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8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8 古诗二首
鹳雀楼
第一站
ɡuàn què lóu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因为经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所 以叫做鹳雀楼。楼高三层,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 丽,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 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
初读古诗
lóu
登鹳雀楼
yī jìn huánɡ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yù qiónɡ
cén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读诗歌,找一找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 看到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指的是傍晚 时分落山的 太阳。
依存、依靠
白日依. 山尽. , 消失 黄河入海流。 “入海流”就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所见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所想
更上一层楼。
学写字
左右结构 上下构 左窄右宽 上宽下窄
重难字书写指导
在竖中线右侧。 在竖中线左侧。 从竖中线起笔。
huánɡ
音序: H
结 构: 上中下
偏旁: 黄
笔画数: 11
组词: 黄色 黄瓜
笔顺:
造句: 路边的花坛里黄色的小花很漂亮。
拓展延伸
登鹳雀楼
[唐]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课后作业
1. 背诵《登鹳雀楼》 2. 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是“流入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慢慢看不见了,滔滔黄 河水向着大海奔流而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共9张PPT)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共9张PPT)

登上鹳雀楼,看见大阳 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 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 登日依山尽, 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
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王之涣,是 唐 朝著名诗人。
谢谢大家! 祝大家更上一层楼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死不了就还好。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世界上20%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80%的人是占小一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20%。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一个人想要平庸,阻拦他(她)的人很少;一个人想要出众,阻拦他(她)的人就很多。那些与周围关系融洽的人,大都很平庸,与周围人 关系紧张的人,大都很出众。人都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 ,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 在前方。 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 (共16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 (共16张PPT)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
登楼所见 (实景)

黄河入海

(想象)


欲穷千里目
登楼所思 (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
(饱含哲理)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课文主旨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 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 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 精神。
课堂小结
《登鹳雀楼》这首诗写了诗人王之涣在登高望 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 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
感 谢 观 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 山慢慢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字词注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想要。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逐句理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上鹳雀楼举目相望, 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 下去了,黄河的水正 滚滚流向大海。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字季凌,汉族,绛州(今 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
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
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
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
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
作有《登鹳雀楼》、《凉
州词》等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注音自 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字词注释
逐句理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 地方,就要再登上一 层楼。
问题探究
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 白云、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 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 向流去。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登鹳雀楼
看一看:从这张图 中,能看到什么呀?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 新的古诗,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作者,了 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之涣(688年-742 年),是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字季凌, 汉族,绛州(今山西 新绛县)人。他常与 高适、王昌龄等相唱 和,以善于描写边塞 风光著称。其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 《凉州词》等。
LOGO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首诗,小朋友回

家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啊!告诉他
们这首诗的意思。并可以熟读这首

诗,背诵课文。

再见
LOGO
讲了这么多, 有小朋友知 道,这首诗 在说什么吗?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 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 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 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 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 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 和外交场合。
LOGO
接下来我们 一起分析一 下这首诗: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 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 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 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 楼。
LOGO
我们一起学 习这首诗是 什么意思呢?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 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 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 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 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 故有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 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 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 、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8.古诗二首【第1课时】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25张PPT) 图文

8.古诗二首【第1课时】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共25张PPT)  图文

我有个朋友兢兢业业,碌碌无为。有次 她和她 的一个 朋友共 同去参 加一个 比赛, 她的朋 友看上 了她的 一幅画 ,于是 带走拿 去参加 比赛了 ,说好 的署名 写两个 人,可 是后来 ,这幅 画真的 获奖了 ,署名 没有我 的这个 朋友。 她朋友 说会去 给组委 会解释 ,于是 后来有 个饭局 ,她们 一起去 参加了 ,我的 这个朋 友全程 没插上 几句话 ,因为 所有的 功劳全 部被她 的这个 朋友独 领风骚 了,我 的这个 朋友不 想解释 ,也似 乎解释 不清。 后来, 她们疏 远了。 我们知 道隐情 的朋友 都明白 到底是 怎么样 的情况 ,可是 不知道 的人永 远都会 觉得这 幅画就 是署名 上的那 个人。
太阳落山(实景)
登 鹳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雀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寓理于事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拓展延伸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像雄奇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变成了陡峭 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它的景象都不一样。人 们之所以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核心问题)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
初读感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灾区孩子的答案是:有房子住,有好衣 服穿就 是幸福 。灾难 毁掉了 他们的 家园, 这些孩 子因此 没有了 家。人 们常说 :家是 每个人 的避风 港。是 的,没 有了避 风港的 孩子还 怎么谈 得上幸 福呢? 所以, 对于灾 区孩子 来说, 有房子 住,有 衣服穿 就是幸 福。www .28404 .com 学生的答案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考 上好的 大学, 就是幸 福。每 个莘莘 学子都 渴望自 己的努 力得到 回报, 考上理 想的大 学也是 他们所 追求的 目标, 所以, 对于学 生来说 ,取得 理想的 成绩, 考上好 的大学 就是幸 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共16张PPT)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共16张PPT)
登鹳雀楼
1
诗歌导入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 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 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 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
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2
字词积累
五言绝句
3
字词积累
10
欲 穷 千 里 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11
字词积累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12
白 日 依 山 尽,
夕阳靠着远山落下,
黄 河 入 海 流。
黄河向着大海流去。
这两句写出登楼看到的 壮观景色,气势磅礴。
组词 麻雀 山雀 孔雀
6
字词积累
拼音 yī
生字 结构

→亻+衣(人要依源自衣服遮羞取暖)左右结构字义 靠着。
组词 依靠 依照
7
字词积累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雀楼依
入欲穷 目更
8
诗歌讲解
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远处:
太阳

楼下 :
黄河

9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中条山 落下去了
拼音 dēng
生字 登 →癶+豆
结构 上下结构 字义 (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
组词 登山 登陆 登高
4
字词积累
拼音 guàn
生字 鹳
结构 左右结构
字义 像白鹤,嘴长直,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登鹳雀楼
引入新课 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 鹤。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 因常有鹳雀留在上面休息, 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 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 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 被黄河水冲没。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 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 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 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 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 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 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积极进 取的思想感情。
这首古诗告知我们不管什么人,不管做 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 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 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

雀 楼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阅读方法解密:景物描写
概念: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作用: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借景物 抒发感情等。
诗人登上哪儿了? 鹳雀楼。
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 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 河 入 海 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句意解释:
要想看到更远处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蕴含的哲理:
诗人想看到更远的风景,这表现了诗人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 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 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 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 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 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8张PPT)

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以及朗读指
导训练,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0
2 3
下课!


登 鹳 雀
年 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年 二 年
课 后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瑰宝 和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登 鹳 雀 楼
级 语

文展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板书、PPT展示、互 动问答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


文 上
它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

望得远的道理,同时也激励自己和他人
不断攀登高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
力。
诗句运用
2
0
2
3 年
看到小红考了一次100分就不认真

登 鹳 雀
年 级
听课了,我们会对她说:“
”。





运动会上,没跑出好出成绩,我会不
断鼓励自己:“
”。
欲穷千里目,
2
0 2 3 年 二




2
0
2
3
年 二
登 鹳 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18张PPT)
古诗学习方法
1、读(熟读能诵) 2、看(课文插图) 3、想(想象画面)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你读懂了吗?
⑴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图,然后互相交流。
远处
太阳

楼下
黄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生字 黄 (部首 艹)
结构 上中下结构 字义 指黄河
组词 黄花 黄河

拼音 céng
生字 层 →尸+云 (部首尸)
结构 半包围结构 字义 量词
组词 层次 楼层
更欲黄白 上穷河日

一千入依王鹳
层 楼
里 目
海 流
山 尽
之 涣

。,。,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太阳靠着远山落下,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黄河向着大海流去。 这两句写出登楼看到的 壮观风景,气势雄浑。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里 目,
想用眼睛看够更远的地方,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再 登上 一层 楼。
登得越高,看到的景物就越多,眼 界也更开阔。这两句包含了“要想看得
拼音 lóu 生字 楼 →木+娄 (部首木)
结构 左右结构
字义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
组词 楼房 高楼
拼音 yī
生字 依 →亻+衣 (部首亻)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课件(共34张PPT)
欲 穷 千 里 目, 目千里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更 上 一 层 楼。
想用眼睛看够更远的地方, 再 登上 一层 楼。
qiónɡ

cénɡ

想要 全部 看到 千里之外的风景
欲 穷 千 里 目, 目千里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更 上 一 层 楼。
登得越高,看到的景物就越多, 眼界也更开阔。
要想看得 ,必须站得 。
好像
古代传说天 有九重,九 天是天的最 高层。
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
生挂
飞落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产生了变化, 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8 古诗二首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lóu

王之涣(688年-742年),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其代表作有《登鹳 雀楼》《凉州词》等。
了解鹳雀楼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 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 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 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 ,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 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望庐山瀑布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代伟大诗人。他的诗 歌具有丰富的想象,运用大 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 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被人 们称为“诗仙”。
庐山风光


望庐山瀑布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课件)(共22张PPT)
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
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 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 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 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 登临作赋者不绝。
鹳雀楼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 日”到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 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 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 襟怀的宽大。
思考:你能解释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红色字体的意思吗?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雀 楼 依入 欲 目 更穷
dēng

音序:D 部首:癶 结构:上下
组词:登山 登陆 造句:登山虽然很累,可是大家
心情很愉快。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
qióng

音序:Q 部首:穴 结构:上下
组词:无穷 贫穷 造句:小偷被警察问得理屈词穷。
【作者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
(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 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 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登黄鹤楼
[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掌握生字,理解古诗内容,感知古诗意境。 熟读成诵,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22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22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攀登,积极进取。
更欲 上穷 一千 层里 楼目 。,
知识浩如烟海,学无止境。老师期望你
们在学习之路上既有“
”的愿望,
又有“
”的行动。
更欲 上穷 一千 层里 楼目 。,
有了我们今天的更上一层楼,必定有 我们明天的目穷千里。
更欲 上穷 一千 层里 楼目 。,
更欲 上穷 一千 层里 楼目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 大文化名楼之一。从其余名楼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中选自己感兴趣的一座,和大人 一起去查找它的地理位置,样 子,以及历史上什么诗人因为 它写下什么名篇,名篇中又有 什么千古名句。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从刚才的一次次动作演绎中,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对,除了“只有站得更高, 才能看得更远”的道理,还有向上、 奋斗、努力、攀登的意义。
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 当再登上一层楼。
更欲 上穷 一千 层里 楼目 。,
当我们向往更加高远的境界,
就会用上诗人王之焕的

”来激励自己不断
名楼名称:

地理位置:

诗人名字:
朝代:

诗作名称:
千古名句: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第一课时)
年 级:二年级
学 科:语文(人教版)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再Hale Waihona Puke 想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看到更远
的地方。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5张PPT)

拼音 生字 结构 字义 组词
guàn 鹳 左右结构 像白鹤,嘴长直,顶不红。 白鹳 鹳雀
雀 楼 依入 欲 目 更穷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中条山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 海 流。
就拿《登鹳雀楼》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 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极其简洁 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夕阳西下、黄河奔流入 海的壮观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在写景的基 础上,升华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高远的人 生态度,鼓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开拓视野。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课文结构 登楼所见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登楼所思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滕王阁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楼望远中表 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歌主旨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 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 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 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 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 取的人生态度。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调整顺序——“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
傍晚的太阳依靠着连绵起 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了。
欲 穷 千 里 目,
添加变通顺
想要
全部
看到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千里 目”就是“目千里”。
堂小练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ppt课件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通读诗歌,想象意境: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 中的画面画下来: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 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 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 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 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 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唐)王之涣 终流入大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 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 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目千里
欲:想要。
更:再。 就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登上一层楼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 上一层楼。
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 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 上,做生活的强者!

我会写
lóu

音序:L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城楼 钟楼 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 的设计风格。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横 短,“女”横长,托住上部。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 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长, 末笔捺宜舒展。
jìn

音序:J 部首:尺 结构:上下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
左下格。
huáng

音序:H 部首:黄 结构:上中下
组词:黄河 金黄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 亲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 鹳 雀 楼 (课件)(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 鹳 雀 楼 (课件)(完美版)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 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 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 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 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著名景点吗? 它在哪个地方呢?
鹳雀楼 [guàn què lóu]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 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日
2023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5日
边读边思考: ·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那些你没读懂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 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 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 高的一层楼。
1 白日: 太阳。 2 依: 依傍。 3 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 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4 穷: 尽,使达到极点。 5 更: 再。
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课文。 3.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王之涣(688年—742年)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共23张PPT)
依:挨着,靠着。 尽:消失。这里指太阳依傍着西山渐
渐西沉,最后都看不见了。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理解诗意
诗人登楼所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人登上鹳雀 楼,想到了什
么?
要是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登 上更高的楼层。
欲:想要。 穷:尽。
千里:虚数,指更远。 一层:虚数,指更高。
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吧。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 地下沉,滔滔黄河水朝着 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要 是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就 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感悟诗情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 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 限,寄寓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 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 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 座右铭,流芳千古。表现出诗人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随堂练习
书写生字

左右 亻 Y8
上中下 huánɡ
黄 H 11
jìn
依次 依靠
cénɡ
黄色 黄山
尽力 用尽
上下 尸 J6
一层 半包围 云层 尸
C7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习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批判
(1)当你登山爬到半山腰,因为太辛苦想要放弃时,爸爸也 许会对你说:“____欲__穷__千__里__目__,__更__上__一__层__楼__。”
(2)当你考试取得好成绩,妈妈希望你继续努力,也许会对
你说:“_欲__穷___千__里__目__,__更__上__一__层__楼___。_”
(3)老师期末写评语,会写“_欲__穷__千__里__目__,_更__上__一__层__楼”。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在诗中理解为更远、更高 之意,是虚数。这句诗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人通过攀登鹳雀楼,观看日落西山、黄河 远去的景象,想到了“登高望远”的哲理。同学 们,你们也开动一下脑筋, 想象一下文中诗人描述的画 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 者用笔画出来。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鹳雀楼所看到 的壮观景象。全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给人 以启迪,体现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 生哲理。
白日——依山尽
登 鹳
所见 黄河——入海流
景象壮观 站得高


欲穷——千里目
看得远
所感
奋发向上
更上——一层楼
● ● 亲爱的读者: ●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 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看拼音,写生字。
高(楼) (依)傍 (尽)头 (黄)河 云(层) 2.《登鹳雀楼》一诗的作者是_唐___代诗人王__之___涣_。 诗句“_欲__穷___千__里__目__,__更__上___一__层__楼__”揭示了只有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 写了诗人傍晚时登鹳雀
楼所看到的壮观景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 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诗意: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 黄河水正奔腾澎湃地向着大海流去。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西南的黄河岸边,因经 常有一种叫鹳雀的水鸟来楼上休息而得名。
因为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上周围风景秀 丽,所以很多古代文人来这里游玩并写下了许多 诗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诗文主要描写了 什么景象?
朗读指导
《登鹳雀楼》的朗读基调应该 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读时声 音要厚重有力,体会“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8 古诗二首
祖国风光 壮观迷人
楼依尽黄层 照炉烟挂川




瀑尽
层 布炉



多音字
原文示例
(三更) ·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

(更加) 层楼。
三更
时分,气温更
加低了。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 字季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 有《登鹳雀楼》《凉州欲:想要。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诗意: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再读全诗,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远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 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 沛的气势。
火红的夕阳伴随着绯红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 渐消失,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一路狂奔,直入大 海。夕阳就要消失得无影无踪,黄河水也逐渐消 失在天边,我突然就明白要想看的更远,就必须 登上更高一层楼;就如同人生,只有不断努力进 取,才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20.8.138.13.202007:5607:56:14Aug-2007:56 ●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07:568.13.202007:568.13.202007:5607:56:148.13.202007:568.13.2020 ●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13.20208.13.202007:5607:5607:56:1407:56:14 ●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Thursday, August 13,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13, 20208/13/2020 ● 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7时56分7时56分13-Aug-208.13.2020 ● 7、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20.8.1320.8.1320.8.13。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 ● 8、天生我材必有用。07:5607:56:148.13.2020Thursday, August 13,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