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2015年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统计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制强度衡量的主要方法、潜在问题及其修正

环境规制强度衡量的主要方法、潜在问题及其修正

环境规制强度衡量的主要方法、潜在问题及其修正王勇;李建民【摘要】环境规制强度能否有效测度直接影响实证分析的可靠性.本文从污染治理投入、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价和自然试验与替代指标四个角度对现有环境规制强度衡量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多维性和可比性是环境规制强度测度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多维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规制措施和污染物排放的多样性上.地区间产业结构和行业污染强度的不同会导致现有环境规制衡量的可比性偏差,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趋势带来了环境规制强度的低估,甚至严重偏离实际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趋势.【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9页(P98-106)【关键词】环境规制强度;衡量方法;修正【作者】王勇;李建民【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开始实施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

基于环境规制成本与收益的考虑,环境规制实施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影响:投资、贸易、就业和生产率等,成为众多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环境规制强度的有效测度,环境规制测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比如对“污染天堂效应”的检验,环境规制的测度决定着地区间环境规制强度的差别以及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转移路径,最终影响污染天堂效应是否存在的结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急剧恶化,中国的环境规制政策日益增强,关于环境规制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

但是环境规制的测度仅是对国外研究文献的简单借鉴,且环境规制指标使用混乱,这对于环境规制影响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极为不利。

因此,十分有必要详细严谨地讨论目前环境规制衡量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一)基于污染治理投入的衡量方法企业承担的污染减排支出越高说明面临的环境规制越强。

企业维度的衡量依赖于企业环境支出调查,如美国环境保护署进行的污染减排支出(PACE)调查。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问题的提出1999 年国家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自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91 年至2011 西部地区的实际GDP(1990 年为基期) 年均增长速度为11. 6%,2007 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 1% 以上,增速最快并超过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2011 年以14. 0%的速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738. 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高于东部地区 3. 4%,高于中部地区1. 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3%; 西部地区GDP 与全国经济总量对比,1998 年西部地区GDP 占全国GDP 的14. 6% ,2011 年占全国GDP 的比重达到了19. 2% ,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工业的发展,1998 年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不到40%,2011 年工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2%,伴随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 2011 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 8: 51. 7: 35. 5,可见第二产业是西部经济增长的强驱动因素。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1991 -2011 年西部地区GDP 与工业污染三废的排放量表现出整体增长的趋势如图 1 所示,由于数据单位不统一,以对数值来缩小差距。

可以看到,工业烟尘的增长几乎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工业废水的变动与GDP 增长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二氧化硫、烟尘、粉尘伴随GDP 增长整体出现下降,1991 至1995 年、1996 至2006 年有局部上升的表现。

2011 年,西部地区工业SO2、工业烟粉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增长率分别为7. 79% 、6. 25% 和78. 66% ,而工业废水出现了负增长16. 46%。

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效果评估

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效果评估

中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效果评估作者:李小胜时辰张思思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運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碳排放交易政策实施前后的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的实际效应。

通过实证结果表明:自2011年碳排放交易市场政策颁布起,交易碳排放交政策对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政策影响效应随试点年限的增加逐步增强;加强碳排放市场制度的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此外,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限制了碳排放量的下降,不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

最后,通过安慰剂检验再次确认碳排放交易市场政策的减排作用是稳健的。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政策;二氧化碳排放量;双重差分模型0 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断困扰着各个国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2007年颁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指出,人类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首当其冲,也是各国主要的减排对象。

2006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达到62.56亿吨,居世界之首,并在2013年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排放量总和。

为遏制全球气候问题的恶化,各国在1992年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也是之后全球范围内各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此后,在1997年根据公约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颁布的《京都议定书》中,要求附件一国家在第一个承诺期(2008~2012年)内完成本国在1990年碳排放基础上减排5%的任务。

2008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COP-14)中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根据原有布置的减排任务框架,为各成员国制定了新一轮的环境保护任务。

次年12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各国政府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其中我国提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减少40%~50%的目标。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中,我国也做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下降60%~65%。

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

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

综述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取得积极进展。

与2014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1%、氨氮排放量下降3.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9%。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35.3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9.5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35.2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223.5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93.5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068.6万吨、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46.9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29.9万吨。

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1.7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72.6万吨、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为134.1万吨。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859.1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56.7万吨、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96.9万吨。

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1851.9万吨。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180.9万吨、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5.1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85.9万吨。

全国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538.0万吨。

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232.6万吨、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49.7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为55.5万吨。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7亿吨,综合利用量19.9亿吨,贮存量5.8亿吨,处置量7.3亿吨,倾倒丢弃量55.8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0.3%。

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976.1万吨,综合利用量2049.7万吨,贮存量810.3万吨,处置量1174.0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79.9%。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历年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统计2013-2015二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历年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统计2013-2015二

1974.4 2078.0
1851.0 55.8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万吨)
129.3
59.4
12.2
单 单位 位国 国内 内生 生产 产总 总值 值废化水学排需放氧量量排(吨放/万量元(千) 克/万 13.2
12.7
3.7
元)
4.5
4.1
0.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氨氮排放量(千克/万元)
0.5
0.4
中国历年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统计(2013-2015)(二)2015
指标
2013
2014
3135
人均能源消费量(千克标准煤/人)
3071
3121
-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0.28
0.12
0.14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0.47
0.29
0.42
1.14
0.55
0.42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14
0.55
3.1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万元) 3.9
3.5
3.1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氮氧化物排放量(千克/万元) 4.2
3.7
19142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
17239
17860
7.污染治理投资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亿元)
9037
9575
8806 1.28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 比重(%)
1.52
0.71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万元) 0.80
0.76
6.污染物排放
735.3
废水排放量(亿吨)
695.4
716.2
2223.5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再检验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再检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1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再检验—陆文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最为突出的研究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通过爛权法测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全国范围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并检验该曲线的地区异质性与指标异质性。

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我国整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确存在。

(2)人口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恶化了生态环境;环保投资对改善环境污染有明显效果。

(3)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指标异质性,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中部地区存在该曲线,而西部地区并不存在。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迅速增长。

1978—2018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9.43%,2019年GDP总量为99.0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近16%,创造了“中国奇迹”。

但是,经济繁荣的背后有着沉重的生态代价,严重环境污染现象频发,破坏着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在过去的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35. 8%。

有关环保专家指出,我国环境污染压力前所未有。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2014年7月,环保部等6部门颁布了《环境污染防治计划实施细则》,旨在加快落实污染治理考核工作;同年9月,发改委联合环保部、能源局提出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支持同步开展环境污染物联合脱除。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控制住复合型污染,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2020年11月,国务院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提出新目标,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

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对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以及其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以期为我国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在此基础上,采用共同前沿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共同前沿理论能够反映不同地区或企业在相同技术水平下的最佳实践前沿,而DEA模型则能有效评估各区域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揭示其效率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建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标准和数据来源运用DEA模型对各区域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各区域的效率特征再次,结合共同前沿理论,比较不同区域工业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上的最佳实践前沿和效率差距探讨影响各区域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决策依据,促进各区域工业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上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为此,我们结合了共同前沿理论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框架。

共同前沿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估不同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统一标准。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我们将全国各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并假定存在一个共同的技术前沿,即所有地区在最佳实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创新效率。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2015年各行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统计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2015年各行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统计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一97般23工.1业固体
12590.0 40.8 26165.0 11030.8 615.7 40.8 176.8 111.2 27.2 71.4 65.1 109.8 7.0 14.4 16.1 1.8 233.5 7.7 1.4 861.8 5501.5
摘编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
单位:万吨
中国2015年各行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统计(一)
行业
行业总计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一般工业固体
310999.2 39045.4 94.3 60707.3 38510.7 2564.9 79.2 82.4 1892.2 471.7 857.4 181.1 678.8 36.1 61.6 239.1 12.9 2248.3 50.3 6.9 3804.3 32808.0
一般工业固体
186913.6 25907.4 52.2 15105.0 10312.6 1849.7 38.3 34.6 1782.1 446.7 784.8 110.5 569.3 29.3 47.0 223.1 11.2 2009.6 42.4 5.4 2873.9 19044.1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统计(大中小类行业)(十二)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统计(大中小类行业)(十二)

汽车车身.挂车制造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 窄轨机车车辆制造 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 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 其他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
289 12780 5054 840 52 15 376 350 47 54 1315
流动资产合计 累计折旧
202.72 8.50 54.91 1.89 348.41 71.33 277.08 349.38 92.76 150.32 1.40 11.78 3.16 63.15 2.21 24.61 315.24 108.55 4.87 23.96 107.31 18.86 19.73 31.95 559.46 304.29 7.51 1.26 8.23 38.01 15.98 28.04 156.14 9947.30 4453.45 362.82 13.82 11.29 542.71 19.89 188.57 8.08 871.01 195.06 675.95 1029.90 291.46 517.83 4.48 38.15 4.27 120.74 9.36 43.61 1237.02 505.85 17.84 25.14 318.92 80.54 128.42 160.30 3245.65 1683.52 56.62 6.16 24.27 250.08 85.92 105.96 1033.11 33920.66 16720.90 1199.72 55.93 42.41
出口交货值
71.21 4.97 104.74 1.16 209.74 24.52 185.22 190.14 30.24 137.52 10.55 1.49 9.24 0.54 0.57 477.98 180.05 10.89 3.73 173.03 29.28 30.63 50.37 334.46 68.84 7.68 3.39 71.06 0.44 4.92 178.14 2934.00 716.06 72.22 0.77 0.12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2015年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统计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全国指标数据:中国2015年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统计

693.2
425.1
295.8
193.4
246.8
152.5
537.6
161.3
292.6
70.7
261.2
148.5
22.2
20.4
139.0
94.8
216.0
133.4
137.5
87.7
140.8
70.0
8.4
7.7
240.4
169.9
122.6
82.3
34.9
20.9
86.9
35.1
288.7

160.4
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设市城市和县城.
工业污染源治
773.7 10.0 24.0 54.2 27.9 43.9 19.0 12.1 19.3 21.2 62.2 58.6 17.9 44.7 14.8 94.6 33.0 15.8 26.1 34.7 24.7 1.3 6.0 11.8 10.7 21.6 0.3 28.0 4.1 4.9 10.4 15.8
环境污染治理
1.28 1.79 0.76 1.33 2.02 3.01 1.02 0.79 1.04 0.88 1.36 1.03 2.00 0.88 1.41 1.10 0.80 0.84 1.86 0.40 1.55 0.60 0.88 0.72 1.31 1.03 0.81 1.33 1.80 1.44 2.98 3.10
摘编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
况统计
当年完成环保
3085.8 19.1 20.2 125.3 74.1 118.5 171.1 21.1 18.5 90.3 438.2 161.5 97.1 45.6 63.6 173.6 69.4 78.5 350.1 187.2 88.0 0.5 38.2 70.8 39.1 49.2 0.4 42.5 36.2 9.0 41.4 112.5

2016年中国环境公报

2016年中国环境公报
文字摘自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 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 重要讲话,图片由新华社记者摄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 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加大环境治理 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 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 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 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 赢之路。
二是健全环境预防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绿色 制造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 6500 万吨、煤炭产 能超过 2.9 亿吨。出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 一步上升,煤炭消费比重继续下降。新增部分地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区,严格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地区战略环评。环境保护部对 84 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进行批复,涉及总投 资 9108 亿元,对 11 个不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 970 亿元。31 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 420 个地市级的环保 部门与环境保护部实现环评审批信息每周联网报送。全国环保系统 358 家
文字摘自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 作报告》,图片由新华社记者摄
1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6
综述
环境保护
2016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 的攻坚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 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 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6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4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

2016—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为基准,生态环境部依法组织对2016—2019 年污染源统计初步数据进行更新,依据《生态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生态环境统计管理报表制度》,现将相关全国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公布如下。

一、污染源统计(一)统计范围污染源统计调查对象为全国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简称农业源)、生活污染源(简称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简称集中式)、移动源。

各类污染源的调查范围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范围有所不同。

工业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行业代码为06—45 的40 个大类行业以及行业代码为4610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农业源包括畜禽养殖业中的大型畜禽养殖场(生猪设计年出栏量≥5000 头、奶牛设计年存栏量≥500 头、肉牛设计年出栏量≥1000 头、蛋鸡年设计存栏量≥15 万羽、肉鸡年设计出栏量≥30 万羽)。

生活源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第三产业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源;此外,生活源废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农村生活源。

集中式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处理)单位。

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污染源。

(二)废水污染物2016—2019 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658.1 万吨,下降为2019 年567.1 万吨,下降13.8%。

其中,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逐年下降,2019 年分别为77.2、18.6、1.4 万吨;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体持平,2019 年为469.9 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56.8 万吨,下降为2019 年46.3 万吨,下降18.5%。

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均逐年下降,2019 年分别为3.5、0.4、42.1 万吨。

废水中总氮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6 年123.6 万吨,下降为2019 年117.6 万吨,下降4.8%。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法律㊃经济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1.005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张咏梅,王晓艳,赵金凯(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 要:数字经济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㊂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5-2019年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不同省份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组态路径㊂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可分为单核驱动型和双核驱动型㊂单核驱动型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导,双核驱动型包括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㊁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活两种组态㊂非对称分析表明,导致非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㊁数字产业发展不充分㊁数字生活水平较低㊁数字政府建设不完备㊂(2)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为综合驱动型,中西部地区驱动路径为双核驱动型㊂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组态效应;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O S I D :中图分类号:F 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1-0028-07一㊁引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粗犷型发展模式已很难维持[1]㊂近年来,伴随互联网㊁云计算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㊂数字经济具有发展速度快㊁辐射范围广㊁影响程度深的特性,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应[2],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3]㊂现有不少研究探讨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㊂从数字经济整体角度出发,一些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高质量发展[4],而且还通过提高创新绩效[4]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等路径间接促进高质量发展㊂此外,从数字经济单个因素角度出发,一些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5]㊁数字治理[6]等均可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㊂数字经济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已得到广泛证实[3],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可完善之处㊂首先,数字经济是一个综合系统且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7],但针对数字经济各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不足,这限制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度;其次,数字经济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但现有研究较多采用回归分析探讨变量间相互独立的线性关系,忽略了数字经济各因素相互影响的事实[8],需要进一步挖掘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现有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并且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区域差异[9],然而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区域差异研究却涉及较少,从而难以体现不同区域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非对称路径㊂揭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助于各省份㊁各区域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策略㊁合理安排有限的社会资源[8],更好驱动高质量发展㊂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数字经济单个因素是否构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二㊁文献综述(一)数字经济内涵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㊂数字收稿日期:2022-10-11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022L Z 35)作者简介:张咏梅(1969 ),女,山东莱阳人,博士,教授㊁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成本管理;赵金凯(1990 ),男,山东武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通信作者㊂㊃82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1期 2023年1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1J a n .20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经济的内涵较为丰富,G20杭州峰会提出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㊂大量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数字经济展开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是一个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综合系统[7]㊂关于数字经济内部结构的划分,不同机构与学者各有侧重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数字经济划分为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㊁数字化治理以及数据价值化(简称 四化 )四个方面㊂陈岳飞等在 四化 基础上,认为数据价值化蕴含在前三个方面之中,故将数字经济划分为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治理(简称 三化 )三个方面[8]㊂葛和平和吴福象在 三化 基础上,将数字发展环境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10],且该划分得到了蔡延泽等的借鉴[11]㊂袁徽文和高波将数字经济划分为数字基础设施㊁数字产业发展㊁数字企业应用㊁数字渗透程度四个方面[12]㊂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将数字经济划分为数字基础设施㊁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治理四个方面㊂(二)高质量发展评价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经历了从单一指标评价向综合指标评价的演进㊂部分学者采用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10]㊁全要素生产率[8]等单一指标进行衡量,然而,单一指标无法揭示高质量发展全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好地涵盖高质量发展的多个维度㊂因此,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高质量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青睐㊂王伟认为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体现 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故应从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3]㊂王婉等同样从这五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14]㊂宋洋和李先军基于新发展格局,从内生动力与外在表现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5]㊂本文所探讨的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袁晓玲等的观点[16]相近,即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同步实现,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一种可持续发展㊂(三)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系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4]㊂然而,数字经济内部发展并不均衡[7],各因素相互依赖㊁相互竞争㊂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17]㊂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㊁大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其为推动我国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支撑[5]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既可以直接促进高质量发展[5],又可以通过提升数字化能力[5]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8]等路径间接促进高质量发展㊂郭朝先等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具有数字化平台㊁固定资产投资㊁现代基础设施三重属性,故其通过新动能㊁促增长㊁强支撑三条路径促进高质量发展[19]㊂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12]㊂借鉴现有文献[10,20],本研究认为数字产业化包括信息传输与数字技术应用两个因素㊂刘家旗和茹少峰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通过提升技术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㊂此外,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21]㊂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2]㊂借鉴现有文献[10],本研究认为产业数字化包括数字生活与智能制造两个因素㊂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产业把握机遇进行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规模不断壮大㊂一方面,企业利用大数据对市场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客户需求偏好,提供定制化服务;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无人车间 ,助力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20]㊂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23],其主要指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情况[8]㊂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数字政府,可以提高治理效率㊂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涵盖数据治理㊁政务服务以及数字治理三个方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对提升我国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㊂推动政府进行数字化建设可以起到先导性作用,进而激发社会和经济各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24]㊂综上,数字经济共包含6个因素,分别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㊁信息传输㊁数字技术应用㊁数字生活㊁智能制造与数字政府㊂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以上6个变量相互独立的线性关系,忽视了变量间存在的组态效应,无法解释因素间的复杂因果关系㊂因此,本文借助f s Q C A软件探究不同省份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组态路径㊂三、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㊁以协调为内生特点㊁以绿色为普遍形态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㊁以共享为根本目的,通过质量变革㊁效率变革㊁动力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㊂本文借鉴王伟[13]㊁王婉等[14]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选取经济增长㊁创新发展㊁绿色发展㊁协调发展㊁开放发展㊁共享发展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㊂本㊃92㊃张咏梅,王晓艳,赵金凯.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研究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得到综合指标值㊂表1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目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属性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正政府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正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正技术市场成交额正R&D 从业人员全时当量正R&D 经费内部支出正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负城镇化率正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负单位G D P 能耗负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森林覆盖率正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正外商投资总额正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正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正公共图书馆个数正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正四、研究方法与设计(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 s Q C A )方法进行数据分析㊂f s Q C A 方法相较于传统回归方法,可以探究多个条件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揭示变量间的组态效应[25]㊂本文采用f s Q C A 方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f s Q C A 方法可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26],揭示数字经济各因素间的多重并发机制㊂第二,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借助f s Q C A 方法可以探究数字经济各因素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25]㊂第三,我国不同省份资源禀赋不同㊁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同㊁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不同,借助f s Q C A 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定位每条路径所解释的案例省份[26],识别不同省份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差异,并且可以深入挖掘被测各省(直辖市㊁自治区)自身发展策略的优势与不足㊂第四,本文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㊁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下同)作为研究对象,传统量化研究方法对中等规模数据难以得出准确结论[25]㊂而f s Q C A 方法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优点,并且对样本量要求不高㊂(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结果变量结果变量是高质量发展水平㊂借鉴王伟[13]㊁王婉等[14]的方法,从高质量发展内涵出发,选取经济增长㊁创新发展㊁绿色发展㊁协调发展㊁开放发展㊁共享发展6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㊂2.条件变量(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㊂目前采用互联网普及率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进行衡量的方法受到普遍认同[6],但由于近两年省份数据缺失,因此借鉴蔡延泽等[11]的方法采用互联网宽带端口密度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进行衡量㊂(2)信息传输㊂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产业化的核心部分,借鉴郭蕾和黄郑恺[6]的方法采用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对信息传输进行衡量㊂(3)数字技术应用㊂在数字技术应用层面,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明显,借鉴巫景飞和汪晓月[27]的方法采用软件业务收入对数字技术应用进行衡量㊂(4)智能制造㊂关于智能制造衡量指标,借鉴葛㊃03㊃第43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和平和吴福象[10]的方法采用企业每百人使用计算机台数对智能制造进行衡量㊂(5)数字生活㊂互联网的应用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费优化升级,进而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需求保障[3]㊂因此,本文采用电子商务销售额对数字生活进行衡量㊂(6)数字政府㊂数字化治理借助政府数字化实现㊂ 互联网+政务服务 成为建设数字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因此借鉴郭蕾和黄郑恺[6]的方法采用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总体得分对数字政府进行衡量㊂限于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直辖市㊁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针对其2015~2019年数据进行研究㊂本文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㊁各省(直辖市㊁自治区)统计年鉴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㊂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㊂图1 分析框架五、实证分析(一)变量校准借鉴杜运周和贾良定[25]的研究,本文采用直接校准方法进行校准,即将三个锚点分别设为样本数据的80%分位数(完全隶属点)㊁50%分位数(交叉点)㊁20%分位数(完全不隶属点)㊂对于模糊集隶属分数为0.5的情况,为了避免其不被分析,将其修正为0.501㊂结果变量与条件变量的校准锚点如表2所示㊂表2 各变量校准锚点变量校准锚点完全隶属点交叉点完全不隶属点高质量发展46.50039.84534.346新型数字基础设施0.0360.0130.006信息传输0.0490.0140.004数字技术应用3162.745423.59071.556智能制造31.16024.60021.800数字生活4886.7482663.935639.926数字政府86.34679.93375.653 (二)必要条件分析首先检验数字经济的单个因素(包括其非集)是否构成高质量发展或非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26]㊂一般当一致性水平高于0.9时,该变量就是结果的必要条件[25]㊂关于高质量发展与非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知无论对于高质量发展还是非高质量发展,单个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不构成必要条件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条件组态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㊂表3 必要条件分析条件变量高质量发展非高质量发展一致性覆盖度一致性覆盖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0.8490.8600.3560.36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0.3690.3640.8620.851信息传输0.7310.7760.3140.333~信息传输0.3720.3520.7890.745数字技术应用0.8150.8560.3230.339~数字技术应用0.3710.3540.8630.824智能制造0.4490.4620.6000.617~智能制造0.6280.6110.4770.464数字生活0.8560.8840.3190.330~数字生活0.3510.3410.8880.860数字政府0.7790.7730.4430.440~数字政府0.4350.4390.7710.777注:~表示非 ㊂㊃13㊃张咏梅,王晓艳,赵金凯.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三)条件组态分析1.全国层面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可以揭示构成结果的可能路径组合㊂借鉴杜运周和贾良定[25]的研究,将一致性阈值设为0.8,案例频数阈值设为1,P R I 阈值设为0.75㊂通过软件分析可得到简单解㊁中间解㊁复杂解㊂当一个条件变量被简单解和中间解同时包含时,该条件变量就是核心条件;当一个条件变量仅被中间解包含时,该条件变量就是边缘条件[26]㊂根据现有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中间解,辅之简单解㊂最终结果如表4所示㊂表4 产生高质量发展与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组态条件变量高质量发展非高质量发展A 1A 2A 3B 1B 2B 3新型数字基础设施••ʻʻʻ信息传输•Әοοο•数字技术应用•Әʻοο•智能制造ӘοοӘӘ数字生活Ә•Әοοο数字政府Әʻʻʻ一致性0.9500.9620.9420.9800.9430.893原始覆盖度0.3650.3370.1720.5430.4430.151唯一覆盖度0.2750.2310.1010.1800.0800.068总体覆盖度0.7150.691总体一致性0.9630.952注:Ә代表核心条件存在,ʻ代表核心条件缺失,•代表边缘条件存在,ο代表边缘条件缺失,空白代表相应条件可有可无㊂下同(1)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分析由表4可知,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共有三条路径,即A 1㊁A 2㊁A 3㊂三条路径的一致性与总体一致性均超过阈值0.8,说明这三条路径均为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且三条路径整体上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㊂三条路径的原始覆盖度分别为0.365㊁0.337㊁0.172,说明有相应比例的案例是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的;总体覆盖度为0.715,说明这三条路径可以解释超71%的案例㊂根据核心条件存在情况,可将三条组态路径归纳为单核驱动型㊁双核驱动型两大类型㊂具体路径分析如下㊂第一,产业数字化主导型㊂在该条路径下智能制造与数字生活同时作为核心条件存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㊁信息传输㊁数字技术应用作为辅助条件存在㊂该路径所解释的省㊁市包括北京市㊁上海市㊁广东省㊁天津市㊁辽宁省,均位于我国东部地区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导的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㊂第二,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驱动型㊂在该条路径下信息传输㊁数字技术应用㊁数字政府同时作为核心条件存在,数字生活作为边缘条件存在,智能制造作为边缘条件缺失㊂该种路径说明,即使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但是借助数字产业化与数字化治理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㊂该路径解释的省份包括江苏省㊁浙江省㊁四川省㊁福建省㊁湖北省㊂第三,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活驱动型㊂在该条路径下数字生活作为核心条件存在,数字技术应用㊁数字政府作为核心条件缺失,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作为辅助条件存在,信息传输㊁智能制造作为辅助条件缺失㊂该路径覆盖度较低,仅包括河南省㊂该路径说明只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仍有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㊂(2)导致非高质量发展的组态分析由表4可知,导致非高质量发展共有三条路径,即B 1㊁B 2㊁B 3㊂在这三条路径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均作为核心条件缺失,即使智能制造条件存在,也无法产生高质量发展㊂这三条路径解释的省(直辖市㊁自治区)包括青海省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㊁内蒙古自治区等㊂2.区域层面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①㊂对两者进行组态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共有一条路径,即C 1㊂在C 1路径中没有条件变量缺失,说明数字经济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㊂在数字基础设施的支㊃23㊃第43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撑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共同驱动高质量发展㊂该路径解释的省㊁市包括北京市㊁上海市㊁浙江省㊁广东省㊁江苏省㊁山东省㊁福建省㊁天津市㊁辽宁省㊂表5 不同区域产生高质量发展的数字经济组态条件变量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C 1D 1D 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Ә信息传输•Әο数字技术应用Ә•ʻ智能制造οο数字生活Ә••数字政府Әʻ一致性0.9840.9170.929原始覆盖度0.8420.3650.344唯一覆盖度0.8420.2260.205总体覆盖度0.8420.570总体一致性0.9840.922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共有两条路径,即D 1㊁D 2㊂具体路径分析如下:第一,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驱动型㊂在D 1路径中信息传输㊁数字政府同时作为核心条件存在,数字技术应用㊁数字生活作为辅助条件存在,智能制造作为辅助条件缺失㊂该路径解释的省份包括四川省㊁湖北省㊂第二,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活驱动型㊂在D 2路径中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活条件存在,其他条件缺失,与产生高质量发展的A 3路径相同,解释的省份是河南省㊂3.稳健性检验本文借鉴唐开翼等[26]的方法,将P R I 阈值由0.75提升到0.8,对全国以及分区域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进行稳健性检验㊂结果显示无论单个组态还是整体,其一致性水平均高于0.8且所得组态与原组态一致或是原组态子集,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㊂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文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助f s Q C A 软件揭示不同省(直辖市㊁自治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组态路径㊂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的单个因素不构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包括单核驱动型(产业数字化主导型)㊁双核驱动型(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驱动型㊁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活驱动型);非对称分析表明,导致非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是数字基础设施㊁信息传输㊁数字技术应用㊁数字生活㊁数字政府条件缺失㊂第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类型是综合驱动型,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组态类型是双核驱动型(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驱动型㊁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活驱动型)㊂(二)建议十四五 规划再次强调发展数字经济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应立足 十三五 时期的发展基础㊁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㊂综合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优化数字经济内部结构㊂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且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㊂对于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省份,需要加大5G 基站建设力度㊁提高互联网普及率㊂数字产业化与数字化治理组合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两者应该协同发展㊂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应加强工业互联网㊁人工智能㊁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㊂第二,各区域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策略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㊂对于中西部地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数字产业集群并协同推进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㊂㊃33㊃张咏梅,王晓艳,赵金凯.数字经济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