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
合集下载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ux m1 u0
2F0 x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107页
贴附射流轴心速 度的衰减比自由 射流慢
(一)、非等温贴附冷射流的计算
2、贴附长度xl
集中式射流 x10.5zexpk
4
z 5.45m1'u0
F0 n1'T0 2
k 0.350.62 h0 F0
扁形射流
x1 0.4zexpk
k 0.350.7 h0 b0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148 m d 0(圆形)
u 0 ax 0 .145 ax
x
d0
d0
ux u0
1 .13 m
x
F0
m1
F0 x
(非园)
说明:
X----射流断面至喷 嘴间的距离
X0----射流断面至
极点间的距离
a----送风口的紊流 系数,直接影响射 流的发展快慢,
取决于风口的形式
* 这种形式的排风温度也接近室内工作区平均 温度。
第五十页,课件共有107页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a)
第五十一页,课件共有107页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b)
第五十二页,课件共有107页
反比。参看图5-6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有107页
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图5-6)
第二十六页,课件共有107页
§5-3 送回风口型式
送风口的型式及其紊流系数的大小, 对射流的发展及流型的形成都有直接的 影响。因此,在设计气流组织时,根据 空调精度、气流型式、送风口安装位 置以及建筑装修的艺术配合等方面的 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口。 各种送风口参看表 5-2。
第三十七页,课件共有107页
(三)孔板送风口
❖(三)孔板送风口 空气经过开有若干小孔的孔板而进入房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高级课件]
严选内容
13
xe
§6 气流组织
6.3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
6.3.2 评价 一、吹风感和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1、吹风感(有效吹风温度)
θ=(tx-tr)-7.8(vx-0.15)
tx、tr:室内某地点的温度与室内平均温度℃;
vx:室内某地点的风速,m/s。
(1)θ=-1.7-1.1℃,vx<0.35m/s,大部人感觉舒适,小于下 限时有吹冷风感。 (2)θ用于评价工作区任一点的吹风感。 2、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ADPI ):用于整个工作区的评价。
H
0.5H
x xo
严选内容
8
xe
§5 气流组织
2、贴附射流
5.2送、回风口气流运动规律
严选内容
9
xe
§6 气流组织
6.2送、回风口气流运动规律
(1)无因次距离
x′=ax0/(Fn)0.5 或 x1′=ax/(Fn)0.5 ① x′≤0.1时,射流扩散规律与自由射流同,x′=0.1的界面
称为第Ⅰ临界断面。
② x′>0.1时,射流扩散受限,当x′=0.2时,射流流量达到
最大,射流断面稍后达到最大,称为第Ⅱ临界断面。 (2)回流区最大回流平均流速
vhp /vo .Fn0.5 / do=0.69
Fn:垂直射流的空间断面面积。
Fn0.5 / do:射流自由度
严选内容
10
xe
§6 气流组织
四、多股平行射流
6.2送、回风口气流运动规律
第六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严选内容
1
§6 气流组织(空气分布) 6.1任务及影响因素
6.1 气流组织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1、气流组织(空气分布):是指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 使室内工作区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洁净度能更好的的满足人体舒适
空气调节技术与应用课件-6-1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4、孔板送风口
孔板送风口:实际上是一块开有若干小孔的 平板,在房间内既作送风口用,又作顶棚 用。空气由风管进入楼板与顶棚之间的空 间,在静压作用下再由孔口送入房间。
特点:是送风均匀,气流速度衰减快,噪音 小,
适用范围:多用于要求工作区气流均匀、区 域温差较小的房间和车间。
孔板送风口
5.旋流送风口
将送风口和回风口叠在一起,明装布置在房 间上部。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在房间 下部布置回风口的场合,上送上回是相当 合适的。但应注意控制好送、回风的速度, 以防止气流短路。
三、送风方式和送风口型式的选择原则
1.室内对温湿度的区域偏差无严格要求时,宜采用百叶风口 或条缝型风口进行侧送;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时,侧 送气流宜贴附;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 贴附。 2.当空调房间内的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阻挡或单位面 积送风量过大,致使工作区的风速超出要求范围时,不应采 用侧送。 3.当建筑层高较低、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有吊平顶可供 利用时,宜采用圆型、方型或条缝型散流器进行下送,或采 用孔板下送。 4.当单位面积送风量很大,而工作区又需要保持较低风速或 对区域温差有严格要求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二、空调房间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形式是指气流在空调房间内流动所 形成的流型。
气流组织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应该根据空调 要求,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及工艺设备布置 等条件合理选择。
按照送、回风口位置的相互关系和气流方向, 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侧送侧回、上送下 回、中送上下回、下送上回及上送上回。
1、侧送侧回
【典型实例】
【实例1】科技馆空调设计
由于使用要求各异,系统划分复杂,空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功能、 使用时间、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使空调系统达到使用灵活、管理方便、 费用节省的目的,在空调设计中,考虑展厅的通用性,风口布置高度为 6m,采用可调型圆形散流器上送风、侧上回风(回风口高度在4m)的 空调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PPT115页)
系统造价。
图8-17 下送式旋流风口
a)无芯管旋流风口
图8-17b为适用于 层 高 在 2.6-4.0m 范围内的固定导 流叶片旋流风口
该风口由静压箱、 固定式径向排列 的导流片面板和 进风短管组成
一般与室内吊顶 平齐安装,面板 颜色可以多种多 样,能够起到很 好的装饰作用。
图8-17 下送式旋流风口
1.百叶风口 空调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风口。 外形主要为方形和矩形。 作为送风口使用时,其百叶通常为活动可调的,既能调
送风方向,又能调送风量大小。 既可安装于空调房间墙壁或暴露风管侧面作为侧送风口
使用,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管的底部 作为下送风口使用。
常用的类型
﹡单层活动百叶风口 ﹡双层活动百叶风口
风口使用的风口。 其造型美观,易与房间装饰要求配合,是使用最广泛的送风
口之一。
类型
➢ 按外形分——圆形、方形和矩形; ➢ 按气流扩散方向分——单向的(一面送风)和多向的(两面、
三面和四面送风);
➢ 按送风气流流型分——下送型和平送型; ➢ 按叶片结构分——流线形、直(斜)片式和圆环式。
(1)圆形散流器 有多层同心的平行导向叶片(也称为扩散圈),该叶片一般
60m3/(m2·h)时,一般会在孔板下方形成直流。 主要优点 可以防止灰尘的飞扬,主要用于有较
高净化要求的空调房间。
图8-21 孔板送风气流流型
a)全面孔板下送直流
(2)全面孔板不稳定流型
在均较全小面时孔,板孔的板孔下口方送将风会速形度成v0不和稳送定风流温,差即△速t0 度场中各点处的气流流向不稳定。
该风口既能调节送风
方向又能调节送风量
大小,大大提高了喷 口的使用灵活性。
图8-17 下送式旋流风口
a)无芯管旋流风口
图8-17b为适用于 层 高 在 2.6-4.0m 范围内的固定导 流叶片旋流风口
该风口由静压箱、 固定式径向排列 的导流片面板和 进风短管组成
一般与室内吊顶 平齐安装,面板 颜色可以多种多 样,能够起到很 好的装饰作用。
图8-17 下送式旋流风口
1.百叶风口 空调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风口。 外形主要为方形和矩形。 作为送风口使用时,其百叶通常为活动可调的,既能调
送风方向,又能调送风量大小。 既可安装于空调房间墙壁或暴露风管侧面作为侧送风口
使用,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管的底部 作为下送风口使用。
常用的类型
﹡单层活动百叶风口 ﹡双层活动百叶风口
风口使用的风口。 其造型美观,易与房间装饰要求配合,是使用最广泛的送风
口之一。
类型
➢ 按外形分——圆形、方形和矩形; ➢ 按气流扩散方向分——单向的(一面送风)和多向的(两面、
三面和四面送风);
➢ 按送风气流流型分——下送型和平送型; ➢ 按叶片结构分——流线形、直(斜)片式和圆环式。
(1)圆形散流器 有多层同心的平行导向叶片(也称为扩散圈),该叶片一般
60m3/(m2·h)时,一般会在孔板下方形成直流。 主要优点 可以防止灰尘的飞扬,主要用于有较
高净化要求的空调房间。
图8-21 孔板送风气流流型
a)全面孔板下送直流
(2)全面孔板不稳定流型
在均较全小面时孔,板孔的板孔下口方送将风会速形度成v0不和稳送定风流温,差即△速t0 度场中各点处的气流流向不稳定。
该风口既能调节送风
方向又能调节送风量
大小,大大提高了喷 口的使用灵活性。
空气调节技术第五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课件
于风口型式,并与射流的扩散角θ有关。
为简化分析,在主体段直接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u x 0 .4 8 u0 ax
d0
(5—3)
式中x 、 d0为几何尺寸, 0.48/a则代表射流的衰减特性, 与风口型式有关。设m=0.48/a ,则
ux md0 u0 x
(5—4)
若进一步将d0以风口出流面积F0表示,则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两个相同的射流在同一高度平行射出,当射流边界相交后, 则互相干扰并重叠,形成重合流动(见图5—5)。对于单 股射流的速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其表达式为
uux exp12(crx)2
(5—20)
式中
u——距风口处并距射流轴 r点流速,m/s; ux ——距风口 x处的射流轴心速度,m/s; c——实验常数,可取0.082。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型式和位置、回 风口位置、送风射流参数(主要指送风温差、送风口 直径、送风速度等)、房间几何形状以及热源位置等 等。
在研究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时,首先应了解送、回风 口的空气流动规律,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和相关设计
第一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空气经喷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称为射流。 射流按流态不同可分为层流射流和紊流射流; 按射流进入空间的大小,可分为自由射流和受限射流; 按送风温度与室温的差异,射流可分为等温射流和非
由于有限空间射流的回流区一般为工作区,控制回流区的 风速具有实际意义。设计中常使工作区处于回流状态,因 此只要保证该断面的回流速度小于空调要求值,则整个工 作区流速都能符合设计要求。回流区的最大平均风速的计 算式为
un m1 u0 C Fn
F0
(5—19)
式中 un ——回流区的最大平均风速,m/s; C ——与风口型式有关的系数,对集中射流取10.5。
为简化分析,在主体段直接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u x 0 .4 8 u0 ax
d0
(5—3)
式中x 、 d0为几何尺寸, 0.48/a则代表射流的衰减特性, 与风口型式有关。设m=0.48/a ,则
ux md0 u0 x
(5—4)
若进一步将d0以风口出流面积F0表示,则
三、平行射流的叠加
两个相同的射流在同一高度平行射出,当射流边界相交后, 则互相干扰并重叠,形成重合流动(见图5—5)。对于单 股射流的速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其表达式为
uux exp12(crx)2
(5—20)
式中
u——距风口处并距射流轴 r点流速,m/s; ux ——距风口 x处的射流轴心速度,m/s; c——实验常数,可取0.082。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型式和位置、回 风口位置、送风射流参数(主要指送风温差、送风口 直径、送风速度等)、房间几何形状以及热源位置等 等。
在研究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时,首先应了解送、回风 口的空气流动规律,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和相关设计
第一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空气经喷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称为射流。 射流按流态不同可分为层流射流和紊流射流; 按射流进入空间的大小,可分为自由射流和受限射流; 按送风温度与室温的差异,射流可分为等温射流和非
由于有限空间射流的回流区一般为工作区,控制回流区的 风速具有实际意义。设计中常使工作区处于回流状态,因 此只要保证该断面的回流速度小于空调要求值,则整个工 作区流速都能符合设计要求。回流区的最大平均风速的计 算式为
un m1 u0 C Fn
F0
(5—19)
式中 un ——回流区的最大平均风速,m/s; C ——与风口型式有关的系数,对集中射流取10.5。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04
CATALOGUE
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
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空调气流在 空间内的流动情况,分析气流速 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预测气 流组织的分布和效果。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手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 行验证,比较模拟与实际结果的 差异,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气流组织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上送风通常采用散流器或孔板等设备,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 均匀地送至整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 ,减少不适感,同时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下送风
总结词
下送风方式是指空调的冷风或热风从房间的下部送入,再通过自然的对流或机 械的辅助方式使空气向上流动。
详细描述
下送风通常采用地面盘管、地暖等方式,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通过地面送至整 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地面附近的温度,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 均匀。
送风口位于房间的地面或吊顶内,通过向 下的送风方式,使冷空气自下而上流动, 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散流器送风
喷口送风
送风口采用散流器形式,通过散流器的扩 散作用,使冷空气在室内均匀扩散,实现 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送风口采用喷口形式,通过喷口的定向送 风,使冷空气直接吹向室内人员活动区域 ,实现快速降温和舒适度调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以确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 虑人流密度和空气质量,以确保
第六章气流组织 ppt课件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1. 侧送侧回
③由于侧送侧回的射流射程比较长,射流来 得及充分衰减,故可加大送风温差。
5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a)
6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b)
7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C)
8
侧送侧回的室内气流分布(d)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上送下回
• 孔板送风和散流器送风是常见的上送下
回形式。
特点
孔板送风和散流器送风,可以形成平行流流型, 涡流少,断面速度场均匀的气流 。对于温湿度 要求精度高的房间,特别是洁净度要求很高的房 间,是理想的气流组织型式。
这种形式的排风温度也接近室内工作区平均温度。
10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a)
11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b)
12
上送下回的室内气流分布(c)
13
3. 中送下、上回
• 对于高大房间,送风量往往很大,房间上 部和下部的温差也比较大,采用中部送风 ,下部和上部同时排风,形成两个气流区 ,保证下部工作区达到空调设计要求,而 上部气流区负担排走非空调区的余热量。 (上部不需要空调,节能)
• 侧送风口布置在房间的侧墙上部,空气横向送出, 吹到对面墙上后转折下落,以较低速度流过工作区, 再由布置在侧墙下部的回风口排出。
• 根据房间跨度大小,可以布置成单侧送、单侧回和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2.矩形散流器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3.圆形散流器
• 圆形散流器有三种常 见的形式,通常安装 在顶棚上,多用于工 业与民用建筑的空调 工程中。
• 圆形散流器的规格以 颈部直径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b.将送风总管和回风总管都设在走廊吊平顶内, 而回风立管紧靠内墙或走廊墙面敷设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c.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 内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内, 并由设在吊平顶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 处被吸走。
方形散流器,安 装在房间的顶棚 上,送出气流呈 平送贴附型,广 泛应用于各类工 业与民用建筑的 空调工程中。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颈部尺寸W×H • 外沿尺寸A×B=
(W+106)× (H+106) • 顶棚上预留洞尺寸 C×D=(W+50)× (H+50)。
PPT文档演模板
2)送风流型的控制与切换无需消耗任何能量。 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价格较低。 4)安装简便,很少或无需维护管理。 5)温控器使用寿命长,基本无需更换。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8.2.3 喷射式送风口
PPT文档演模板
射流喷口(嘴)的型式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1.球形旋转式风口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64页
11
(二)半经验公式
若用Fn表示垂直于单股射流的房间横截面积,则 射流自由度可表示为 Fn / d0
射流的无因次距离为 x ax / Fn 第Ⅱ临界断面的无因次距离为 x =0.2 最大回流平均速度vhp
vhp Fn 0.69 v0 d0
12
四、平行射流的叠加
当两股平行射流距离比较 近时,射流的发展互相影 响。在汇合之前,每股射 流独立发展。汇合之后, 射流边界相交,互相干扰 并重叠,逐渐形成一股总 射流。总射流的轴心速度 逐渐增大,直至最大,然 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近于 零。
9
三、受限射流
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 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 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 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 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 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10
(一)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
当射流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时,周围较远处空气流必然要来补充,由于边 壁的存在与影响,势必导致形成回流(见图8-3)。而回流范围有限,则促 使射流外逸,于是射流与回流闭合,形成大涡流。在所谓的第Ⅱ临界断 面处,将出现极值:射流断面最大,射流流量最大,回流流速最大。
36
二、经济指标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一定型式送进房间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 某种参数的空气,用以消除室内一定量的某种有害物使室内工作区空
气的某些参数的值和波动范围达到设计要求。换句话说,消除室内某
种有害物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的。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
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为此,引入“投入能量利用
1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二)半经验公式
若用Fn表示垂直于单股射流的房间横截面积,则 射流自由度可表示为 Fn / d0
射流的无因次距离为 x ax / Fn 第Ⅱ临界断面的无因次距离为 x =0.2 最大回流平均速度vhp
vhp Fn 0.69 v0 d0
12
四、平行射流的叠加
当两股平行射流距离比较 近时,射流的发展互相影 响。在汇合之前,每股射 流独立发展。汇合之后, 射流边界相交,互相干扰 并重叠,逐渐形成一股总 射流。总射流的轴心速度 逐渐增大,直至最大,然 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近于 零。
9
三、受限射流
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 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 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 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 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 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10
(一)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
当射流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时,周围较远处空气流必然要来补充,由于边 壁的存在与影响,势必导致形成回流(见图8-3)。而回流范围有限,则促 使射流外逸,于是射流与回流闭合,形成大涡流。在所谓的第Ⅱ临界断 面处,将出现极值:射流断面最大,射流流量最大,回流流速最大。
36
二、经济指标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一定型式送进房间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 某种参数的空气,用以消除室内一定量的某种有害物使室内工作区空
气的某些参数的值和波动范围达到设计要求。换句话说,消除室内某
种有害物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的。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
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为此,引入“投入能量利用
1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PPT课件
全面孔板:在空调房间整个棚顶 (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均匀 布置孔板 局部孔板:不是均匀布置,在顶棚 的两侧或中间布置成带状、梅花形 、棋盘形及按不同格式交叉排列的 孔板。
➢ 气流流型和应用场合
➢喷口送风
依靠喷口喷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将喷口和回风口布置在 同侧,空气以较高速度、较大风量集中由少数几个喷口射 出,射流行至一定过后折回,使空调区处于回流区。
LOGO
TONG FENG KONG TIAO
8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
目录
8.1 空调区的气流分布形式 8.2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8.3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机气流性能评价 8.4 空调风管系统设计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指合理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 经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 咋,再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或进行置换的热湿交 换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 空调区(距地面2以下)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 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 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或将大 部分回风返回到空调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或如果空 调机组采用全新风运行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净化空调空调
u 一种圆形散流器可用于一般舒适 性空调
特点: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风管 暗装工作量大,投资比侧送风高。
➢孔板送风
利用顶棚上面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 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顶棚上(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 均匀布置孔板,均匀进入空调房间内的送风方式,回风口均 匀布置在房间下部。 类型和布置
温度波动范围1~2℃的场合。
8.1.2 置换通风系统
置换通风最早是在工业厂房用来解决室内污染物控制问题, 随着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突出,置换通风方式 的应用逐渐转向民用建筑(办公室、会议室、剧院等) 使用条件: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域空气 品质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筑、工艺及装修条 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1、置换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 将经过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 上形成一层轻薄的空气湖。空气湖是由较冷的新鲜空气扩散 而成。室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 鲜空气随着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运动的主导气 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形式。(图8-19)
➢ 气流流型和应用场合
➢喷口送风
依靠喷口喷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将喷口和回风口布置在 同侧,空气以较高速度、较大风量集中由少数几个喷口射 出,射流行至一定过后折回,使空调区处于回流区。
LOGO
TONG FENG KONG TIAO
8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
目录
8.1 空调区的气流分布形式 8.2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8.3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机气流性能评价 8.4 空调风管系统设计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指合理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 经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 咋,再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或进行置换的热湿交 换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 空调区(距地面2以下)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 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 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或将大 部分回风返回到空调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或如果空 调机组采用全新风运行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净化空调空调
u 一种圆形散流器可用于一般舒适 性空调
特点: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风管 暗装工作量大,投资比侧送风高。
➢孔板送风
利用顶棚上面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 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顶棚上(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 均匀布置孔板,均匀进入空调房间内的送风方式,回风口均 匀布置在房间下部。 类型和布置
温度波动范围1~2℃的场合。
8.1.2 置换通风系统
置换通风最早是在工业厂房用来解决室内污染物控制问题, 随着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突出,置换通风方式 的应用逐渐转向民用建筑(办公室、会议室、剧院等) 使用条件: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域空气 品质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筑、工艺及装修条 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1、置换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 将经过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 上形成一层轻薄的空气湖。空气湖是由较冷的新鲜空气扩散 而成。室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 鲜空气随着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运动的主导气 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形式。(图8-19)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顶送冷风散流型 顶送热风贴附型
顶送冷风吹出型
8.座椅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9.球型风口
• 喷口型,高速气流,对指定方向送风,方向可调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10. 台式送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VAV。
活动双层百叶送风口
• 可与风机盘管配套,或者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 • 风口的叶片可在0-90度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从而得到不
同的送风距离和扩散角
• 配合对开多叶调节阀,可以调节风量
固定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常用于卫生间的回风、电梯、管道口和检修口的装饰
可开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整个风口呈活门形式,活门与边框间开关自如,有利 于安装和与过滤器的配套使用,常用于客房的回风
减小送风温差 ;还要根据房间高度调整风口至顶棚的距离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范例:顶送
扩散距离
达到控制速度和温度 时气流位置
射程
• 适用:吊顶送风 • 根据顶棚形状和定型产品样本建议的流程、间距,面
积不超过1:1.5 • 盘式:平送 • 送吸式:上送上回 • 直片式:上送或平送 • 流线型:下送
• 方矩形散流器:气流形式为贴附(平送)型
圆形散流器
• 一般用于冷暖送风 • 吹出气流贴附型 • 结构多为多层锥面型 • 室内诱导气流量大,
气
分
布
扇形射流风口
孔板、格栅风口 柱型风口
器
平面扁型射流风口
的
条缝风口
型
空气调节技术课件: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
送风口位置及型式 回风口位置 房间几何形状
本章内容:
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1.送风口空气射流的运动规律
2.回风口空气汇流的运动规律
3.工程中常用的送回风口形式
4.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5.空调房间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及特点
第一节 送风口空气射流
一、分类 流态
层流 紊流
温度
等温 边界是否受限
送风口的紊流系数a与射流扩散角之间的关系
tan 3.4a
a值大,射流扩散角就大,射程就短。
三、非等温自由射流 冷射流 送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 热射流 送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
vx 0.48 v0 ax 0.147
d0
(一)射流轴心温差计算公式
Tx Tx Tn 0.35 T0 T0 Tn ax 0.147
t—房间任一点温度 v—房间任一点速度 tn—给定室温 vr—停滞区流速,取vr =0.15m/s M—与单位风速效应相当的温度值, 取M=7.66C/(ms-1)
=-1.7~+1.1 C之间,多数人感觉舒适。
二、经济指标
投入能量利用系数
恒温空调系统的“投入能量利用系数”t
t
tp tn
t0 t0
贴附射流仅有一边卷吸周围空气,速度衰减慢,射程比较长
一、点汇
第二节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点汇的等速面是以汇点为中心的等球面
4r12v1 4r22v2
v1 v2
r22 r12
v2
r12 r22
v1
为什么在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中可忽略回风口空气汇流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二、面汇 面汇的等速面是椭球面
t p tn t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为: d y 0d x 0t gA(d r 0c xo )2 s (d 0 0 .5 ca o 1 x s0 .3)5
式中:y-射流轴心偏离水平轴之距离。 α-射流出口轴线与水平轴之夹角。 a -紊流系数
10
三、受限射流
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 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 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 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 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 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Tx 0.35 T0 ax 0.147
d0
8
非等温自由射流
(二)轴心温差变化与轴心速度变化之比较
热量扩散比动量扩散要快些,且有下式成立
(三)阿基米德数Ar
Tx 0.73x
T0
0
阿基米德数Ar表征浮升力与惯性力之比,其表达式为
Argd0(T0 Tn)
02Tn
9
射流轴心轨迹
对于非等温射流而言,阿基米德数Ar是十分重要的无因次 准则数。如Ar=0时,显然是等温射流;如|Ar|<0.001 时,仍 可按等温射流计算:如|Ar|>0.001时,射流轴心轨迹的计算公
5
等温自由紊流射流
射流轴心速度的计算公式
x 0.48 0 ax 0.147
d0
射流横断面直径计算公式
dx 6.8(ax0.14)7
d0
d0
6
紊流系数
紊流系数α值的大小与射流出口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有关,分布 愈不均匀,α值愈大。此外,α值大小还与射流出口截面上的初始 紊动强度有关。紊流系数直接影响射流发展的快慢,α值大,横向 脉动大,射流扩散角就大,射程就短。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1
第一节 概述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 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 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的舒适感要求。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 调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
3
第二节 送风口空气射流
由送风口射出的空气射流,对室内气流组织 影响最大,因此,首先要讨论清楚送风口空 气射流的流动规律。先从等温自由射流入手, 然后再考虑温差及边界条件等对射流的影响, 从而使所讨论的间题更加接近实际。在讨论 送风口空气射流时,重点在于阐明基本概念, 确定各种射流的作用范围及其速度分布,为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14
五、旋转射流
气流通过具有旋流作用的喷 咀向外射出,气流本身一面 旋转,一面又向静止介质中 扩散前进,这种射流称为旋 转射流。
由于射流的旋转,使得射流
介质获得向四周扩散的离心
力。和一般射流相比,旋转
射流的扩散角要大得多,射
程短得多,并且在射流内部
形成了一个回流区。正因为
旋转射流有如此特点,所以,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 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其中 以送风口的空气射流及其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 重要。
2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对于要求快速混合的通风场
合,用它作为送风口是很合
适的。
15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16
第三节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由流体力学可知,对于一个点汇,其流场 中的等速面是以汇点为中心的等球面。
11
(一)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
当射流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时,周围较远处空气流必然要来补充,由于边 壁的存在与影响,势必导致形成回流(见图8-3)。而回流范围有限,则促 使射流外逸,于是射流与回流闭合,形成大涡流。在所谓的第Ⅱ临界断 面处,将出现极值:射流断面最大,射流流量最大,回流流速最大。
射流的几何形状与送风口安装位置有关。 假设房高为H,送风口高度为h,则当h =0.5H时,射流上下对称,呈橄榄形; 当h≥0.7H时,由于射流上部与顶棚之间 距离减小,卷吸的空气量少,因而流速 大,静压小,而射流下部则静压大,上 下压力差将射流往上举,使得气流贴附 于顶棚而流动,故称贴附射流。贴附射 流仅有一边卷吸周围空气,速度衰减慢, 射程比较长。如是冷射流,则贴附长度 缩短,并且|Ar|愈大,贴附长度愈短。
要想增大射程,可以提高出出口速度v0或者减小紊流系数α;要想 增大射流扩散角,可以选用α值较大的送风口。
7
二、非等温自由射流
当射流出口温度与房间温度不相同时,称为非等温射流。在空 气调节中,正是这种非等温射流。送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者为 “冷射流”,高于室内温度者为“热射流”。
(一)轴心温差计算公式 非等温射流进入房间后,射流边界与周围空气之间不仅要 进行动量交换,面且要进行热量交换。因此,射流随着离 开出口的距离增大,其轴心温度也在变化。轴心温差计算 公式为
4
一、等温自由紊流射流
设射流温度与房间温度相同,房间体积比射流体积大得多, 送风口长宽比小于10,射流呈紊流状态。
当射流进入房间后,射流边界与周围气体不断进行动量、 质量交换,周围空气不断被卷入,射流流量不断增加,断 面不断扩大。而射流速度则因与周围空气的动量交换而不 断下降,当射流边界层扩散到轴心时,射流发展到了主体 段,随着射程的继续增大,速度继续减小,直至消失。
12
(二)半经验公式
若用Fn表示垂直于单股射流的房间横截面积,则 射流自由度可表示为 Fn / d0
射流的无因次距离为 xax/ Fn 第Ⅱ临界断面的无因次距离为 x =0.2 最大回流平均速度vhp
vhp Fn 0.69 v0 d0
13
四、平行射流的叠加
当两股平行射流距离比较 近时,射流的发展互相影 响。在汇合之前,每股射 流独立发展。汇合之后, 射流边界相交,互相干扰 并重叠,逐渐形成一股总 射流。总射流的轴心速度 逐渐增大,直至最大,然 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近于 零。
式中:y-射流轴心偏离水平轴之距离。 α-射流出口轴线与水平轴之夹角。 a -紊流系数
10
三、受限射流
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 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 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 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 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 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Tx 0.35 T0 ax 0.147
d0
8
非等温自由射流
(二)轴心温差变化与轴心速度变化之比较
热量扩散比动量扩散要快些,且有下式成立
(三)阿基米德数Ar
Tx 0.73x
T0
0
阿基米德数Ar表征浮升力与惯性力之比,其表达式为
Argd0(T0 Tn)
02Tn
9
射流轴心轨迹
对于非等温射流而言,阿基米德数Ar是十分重要的无因次 准则数。如Ar=0时,显然是等温射流;如|Ar|<0.001 时,仍 可按等温射流计算:如|Ar|>0.001时,射流轴心轨迹的计算公
5
等温自由紊流射流
射流轴心速度的计算公式
x 0.48 0 ax 0.147
d0
射流横断面直径计算公式
dx 6.8(ax0.14)7
d0
d0
6
紊流系数
紊流系数α值的大小与射流出口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有关,分布 愈不均匀,α值愈大。此外,α值大小还与射流出口截面上的初始 紊动强度有关。紊流系数直接影响射流发展的快慢,α值大,横向 脉动大,射流扩散角就大,射程就短。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1
第一节 概述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 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 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的舒适感要求。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 调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
3
第二节 送风口空气射流
由送风口射出的空气射流,对室内气流组织 影响最大,因此,首先要讨论清楚送风口空 气射流的流动规律。先从等温自由射流入手, 然后再考虑温差及边界条件等对射流的影响, 从而使所讨论的间题更加接近实际。在讨论 送风口空气射流时,重点在于阐明基本概念, 确定各种射流的作用范围及其速度分布,为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14
五、旋转射流
气流通过具有旋流作用的喷 咀向外射出,气流本身一面 旋转,一面又向静止介质中 扩散前进,这种射流称为旋 转射流。
由于射流的旋转,使得射流
介质获得向四周扩散的离心
力。和一般射流相比,旋转
射流的扩散角要大得多,射
程短得多,并且在射流内部
形成了一个回流区。正因为
旋转射流有如此特点,所以,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 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其中 以送风口的空气射流及其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 重要。
2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对于要求快速混合的通风场
合,用它作为送风口是很合
适的。
15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16
第三节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由流体力学可知,对于一个点汇,其流场 中的等速面是以汇点为中心的等球面。
11
(一)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
当射流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时,周围较远处空气流必然要来补充,由于边 壁的存在与影响,势必导致形成回流(见图8-3)。而回流范围有限,则促 使射流外逸,于是射流与回流闭合,形成大涡流。在所谓的第Ⅱ临界断 面处,将出现极值:射流断面最大,射流流量最大,回流流速最大。
射流的几何形状与送风口安装位置有关。 假设房高为H,送风口高度为h,则当h =0.5H时,射流上下对称,呈橄榄形; 当h≥0.7H时,由于射流上部与顶棚之间 距离减小,卷吸的空气量少,因而流速 大,静压小,而射流下部则静压大,上 下压力差将射流往上举,使得气流贴附 于顶棚而流动,故称贴附射流。贴附射 流仅有一边卷吸周围空气,速度衰减慢, 射程比较长。如是冷射流,则贴附长度 缩短,并且|Ar|愈大,贴附长度愈短。
要想增大射程,可以提高出出口速度v0或者减小紊流系数α;要想 增大射流扩散角,可以选用α值较大的送风口。
7
二、非等温自由射流
当射流出口温度与房间温度不相同时,称为非等温射流。在空 气调节中,正是这种非等温射流。送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者为 “冷射流”,高于室内温度者为“热射流”。
(一)轴心温差计算公式 非等温射流进入房间后,射流边界与周围空气之间不仅要 进行动量交换,面且要进行热量交换。因此,射流随着离 开出口的距离增大,其轴心温度也在变化。轴心温差计算 公式为
4
一、等温自由紊流射流
设射流温度与房间温度相同,房间体积比射流体积大得多, 送风口长宽比小于10,射流呈紊流状态。
当射流进入房间后,射流边界与周围气体不断进行动量、 质量交换,周围空气不断被卷入,射流流量不断增加,断 面不断扩大。而射流速度则因与周围空气的动量交换而不 断下降,当射流边界层扩散到轴心时,射流发展到了主体 段,随着射程的继续增大,速度继续减小,直至消失。
12
(二)半经验公式
若用Fn表示垂直于单股射流的房间横截面积,则 射流自由度可表示为 Fn / d0
射流的无因次距离为 xax/ Fn 第Ⅱ临界断面的无因次距离为 x =0.2 最大回流平均速度vhp
vhp Fn 0.69 v0 d0
13
四、平行射流的叠加
当两股平行射流距离比较 近时,射流的发展互相影 响。在汇合之前,每股射 流独立发展。汇合之后, 射流边界相交,互相干扰 并重叠,逐渐形成一股总 射流。总射流的轴心速度 逐渐增大,直至最大,然 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近于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