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枚反映云南重大历史事件的证章
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
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
【实用版】
目录
1.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碑记的详细内容
3.碑记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正文
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一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书法艺术价值的石碑。
该碑记刻于明代,是为纪念大理杨士云南供河而立。
碑文详细记录了杨士云南供河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和工程规模等内容,对于研究明代大理地区的水利建设、经济发展和地方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碑记的详细内容如下: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为明代大理杨士所立。
杨士,字希尹,号苍洱翁,明代大理人。
他鉴于大理地区水源匮乏,百姓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困难,因此发起了修建云南供河的倡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道得以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
为了纪念这一壮举,杨士立下了此碑。
碑记的书法艺术价值同样值得关注。
碑文采用行书刻写,书法家运用娴熟的笔法和独特的韵味,将文字刻画得生动流畅、潇洒自然。
整体布局严谨规整,字里行间充满韵律感,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此碑堪称明代行书的佳作,对于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还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碑文详细记录了杨士云南供河的修建过程,反映了明代大理地区的水利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
同时,碑记还揭示了当时地方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办法,为研究明代大理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总之,大理杨士云南供河碑记是一块集历史意义、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于一身的石碑。
重返古滇国——云南省博物馆藏古滇国历史文物
重返古滇国——云南省博物馆藏古滇国历史文物牛虎铜案战国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高43cm;长76cm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在中国文物考古界,有两次惊人的发现:一是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二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铜祭器“牛虎铜案”。
从此这一北一南,一马一牛的精美雕塑誉满神州,轰动世界,并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之称。
同时也翻开古滇王国神秘面纱的一角。
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
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
大牛与小胡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
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牛虎铜案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精巧的构思、完善的造型、生动的形象,还有它写实的风格。
它的造型是一只老虎咬着一头牛的后背,而在那头牛的肚子下面,站着一头安然无恙的小牛。
看到牛虎铜案你会想到什么?它实在传达了太多的信息:古代祭祀的兴盛,古代滇人的智慧和先进生产工艺,无私的母爱与残酷的竞争、弱肉强食交织在一起……中国自古就讲究繁衍生息,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正反映了繁衍生息的需要,为子女尽心尽力,让他们幸福成长,培养他们成材,处于危险境地时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着。
像那头被老虎咬着的母牛,即使后背已被老虎狠狠咬着,即将成为虎口下的美餐,也要让小牛安然无恙地活着,即使自身惨痛万状,也不愿让小牛受一分一毫的苦楚。
下一代的生存代表的是这个种族的希望,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种族的繁衍,就是为了种族的希望,在遇到危险景遇时,总要想尽办法保护下一代的生息安全。
长辈们的辛勤耕耘是为后辈们留下发展的财富。
持伞铜男俑及伞西汉国家一级文物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石寨山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晋宁县。
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
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第一条为加强对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近现代文物藏品是指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1840年以来的文物,按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区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类博物馆、近现代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陈列馆(室)的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
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其他级别的近现代文物藏品可比照本标准确定等级。
第三条一级文物必须是经过科学考证,确为原件、源流具有确凿依据且数量为仅有或稀有的珍贵文物,并应具有以下一项或几项条件:(一)对反映全国性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具有直接见证意义或重要佐证意义的;(二)对反映地方性重大历史具有直接见证意义或重要佐证意义的;(三)某一领域中的重大发明、发现,具有开创性、代表性或里程碑意义的;(四)文物反映的物主明确并拥有很高知名度,且能反映物主主要业绩的;(五)有确切、生动的形成经过和流传经过的;(六)载有时代特征或特殊意义的铭文、注记或图案标志的。
第四条近现代文物种类繁多,依其形式、用途和意义,可分为文献,手稿,书刊传单,勋章徽章证件,旗帜,印信图章,武器装备(含各种军用物品),反映社会发展的文物,反映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关系的文物,反映对外关系的文物,音像制品,名人遗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货币、邮票等实用艺术类物品,实用器物,杂项等十六类。
各类一级文物的定级标准,按不同种类分别确定。
第五条文献:各种重要会议之决议、决定、宣言,各种机关(党派、政府、军队、团体及其他机构)的文书、布告、电报、报告、指示、通知、总结等原始正式文件,凡数量稀少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确定为一级文物:(一)1840年以来全国性党、政、军机构(包括太平天国、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民主党派等)成立后第一次印发的文告、宣言;(二)1949年以前有影响的地方性党、政、军机关(包括各省、市军政府、都督府、苏维埃政府等)成立后第一次印发的文书、文告;(三)1949年以前全国和省级以上群众团体(工会、农会、青年团等)第一次代表大会印发的重要文件;(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的重要决议、决定、宣言等;(五)国家首次颁布并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等;(六)反映重大事件且有特殊形成经过和流传经过的文件;(七)虽非第一次,但有重要内容,并盖有发文机关印信关防和发文者印章的,有张贴和使用痕迹的布告、文件;(八)确知原件已无存,最早的翻印件并有特殊情节,现存数量为仅有或极其稀少的重要文献;(九)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或特殊意义的文献。
云南省考研学复习资料推荐中国历史重要节点速记
云南省考研学复习资料推荐中国历史重要节点速记中国历史是一段复杂而庞大的历史长河,让人有时候难以记住其中的重要节点。
而对于即将参加云南省考研的学生来说,熟悉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及其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有效的学习资料,并介绍一种速记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一、学习资料推荐1.《中国历史纲要》这本教材是考研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教材,内容全面且系统,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本教材,可以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2.《中国历史大事详解》系列这一系列的书籍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历史节点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
3.网络课程在网络时代,有很多考研相关的视频课程可以选择。
这些课程结合了教材和历年真题,由专业的老师讲解,让学习更加直观和高效。
通过学习这些网络课程,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
二、速记法推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很难背诵,但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速记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这些重要节点。
1.关键词法利用关键词来记忆是一种常见的速记方法。
选择每个历史节点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并通过将这些关键词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或故事来加深印象。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重要节点中,可以选择“鸦片”和“战争”作为关键词。
然后将它们结合起来,想象出一个场景,比如“一只乌鸦在战场上吞下了一颗炸弹”,这样一句有趣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记住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2.图表法制作图表是另一种有用的速记方法。
通过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时间顺序。
可以将整个中国历史按照时间顺序分成若干个区间,然后在每个区间中列出对应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关于印发《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直属博物馆,有关行业博物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革命文物和革命纪念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收藏、展示1840年以来的近代文物(含革命文物)的博物馆、纪念馆已达400多所,征集、保管近代文物50多万件,举办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活动,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全国总的情况看,当前近现代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是收藏尚不够丰富,反映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文物普遍收藏较少,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物收藏更少,有的地区,有的博物馆几乎是空白。
这不仅难已全面反映一个半世纪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也导致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缺乏珍贵实物的支撑,往往以相互雷同、重复的照片、复制品填充展面,达不到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和物质条件迅猛改善,近现代历史上各类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资料加速灭亡。
除与中共党史有关的革命文物较受重视外,1840-1949年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颇具收藏意义的其他文物史料尚未得到系统征集,抢救保护工作日趋紧迫,刻不容缓。
二是涉及近现代文物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文物保护法》、《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法规,均未具体规范近现代文物的保护范围和价值认定。
面对浩如烟海的近现代实物资料,各地文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哪些属于有价值的近现代文物,征集范畴、价值判断的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现代文物保护和宣传工作的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近现代文物征集、保护基础工作,我局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法规,结合1993~1999年开展全国近现代一级文物(革命文物)鉴定确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组织起草了《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草案)、《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鉴定标准(试行)》(草案),并在征求各地文物部门及博物馆、纪念馆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作了反复讨论和修改。
云南抗战大事记
云南抗战大事记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即成为中国正面战场的大后方和战略基地;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北部,进逼滇越边境,云南开始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两大战场(中国抗日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北和滇西怒江以西的中国领土,云南又成为中国抗战的最前线。
在八年抗战中,云南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龙云主动请缨1937年8月上旬,云南省主席龙云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商讨全国抗战大计。
途经西安,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搭乘他的专机同往与会。
会议期间,龙与朱、叶就国共合作、团结抗战问题反复交换了意见,深受鼓舞,抗战信心大增。
在南京会议上,龙云对抗战形势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
上海即失,即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
他认为,“国际交通应当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
公路由地方负担,中央补充;铁路则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可以协助修筑。
”龙云的这一看法得到了蒋介石的完全赞同,他还答应蒋介石派出两个军开赴前方作战。
龙云成为云南抗日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决心和勇气。
滇军抗战出征1937年8月22日,龙云回到昆明,立即着手筹组滇军出征。
他将当时云南省已有的6个步兵旅编成第60军:军长卢汉、参谋长赵锦雯、182师师长安恩溥、183师师长高荫槐、184师师长张冲,全军3个师,6个旅,12个团,共约4.7万人。
10月5日,在昆明巫家坝操场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出征大会。
参加誓师大会的近10万之众,卢汉军长戎装整肃,郑重宣誓,省主席龙云发表训词。
全省各界热烈欢送,万人空巷,规模盛大。
60军将士步行40余日,到达湖南常德待命,沿途受到各地人民及抗日救国团体的盛大欢迎和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的抗日斗志和决心。
邮票上的云南
邮票上的云南从建国至今累计发行涉及云南题材的邮票已达50余套,包罗风景名胜、动植物、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风情等诸多领域。
众多云南题材邮票的发行令世界瞩目,令云南的风情特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也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昆明的不少宝贝也由此展示在世人面前,其中藏着不少昆明之最,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以及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会会址——昆明世博园等。
大理千寻塔:云南主题邮票第一枚1958年3月15日,首套云南题材的邮票作为建筑类特种邮票正式发行,大理千寻塔代表着中国古塔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一登上邮票,从此掀开云南主题邮票的序章。
云南省邮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邮票选题是邮票发行的关键,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能够登上邮票的主题都代表着相关领域内的精华,并且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
云南古塔甚多,但最著名、最壮观的当数大理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名千寻塔,方形,密格式空心砖塔建筑,高69.13米,十六级,是我国偶数古塔中层数最多的一座。
1961年3月,国务院将大理三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价值,千寻塔才能从中国众多古塔中脱颖而出,入选邮票主题。
昆明市花:成为第一套完整云南题材票1979年,作为昆明市花的《云南山茶花》一套10枚和小型张1枚正式发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完整的云南题材邮票。
就在当年,中国邮政总公司与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在香港联合办邮展,为庆祝这次盛会,在《云南山茶花》上加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一九七九年·香港”字样。
除了山茶花外,云南的珍贵植物在邮票上留下足迹的还有很多。
云南特有的兰花品种、杉树品种、绿绒蒿、玉兰花等都先后上了邮票。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如今神秘梦幻的世界恐龙谷里的主角,其实早已随着邮票珍藏进国人心中,这就是1958年4月15日发行的《中国古生物·禄丰恐龙》,小小邮票上的古老生物,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2001)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2001)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4.09•【文号】文化部令第19号•【施行日期】2001.04.09•【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19号)《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已经2001年4月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部长孙家正二00一年四月九日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二级文物;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三级文物。
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
一、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二)反映历代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三)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四)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著名起义领袖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五)反映历代中外关系和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宗教、卫生、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六)反映中华民族抗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七)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著名工匠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八)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九)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的善本;(十)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一)与中国近代(1840-1949)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建设成就、重要领袖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三)与中国共产党和近代其他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爱国侨胞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十四)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云南省历史重大事件
云南省历史重大事件庄蹻入滇战国时期楚国向西南扩展影响的一次行动。
前 279 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
黔中郡原曾为楚地,后被秦一度攻占,前 277 年秦派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
翌年,楚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东部兵力收复黔中郡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
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蹻归路不畅,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史记西南夷列传》)融入了当地民族中。
关于庄蹻入滇的时间,史载有异说,《史记》和《汉书》的《西南夷列传》列为楚威王时事,《后汉书西南夷传》则说是楚顷襄王时事。
“庄蹻入滇”传说一直被视为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它增进了西南与内地的民族感情。
五尺道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 246 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
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
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
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五尺道始建于秦朝,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
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
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
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樊绰《蛮书》称之谓“石门道”。
东爨西爨爨氏本中原南迁汉民,《爨龙颜碑》称爨氏为班氏后人,到东汉末年,班氏因功受封食邑于爨地,因此就以“爨”作为他们的姓氏,即“采邑于爨,因氏族焉”。
到蜀汉时为南中大姓,然后“迁运庸蜀,流薄南入”,落籍于滇。
东晋成帝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独霸宁州,其家族分统各地,至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南诏灭爨的400余年内,爨氏以刺史、太守、都督等各种封号名义统治南中。
中国徽章的历史
中国徽章的历史来源:/content/10/1221/13/1576800_80049701.shtml中国徽章的历史徽章,简言之,就是佩带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的标志。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本意是“它的亲族”。
是氏族部落成员公认的与其有血源关系的自然物。
主要以动物为主,也有的以植物为标志。
奥利地著句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图腾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就宗教信仰而言,人们对图腾具有出乎自然的尊敬和被保护的关系;就社会观点而言,它不仅代表着同族内各族民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划分出了与其它部族之间应有的关系”。
可见,图腾具有受崇拜性和标志性。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图腾的宗教属性日益淡薄,区别性和标志性作用日益突出。
建社会早期,不少国家的族徽、国徽、王室徽章已有了独立的实体,只是它们大多不是供佩戴的,而主要是安放或镶嵌在建筑物上,象国徽、王室徽章一般是安放在宫殿上。
中国古代较为有名的图腾是龙,我们的祖先把它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往往置于皇宫及贵族家庭中,大殿的屏风上。
另外,如三足乌等也在一些地方作为图腾,受到人们的崇拜。
至今,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崇拜图腾的习俗。
如云南西双版纳境内的基诺族,目前还沿袭着佩戴“族徽”的习惯。
而徽章真正有文字记载,则起源于我国。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章子变其徽章,以杂秦军。
”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例。
但此处所指的徽章,与现在意义上的徽章,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它实际指的是旗帜。
高诱注:"徽,炽名也……变易之,使与秦旗章同。
"。
"炽",通帜,徽是旗帜,章是指旗帜上的标记。
后来到了宋代,据史料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李飞熊盗用驿马,诈称使者,阴谋作乱被朝廷识破处斩。
为防止再有人假冒使者,朝廷规定给每位使者发一枚刻有特殊标记的银牌,入朝晋见或执行公务时佩戴于身,作为标识,成为一种加强宫政事务管理的手段。
中国古代金银器(滇王金印及汉委奴国王金印)
滇王金印滇王金印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是古滇王国存在的证据。
时间:西汉。
出土地点:云南晋宁石寨山。
材质:金。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滇王金印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纯金质地,体积如现在的矿泉水瓶瓶盖大小。
印纽和印身是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的,印纽为蛇形,蛇头伸向右上方,微微抬起,背上还饰有鳞片纹。
印文为篆书,即:“滇王之印”四字。
文字是在印身上雕凿而成,笔划两边的凿痕犹可辨识。
根据汉代的规定,赐给太子及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龟纽,赐给臣服国国王的金印纽则多用蛇、芋、骆驼等造型。
但是这枚金印的印纽之所以是蛇形,还因为在云南地区一直盛行着对蛇的崇拜。
云南地区蛇类极多,而且蛇的行进速度很快,又多有毒性,所以令滇人十分恐惧,这种恐惧逐渐转化为一种崇拜,于是蛇的形象也成为了象征平安的图腾,常常被装饰在青铜器当中。
印在中国古代一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汉代的印章规格,一般的官印为铜制,年俸两千石以上的官印用银制,诸侯王和丞相等用金印,而皇帝之印称为玺,其中最为著名的皇帝印玺就是用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
根据这一规定,这枚金印实际上为诸侯王印。
赐予滇国的这枚金印证明了古滇国的存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提供了文物的证明。
在西汉时期,只要边疆地区的小国称臣纳供,中央王朝一般都以赐印、委派官爵等方式,来行使汉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汉帝国对于西南边疆的滇国也正是采取了这一的策略,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降于汉,汉武帝就“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随后汉武帝还在现在的晋宁县设立了益州郡以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滇王金印的发现有着一段极为有趣的故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和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判断云南省博物馆内所藏的青铜器可能属于古滇国。
1953年,云南省博物馆又收购了几件可能属于古滇国的青铜器,这些线索意味着在云南省境内可能存在着古滇国遗址。
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二)——记“云南省劝业会”奖章
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二)———记“云南省劝业会”奖章■王媛实物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的特定载体,它通过实物形态与结构来反映人类既往活动的真实信息。
本文探究的实物档案是民国十一年(1922)10月,云南省实业司颁发的“云南省劝业会”奖章。
一、档案特征(图1)“云南省劝业会”奖章,材质为铜质,形状菱形,尺寸:长、宽均为4厘米。
奖章外围是对称的四角锯齿状星铓,每个星铓由9道长短锯齿等距排列组成,协调而规整,寓意劝业会“四角俱全”,完美无缺;四角正中有倒梯形翠绿色珐琅,象征四季如春,另有白色如意纹珐琅点缀其间,蕴含吉祥如意。
正中星铓上端有一铜环,连接别针或襟绶。
章心为一将军身着民国早期军礼服、佩戴勋章半身肖像,从当年的时间与政局判断,此人为唐继尧。
肖像上端逆时针方向有环状阳文篆书:“云南省劝业会”,下端同样由右向左有环状阳文篆书:“民国十一年十月”。
章面文字和图纹布局丰满、均匀,字体凝重美观,均匀齐整;章背底板平整,无文字。
整体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大气堂皇。
包浆厚实,旧熟自然,品相较好。
(见图1)二、档案背景一枚实物档案一段历史,奖章所铸“云南省劝业会”等文字,讲述了100年前的往事。
所谓劝业,原意是“努力从事其事业”,如《史记·货殖列传》:“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
”意思是: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把它销到价贵之地;若价格昂贵,会从价廉之地运物品来销售。
各自勤勉,致力本业,乐于自己工作,如水往低流,如日夜轮回。
光绪三十四年(1908),朝廷改革地方官制,设劝业道署,每省一人,正四品,任期三年,归督抚节制并由农工商部、邮传部考查,滇省也如此,它是辛亥革命后实业厅(实业司)的前身。
云南劝业道署道台为刘岑舫,主管全省农工商业及交通事务。
此时的“劝业”有了新含义:“劝”,鼓励,促进之意,“劝业”即“劝勉实业”,意为:规劝国人同胞,促进发展民族工商业。
云南党史
中共云南地方党史20件大事1、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1926年11月7日,李鑫、吴澄、周霄、杨静珊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24号(今55号)召开了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会议。
会议由李鑫主持,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陈延年的指示,决定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书记,杨静珊为秘书,周霄、黄丽生专任云南农民运动特派员。
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地方组织,它的建立,是云南历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标志着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的云南,开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此,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为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处境,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始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
2、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及发展1931年11月,广西百色起义后留在右江地区的红七军二十一师数十名指战员转移到云南文山富宁“七村九弄”地区,开展创建红色政权的工作。
1934年11月20日,在富宁谷留召开劳农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和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梯队。
逐步形成了以富宁为中心,包括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的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
从1935年至1936年,国民党先后调集近7万兵力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
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与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歼敌3000多人。
边区军民的英勇斗争,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长征。
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根据地的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5月1日富宁解放。
3、扎西会议1935年2月5日至9日,中央红军在云南威信集结休整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了3次会议,史称扎西会议。
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水田寨花房子举行会议,根据遵义会议关于常委再进行分工的决定,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解决了遵义会议悬而未决的党内最高领导权的交接问题。
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记录
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记录(原创实用版)目录1.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的背景和意义2.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的详细记录3.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的历史价值和影响正文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记录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位于中国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芒部镇,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石碑。
这座石碑的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它记录了当地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成为了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的背景和意义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简称“口袋钩碑”,始立于清朝光绪年间。
据传,碑文的撰写者是当地的一位文人,为了纪念当地的一段历史,他将这段历史刻在了石碑上,流传至今。
这座石碑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当地的一段历史,而且也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的详细记录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详细记录了清朝光绪年间,当地一位名叫李德贵的村民发明了一种口袋钩,这种口袋钩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为了纪念这一发明,当地人将这一事件刻在了石碑上,流传至今。
碑文详细记录了李德贵的生平、口袋钩的发明过程以及口袋钩的实用价值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的历史价值和影响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石碑,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首先,它是研究清朝光绪年间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当地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这座石碑也是研究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此外,这座石碑还具有教育意义,它提醒着后人要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不断创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镇雄芒部口袋钩立碑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石碑,它记录了当地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成为了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云南文化史上的盛事
YUNNAN DAILY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11本报讯(记者黄华实习生罗浩)8日,杜建民书法作品慈善义拍会暨昆明市“文警视窗”项目落成揭牌仪式在昆明举行。
《求是》杂志原总编辑、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天玺出席揭牌仪式。
义拍会上,杜建民带来了最新创作的64件书法精品,其中,他在活动现场创作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义拍的首件作品以无底价起拍,最终以7500元成交。
据悉,此次义拍所得善款将全部捐赠给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用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救助、保护与传承。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昆明“文警视窗”项目揭牌仪式,该项目是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与昆明市公安局合力打造的一项便民惠民工程,此举也有利于宣传、弘扬云南的民族文化。
杜建民现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8年,杜建民进入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进修,师从当代书法大家沈鹏。
近10年间,杜建民专注于铭文和甲骨文的研究创作,成为国内在铭文和甲骨文书体创作中颇有影响的书法家。
由省委宣传部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多民族的融合与共同发展——《云南通史》出版发布座谈会5日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出席并讲话。
李慎明在讲话中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构想,已经中央批准成为国家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实施这个战略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软实力的支撑、离不开史学研究的支撑。
《云南通史》的编者以“古为今用”作为治史的宗旨和归宿,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在云南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始终绵延不断,对西南的开放使云南的经济、文化获得快速的发展,又使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效益获得不断的提高。
这部通史卓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云南自古以来在中国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贡献。
赵金说,《云南通史》编纂出版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远古至1949年云南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内容最完整、最系统的云南历史著作。
【经典】大理国遗珍:昆明地藏寺经幢
【经典】大理国遗珍:昆明地藏寺经幢位于昆明市拓东路南侧的昆明市博物馆(原古幢公园)内,有一座宽敞明亮的大厅,正中屹立着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品的宋代大理国经幢。
因所在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是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
大理国经幢又名“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经幢”,俗称“古幢”,后来地藏寺倒塌,古幢长期埋没地下。
1919年古幢从地藏寺废墟出土。
雕刻精致,线条鲜明细腻,形象惟妙惟肖。
地藏寺经幢高6.7米,七级八面,由五段砂石榫卯连接。
经幢通体雕刻密教佛、菩萨及天龙八部共300尊,构思巧妙,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姿态各异,若说是国内现存经幢中最为精美的一座,亦不为过。
这座经幢不仅代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也见证了云南佛教发展的历史。
1982 年,地藏寺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座经幢基座第一层基座(后补)经幢最下部为鼓形基座,周身浮雕海水龙王八尊,为云南尊崇的八大龙王,即:白难陀龙王、莎竭海龙王、难陀龙王、修吉龙王、优钵罗龙王、摩那斯龙王、德叉迦龙王和阿难婆达多龙王。
八龙王分四组,两两相对,共戏一珠,遒劲有力,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经幢基座与第一层交界石处所刻《佛说波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幢基座和一层相交的界石上依次刻有《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弘誓愿》四篇文字,共计179列,1679字。
其中《敬造佛顶尊胜宝造幢记》记载了建造经幢的始末,经幢是大理国时期议事布燮袁豆光为鄯阐侯高明生超度圆功而建的,全文如下(录自昆明市博物馆展览资料):皇都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洞明儒释、慈济大师段进全述原夫一气始弁,二仪初分,三光丽于穹窿,五岳镇于磅礴。
爰有挺秀愚智,辨立君臣,掩顿于八区,牢笼于四海,随机而设理,运义而齐风,常读《八索》之书,非学六邪之典,净边遏寂,定远弥奸,东海浪澄于惊波,楚天宵净于谗雾,君臣一德,州国一心,只智哲才能,乃神谋圣运者,则袁氏祖列之义也。
民族团结的象征《三十七部会盟碑》
民族团结的象征《三十七部会盟碑》会盟首先是聚会,然后是结盟,那就是双方的事情。
并且会盟双方的关系,一般而言,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可石城会盟的双方,本来就是上下级关系,根本不存在会盟的基础。
那么大理国朝廷,为什么要卑躬屈膝、放下架子来,与属下的酋领们喝血酒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滇东三十七部,是南诏后期形成的,由南诏朝廷设置的基础政权,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陆凉州》说得很清楚:“夷语以县为部。
”三十七部就是三十七县。
自从南诏军队将汉族全部强制迁徙到滇西南地区以后,滇东大地上留下的,几乎全部是以乌蛮为核心的云南本地民族。
南诏后期,云南境内最大的地方势力,就是三十七部。
南诏王室本是乌蛮,而都城周围苍山洱海之间,全部是白蛮的地盘。
南诏后期以善阐府(今昆明)为东京,国王长驻善阐王宫,是为了更好地拉拢、依靠势力强劲的三十七部力量。
最早与三十七部会盟的,正是南诏国王蒙隆舜。
当然,作为蒙氏王朝第一重臣及忠臣世家的段氏,在南诏后期一直在滇东地区担任通海节度使,与三十七部的关系非同寻常。
南诏覆灭以后,白蛮大姓赵氏、杨氏一个接一个地做了皇帝,对影响力极大的段氏自然是拼命打压。
段氏只好拉起三十七部兄弟,血酒一碗下去,江山易主、变成段家的了,段氏王朝对三十七部由衷地感恩戴德。
身为宰相的皇叔,为与三十七部会盟费了不少的心机,单是为了招集那些分布在整个滇东大地的乌蛮(彝族)些么徒(乌蛮之一,当时为独立民族,后来并入了彝族)磨些(纳西族祖先,但当时滇东的磨些后来融入了彝族)白蛮(白族)僚子(壮族)斡尼(哈尼族)苗瑶等民族组成的三十七部酋长会面,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三十七部的酋长们,虽然也是大理国的县长,但毕竟个个手握兵权,有自己的部落武装,安抚好了,是保卫边疆的有生力量。
搞翻了,则马上变成号令自出的土皇帝,甚至可能成为引狼入室的急先锋,段氏王朝的心腹大患。
这些合部落首领与地方官员于一身的“娉伽罗”们,比仅有一种身份的延众镇长、求州首领等要复杂一些,光靠命令不行,不靠命令也不行,只好半是命令半是礼请,恩威皆施地将他们“合集”(注意:不完全是命令性质的)大家来畅饮一场,联络感情。
云南恭进慈禧臆造银币纪念章
云南恭进慈禧臆造银币纪念章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清朝皇太后,为咸丰帝妃子和同治帝生母。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
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
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同年与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顾命八大臣势力,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
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
慈禧太后是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人称清朝“无冕女皇”,其掌权时间长达47年,在清代仅次于康熙帝与乾隆帝。
1908年慈禧像云南恭进背八宝纹饰臆造银币一枚,铸工精美,品相难得臆造币是指币商凭借比钱币知识和对时代背景的理解.迎合集藏者的心理,凭空制造出来的前朝或退出流通的银币.它与政府铸币发行无关,目的在于谋取高额利润。
(1)“光绪十六年山西官炉造足纹壹两,完纳钱粮关税厘金盐课一体通用”银币伪品。
据查此金银币两种·系臆造币.出自天津某泉币商之手.国外分别标底价25000美元和1 5000美元。
(2)“中华民国十八年东三省壹元”臆造币。
1991年收藏者在美公开拍卖,底价为30000美元.经鉴赏此币非机铸币.而是精心雕制的手工品,与“中华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币的字图完全吻合,仅面值改动,它为一种新颖的臆造币。
(3)张勋复辟臆造币。
历史上张勋复辟仅十几天时间,何以有明目张胆的纪念币铸行。
(4)“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银币臆造品。
该品系仿苏区粉碎五次围攻公债票而臆制,后又利用仿模列宁侧像铸模错配,从而在当时即被收藏家揭穿。
但直到八十年代该币以6000美元仍被泉家买走。
(5)贡进类臆造币。
历史上每遇帝后及皇室重要成员的诞辰、婚礼、丧礼等事件,各地大臣都要“贡奉”。
利用这种情况,钱币商臆造了各种各样的贡进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