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 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摘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是一门基础化学课程,旨在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能等基础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2、化学实验方法: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

3、元素周期表: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和各周期元素的基本性质。

4、分子结构:详细介绍了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阐述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

6、酸碱盐反应:讲解了酸碱反应、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7、氧化还原反应: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反应类型。

8、有机化学: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重要反应类型。

二、知识框架1、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符号2、化学反应3、化学键4、化学能2、化学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实验设计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2、周期律3、各周期元素的基本性质4、分子结构1、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共价键3、离子键4、金属键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6、酸碱盐反应1、酸碱反应2、中和反应3、盐类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7、氧化还原反应1、基本概念2、影响因素3、重要反应类型8、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2、分类3、重要反应类型三、学习策略为了更好地掌握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建议采用以下学习策略:1、扎实基础:重点关注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符号、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学能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贯穿:通过实验巩固和拓展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法。

3、横向对比:学习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等内容时,可横向对比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加深理解。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NaClO 贡钠Na1. 钠与空气反应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2==2Na 2O△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 2==Na 2O 2 2 •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r (反应物系数为 2)现象:①钠浮在水而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赅啦响声;⑤滴有酚駄的水变红色。

3. 钠与酸溶液反应:先与酸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

过氧化钠Na 2O 2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个(反应物系数为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2 (反应•物系数为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s 和Na 2CO 3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CO3+ HCI = NaCI+NaHCO 3 (先无明显现象)NaHCO# HCI 二MCI+H2O+CO2T (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 2CO 3+ 2HCI = 2NaCI+H 2O+CO2个(产生大疑气体 较慢)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CO 3+CO 2+H 2O=2NaHCO 3△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 2CO 3+H 2O+CO 2^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 3=Na 2CO 3+H 2O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点燃NajS J-NaC 2H 5ONaNaOHw通 电C02co 2Ca(OH>HC1 NaC14匕NajCOs 科NaOHlKAHC1HC102GH5OH次氯酸的性质反应原理一I 实验装置一IC12的 厂性质 凱及其)化合物丿-与金属反应 -与非金展反应--- 与水反应-与碱液反应 廉理和试剂 操作方法 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Ch H2SO4 Bn I 2 CuCl 2 FeCl 3^4^FeCl 2 SO 2^H 2O^NaB? Kl| CuFe ・ FeNH 3HC1NaOH 。

鲁教版必修一知识总结

鲁教版必修一知识总结

必修一教材知识点(第一部分)P2宇宙概念P2天体概念、基本天体P3天体系统概念、层次图P4宇宙范围P6太阳能量来源、大气层分层P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P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8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两宇宙环境、三地球自身条件)P9大气层存在意义P11自转方向、周期、速度P12昼夜产生的原因、昼夜更替的原因P12地方时概念、计算原理P 12区时概念、区时计算原理、日期变更规律P13世界计时办法差异(三种例子)P13地转偏向力规律P14公转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近、远日点)P15黄赤交角概念、P15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P15回归年时长P16正午太阳高度概念P16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P16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P17昼弧、夜弧概念及其与昼夜长短的关系P17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P18四季更替原因P18不同纬度地区季节变化状况P18四季的划分方式(四种)P19五带划分(五带和直射、极昼极夜的关系)P20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③经纬网)P22根据太阳辨别方向(以北半球为例冬季偏北、夏季偏南)P25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圈层、四大圈层P26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P27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P27岩浆岩成因、举例P28沉积岩成因、举例、特点P28变质岩成因、举例P28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四个作用)P29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P29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对比P30板块构造学说(生长边界、消亡边界的地貌举例)P31褶皱地貌成因(四种)P31断层地貌举例P32地质构造的指导意义P32外力作用表现P32流水作用分布地区;侵蚀、堆积地貌P33风力作用分布地区;侵蚀、堆积地貌P3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面、负面)P35大气圈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P36大气层分层依据、特点P3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P37大气的保温作用P38热力环流概念,形成过程(四方面)P39水平气压梯度力概念P39高空、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P40大气环流概念、分类P40气压带风带成因与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4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P41北半球块状分布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P43季风分布及成因(特别注意西南季风)P43常见的天气系统分类P44锋面分类天气状况、举例P45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方向(顺逆、上升、下沉)、气压状况、举例重要图表P6太阳系示意P6太阳结构P11角速度和线速度P12理论时区P14地球的公转P15黄赤交角、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P16正午太阳高度示意P17二分二至不同纬度的昼长P19五带的划分P2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P27岩石圈结构示意P29岩石圈物质循环P30六大板块示意P36大气垂直分层示意P37大气保温作用示意P38热力环流示意P39风的示意图P40气压带风带示意P4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P42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P43亚洲季风P44冷、暖锋与天气P45气旋与反气旋形成与天气示意。

鲁教版语文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语文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语文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重点总结鲁教版语文必修一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更好
地备考和研究。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
-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屈原流放途中的遭遇
和思考。

-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描写了壮美的自然风景,寓意高远
的理想。

-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豪情壮志和醉翁之意。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
- 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八议》中论述了政治、文化、哲学等
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 唐代散文家韩退之的《祭十二郎文》感人肺腑,描写了自己在十二郎墓前哭泣祭拜的情景。

第三单元《边城》
-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边疆小镇上少年孙少安和女子婉儿之间的纯爱故事。

- 小说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四单元《茶花女》
-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茶花女玛格丽特和阔少阿尔芒的爱情悲剧。

- 小说中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差距、人性的丑陋和爱情的深刻之处,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第五单元论语与公羊传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集中体现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核心观念。

- 公羊传是春秋时期的经义著作,对经典中的文字进行注释和解释,有助于理解和研究论语。

总结
本文重点总结了鲁教版语文必修一的各个单元,对同学们备考和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学们可以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提高语文能力和应试水平。

新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新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4、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第5页
新鲁教版教材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最活跃的圈层
四、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内到外:C 光球层、B 色球层和 A 日冕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 层上为太阳黑子,其周期平均约为 11 年。B 层上为耀斑。 (4)影响 ①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产生“极光” ④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 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2.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气层的存在避 免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伤害,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 3.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利于生命的 新陈代谢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S 为横波
较慢
固体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经过不同
P 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最新版高中经济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高中经济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高中经济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政府或经济计划机构统一计划和控制的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资源的私有制,而计划经济则强调政府的集中管理和指导。

2. 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商品的价格会上升。

3. 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概念及应用-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产量所需的额外成本。

-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 在决策过程中,应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如果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应增加产量或采取相应行动。

4. 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 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 产出法是根据各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计算GDP。

- 收入法是根据各要素拥有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

- 支出法是根据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计算GDP。

5.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增长。

- 经济发展是指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 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侧重于质量的提升。

6. 公司生产经营环境中的风险和机会- 公司生产经营环境中存在各种风险和机会。

- 风险可以来自市场竞争、经济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 机会可以来自市场需求的增长、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因素,可能带来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的机遇。

以上是高中经济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理学科的基础1.地理学的含义和发展: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2.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学科;3.地理学的对象:地球;4.地理学的分类: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5.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实验、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6.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经济地理学等;7.地理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地球综合性思维、空间综合性思维、自然与社会相互关系思维;第二单元:地球的结构与构造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地球的构造:底物、岩石、地壳的厚度和构造类型;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地壳的演化;4.地球板块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多块板块,板块之间可上下、左右相互运动;5.板块构造显示的形态:地震、火山、地台山、地壳升降及断裂等;6.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边界收缩型、边界扩张型和边界横动型;7.中国地质构造类型:川西块体、明显的副断裂带和整体北东向的构造。

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与水循环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利用;2.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融水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3.地表水资源的地理分布:龙洞江、西江、怒江等;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的特点、地下水的分布;5.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和注入等;6.全球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压、风、云、地形等;7.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水资源污染的防治与处理。

第四单元:岩石圈的地理环境1.岩石圈的含义:岩石圈是地球上固态部分的总称,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2.地壳的类型和地壳厚度的分布:经济活动带、火山活动带、地震带;3.岩石圈构造与经济活动:决定燃料和矿产资源的形成、地貌和水文条件的形成、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4.地壳的动力学过程:地壳的慢性变动和地壳的快速变动,包括地壳的升降、地壳的扩展和地壳的断裂等;5.地震的成因和地震带的特点:内因和外因导致地震的发生,地震带与板块边界的关系;6.火山的类型和分布:火山的类型分为火山口火山、构造火山和岛弧火山等,火山的主要分布区为太平洋火环、地中海火山带和大西洋中脊;7.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关系:火山带和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上。

鲁教版英语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英语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英语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鲁教版英语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Introduces different festivals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Key vocabulary: festival, celebrate, costume, tradition, etc.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Explores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Unit 3: Travel Journal- Discusses various travel experiences.- Key vocabulary: journey, destination, adventure, etc.Unit 4: In Harmony with Natur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Key vocabulary: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servation, etc. Unit 5: Teen Stress and Pressur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stress and pressure faced by teenagers. - Key vocabulary: stress, pressure, cope, etc.Unit 6: The Experiences of an Immigran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immigrants.- Key vocabulary: immigrant, culture shock, assimilate, etc.Unit 7: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on society. - Key vocabulary: internet, social media, virtual, etc.Unit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lores the advanc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vocabulary: science, technology, invention, etc.Unit 9: Filmmaking- Introduces the art of filmmaking.- Key vocabulary: filmmaker, script, plot, etc.Unit 10: Olympic Games- Discusses the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Olympic Games.这份文档对鲁教版英语必修一的各个单元进行了简要概述,提供了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化学东方:烧制陶器、冶金、酿酒及炼丹术西方:炼金术2.近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淡定基础。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混乱问题。

1811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人们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不断认识,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

带动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发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知识点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青蒿素提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获得晶体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修饰广泛应用知识点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在化学家已经能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了,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分子齿轮,石墨烯修饰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1.钠的物理银白色固体,质软,能用小刀切割,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②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③钠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Cl2 +2Na 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2Na+S=Na2S(研磨或加热)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钠的氧化物知识点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形成液氯(黄绿色液体),可溶于水(1:2),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

最新版高中数学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高中数学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高中数学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最新版高中数学鲁教版材选择性必修一的关键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一、函数与导数
- 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 复合函数的导数
- 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
二、微分
- 微分的定义和计算
- 高阶导数与微分
-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
- 极值判定与最值问题
三、不等式与极值
-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图像
- 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 优化问题中的不等式
四、平面向量
- 向量的基本概念(定义、模、单位向量、零向量)
- 二维向量与三维向量的坐标表示
- 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向量积)- 向量的基本性质
-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 向量的共线与垂直性质
五、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解三角形的定理和公式
-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方程
以上是最新版高中数学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学习该教材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知识,请参考教材的具体内容。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 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 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 背诵题纲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 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 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 。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木星、土星(巨行星) ;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 火星和木星之间 。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 月球 。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 金星和火星 。

4、地球普通性的体现:(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 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从结构特征看:与 水星、金星、火星 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5、地球特殊性的体现: 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6、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总星系也称为 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球 月球地月系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 气体 球、主要成分为 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 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旨在对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知识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 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物理量和单位制
- 物理实验和观测方法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
- 合成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三: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
-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知识点四:力的作用和性质
-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点五: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和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知识点六:力学世界的局限性和规律性
- 粒子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
- 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微观粒子的运动
- 力学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以上是对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和整理。


望本文档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定律。

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和补充。

高一鲁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

高一鲁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

高一鲁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

- 元素的符号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如氢的符号是H,氧的符号是O。

- 元素在化学方程式中用符号表示,如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H2。

- 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内,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

- 中子位于原子核内,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

- 电子绕原子核外运动,带负电荷,质量极小。

-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电子数时,其电荷呈中性。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排列。

- 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 一周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周期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 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族数越大,元素的电子层次越多。

- 元素周期表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分区,如过渡元素区、稀土元素区等。

4. 化学键与分子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是由共用、捐赠、接受电子而形成的稳定结构。

- 阴离子由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荷。

- 阳离子由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荷。

- 分子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 共价键的电子云越靠近某一原子,该原子的电子云占主导地位。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和物质变化。

- 反应物位于反应物这一侧,产物位于产物这一侧。

-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态指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反应物和产物中的化学式须写出相应的物质的状态。

6.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时产生水和盐。

- 酸是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如盐酸。

- 碱是能够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如氢氧化钠。

- 酸碱中和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离子结合,生成水和盐。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鲁教版第一册知识重点、核心考点归纳

鲁教版第一册知识重点、核心考点归纳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高中重难点知识、核心考点纲要必修一复习·专题★★★★常见考题一:地球运动 常见考题类型一:侧视图、俯视图1.在地轴上标注自转方向,确定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2.线速度、角速度3.用晨昏线推算各点时间4.直射点坐标计算5.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最大范围6.节气和时间7.各点昼夜时间推算和计算 8.地转偏向力 9.自转的地理意义10.公转的地理意义 冬至地球光照侧视图 ★★★★规律总结一:1.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俯视图看:南顺北逆 2. 线速度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3. 自转角速度规律是: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都相同,约15°/小时4. 地球昼夜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自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天体5. 地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存在★★6.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7.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称为1恒星日。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称之为1太阳日。

8. 赤道上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赤道地区一年四季昼夜平分。

昼长=夜长=12小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等。

同一条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

★★★★9. (1)晨昏圈永远平分地球。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10.根据经度的排列情况判断:东增东经,西增西经;沿着地球自西向东转的方向,度数依次增加的是东经,依次减小的是西经。

(所以在上图俯视图中,左边的90°为东经;右边的90°为西经)E地球光照俯视图A类型二:公转轨道图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对应的时间和节气★★3.判断标准(看图直射点,做切线)4.太阳回归运动简图5.远近日点及其速度的变化★★6.各纬度之间直射次数和五带的划分7.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同减异加H=90°—(纬度差)8.黄赤交角规律总结二:1.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时间——地方时。

(完整版),鲁科版_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鲁科版_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氯气Cl 21.与金属单质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2FeCl 3 (剧烈燃烧=====点燃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CuCl 2(剧烈燃烧=====点燃 2.与非金属单质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N :微粒个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mol -1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3.胶体提纯:渗析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两条线:还原剂(所含某元素)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所含某元素)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产物为还原产物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e(OH)2,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血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 2+O 2放电2NO ② 2NO+O 2=2NO 2 ③ 3NO 2+H 2O=2HNO 3+NO =====放电2.氨的工业制法:N 2+3H 22NH 33.氨的实验室制法:① 原理:2NH 4Cl+Ca(OH)22NH 3↑+CaCl 2+2H 2O=====△② 装置:与制O 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2023高中英语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英语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英语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物描写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物描写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来丰富作品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通过研究本单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使文字更具吸引力。

重点知识- 描述外貌:通过描绘人物的年龄、身材、面部特征等来形象地展现人物形象。

- 描述性格: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思考方式等方式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 描述行为: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例句1. 他面容憔悴,体态消瘦,像是经历了一场苦战。

2. 她温文尔雅,细心体贴,总是关心他人的感受。

3. 他挥动着手臂,充满自信地走进了会议室。

第二单元:环境描写本单元重点讲述了如何描写环境,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作品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氛围。

通过研究本单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描写能力,使文字更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重点知识- 描述场景:通过描写地点、气氛、光线等来创造出鲜明的场景感。

- 描述感官:通过描绘听、看、闻、摸、吃等感官来让读者身临其境。

- 描述氛围:通过描写环境中的人与事来烘托出特定的氛围。

例句1. 这个小镇静谧而宁静,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路上。

2. 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新鲜的泥土气息,让人心情愉悦。

3. 灯火辉煌的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们匆忙而自信地走过。

第三单元:事件描写本单元介绍了如何描写事件,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引人入胜。

通过研究本单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写作故事的能力,使读者更加享受阅读的过程。

重点知识- 创造冲突:通过设置冲突让故事更加紧凑和有吸引力。

- 打破常规:通过改变故事的发展方向或提供意外的结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 描写转折:通过描述人物的反应和内心变化来展现故事的和转折点。

例句1. 他们争吵不休,直到最后意识到彼此都错了。

2. 故事的结局出乎意料,让读者感到震惊和惊喜。

3. 主人公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纠结不已,最终做出了勇敢的决定。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目录第一单元从宇宙环境看地球 (2)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2)第二节地球形成与演化 (4)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6)单元活动判别地理方向 (8)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9)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9)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14)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 (17)第三单元从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 (19)第一节桂林山水 (19)第二节风成地貌 (20)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21)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23)单元活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6)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27)第一节地震地质灾害 (27)第二节气象灾害 (30)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1)第一单元从宇宙环境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目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常见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特点,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三看法”判断天体:(1)看位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之中;(2)看形态物质——必须是宇宙物质,一些现象不是天体,如极光、流星雨;(3)看运转轨道,必须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的不算,如空间站是、着录的火星车不是。

3.天体系统: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4.太阳系:(1)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e木星、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2)小行星带位置:火星与木星之间。

(3)近圆性:绕日公转轨道均近似圆形共面性: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5.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具有丰富、廉价和清洁等特性,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②为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地质历史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可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考前必背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考前必背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考前必背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1.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并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

2.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最常见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

3.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主要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造地表形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4.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会影响人口分布、农业生产、运输方式等方面。

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1.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

(2)气旋和反气旋:气旋中心气流旋转上升,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反气旋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其控制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2.气压带、风带(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1个)、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极地高气压带(2个)。

(2)风带: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下,形成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4.季风气候:冬季风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性质温暖湿润。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复提纲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1)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天体的标准: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的宇宙物质。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B.太阳辐射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首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风能、太阳能等)。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即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对比自转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一个恒星日(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除两极点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 背诵题纲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 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 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 。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木星、土星(巨行星) ;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 火星和木星之间 。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 月球 。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 金星和火星 。

4、地球普通性的体现:(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 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从结构特征看:与 水星、金星、火星 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5、地球特殊性的体现: 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6、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总星系也称为 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球 月球地月系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 气体 球、主要成分为 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 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② 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③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1、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三个层次。

我们平时能用肉眼看到的是 光球层 。

12、太阳活动是指太阳 大气 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13、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与特点 1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 无线电短波 通信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 磁爆 ”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极地高层大气形成高纬度地区美丽的 极光 。

④损害航天器、空间通信、电网、海底输油管道等。

太阳大气层 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概念 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 低大而亮的斑块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带电粒子标志与周期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为 黑子和耀斑 。

太阳活动的强弱的变化周期为 11年 。

(波状变化)⑤影响地球气候,诱发地震、水旱灾害等1.3地球的历史15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 46 亿年的历史。

16 地层是指在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层状的岩石和堆积物。

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生物遗体或遗迹17、地质年代表是按照时代早晚顺序把地球历史进行编年。

18、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三个宙。

是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成矿期。

19、蓝藻最早出现在太古宙。

20、早古生代,海洋出现较高级动物,三叶虫、珊瑚等海洋生物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21、晚古生代,海洋脊椎动物发展,鱼类走向陆地,进化出两栖动物,一些两栖类慢慢进化成爬行动物。

22、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被称为“蕨类植物时代”,这是主要的能源矿产——煤炭的成矿期。

2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经过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形成联合古陆。

24、古生代结束的事件为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几乎95%的物种灭绝)。

25、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尤其是侏罗纪和白垩纪大繁盛的恐龙。

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

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这也是主要的能源矿产——煤碳的成矿期。

26、中生代结束的事件为物种大灭绝27、新生代代,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28、新生代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和“被子植物时代”。

29、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点为冷暖交替。

30、人类出现在 第四 纪。

31、生物的演化经历的由 低 级到 高 级,由 简单 到 复杂 的过程。

32、太古宙蓝藻的出现,制造了 氧气 ,改变了大气成分。

33、随着氧气的增多, 臭氧 出现,经过亿万年后形成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的 臭氧 层,成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为生物由海洋走向陆地创造了条件。

1.4地球的圈层结构34、地球的内部圈层:(读下图) (1)图中E 、F 表示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其中E 为 横波 ,F 为 纵波 ,判断的依据为 纵波可通过固液气态,波速快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重要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 波速 的变化,由此确定图中的两个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为A 为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B 为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

(3)地壳是指: 地球表面的坚硬外壳 。

由 岩石 组成,岩石的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地壳较 厚 ,大洋部分 薄 。

(4)地幔分为两部分,分别为 上地幔下地幔 。

(5)地核分为两部分,分别为 外核和内核 。

(6)岩浆的发源地为 软流层 ,位于 上地幔顶部 。

(7)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来源于 软流层 。

(8)岩石圈是指 (8)软流 层以上的部分,由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组成。

(9)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

36、大气圈的密度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降低 。

大气压强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降低 。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不规则 圈层。

水圈的主体是 海洋 。

陆地淡水绝大部分储存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37 沟通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水 。

38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 底部 、岩石圈的 顶部 和水圈的 全部 。

生物圈是 最活跃 的圈层。

39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由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四大圈层构成,这些圈层形成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生物圈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圈的组成与垂直结构1.低层大气(25千米以下)的组成: 干洁空气 、 水汽 和 固体杂质 。

2.干洁空气的成分、特点及作用(1) 氮 :含量最多,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氧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4)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3.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 4.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 密度 及 运动状况 的差异。

(2)各层特征比较 5.逆温现象: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增高或者不变 的现象。

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二章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大气根本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地面辐射 。

2、大气的作用:(两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最强)、吸收作用、散射作垂直分层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 示意图A 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地面 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对流运动显著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原因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温度升高)水平 运动为主适合 飞机 飞行C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 先降低后升高有 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极光发生在此层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形成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指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天气状况:晴朗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地势: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如海陆分布):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比海洋大。

★4、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④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