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文件编码TQLY-ZD-2014-0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版次第1版实施日期2014.4.18 制(修)定日期2014.4.08受控状态:受控签发人:审核人:页码第 1 页共 5 页核稿人:起草人: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为保证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有关规定和财政部对该指引的解读,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制定本认定标准。
第一章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第一条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设计缺陷是公司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按已设计的控制措施执行,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设计缺陷:(1)不能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2)关键控制点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3)控制措施成本过高,远远大于预期效益。
运行缺陷是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由不恰当的人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等)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执行行缺陷:(1)未执行或未有效执行有关的控制措施;(2)未按授予的权限执行;(3)不能及时提供已遵守内部控制的有效证据。
第二条按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公司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公司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的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不会严重危及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但也应当引起董事会、管理层的充分关注。
内部控制内部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内部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内部缺陷认定标准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NASBA)共同发布的《审计准则》中定义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缺陷类型及其认定标准:
1. 设计缺陷:这是指内部控制的逻辑或结构存在问题,可能导致错误决策或错误行为。
例如,一个缺乏监督或检查的流程可能被认为是一个设计缺陷。
2. 执行缺陷:这是指内部控制没有得到适当的执行,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或行为。
例如,一个没有得到正确执行的流程或被忽视的监控程序可能被认为是一个执行缺陷。
3. 沟通缺陷:这是指内部控制的信息传递存在问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或行为。
例如,一个信息传递不清或不一致的流程可能被认为是一个沟通缺陷。
4. 维护缺陷:这是指内部控制的维护和更新存在问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或行为。
例如,一个没有得到定期维护和更新的流程或被忽视的改进建议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维护缺陷。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定义,具体的内部控制内部缺陷认定标准可能会因公司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应参考具体的法规和标准。
内控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
内控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内控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企业健康运营的“指南针”》嘿,你知道吗?在企业的“江湖”里,就像武林高手要有深厚的内力一样,企业的内部控制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要是内控出了岔子,就好比一艘大船没了舵手,在商海的波涛中只能随波逐流,最后撞得“头破血流”。
而这其中,内控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就像是航海图上的危险标记,清楚地告诉你哪里有暗礁,要是不重视,企业这艘大船可就危险了!一、“管理乱炖锅:治理结构的漏洞”“在企业治理的大锅里,可别煮出一锅管理混乱的乱炖。
”企业的治理结构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框架,如果这个框架歪歪扭扭,那整座大厦都摇摇欲坠。
比如,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就像一场足球比赛,球员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守哪个门,该往哪个方向进攻。
这时候,企业的决策、监督等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就拿某公司来说吧,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界限模糊不清,导致在一些重大投资决策上,没有明确的决策流程,结果投资失败,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就是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的表现。
二、“财务迷雾森林:会计系统的偏差”“财务数据可不是迷宫里的小怪兽,可以随便乱跑。
”会计系统如同企业的“记账管家”,必须精确无误。
如果会计政策选择不当或者财务报表编制混乱,那就像是在迷雾森林里迷失了方向。
比如说,一个企业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就像你今天用米尺量东西,明天又换成了软尺,量出来的结果能准确吗?这会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看到的都是假象。
就像有一家企业,为了粉饰业绩,在存货计价上玩花样,结果被审计出来,信誉一落千丈,投资者纷纷撤资,这就是会计系统出现重大缺陷的严重后果。
三、“风险猛兽园:风险评估与应对的缺失”“风险可不是温顺的小绵羊,你得有猎枪才能应对。
”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就像在猛兽园里行走,随时可能遇到老虎、狮子。
风险评估就是提前知道哪里有猛兽,风险应对则是带上合适的武器。
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就像是闭着眼睛在猛兽园里乱闯。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运营、财务报告以及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各种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因此,识别、认定和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管理者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技能。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1. 审计方法为了识别内部控制缺陷,企业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种通过评估和测试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确定其中是否存在缺陷的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文件审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以识别内部控制缺陷。
2. 审计程序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审计人员应根据国际审计准则中的规定,采取一系列审计程序来识别内部控制缺陷。
这些审计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评估控制的有效性、设计并进行测试以验证控制的存在与有效性、评估控制缺陷的程度和影响等。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1. 缺陷识别与评估在识别到内部控制缺陷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分类,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或其他评估体系进行,将控制缺陷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同时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2. 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根据全球内部控制独立评估标准,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三个等级: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重大威胁的缺陷,重要缺陷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威胁的缺陷,一般缺陷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较小威胁的缺陷。
四、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1. 缺陷报告当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审计人员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委员会报告,并在报告中明确描述缺陷的性质、影响、风险级别以及建议采取的措施等。
报告应详细说明缺陷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其对企业的风险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造成的影响。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参考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参考标准序号项目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1 一、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2定性标准董事会(类似权力机构)及其专业委员、监事会、经理层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和议事规则缺乏明确规定,或未按照权限和职责履行未落实“三重一大”政策要求,缺乏民主决策程序领导班子成员在经营管理中职责权限不清、交叉任职或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分工不当3 因决策程序不科学或失误,导致重大并购失败,或者新并购的单位不能持续经营未开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设计未覆盖重要业务和关键风险领域,不能实现控制目标分(子)企业负责人未履行内部控制职责,长期(一年)未听取内部控制工作汇报4 企业投资、采购、销售、财务等重要业务缺乏控制或内部控制系统整体失效未建立信息搜集机制和信息管理制度,内部信息沟通存在严重障碍。
对外信息披露未经授权。
信息内容不真实,遭受外部监管机构处罚投资项目无计划或超计划,或未按规定招投标,或先施工后补签合同5高级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人员流失50%以上未建立举报投诉和举报人保护制度,或举报信息渠道无效大型工程项目开工、工程变更、项目撤销未事先获得批准序号项目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6 违反国家法律或内部规定程序,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质量等问题,引起政府或监管机构调查或引发诉讼,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企业声誉严重受损全资、控股子企业未按照法律法规建立恰当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决策层、管理层职责不清,未建立内控制度,管理散乱工程建设违规或监造不力,造成质量不合格或经济损失7内部控制重大和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委派子企业或分(子)企业所属子企业的代表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企业利益受损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项目未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或未按规定暂估转资并计提折旧8 违反国家法律或内部规定程序,出现环境污染或质量等问题,在国家级新闻媒体频繁报道,造成经济损失或企业声誉受损采购业务的计划、采购、验收、财务、合同管理等岗位职责不清,缺乏相互监督制衡,管理混乱9违规或违章操作造成重大或较大安全事故,或迟报、谎报、瞒报事故销售业务的信用政策未经信用领导小组审批,销售价格政策未经审批10 未按规定审批或未经授权签署合同11 未按规定开立或使用银行账户12定量标准(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000万元100万元至1000万元低于100万元13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序号项目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14定性标准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发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未经授权进行担保、投资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处置产权/股权造成经济损失会计机构负责人缺乏必要的任职资格和胜任能力15 企业因发现以前年度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已上报或披露的财务报告违规泄露财务报告、并购、投资等重大信息,导致企业股价严重波动或企业形象出现严重负面影响财会岗位职责不清晰,关键的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16企业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监督无效企业财务人员或相关业务人员权责不清,岗位混乱,涉嫌经济、职务犯罪,被纪检监察部门双规,或移交司法机关固定资产和存货未按制度规定清查和盘点,差异处置未经恰当审批或未提出处理意见17 外部审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且内部控制运行未能发现该错报因执行政策偏差、核算错误等,受到处罚或企业形象出现严重负面影响未按制度规定与外部往来单位对账,对账差异1 个月以上未处理或未提出处理措施;内部往来及关联方交易出现差异,3 个月以上未处理或未提出处理措施18销毁、藏匿、随意更改发票、支票等重要原始凭证,造成经济损失未按规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或调节表差异1个月以上未处理序号项目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19现金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或违反规定设立“小金库”重要原始凭证如出、入库单、提、发货单、开出发票、支票等不连号或未经审批取消原始凭证20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开通网上银行的,由一人保管网银卡和密码21在境外货币资金管理中,未审批擅自在境外银行开户22会计凭证未按规定装订、保管和归档,或会计凭证丢失23 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员的设置未执行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24定量标准(潜在错报金额)超过1000万元100万元至1000万元低于100万元。
内审内控必备!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建议收藏)
内审内控必备!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建议收藏)一、引言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而内控缺陷,往往会导致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和问题。
因此,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必不可少。
二、内部控制缺陷定义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现象,包括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
设计缺陷是指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而执行缺陷是指内部控制体系执行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情况。
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增加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1.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是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和要求的不符合。
在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时,需要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检查。
只有明确内部控制的规范和要求,才能更准确地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
2.内部控制缺陷的种类内部控制缺陷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设计缺陷: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如控制目标不明确、控制措施不完善等。
(2)执行缺陷:内部控制体系执行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情况,如控制操作不规范、控制文件不全等。
(3)监督缺陷: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力,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到位。
3.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在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价。
具体的认定标准包括:(1)违反规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违反规定的情况,如违法违规行为等。
(2)影响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财务报告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3)频繁发生:相同或类似的内部控制缺陷在企业内部频繁发生的情况。
(4)已知未解决:已知的内部控制缺陷未得到及时解决的情况。
(5)破坏性结果: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破坏性结果的情况。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企业健康发展的“防护盾”》嘿,你知道吗?在企业管理的大舞台上,就像超级英雄需要明确的超能力使用规则一样,内部控制也有它的重大缺陷认定标准这个“超级法则”。
要是企业不重视这个标准,就如同超级英雄乱放电,把自己的城市(企业)搞得乌烟瘴气、危机四伏呀!这个标准超级重要,它可是企业能健康稳定发展、在商业竞争这个“江湖”里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要是搞不清楚这个标准,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航海图的船,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乱撞,随时可能触礁沉没,那可真是“芭比Q”了!一、财务指标大动荡:利润与资产的“警报器”“财务指标一乱套,企业就像生病的小猫。
”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里,财务指标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就好比企业是一辆赛车,利润就是赛车的速度,资产则是赛车的车身。
如果利润这个速度突然大幅下降,就像赛车从高速突然急刹车,那肯定是哪里出了大问题。
例如,某企业原本利润逐年稳步增长,突然一个季度大幅亏损,这就像赛车手在正常比赛时突然被施了魔法,车开不动了,很可能是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资产方面呢,如果资产莫名其妙地大量流失,就像赛车的车身部件不断脱落,这也是危险的信号。
比如企业固定资产无端减值,存货大量积压报废,这就像赛车在比赛中自己掉轮子、漏油一样,肯定是内部管理某个环节出了岔子,可能涉及到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二、合规风险大爆发:法规红线的“高压线”“合规这件事,一旦踩线就像触碰到‘雷区’的倒霉蛋。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这就如同在马路上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合规风险一旦大爆发,就像开车突然闯入了单行道逆行,那是相当危险的。
比如说企业在税务方面出现重大违规,少交或者漏交大量税款,这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还被交警抓个正着,后果非常严重。
或者在环保方面不符合规定,排放超标,这就如同在小区里乱扔垃圾还被物业拉上了黑名单,企业的声誉会受到极大损害。
这些合规方面的重大问题往往暗示着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就像家里的安全警报器响了,说明有小偷入侵一样。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庁?号业务活动或事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有效(1)组织架构设计1.未按照《公司法》要求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经理层;2.内部机构设置权职交叉重叠,权利义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产生程序;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业务发展相适应;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限淸晰的原则。
运行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未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2.内部机构的实际运行与15计不符,导致业务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开展工作;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时调整;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控制措施;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内控缺陷等级认定标准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1、定量标准
2、定性标准内控缺陷
定量标准 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主要包括:
(一)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二)公司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三)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四)公司审计委员会和监察审计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六)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
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
内控缺陷等级认定标准
注解1:对所有缺陷进行初步分级后,内部控制评价项目组编制《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持续改进情况,提出认定意见,并向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报告。
缺陷类型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
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
造成500万元(约合全年营业收入0.5%)以上的重大错报的事项
造成100万元-500万元(约合全年营业收入0.1%-0.5%)的严重
错报的事项
造成100万元(约合营业收入0.1%)以下的错报的事项。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4.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5.媒体频现负面新闻,涉及面广;
6.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体系失效;
7.内部控制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重要
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是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财务报表的错报金额落在如下区间:
12.媒体出现负面新闻,波及局部区域;
13.重要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
14.内部控制重要或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一般
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财务报表的错报金额落在如下区间:
9.错报<利润总额的3%;
10.错报<资产总额的0.5%;
11.错报<经营收入总额的0.5%;
12.错报<所有者权益总额的0.5%。
13.决策程序效率不高;
1严重;
16.媒体出现负面新闻,但影响不大;
17.一般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
18.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19.存在其他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缺陷
定义
认定标准
定量标准
定性标准
重大
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财务报表的错报金额落在如下区间:
1.错报≥利润总额的5%;
2.错报≥资产总额的3%;
3.错报≥经营收入总额的1%;
4.错报≥所有者权益总额的1%。
1.缺乏民主决策程序;
2.决策程序导致重大失误;
5.利润总额的3%≤错报<利润总额的5%;
6.资产总额的0.5%≤错报<资产总额的3%;
7.经营收入总额的0.5%≤错报<经营收入总额的1%;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二〇一五年八月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完善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确保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制定了适用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第三条 本标准责任部门为公司审计部。
第二章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第四条 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或来源,公司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两类:1、设计缺陷:指公司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要的控制,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2、运行缺陷: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未按设计的方式或意图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执行人员缺乏必要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等,无法有效实现控制目标。
第五条 按照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公司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1、重大缺陷: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公司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2、重要缺陷: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公司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的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不会严重危及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但也应当引起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充分关注。
3、一般缺陷:指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第三章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第六条 按照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
第七条 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是相对于内部控制目标而言的。
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
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内控是指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建立的、为识别、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内控缺陷是指在设计或运行中,使得内控无法有效防范或者发现重大错误的不足。
内控缺陷的认定对于组织的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标准来进行认定。
首先,内控缺陷的认定需要考虑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控的基础,包括组织的管理层对内控的态度、道德和价值观。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定内控措施的合理性。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管理风险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外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机制。
监督是指对内控体系的监督和评价。
其次,内控缺陷的认定需要考虑内控的设计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内控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内控的运行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内控缺陷认定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再次,内控缺陷的认定需要考虑内控的有效性。
内控的有效性是指内控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发现重大错误。
内控的有效性是内控缺陷认定的最终标准。
最后,内控缺陷的认定需要考虑内控的重要性。
内控的重要性是指内控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的重要程度。
内控的重要性是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内控缺陷的认定需要考虑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内控的设计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内控的有效性和内控的重要性。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准确认定内控缺陷,为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内部控制内部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内部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内部缺陷的认定标准主要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来确定。
以下是具体的分类:
1.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
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
这种缺陷可能表现为设备的故障、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等。
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这种缺陷,应立即报告管理层,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重要缺陷: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
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这种缺陷可能表现为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财务报告不准确、法律法规遵守不严格等。
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这种缺陷,应报告管理层,并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
3.一般缺陷:不构成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应认定为一般缺陷。
这种缺陷可能表现为日常运营中的小错误、流程中的不顺畅等。
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这种缺陷,应进行记录和报告,但不需要立即采取修复措施。
对于以上三种缺陷,认定标准还包括成因分析和重要程度评估。
成因可能是内部管理、流程设计、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重要程度则根据缺陷可能对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研究_丁友刚
将内控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所不 同的是,各个企业的内控缺陷的重要性水平和内控缺陷发 生的可能性水平设定标准不同。
( 一) 样本公司内控缺陷的重要性水平标准设定情况 从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标准的设定方式上来看,样本 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基准 指 标 百 分 比 法。 这 类 公 司 通 常 采 用 利 润、 总资产和经营收入等财务指标作为基准指标,同时设定基 准指标的一定百分比来确定基本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再根 据内部控 制 缺 陷 导 致 的 财 务 报 告 错 报、 漏 报 或 损 失 金 额 ( 以下用 “L” 代替) 与基本重要性水平之间的关系作为内 控缺陷的重要性标准,并据以划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 一般缺陷。比如,有的公司以毛利润的 1% 作为基本的重 要性水平,当 L 大于等于该重要性水平的 100% ( 即毛利 润的 1% ) 时,该缺陷就被认定为重大缺陷; 当 L 大于或 等于该重要性水平的 50% ( 即毛利润的 0. 5% ) ,小于该重 要性水平的 100% ( 即毛利润的 1% ) 时,该缺陷就被认定 为重要缺陷; 当 L 小于该重要性水平的 50% ( 即毛利润的 0. 5% ) 时,该缺陷就被认定为一般缺陷。从样本公司披露 的情况来看,有 99 家公司采用了这种方法。信息质量特征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信息的可比性,信息的可比性要 求信息的 “生产” 标准也要具有可比性。但是,样本公司 在设定标准时,在可比性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 首先,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的基准指标不一致。 ( 1) 有些公司以单一财务指标作为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的基准指 标,但是选择的财务指标各不相同。样本公司中有 61 家公 司运用单一财务指标作为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准指标,但是 有的以税前利润或营业收入为基准指标,有的则以净资产或 总资产为基准指标,这样难免会导致重要性标准缺乏可比 性。( 2) 有些公司以多个财务指标为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的 基准指标。样本公司中有 21 家公司同时选用 4 个财务指标 作为内控缺陷重要性基准指标,有 10 家公司同时选用 3 个 指标,有 16 家公司则同时选用 2 个指标。采用多个财务指 标作为基准指标,除了不同公司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方面缺 乏可比性之外,由于财务指标之间本身的数量关系不一定完 全对应,可能会导致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缺乏内在一致性。 其次,即使采用同样的财务指标作为基准指标,其划 分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样本公司披露的重要性 水平中,利润总额的 5% 是比较常见的重要性水平,也有 以利润总额的 6% 、3% 、2% 、1% 等作为重要性水平; 资 产总额的 1% 比较常见,资产总额的 0. 3% 、0. 5% 、5% 等 也散见于不同的公司中; 营业收入的 1% 和 0. 5% 在运用多 个财务指标的公司中也经常被作为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依据。 尽管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职业判断的问题,但是其标准设定 差异如此之大,披露的内控缺陷信息还如何可比? 再次,内控缺陷基 准 指 标 的 基 准 数 据 期 间 选 择 不 同。 在确定重要性标准时,有些公司以当年财务报表中基准指
内控评价缺陷标准
(五)发生较为严重的泄密事件。
(六)内部控制重要或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
除重大、重要以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定定量标准的比例范围:
1.
2.影响资产、负债和权益错报漏报的缺陷标准比例:
单位
重大缺陷标准比例
重要缺陷标准比例
一般缺陷标准比例
资产总额大于(含)300亿元
不高于资产总额1%
不高于资产总额%
小于重要缺陷标准比例。
资产总额小于300亿元大于100(含)亿元
不高于资产总额2%
不高于资产总额1%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2%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1%
小于重要缺陷标准比例。
营业收入总额小于200亿元大于50(含)亿元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3%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总额小于50亿元大于10(含)亿元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5%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总额小于10亿元大于5(含)亿元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7%
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3%
(二)企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三)因违反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行业财务制度,受到集团公司内部通报、处罚。
除重大、重要以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缺陷定性标准
非财务报告内控
(一)严重偏离企业战略或经营目标,对战略或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二)单位未有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或极可能受到国家相关通报、处罚。
营业收入总额小于200亿元大于50含亿元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3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15营业收入总额小于50亿元大于10含亿元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5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25营业收入总额小于10亿元大于5含亿元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7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3营业收入总额小于5亿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8不高于营业收入总额43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由该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合理可能性:判断一项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重要依据是其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
也就是说,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大于微小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发生),那么该缺陷就可能被认定为重要。
2. 潜在错报金额:如果一项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潜在错报金额较大,那么该缺陷可能被认定为重要。
3. 重要性水平:对于重大错报的认定,涉及企业确定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
企业可以采用绝对金额法或相对比例法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如果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就应将该缺陷认定为重大缺陷。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主要取决于该缺陷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财务报表错报,以及该错报的潜在金额大小。
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就不能得出该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可能会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认定并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内部控制缺陷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定义和分类。
接着,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的方法和步骤,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机制来发现潜在的控制缺陷。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和流程,明确各级管理层在缺陷认定中的职责和权限。
本文将讨论内部控制缺陷报告的要求和程序,强调及时、准确报告缺陷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关键环节。
内部控制缺陷通常表现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设计缺陷是指内部控制在设计和规划阶段就存在的不足之处,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特定的风险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运行缺陷则是指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员工操作失误、管理层监督不足或制度执行不力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准确识别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识别机制。
企业应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员工反馈等渠道,收集有关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信息,及时发现并识别潜在的缺陷。
企业还可以借鉴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意见,对内部控制进行客观评估。
在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时,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覆盖企业所有重要的业务和流程;二是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即内部控制措施是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状况相匹配;三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是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保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指引的要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造成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审慎分析和判断。
具体包括:
1. 定性认定:主要关注缺陷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
例如,违犯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决策程序导致重大失误;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始终无法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等。
2. 定量认定:主要关注缺陷造成的直接或间接财务损失。
例如,资产损失和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占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比重程度等。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程序,对于认定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应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和其他相关部门报告,并制定整改计划,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缺陷的影响。
对于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重大事项,企业还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或公开披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立信锐思信息管理有限公司文件
立信锐思技研(2012)1号
签发人:杨芳
关于下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参考模板》
的通知
各部门、项目组:
根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应向监管部门报告自身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对于缺陷严重性的认定标准。
公司技术研发部提供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参考模板》供各项目组参考,各项目组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可向技术研发部进行反馈。
特此通知。
附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文件结构和说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示例文件)》
2012年6月29日
编制人:丁家丰
审核人:高垚、马军生、王林松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认定标准 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文件结构和说明)一、总则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的辨之目的、参照标准和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不同分类方法。
三、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则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原则。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定性和定量认定标准。
其中定性标准中的事项可以根据公司情况进行删减,但是评价指引中的事项必须保留;定量保准只要用一个财务指标即可。
可参照的财务指标包括:
其中具体的比例根据重要性调整。
(注:定量标准根据缺陷可能造成潜在错报与公司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确定;根据缺陷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的重要程度,并借鉴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来确定缺陷认定标准:
其中,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由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可选用以下指标:
上述指标可选择部分使用。
)
五、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定性和定量认定标准。
其中定性标准中的事项可以根据公司情况进行删减,但是评价指引中的事项必须保留;定量保准可以根据企业情况进行金额调整。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性标准的考虑因素可参照下表:
六、附则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的批准机构、使用要求等内容。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示例文件)
一、总则
为科学、合理地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有效开展内部控制评价,XX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确定了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标准。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一)按照成因或来源,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运行缺陷是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由不恰当的人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等)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
(二)按照具体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是指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
报告错报的内部控制缺陷。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影响除财务报告目标之外的其他目标的内部控制缺陷。
(三)按照严重程度,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2、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3、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本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分别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确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标准。
三、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则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1、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以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账户或列报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大小和导致潜在错报金额的大小作为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并不取决于是否实际发生了错报,而是取决于是否存在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潜在错报的可能性。
2、充分考虑缺陷组合
在存在多项控制缺陷时,即使这些缺陷从单项看不重要,但组合
起来也可能构成重大缺陷。
应当确定对同一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或内部控制要素产生影响的各项控制缺陷,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3、考虑补偿性控制
补偿性控制是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控制对某一控制缺陷的遏制或弥补。
在确定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时,应当评价补偿性控制的影响,考虑补偿性控制是否有足够精确度以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重大错报。
(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1、综合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应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机构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由董事会予以最终确定。
2、风险导向
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的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所阐述的风险,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管理现状和发展要求,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标准不断进行细化或按内部控制原理补充。
3、考虑外部因素影响
在内部控制的非财务报告目标中,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往往受到企业不可控的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只能合理保证董事会和管理层了解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
因而,在认定针对这些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缺陷时,我们不能只考虑最终的结果(即已经产生
的风险损失和事件),而主要应该考虑企业制定战略、开展经营活动的机制和程序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不适当的机制和程序对企业战略及经营目标实现可能造成的影响。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本公司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
(一)定性标准
出现以下情形的(包括但不限于),一般应认定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1)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重大舞弊;
(2)公司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3)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4)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5)重大偏离预算;
(6)控制环境无效;
(7)一经发现并报告给管理层的重大缺陷在合理的时间后未加以改正;
(8)因会计差错导致的监管机构处罚;
(9)其他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判断的缺陷。
出现以下情形的(包括但不限于),被认定为“重要缺陷”,以及存在“重大缺陷”的强烈迹象:
(1)关键岗位人员舞弊;
(2)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违反法规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
(3)已向管理层汇报但经过合理期限后,管理层仍然没有对重要缺陷进行纠正。
(二)定量标准
定量标准的制定思路如下:
其中,本公司以总资产的0.5%作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
五、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一)定性标准
定性标准主要根据缺陷潜在负面影响的性质、范围等因素确定。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性标准如下:
同时,以下迹象通常表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1)国有企业缺乏民主决策程序,如缺乏“三重一大”决策程序;(2)企业决策程序不科学,如决策失误,导致并购不成功;
(3)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如环境污染;
(4)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纷纷流失;
(5)媒体负面新闻频现;
(6)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7)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失效。
(二)定量标准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如下:
六、附则
(一)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一经确定,必须在评价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持续改进情况,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并以适当的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三)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
(四)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公司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