-日本建筑课件


称为床的龛,正面墙上挂着中国式 的卷轴画或书法,地上陈设着香炉、 一对烛台和一对花瓶,后来只陈设 一只花瓶。副书院一般向外突出, 开着窗子,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 来缩小,陈设着精美的文房用具, 也变成装饰性的了。
近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

安土桃山时代(公元1753—1602年),日本既有文化开始真正迈向近 世文化,形成了以城郭建筑为代表的宏壮的文化,并形成了真正的书 院造建筑。这时从中国传来的饮茶、品茶逐渐变成习惯,并在禅师倡 导的品茶与斗茶下形成茶道,并成为日本人审美观的和种特有的综合 艺术,并影响到书院造建筑,茶室遂大兴其道,其间又以草庵风茶室 最为流行。草庵风茶室往往采用发居的泥墙草顶、落地格窗,并在周 围设一个面积很小的高度写意的茶庭,将竹篱笆、“役石(即步 石)”、石洗手盆(或涌泉、水井)、石灯笼(常以茶室主人的名字 命名)等布置成淡雅、简朴的环境,还在通往茶室的路上种植树木, 以茶道“和、静、清、寂”的精神为旨趣,意在陶冶情操,启迪性灵。 此类茶室体形较小,若是单独建筑,则常选取于山野之郊,依山傍水 随形成就势而筑;若是在住宅中辟出一隅而建,则多与野趣庭院相结 合。它讲究动静之变,往往以一间单独的书斋为中心,气氛沉静、优 雅、纯洁。取材与构造通常为木柱、泥壁、或毛竹做的窗棂,惯用带 皮树干为木质构件。
数寄屋

日本建筑样式。 数寄屋(茶室) 之风取自住宅 样式。语源: 数寄(数奇)。 是运用茶室建 筑手法建造的 建筑。别墅住 宅众多,以不 涂漆不装饰为 特征。

到明法时代(公元1868——1911年)政府把日本置于 欧美近代国家并列作为目标,招聘外国建筑师建造西 式建筑。因此,室内装饰逐渐采用了“西、日折衷” 的形式。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建造的明治宫殿, 为以后日本的建筑、装饰和家具界树立了一个双重结 构的典范:公共部分用西洋式,对内部分用和式,使 内外有别。至今,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 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日本居民的住 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 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 墙、杉板、糊纸格子推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和 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 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第三节 型钢混凝土框架柱
2、构造要求 2.3 纵向受力钢筋 • 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8%,以使型钢能在混凝土、纵向钢筋和箍
筋的约束下发挥其强度和塑性性能; • 由于框架柱承受的弯矩和轴力较大,因此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
净距不宜小于60mm,以便浇注混凝土 • 纵向钢筋截断不应在中间各层节点处,其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混凝土
24
第25页/共32页
连接形式与构造
25
第26页/共32页
1、连接形式与构造 第四节 框架梁柱节点
• 节点为梁柱的重叠区域,是保证结构承载 力和刚度的重要部位;
• 连接形式:
• 型钢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
• 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
• 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
• 连接要求:
• 构造简单
• 传力明确
• 便于混凝土的浇捣和 第27页/共32页 配筋
12
第13页/共32页
• 优点:
1)含钢率不受限制,承载力高,刚度大
• 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建筑物使用 面积和楼层高度;
• 与钢结构框架相比,节省钢材50%
2)结构可以二次受力
• 施工阶段的第一阶段荷载
• 与硬化混凝土共同承担使用荷载
13
第14页/共32页
• 优点:
3)显著加快施工速度
4)结构延性与耗能能力较好

当主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沿节点区对角线方向形成斜裂缝,但此时
的剪切应变很小,节点剪力主要由型钢腹板和混凝土承担

随着荷载增加,核心区斜裂缝不断增多并加宽,剪切变形增大。主斜裂缝一旦
形成,沿核心区对角线基本上贯通,型钢腹板开始屈服。

建筑风情:胶囊旅馆始祖——日本中银胶囊塔

建筑风情:胶囊旅馆始祖——日本中银胶囊塔

082ARCHIECTURE 建筑风情日本中银胶囊塔Japan Capsule Tower什么是胶囊塔?这是在东京最密集地区之一的银座建造的一栋公寓楼,由两座相互连接的大楼组成,总共包含了140块预铸建筑模块的“胶囊”,每个独立单位都被设计成可独立更换。

每个模块的尺寸4米×2.5米,通过圆形窗户采光,类似舱体的设计灵感来自宇宙飞船。

中银胶囊塔又名“中银胶囊大楼”,位于日本东京都中央区新桥,是一幢造型特殊的住宅和办公建筑,由黑川纪章设计,于1970年开始兴建,直至1972年完成,是日本建筑界代谢运动的代表作品。

中银胶囊塔是世界上第一座胶囊形状的大厦,被认为是现代建筑史上首座真正以胶囊般的建筑模块兴建的建筑。

废墟中诞生胶囊旅馆是一种在日本很热门的高密度住宿酒店,因其太空舱般的狭小住宿空间而声名远播。

20世纪60年代,日本正经历着人口和城市繁荣,多山的岛屿适合居住的空间很小。

这种文化倾向和空间逼仄,再加上日本人对未来的迷恋和时代的反叛精神促成了一场运动。

“胶囊旅馆”这一概念的起源,要上溯至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建成的一座建筑物,这便是出自“日本建筑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之手的中银胶囊塔。

竣工于1972年,中银胶囊大楼是从二战后日本的废墟中兴起的一座建筑。

1952年,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占领,受战争以及原子弹的创伤,日本建筑师们看到了重建的可能。

日本内阁的一系列经济复兴计划,让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百业待兴,技术狂想,加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日本的建筑设计师们开启了先锋前卫的创造。

中银胶囊塔甫一出现,就吸引了全球目光。

这栋位于东京银座8丁目的大厦,由140个带有独立圆窗的混凝土立083084方体构成,从外形上看,就像一个毫无规则垒起的积木塔。

这座灵感来自前苏联的宇宙飞船的建筑,显示了超前的未来主义风格和科幻小说般的构思。

整栋楼有14层楼高,由140个胶囊单元堆叠而成,每一个胶囊公寓宽2.5米,进深4米,在外面有一个边长1.3米的窗户。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寝殿平面图
寝殿
母屋 在寝殿的中心区域,即寝殿的核心部分,是被称为母屋的空间,而母屋本身又分为两个部分,母 屋和塗篭。母屋是整个房屋的核心,是作为整个宅邸的最为主要的居住空间而存在的。如果宅邸 的主人拥有适当的身份地位,那么代表其身份地位他的坐席(御帐台)便会摆放在此处,以供宅 邸主人睡觉休息之用。这一房间最具代表的特征为、其空间整体向北延伸,在进出的地方放臵可 以滑动的,彩绘的被称为障子的门扉。而母屋的南面一般总是向着厢的一面敞开。 塗篭 母屋另一个区域被称为‚塗篭‛。这是一个家里内部的私人房间,也通常是存放家中收藏的大量 奇珍异宝的场所。同时,这个房间也有作为宅邸主人私人卧室的功能。与寝殿中其余房间不同的 是,该房间是唯一用坚固的、泥灰材料制成的、不可移动的墙壁包围起来的房间,只有一扇单独 的门做进出之用。 厢 母屋本身是被一个大约一个柱间距宽度的被称为厢的空间所环绕,廂是一个在高度上低于母屋的 台阶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环绕着母屋的厢分别被称为‚东厢‛‚西厢‛‚南厢‛‚北厢‛。而 四个厢又可以用屏风或者帘幕分割独立出来作为有着单独功能的房间,也可以在其上铺上榻榻米 以供坐卧休息之功用。除去妻户门占用的面积以外,整圈厢的外围都是没有固定的墙壁,而是从 箦子开始使用类似百叶窗式的‚格子‛将其分隔。 妻户 ‚妻户‚是由一对坚固的木门板组成的,以合页为轴向外打开的门。这种名为妻户的门在东西两 个方向的厢的两头成对出现。门外通向连接寝殿和对屋的户外走廊,
二、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
(一)、早期,古代建筑史——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553~1183年中国隋、唐、南宋)。 约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入了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的传统建筑 技术与风格。从此,佛寺建筑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

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特点

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特点

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特点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和式建筑设计风格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式建筑是指以传统日本建筑为基础,结合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再创作和设计的建筑形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了解一下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其特点。

一、和式建筑的特点和式建筑的特点是它的简洁、朴素、自然和优雅。

和式建筑的建筑材料大多使用木材和竹子,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中的石头、泥土和石灰等材料。

建筑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屏风、障子和拉门等,这些元素可以让建筑内外互相连通,同时也便于调节室内的光线和温度。

和式建筑的风格也非常注重比例和形式。

建筑体量通常以正方形或矩形为主,而屋顶则以折纸形式为主,圆形和半月形也是常见的形式。

外观上,和式建筑会强调层次感和对称性,并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装饰。

二、日本和式建筑的历史和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中叶。

在那个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主要以飞檐斗拱和曲卷回纹为主,这和当时中国的建筑风格有些类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也逐渐发挥出来,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地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期间,日本和式建筑的风格达到了巅峰。

当时建筑的主体结构是由木料组成,并以半固定式连接方式实现。

这种连接方式充分考虑了日本地震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的影响。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时期,日本和式建筑的风格进一步演化,并形成了特别的民族特色。

随着江户幕府的建立,日本经济和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促进了和式建筑风格的发展。

如今,日本和式建筑风格已经成为了世界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注重建筑的与自然融合,因此和式建筑的元素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和式建筑的现代设计如今,日本和式建筑的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

一些建筑师开始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同时也不断探索和体验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另一些建筑师则将和式建筑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解决高密度居住的50年Integrated Residence in JapanResolving High-density Living in 50 Years二战之后,为了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短缺问题,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

50多年间,日本经过了战后恢复期、高速发展期,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城市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集合住宅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9年提出面积只有40m2的公营住宅标准设计。

1950年,nLDK型方案被提出——即以L(起居室)、D(餐厅)和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家庭团聚的起居室为中心,布臵各房间,连接n个卧室。

1960年,经济高速增长,农村人口的大举流入,使城市急速膨胀。

为此日本政府鼓励在大城市郊区集中兴建大规模、低价的公团住宅(即公立住宅小区),以应付大量流入的人口。

1970年,“小住宅区”开始流行,它以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用地上灵活的适应性等优点,成为主流,大住区规划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关心居住的环境质量,住宅本身的发展重点也转向居住质量的提高。

住宅套型、面积标准、附属设施、环境质量、社区服务等都成为在住宅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在国际式样及规划理念指导下制造出的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大量的“包豪斯”式住宅充斥的城市空间开始厌倦。

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结束带来了住宅自身的巨大转变,住宅由高层转向底层、由新区开发转向旧城改造、由单纯注重住宅面积大小转向高标准的外部环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最后确定了发展低层高密度集合住宅的方向。

同时,建筑师们积极参与公共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多样化。

aroom“aroom”,即nLDK+a,在原来nLDK的基础上增加一个a,即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1990年竣工的由坂仓建筑研究所设计的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这种增设了“aroom”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现。

日本大型木结构混合建筑

日本大型木结构混合建筑

日本大型木结构混合建筑
周冠武(译)
【期刊名称】《国际木业》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木正方”(“Wood Square”)是POLUS—TEC有限公司的主体办公大楼,是日本在建的最大木结构混合建筑之一,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日前此项目顺利完工,2月22日“木正方”竣工庆祝仪式举行。

POLUS—TEC有限公司总裁Kojiro Nakauchi先生介绍说:“‘木正方’无处不彰显木材的魅力。

‘木正方’已被选为大型木结构混合建筑的典范,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周冠武(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66.2
【相关文献】
1.浅谈轻型木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木结构混合建筑的应用 [J],
2.寒地木结构建筑设计中BIM技术与CAD技术应用分析——以吉林建筑大学风屏障木结构建筑为例 [J], 张成龙;李介鹏;赵宏宇;陈勇越;杜弘阳;李哲羽
3.木结构建筑在中国--从中西方木结构建筑的对比看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前景 [J], 郝春荣
4.寒地木结构建筑设计中BIM技术与CAD技术应用分析——以吉林建筑大学风
屏障木结构建筑为例 [J], 张成龙;李介鹏;赵宏宇;陈勇越;杜弘阳;李哲羽;;;;;;;
5.木结构混合建筑的应用研究——以宜兴某一木结构别墅为例 [J], 杨会东;董国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井架设计规范>的审查会,2006.10月15—23日参加了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的”中日钢结构技术交流考察会(日本),2007年1月23日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由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编制《钢烟囱》图集技术条件审查会。

2007年1月授北京规范修订组的邀请对<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审查工作;2007年8~至今正在作为主编单位主编之一编写《有色金属工业建(构)筑物荷载设计规范》的工作。

本人独立撰写《建筑结构设计常遇问题及对策》一书,目前在排版中,预计2008.8~9月出版发行。

片Photo.7a所示的那样,它的内部核心部分是钢筋混凝土(RC)结构,外延部分是钢结构框架。

它的基础采用的是筏式基础。

具体的说,钢结构外框架在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抗弯,而钢筋混凝土(RC)内核的设计则是为了抵抗大部分的水平侧向剪力。

所以,穿过大楼的办公区的钢梁和它所连接的外框架是铰接的。

梁中的对角钢筋和其它在墙中所用的钢筋,是在工厂中就被预先安装配置好的。

整个预制装配式的钢筋骨架是在施工现场用机械连接的方法建成的。

滑动模板法,在这里也得到了应用,由于模板很大,其支撑滑动的位移就达到了4.2m。

大致的建造顺序是这样的,首先,建造钢筋混凝土(RC)内核,每层都需要8天的时间。

然后,再建造钢结构外框架以及楼板。

5.总结综上所述,钢管混凝土结构(CFT),代表了日本现阶段混合型建筑结构的主流。

另外,日本现在也有不少于10个的钢梁混凝土柱(RCS)结构,以及2个混合墙系统(HWS)的建筑。

它们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例如:钢管混凝土(CFT)结构和钢梁混凝土柱(RCS)结构在撑系结构中的应用,它们的防火体系的改善等。

总之,混合型建筑结构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

6.译者语混合结构体系近年来在我国讯速发展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不仅具有钢结构建筑自重轻、截面尺寸小、施工进度快、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兼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造价低的优点,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较好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了多栋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如上海金茂大厦,为88层、高度420M、高宽比为7.2;深圳地王大厦,为68层、高度为294M、高宽比为8.8;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度为500M,高宽比为8.4等等,另外目前在高层住宅中,也较多的采用钢结构外框与钢筋混凝土内筒的结构体系,如北京金寰公寓,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

原文来自:第三回日中建筑构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1997年11于中国.深圳译者简介:魏利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首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85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审核工作,组织负责设计过多项大中型工程,对所从事的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先后结合工程疑难问题,撰写并公开发表了近三十篇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

在建筑物加固改造方面获部级重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程设计方面多次获有色总公司优秀设计奖。

连续四年被评为院优秀设计人才。

2001年被中国世纪专家编委会授与“中国世纪专家”称号。

本人十分熟悉本专业的有关规程,规范及pkpm系列软件,并对其有独到的理解,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了解本专业国外的相关规范及本专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1.2004年7月授(中国地震局)邀请参加<关于公益性研究项目大中城市活动断层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研究与示范验收会议>;2.2005年9月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邀请参加<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图集的审查工作;3.2005年12月授<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勘察设计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先技术。

图Fig.5a和5b,是这幢大楼的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

在楼层的平面图中,有一个从北到南垂直的将这层楼从中间切开的港湾。

每层楼的尺寸都是33m长×33m宽。

电梯洞和大厅就设计在接近平面中心的位置。

港湾的外框宽度是7m,内框宽度6.4m。

整个结构的抗弯框架,是由钢管混凝土(CFT)结构的柱,以及混凝土钢骨梁,即用预制混凝土包裹着的钢梁(SC),共同组成的。

在钢管混凝土(CFT)柱及混凝土钢骨梁(SC)的节点处,使用了焊接连接的工艺方法,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这幢大楼选用了箱型基础并配以地下连续墙的基础基础方案,以避免软弱下卧层和场地土的液化给建筑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大楼的中心地带,采用了园型钢管混凝土(CFT)柱;而在大楼的其它地方,则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CFT)柱。

所使用的混凝土,其强度达到36 MPa到42Mpa。

楼板采用的是混凝土预制板加现浇式面层的结构。

所使用的混凝土预制板尺寸是:7cm厚,7m长,7m宽,另外现浇面层的厚度为8cm。

现浇面层的浇筑工作,是和两项工作同时进行的。

这两项工作分别是,将混凝土浇筑到SC结构梁的末端区域中,以及浇筑到CFT结构柱筒里。

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许多这样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还取得了缩短工程的施工工期的效果。

在钢管混凝土(CFT)结构的框架这方面,用于将各填充柱筒连接起来的梁,必须表现出很高的刚度。

如果使用钢梁,尽管其在制造供应上没有丝毫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很难保证能够留有足够的空间来使用大型的钢梁,使其和钢管混凝土(CFT)结构的柱筒,保持大小一致。

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SRC)梁,就会有很难锚固SRC梁中的粗大钢筋的问题。

因此,鉴于以上两种情况,在这个建筑的设计中,就采用了混凝土钢骨梁(SC)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通过合理的使用混凝土钢骨(SC)梁,保证了这个建筑具有足够的刚度。

这使得那些选择居住在海边的住户,在每年预计风力最大的海风下,居住在这幢大楼中,也不会有丝毫的不舒适感。

如图Fig.5b所示,混凝土钢骨梁的横截面是呈I字形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自重。

通过这种方式所减轻的重量约占这个建筑总重的4%-5%。

4.2 建筑B(RCS结构,Fujita公司设计)图Fig.6a和照片Photo.6a,展示了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柱(RCS)混合结构的建筑方法。

这个建筑物的抗弯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柱(RC)及钢结构梁组成的混合结构。

其中,梁柱节点处的细部构造,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Fig.3c)。

在钢梁的末端,预制钢筋混凝土(RC)柱上有一个拖板。

上柱安装在梁柱节点处,从节点里伸出来的钢筋要插在上柱下部的套筒接头里。

这种结构方式,非常适于在诸如写字楼、购物中心等,这种要求具有大跨度结构的工程中应用。

和常规做法相比,这种方法减少了施工的工期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4.3 建筑C(RCS结构,Taisei公司设计)照片6-b所示的,是Taisei公司的大阪分公司大厦。

其主要的结构施工方法正如Photo.6b 所展示的那样。

这个建筑的抗弯体系也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RC)柱及钢梁组成的RCS结构框架。

其中,柱的施工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将钢节点设置在钢筋混凝土下柱的顶部。

同时,下柱中的纵向钢筋要穿过钢节点。

第二,将混凝土浇筑到楼板的模板中,当然,也要浇筑到钢节点中。

最后,就是要在梁柱节点处安装上柱。

在这项工作中,要将穿过下柱,并从下柱中穿出来的钢筋,插在上柱下部套筒的接头里面。

我们简单的将这种方法和现在所使用的常规做法相比较,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通过使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减少工程建设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施工建设的投资。

4.4 建筑D(HWS结构,Taisei公司设计)混合墙系统在日本的最早应用,是在1993年建成的这个名为新横滨大舞台的建筑。

这幢大楼在地上共有18层,地下1层。

它的总建筑面积共50,000m2,高78.02m。

它的标准层层高为3.9m,静高度为2.65m。

这幢写字楼坐落在横滨市Shin-Urnshima区。

它滨海而立。

在这里办公的都是高新技术企业。

标准层平面图就展示在土Fig.7b中,像图Fig.7a以及照研究和试验表明,改进后的传递压力作用的梁柱节点的细部构造,是合理并经济的。

图Fig.3a 展示了已经被研究过的梁柱节点的细部构造。

在基本节点类型中,钢梁翼缘和腹板是穿过钢筋混凝土圆柱的(如图Fig.3a,B1─B16所示)。

其中,当梁受剪切破坏或柱受压破坏时,使梁柱节点中产生一个的塑性铰,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图Fig.3b所示的,是由Fujita公司开发的梁柱节点处的细部构造。

它是由预制混凝土柱,以及分别被放置在柱顶端和底端的附加钢夹板组成的。

其中,钢夹板的宽度是小于楼板的厚度的,并被焊接在H─型钢梁的翼缘。

这样就可以认为,钢夹板起到了约束在柱顶端和底端的混凝土的作用。

图Fig.3c所示的,是结构试件在使用和不使用钢夹板的两种情况下,其所受剪力和层间侧向转角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实验结果对比图。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使用钢夹板的试件,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椎型滞后图象;而不使用钢夹板的试件,其加载和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则表现出了这样收敛型的滞后图象。

2.3 HWS结构-----外钢框架与内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混合结构墙壁系统(HWS)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内核及钢结构外框架所组成的,如图Fig.4所示。

其中,钢筋混凝土内核是主要的抗震结构构件。

在这种结构中,楼板体系的主要部分要求具有较大的跨度,它是铰接在钢结构外构架上的。

这样,通过使用这种混合结构墙壁系统,就可以使整个结构得到简化并且减少建设的投资费用。

在这个系统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清楚地了解剪力墙和连梁的抗震性能,以及开发可以加固剪力墙和连梁的细部构造。

在结构的破坏形式上,下面两种形式的破坏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一种是受弯破坏,另一种是束状钢梁的受剪破坏。

在破坏时,希望先出现弯屈破坏,即作到强减弱弯。

鉴于以上这两种形式的破坏,结构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就成为了必备条件。

因此,需要通过配置对角钢筋来提高连梁的性能,并通过配置横向钢筋,来约束可能呈现为C、H或L字形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末端。

3. 建筑技术的控制和一般化依照日本建筑法的规定,混合型建筑结构属于特殊建筑结构。

所以,若要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混合型建筑结构,还需要日本建筑建设中心的评估,并获得建设部正式签署的许可证书。

由于混合型建筑结构在日本比其它国家应用的少,因此,研究这种结构的性质,并改进诸如梁柱节点等处的细部构造,就成为了设计和实际应用这种结构的必要前提。

许多日本建筑公司,都展开了有关混合型建筑结构的研究和开发的竞争,但是合作对这项技术的普及是更有效的。

这次,由日本—美国合作的,关于混合型建筑结构在地震工程学上的研究,是一次很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

在日本方面,这个项目小组是由,一些大学的建筑工程研究学院(BRI)、建筑公司和日本建筑结构顾问协会(JSCA),共同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