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复习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7081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f.png)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复习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数据与地图相结合,提供了创建、查询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将对其进行复习总结。
1.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包括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等。
其中,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定义了地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
数据模型可以分为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两种形式。
矢量数据模型使用点、线和面等几何图形来描述地理现象,适用于点、线和面等离散数据的表示;而栅格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划分为等大小的网格单元进行表示,适用于连续数据的表示。
另外,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是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
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查询、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模式分析和空间插值等。
空间查询是通过地理位置进行数据查询,如查询其中一区域的地理现象;空间关系分析是研究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如判断两个地理现象是否相邻;空间模式分析是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如寻找一定空间尺度下的聚集现象;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数据点插值出未知数据点的值,如根据气象站数据推算整个区域的气温分布。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展示等过程。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地理数据,如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和传感器等设备。
数据存储是将采集到的地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管理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展示是通过地图等形式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出来,以便于人们理解和分析。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流量和人口分布等,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保护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状况,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议措施。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50d4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5.png)
第一章1、信息(Information)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的特点: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实用性信息的传输性信息的共享性:2、数据:(Data)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3、地理信息的概念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4、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5、地理信息的特点:空间分布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时序特征十分明显具有丰富的信息6、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7、GIS的概念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8、GIS的发展概况国际GIS发展简史-60年代,探索时期1963年,加拿大托林森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一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70年代,巩固时期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这三个方面。
-80年代,实破阶段-90年代,全面应用我国GIS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70年代,准备阶段:80年代,试验起步阶段:90年代,我国GIS发展阶段:96年以来,是我国GIS产业化阶段。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相关复习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相关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b198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a.png)
可视化表达与
地图制作
根据应用需求,制作各种类型的 地图,如专题图、统计图、规划
图等。
可视化表达
利用图形、图像、动画等技术, 将地理信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
呈现出来。
输出与发布
将可视化的地理信息输出为各种 格式的文件,如图片、PDF、 HTML等,便于分享和发布。
04
GIS的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模型
GIS的发展历程
起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展 GIS的研究和应用。
成熟期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快速发展,GIS逐渐成熟并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互联网GIS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GIS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 地理信息的在线查询和共享。
移动GIS
21世纪初,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 动GIS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实现 了地理信息的移动查询和分析。
02
GIS的构成要素
硬件
01
02
03
04
计算机
GIS软件运行的平台,包括台 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等。
输入设备
如数字化仪、扫描仪、GPS接 收器等,用于将空间数据输入
计算机。
输出设备
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用于将 GIS分析结果输出。
网络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用于实 现GIS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软件
城市管理
GIS技术可以用于城市管理中,例如, 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的快速定位和 信息查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响 应速度。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调查
GIS技术可以用于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 情况。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7642f45901020206409c8e.png)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详解所著考过为11级环科期中考试考过(张福平教的)第一章:导论1、解释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涵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总之,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涵义。
2、地理信息的特点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3、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考过)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的信息空间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考过)系统硬件:(一)数据处理设备:a图形工作站b个人计算机c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lient/Server ,简称C/S);(二)数据输入设备:a图形手扶跟踪数字化仪b大幅面图形扫描仪c数字测量设备;(三)数据输出设备:a绘图仪b计算机显示器系统软件:(一)GIS功能软件1.GIS功能软件的分类GIS 基础软件平台和GIS应用软件2.GIS基础软件平台功能①空间数据输入和编辑②空间数据管理③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④空间数据输出⑤图形用户界面⑥系统二次开发功能(二)基础支撑软件:主要包括系统库软件和数据库软件。
(三)操作系统软件5、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具体有哪些)(考过)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与编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制作与演示、二次开方和编程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地理空间的实体包括哪些?地理空间的实体包括点(point )、线(line )、面(polygon )、曲面(surface )、体(volume)等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89e8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d.png)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技术体系,用于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的一种工具。
下面将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概念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数据库管理、问题分析和输出等功能的专门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
2. 地理数据:指与地理位置信息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地图、卫星影像、海拔高程、气候数据等。
3. 地理信息:基于地理数据经过处理、整理和分析等得出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和属性信息来描述地理现象。
2. 栅格数据模型:将地理表象的数据分割为规则的像元格,使用像元值或像元的统计信息来描述地理现象。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 空间数据采集和输入: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导入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2. 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对采集的地理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存储,构建空间数据库。
3. 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通过各种查询和分析操作来获取地理信息。
4. 空间数据可视化和输出:将地理信息以图形形式展示出来,并输出为地图、报表等形式。
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1. 地质勘查:用GIS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评价、矿床分布预测等。
2.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土地类型、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估。
3. 城市规划: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环境评估、交通规划等。
4. 环境保护:通过GIS技术对环境资源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5. 交通导航:利用GIS技术进行交通网络建模、路径规划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五、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1. 谷歌地图:谷歌地图是一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在线地图服务,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地图、卫星影像、街景等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总结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总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f43096284ac850ad02426f.png)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地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空间属性,时间数据4、GIS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地图制图与数据输出应用功能: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统计与量算、规划与管理、预测与监测、辅助决策GIS主要应用领域:测绘与地图制图、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宏观决策、国防1、地理实体的几何抽象:点(point):零维、线(line):一维、面(polygon):二维、体(volume):三维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3、GIS中的地理空间数据=空间特征数据+属性特征数据空间特征数据=定位数据+空间关系数据属性特征数据=专题属性数据+时间数据4、地理空间数据的来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5、GIS三个抽象层次:概念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7、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大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GIS中的空间数据是用点、线、面、体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地理实体或现象,它不仅要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态,而且还要表示地理实体的属性及实体间的空间关系(要用自己话描述)8、空间关系三种基本类型: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度量关系10、拓扑空间关系:邻接关系:指空间图形中同类元素之间呈邻接的关系关联关系:指空间图形中不同元素之间呈关联的关系包含关系:指空间图形中同类但不同级元素之间的包含关系12、空间数据拓扑关系的意义:确定地理实体间的相对空间位置,无需坐标和距离,比几何关系具有更大稳定性,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多边形和多边形的叠合,如某县与哪些县邻接,某条铁路通过哪些地区,强化GIS分析、可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13、方向关系: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相互方位和排列顺序(基准方向通常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和坐标纵线方向三种)16、矢量数据结构:使用点及其x、y坐标来表示具有清晰空间位置和边界的具体要素特点:定位明显,属性隐含•点:空间的一个坐标点•线:多个点组成的弧段•面:多个弧段组成的封闭多边形17、简单矢量数据结构: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复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201aa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2.png)
05
复习题与思考题
选择题
选择题1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答案
A. 提供基础地理数据
答案
B. 辅助决策分析
选择题
答案
C. 监测城பைடு நூலகம்环境变化
答案
D.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选择题2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0XX
THANKS
感谢观看
分析题
分析题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分析题2
讨论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答案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如何用于监测污染源、评 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并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 的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
讨论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如精准农业、智 能农业等,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生态保护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用于生态保 护和恢复,如自然保护区、湿 地保护等,提高生态保护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环境监测
资源调查与开发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资源调查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资源开发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各种资源 进行调查和评估,如矿产资源、
地理坐标系统定义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WGS84、 GCJ-02等,它们定义了经纬度等地 理坐标的度量标准。
常见地理坐标系统
由于不同坐标系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以 确保地理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点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5531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c.png)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点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种集成了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下面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点。
1.地理数据的获取地理数据的获取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测绘技术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等数据。
GPS定位技术可以准确获取地理位置坐标,用于定位和导航。
测绘技术则是通过测量和绘制地表特征的方法获取数据。
2.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地理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应用。
地理数据的存储可以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也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自带的数据格式。
3.地理数据的分析地理数据的分析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空间分析、属性分析、网络分析等。
空间分析可以通过空间关系、空间变化和空间模式等方法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
属性分析主要通过对属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网络分析则是对交通网络、电力网络等进行优化和规划。
4.地理数据的展示和发布地理数据的展示和发布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通过地图制作、地图发布和地图服务等方式实现。
地图制作可以使用GIS软件对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制作出直观、清晰的地图。
地图发布可以通过将地图数据发布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在线使用。
地图服务则是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将地理数据存储在云端,提供给用户按需访问。
5.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信息技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它是一种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功能数据相结合,进行有效管理、分析和展示的集成应用系统。
GIS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灾害预警、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的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692b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b.png)
地理信息系统的复习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个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储存、管理、处理、分析、展示等功能,来帮助人们获取、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
一、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GIS的定义和组成:GIS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四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协调配合,实现对地理信息的集成管理和空间分析。
2. GIS数据的类型和特点:GIS数据可以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两种类型。
栅格数据以像元为单位,适合表达连续分布的现象;矢量数据以点、线、面为要素,适合表达离散型的地理对象。
3. GIS数据的获取和采集:GIS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影像、地面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需要注意数据准确性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二、常用GIS软件和工具1. ArcGIS: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IS软件,包括ArcMap、ArcCatalog、ArcScene等多个组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 QGIS:QGIS是一个开源的GIS软件,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插件和扩展功能,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
3. Google Earth:谷歌的地理信息浏览器,提供卫星影像、地图、三维模型等地理信息的浏览和查看功能。
三、GIS分析方法和应用1. 空间查询:GIS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实现对特定区域、特定属性的地理对象进行查询和提取,便于进行目标定位和区域统计等分析。
2. 空间分析: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栅格分析等,来探索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联关系。
3. 地理决策支持系统:GIS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中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功能,通过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dba9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9.png)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它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一、遥感(RS)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遥感可以用于资源调查。
通过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接收和分析,能够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土地、森林、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信息。
例如,利用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类型的植被覆盖,从而准确估算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量。
其次,遥感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进行动态监测。
比如,通过监测特定污染物在电磁波谱上的特征,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范围的变化。
再者,在灾害监测与评估中,遥感技术也不可或缺。
无论是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是火灾等人为灾害,遥感都能够迅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影像,为灾害的预警、评估和救援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在洪水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遥感影像了解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遥感还能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监测。
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违规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在地理学研究中,GPS 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是进行野外考察和数据采集。
地理学者在进行实地考察时,携带GPS 设备可以精确记录考察路线和观测点的位置坐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是用于地形测量和地图绘制。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GPS 能够更高效、更精确地获取地形数据,为绘制高精度的地形图提供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72ad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1.png)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指通过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对于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地理数据采集地理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和传感器技术等。
常见的地理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遥感、GPS定位、地理调查等。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能够全面、实时地获取地理数据,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样本和实证数据。
GPS定位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取地理位置信息,为地理学的地理分布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地理调查则通过采样、测量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为地理学的社会经济研究和人文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二、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成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工具。
它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空分析和多要素分析等,并将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地理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能够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三、地理信息可视化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地图、图表、影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地图是地理信息技术最常见的可视化工具,能够直观地表达地理信息。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理现象的分布、形态和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还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条形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展示地理数据的变化和比较。
此外,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将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地理信息并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使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更直观、易懂。
地理信息系统系统 复习全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系统 复习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b669960066f5335b812122.png)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全)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梳子、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特征:空间、时间、属性)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GIS的定义: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如何理解GIS?GIS,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描述的技术系统。
平台软件的功能、空间输入与转换、空间数据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制图与输出。
4.GIS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分类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5.GIS由哪几部分组成?①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②软件系统:GIS支撑软件、GIS平台软件、GIS应用软件③网络: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主要作用信息传输④空间数据:是指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⑤人员6.GI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输入②空间数据的编辑与管理③空间数据的处理与转换④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⑤空间数据的显示与输出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7.GIS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GIS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它既要吸取诸多相关学科的精华和营养,并逐步形成独立的边缘学科,又将被多个相关学科所运用,并推动他们的发展。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0a0b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f.png)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一、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获取方法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对地球表面上特定区域及其环境进行地理实地调查和测量、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以及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利用地图、遥感、GPS技术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形成地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系统。
1.地理实地调查和测量:地理实地调查和测量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人工进行地理实地观察、测量和询问,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获取、记录、解释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大量图像数据,提供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3.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4.地图:地图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地图,可以获取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道路、建筑物等。
5.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获取和应用。
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
通过对城市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包括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环境监测与保护: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与保护,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等。
通过对环境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监测、评估和保护。
4.农业与林业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农业与林业管理,包括农田规划、农作物种植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9c6df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4.png)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融合了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些实验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本次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具体要求包括:1、熟练掌握 GIS 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常用工具。
2、学会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和分析。
3、能够运用 GIS 技术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采集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采集地理数据,包括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网络数据获取等。
例如,在进行校园地图绘制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获取了校园内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的坐标信息。
(二)数据编辑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或不完整,需要进行编辑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几何纠正、属性赋值、拓扑构建等。
例如,对于测量得到的校园地图数据,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边界进行平滑处理,给道路赋予名称和宽度等属性。
(三)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 GIS 的核心功能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掌握了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
以城市规划为例,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污染源周边需要保护的区域,通过叠加分析可以判断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四)地图制图与可视化将处理和分析好的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地图符号的设计、地图布局的安排以及地图的输出格式选择。
通过合理的可视化,可以使地理信息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一)数据质量问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测量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导致部分数据不准确。
通过仔细检查和核对原始数据,并运用软件中的数据清理工具,对错误数据进行了修正和删除。
(二)软件操作不熟练对于初次接触的 GIS 软件,操作界面和功能不熟悉,影响了实验进度。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利用科技探索地理空间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利用科技探索地理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8a18ad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f.png)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利用科技探索地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来探索地理空间的巨大潜力。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组成的,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分析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等自然现象,并与人类活动、城市规划、地理分布等人文现象进行关联。
这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也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地理空间研究的强大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可视化,并进行各种空间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绘制地图、生成热力图、进行空间交互分析等,从而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联性。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理空间现象,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指导地理空间规划和管理。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中,我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例如ArcGIS、QGIS等。
通过这些软件,我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编辑、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各种数据采集设备,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遥感图像等,获取高质量的地理空间数据。
在课程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我们小组利用科技手段在一个城市中进行了道路网络规划和交通流量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道路数据以及交通流量数据,我们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优化了城市道路网络,提高了交通流畅性。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abac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e.png)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高考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要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技术系统。
它利用计算机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灵活应用。
在高考地理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三个方面。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
主要包括获得地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预处理等过程。
获得地理数据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调查与测量等。
采集到的地理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预处理,以达到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便于后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应用。
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它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和表示的方式。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矢量模型以点、线、面等几何元素为基本单元,采用拓扑关系表示地理现象;栅格模型以像元为基本单元,将地理现象划分为网格单元进行表示。
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地理信息需要和分析目的。
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之一。
通过查询和分析地理数据,可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关系、统计特征、动态变化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这些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了解地理模式和地理过程,并提供决策支持。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领域: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的土地资源、交通网络、环境质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的状况和变化,帮助制定环保政策和资源管理策略。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17a2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8.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它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和应用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以实现对地理空间现象的理解和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输出。
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现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1. 矢量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抽象为点、线、面等几何实体,通过坐标值和属性值来表示。
常用的矢量数据格式有点数据、线数据和面数据。
矢量数据模型适用于表示具体的地理对象,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
2.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划分为规则的网格或像元,通过像元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现象。
栅格数据模型适用于表示连续的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
常见的栅格数据格式有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
三、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是指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现象的量化分析和模拟推理的过程。
常见的空间分析操作有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用于根据位置关系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常见的查询操作有点在面内查询、相交查询、邻近查询等。
2.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以某个对象为中心,确定其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数据。
它可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扩散范围、热区分析等。
3. 叠置分析叠置分析是指将多个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叠置计算,以获取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95cc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7.png)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GIS基础知识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核心,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它的发展经历了硬件、软件和数据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手绘地图到现在的数字化地图,实现了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处理。
2. 地理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基于地球椭球体的坐标系统,常用的有经纬度坐标系统。
投影坐标系统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坐标系统,常用的有等距圆柱投影、等角圆锥投影等。
3. 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方式,常用的有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以点、线、面为基本要素进行描述,栅格数据模型以像元为基本要素进行描述。
4. 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空间数据的获取有遥感和GPS等技术,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GPS可以获取点位信息。
空间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
二、GIS数据处理1. 数据输入:数据输入是将现实世界的地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输入方式有扫描、数字化和GPS定位等。
2. 数据编辑:数据编辑是对地理信息进行修改和更新。
常用的数据编辑操作有添加、删除、修改、移动等。
3. 数据查询:数据查询是根据特定条件对地理信息进行检索。
常用的查询方式有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地理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
三、GIS应用领域1. 城市规划:GIS可以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污染等进行分析和优化,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方法与应用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认知(cognition):是指人类认识和感知其生存与生活时所经历的各个过程的总称,包括感受、发现、识别、想象、判断、记忆和学习等,是“信息获取、存储、转换、分析和利用的过程”。
因此,认知就是人类自身心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2、地理空间认知:是研究人类如何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包括位置、分布、关系、变化和规律等。
3、地理系统(Geographic System):地理系统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内,由两个以上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要素或过程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行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能自动调节和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整体4、ISO:以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为目标,用地理信息的基本语义和结构描述地理信息,进而规范地理数据的管理,促进人们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统一认识。
5、基于对象(object-based)的地理认知模型:将整个地理空间视为一个空域,地理实体和现象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基于网络(network-based)的地理认知模型:与基于对象的地理认知模型相似的是描述不连续的地理目标,不同的是网络模型需要通过目标之间的相关连接相互连接多个地理目标。
7、基于域(field-based)的地理认知模型:将地理空间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来看待,如;大气污染、植被覆盖等。
域的实质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值的地理实体或地理目标的集合。
8、图斑(piecewise)模型:图斑模型将一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region),每个区域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函数来表示一种主要属性的变化。
9、等值线(contour):用一组等间距的等值线将地理区域划分成一些环状区域,每个区域中的属性值介于相邻的两条等值线的属性值之间,可以沿等值线的梯度方向进行连续插值以求其属性。
10、采样模型(sampling):许多属性变量的值具有离散性特点,可以通过采集有限个样本点的属性值来表达区域的属性变化。
根据样本点的分布密度和分布形态,可以选择格网(grids)模型或TIN模型来进行数据内插,进而模拟区域属性的连续变化。
10-1、栅格数据模型:在GIS中也被称为格网、栅格地图、表面覆盖或影像。
10-2、矢量数据模型:用x,y坐标和点、线、面简单几何对象来表示空间要素。
11、空间特征数据:记录空间实体的位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
12、属性特征数据:时间属性指地理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专题属性指地理实体具有的各种性质,经常以数字、符号、文本、图象等形式来表示。
13、空间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数据的空间、时间、专题特性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空间数据适用于不同应用的能力。
14、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指在GIS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对可能引入误差的步骤和过程加以控制,对这些步骤和过程的一些指标和参数予以规定,对检查出的错误和误差进行纠正,达到提高系统数据质量和应用水平的目的。
15、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CEN/TC287)或关于数据集的数据(ISO/TC211)。
15-1、地理元数据:是用于描述地理数据内容、定义、空间参照、质量及地理数据集管理等方面的数据,是地理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信息数据描述的关键技术之一。
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基本特征和整体内容的数据信息,由元数据元素、元数据实体、复合实体、元数据子集4个层次构成。
15-2、数据集:一个数据集包括一个或多个特征类型事件以及它们的相关属性,也可以由其它数据集联合组成16、标识信息:简要描述数据集的信息;17、数据集描述信息:全面描述数据的有关内容;18、数据质量信息:包括数据集的进程历史、专题精度、时态精度、完备性、逻辑一致性、点位精度等;19、空间参照信息:包括直接的空间坐标系统和间接的空间坐标系统;20、时空信息:地理数据集在地理层和时态上不尽相同,应提供包括区域进程信息、数据集完备性、平面范围、垂直范围以时态范围等信息;21、空间数据表示信息:对数据集提供特征类型名称、属性类型名称和相关类型描述;22、元数据参照系信息:包括元数据自身的日期信息、连接信息、标准信息、扩展信息、辅助信息和约束信息等。
23、经纬度格网是地球表面空间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由经线和纬线组成。
24、地理格网:起点是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经度值相当于坐标系统的x值,纬度值相当于y值。
25、地图投影:是从球形的地球表面到平面的转换,转换的结果是用平面上的线构成的体系来代表地理格网。
26、几何-解析投影:首先根据经纬线形状确定投影方程的基本形式,然后再依据某种约束条件解析地推求出特定投影的基本方程,如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等。
27、解析投影:事先不设定经纬线的形状,而是完全依据人们给出的约束条件逐步推求经纬线的形状与投影方程,如高斯-克吕格投影、变比例尺投影。
28、等角投影:投影后在投影面上任意点的任意两条微分线所构成的夹角不变,即投影前后图形的形状保持不变,故又称为正形投影。
29、等面积投影:无论是微分面积还是区域面积在投影前后均保持不变30、任意投影:既不保持角度不变,也不保持面积不变,可能还存在长度变形。
但当投影方向选择合适时,可以保证某一方向上的长度不变,此时称为等距离投影31、高斯-克吕格投影:实质是将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体上,其切线为某一经线(中央经线),然后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规定范围内的点投影到椭球体上。
32、数字化:将现有图/像负载的大量信息输入数据库的过程叫数字化。
33、属性数据:是指空间实体的特征数据,包括空间实体的名称、等级、数量、代码等。
二、简答题1、地理目标分为哪些类,分类依据是什么?答:根据观察视点、尺度特征和兴趣点的不同,可以将广义的地理目标分为:点状目标、线状目标、面状目标、体状目标。
2、ISO抽象的思路有哪些步骤?请简要描述。
答:(1)确定地理空间的论域——人们对真实世界或假象世界中感兴趣事物的讨论范围,包括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非空间属性、功能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2)建立概念模型——建立真实世界整体或其局部的抽象描述或相关概念集合的过程;(3)构造实现模式:使用人与计算机共同接受的语法分析规范语言(概念模式语言)以方面人们认知又适合计算机解译和处理。
3、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分为哪些类?答: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大体上分为三类:基于对象(object-based)、基于网络(network-based)和基于域(field-based)的地理认知模型。
其中基于域的地理认知模型又进一步分为图斑模型、等值线模型和采样模型。
4、空间数据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叙述。
答:1)空间特征:包括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几何特征,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关系特征(拓扑关系)。
2)时间特征:地理实体的表征和现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其几何形体和几何位置信息都是在特定时刻或时段通过直接或间接观测得到,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3)尺度特征:由于空间认知水平、认知精度等的不同,地理实体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
尺度特性与空间分辨率、采样空间间隔有关5、矢量数据模型中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用拓扑关系表示,那拓扑关系有哪些种类?请分别叙述。
答:1)连接性:弧段间通过节点彼此连接。
2)面定义:由一系列相连的弧段定义面。
3)邻接性:弧段有方向,且有左、右多边形。
4)拓扑关系的作用:数字地图的查错和GIS分析。
6、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的比较?1)可视化效果:前者效果好,模型描述精;,后者效果差,模型描述粗糙2)数据存储结构:前者存储结构紧凑,但复杂,数据量小;后者存储结构简单,数据量大3)表达模型的精度:前者精细,后者近似4)模型的重构:前者精确,但复杂;后者容易,但粗糙5)空间拓扑关系的描述:前者全面准确地描述空间元素之间的关系;后者边、点、面的关系不确定6)空间分析:前者技术复杂,多边形内的空间分析不易实现,后者空间分析容易实现7、空间数据质量有哪些特点?答:1)准确度(Accuracy):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可用误差(error)来衡量;(2)精度(Precision):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3)不确定性(Uncertainty):空间过程和特征不能被准确确定的程度;(4)相容性(Compatibility):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同一个应用中使用的难以程度;(5)一致性(Consistency):对同一现象或同类现象的表达的一致程度;(6)完整性(Completeness):具有同一准确度和精度的数据在类型上和特定空间范围内是否完整的程度;(7)可得性(Accessibility):获取或使用数据的容易程度;(8)现势性(Timeliness):数据反映客观现象目前状况的程度。
8、空间数据误差的类型有哪些?答:(1)几何误差:点、线误差(2)属性误差(3)时间误差(4)逻辑误差9、地理元数据的获取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答:相对于基础数据的形成时间,它的获取可分为3个阶段;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和数据收集后;相对于模型元数据,这3个阶段分别是模型形成前、模型形成中和模型形成后。
第一阶段的元数据是根据要建设的数据库的内容而设计的元数据:普通元数据和专指性元数据;第二阶段的元数据随数据的形成同步产生;第三阶段的元数据是在上述数据收集到后,根据需要产生的。
获取方法:键盘输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和推理法。
10、元数据管理系统一般将元数据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什么?答:文本元数据和数据字典。
文本元数据:作为文档提供给共享用户,文档型,内容相对较多,结构可以没有,适用范围为使用数据集的任何用户数据字典:提供定位数据集和图内查询所需信息,控制型,内容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结构,只在本系统内有意义11、GIS中使用元数据的原因:答:(1)完整性(2)可扩展性(3)特殊化(4)安全性(5)查错功能(6)浏览功能(7)程序生成12、地理元数据有哪些作用?答:(1)帮助用户获取数据(2)空间数据质量控制(3)数据集成(4)数据存储和功能实现13、地图投影变形的问题有哪些?答:(1)长度变形(2)面积变形(3)角度变形14、地图投影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答:(1)GIS所采用的投影系统应与本国的基本地图系列所采用的投影系统一致;(2)各比例尺GIS中的投影系统应与相应比例尺主要信息源地图的投影一致;(3)各地区的GIS投影系统应与该地区所使用的投影系统一致;(4)一般选择1—3种投影系统以保证地理定位的框架的统一。
15、空间数据源有哪些分类?答:(1)按数据的野外获取方式分:A.点方式获取的空间数据:利用天文大地测量、全站仪、GPS接受机等获取地表点的空间坐标及其属性;B.面方式获取的空间数据:航空、航天遥感方式获取大面积的影像记录,从中提取出几何和物理特性;(2)按数据源的状态分:A.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B.次生数据(第二手数据)(3)按数据源的记录方式分:A.电子数据B.非电子数据16、请描述全数字自动化的地图数字化的步骤答:基于对扫描数字化的地图影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以达到对地图上的要素进行识别与矢量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