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艺术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冠中油画风格的变化,是与他在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同步出现的。

这种超越于题材特征的中国韵味,是画家同时耕耘于油彩、水墨两方园圃的收获。

中国油画家之中有许多人兼擅水墨,但像吴冠中这样始终坚持齐头并进的画家却极少。

他认为“油画的民族化与国画的现代化其实是孪生兄弟”。

他的作品大多以泼洒的色彩、索绕的点与线为主要手法,同时实物与地貌的特征渐趋隐淡。

整个作品流连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盘桓于写形与抒情之际,表面上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特点,实质上却又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水墨的诗情画意。

关键词:抽象;具象;西方油画;中国意境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

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

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

一、受三位大师的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国立杭州艺专作为中国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祥地,从蔡元培作为教育部部长创办该校之初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首任校长林风眠奉行中西融合的办学指导思想,所以在林风眠任校长以及相当长的时间里,国立杭州艺专只有包括油画、国画在内的绘画系。

在大学,吴冠中一直偏重学的是油画,他说:“我在杭州艺专开始学艺,很快就爱上了那个西洋疯子梵高,深感其画美而惑人”。

在杭州艺专的学习,透过一代宗师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学养,吴冠中一直着眼于老师们的人格教育。

潘天寿是直接教过吴冠中,并对他有毕生影响的老师。

吴冠中说,我一开始学国画便随着潘老师的眼力识别画品与人品之优劣,影响了自己终生的审美观。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绘画当随时代,吴冠中先生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为中国油画的创新开创了先河,最早看到先生的画,虽只是印刷品,却足以给人巨大的震撼,或许这就是先生常说的小艺术阅人耳目,大艺术震撼人心吧。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民族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 绘画的形式美吴冠中先生在巴黎留学期间,深受苏弗皮尔教授的影响,学习了绘画中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

回国后他一直坚持融合东西方文化传统,赋予油画中国化的全新表述形式。

1979年发表了《绘画形式美》的文章,指出绘画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是真实、客观的。

美与漂亮是不同的,美术,本来是起源于模仿客观对象,但除描写得像不像的问题之外,更更要的还有个美不美的问题。

“像”了不一定美,并且对象本身就存在美与不美的差距。

”吴冠中先生曾举例子说,在早期下乡农村时,每次画了画回来,邻居们总会过来看,刚开始自己并不满意,邻居们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就说画的很像。

等后来画出了自己很满意的画时,邻居们都说画的很美,所以先生提出文盲并不等于美盲的观点。

老百姓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依然有审美感知。

形式美是创作中关键的一环,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独特手法”,作为艺术家他画的画应该让老百姓看懂。

读懂他的作品,因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作品应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

吴冠中先生曾不止一次的指出: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群众,绘画作品必须与观众达成互动和交流,绘画是给观众看的,如果观众看不懂,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

吴冠中先生被批为“形式主义者”,他确实以形式美是绘画唯一安身立命的基地,他的形式美是通过了意境美的桥梁,并在形式美中发现了意境美的心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易于共鸣,所以吴冠中先生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此线则指的是作品与人们感情间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

2 油画的写意性在法国留学阶段,吴冠中先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这片土壤必然无法存活。

油画产生于西方,既是油画笔法再娴熟,终究还是脱离不了西方油画的模式,中国油画只有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才能衍生出与众不同的中国油画作品。

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地 将 线 条 运 用 于 油 画作 品 中 。 他 的 线 极 具 中 国 画 笔 法 的灵 动 和 笔触 的 柔 美 ,又 将 东 方 的 线 条 与 西 方 块 面 表 现 为 主 的艺 术 形 式 进 行 完 满 融 合 ,体 现 出 独 特 的 油 画 风 格 及 全 新 的 审 美 境 界 。如 《 什 伦 布 寺 》 树 、 屋 、 扎 。 房 寺 院 围 墙 用 线 进 行 勾 勒 , 具 中 国 山 水 画 的 气 韵 灵 动 。 整 极 个画面造 型明确 , 笔潇 洒轻松 , 境唯 美。 用 意 油 画造 型 最 基 本 的 手 段 是 块 面 构 成 。 吴 冠 中 的 探 索 性 油 画 不 仅 没 有 忽 视 块 面 的 造 型 手 段 , 反 而 最 大 限
画 面 意 境 。 他 的 油 画 风 景 体 现 了 中 国 传 统 写 意 原 则 的
延 伸 和 再 创 造 。作 为一 个 中 国 人 , 们 在 当 下 的 语 境 中 我
如 何 结 合 中 西 绘 画理 论 之 所 长 ,规 避 之 所 短 是 我 们 不 得 不 面 对 和 思 量 的 , 这 一 点 上 , 冠 中 的 绘 画 给 我 们 在 吴 带 来 了有 益 的 启 示 。 综 上 所 述 , 冠 中 的 艺 术 成 就 是 综 合 的 , 对 不 同 吴 是 绘 画理 念 相 互 汲 取 、 互 融 汇 而 创 造 出 来 的 , 在 油 画 相 他 风 景 中 尽 可 能 地 融 入 了 传 统 的 写 意 精 神 , 从 而 开 创 了
吴 冠 中在 油 画 中 极 少 表 现 直 接 的 阳 光 及 固定 的 投
影 , 追 求 薄 薄 的云 彩 遮 住 太 阳 时 的 明 亮 和 柔 和 , 求 他 追

名画赏析吴冠中

名画赏析吴冠中

名画赏析吴冠中吴冠中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西方绘画技巧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以墨、水彩、油画等多种绘画技法表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艺术的风格特点。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与表达,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

其中,吴冠中的山水画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以传统的山水画为基础,融合了西方绘画技巧和理念,创造出了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山水画作。

在他的山水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表现,以及对山水的情感和内涵的深刻挖掘。

他的山水画作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气韵,还具有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才华。

另外,吴冠中的花鸟画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以中国传统花鸟画为基础,融合了西方绘画技巧和理念,创造出了独具个性和魅力的花鸟画作。

在他的花鸟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表现,以及对花鸟的情感和内涵的深刻挖掘。

他的花鸟画作不仅具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韵味和意境,还具有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才华。

此外,吴冠中的人物画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以中国传统人物画为基础,融合了西方绘画技巧和理念,创造出了独具个性和魅力的人物画作。

在他的人物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表现,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

他的人物画作不仅具有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神韵和气质,还具有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才华。

总的来说,吴冠中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精髓,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与表达,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

通过赏析吴冠中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才华,还可以领略到中国现代艺术的魅力和魄力。

吴冠中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珍贵遗产。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吴冠中(1919-201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他被誉为“中国油画的先驱”,对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他长达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吴冠中的创作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探索,其作品在风格、理念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而吴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使他的油画作品呈现出了浓厚的民族化特色。

本文将从吴冠中作品的审美特点、艺术探索和意义等方面,解读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

一、审美特点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在审美特点上,呈现出了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他的作品常常以传统中国诗词、文学、绘画艺术等作为创作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同时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吴冠中的《荷花》系列作品中,他运用了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写意”手法,将荷花的形态与空间进行了抽象表现,整体呈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和气韵。

在题材选择上,吴冠中的作品也充分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热爱和追求。

他常常以中国传统建筑、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为创作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

二、艺术探索在艺术探索方面,吴冠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风格。

他曾表示,“对中国文化的挖掘对我的影响极大,我自己也是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上才能够有今天的艺术”,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吴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意义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不仅在作品审美特点、艺术探索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化特色,更在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和推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受到了高度关注和赞誉,也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吴冠中的作品被誉为“民族气息浓厚的现代艺术杰作”,其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方面的独特贡献,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美术论文】吴冠中抽象绘画中的中国精神

【美术论文】吴冠中抽象绘画中的中国精神

【美术论文】吴冠中抽象绘画中的中国精神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从上世纪至今,外来美术流派和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本土绘画,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吴冠中坚持本土并兼收西方,用一生的努力将西方油画中国本土化。

吴冠中绘画中所表现的抽象于西方油画中所表现的抽象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方人看他的绘画觉得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然而东方人看他的绘画又觉得带有西方艺术的气息。

本文就将试图从吴冠中抽象绘画的中西融合来分析吴冠中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中国绘画精神的联系。

并由此期望我国绘画能够不断前进发展。

绪论: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广泛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传统音乐、美术以及文学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剧烈影响,中西融合是艺术家的必然选择,在这条探索融合的道路上,许许多多艺术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吴冠中作为中国美术界地位十分重要的一位艺术家,现在关注他的人不断增多。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风格阶段,从具象绘画到半抽象半具象再到抽象绘画的艺术成长过程。

他将中国国画的东方意蕴灌入到自己的抽象绘画中,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抽象绘画风格。

一、中国画论中的中国精神1中国画论简介从中国绘画一开始出现,中国画论就随之而来。

中国最早的画论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在艺术界,大家对绘画是如何产生的观点不一,各有各的道理,例如,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等。

以上说法对中国的艺术起源做了各种解释。

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当时的艺术造型和大众审美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实最根本的动因是劳动的改变。

在画论的理论著作方面,先秦诸子的著作中隐约可以看到当时的画论零星存在,但是并没有形成全面的理论体系。

这表明那是的绘画造型还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

到东晋中国第一篇绘画理论著作出现,可以说顾恺之算是绘画理论的鼻祖。

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尽在阿堵中子”的理论见解。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特点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特点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特点点、线、面三大绘画要素在画家吴冠中的笔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

艺术形态的构成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要素。

将三者构成要素与色彩、肌理在画面中进行有机融合,释放出最朴实、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他的画简洁不喧哗,给人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觉,简洁的画面中带有一种倔强而儒雅的力量,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一、吴冠中与吴冠中绘画(一)、吴冠中生平。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之美,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里最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他的绘画情感的流露和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1950年秋返国。

他所经历过的艺术之路-平穷,文革,留学。

妻子在背后对他绘画的支持和痴迷与他的成就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妻子的一生相随,他的画风多了一份温情。

(二)、吴冠中绘画。

吴冠中创作取题材广泛,来源于对故乡的热爱,终生研习、创作着他身边所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他将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物置入极为简洁的画面中,营造出一种最奇特、最简洁、最和谐的艺术氛围中,其中点、线、面不同的排列组合,都会产生妙趣横生的视觉享受,给人以无穷的奇思妙想。

在吴冠中看来,艺术最重要的是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传递思想和感情。

吴冠中大量的作品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和概括抽象的语言—视觉造型符号,借景生情,试图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倾泻在绘画创作中。

二、点、线、面与点、线、面情感表达(一)、抽象手法。

吴冠中的作品是极具简洁的,吴冠中绘画中暗含的构成关系,对具体的事物深入的感受并进行概括和提炼,合理的布局使每一条线的穿插、每一个点的位置,以及虚实浓淡的变化,都恰如其分,去掉对事物细节表现,更能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吴冠中作品特点

吴冠中作品特点

吴冠中作品特点吴冠中的绘画艺术源于20世纪30年代,他学贯中西,将印象派以来的西方艺术流派的造型原理与中国绘画精髓所在的气韵、意境观念相融合。

他追求绘画的形式美、抽象美,是中国画家对当时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的艺术的主动出击,在艰难的探索中力求获得“专家鼓掌”;他追求绘画的意境美,体现出对中国传统绘画灵魂的把握,从而获得“群众点头”,体现出他面向大众的苦心,深刻地反映出他心系百姓的深厚感情。

他无所忌讳地在艺术领域中坦然以“混血儿”自豪,坚定地相信现代中国绘画的前途完全系于中西艺术的融合。

就这样,一路走来,在东西方两大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土洋结合”、“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绘画的形式美的绘画美学思想。

一、土洋结合,为人民作画人民在吴冠中的心中分量非常重,他在许多文章中多次强调自己对人民、对土地的满腔热爱。

八十年代,吴冠中应邀在深圳举办个人展览,他深情写下《但愿画长久》一文,里面开宗明义地说到自己对艺术创作中的“土”“洋”关系。

土洋结合,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人民的情感,“土土洋洋、洋洋土土,落叶归根,还落实到土,落实到人民的感情”。

为人民大众服务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基本方向,艺术根基于人民群众之中也成了吴冠中的艺术观,而体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成了他的重要美学价值取向。

吴冠中在绘画实践中把这一艺术观和价值观又进一步具体化和现实化为一种对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工作者与人民的关系的特殊规定――与人民的感情纽带。

二、“风筝不断线”吴冠中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比喻作“风筝不断线”,是抽象与具象之间、艺术与真实生活之间必须存在一根线。

这跟线也是联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吴冠中常常提示自己保持“风筝不断线”,即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绘画形象与自然物象的联系不能中断。

从现象上看,“风筝不断线”的选择似乎有碍抽象,但从本质上看,这一选择至关重要,他由此确立了自然抽象的个人法则,这正与崇尚自然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word格式] 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word格式] 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艺术精神——浅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中先生的艺术作品.主要从画面的形式感,来分析作品给人的审美体验.进一步阐述昊冠中绘画作品中,形与色在画面作品里起到的视觉艺术效果.再次,从画面视觉美感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吴冠中艺术作品里的中国美学精神和审美风格.进一步论述吴冠中画面里中西通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趣味...关键词:艺术特点形式情感点与线抽象美1,引言吴冠中先生是我国当代艺术界之翘楚.一生执着追求艺术真谛.致力于我国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发展和探索.自1947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归国后便开始把自己的艺术主张实践于绘画和教学当中.在他那个时代——建国之初.全国一片走”红光亮,高大全”的现实主义绘画道路,反对所谓”形式主义”的背景下,依然坚持这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下面将要从吴冠中的作品人手,具体分析他画面中的艺术特点.深入浅出的来了解他作品的独特魅力.2,画中之势2.1作品中的形式美作为当代艺术巨擘的吴冠中先生,他的艺术作品无不透射出他独到的艺术美感.例如:《卢浮宫》,《双燕》,《小鸟天堂》,《紫藤》等艺术作品.那么这种视觉上的美感是什么呢?很明显是他的绘画作品里的形式感.按黑格尔的说法,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它按照它的这种定性和统一.去调节外在的复杂事物,可是这种定性和统一并不是本生固有的内在性和起生气灌注作用的形象,而是外在的定性和从外因来的统一.①放到吴冠中的画中就是:吴冠中把他所画的客观世界的对象提炼画化,并且这种提炼是充分尊重了自然中事物之规律.在表达上,深切考虑到事物的内在特性和外在因素的统一.而这种被抽象化的自然美,也就是所谓形式之美,总给审美对象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吴冠中先生游刃有余的抓住了画面中的形式感,而这种形式中透露的往往是一种符合人审美规律的节奏感.音乐中有符合人听觉结构的节奏,画面亦如此.换句话说,吴冠中的作品是通过一种和谐的秩序感来颤动审美主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感.这种感觉往往使人有种超越功利的愉悦享受.艺术家的象形文字越近乎对大自然的感觉印象——一切艺术都不过是象形文字而已——就越要花费想象力去设计它们.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如何把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统一起来.在吴冠中看来,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这就意味着他的画面中绘画的形式构成有这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以画面布置为前提,把索要描摹的客观对象根据其特有的内在因素考究的经营在画面的位置中.而这种经营总是要精密的和与之相适应的外部因素相适应,形式中赋予内容,内容中蕴含着形式.2,2吴冠中的形与色2.2.1具象之形与抽象之形造型在绘画艺术中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造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充当动词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模仿性的再现摹写.另一种是归纳性的抽象表达.我要明确的是这两种造型方式对于表达作品的内容性的多寡与深浅层度是相同的.这也是吴冠中多年来常常谈论的问题.对于再现式的绘画,在传达内容和信息上是直接行的,具体的,带有通识性,辨识性.而抽象的绘画则是抽出表达对象的一种内在的外部表征,提炼出了对象内在的定性.从抓住表达对象的内在真实性的角度来说,抽象绘画是直接.从认识性的角度说,它则是间接的,隔了一层的.换句话说.再现绘画是把事物的规律隐藏在现象当中,而抽象绘画则是把这种规律直接的凝练的表达出来.他们各自所呈现出的表达内容的性质不同,价值相同.2.2.2色彩的历程吴冠中一生在色彩上的变化历程大致分为:青年时激烈的色彩.归国后经历的了灰,白,黑的三个阶段,暮年时又重返其强烈的色彩这些变化清晰的反映了吴冠中人生的艺术层次.年轻时对色彩强烈的追求进发着的是一种年轻的生命力,它表达的是一种对艺术的渴求和追随,书写着年轻的生命是色彩斑斓的.而五十年代后,身处江南的他,发现了中国水乡小镇的宁静风情,以灰色的调子述说这江南风景的轻灵和雅致.而后,逐渐转入白色风格.发现色彩中空灵之美——白色这种似无却有的美学体验.当吴冠中年正七旬时,又毅然决然的跌入了”黑色时期”,寻求到了画面中黑色的美学意义,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揭示出——尽管黑色总给人一种终止的消极之感,但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犹如混沌之字宙要在瞬间爆发.如此精彩的艺术旅程.让吴冠中参透了人生之妙悟,忘却人间之凡尘.从新找回生命之原初的斑斓色彩.就是这种不断求变的艺术追求,使吴冠中不断的踏人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3,挥洒江湖3.1水墨与油彩的合影在吴冠中的艺术旅程中一直在探索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水墨的现代化.他认为水墨和油匦的革新就像一对双生儿.相互之间可以学习借鉴.当他在谈到中国的油画革新时,强调画画之人一定要找到自己感情的根性,才能抓住艺术.追求意境.东方情调,民族气质,找到民族的欣赏习惯,发现身边事物独有的美.把一些中国的元素通过油画表现出来.探讨如何将中国画中的”虚”移入油画中去.并想表达出中国的那种诗情画意.指出油画并非就是靠写实,重要的是创造绘画的新形式,推陈出新.并在石涛,八大,弘仁影响下发现了油画中新的美学意义.就是这种不似而似似之的意境,使得他的作品总能直指人心.就拿他的{-a瓜家园》来说,那种形式和笔墨让观者真实的体会到那份浓浓的乡愁4,西意中韵4.1吴冠中作品中的中国艺术精神虽然吴冠中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但其美学精神之源流还是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对于绘画的美学思想来说,吴冠中认为一定要在画里找到人之感情,对石涛的一画论十分推崇.他发现了画面的一种辩证关系,认为繁不等于群,孑并非是散.最终画面之意境是所谓的”一画之法”.对于一画之法的理解,他认为首先应该是人的感受.”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是吴冠中所推崇的思想.他指出如果脱离了具体事物谈笔墨,那笔墨之价值全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绘画,不该沉溺于技艺而失去了绘画原初的东西,被技法束缚.(下转第29页)①(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卷第188页(MaxLiebermann,DiePhantasieinderMalerei③石涛《石涛话语录》第四章《尊受章》37巍燃勰—纛—囊.蠹权门贵族左右皇位的继承人选,使得皇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众多皇室子弟死于这场充满血腥的政治斗争,于是权门贵族们选择自己一族出身的皇女为天皇,暂时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也便于他们继续干政.由此可见,皇室的权位之争中,权门贵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女天皇的出现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三,继承制的弊端大约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建立起大和政权.由于刚摆脱部落制度,大和政权沿用了部落制时的习俗,即”兄终弟及”“先兄弟后子孙”的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存有很大的弊端,皇位继承者众多.长幼有序,以及嫡庶出身等原因导致了皇位争端迭起.女性天皇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位,除了可以起到使各势力争端暂时停止的作用.也保护了自己一族的皇统不落入旁系.如崇峻天皇被暗杀后,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圣德太子理应继承皇位,但推古想让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即位,双方相持不下.推古在这种情况下,便以前皇后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的先例.推古在位3O年从未让位,圣德太子一直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退古执政.虽然圣德政绩卓着, 直到享年49岁,都未能即位.持统女皇继位也是为了保住儿子草壁皇太子的皇位,不想草壁皇太子28岁就去世④.持统为了使皇位掌握在自己一族的手中,立草壁14岁的儿子为皇太子.在皇太子15岁时就让其登位,而自己退居太上皇之位辅政.持统的做法一改以往惯例,不仅打破了皇子30岁才能登位的传统,更是将”兄终弟及”的传统也一并扫除.持统之后,父位子承便被认可下来.日本的天皇继承制度也终于由”兄终弟及”的横向继承制度转向了父位子承的纵向继承制度.这一变革也证明了日本正由母权制向着父权制过渡.持统在皇位继承制度上的改革不仅开启了日本皇室父权子承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上的承上启下作用.自此,父位子承这一继承制度牢牢的固定住天皇制.古代日本继承制度的不健全,为女性天皇登上皇位创造了历史条件.女性当权,不仅缓和了争夺皇位的矛盾冲突,也使得日本顺利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对日本历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余论到后樱町女皇之后,日本再没有出现过女天皇,女性天皇由此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到了睦仁天皇时期.睦仁改年号为明治.伴随着日本由封建割据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皇室的大门是否对女性敞开引起了争议明治初期,日本皇室还并不排斥女性天皇的存在.但明治政府的法制权威井上毅认为.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女天皇扮演的只是看守皇位的角色.如果是女性天皇登位,其继承者将是女天皇的夫婿一族,这样皇统将不再是男系男子⑤的那一支纯正的血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日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将不复存在.而且,井上本人也不认可女性的执政能力18],井上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支持.于是,1886年.宫内省重新制定的皇室法案中就把承认女帝和女帝系的条文删除了.1889年,明治天皇在自己钦定的《皇室典范》中规定了”皇位由籍隶皇统的男系男子继承”,一系列的法案和皇室条文直接关上了女性走向天皇之位的大门.二战后,日本国会在美国的要求下制定了新的《皇室典范》,可惜这还是一部排斥了女性能够继承皇位的皇室法典.如今,在民意调查中,很多人都不反对女性出任天皇,那么阻碍女性即位的最大障碍就是存有男女不平等思想的《皇室法典》了.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有不少人对这项皇室法律提出了质疑.女性为什么不能做天皇?从历史上看,日本并不乏女性成为天皇的先例.从7世纪初的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至江户时代的后樱町.日本天皇史上共出现了十代八位女皇.一些日本人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建议日本国会修改这项皇族法律,允许女性作为天皇的继承人.尽管国民和诸多学者都认为女性完全可以胜任天皇之位,日本政府和皇室根深蒂固的男系男子”万世一系”的天皇制思想却一时难以撼动,女性天皇能否在日本再次出现值得我们所有人拭目以待.注释:①日本历史上十代八位的女性天皇为:推古,皇极,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孝谦,称德,明正,后樱町.其中退位之后又重新即位的有2人,皇极天皇即齐明天皇,孝谦天皇即称德天皇.②《宋书?夷蛮传》记载,五个倭王即第一代赞,第二代珍(赞之弟),第三代济,第四代兴,第五代武(兴之弟).③三藏指的是:斋藏,内藏,大藏,分别存放神事用物品,皇室的财产,官有的财产.④Et本古代天皇惯例是皇子3O岁以上才有资格继承皇位(日本的男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男系天皇.女性天皇的子女继承皇位属于女系天皇,如父母皆为天皇.则继承皇位的子女属于男系天皇,日本历史上的女性天皇皆为男系天皇,至今尚未出现过女系天皇.参考文献:[1]吴限.《”女帝世纪”成因探析》【J1.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4期.[2]李卓.《日本家训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第59页.【4]安万侣,周启明.《古事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5]吴廷璎.《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第45页.[6]王保.《日本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页.【7】赵晓春.《百代盛衰:日本皇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4月第63页.[8]中野正志.《女性天皇论一象征天皇制与日本的未来》[N].朝日新闻社.2004年第105页.◆川◆…◆…◆…◆…◆…◆llll◆…◆…L’~-I…◆◆川l◆川{◆…◆川J◆…l◆川J◆川I◆…141-~…◆川I◆ljl_◆川J◆川j◆Jjll4~-1川◆川J◆川J◆川◆川J◆川j◆川J◆}i】◆川◆ljJ_◆川J◆㈨◆川J◆I1j_◆㈣◆川J◆IlJl◆lJJl◆川}◆JJJl◆川J◆】JlJ◆J(上接第37页)那么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思想就不能达到自由的艺术高度.从中国哲学的角度上讲,就是画画之人并没有认识“道”,即自然事物之规律.他在与李政道论及科学与艺术时,发现物理学中最复杂的现象可分析为最简单的构成因素.而最简单的构成因素可扩展为最复杂的现象.这恰恰和”自一以及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姻缢,天下之能事毕矣.”④切合了.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这自然规律进行的.只有掌握规律,再能更好认识事物.再就是对于绘画的创新,不古前人之法,注重对生活的体验,追求画面形象的多样性.从这点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在尊重”道”的同(石涛《石涛话语录》第七章《捆媪章》(石涛《石涛话语录》第四章《尊受章》时,发展人的能动性.对石涛来讲,此乃所以尊受之也.⑤参考文献:[1]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2】叶朗.中国美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4](俄)康定斯基.点线面.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5】(英)E.H_贡布里.艺术与错觉.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2.29。

浅析吴冠中绘画

浅析吴冠中绘画

浅析吴冠中绘画吴冠中(1919-2013)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绘画风格极富表现力,极富个性化,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独特标志之一。

吴冠中的绘画作品深受国内外艺术界的赞赏,他也因其杰出的贡献,而在2000年获得了法国艺术荣誉军团指挥官勋章,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勋章的中国艺术家。

吴冠中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善于在杂乱无章的世界中,捕捉那些微妙而无声的感受。

其笔触细腻,线条轻盈流畅,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丰富,色彩的转化与交织带来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吴冠中曾说过:“画其实最难,最恶心人。

但是当一个画家今天创作一副画,明天创作另一幅画,在自己身上寻找无穷无尽的题材,探讨无尽无穷的美术问题,忙忙碌碌,也就不觉得生命过得太平凡了。

”吴冠中的立意与思考非常深刻,他善于借鉴先辈画家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但是他并不僵化地模仿。

吴冠中注重表现个体心灵,他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韵流畅”、“意境超脱”这些特点,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这些传统的美学理念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栩栩如生,他注重捕捉人物的个性特征,通过绘画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内心,表现出现实与幻想、现实与诗意的交错。

他的人物形象多以女性为主,但从不重复,每一个人物都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与气质。

他运用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有感染力。

吴冠中的山水画非常出色,他对自然界中的山水形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得其作品具有复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吴冠中那独具匠心的技法,在绘画中形成了一种极具个性化表现的视觉语言,不论是在描绘山、水、云、石、树等自然之物的形象还是在呈现自然场景的氛围中,都能够达到了细腻而强烈的表现手法。

综上所述,吴冠中的绘画具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个人风格,其艺术精髓让观者们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情感表达。

吴冠中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美的独特认识和对生命的深思,他所创作的艺术既承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也与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全新而独特的艺术世界。

吴冠中意象油画研究

吴冠中意象油画研究

吴冠中意象油画研究吴冠中(1919年-2010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油画作品而闻名于世。

在吴冠中的艺术创作中,意象油画一直是其最具个性和影响力的一个系列。

他的作品以其艺术性、哲学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围绕吴冠中的意象油画作品展开研究,探讨其艺术风格、意境内涵以及对后人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吴冠中意象油画的艺术风格吴冠中的意象油画风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和审美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空间和形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感和意蕴。

在构图上,吴冠中常常采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来勾勒出主题和意象,使作品显得简洁而富有节奏感。

在意象的塑造上,吴冠中善于将物象转换为意象,他通过简化、抽象和象征的手法,将具体的事物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情感,使得画面在简约中显得丰富。

他善于运用色彩来渲染情感,用冷暖对比和鲜明的对比来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

整体上,吴冠中的意象油画呈现出一种清新明亮,柔和而具有内在张力的艺术风格。

吴冠中的意象油画作品在形式上简约明快,但内涵却丰富而深刻。

他擅长通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来诉诸情感和思考,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哲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寓意深刻的意象,如树、鸟、花、人物等,这些意象都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蕴含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吴冠中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和构图的设计,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情境和意境。

他的意象油画作品常常给人以超验的感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也能够产生自由联想和情感共鸣。

在这种超验的意境中,观者可以感受到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理想和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吴冠中通过意象油画作品,创造出一种抽象而具有诗意的美感,使得观者在思维和情感上都得到了启发和陶醉。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先驱和开拓者,在意象油画领域更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式美、意境美、真情美——浅议吴冠中艺术特色

形式美、意境美、真情美——浅议吴冠中艺术特色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一 O 0 6 9 ( 2 0 1 5 ) O 4 — 0 O 9 2 — 0 2
品中 , 点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 的, 不仅是最简洁的形也是画面节奏的重要
组 成部分。 从吴作品中点的位置 , 我们很 容易看 出画面的节奏韵律 。
形。 ” 对于线的解释是这样 的: “ 在几f 可 学上, 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 , 他是 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 ” 对于面他是这样定义的 : “ 面是 由两条水平线和 两条 垂直线所构成的, 并 因此在框定的范 围内勾画出一个独立的实体。 ” 吴冠 中十分注重 点线面在 画面中的作用 , 他在创 作过程将绘 画要素 从 自然 中提炼 出来 , 化繁为简 , 他 的作品经历 了从具象 到抽象 , 从单 纯地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张天爽 汪兰J
摘 要:
文章通过三个方面探讨了吴冠 中绘画作 品的艺术特色 。 首先论述了形式美 的含义 、 构 成元素 及吴 冠中作品 中所蕴 含的点线 面的形式 美。 其次 论述了意境 美的 含义 及 吴冠中作 品中错觉 写生和化繁 为简的 意境之 美。 最后 论述了真情 美的 内涵 及吴作
淡然之感 。 3婉转柔美的线——韵律 吴冠 中深受 中国传 统绘画 的影 响 , 对于 “ 线”的运用 十分擅长 。 不 同
d i s c u s s t h e mea n i n g o f b e a u t y a n d 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Wu Gu a n z h on g wor k s
i l l u s i on s k e t ch a n d ch an ge n u me r o u s f o r b r i e f t h e b e a u t y o f a r t i s t i c c on c ep t i o n F i n a l l y di s c u s s t h e c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 t r u e b e a u t y Wu p a i n t i n g s i n t h e s e r vi c e o f

吴冠中国画赏析

吴冠中国画赏析

吴冠中国画赏析第一篇:吴冠中国画赏析吴冠中国画作品赏析我曾将油画和水墨比之陆路和水路,我是水陆兼程者。

兼程当然比单程辛苦,但兼程较易克服单程者所遇山穷水尽的困惑。

这其实也是继承与吸取外来的关系问题。

作者有国籍,作品却无国籍之限,因人情与审美最终是相通的,隔膜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现象。

——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

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

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

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吴冠中弃理工,投人文,跳入不可衣食的艺术苦海,背负丹青。

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他把艺术当性命,一路独行,世称艺术“苦行僧”。

苦行僧,艺道煎熬痴情,苦作耕耘,世俗粉脂去尽,铁骨一身,满腔热血守望艺术精神。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

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他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

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其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

吴冠中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

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双燕》燕子飞去画境犹存吴冠中一生都在以他的故乡江南为题,断断续续的记录着他对故乡的艺术印象。

浅议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议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议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吴冠中先生在谈及其绘画创作时说:“我曾将油画和水墨比之陆路和水路,我是水陆兼程者。

兼程当然比单程辛苦,但兼程较易克服单程者所遇山穷水尽的困惑。

这其实也是继承与吸取外来的关系问题。

作者有国籍,作品却无国籍之限,因人情与审美最终是相通的,隔膜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现象。

”年已九旬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是将中西艺术相结合的一代大师,他终生致力于探索中西艺术。

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年少时本已学工科的他在一个星期天被朱德群带去参观国立杭州艺专,在那里,吴冠中看到了令他震惊的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也使他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艺术之路。

大学期间,他师从潘天寿、常书鸿、关良,打下了深厚的油画和中国画基础。

1942年,吴冠中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于1947年公费留学法国,在国立巴黎高级美术学校进修油画。

在苏弗尔皮教授的严格指导下,吴冠中加深了对西方艺术的理解。

在巴黎期间,吴冠中不仅到处参观博物馆,比如卢浮宫等,而且每到假期,便去国外参观博物馆和古代文化遗址,汲取艺术营养。

1950年回国后,吴冠中曾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任教期间,他向学生宣讲绘画艺术要强调自我之感受以及形式法则,他认为:“绘画的美主要依靠形式构成,在绘画中必须讲形式。

”在“文革”期间,他仍坚持油画和水墨画创作。

改革开放后,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绘画创作经验,做他的《在绘画实践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体会》学术演讲,并发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在绘画创作上“强调绘画本身就是语言,形式的语言”,在当时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他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吴冠中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评论家。

他的艺术思想以创作实践为基础,近几十年来,他写过很多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一篇数千字的文章——《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作品赏析

吴冠中作品赏析吴冠中(1919年- 2013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师,代表中国油画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突出的创作才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吴冠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以展示他的艺术魅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吴冠中早期的作品主要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特别是欧洲的印象派和立体派。

然而,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西方艺术,而是将西方的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语言。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为特点,充分展现了他对形式美和情感表达的追求。

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山水画。

他通过对山水的写生和创作,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他善于利用墨色与水墨的渐变、挥洒、皴染等技法,将自然山水与情感表达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意境悠远、宛若仙境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自然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除了山水画,吴冠中的人物画也是他创作的重点之一。

他以中国传统文人的形象作为人物画的主要题材,通过对人物的神态、面部表情和动作姿势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丰富表达。

他的人物画不仅能够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还能够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

此外,吴冠中的花鸟画也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

他通过对花卉和鸟类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

他的花鸟画不仅技法娴熟,而且色彩鲜艳,富有生气和生命力。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他使得花卉和鸟类呈现出立体感,并将自然界中的美妙与观者分享。

总的来说,吴冠中作品的赏析展示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他将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展现了他对人性、情感和生命的思考和表达。

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吴冠中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手法展示了他对艺术的无限热情和追求。

吴冠中作品 赏析

吴冠中作品 赏析

吴冠中作品赏析吴冠中(1919年-2010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吴冠中的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墨画和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探索艺术的边界,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吴冠中的作品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他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和构图技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而且在题材和意境上也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风景和物品通过艺术的手法重新呈现,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意义和情感。

吴冠中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油画作品,他在油画创作上探索了许多新的技巧和风格,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韵味的作品。

他的油画作品常常以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生动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元素通过他独特的艺术处理,呈现出了新的艺术魅力。

吴冠中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水墨画作品,他在水墨画创作上探索了许多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韵味的作品。

他的水墨画作品常常以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展现出深邃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如山水、古建筑、人物等,这些意象通过他独特的艺术处理,呈现出了新的艺术魅力。

吴冠中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版画作品,他在版画创作上探索了许多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韵味的作品。

他的版画作品常常以简洁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生动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版画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民间故事、传统戏剧、民俗风情等,这些元素通过他独特的艺术处理,呈现出了新的艺术魅力。

吴冠中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收藏界也备受推崇。

浅谈吴冠中绘画民族性的艺术精神

浅谈吴冠中绘画民族性的艺术精神

浅谈吴冠中绘画民族性的艺术精神摘要:吴冠中他学贯中西,赤子怀抱,画笔常吟故园情;文心追慕民族魂。

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吴冠中、民族性、现代化、中西融合吴冠中,一位出生在江苏宜兴的瘦骨嶙峋的老者,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他对中国油画和国画皆有筚路蓝缕之功,他自言崇拜骨头最硬的中国现代文化先驱、启蒙思想家鲁迅,而他本人一生的作为与言说亦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

一吴冠中的民族精神吴冠中先生早年受教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受林风眠、潘天寿、常书鸿等美术大师的提携点化,后又留洋到法国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对于绘画艺术,吴冠中是一个倾心奉献的恋人;对于自己的祖国,吴冠中则是个肝胆相照的赤子。

先生说过“一个鲁迅抵二百个齐白石”。

他认为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抵得过二百、三百个齐白石。

齐白石画得很好,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

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

这就是先生的民族精神。

有人跟先生谈到回国从事艺术创作的抱负时,他曾经说过:“我不愿自己的工作与共同生活的人们漠不相关”。

所以先生总觉得人的一生总要用生命来铸造出一些什么!无论被驱在祖国的哪一个角落,他将爱惜那卑微的一份,步步真诚地做。

这就是先生对祖国的情、对祖国的义。

先生在艺术上怀着这种对祖国的执着、对故乡的热爱他创造了深邃、沉郁、隽永、孤寂的诗境,中国艺术自强于世的精神支柱之一。

油画是伴随着吴冠中艺途上全部苦难和欢乐的终身伴侣。

吴冠中觉得在西画系统中取得个人的成功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不关乎中国油画的整体出路,只有纳入中国绘画同代蜕变的大航道,中国油画才有大的希望。

如果只在油画中融入民族的图式符号,表现民族的现实生活,而没有改变西画的观念和感觉方式,也就只能是初级意义的民族化。

吴冠中作品硕果赏析

吴冠中作品硕果赏析

吴冠中作品硕果赏析吴冠中(1919-2010)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其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吴冠中的艺术创作跨越了多个时期和风格,其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绘画的影响,又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语言。

本文将对吴冠中的作品进行一次硕果赏析,以探究其艺术的精髓和意义。

吴冠中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其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在形式上,吴冠中的作品以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为特色。

他擅长运用水墨和色彩,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构图上,吴冠中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将空间和形态进行抽象和再现,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和氛围。

这种形式上的特点使得吴冠中的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在内容上,吴冠中的作品多以自然和人物为题材,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以山水和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在人物题材的作品中,吴冠中常常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人物的孤独和沉思,以及对人生的追问和思索。

这种内容上的特点使得吴冠中的作品在情感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除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吴冠中的作品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他的作品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和精神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吴冠中的作品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统精神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吴冠中的作品表现出对现代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对人文主义精神和人性关怀的追求。

这种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使得吴冠中的作品在文化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和价值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 阐述 昊 冠 中绘 画 作 品 中 , 与 色在 画 面作 品 里起 到 的视 觉 艺 术 效果 。再 次 , 画 面视 觉美 感 的 基 础 上 , 形 从 深入 发 掘 吴 冠 中 艺术
作 品里 的 中 国 美学 精 神 和 审 美 风格 。进 一 步论 述 吴 冠 中画 面里 中西 通 融 的 艺 术特 点和 美 学趣 味 。 关键 词 : 术 特 点 形 式 情 感 点 与 线 抽 象 美 艺
南 昌 3 0 3) 3 01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一 一 ^ 一 ’ 一 一 ’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图分 _
遵 毽匿
中 国 艺 术 精 神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塑 簋墨 鲎 一.
浅 析 吴 冠 中 绘 画 作 品 的 艺 术 特 点
李 天琦
( 西科技师范学院 江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江西
一 一 一 一
2 1 品 中 的 形式 美 .作
作 为 当代 艺 术 巨擘 的吴 冠 中 先 生 ,他 的艺 术 作 品无 不 透 射 出他 独 到 的 艺术 美 感 。例 如 :卢 浮 宫》 《 燕 》 《 鸟 天 堂 》 《 《 、双 、小 、 紫 藤 》 艺 术 作 品 。那 么这 种 视 觉 上 的美 感 是 什 么 呢 ? 很 明 显 是 他 等 的绘 画 作 品 里 的 形式 感 。按 黑 格 尔 的 说 法 , 自然 美 的 抽 象 形 式 是 它 按 照 它 的这 种 定 性 和 统 一 . 调 节 外 在 的 复 杂 事 物 , 是 这 种 去 可 定 性 和 统 一 并 不 是 本 生 固 有 的 内 在 性 和 起 生 气 灌 注 作 用 的 形
- 一2 J 一
文献标识码 : A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文章 编 号 :0 8 9 6 (0 106 0 3 - 2 1 0 — 2 X2 1 ) - 0 7 0
1 引 言 、
. .
在 的 定性 。从 抓 住 表 达 对 象 的 内在 真 实 性 的 角度 来 说 , 抽象 绘 画
从 它 隔 换 吴 冠 中 先 生 是 我 国 当代 艺 术 界 之 翘 楚 。一 生 执 着 追 求 艺 术 是 直 接 。 认 识 性 的 角 度 说 , 则 是 间 接 的 , 了一 层 的 。 句 话 再现 绘 画 是 把 事 物 的 规 律 隐藏 在 现 象 当 中 , 抽 象 绘 画 则 是 而 真 谛 .致 力 于我 国油 画 民族 化 和 国 画 现 代 化 的 发 展 和 探 索 。 自 说. 14 9 7年 赴 法 国 巴黎 国立 高 等 美 术 学 院深 造 ,归 国后 便 开 始 把 自 把 这 种 规 律 直 接 的凝 练 的 表 达 出来 。他 们 各 自所 呈 现 出 的表 达 己 的艺 术 主 张 实 践 于 绘 画 和 教 学 当 中 。在 他 那 个 时 代— — 建 国 内容 的 性 质 不 同 , 值 相 同 。 价 之 初 . 国 一 片走 “ 光 亮 , 大 全 ” 现 实 主 义 绘 画 道 路 , 对 全 红 高 的 反 222色 彩 的历 程 .. 吴 冠 中一 生 在 色 彩 上 的 变化 历 程 大 致 分 为 : 年 时 激 烈 的 色 青 所谓 “ 式 主 义 ” 背 景 下 , 然 坚 持 这 自己 明 确 的艺 术追 求 。下 形 的 依 归 白 黑 暮 面将 要 从 吴 冠 中的 作 品 人 手 , 体 分 析 他 画 面 中 的艺 术 特 点 。深 彩 . 国后 经 历 的 了灰 、 、 的 三 个 阶 段 , 年 时 又 重 返 其 强 烈 具 的色 彩 这 些 变 化 清 晰 的 反 映 了 吴冠 中人 生 的艺 术 层 次 。 轻 时 年 入 浅 出 的来 了解 他 作 品 的 独 特 魅 力 。 对 色 彩 强 烈 的追 求 进 发 着 的 是 一 种 年轻 的 生命 力 , 它表 达 的是 一 2 、画 中 之 势
画 面 中 黑 色 的美 学 意 义 ,把 自己 的人 生 体 验 融入 其 中 ,揭 示 出— — 尽 管 黑 色 总 给人 一 种 终 止 的 消极 之 感 ,但 其 中却 包 含着
象 , 是 外在 的定 性 和 从 外 因 来 的 统 一 。①放 到 吴 冠 中 的 画 中就 无 限 的艺 术 生命 力 , 如 混 沌 之 字 宙 要在 瞬 间爆 发 。如 此 精 彩 的 而 犹 是 : 冠 中把 他 所 画 的 客 观 世 界 的对 象 提 炼 画 化 , 且 这 种 提 炼 艺 术 旅 程 。 吴 冠 中参 透 了人 生 之 妙 悟 , 却 人 间 之 凡尘 . 新 找 吴 并 让 忘 从 是 充 分 尊 重 了 自然 中 事 物之 规 律 。在 表 达 上 , 切 考 虑 到 事 物 的 回生 命 之 原 初 的斑 斓 色彩 。就 是 这 种 不 断 求 变 的 艺 术追 求 , 吴 深 使 内在 特 性 和 外 在 因 素 的统 一 。而 这 种 被 抽 象 化 的 自然 美 , 就 是 冠 中不 断 的 踏 人 一 个 又 一个 新 的艺 术 境 界 。 也 所 谓 形 式 之 美 , 给 审 美 对 象 一 种 心 理 上 的愉 悦 感 。吴 冠 中先 生 总 3、 洒江 湖 挥 游 刃 有余 的抓 住 了 画 面 中 的 形 式 感 ,而 这 种 形 式 中 透露 的 往 往 31 墨与 油 彩 的合 影 .水 是一 种符 合 人 审 美 规 律 的 节 奏 感 。音 乐 中 有 符 合 人 听觉 结 构 的 在 吴 冠 中 的艺 术 旅 程 中一 直 在 探 索 中国 油 画 的 民族 化 和 水 节奏 , 面亦 如 此 。换 句 话 说 , 冠 中 的 作 品 是 通 过 一 种 和 谐 的 墨 的现 代 化 。 他认 为水 墨 和油 匦 的革 新 就 像 一 对 双 生儿 . 互 之 画 吴 相 秩 序 感来 颤 动 审 美 主 体 的 生 理 和 心 理 的 节 奏 感 。这 种 感 觉 往 往 间可 以学 习借 鉴 。 当他 在谈 到 中 国 的油 画革 新 时 , 强调 画 画之 人 使人有种超越功利的愉悦享受。 定 要 找 到 自己感 情 的 根 性 , 能 抓 住 艺 术 。 追 求 意 境 . 方 情 才 东 艺 术 家 的 象形 文 字 越 近 乎 对 大 自然 的感 觉 印 象— — 一 切 艺 调 , 民族 气 质 , 到 民 族 的欣 赏 习惯 , 现 身 边 事物 独 有 的美 。把 找 发 术都 不过 是 象 形 文 字 而 已— — 就 越要 花 费想 象 力 去 设 计 它 们 。 ② 些 中 国 的元 素 通 过 油 画 表 现 出来 。 讨 如 何 将 中 国 画 中 的 “ ” 探 虚 也就 是说 , 于一 个 艺 术 家 来 讲 . 对 如何 把 画 面 的 内容 和 形 式 有 机 移 入 油 画 中去 。 想 表 达 出 中 国的那 种 诗情 画意 。 出油 画并 非 就 并 指 的统 一 起 来 。在 吴 冠 中看 来 , 型 艺 术 是 形式 的科 学 。这 就 意 味 是 靠 写 实 , 要 的是 创 造 绘 画 的 新 形 式 , 陈 出 新 。并 在 石 涛 、 造 重 推 八 着他 的 画 面 中 绘 画 的 形 式 构 成 有 这 十 分 重 要 的位 置 。 通 过 他 的 大 、 仁 影 响下 发 现 了油 画 中新 的美 学 意义 。 是 这种 不 似 而似 似 弘 就 作 品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他 所 描 绘 的对 象 往 往 是 以 画 面 布 置 为 前 提 , 之 的意 境 , 得 他 的作 品总 能 直 指 人 心 。 就 拿 他 的 { 瓜 家 园》 使 a - 来 把 索 要 描 摹 的 客 观 对 象 根 据 其 特 有 的 内 在 因素 考 究 的 经 营 在 画 说 , 种形 式 和笔 墨 让 观 者 真 实 的 体 会 到 那 份 浓 浓 的 乡 愁 那 面的位置中。而这种经营总是要精 密的和与之相适 应的外部 因 4、 意 中 韵 西 素相 适 应 , 式 中 赋予 内容 , 容 中 蕴含 着形 式 。 形 内 41吴 冠 中作 品 中 的 中 国艺 术 精 神 . 22吴 冠 中的形 与 色 , 虽 然 吴 冠 中的 作 品 不 断 推 陈 出新 , 其 美 学 精 神之 源 流还 是 但 221具象 之形 与抽 象 之 形 .. 中 国艺 术 的传 统 精 神 。对 于 绘 画 的 美 学思 想 来 说 , 冠 中认 为一 吴 造 型 在 绘 画 艺 术 中 是 个 无 法 回 避 的 问 题 . 造 型 ” 艺 术 定要 在 画里 找 到 人 之 感 情 , 石 涛 的一 画 论 十 分 推 崇 。 他发 现 了 当“ 在 对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
摘要 : 本文先从绘 画中的形式 问题开始论述 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作 品。 主要从画面的形式感 , 来分析作品给人 的审美体验 。 进一
种 对 艺术 的渴 求 和 追 随 , 写着 年 轻 的生 命 是 色 彩 斑斓 的 。而 五 书 十 年 代后 , 处 江 南 的 他 , 现 了 中国 水 乡 小镇 的 宁静 风 情 , 身 发 以灰
色 的 调子 述 说 这 江 南 风 景 的轻 灵 和 雅 致 。 而后 , 渐 转 入 白色 风 逐 格 . 现 色 彩 中 空 灵 之 美— — 白 色这 种 似 无 却 有 的 美 学 体验 。 当 发 吴 冠 中年 正 七 旬 时 , 毅 然 决 然 的跌 入 了 “ 色 时 期 ” 寻 求 到 了 又 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